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

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
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

1《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3101

二.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三.学分、学时: 2.5学分;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12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六.先修课程:不限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2.作用:学习地学知识,掌握地学基本工作方法。

3.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现象、理解自然发育过程的能力与意识。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主要是解析自然地理知识点,内容包括普通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和环境生态学和自然综合等,指导学生构建自然地理知识体系。

开篇:

地球圈层与地理环境

地质篇

第一章矿物与岩石

地球化学组成与造岩矿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主要岩石种类及特征。

第二章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史:地史划分、地层

地壳运动:火山、地震、运动方式、板块运动

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断裂、断层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相关的问题分析地貌篇

概述:地貌发育:

第三章全球地貌框架与地貌发育

板块构造与全球地貌框架形成

地层、岩性与岩层地貌发育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发育

第四章岩溶

岩溶发育条件

岩溶水文与水资源

岩溶地貌发育与类型

岩溶开发利用问题

第五章冰川与冻土

冰川:发育与类型

冰川地貌发育与类型

冻土:发育与类型

冰川与全球环境变化

第六章河流

水系与流域

河流水文与水资源

河流地貌:类型、发育、演变

洪涝灾害与水利建设

第七章湖泊与湿地

湖泊与湿地发育及类型

湖泊与湿地的环境生态效应

湖泊与湿地演化及开发利用问题

第八章海洋

海洋地质与地貌

海洋物理:水流、波浪、潮汐

海岸:类型、发育

海洋开发利用问题

第九章风沙与黄土

干旱与风沙、沙尘暴

黄土形成与特性

风沙地貌发育与类型

黄土地貌发育与类型

荒漠化及水土保持

第十章地理系统与地理关系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区划

地理系统及地理关系

自然环境保护与利用

九.实践环节内容与要求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标本识别与鉴定,地质地形读图与解图和野外自然地理实习。

室内实验:

主要造岩矿物识别与鉴定(2学时)

三大类岩石识别与鉴定(4学时):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地质图判读:1学时

地形读图与解图 1学时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1学分)(见《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

典型自然地理现象、结构、发育过程、地学关系等均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现与剖析。多媒体内容涉及整个课程各部分内容。多媒体手段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丁贤荣等自编《大学自然地理》2004年

参考:杨达源《自然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南京

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秉维等《现代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 北京何钟主编《自然地理学》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北京

十二.考试方式

卷面考试,半开卷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包括重点、难点、与其他课程或环节的分工与联系等)重点:分类掌握各种自然地理对象类型的特征与发育过程,如矿物、岩石主要类型与特征;理解地质、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地理关系。

难点:首先,主要地理对象类型的识别与辩异,如岩石、地质构造、地貌、土壤、植被等;其次,各种地学理论概念与野外实际相结合;综合各种自然现象,形成时空一体化的自然地理概念。

2《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404044

二、课程名称:测量学(含GPS) (Survey inc. GPS)

三、学分、学时:3学分; 48学时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

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

《测量学》是水文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

和技术,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处理、解决

工程中有关测量问题的一定能力。了解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促进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该课程教学内容共分八部分,主要包括: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测量学的定义、作用、测量的基本工作与原则。

第二部分:水准测量。主要介绍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水准路线的计算。

第三部分:角度测量。主要介绍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计算。

第四部分: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主要介绍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直线定向的概念与方法。

第五部分:平面控制测量。主要介绍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原理和方法,导线的布设方法和导线计算。GPS技术及其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第六部分:地形图的测绘。主要介绍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常规测图及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

第七部分:地形图应用。主要介绍地形图的基本信息、地形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第八部分:专业测量部分(含GPS技术应用)。根据专业特点,介绍相应的专业测量技术和方法。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课间实习约占1/4总学分,要求基本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测量工作。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

多媒体教学约占1/2总学分,主要用于测量仪器的介绍、测量原理和方法的演示。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华锡生田林亚:《测量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2版

参考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测绘出版社,1991年6月第3版

十二、考核方式:

考试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该课程的重点是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高程、角度、距离测量的方法,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测绘方法。难点是测绘概念与理论的理解,导线计算,地形图应用,施工测量。

3《水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1404062

二、课程名称:水力学(Hydraulics)

三、学分、学时:4学分; 64学时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

五、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力学及流体力学中心

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水力学是水利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必要的分析计算方法和一定的实验技术,为专业课的学习、解决工程中水力学问题、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应贯彻启发式,互动式。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配以适当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文献和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重视实验环节,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并分析实验成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从事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精选具有一定数量的习题,建议不少于120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应用计算机进行水力学问题计算的条件,以培养学生使用现代计算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1.水力学的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

水力学的定义和任务,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水

静力学,液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液体总流

的基本原理,液体三元运动的基本原理,液体的层流

运动和紊流运动,水流阻力和水头损失。

2.水力学的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

有压管道水流,明渠恒定均匀流,明渠恒定非均匀流,堰流与闸孔出流,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

和消能,渗流,水力模型试验基本原理

(二)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

(1)正确区分流动类型,流动形态和局部流动

现象,并了解它们的联系,明确发生这些现象的

场合及相互转化的条件。如:恒定流和非恒定流,

均匀流和非均匀流,渐变流和急变流,一元流,

二元流和三元流,层流和紊流,有旋运动与无旋

运动,急流,缓流和临界流,水跃和水跌等。

(2)正确理解水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物

理意义。如:液体质点,连续介质,粘滞性,牛

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等压面,绝对压强,相对

压强,真空度,水头;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欧

拉法质点的加速度,流线,迹线,元流,总流,

过水断面,流量,断面平均流速,湿周,水力半

径,动能校正系数,动量校正系数;弗劳德数,

雷诺数;瞬时值,时均值和脉动值,混掺长度,

紊流附加切应力,边界层,粘性底层,水力光滑

和水力粗糙,糙率;线变形,角变形,旋转角速

度,流函数和势函数,流网;正常水深,临界水

深,比能,临界底坡;流速系数,收缩系数,流

量系数,淹没系数等。

(3)了解水流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的原因,理解水流

阻力(摩擦阻力和压强阻力)的成因,明确影响沿

程阻力系数及局部阻力系数的因素,掌握计算水头

损失的途径和方法。

(4)正确掌握水流运动的总流分析法,对恒定总流的

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的物理意义有正

确理解,会在具体流动条件下联合运用三个方程

求解问题。

(5)正确运用三元运动的基本理论求解平面势流问题。

2.对水利工程中的一般水力学问题,具有正确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包括:

(1)水力荷载的确定。能计算平面和曲面上的静水

压力,会应用动量方程求动水对边壁的总作用

力。

(2)过流能力的确定。会计算管道、明渠和堰闸的泄流量和相关的建筑物尺寸。

(3)各种水头损失的分析和计算。

(4)常见工程水力学问题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如

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明渠水面线的分析计算

等。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掌握量测水位、流量、流速、压强的常规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现代量测技术。具有观察水

流现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和编写报告的能力。

(具体内容详见水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讲课效率并可丰富讲课内容。所以本课程要求利用多媒体授

课。多媒体的内容含盖整个教材内容。要求上课教室

必须配备必要的多媒体设备。用多媒体授课所占用的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左右。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采用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李家星赵振兴主编

的《水力学》教材,参考书可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版的由吴持恭主编的《水力学》教材。

十二、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一般采用笔试,但可选用闭卷或半开卷的方式。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1.本基本要求的教学内容只包括多学时水力学课程的最基本部分。

2.本课程要用到较多的数学、物理、力学知识,因此

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

3.水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应当理论联系实际。但

应以分析水流现象,揭示水流规律,加强水力学的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为主,而不宜过分强调

专业需要,以致削弱水力学的理论基础。

4《水利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201042

二、课程名称:水工程概论(Introduction to Water

Engineering)

三、学分、学时:2学分; 32学时

四、教学对象:水文专业本科生,三、四年级

五、开课单位:水电学院

六、先修课程:材料力学、水力学等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我国水资源的一些特点、水利枢纽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工作原理,并了解其设计要点等;掌握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水能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等。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我国的水资源

第二节水患与水污染

第三节我国的水利电力建设

第二章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

第一节水库

第二节水利枢纽及水工建筑物

第三节水利枢纽的分等和建筑物的分级第三章挡水建筑物

第一节重力坝

第二节拱坝

第三节支墩坝

第四节土石坝

第五节碾压混凝土坝与面板堆石坝

第四章泄水建筑物

第—节泄水建筑物的作用和分类

第二节溢洪道

第三节泄水孔

第四节水工闸门

第五节土基上的水闸

第五章水利枢纽的施工导流

第—节施工导流的任务、设计标准

第二节导流建筑物——围堰、施工泄水道

第三节施工导流的—般程序

第六章过坝建筑物

第一节过船建筑物

第二节过木、竹建筑物

第三节过鱼建筑物

第七章水力发电

第—节水电开发及水能利用

第二节水能开发方式和水电站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水电站的主要建筑物

第四节水电站的主要设备

第五节抽水蓄能电站

第八章电力系统

第一节电力负荷

第二节电力系统

第三节水、火电厂的特点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和要求

参观水工教学模型,可以利用课内学时(2学时)进行。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

由于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的插图都比较复杂、插图的专业性较强,因此,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果有条件的话,应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果确实有困难,多媒体教学的学时也应不少于课内学时的60%~80%。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张敬楼、吴良政编,水利电力工程概论,河海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参考书:左东启、王世夏、林益才主编,水工建筑物,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

十二、考核方式

闭卷,120分钟。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环境工程专业、给排水专业本科生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难点是其设计要点、分析方法等,许多概念来自先修课程。

5《遥感与GIS》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3102

二、课程名称:遥感与GIS (Remote Sensing and GIS)

三、学分、学时:2.5学分;授课学时:30;实验学时:

15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

六、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专业基础课,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数据库等。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来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地学研究手段与应用工具,在地理地质科学、生态环境、农业林业、气象水文等地学领域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水文水资源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并基本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GIS 和遥感的基本应用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学会应用高新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为将来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遥感与GIS》课程是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解地球空间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技术,掌握有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综合应用的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RS和GIS技术从事各种地学信息(特别是有关环境与水资源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分析评价等方面工作的能力,打下良好的3S技术应用的素质基础。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念与基础

1-1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

1-2 “3S”技术概论、产生及其发展

1-3 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

1-4 空间信息的地理基础

第二章遥感技术及遥感信息获取

2-1 遥感系统及其物理基础

遥感系统概述

2-2 遥感的物理基础

电磁波性质、物体的电磁辐射特征、大气对电磁辐射

的影响、地物光谱测试

2-3 陆地卫星和摄影基本知识

陆地卫星介绍、摄影基本知识和彩色原理2-4 不同遥感种类及其产品特征

航空摄影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第三章遥感信息的处理技术

3-1 遥感图像的光学处理和目视解译

遥感图像的光学处理和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

3-2 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处理

遥感数字图像及其处理的基本概念、遥

感图像的复原、增强处理、分类等,以

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处理、遥

感图像处理系统介绍

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组织

4-1 GIS数据模型、编码和特征表达

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空间数据的类型、结构和编码形式

4-2 GIS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和组织

GIS数据采集的类型和数据组织、空间

数据的地理属性和用户识别码,空间数

据的采集(数字化)

第五章 GIS数据库管理

5-1 数据库的概念

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模型

5-2 GIS数据库

GIS数据库、GIS属性数据库及其操作第六章 GIS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和制图

6-1 GIS空间数据的基本处理

数字化坐标变换和投影变换、空间数据

的压缩、格式转换、数据的内插

6-2 GIS的基本空间分析操作

矢量数据的空间特征分析和栅格数据的空间特征分析

6-3 GIS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及其应用

高程数据的获取和DEM的建立、DEM派生的地形因子以及DTM的应用

6-4 GIS与遥感多源信息复合分析应用

6-5 GIS数据及其产品的制图输出

GIS数据产品及其表达、GIS的主要输出

设备, GIS图形输出设计、制图内容及

其表示方法、GIS数据的制图综合等6-6 GIS应用软件的开发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应用GIS的实现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简述

第七章遥感和GIS技术应用与发展

7-1技术的发展

空间信息动态地图表示和虚拟现实技术、WebGIS概述等

7-2 GIS技术的综合应用介绍

7-3 RS技术在水利上的综合应用介绍

课程要求:

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熟练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与方法;

了解和掌握空间地理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制图的过程;

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应用的模型与方法;

了解及初步掌握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关

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处理过程,为进一步的深入学

习和研究打好基础。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在课堂上介绍相关应用软件以外,还结合本课程相关教学内容,安排了专门的3S技术实习。具体内容有参观遥感图象处理系统、遥感图象调绘、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练习和实践。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遥感图象处理的过程,掌握1-2个GIS软件的应用能力。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

学时比例)

本课程对感性认识的要求较强,需要展示大量的图片和应用软件,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程内容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如Powerpoint、科教片、软件介绍等。内容包括:相关基本知识和应用。要求直观、生动。多媒体教学手段贯穿整个课程。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自编讲义,《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印刷启用年月为:2002年6月

参考书:

(1)林传真、罗健编《水文遥感原理》,河海大学讲义,1996年

(2)陈述彭等编著《遥感地学分析》,科学出版社,1995

(3)河海大学水环院编,《地理信息系统》,河海大学讲义,1996年

(4)胡鹏等编著《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李铁芳等编著《遥感数字图象处理原理和应用》,云南科技出版社

等。

十二、考核方式

笔试为主,另加以其他方式(平时成绩、作业、报告或小测验等)。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通过

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和使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事各种地学信息以及水资源信息的计算机采集、管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内涵、特点与种类

2).熟练掌据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3).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本方法

4).了解和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应用的过程和思路

5).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具体应用

6).了解和掌握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关的应用软件。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地图学原理,本课程不作具体讲授,而是回顾,着重温习有关地图投影、比例尺和空间大地坐标等方面的知识;

回顾和温习有关测量概念和多种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原则上不讨论制图和常规测量问题,只对相关概念进行拓展和深化.

本课程和水文水资源其他课程不重复。

4、内容重点、深度和广度

第一章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念与基础

重点为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本概念,空间信息的地理基础和数字地球的基本

知识。

第二章遥感基础及遥感信息获取

重点为遥感的物理基础,各种遥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重要的资源卫星知识。

第三章遥感信息的处理

重点为掌握遥感数字图象的处理过程和方法。要求能够进行常规的目视解译和数字图象

处理。有一定难度和深度。

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组织

掌握地理空间信息和GIS基本,重点为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空间数据结构及编码。

第五章 GIS数据库管理

重点为了解GIS数据库及其数据模型,及其空间数据文件、属性数据文件的存贮方式和操

作。

第六章 GIS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和制图

重点为学会对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空间数据分析以及三维数据的产生和应用。有一定难

度,内容并有所加深。

第七章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与发展

重点为理解RS、GIS的相互关系,以及集成的方法。该章难度较难,要融会贯通才行。

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资源和环境上的综合应用,重点为掌握和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资源和环境领域方面的基本应用情况,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该章内容较广,着重理解应用途径和方法。

5、学时分配建议

6、关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习的说明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纯理论较抽象,内容多而复杂.通过安

排适当的实习课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就实

习课的内容和要求简要说明如下:

(1)要求了解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遥感、地理信息

系统通用软件的基本情况;

(2)初步掌握1~2种GIS或遥感应用软件;

(3)能够掌握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和遥感工

具进行具体工程时,所应有的过程和步骤;

(4)能够较独立的完成简单的遥感和GIS任务。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习课不含在讲授课程的2.5学分之内。

6《生态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2102

二、课程名称:生态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Ecology)

三、学分、学时:1.5学分; 24学时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城市资源环境系

六、先修课程:环境学概论,水生生物学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本课程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学分为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解决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要求学生有生物学、化学、环境学、数学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为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和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1 地球上的生命

1.2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2.1 生物种的概念

2.2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2.3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2.4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3.1 种群的概念

3.2 种群的动态

3.3 种群的空间格局

3.4 种群调节

3.5 种群生活史

第四章: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4.1 生物群落的概念

4.2 群落的种类组成

4.3 群落的结构

4.4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第五章:生物群落的动态

5.1 群落变化类型

5.2 群落演替的类型

5.3 演替顶级学说

5.4 群落演替与功能过程

5.5 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第六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6.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6.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6.3 食物链和食物网

6.4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6.5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第七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7.1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7.2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7.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7.4 生态系统能流模型

7.5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

第八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8.1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8.2 水循环

8.3 气体型循环

8.4 沉积型循环

8.5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第九章:陆地生态系统

9.1 概述

9.2 森林生态系统

9.3 草地生态系统

9.4 荒漠生态系统

第十章:水域生态系统

10.1 概述

10.2 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10.3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10.4 海洋生态系统

九、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授课时,将很多有关生态学的实物照片、图画、网络内容等做成多媒体动画,增强授课效果,提高学生兴趣。要求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多媒体授课课时占总学时的1/3。

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生态学》李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000

参考书: 《生态学基础教程》陈天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

《环境生态学》张合平等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污染生态学》王焕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十一、考核方式:半开卷考试,课后思考题。

十二、教学大纲说明:

目的: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讲述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使学生不仅掌握生物与环境作用

的一般原理,而且能关注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

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为更好地保护生

态环境和恢复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在第五、七、八、十章,由于此课程涉及内容较广,学科交叉性强,而水文与水资

源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等

方面知识较薄弱,教学中应把握深入浅出的方法。

7 《运筹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1001

二、课程名称: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

三、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

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算法语言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运筹学》是水文与水资源水文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筹中线性规划、网络分析、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常用的运筹学方法的概念、模型求解等法,并使学生初步掌

握运用所学运筹解决水资源水文学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水资源系统分析》、《库群优化调度》等后续课程作好必要的准备,也为今后从事水资源水文生产、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应能达到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大纲要求线性规划、网络分析、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的基本理论及算法。

2.对运用运筹学解决水资源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有一定了解。

教学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章线性规划

第一节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及有关概念

第二节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第三节高斯消元法

第四节单纯形法

第五节大M法

第六节线性规划特殊情形

第七节对偶问题

第八节线性规划的几何理论*

第九节灵敏度分析*

第二章整数规划

第一节整数规划模型及基本知识

第二节分枝定界法

第三节 0-1整数规划

第三章非线性规划

第一节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及基本知识

第二节单变量函数极值问题

第三节无约束条件下多变量函数的极值

问题

第四节等式约束下最优化问题

第五节不等式约束下最优化问题

第六节正多面体法*

第四章动态规划

第一节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多级系统分级决策的数学模型

第三节动态规划方法

第四节动态规划的应用

第五章网络分析

第一节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最小跨度树

第三节网络最短路问题

第四节关键路法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本课程安排12小时的上机实习,要求学生对有关章节的内容进行编程练习,以加深学习内容。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

本课程可进行多媒体教学和黑板教学相结合进行,特别是在各部分实例教学中,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钱颂迪主编,《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

参考书:林延江等,《水利土木工程系统分析方法》,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十二、考核方式

考试,笔试。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一)本课题的性质和任务

《运筹学》是水资源水文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筹中线性规划、网络分析、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常用的运筹学方法的概念、模型求解等法,并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所学运筹解决水资源水文学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水资源系统分析》、《库群优化调度》等后续课程作好必要的准备,也为今后从事水文水资源生产、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应能达到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大纲要求的线性规划、网络分析、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的基本理论及等法。

2.对运用运筹学解决水资源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有一定了解。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学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算法语言。

本课程主要讲述数学规划的有关理论及求解方法,并为后续课程提供数学工具,打下理论和算法基础。

(四)各章内容的重点、深度和广度

1.线性规划

主要讲述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图解法、高斯消去法、单纯形法、大M法等基本算法。重点是单纯法,关键为单纯形法与高斯消去法的关系。对于无可行解,无界解、可行域无界但最优解存在、退化等线性规划的特殊情形,理解其几何意义,并会用单纯形法(表)加以鉴别。理解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与对偶单纯形法。

2、整数规划

主要讲述整数规划的概念,重点分枝定界法,一般了解0-1规划求解方法。

3、非线性规划

主要讲述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基本概念,几何意义;单变量函数求极值的Fibonacci法、黄金分割法;无约束条件多变量函数求极植的古典的方法,梯度法、最佳步长法;等式约束下最优化问题的拉格朗日乘子法;不等式约束下最优化问题的制约函数(罚函数)法。理解不等式约束下最优化问题的线性逼近和一维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对正多面体法与参数最优估计方法作一般性了解。

4、动态规划

主要讲述多级系统分级决策方法,贝尔曼最优化原理,重点动态规划求解方法和动态规划的应用。

5.网络分析

主要讲述网络基本概念,最小跨度树、最短路径、关键路法。

(五)学时分配的建议

8《水利经济》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0101002

二、课程名称: 水利经济(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

三、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四、教学对象: 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

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以及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的课程打下基础。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水利经济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的作用与基本准则

第三节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及复利计算

第一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二节利息和利率的概念

第三节等值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现金流和现金流程图

第五节复利折算基本公式

第六节几种特殊的复利折算公式

第七节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第三章工程投资和费用计算及分摊

第一节工程投资和年费用

第二节现行投资费用分摊方法

第三节各种投资费用分摊方法分析

第四章水利工程效益计算

第一节灌溉效益

第二节治涝效益

第三节防洪工程效益

第四节水土保持工程效益

第五章工程经济分析原理与计算方法

第一节现值分析法与年值分析法

第二节效益费用比法

第三节内部回收率法

第四节投资回收年限分析

第五节敏感性分析

第六节其它分析方法

第六章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第一节概率分析方法

第二节风险分析

第三节蒙特卡罗方法

第四节风险分析应用

第七章折旧

第一节折旧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折旧基本方法

第三节特殊问题分析

第四节折旧与税金分析

第八章财务分析

第一节财务分析与经济分析的区别

第二节财务分析的内容

第三节资金筹集方式

第四节投资估算

第五节投资项目收益的估算

第六节投资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投资项目的清偿能力分析

第九章更新分析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更新分析方法

第三节更新分析方法的应用

课程要求

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现值法、年值法、效益费用比法、内部回收率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实际应用;掌握水利经济分析中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原理与应用;掌握折旧的基本方法与应用;了解更新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九、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黄渝祥,刑爱芳编著《工程经济学》,同

济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

2、参考书:

(1)颜振炎,白玉慧编,《水利工程经济计算原理与方法》,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2)郑伯坤编,《工程经济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5月

(3)陈守伦主编,《工程经济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

(4)李寿声,彭世彰编,《水利工程经济与规划》,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

十、考核方式

笔试

十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以及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的课程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资金等值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工程投资和效益的计算;

4、熟练掌握工程经济评价方法;

5、掌握折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6、了解设备更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7、掌握经济分析中不确定性的及其处理方法;

8、掌握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一般原理方法,本课程不作讲授,本课程侧重统计学原理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时的应用。

(四)各部分内容重点、深度和广度

第一章绪论

了解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的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作用;水利经济的一些基本知识;水利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准则;了解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与复利计算

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概念;掌握利率与利息的概念;掌握等值的基本概念;掌握现金流和现金流程图的概念与制作方法;掌握六种复利折算基本公式;掌握等差系列、等比系列等几种特殊的复利折算公式;掌握现金流程图的分解与复杂资金流的复利计算;掌握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概念。

第三章水利工程投资和费用计算及分摊

熟悉工程投资和年费用的内容;掌握现行投资分摊的方法;并能对各种分摊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第四章水利工程效益计算

熟悉水利工程的效益;掌握灌溉效益、防洪效益、治涝效益和水土保持等效益的计算。

第五章水利经济分析原理与计算方法

熟悉现值与年值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现值分析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年值分析法及其应用;掌握效益费用比的概念;熟练掌握效益费用比分析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增量效益费用比分析方法及应用;掌握内部回收率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内部回收率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增量内部回收率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了解终值分析法;掌握投资回收年限分析及其应用。

第六章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了解敏感性分析意义与步骤;掌握概率分析方法;熟练掌握风险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第七章折旧

了解折旧的基本概念;掌握折旧基本方法及其应用;了解折旧与税金分析。第八章财务分析

熟悉财务分析与经济分析的区别;熟悉财务分析的内

容;掌握投资项目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的分析。

第九章更新分析

了解更新的基本概念;更新计算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五)学时分配建议

9《水文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1003

二、课程名称:水文学原理(Principles of

Hydrology)

三、学分、学时:4学分;64学时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水文系

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基础、物理学、

测量学、自然地理学及气象学等课程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

水文学原理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资源水文学

及水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

法,为本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及未来从事水文水资

源及水环境科学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以基本的物理定律为理论基础,阐述水文循环的物

理过程、水文循环各要素形成的物理机制、各种大

陆水体的水文现象及特征、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规

律及数学物理模拟方法,为水旱灾害的模拟及预测、

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应用和

研究方向作好最基本的理论准备。通过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与练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以下主要

内容:

1.弄清水文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及其在

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水文循环及其中的水量平衡、能量平衡原理;

3.了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水分

交换及相互影响,掌握降水、下渗、蒸散发等物理

过程及基本定量计算方法;

4.掌握单点产流的基本物理条件及基本产流模式,

流域产流的特征、产流面积及产流面积发展过程的

分析方法,产流计算模型;

5.了解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的关系,掌握描述地下水

运动的控制方程;

6.掌握河道洪水波运动的数学物理描述,洪水波类

型及其特征,槽蓄原理及槽蓄方程;掌握线性扩散

波演算、线性运动波演算、线性特征河长连续演算

等洪水演算方法;

7.掌握流域汇流的物理过程,流域汇流的系统分析

方法,流域汇流计算方法;

8.了解其它大陆水体如冰川、湖泊水库的水文特征

及分析研究方法;

9.了解水文循环过程中化学物质输送的物理规律及

研究方法。

具体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水问题

第二节水文学发展的回顾

第三节水文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第四节水文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水文循环

第一节水的奇异物理性质

第二节水文循环现象

第三节水文循环的尺度

第四节地球系统中的水及水平衡

第三章流域和水系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水系的拓扑学特征

第三节水系的几何学特征

第四节流域的形状特征

第五节流域的结构特征

* 第六节数字高程模型及应用

* 第七节水系的随机模拟

* 第八节水系的分形理论

第四章降水

第一节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

第二节降水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区域(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

第四节降雨资料的检验

* 第五节雷达测雨

第五章土壤水

第一节土壤的质地和结构

第二节土壤中的“三相”关系

第三节土壤水的存在形态

第四节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第五节土壤水运动的控制方程

第六章下渗

第一节下渗的物理过程

第二节非饱和下渗理论

第三节饱和下渗理论

第四节经验下渗曲线

第五节天然条件下的下渗

* 第六节下渗后的土壤水分再分布

第七章蒸发与散发

第一节蒸发现象及其控制条件

第二节水面蒸发

第三节土壤蒸发

第四节植物散发

第六节流域蒸散发

第八章产流机制

第一节截留与填洼

第二节包气带及其结构

第三节包气带水分动态及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第四节产流的基本物理条件

第五节组合产流类型及基本产流模式

第九章地下水流

第一节含水层类型

第二节含水层的水文特征

第三节地下水运动的控制方程

第四节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

第十章地表水流

第一节洪水波运动

第二节圣维南方程组

第三节洪水波类型及其特征

* 第四节圣维南方程组的线性化

第五节槽蓄原理和槽蓄方程

第六节枯水及退水曲线

* 第七节坡面水流运动

* 第八节湖水运动

第十一章洪水演算

第一节线性扩散波演算法

第二节线性运动波演算法

* 第三节动力波演算法

第四节线性特征河长连续演算法

* 第五节断面流速分布演算法

第十二章流域产流

第一节山坡流域的分类

第二节流域产流特征分析

第三节产流面积的变化

第四节蓄满产流的总径流量计算及水源划分

第五节超渗产流地面径流量计算

第六节降雨径流相关图

第十三章流域汇流

第一节流域汇流现象

第二节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的推移和坦化

第三节线性流域汇流系统分析

第四节线性集总式流域汇流模型

第五节线性分散式流域汇流模型

* 第六节地貌瞬时单位线理论

* 第七节线性地下水汇流模型

* 第八节流域汇流的非线性问题

*第十四章冰雪水文

第一节积雪

第二节融雪径流

第三节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第四节冰川的积累与消融

第五节冰川径流

第六节河流冰情

*第十五章水质及河流生态环境

第一节“水质”的由来及本底水质

第二节水污染的途径及污染源

第三节水污染的主要类型及性质

第四节水体的稀释扩散

第五节污染物的源与汇

第六节影响水体自净的因素

第七节水质模型

第八节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

第九节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实践性环节主要是配合课程中的重要章节做课外作业,以巩固基本概念和加深理论认识为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内容从略。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已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芮孝芳.《水文学原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8月.

参考书:

1.芮孝芳编著.径流形成原理.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

2.M.J.柯克比主编,刘新仁等译.山坡水文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3.雷志栋,杨诗秀,谢森传.土壤水动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十二、考核方式:考试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所列章节前带“*”的属于拓展性内容,非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可视情况选讲或不讲。

10《水文统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1004

二、课程名称:水文统计(Hydrologic Statistics)

三、学分、学时:4学分;64学时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本科生

五、开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

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水文统计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不仅要为水文测验,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等专业课准备坚实的水文统计理论基础,它本身也是从事水文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水文统计理论,熟练运用水文统计方法从事水文水资源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绪论:简单介绍水文统计的研究对象、作用及其在本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事件与概率

§1-1 事件及其运算

§1-2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1-3 条件概率与事件独立性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

§2-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3 连续型随机变量与分布密度

§2-4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第三章多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1 多元随机变量与联合分布

§3-2 边际分布

§3-3 条件分布

§3-4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3-5 多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3-6 二元正态分布

第四章数字特征与特征函数

§4-1 数学期望

§4-2 方差

§4-3 离势系数、矩、偏态系数及峰度系数

§4-4 多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5 特征函数

第五章极限定理

§5-1 随机变量的两种收敛性

§5-2 大数定律

§5-3 中心极限定理

第六章抽样分布

§6-1 简单随机抽样

§6-2 样本分布

§6-3 抽样分布的概念

§6-4 几种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6-5 顺序统计量及其分布 第七章 估计理论

§7-1 概述

§7-2 参数估计的矩法和极大似然法 §7-3 P -III 型分布参数的估计 §7-4 估计量好坏的评选标准 §7-5 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八章 假设检验

§8-1 基本概念

§8-2 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 §8-3 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 §8-4 零相关检验 §8-5 非参数假设检验 第九章 回归分析

§9-1 基本概念

§9-2 一元线性回归 §9-3 多元线性回归 §9-4 非线性回归 第十章 误差分析

§10-1 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10-2 有效数字与运算法则 §10-3 粗差及其判别 §10-4 随机误差 §10-5 系统误差 §10-6 误差的合成 §10-7 误差的传递与分配 第十一章 随机过程简介

§11-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11-2 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 §11-3 马尔可夫过程 §11-4 平稳随机过程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结合讲课内容做课外练习,以巩固基本概念和加深理论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实际水文问题的剖析以及介绍一些成功运用水文统计理论解决的重要生产科研课题,强调水文统计在水文工作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将这门理论较强的课程与水文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水文统计的学习兴趣。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

水文统计学主要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学生能更加清楚、客观地理解所学知识。多媒体教学占用学时约20学时。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水文统计学》,黄振平编著,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

丛树铮等编,《水文学的概率统计基础》, 水利出版社, 1980年

王俊德编, 《水文统计》,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3年

黄振平编著:《水文统计原理》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十二、考核方式:笔试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介绍与水文学有关的概率统计知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概率论、数理统计、回归分析等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特别着重结合本专业的需要、强调数理统计方法在水文学中的应用。

11《气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1005

二、课程名称:气象学 (Meteorology )

三、学分、学时:3学分; 授课学时:40; 实验学时:12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水文系

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理论力学,自然地理学,水力学

七、课程的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内容与现代水文科学发展关系

密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中应用广泛,是本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气象学的理论,解决与之紧密相关的水文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水文过程和水灾害成因的认识,加深对水资源的分布特征的了解。为今后从事水文实际工作和水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绪论

气象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及与专业课的关系。 (2)大气概述

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状态方程、大气静力学、气象要素。

(3)辐散收支与热量平衡 有关辐散的基本知识、地球大气顶上太阳辐散随季节和纬度的分布、大气中太阳辐散的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散、地面有效辐散、地面与大气上界的辐散差额、地面热量平衡与地气系统热量收支、计算辐散各分量的经验公式、土温、水温和气温的变化。 (4)大气热力学概要

热力学第一定律、干空气的绝热过程、湿绝热过程、假绝

热过程、热量图简介和部分应用、大气层结的稳定度、物理量的变化。

(5)大气运动

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作用于空气块上的外力、非牛顿参考系和“视示力”、大气运动方程及其简化、P坐标系、自然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自由大气中的风、地转偏差、摩擦层中的风、连续方程、地面风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变化。(6)大气中的水分

水循环、饱和水汽压、水分方程、大气可降水量及水汽输送、大气中的水汽凝结、云中微滴的增长、降水。

(7)蒸发

蒸发过程的物理实质、水面蒸发量的观测、用经验公式确定蒸发量。

基本要求:

(1)具有一定的气象理论基础,正确理解气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气象要素观测的基本技能。

(3)了解大气运动的一般规律。

(4)了解云和降水形成的原理,掌握降水量及蒸发量的计算技术。

(5)了解我国气候的形成原理和一般分布特征。(6)了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1)气象实习内容

①温度和湿度的观测和计算

②气压和风的观测

③云状和云量的观测

④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⑤综合观测

(2)要求

了解各气象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各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计算的技能。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内容、要求、占有学时(或比例)(1)用powerpoint演示辅助气象学教学。学时:40;要求:课前打开多媒体教学设备。

(2)气象观测中,云状的识别用到投影设备。学时:4;要求:课前打开多媒体教学设备。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气象学,吴和庚、张志明合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11。

参考书:

周恩济、林镜榆等,气象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6。朱乾根、林锦瑞、寿少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气象出版社,1992.10。

吴伯雄等,气象学,江苏科技出版社,1979。

中山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地理系,气象学与气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十二、考核方式

闭卷、半开卷(可夹带)。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课程的重点、难点:

(1)绪论

气象学的任务、研究方法、分支及与水文学的关系。(2)大气概述

大气的主要性质和一般规律,流体静力学方程及物理意义。

(3)辐散收支与热量平衡

地球辐散收支、地球热量平衡的时空分布及原因、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其原因。

(4)大气热力学概要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物理意义、干绝热和湿绝热过程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判断。

(5)大气运动

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关系、大气运动方程及简化、大气运动的一般规律、大气连续性方程的物理意义、实际风的时空分布特征。

(6)大气中的水分

大气中水汽凝结、成云致雨的物理过程、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水汽平衡方程和水汽连续性方程及大气可降水量的物理意义。

(7)蒸发

水面蒸发过程及影响蒸发的因素、蒸发量的计算方法。

与其他课程的分工和联系:

(1)本课是以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水利学为先修课程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

生有高等数学基础和正确的物理学、力学的概念。(2)直接应用普通物理学中的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定律、辐散各定律。

(3)水面蒸发是本课讲述的内容,陆面蒸发由陆地水文学原理讲解。

(4)本课为水文学原理、水文预报、水文计算及中长期水文预报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2《水文测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1006

二、课程名称:水文测验 (Hydrometry)

三、学分、学时:2.5学分;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

12

四、教学对象: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水文水资源系

六、先修课程:英语、数学分析、数学模型、大学物理、水化学分析、计算机基础、水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水信息采集学为陆地水文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之一,包括水信息采集与水文数据处理两大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掌握水信息采集和水文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进行基木技能的

训练,并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的专业课,并为今后从事水信息采集、水文数据处理方面的教学、科研、生产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1.初步掌握测站布设的基本原理、内容及方法;

2.掌握各种水文仪器(如,水位计、流速仪、采样器等)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3.掌握各种水文要素观测、测验的方法及组织工作,并能较熟练地掌握实测数据的处理、计算;

4.掌握在各种条件下水位、流量、泥沙数据处理的原理、方法和进行数据处理的步骤。

5.初步了解水信息采集误差的分析。

6.了解实测期以前的水信息采集方法及应用。

7.了解遥感技术及自动遥测技术在水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

8.了解水文信息与水质信息采集的异同点。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1.对实验的要求

(1)目的:

实验课为本课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使同学进一步了解各种水信息采集仪器的结构、性能,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一方面使同学增加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理论知识,验证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培养同学的操作能力,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2)要求:

1)同学在实验课之前,必须复习课堂讲解的内容,预习实验指示书中有关部分,以保证实验课取得应有的效果;

2)按规定完成实验的任务,有些必须做分析报告的实验每人要完成一份报告;

折装仪器时,要求每个同学能独立地进行折装。

3)实验课,一般每次二学时。

2.教学实习(结合生产进行)

(1)目的:

1)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2)结合水文测站的生产实践,初步掌握测站的主要测验业务和技能,并加深对书本理论的理解。

(2)要求:

1)通过在站实践,增进对水文现象的感性认识;

2)必须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各种水文要素的观测,测验的方法,观测、测验报表的填写和成果的计算(符合规范的要求),学会水文情报的报汛业务等;

3)结合教学、科研进行试验研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习,对学生进行热爱专业及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思想教育。

3.课程设计(水文数据处理)

(1)目的:

使学生对水文数据处理有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实践,除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通过具体数据处理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求:

通过对某一站年实际数据的分析、计算、定线、推流,初步掌握受混合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的数据处理方法;悬移质泥沙数据处理的定线方法。并能进一步了解测验工作与数据处理工作的互相关系。

4.对习题或作业的要求

(1)目的:

习题或作业是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计算及绘图的技能、训练严肃认真的科学作凤的重要环节,是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必不可少的。

(2)要求:

学生应认真对待习题或作业,要有实战的观念。具体要求如下:

1)计算正确,并按规范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达到符合生产上的要求;

2)图幅安排合理,绘图达到清楚美观;

3)字迹清楚,说明完备;

4)习题安排、习题布置采取下列四种方式:

5)结合讲课布置习题。

6)设习题课,在习题课中布置(数据处理部分作业)。

7)结合课程设计布置。

8)部分习题可在教学实习中完成。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

采用Authwere 7.0 软件平台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Windows 2000或XP支持即可。约75%内容需要使用。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英语教材:Xie Yuebo,《Collection of Water Information and Data Processing》,自编教材,第二版,2004.03

中文教材:谢悦波,水文测验学,国家“十五”重点教材,待出版。

参考书:

(1)水利部水文司,水文测验规范,南京,河海大学出

版社,1994.7

(2)水利部水文司,ISO标准手册16,明渠水流测量,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

(3)水利部水文司,水环境监测规范,北京,中国水利

水电出版社,1998.11

(4)詹道江,叶守则合编,工程水文学,北京,中国水

利水电出版社,1999.11

(5)水利部水文局,国标水文测验名词与术语,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87.12

(6)水利部水文局,水文站网规划译文集,北京,中

国计划出版社, 1986.11

(7)胡凤彬等,湿润地区水文站网规划论文选集,南

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989.7

(8)胡凤彬,水文站网规划,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3.4

(9)林传真、舒大兴参,流量测验译文集,北京,科

学技术出版社, 1992.5

(10)WMO, Guide to Hydrological Practices,

Vol.1,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北

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11

(11)WMO, Guide to Hydrological Practices,

Vol.1, Analysis, Forecasting, and other

Applications,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4 (12)长委水文局,水文测验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7

(13)长委水文局,水文测验误差研究文集,贵阳,贵州

人民出版社,1984.6

(14)长委水文局,水文测验误差研究文集 (二),北京,

学术期刊出版社,1987.10

(15) 詹道江、谢悦波合编,古洪水研究及应用。北京,水力电力出版社,2000.10

十二、考核方式

考试。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说明包括:课程的重点、难点,与其他课程或教学

环节的分工和联系,以及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大纲中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1至7章为必修课内容,3.4节、第8章为选修内容。

1. 绪论

扼要的阐述水信息采集的任务、工作内容、发展概况,使同学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认识与态度。2. 水文测验站网及测站

(1)水文站网、水质站网一一讲清“测站”与“站网”两个慨念(及其区别与联系),着重介绍流量站网布设的原则,其他作一般介绍;

(2)水信息采集河段选择与查勘一一河段选择作为本章讲解的重点,并着重讲清“测站控制”概念。一般介绍河段查勘的内容、步骤。

(3)测站设立一一着重介绍断面布设的要求。

3. 实时水信息的采集

3.1 水位

(1)着重讲“基面”与水位观测的关系。

(2)水位观测设备和方法一一着重介绍机械型自记水位计的基本原理,其结构等在实验课讲解。

(3)水位观测成果的计算及水位数据的处理为本章重点。着重讲日平均水位计算的方法及适用条件,水位频率表统计。讲清保证率水位的概念,并结合做习题,掌握水文观测数据整理及数据处理。

3.2 流量(1)流量概述一一一般叙述流量测量的目的,方法(分类),讲清流量定义,着重讲测流次数确定的原则。

(2)流速面积法测定流量

1)断面测量一一掌握各扼要介绍水深、起点距测量的方法,(有的使用的仪器已在测量学课程中介绍,有的放在实验课上详细介绍),着重讲解测深垂线布设的原则及测距误差的分析;

介绍测深偏角改正及水位涨落改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大断面计算的方法。结合作习题掌握大断面计算方法。

2)流速测量一一流速分布,本章重点之一,讲清“流速脉动”、“流量模”的概念,从水力学观点,重点分析流速分布的规律;一般介绍,流向测量的目的、使用的仪器、施测方法、及数据整理方法。

3)流速仪测流一一为本章重点。

A 重点讲述流速仪的流量计算方法,结合布置习题,要求掌握流量计算的方法;

B 分析流速系数,加深了解流速分布研究的意义;

C 讲清“相应水位”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比降面积法测流——说明重要性与作用,可作为一般介绍。

5)多普勒剖面测流仪——简要介绍使用原理。

6)浮标法测流一一介绍浮标测流的原理及流量计算方法;浮标系数的确定作一般介绍。

7)航空测流法——简要介绍航空测流法的原理。

8)积宽法测流一一讲清积宽法测流的概念。着重介绍动船法测流的基本原理;流量计算及有关改正系数作一般介绍。缆道积宽法测流流量计算及有关改正系数作一般介绍。

(3)水力学法测定流量

1)量水建筑物测流一一着重介绍量水建筑物测流的特点,各种方法作一般的介绍。

2)水电站蜗轮测流一一主要介绍蜗壳测流的原理,水电站测流的其他方法也顺便的简介。

(4)化学法测定流量——介绍其测流的原理。

(5)物理法测定流量——介绍其测流的原理。

1)超声波法测流——介绍其测流的原理。

2)光学法测流——介绍其测流的原理。

3)电磁法测流——介绍其测流的原理。

3.3 泥沙测验

(1)扼要叙述泥沙测验的目的、内容、河流泥沙来源及

影响因素,河流泥沙分类,举例加以说明,以认识

泥沙测验的重要性。

(2)河流泥沙运动特性一一扼要叙述泥沙脉动,悬沙分

布,并与流速脉动及分布联系,讲清“全沙”的概

念。

(3)悬移质泥沙测验为本章重点。

简要介绍悬移质泥沙测验的仪器,结合实验课参观介绍详细了解各种仪器的结构;

悬移质输沙率测验及输沙率计算为重点;

悬移质单沙测验一一讲清“单沙”的概念,单沙测次的确定;

悬沙水样处理一一简要叙述,综合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其方法、步骤等。

(4) 推移质输沙率测验及河床质测验一一本节作一般简要介绍、或让学生自学;

讲清“基本输沙率”慨念。

(5) 泥沙颗粒分析一一直接分析法作简要叙述。

3.4 潮水河水信息采集*(此章属于一般选修内容)

(1)讲清潮沙、潮流现象的一些概念或定义,介绍“潮流界”“潮区界”两概念。

着重分析潮汐成因,它与测流的关系;其它一般介绍。(2)潮水位观测及数据处理着重介绍“时差订正”“潮位订正”及“月潮间隙”。

(3)潮流量测验与计算为本章重点。

着重介绍潮流量测验、计算与一般河道流量测验、计算的不同之处。

(4)潮流量数据处理着重介绍其基本原理,方法作一般介绍。

(5)潮输沙率测验与计算一一可与潮流量测验计算比较,并与一般河道输沙率测验对照,简要介绍。

3.5 水质信息采集

(1)掌握水质监测的基本方法;

(2)了解地面水采样、水体污染源调查的过程。

3.6 水信息采集自动遥测技术

(1)掌握自动遥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要求;

(2)了解国内外自动遥测技术的应用趋势。

3.7 遥感、卫星技术在水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1)了解遥感、卫星技术在水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2)掌握遥感、卫星技术在水信息采集中的原理和方法。4实测期以前水文信息的采集

4.1 历史洪水调查

(1)讲清历史洪水调查在我国应用的意义及可能性;

(2)掌握历史洪水的调查方法。

4.2 古洪水研究

(1)了解古洪水一一真实地给出流域上大洪水的编年史,研究的意义;

(2)掌握古洪水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3)主要掌握古洪水平流沉积物(Slackwater)的方法;

(4)采用古洪水平流沉积尖灭端进行古洪水水位的确定;

(51)区分洪水的现代均衡断面、古洪水行洪时期的均衡断面及古洪水次洪断面。

4.3 历史洪水、古洪水的流量确定

(1)要求了解在无水文测站条件下,采用几种特殊的方法如: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比降面积法、控制断面法、水力学模型法等较为准确的确定历史洪水、古洪水的流量。

5 水信息采集误差分析

(1)要求:

1)通过误差理论的学习,结合流速面积法,初步了解和掌握误差传播分析;

2)掌握测流方法的精简分析。

(2)误差分类一一介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常用几种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精度、标准差,相对均方误差的定义。

(3)理论误差一一误差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与t分布简介,随机误差的传播理论。

(4)误差方程及应用一一流速面积法测流的误差,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各种不确定度,量水堰测流的误差。(5)系统误差分析方法一一从频率分析,从随机误差特性分析、t检验法、符号检验法、流量计算方法的系统误差。

(6)综合误差的分析和估算一一几种随机误差的综合、系统误差的综合,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举例。(7)测流方法的精简分析一一有精测数据时,常测法的精简分析,无精测数据时,常测法的精简分析,简测法的精简分析,流量间测的分析。

(8)着重介绍水中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半粒径计、比重计、移液管法等);介绍消光法的基本原理;

泥沙颗粒分析成果计算一一着重了解公式中各种符号的意义;

结合进行颗分的实验,掌握水中分析法进行泥沙颗分的方法及计算。

6 流量数据处理

(1)简述流量数据处理的目的、途径、工作内容。

(2)水位流量关系的分析一一为本章重点之一。

讲清“稳定”与“不稳定”水位流量关系的概念,与测站控制的关系;

重点分析人工渠道的水位流量关系,推出水位与流速、面积、流量的关系式;

由一般水位与流速、面积、流量的关系式,引用至天然河道分析天然河道的稳定与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的特性。要求学生能掌握这些特性,以便于定线时考虑。(3)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为本章重点之一。着重介绍各种影响因素的水位流量关系的基本原理一一导出其数据处理的基本方程式(水力因素型),并对受冲淤及混合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其他作一般叙述。

(4)天然河道水位流量关系定线推流,重点介绍下列方法:

1)单一线法

2)水力因素型:校正因素法、落差法、抵偿河长法;

3)时序型:连时序法、临时曲线法、改正水位法。

其他作一般介绍。

(5)堰闸站推求流量的方法

扼要说明堰闸站测流的特点及一般步骤;

重点介绍堰闸站流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区分不同流态);

着重介绍水力发电站与电力抽水站推求流握的基本原理;

简要介绍其推流的方法。

(6)介绍国际标准.水位流量关系的检验与流量不确定度的估算公式。

(7)水位流量关系的高、低水延长及插补一一重点介绍水力学法进行高水延长,其他作一般介绍。

(8)流量数据处理的合理性检查及特性统计一一讲清“弦线离差”及“径流量”“径流模数”“径流深”等概念;与水位数据处理对照,简要叙述流量特征值统计方法;介绍合理性检查的方法。

7 泥沙数据处理

(1)悬移质输沙率数据处理为本章重点。

1)实测悬沙的分析一一着重说明单沙的作用;

2)推求断面平均含沙量的方法,重点介绍单断沙关系(各种型式);

3)悬沙数据处理的合理性分析作一般介绍。

(2)推移质输沙率数据处理作简要介绍,若时间不够,可让学生自学。

(3)泥沙颗粒级配数据处理一一着重介绍公式符号的意义。

8 计算机进行水文数据处理的方法(此章属于选修课的必选内容)。

(1)简要介绍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概况;

(2)插值法;

(3)单一线的拟合;

(4)复杂水位流量关系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方法;

(5)逐日表,洪水要素摘录表及数据处理;

(6)简单介绍水文资料系统。

(7)潮水河水信息采集

13《地下水水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1007

二、课程名称:地下水水文学(Groundwater Hydrology)

三、学分、学时:3学分; 48学时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水文系

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水分析化学、自然地理、水力学、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等课程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地下水水文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利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从水文循环的基本原理出发,在水文科学完整体系内了解地下水的形成、储存、运动、补给、消耗等特征的变化规律。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水量平衡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运用数理统计的途径,通过站网观测资料和试验资料来了解地下水动态,并作出地下水资源的初步评价。为今后从事地下水专业的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应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

1.初步掌握地下水是整个水循环过程中的一部分,能完整地从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统一体系中来分析研究地下水;

2.具体了解地下水储存、运动、补给、消耗的基本规律,初步学会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基本方法。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绪论

地下水水文学的概念,本课程的任务、研究方法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展概况。

第一章地下水及其储存

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地下水的形成。

自然界水的分布与循环,自然界水的平衡,地下水形成。

地下水的储存形式。

岩土的空隙和孔隙度,地下水在岩土中储存形式,岩土的水理性质。

地下水基本类型和特征。

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中国地下水各种类型的概况。

第二章地下水运动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地下水的稳定流运动。

地下水的非稳定流运动。

第三章地下水的转化、动态和均衡

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地下水的径流交替。

地下水的动态和均衡。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影响。

第四章含水层参数的确定

给水度的分析与确定,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分析和确定,渗透系数、导水系数、导压系数、释水系统的分析和确定,灌溉入渗系数的确定。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

局部开采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第六章地下水水质与评价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水水质与评价。

地下水污染程度的评价。

第七章地下水资源系统的管理

地下水资源系统的基本概念。

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模型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为提高教学效果,除经常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外,可按教学大纲课内外学时1:2的要求,适当安排课外作业及复习思考题,作为配合讲课的辅导手段。

具体内容在教材各章末尾选编课外作业和复习思考题1~2题。可按具体情况选择或增删有关内容供学生课外学习参考。有条件时可适当组织现场参观,或选择典型地

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进行介绍。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

安排不少于4学时多媒体教学,进行水文地质概念介绍、地下水常用软件的计算机演示。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张元禧、施鑫源,《地下水水文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参考书:

(1)王大纯、张人权等,《水文地质学基础》,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年6月第一版;

(2)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等。

十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说明包括:课程的重点、难点,与其他课程或教学环

节的分工和联系,以及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以前,必须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学、水分析化学、自然地理、水力学、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地质学等课程。本课程中对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势函数、流网、液体的物理特征、计算方法等内容可不必详细重复讲解。

对下述内容希注意密切配合分工:

(1)有关包气带的运动的理论,应在水文学原理中讲授,本课程着重阐述重力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的划分;

(2)有关地下水非稳定流运动的数值方法,可另在地下水数值模拟选修课中开设,本课程侧重于解析解方法的介绍;

(3)有关地下水地面调查方法将在新课中介绍,以扩充本课程的广度。

3、各章内容的重点、深度和广度

绪论

主要讲述地下水水文学的基本概念,重点讲清地下水水文学是从水文循环的基本原则出发的水文学系统内有关地下水变化规律的科学。讲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建立综合利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涵养地下水资源的全面观点,了解国内外地下水利用发展情况和趋势,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地下水及其储存

主要讲述地下水的储存形式与其相应的储水构造。重点是不同埋藏条件下各种不同地下水类型与水循环间的关系。

第二章地下水运动

主要讲述地下水运动的各种形式,重点是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裘布依公式和泰斯公式所代表的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的两种不同运动状态。

第三章地下水的转化、动态和均衡

主要讲述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水循环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型地区地下水水平衡方程的基本要素和正确分析使用地下水动态资料的基本技能,重点是潜水的水量平衡方程的建立及其依据的原则。

第四章含水层参数的确定

主要讲述评价地下水资源时所需要的有关参数的基本概念和获得上述参数的基本方法。重点是对给水度μ,渗透系数K和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的确定,并适当介绍当前确定含水层参数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途径(加深和加宽的内容)。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主要讲述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对量和质的评价原则,处理方法,重点讲清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能辨证地认识地下水资源的评价理论,并初步掌握一些常用和行之有效的通用方法。

第六章地下水水质与评价

主要讲述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地下水水质与评价;重点是介绍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

第七章地下水资源系统的管理

主要讲述地下水资源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模型的建立;重点是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的主要类型。

14《河流动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201053

二、课程名称:河流动力学(River Dynamics)

三、学分、学时:2学分;授课学时:28;实验学时:6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

六、先修课程:水力学,自然地理学,水文测验学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河流动力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它的作用是使该专业学生了解冲积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以及受人工建筑物影响以后所发生变化的基本特性。流域上产生的泥沙进入支流、干流河道后,对河道的水流运动、河道演变及沿河的工业、农业、生活取排水工程有重要影响。领会学习处理复杂问题的思路及方法,能初步掌握河流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水流泥沙运动与河道演变对环境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本专业的学生掌握泥沙运动的观测、采集、分析、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工程中遇到的泥沙问题。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绪论

介绍河流动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介绍该学科的发展过程,学科的性质、地位、作用,介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水力学、计算机、外语基础,系统地掌握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得到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与实践训练,能从事水文信息采集与分析、水文模拟与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流域管理与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毕业生适宜在高校、科研机构、水利、水电、农林、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领域教学、科研及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也可攻读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基本培养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走与工农群众、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3.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 (二)业务方面 1.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基本训练。 2.具有坚实的数学、水力学、计算机、外语、水文学及水资源学基础;能在水文信息采集与分析、水文模拟与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流域管理与水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2020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2020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大学排 名一览表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一门由陆地水文学,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水文地质学三学科合并形成的交叉型学科。培养具有较扎实自然科学知识,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建设、农林、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一起来看一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吧!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排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河海大学562武汉大学563四川大学564长安大学56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66西安理工大学567郑州大学56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69华北水利水电大学5610南京大学5611济南大学56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613三峡大学5614华北电力大学5615吉林大学5616新疆农业大学5617长沙理工大学5618扬州大学561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5620太原理工大学56 专业解析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水利中的重要 专业领域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基础作用已越来越明显,我国已确立了水资源三大战略资源之一的地位。区域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全球性普遍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水资源短缺对策、水资源持续利用、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灾害防治以及水污染治理、水生态环境功能恢复及保护等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正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的这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一门具有潜力且发展迅速的科学,它涉及到对水文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开发、利用、规划、管理与保护,是指导水文水资源业务的理论基础;同时它还研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水资源供求关系及其解决的科学途径,探求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及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水政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制图、运算、实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水文与水资源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水文与水资源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水文与水资源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水文与水资源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水文与水资源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水文与水资源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水文与水资源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水文与水资源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水文与水资源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

水库水文水资源论文

水库水文水资源论文 1水库水文分析 1.1径流新屯水库坝址年际径流采用降雨径流法计算,结合《贵州省 地表水资源》成果,按照枯水调查分析成果控制。计算新屯水库坝址 径流特征值统计成果列表如表1。 1.2设计暴雨及洪水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望谟河流域(敢赖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经初步分析计算,望谟河流域多年年平均最大一日 降水量均值为106.4mm,相对应年最大24小时降水量均值为119mm, Cv取0.45。结合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最新的相关等值线图,本次设计 采用的设计暴雨参数为:确定多年平均年最大24h降水量均值 (H24h=1.12H1日)为119mm,Cv为0.45,Cs/Cv为3.5。新屯水库坝 址集水面积35km2,几何特征值θ=17.4<30且25≤F<300km2。根据 “雨洪法”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计算,新屯水库坝址设计洪水计算成 果表2所示。 本次设计在新屯水库坝址上游纳过水库调查到2011年历史洪水,洪 峰流量为220m3/s,比拟到坝址处洪峰流量为243m3/s,重现期为20 年一遇。根据雨洪法洪水计算成果,新屯水库坝址断面20年一遇洪水 洪峰流量为247m3/s,比本次工作调查到20年一遇洪水大1.6%。因为 设计流域集水面积小,洪峰流量不大,历史洪水位差异不大,洪水位 的准确性及河道糙率的取值大小对洪峰流量的影响较大,本次设计采 用雨洪法计算的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比历史洪水大1.6%,本次洪水设计成果基本合理。 2工程建设规模符合性论证 2.1水资源利用规划符合性论证根据《望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五规划纲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左右,所以本工程现状水平年2010年至规划水平年2020年供水区域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取9‰。经预测,规划水平年设计供水人口8万人。设计用水量按照《村

水资源规划教学周历及测验卷_水工专业)-2011年10.26[1]

教学周历 课程名称:水资源规划及利用2011 ~2012学年第1学期教材版本:水利水能规划(周之豪)专业水工年级2010 级学时 周次日期章节内容提要教学环节 和方法 周学时备注 第 1 周自月日至月日绪论 第一章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4 自学 第 2 周自月日至月日第一章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5~§7 自学 第 3 周自月日至月日第二章兴利计算 §1~§2 自学 本章为 重点掌 握内容 第4周自月日至月日第二章兴利计算 §2~§4 自学 第 5 周自月日至月日第二章兴利计算 §5~§6 自学 第6周自月日至月日第二章兴利计算 §7~§8 自学 第7 周自月日至月日第三章洪水调节 §1~§2 自学 本章为 重点掌 握内容 第8 周自月日至月日第三章洪水调节 §3 自学 第9 周自月日至月日第三章洪水调节 §4~§5 自学 第10 周自月日至月日第四章水利水电经济计算 §1~§6 自学 第11 周自月日至月日第五章水能计算及水电站运行 方式 §1~§2 自学 本部分 为重 点、难 点内容 第12 周自月日至月日第五章水能计算及水电站运行 方式 §3 自学 第13 周自月日至月日第五章水能计算及水电站运行 方式 §4 自学 第14 周自月日至月日第六章水电站及水库参数选择 §1 自学 第15 周第六章水电站及水库参数选择自学

自月日 至月日 §2 第16 周自月日至月日第七章水库群水利水能计算 §1~§4 自学 本部分 要求 掌握 第17 周自月日至月日第八章水库调度 §1~§4 自学 说明:从第一周开始。请认真按时学习完成测验作业,并于17周之前寄至河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业不交者无平时作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与代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080802(081102)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备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和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强的外语、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掌握水资源及水环境(尤其是地下水及其环境)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能从事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的勘测、规划设计、预测、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毕业后可到国家各部委、科研院所、勘察设计单位及高等院校等从事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可继续攻读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在牢固掌握理科基础、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及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规划、地下水渗流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制图、运算、实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水力学、水文学等方面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2.掌握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有关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分析、设计方法; 3.具有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 4.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 核心课程:水力学、水文学原理与水文测验、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附水分析、水文统计与水文计算、流域水文模型、生态水文学、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 主要专业实验:水力学实验、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地下水动力学实验、环境水化学实验、水分析化学实验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测量实习、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三峡专业教学实习、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程设计、水文预报课程设计、地下水开发与防治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约33~34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环境工程、地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河海大学863,10-12年真题

机密★启用前 秘密★启用后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报考点提供的专用答题纸上 河海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 卷)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863) 信号与系统 一、(本题满分10分)计算积分 ? +∞ ∞ --'+dt t t e t ))()((δδ的值。 二、(本题满分15分)一线性非时变离散系统,其起始状态为)0(x ,已知当激励为)(k f 时,其全响应 )()(1k k y ε=;若起始状态仍为)0(x ,激励为)]([k f -时,其全响应 )(]132[)(2k k y k ε-?= ; 求:若起始状态为)0(2x ,激励为)(3k f 时系统的全响应)(3k y 。 三、(本题满分25分)线性时不变系统如图所示,已知Ω=Ω=1,321R R , F C H L 1,1==;V u A i C L 1)0(,1)0(==-- 求系统在)()(t t f ε=激励下的全响应)(t u c 。 题三图 四、(本题满分10分)已知)(t f 对应的拉氏变换2 3)(2+-=-s s e s F s ,求)(t f 。

五、(本题满分25分)给定系统微分方程 )(8)(2)(4)(4)(t f t f t y t y t y +'=+'+'' 若激励信号和初始状态为: 4)0(,3)0(,)()(/===---y y t e t f t ε; 求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六、(本题满分25分) RC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激励信号)()(2t e t f t ε-=,电容初始电压为零。 求:1.系统函数) ()()(S F S Y S H = ; 2.系统完全响应)t (y 。 题六图 七、(本题满分15分)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为)(k h ,输入为)(k f , )3()()()(--==k k k f k h εε,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k y ,并绘图示出)(k y 。 八、(本题满分25分)一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和初始条件如下: ) ()(,0)2(,1)1()1()()2(12)1(7)(k k f y y k f k f k y k y k y ε==-=---=-+-+ 1、求系统函数)(z H ; 2、求单位样值响应)(k h ; 3、求系统响应)(k y 。

(完整版)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知识点

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复习资料 一、 水资源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满足几个部门的需要,并且将除水害和兴水利结合起来统筹解决,这种开发水资源的方式,称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防洪与兴利矛盾:疏浚河道有利于防洪、航运等,但降低了河水位,可能不利于自流灌溉引水;若筑堰抬高水位引水灌溉,又可能不利于泄洪,但却降低了水电站的水头,使所发电能减少。 二 1水资源评价的涵义与任务 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分析估价。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水资源评价的背景与基础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 2、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 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 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 3、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 ●水平年 基准年:为现状情况,又称现状水平年,是指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现状情况,以某一年为标准——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近期水平年:为近期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5~10年——要求有一定的精度——供需分析时应进行平衡的调整 中期水平年:为远景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20年——精度要差一些——供需分析时也可不作调整平衡 远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30~50年——精度将会更差一些——仅侧重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宏观分析 ●典型年法 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 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果,确定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水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 我国规定,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保证率P=75%,特枯水年保证率P=90%(或95%)典型年选择 一般选水利年或水文年,合理确定年总水量和年内分配 同一年各分区的保证频率不同时——上、中、下游或各分区的协调 降雨和径流的频率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供水主要靠河川径流、而且有较强水库调蓄能力的情况,也应按径流系列选择;河川径流供水相对较少且调节能力差的区域,应按降雨系列选择 ●系列法 系列法,又称为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法——根据所选的水文气象系列,通过逐年逐时段

就业有前景的十大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就业有前景的十大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就业有前景的十大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本专业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水利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以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水资源问题防治为特色,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并在某些领域处于 国内领先地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以地球科学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水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学习水资源的分布、形成、演化等方面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兼顾地下水科学、岩土工程和环境工程的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水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水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评价与 管理,水利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地下水环境和地质环境的'监测、评价和治理等。某些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会在水文地质 学为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向岩土工程和环境工程等方向适当扩展。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及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水政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受到工程制图、运算、实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 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学习课程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气象与气候学、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水利工程、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学、水资源学、地 下水文学、环境化学、水利法规、水文分析与水利计算、水文预报、水文测验、水资源规划与评价、水污染与水质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制图、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测量、水文认识、水文信息采集、水利工程、气象与天气)、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40周。 主要专业实验:水力学实验、水文测验实验、河流动力学实验、自然地理实验、气象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环境工程、地理工程 毕业去向 毕业后可就业于国土资源、水利、水资源、城建、环保、交通等部门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设计和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如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水文工程勘察设计院、环境监测单位专业规 划设计研究院(如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电力设计研究院、煤炭设计 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工程施工单位、中外合资企业、教育 部门、部队等,也可在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研究 生专业继续深造。 毕业生素质 本专业培养适合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 发展,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宽的水文与水资源专业 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国土、水利、城建、农林、环保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岩 土工程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勘查、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 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等工作。通过四年的学习,毕业 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四级以上的英语水平,掌握计算机基 础理论和基本操作,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接受工程制图、科学运算、实验与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具有良好的体魄和健康的身心及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水 文与水资源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初步具 备水资源评价、勘探、开发、监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

水利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水利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者: 作者单位: [摘要]: 三峡工程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影响主要有:避免洪水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延缓了湖泊的淤积与萎缩,遏制了血吸虫病的蔓延。 [英文摘要]: [关键词]: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洪水、影响 我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想研究了解一些有关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的问题,将自己收集的一些信息整理成了本篇论文。 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持久稳定支撑。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较快,人类活动对其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强烈,兴建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三峡工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项生态环境工程。首先避免洪水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拦沙作用延缓了洞庭湖的淤积与萎缩,遏制了血吸虫病的蔓延。增加枯水量3000立方米/秒。其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影响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和保护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洪水灾害一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主要灾害,严重影响其生态环境。三峡工程能有效控制长江洪水的主要来源,又紧邻荆江地段,

可有效保障荆江泄洪安全,避免特大洪水造成的荆江两岸堤防溃决的毁灭性灾害。配合堤防和分蓄洪工程,可基本上解除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的巨大威胁,减轻荆江地段承受毁灭性灾害的风险,从而大大降低了因防洪、分洪产生的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 此外,还可以减免因分洪和扒口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遇到大洪水时的分洪扒口,会使分洪区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大大恶化,病毒和细菌极有可能在人们临时迁至的安全区传播蔓延。三峡工程建成后,可减少对防洪区的运用几率,减免因防洪蓄洪造成的生态影响。 二、减少血吸虫病的蔓延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血吸虫病的主要疫区,控制血吸虫病的蔓延,关键问题是消灭中间宿主钉螺、控制钉螺扩散。钉螺的扩散与蔓延和洪水淹没地区的面积呈正比。如果发生大洪水而造成分洪、溃口,钉螺随草茎、残叶顺水漂浮,将使钉螺大面积扩散,引发血吸虫病的蔓延。 三峡工程建成以后,洪水得到调节,洪灾减少,有利于中下游平原血吸虫病的防治。此外,库区水位稳定后,钉螺扩散范围减少,也减少了血吸虫病的传播。 三、减少洞庭湖的泥沙,增加枯水量,改善水质 洞庭湖由于长江每年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入湖,致使湖床逐年淤积,加之围湖垦殖,湖面缩小,生态功能恶化,湖泊逐渐走向衰亡。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控制上游来水,减少分流入湖的泥沙从而使洞庭湖年平均淤积量仅相当于目前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因此可延

河海大学工程水文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1-1 水资源的定义,我国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1-2 通过哪些工程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3 工程水文学的任务是什么,在本专业中有什么作用。 1-4 工程水文学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水循环及径流形成 2-1 水循环包括哪些要素,与水资源有什么关系。 2-2 如何量算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河流纵比降。 2-3 某流域面积为793km2,多年平均流量Q=26.4m3/s,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980mm。试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W(104m3),多年平均径流深R(mm),多年平均径流模数M(m3/s/km2)及多年平均径流系数α。 2-4 如在上题的流域上兴建一座水库,从而增加水面面积△F=24km2,当地多年平均 =1220mm。蒸发皿折算系数采用0.83。问建库后该流的水面蒸发量(蒸发皿读数)E 皿 域的流量增加还是减少。建库后多年平均流量为多少。 2-5 北方的河流上修建水库和南方的河流上建库对径流的影响哪一个大。为什么。2-6 写出任一时段的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说明各符号的意义不同时段(多年、年、一次雨)的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中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为什么不同。 2-7 试述流速仪测流的操作步骤及适用条件。 2-8 试述实测流速推算断面流量的方法、步骤。 2-9 已知某测流断面,起点距和测点流速如图2-1所示,岸边系数α=0.7,计算相应水位,断面面积,断面流量。 表2-1 流速仪测流,断面流量计算表

图2-1 2-10 为什么要建立水位流量关系,如何延长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第三章 降雨径流分析 3-1 写出计算流域(面)平均雨量的方法、公式及适用条件。 3-2 图3-1中有四个雨量站,用垂直平分法求面雨量可以连成三角形ABC 、BDC ,也可连成三角形ADC 、ABD ,哪一种连法比较好,面雨量成果有无不同。 图3-1 雨量站点分布图 3-3 为什么一次降雨总量大于对应的径流深,而一次径流过程历时一般大于降雨历时。 3-4 什么叫蓄满产流,判别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主要依据是什么。 3-5 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产流计算中采用什么扣损方案,其中参数(P 、R 、Pa 、E m 、I m 、K )如何确定及计算。 3-6 计算某流域1960年6月13~14日的流域平均降水量P 、前期影响雨量Pa 和相应的径流深R ,成果填入表3-4的洪号3 中。 (1)求6月13~14日的流域平均降水量P (资料见表3-2,表中A 、B 、C 、三个 雨量站的面积权重各为20%、50%、30%)。 (2)求6月13~14日降雨开始时的Pa 值。(资料见表3-2,I m =100mm ,K =0.9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班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01班指导教师:赵建明 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8)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

[高考专业选择]水利水电工程Vs.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高考专业选择]水利水电工程Vs.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如果你是充满激情的人,如果你热爱与滔滔河流、滚滚波涛打交道,那么,你就应该仔细看看这两个专业的联系和区别了。因为无论你选择了这两个专业中的哪一个,都注定要与江河结下不解之缘。 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同隶属于水利类的工科。两者虽然都有个“水”字,但却各有各的侧重点,课程设置也基本没有重合点,咱们来好好看看吧。 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是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让毕业生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为这个专业主要就是培养具备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级人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工程力学、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工程经济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 大家如果选择了这个专业,毕业时要求掌握流体力学、工程地质、河流动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等基本理论;还要具

有针对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运算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主要培养从事水文及水资源评价、开发、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而我们也可以从它主要课程的设置看出它的侧重点,其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了自然地理学、气象与气候学、工程测量、河流动力学、水利工程、水文学原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化学及水质分析、水文信息采集处理、水文预报、水利计算及水资源规划、地下水文学、环境化学等。另外,还有水力学实验、水文测验实验,河流动力学实验、自然地理实验、气象实验等专业试验。 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要求掌握数学、物理、水力学、气象与气候学及自然地理学等方面基础理论,掌握水文预报方案、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及水环境监测预报的设计方法,具有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笼统来说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多偏向于“水的监测”方面,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多偏向于“工程”。如果以一个水利工程项目来做说明的话: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同学主要为这个工程的水文信息(如多年洪水流量,最高洪水位,

水资源水环境论文

浅谈城市水资源危机及对策 班级:水利水电081班 姓名:王向 学号:0803220134

浅谈城市水资源危机及对策 摘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步骤之一,而水是生命之源保障城市供水用水安全是城市化工作的重点。城市用水主要是人们的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随着我国小城市及县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人口也更加集中到城市,对城市水资源配置、供给,水环境保护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浅述了城市水资源危机及其对策。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水资源危机可持续利用污水处理污染 前言: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少的和不可替代的资源,所以水资源应成为人类可持续利用的宝贵资源。城市是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地方。城市用水主要是人们的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城市用过的水中常会有许多废弃物,排出废弃物一旦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就会恶化,从而使水体遭到污染。受污染的水体,将丧失和部分丧失使用功能,从而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加剧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水环境污染,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而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尤其严重,已使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万亿m3,居世界第6位,按13亿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仅为2251m3,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之一。从城市的状况看,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用水需求过度集中,人均拥有的可利用淡水资源量就更加稀少,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西北内陆、长江以北、长江以南3个区域水资源量的比例大致为5∶15∶80,长江以南地区大中型以上的城市较少,长江以北地区却较多。这种水资源分布格局与城市分布不相适应,加剧了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解决水资源问题,缓解水资源危机已迫在眉睫。 正文: (一)我国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问题主要有: (1)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57706万(5.77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用水总量约630亿m3。据预测,到2010年和2030年,城市人口分别为6.5亿和7.5亿时,相应的需水量将分别增加到910亿m3和1320亿m3。我国经济现在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工业用水大幅度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2)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我国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用水效率极为低下。由于工艺设备和管理的落后,我国工业用水量远远大于发达国家,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m3,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工业节水的潜力很大。城市生活用水同样存在浪费,城市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现象十分普遍,多数城市仅供水管网及用水器具跑冒滴漏损失率超过20%。 (3)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加剧:目前,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30%,二级处理率为15%,许多城市至今还没有污水处理厂。大量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使我国城市水环境质量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程度,也使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出现了污染型水资源危机。 (4)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尚不完善: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部门切割式的管理,由此造成水务管理中政出多门而又缺乏协调,因而人为地增加了市政管理的难度。。“多龙管水”的水权体制已成为实现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极大障碍。 (二)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可行的有以下途径: (1)节水

河海大学(已有09试题)

河海大学 水资源环境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2005——2006,2008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2004 自然地理学2004——2005,2007——2008 水文学原理2000,2002——2008 水力学2000,2002——2009 水文地质学2004——2005 水文统计2005 工程水文学2005 有机化学2000——2008 生态学2005 地下水水文学2005——2006 地下水动力学2008 硅酸盐物理化学2000 城市规划原理2006 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水力学2000,2002——2009 材料力学2000——2003,2005——2009 理论力学2000——2005 流体力学2001——2008 水文学原理2000,2002——2008 工程水文学2005 交通学院、海洋学院 水力学2000,2002——2009 材料力学2000——2003,2005——2009 流体力学2001——2008 普通化学2005 普通物理2000——2001,2003——2004(其中2000——2001年称“物理”)理论力学2000——2005 硅酸盐物理化学2000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方法2006,2008 交通工程基本理论2004 交通工程基础理论2005 交通流理论2006——2008 数理方程2007 土木工程学院 材料力学2000——2003,2005——2009 理论力学2000——2005

结构力学2000,2002,2004——2008 水力学2000,2002——2009 测量平差2002——2008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2007 C程序设计语言2000——2001 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2000 PASCAL语言程序设计2001 计算机原理2002 地下水水文学2005——2006 地下水动力学2008 工程物探2008 钢结构2000,2002 钢筋混凝土结构2000,2002 工程地质学2004 构造地质学2007——2008 土力学2002 岩石力学2002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专业复试(含土力学、岩石力学)2004——2005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力学2000,2002——2009 有机化学2000——2008 环境微生物学2005 硅酸盐物理化学2000 电气工程学院 电路2000,2002——2009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2000,2004——2007 自动控制原理2000,2002,2005——2007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0,2002 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电路2000,2002——2009 数据结构1998,2000——2001 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2002——2007 C程序设计语言2001 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2000 PASCAL语言程序设计2001 计算机原理2002 通信原理2000,2002,2004——2005,2008 信号与线性系统2000,2002 离散数学2000,2004——2007 商学院

河海大学水环境规划论文

夏热冬冷地区湖泊湿地型城市水环境规 划—武汉四新地区 1四新地区水环境概述 1.1四新地区区位 “武汉新区”位于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由长江、汉江和外环线(京珠高速公路)合围形成“两江一路”的天然扇形区域,涵盖汉阳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部及蔡甸区和汉南区的一部分,规划面积368 km 2,建设用地160km2,规划人口100万。 武汉四新地区的范围中心区域,具体为:东启长江,西至318国道,南接三环线,北至二环线,规划总面积15. 33公顷(不含江滩公园99. 26公顷)。 新一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对四新地区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四新是城市副中心,依托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整装和相关机械制造产业,积极发展服务区域的国际博览、科技展览和汽车贸易等专业性公共中心职能,并布局服务四新组团的商业、文教卫体等综合性服务功能。 1.2四新地区气候特点 武汉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夏热冬冷、四季分明。夏季最长为135天,冬季次之为110天,春秋季各为60天。年均气温17. 70C, 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3. 00C, 7月最高,月均达28. 80C。年月气温平均值差达25. 80C,大于同纬度的杭州、成都等地,显示出武汉气候的大陆性。武汉市市

区盛夏闷热,白天气温常在3 70C左右,夜间也常保持在30 0C左右,极端最大气温为41. 30C,素有“火炉”之称。 武汉市风向明显地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季以北风和东北,偏北风为主,夏季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 7米/秒,最大风速10. 0米/秒(北风),静风频率为10%。在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居民活动剧增的影响下,武汉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城区己经形成明显的城市的“热岛效应”。据相关资料统计,2003年7月23口一8月3口,武汉市20时的相对湿度高达50%一80%,并且4项温度记录刷新了历史记载:日最低气温32. 3 0C;日最低气温≥300C持续时间:10d;日平均气温35. 80C;日平均气温≥330C持续时间:10d。 通过对武汉市多年典型气象条件的分析,可以得出其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南风;冬季则以北风和东北风为主。而武汉主城周边地区湖泊洽以南部和东部地区为最。长江、汉水为武汉市内天然风道,因此,缓解武汉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最现实途径,是结合城市内外天然的江河湖泊,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整,结合城市水廊道的建设,建构基于夏季主导风向的城市广义通风道系统,将自然风引入城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3四新地区水环境特征 武汉新区的水系资源主要由两江——长江与汉江,六湖——月湖、莲花湖、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北太子湖和南太子湖,以及其他湖泊——后官湖、万家湖、汤湖、西北湖和烂泥湖,另外还包括后官湖和诛山湖的一部分加之琴断口小河、朱家老港、朱家新港、墨竹港、

水文地质论文

矿井水害预测及防治 摘要:突水是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在煤矿生产实践过程中,提出一套合理的防治水措施,对预防和消除矿井水影响,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概括了岩溶水害的类型及其特征,对岩溶区矿井在采掘阶段的可能突水进行了预测,并对常见的突水预兆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不同类型岩溶突水的防治措施,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前提保障。 关键词:岩溶水害预测合理防治 一、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煤国,但同时也是受水害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资料统计,1955~1985年30年内全国统配煤矿工发生突水769次,淹井事故218次,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20实际80年代与50年代相比,突水频率增长25.7%,淹井事故增长96%,同时突水水量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矿井突水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已经严重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的安全、增加吨煤成本,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形成较大的障碍。深入研究矿井突水理论对抑制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炭安全生产、减少经济损失、消除不良的社会影响,实现水害防治由被动防水变为主动治水的战略转变并降低矿井大量排水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程度,开展矿区水防治技术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矿井水害类型及特征 造成矿井水害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窑水。其中地下水按储水空隙特征又分为空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等。由于多数矿井水害往往是由2~3种水源造成的,单一充水水源的矿井水害很少,故矿井水害类型是按某一种水源或某一种水源为主命名的。按水源分类,把我国的矿井水害分为地表水、老窑水、空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水害五大类,其中岩溶水又按含水层分为薄层灰岩和厚层灰岩水害两类。本文主要介绍岩溶裂隙型水害 1、薄层灰岩岩溶水水害 水源主要是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太原群薄层灰岩岩溶水,以河南、河北、

河海大学水土资源规划

《水土资源规划》硕士课程考核备选题目 一、问答题(第7题必选,另任选5题) 1、水作为特殊商品具有哪些经济学属性?可持续发展的水价如何体现这些属性? 2、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3、简述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适用条件及其原因。 4、我国如何对土地资源利用进行分类?说明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及其保护目标。 5、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6、农用地整理的目标包括哪些方面?农用地整理一般包括哪些单项工程? 7、简述我国水土资源的特征和面临的问题,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推进我国水土资源可持续利 用? 二、课程论文 1、综述水土资源综合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国内外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热点问题(字数:5000~6000字)。 说明: 1、可选做问答题或课程论文; 2、请在答卷(或论文)上注明你的姓名、专业及学号; 3、成果一律用A4 纸打印。 2017年12月

《水土资源规划》 问答题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张展羽陈菁 2018年1月

1.水作为特殊商品具有哪些经济学属性?可持续发展的水价如何体现这些属性? ①水的经济学属性 (1)水资源价值的多维度性。水资源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如生产和生态功能,也具有非使用价值,如未来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遗产价值。不仅不同水资源在用于不同用途时应被视为不同的经济物品,而且同一水体在同一时间段内由于同时兼有不同的功能,也被视为具有多维价值,这一现象导致了水资源价值研究的复杂性。如水资源按其用途可以被分为消耗性用水(如农田灌溉)和非消耗性用水(如水力发电、航运)。通常状况下,如果消耗性用水量不达到一定的极限是不会影响到消耗性用水的价值。但随着人类水资源开发程度趋近极限,消耗性用水的价值和非消耗性用水的价值是会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研究水资源价值时,不仅要研究其单一使用方式的价值,还要研究同一水体不同价值之间的替代关系,以及用水量是如何影响价值之间替代比例的。 (2)水资源价值的空间属性。由于水资源可获得性难易程度不一,势必造成水资源利用成本不同,在这个意义上,水资源价值存在空间差异。如在同一河段左右两岸,由于河道两岸所受水力不同,会导致两岸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可利用程度不同,形成微观尺度的价值空间分布差异。另外,水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要素时是流动的,而且是一种不完全流动,即使其符合可利用的要求也往往需要人们付出劳动、时间与精力,这就是空间经济学意义上的水资源不完全流动性。由于水资源的不完全流动性,地区与地区之间在水资源利用上的比较优势明显不同,水资源利用成本区际差异显著。 (3)水资源价值的时间属性。水资源价值的时间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水资源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深层地下水),人们在利用这部分水资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实现其现值的最大化,换而言之,就是实现水资源在时间序列配置上的最优化。另一方面,水资源的另一部分为可再生资源,而不同时间上的相同水量边际价值变化幅度较大,甚至有可能为负值。因此,该部分水资源的利用原则是充分利用边际价值高时的水资源。 ②可持续发展的水价如何体现这些属性 可持续发展水价的理论内涵就是水价所决定的水供求不能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价所决定的收支水平必须保证供水工程能持续运行和用水户有支付能力。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水价的制定必须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使水资源再生、循环的环境和基础不受破坏,同时兼顾供水工程承受能力和用水户承受能力。因此,可持续发展水价所决定的水供求关系,要以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供水工程的承受能力作为定价的核心内容,以用水户承受能力作为边界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