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面瘫的分型辨治法

中药治面瘫的分型辨治法
中药治面瘫的分型辨治法

中药治面瘫的分型辨治法

*导读:面瘫,学名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

面瘫,学名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吊斜风”、“面神经炎”、“歪嘴风”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努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神经麻痹即面瘫的治疗现在中医一定要“化瘀、通络、营养”三管齐攻,其科研成果化瘀通络汤历史性的解决突破了治疗瘫痪病关键性神经细胞再修复再生长的瓶颈。

中医药研究中心施恩面神经专科医院中医治疗面瘫分型辨

治法:

(1)初起风邪客络,治宜祛风解毒

面瘫的发生,冬春之季多见,乃因感受风寒邪毒,上犯头面,致使经络阻痹,气血郁滞。除可见面肌不收、口眼斜、头晕耳鸣等常见症状外,部分患者尚可出现典型的耳后疱疹、皮损红赤、疼痛剧烈。该病发生发展均较快,符合“风善行而数变”的特性,故于病起之初,治当祛风解毒为主,佐以通络牵正。

(2)中期气血瘀滞,法当活血通络

当面瘫两周后,病机常转归为经脉痹阻、气滞血瘀,患者面部麻木不仁,面肌萎弱无力;甲皱微循环弯曲度增加,部分管腔狭小或痉挛,血液粘稠度增高。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故治疗宜侧重活血祛瘀,佐以通络牵正。疗程配合治疗,以增强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3)病久虚中挟实,重在养血通络

面瘫日久(病程2月以上),正虚邪实,患者除具面瘫主证外,还出现动辄乏力,胃纳不佳,自汗耳鸣等气血不足之证。治疗则宜补益气血、疏通经络。

中医药研究中心施恩面神经专科医院的“面神经元修复再生绿色疗法”采用最先进的检测仪器,射频仪以及微电极,结合中医药的脏腑、经络、奇经八脉对人体没有损伤,无手术、无痛苦,无副作用,恢复快,不会留下后遗症,从而彻底根治面瘫、面肌痉挛。

在医院临床治疗中,面瘫、面肌痉挛患者的症状7至15天明显改善;轻度患者的患者运用中医药治疗后1-2疗程可以完全康复;重症患者患者绝大数在3-4疗程也可以彻底康复。

2021年治疗面瘫的中药秘方

治疗面瘫的中药秘方 欧阳光明(2021.03.07) 空调、风扇是最常见的面瘫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再有,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头面部,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更应该多加注意。这也是常见的面瘫的预防方法。 治疗面瘫的中药秘方 真实案例: 红尘一醉,愿得一人心。烟火夫妻,白首不相离红尘一醉,愿得一人心。烟火夫妻,白首不相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颜易逝,伊不离君不弃。相濡以沫,执子之手偕老。青色烟雨,孤影等你归来。大风天气易引发面瘫年轻患者居多近日来,大风降温雾霾天气频频出现,生病的患者急剧增加,其中30至35岁的年轻人占到了30%—40%,而且他们的病症表现都是头痛,疑似感冒,实为面瘫。今年刚过30岁的小郑,平时身体素质很好,但前几日大风天气,出去跑业务后,就感到头后颈部酸痛,他以为是患上了感冒,过两天就会好。哪知越来越严重,最后影响了正常工作,他才来院就诊。医生却告知:他患的不是什么感冒,而是受风引发的面瘫。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延长了治疗时间。【【乾正康】】治疗面瘫远离痛苦治疗面瘫,让患者远离面瘫困扰。采用新型优质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具有载药量大、恒定释放治疗成

份等特性,药物吸收快,效力持久;药物经深层磁化处理,其与病变细胞的亲和性大增,强力渗透直达病灶迅速起效,组方含有营养神经的特别因子,能在短期内滋养、修复、再生面部神经。三个疗程彻底康复!冬季是面瘫的高发期,之所以年轻人频发面瘫,除了天气原因,与不规律生活,精神压力大也有较大关系。由于年轻人身体素质较好,一般面瘫不像老年人一样嘴歪眼斜,症状以头痛为主,会与初期感冒症状混淆,由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留下面瘫后遗症:面部痉挛,眼角、嘴角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等。因此,专家建议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治疗,不要因为工作而拖延。 治疗面瘫的中药秘方 【小贴士】:要想预防面瘫就要从生活中着手,应为面瘫很大一部分情况就是在生活中引起的,所以如果开空调的话空调温度不易过低,而且一定不要对着空调风扇吹风,感觉不太热了就关掉空调,青年人的话在运动后如果特别人,也不要用冷水猛地刺激脸部,尽量的不要长时间的玩游戏、工作等。防止面瘫最好的办法是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面瘫的中医治疗

面瘫的中医治疗 文章目录*一、面瘫的中医治疗*二、面瘫如何预防*三、面瘫饮食注意事项 面瘫的中医治疗1、面瘫的中医治疗 针灸疗法:一般针灸治疗面瘫,在前期不能使用,但是在后期面瘫的治疗进行中适当介入治疗,这种面瘫的治疗方法会加快患者康复,针对颅内肿瘤、外伤、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引起的面瘫。 中药治疗:这是常用的面瘫的治疗方法之一。善于恢复、修复患者手术面部神经,对由于面部风寒导致的面瘫,有着独特的面瘫的治疗效果。急性面瘫,药选防风、伸筋草、地龙、海风藤、野菊、荆芥、蜈蚣、蔓荆子、丝瓜络、全蝎、白芥子。 对比西医和手术成效快的特点,中医面瘫的治疗,具有治疗彻底、副作用小、不易复发等许多优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的不同,在选择面瘫的治疗方法上,要慎重。 2、面瘫的病因 引起面神经炎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中枢性面神经炎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周围性面神经炎病损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 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常见病因为: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自身免

疫反应;肿瘤;神经源性;创伤性;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3、面瘫的临床表现 多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瘫绝大多数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口角歪斜。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 面瘫如何预防1、减少面部不良刺激:面部有大量神经,若是面部神经出现异常则会出现面瘫的情况,所以说我们要做的包括较多方面,如出汗不直接用凉水洗脸(用温水)、少看或不看电视或电脑、避免长时间站在强光下、不经常揉搓患侧面部、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等,这些措施均利于减少复发。 2、面部保暖:面部的保暖也是要注意的,尤其是在一些体质虚弱的人,若是风吹面部很容易造成面瘫。如用湿热毛巾热敷患侧面部、用温水洗脸、外出时戴好口罩或围巾、不迎风走路、不

治疗面瘫的中药秘方

治疗面瘫的中药秘方 空调、风扇是最常见的面瘫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再有,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头面部,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更应该多加注意。这也是常见的面瘫的预防方法。 治疗面瘫的中药秘方 真实案例: 红尘一醉,愿得一人心。烟火夫妻,白首不相离红尘一醉,愿得一人心。烟火夫妻,白首不相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颜易逝,伊不离君不弃。相濡以沫,执子之手偕老。青色烟雨,孤影等你归来。大风天气易引发面瘫年轻患者居多近日来,大风降温雾霾天气频频出现,生病的患者急剧增加,其中30至35岁的年轻人占到了30%—40%,而且他们的病症表现都是头痛,疑似感冒,实为面瘫。今年刚过30岁的小郑,平时身体素质很好,但前几日大风天气,出去跑业务后,就感到头后颈部酸痛,他以为是患上了感冒,过两天就会好。哪知越来越严重,最后影响了正常工作,他才来院就诊。医生却告知:他患的不是什么感冒,而是受风

引发的面瘫。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延长了治疗时间。【【乾正康】】治疗面瘫远离痛苦治疗面瘫,让患者远离面瘫困扰。采用新型优质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具有载药量大、恒定释放治疗成份等特性,药物吸收快,效力持久;药物经深层磁化处理,其与病变细胞的亲和性大增,强力渗透直达病灶迅速起效,组方含有营养神经的特别因子,能在短期内滋养、修复、再生面部神经。三个疗程彻底康复!冬季是面瘫的高发期,之所以年轻人频发面瘫,除了天气原因,与不规律生活,精神压力大也有较大关系。由于年轻人身体素质较好,一般面瘫不像老年人一样嘴歪眼斜,症状以头痛为主,会与初期感冒症状混淆,由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留下面瘫后遗症:面部痉挛,眼角、嘴角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等。因此,专家建议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治疗,不要因为工作而拖延。 治疗面瘫的中药秘方 【小贴士】:要想预防面瘫就要从生活中着手,应为面瘫很大一部分情况就是在生活中引起的,所以如果开空调的话空调温度不易过低,而且一定不要对着空调风扇吹风,感觉不太热了就关掉空调,青年人的话在运动后如果特别人,也不要用冷水猛地刺激脸部,尽量的不要长时间的玩游戏、工作等。防止面瘫最好的办法是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

面瘫的针灸穴位是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面瘫的针灸穴位是哪些 导语:面瘫是一种比较容易在中老年人身上发生的身体病症。发生面瘫的情况后,病人的面部是不能正常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面部神经被疾病影响导致的 面瘫是一种比较容易在中老年人身上发生的身体病症。发生面瘫的情况后,病人的面部是不能正常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面部神经被疾病影响导致的。西医治疗主要是靠药物,效果不是很理想。中医治疗面瘫可以采用针灸的方法来进行。那么面瘫的穴位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面瘫的穴位。 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推拿印堂穴可穴位起到醒神、消灭头痛、通血络等效用。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平常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方,前额两侧,外眼角延伸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太阳穴阳经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惫、牙痛等疾病。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以为常用此法可保留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当人们长时候一连用脑后,太阳穴每每会呈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触,这便是大脑疲惫的旌旗灯号。这时施以推拿结果会特别阳经明显。推拿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可以或许排除疲惫、奋发物质、止痛醒脑,而阳经且能连续保留注意力的集结。 四白穴:位于人美观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穴位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持鄙人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处所便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地仓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穴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印堂穴 阳白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 四白穴 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 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 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 承浆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颧髎穴 10翳风穴

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11合谷穴 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 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颜面上的病,项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但要注意 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 合谷穴。 1、参芪乌鸡汤 备党参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丝鸡四分之一只撤除 皮脂,生姜2片,煲汤饮食。本汤可以补虚扶正、祛痰纠中医彩信偏,适宜规复期气血较弱的患者利用。 2、防风粥 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参加药汁,煮成稀粥,温服。本方功 可祛风解表散寒,实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辛酸等。 3、姜糖苏叶饮 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以滚水浸泡5—10分钟。本方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效用。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 4、川芎白芷水炖鱼头 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晚食鱼喝汤。本方功 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5、大枣粥 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本方功效 补气养血,实用于气病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力者。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91759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面瘫病 西医病名:面神经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四、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附三百年祖传秘方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 见,所以接诊的面瘫病人多是用其它方法无效才来求治于针灸,其证型较多,诊治又较为复杂,故将本病设为专章来交流。 《灵枢·经筋》篇记载:“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耳前。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颊移口;有热则筋弛,不胜收故僻。”对病的病因病机概括地作了记述。《医部全录》云:“凡半身不 阳明之经脉及经筋。其病因除风寒外袭多见外,还有肝胆火逆,阳明热盛及热胜风动等。均与以上三经有关。因此,临床多取此三经有关腧穴施治。 本病有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类。中枢性面瘫,可因脑血管疾病和脑肿瘤所引起。本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所致的面瘫。外伤性面瘫也在其内。 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和转归,而归纳有内寒阻络、风热侵袭、阳明 热盛、热胜风动、肝胆火逆、气血亏虚、中气不足以及瘀血阻络等证型。 我们就上述风个证型进行来讨论交流。 【辩证施治】面瘫一般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或两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鼓颊、皱眉、蹙额、露齿等动作,眼睑不能闭合,迎风流泪,额纹消失,病侧肌张力减低,口角,被牵向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因口轮匝肌和颊肌瘫痪,所以说话漏风,不会吹气,口角流涎,进食常嵌在齿颊之间。少数病人初起时同侧耳内、耳后及面部先有轻度疼痛(或热痛),多见于面神经炎;严重时还可以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或听觉过敏等。 或病程延长,恢复较慢,患侧面肌痉挛而嘴角反向向病侧,称为“倒错 现象”,并有肌肉跳动,面部牵板不舒的感觉。

-中医面瘫诊疗规范

中医面瘫诊疗规范 一.概述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口眼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春季。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手足阳明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中医观点: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 西医观点:相当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由感染、病毒、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等,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 二.临床表现 (一)中医临床表现 1.起病突然,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 2.常有受寒史或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3.一侧面肌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 4.病侧不能皱眉、闭眼、露齿、鼓颊等。

5.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6.肌电图检查:多表现为单向波或无动作电位,多相波减少,甚至出现正锐波和纤颤波。 7.病理学检查:面神经麻痹的早期病变为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二)西医临床表现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三.中医证候分型 1.风寒袭络:见于发病初期,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见于发病初期,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风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董氏奇穴治疗周围性面瘫针法

董氏奇穴治疗周围性面瘫针法【转贴】 董氏奇穴针灸临证,尤重整体观念,任何疾病的治疗,均主张整体着眼,局部着手(传统针灸亦是如此)。特别讲究在治疗的每一个环节下足功夫:最特效的穴位、形神兼调的针法、最佳的治疗时机,以期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发调动整体的潜能,最定向最集中地冲击病灶,消除局部的疾患。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应对,可操作性强。 应金针渡世君要求,谈一下恩师杨维杰先生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仅供参考—— 原则: 1、针灸早期介入,最好是刚发病即针灸。 2、远端取穴主治,局部少针,引导气机。 3、动气针法,形神双调。 4、刺络放血,活血利水消肿。 一、主穴: 侧三里、侧下三里杨老师有时也善用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取双侧,针尖朝上,深针2寸半——3寸,大补阳明气血。久留针45 分钟。 以上二组穴位可交替使用。 二、配穴:

1、患侧迎香、地仓轻浅刺,为牵引针。 2、患侧医风深刺不留针,自然针法,引导气机。 3、伴流泪者,加木穴有佳效。 三、针法: 1、动气针法:先针主穴,后取牵引穴。主穴行针得气的同时或留针期间,令患者不断做鼓腮闭眼动作。 2、刺血针法:主张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最宜刺血,有利于面神经炎症消退。另外,久治不愈的面瘫更宜刺血(久病必瘀、久病入络)。刺血部位: (1)患侧面颊内咬合线处见青黑色瘀络刺血; (2)耳后完骨穴周围,找瘀络刺血,亦可拔罐。每周刺血2次。 临床应用,当灵活化裁,参用其它方法,绝不可执一方而失圆活,此乃临床大忌。 侧三里:外膝眼下三寸,外开1.5寸,腓骨前缘. 侧下三里:侧三里直下2寸,腓骨前缘. 上二穴皆在胆经上. 来源于:针灸中国 https://www.360docs.net/doc/a04983392.html,/%D2%BB%D1%F4%D7%D3/blog/item/d801b33d5d6dc90bbba167e7.html

中药治疗面瘫

中药治疗面瘫 中药内服治疗: 药物组成:牵正汤加味。白芍20 g,白芷15 g,白附子6 g,僵蚕15 g,蝉蜕15 g,炒地龙15 g,全蝎10 g,防风10 g,仙灵脾15 g,皂角12 g,川芎10 g,钩藤20 g,黄芪30 g,葛根20 g,红花10 g,蜈蚣(另包)2条。 用法:上药除蜈蚣外,水煎3次兑匀分服,每日1剂。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3次用药汤冲服。 中药外敷治疗: 马钱子粉贴敷法。马钱子粉10 g,用适量白酒调成稠糊状,放入密闭容器中备用。风湿膏剪成约1 cm×1 cm大小方块,将适量马钱子粉糊置于膏药中央,贴于阳白、太阳、颊车、牵正、下关、地仓等穴,每次3~5个穴位,稍加按压。每日按摩穴位3次,每次5分钟,以促进药物吸收。一般贴药后患者即感面部有牵扯感,感觉越强烈,治疗效果越好。7天一疗程。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卒口僻。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口 候记载:“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本病多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足阳明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所致。现代医学认为,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以致引起神经变性而致病。 僵蚕、全蝎、白附子可祛风、活络、通经脉;配以丹参、葛根、红花可活血、化瘀、追风;佐以仙灵脾、皂角、蜈蚣有兴奋神经的作用。用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可祛风散寒,增加组织代谢,减轻炎症和水肿,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黄芪益气扶正祛风。 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风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乃愈。用马钱子粉外敷穴位可使药物直接经皮吸收,恢复面部瘫痪肌肉。使用白酒调敷,不仅中和马钱子之寒性,且能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利于药物吸收。故内服、外敷二法同用,可使经络疏通,气血调和,提高治疗效果。

顽固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顽固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笔者认为对于顽固性面瘫不可忽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对针法的调整运用。因为面瘫初起,发病突然,患者面部形象受到影响,加之对本病没有认识,顿感难堪、茫然,后因失治、误治而发展成顽固性面瘫,遂感烦闷,甚或抑郁,自尊心受损,以致自暴自弃,对治疗失去信心。所以,重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取得满意疗效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心理疏导配合隔日巨刺法。首先遵循一切以人为本,注重患者的心理调整为原则。每位患者初诊,必定热情接待,与之交流,仔细询问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告知本病的大概病因、病程、治疗及预后等,经辨证分析后,拟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放弃以前的所有治疗,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新的治疗方案。有条件的医院,可在治疗时播放一些既轻松,又悦耳的音乐,定收事半功倍之效。 对于遗留额纹消失,不能蹙眉者,在心理疏导的同时,单日在患侧采用梅花针沿攒竹-阳白-头维-太阳行叩刺,轻叩至皮肤潮红或微出血;双日在健侧行阳白平行3针刺,即阳白1针,距其上下0.5寸处各1针,呈吊针,可似滞针状,沿额纹走向针刺;辨证配百会,远端取合谷、足三里。使局部气血通畅,并可刺激兴奋处于失功能状态的神经末梢,加速神经末梢的血液循环,尽快使其恢复功能,额纹复见。 对于遗留面部板滞、口角歪斜,不能做耸鼻、鼓腮、露齿等面肌运动及口颊部嵌饭者,在心理疏导同时,单日在患侧面部热敷及轻按摩后,采用梅花针沿人中沟-鼻唇沟-颧髎-下关-地仓-颊车-颏唇沟叩刺,并可拔3、4个小罐;双日在健侧取水沟、迎香、夹承浆、颧髎透下关、地仓透颊车行针刺,必要时可上电针,采用疏密波适当配百会、足三里、合谷、内庭以健脾益气,增强机体抵抗力。须强调一定要“气至病所”,才能达到满意疗效,正如《灵枢》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因此,操作时应注意守神,心不二用,聚精会神,并嘱患者常嚼口香糖,达到遗留诸症消除,面肌运动恢复正常的目的。 对于遗留露睛,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者,在心理疏导的同时,单日在患侧采用梅花针叩刺上下眼睑各10~20次,上眼睑重叩,下眼睑轻叩;双日在健侧取睛明穴,针刺时轻轻把眼球推向外侧固定,然后沿眶壁缓慢刺人,不提插捻转,出针后须压迫3~5分钟,以防眶周血管出血。同时辨证配百会、足三里、申脉、

面瘫的穴位注射疗法

面瘫的穴位注射疗法 面瘫通常是指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损害,引起该侧面肌瘫痪。本病中医古代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歪嘴风”。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一取穴:合谷、下关、地仓、太阳、阳间、颊车、颧髎、外关。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2ml。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每次选4个穴,每个穴位注射0.5ml,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二取穴:患侧瞳子髎、地仓、颊车、下关及对侧合谷穴。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 (5ml)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1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1ml。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瞳子髎、地仓、颊车取斜刺法,下关、合谷直刺。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三取穴:患侧地仓、颊车、牵正、阳白、太阳及健侧合谷穴轮流。用药:复方牵正注射液(当归、全虫、白附子、僵蚕、蜈蚣)。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

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每日1次,每次3穴,每穴位注射0.6ml。面瘫穴位注射疗法四取穴:臼间穴(位于口腔内上下大臼齿间的后壁黏膜处)。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2ml,并据症加用:患侧乳突后自发性疼痛或压痛者发作期加入山茛菪碱注射液10mg,静止期加入加兰他敏注射液1~2mg;面肌抽搐连动者加入辅酶A100U。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针尖与耳垂平行,于“臼间”穴处刺入,深约1寸,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之后用乙醇棉球压迫,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继续第2疗程,隔日1次。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五取穴:穴位第一组阳白、攒竹、印堂、四白、太阳;第二组四白、迎香、颧髎;第三组地仓、颊车、大迎、承浆、人中。用药:地塞米松注射液1ml+维生素B12注射液1OOμg。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面瘫病 西医病名:面神经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四、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名中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七个秘方

名中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七个秘方 治面神经麻痹(面瘫)秘方(7首) 19.1牵正四物合剂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白附子12克,僵蚕9克,全蝎6克,生地、赤芍各15克、川芎9克,当归15克,桑枝50克,丝瓜络9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活血。 【方解】方中以白附子去头面之风;僵蚕祛经络之风,全蝎熄风解痉;以生地、赤芍、 当归、鸡血藤、川芎、桑枝、丝瓜络活血祛风通络。合而用之,共奏祛风活血之功。 【主治】面神经瘫痪。 【加减】面麻痹甚者,加苏木9克;并以醋炒白附120克,盛于布袋之中,乘热熨麻痹 之处。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附记】凡颜面神经麻痹,瘫痪出现之口眼歪斜,以及半身麻痹,半身疼痛,半身冷 暖,半身汗出等中医所称之中络证,率先用此,效果良好。 19.2二石复正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石膏20克,石决明30克,麻黄1克,细辛2克,僵蚕9克,全蝎3克,白附子2克,蟅虫3克,生穿山甲6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10克,龙胆草6克,羚羊角粉0.6克(分冲),活络丹1粒(分吞),苏合香丸1粒(分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解】方中麻黄、细辛以驱表皮之风寒,轻可去实,用量不能过多,僵蚕、全蝎、 白附子为牵正散,为治口歪专药,但白附子燥热上升,用量亦不宜多,苏合香丸开闭以驱风寒,活络丹通络而治麻痹。惟以上诸药多为辛温燥热之品,故重用石膏、生石决明以清镇之;龙胆草、羚羊角粉清肝热而熄风;穿山甲、蟅虫、桑寄生、威灵仙活血通络,合之共奏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疗效】余每以此方治颜面神经麻痹,颇有捷效,一般服7剂见效,30例痊愈。 19.3复正散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白附子15克,全蝎6克,白僵蚕、川芎、干地龙、明天麻、双钩藤、鸡血藤、胆南星、丹皮各9克,防风、白芍各15克,蜈蚣2条,甘草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服3~6克,温开水送服。若病重 者改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化痰、熄风止痉、活血通络。 【方解】面瘫多因风邪中络所致。盖风邪中络,必先有“肝风内动之相召”,大抵外风 乘虚而入,二风相搏,阻遏经络,郁而生痰,痰气交结,气机失畅,内痰壅滞,“风性善行而数变”,其性主动,故证见口眼歪斜证。治宜祛风化痰,熄风止痉,活血通络。方中君以白附子,善清头面之风痰;臣以全蝎、蜈蚣、地龙搜风通络,熄风止痉;且蜈蚣还有良好的舒筋活络,软化血管的作用;合地龙、全蝎其功甚著;佐以防风祛风解痉,僵蚕、胆南星善祛经络之风痰;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化痰止痉;丹皮、鸡血藤、白芍、甘草、

中医治疗面瘫

中医是如何治疗面瘫的? 生活中很多人睡一觉就出现了嘴歪眼斜的症状,这就是医学上的面神经麻痹,简称为“面瘫”,那么中医治疗面瘫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请中医专家为我们详解介绍。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多数病例都有局部受寒、着凉的诱因,故一般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痉挛,使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而致病。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本病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迅速,在几小时至1~2天,面肌麻痹达高峰。如调治得当,持续1~2周可逐渐恢复;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以至于3个月不能恢复者,则会留下后遗症,故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中医内治以牵正散为主方,配合中药外治有裨益。 1.牵正膏白附子30克,防风30克,僵蚕20克,细辛10克,全蝎20克,白芥子20克,共研细面,每次用3克,醋调捻摊在小圆布上,贴敷于患侧下关穴,胶布固定,每贴3天,一般3贴见效。 2.牙皂散猪牙皂200g,研细末,取适量以陈醋调如糊状,涂于患侧颊车、地仓穴之间,每日换药2次,10天为1疗程。 3..塞鼻散枯矾、川乌、辛夷各等分,研末,加麝香少许,用纱布包如枣核大,左歪塞右鼻,右歪塞左鼻,2小时取出,每日3~4次。 4.面瘫汤羌活12克,独活12克,荆芥12克,防风15g,牙皂6g,蝉衣12克,姜黄12克,桂枝12克,附子6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红花12克,全蝎10克,蜈蚣3克,细辛3克,甘草6克,水煎服。 5.牵正丸、玉屏风胶囊口服。 面瘫的辨证施治 1、气血两虚:表现为神疲乏力,容易感冒,气短汗出,纳减便溏,苔薄,脉细软等。治宜益气扶正,养血通络,方用益气养血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熟地20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桂枝12克,姜黄12克,鸡血藤30克,黄精15克,防风12克,细辛3克,甘草6克,水煎服。还少丸、通络丸口服。 2、痰湿阻络:表现为头身困重,咯痰黄白,纳呆胸痞,苔腻,脉滑。治宜化湿祛痰,健脾通络,方用化痰汤,胆南星12克,白附子12克,天竺黄12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瓜蒌2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鸡血藤20克,丹参30克,红花12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地龙15克,甘草6克,水煎服。蛇胆丸、陈皮丸口服。 3、肝风内动:表现为面赤眩晕,急躁易怒,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熄风,滋阴清热,方用天麻钩藤汤,天麻12克,钩藤30克,夏枯草15克,胆草12克,黄芩12克,代赭石30克,磁石30克,礞石20克,珍珠母30克,苦参12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全蝎10克,地龙12克,水蛭12克,琥珀5克,蝉蜕12克,甘草6克,水煎服。通脉丸、天麻丸口服。

治疗面瘫用穴位

治疗面瘫用穴位 风池穴 〖取穴方法〗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太冲穴 太冲穴是人体的一个穴道,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 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鱼腰穴 【标准定位】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取穴】正坐位或仰卧位,穴在瞳孔直上,眉毛中。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和枕额肌额腹。分布有眶上神经外侧支,面神经的分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外侧支。 【功用】镇惊安神,疏风通络。 丝竹空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解剖〗有眼轮匝肌;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瞳子髎穴 定位: 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病征: 瞳子髎穴的主治病征为:指压此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并可以去除眼角皱纹。

位置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定位方法 太阳穴的正确位置是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 牵正穴 〖标准定位〗位于面颊部,耳垂前方0.5寸,与耳中点相平处。 〖取穴〗正坐位或侧伏位,在耳垂前0.5寸,与耳中点相平处取穴。 〖功用〗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面神经麻痹,口疮,下牙痛,腮腺炎等。 翳风穴 【标准定位】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取法】取正坐或侧伏,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 【功用】聪耳通窍,散内泄热。 【主治病症】 头面五官科疾病:耳聋耳鸣,头痛牙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口眼喎斜,笑肌麻痹,甲状腺肿,面神经麻痹。 神经系统疾病:痉病,狂疾,膈肌痉挛。 地仓穴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配伍] 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 颊车穴 颊车穴(鬼床、鬼林、曲牙、机关、机门、齿牙、牙车) 足阳明胃经(ST6)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主治] 口眼喎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面肌痉挛。 颊车穴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针灸治疗面瘫

针灸治疗面瘫 ㈠治疗 1.处方选穴 体针基本方:①阳白、四白、地仓、頬车、翳风、合谷。②备用穴:阳白、攒竹透鱼腰、地仓透頬车、太阳、颧髎、风池、足三里、内庭。随症配穴:不能皱眉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口禾髎;颏唇沟歪斜加承浆,味觉消失、舌麻加廉泉;而后痛加完骨;眼裂增大加丝竹空透瞳子髎;气滞血瘀,面瘫经久难愈加下关、听会;气血不足加足三里、三阴交。 2.选穴说明 以局部腧穴、手阳明经血为主。阳白穴为足少阳、手足阳明、百维脉之会,可疏调额部经气;以翳风、合谷祛风散害,舒经通络。地仓、四白、頬车同用,以疏导面颊经气。备用方以攒竹、地仓透穴为主,增加舒经活络作用;以风池、太阳、颧髎疏调经气;远取足三里、内庭穴以调补阳明经气。 3.操作方法 发病初期2周内取①组穴,头部腧穴针法宜较浅,合谷用泻法,同时可增加配穴。病程2周以上取②组穴,头面腧穴针刺用泻法,足三里、内庭针用补法。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4.根据病情,选用或配合下列方法 灸法:取阳白、四白、頬车、下关、风池。用隔姜灸法,每穴3壮,以有温热感为佳。每周2次,6次为1疗程。辅助用于陈旧性面瘫。

电疗:取地仓与頬车、阳白与瞳子髎。通电10~15min,用断续波,通电量以患者舒适为度,面部肌肉微微跳动为宜。适用于病程已有2周以上的治疗。 刺血拔罐:用皮肤针轻轻叩刺地仓、口禾髎、夹承浆、頬车、下关、阳白、太阳、翳风。配用小口径火罐拔吸5~10min。隔日一次。适用于难治性“面瘫”和面部有“倒错现象”。 穴位敷贴:取阳白、颧髎、下关、听宫、翳风。以蓖麻仁50g、朱砂2g研成粉,每穴贴约1×1cm,用橡皮膏固定。 ㈡相关病症 面肌痉挛 治疗要点:针刺常用穴与面瘫相同,以攒竹、四白、地仓、翳风、合谷等为主。 针刺手法较强,常用透穴,或用15~30枚毫针浅刺痉挛频发部位的皮部,但留针时间不宜太长,一般10~15min,每次1~2次,抽搐减少后可以每周治疗2次。还可以在四白、下关、翳风、做隔姜灸。

面瘫的针灸治疗

面瘫的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针灸治疗面瘫要选取哪些穴位呢? 方法/步骤 1.1 地仓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2.颊车穴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4.阳白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5.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6.四白穴 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7.迎香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8.承浆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9.颧髎穴 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目赤,目黄,齿痛,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10.翳风穴 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部神经的疾病中,面瘫的出现是最多发的了,我们在生活中多去了解到面瘫的症状表现也是很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下面的文章中了解下这方面的面瘫知识吧。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真实案例: 大风天气易引发面瘫年轻患者居多近日来,大风降温雾霾天气频频出现,生病的患者急剧增加,其中30至35岁的年轻人占到了30%—40%,而且他们的病症表现都是头痛,疑似感冒,实为面瘫。今年刚过30岁的小郑,平时身体素质很好,但前几日大风天气,出去跑业务后,就感到头后颈部酸痛,他以为是患上了感冒,过两天就会好。哪知越来越严重,最后影响了正常工作,他才来院就诊。医生却告知:他患的不是什么感冒,而是受风引发的面瘫。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延长了治疗时间。【【乾正康】】治疗面瘫远离痛苦治疗面瘫,让患者远离面瘫困扰。采用新型优质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具有载药量大、恒定释放治疗成份等特性,药物吸收快,效力持久;药物经深层磁化处理,其与病变细胞的亲和性大增,强力渗透直达病灶迅速起效,组方

含有营养神经的特别因子,能在短期内滋养、修复、再生面部神经。三个疗程彻底康复!冬季是面瘫的高发期,之所以年轻人频发面瘫,除了天气原因,与不规律生活,精神压力大也有较大关系。由于年轻人身体素质较好,一般面瘫不像老年人一样嘴歪眼斜,症状以头痛为主,会与初期感冒症状混淆,由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留下面瘫后遗症:面部痉挛,眼角、嘴角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等。因此,专家建议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治疗,不要因为工作而拖延。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小贴士】:面瘫患者的饮食禁忌10不宜 1、忌:生冷油腻刺激性食 物,不易消化,热性补药,热性食物,烟酒,浓茶,绿豆,羊、狗肉,动物内脏。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如玉米,瘦肉,洋葱,山楂,海带,大枣,苦瓜,冬瓜,黄瓜,香蕉,紫茄,丝瓜,南瓜,甜瓜,桑椹等等。尤其季节转换的时候,可以多吃些韭菜、芹菜、春笋、芥菜等,既可增强体质,又可增强抗病能力。 3、勿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面部保暖。 4、适当活动,加强身体煅炼,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

中医内科指导:中医治疗——面瘫

最近,来医院门诊看面瘫的患者多了起来,他们大都是在内热、表虚的情况下外感风寒所导致。 常见的面瘫一般都是贝尔氏面瘫,属于周围神经病变,一年四季都可发作。但春季是面瘫的高发季节,患者常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发现自己嘴歪了,眼睛闭不上了。中医认为,面瘫与外感风寒,风痰阻络,面部气血不通有关。 内热可以消耗人体的正气,中医认为,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弱的那一部分适逢风寒外袭,发病也就不奇怪了。天寒人们外出时,身上穿的衣服是足够了,但面部和颈项部却缺乏足够的保护,内热或出汗都会致使面部肌表气血不足,毛孔开泄,外界寒邪乘虚而入,便会导致面瘫发作。 吃完涮羊肉或烧烤后发作面瘫的大有人在,吃火锅一方面容易产生胃热,这是内热的一种,胃经向上连通到面部,影响面部经脉的气血运行;另一方面,吃火锅时喝酒容易造成全身的毛孔开泄而汗出。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是最冷的时候外出感受风寒,就很容易发病。 但是胃热只是内热的一种,还有很多人是由肝热或心热引起。一些患者反映,发病前连续一段时间赶上了急事,疲劳不堪,或是工作生活很不顺心,常跟家人、同事发火。这些都属于中医所讲的肝火、心火,会造成人体气血运行紊乱,正气消耗,肌表外的能力下降,加上天气寒冷,也就容易发作面瘫了。 因此,预防面瘫要“多喝水,勤擦脸,大事小事不烦恼,平时也当避风寒”。关键在于不要让内热产生并积累下去,遇事不要钻牛角尖,避免连续作战,把自己搞得极度疲劳。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肝火太大。在饮食上,避免吃太多容易造成上火的食品,比如油炸、烧烤、涮肉等食物。 容易着急上火发脾气的人则要多喝水,这样的人往往忙起来整天都顾不上喝水,这在面瘫的发病中是导致机体正气不足的因素。补充必要的水分,一方面帮助补充正气,一方面也有助于平息体内上蹿之火,促进机体平衡。对上火比较重的人来说,饮菊花水效果更佳。 勤擦脸,可促进面部气血运行,纠正“表虚”,增强面部经络抵御风寒的能力。对于饮酒涮锅到半夜的人来说,如果出门前注意把脸部反复擦热再出去,就很可能避免面瘫。 得了面瘫要及时治疗,目前中医针灸治疗面瘫一般都是可以治好的,患者不用担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