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第二章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其他生物资源一样,具有生命现象,也就是说具有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自我繁衍后代的能力。同时植物资源也不同于其他生物资源,它还具有把无机物和太阳能转化为物质和能的特性。并与环境条件相统一,植物资源从开发利用方面来看,还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第一节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

定义:广义:自然界中一切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统称植物资源。中国植物资源是指中国土地上的一切植物总和。某一地区的植物资源是指某一地区的一切植物总和。

狭义:吴征镒教授把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称为经济植物,对人类有用的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

资源植物:指某种或某一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从广义上来说,资源植物包括了经济植物。这一定义沿用至今。

经济植物:原英国丘园主任G.K.Wickens(1990) 的定义:是对人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直接有用的植物是指满足人类或家畜并维持其生存环境需要的植物,间接利用的植物是指可被驯养的、工业用的、保护环境的或被人喜爱的(如花卉、文化型的头饰、耳饰、服饰等)植物。这个概念与我们现在讲的资源植物几乎完全相同,二者所包括的研究对象也极为相似。

资源植物是一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而未形成商品生产规模的植物。一旦进入人工栽培阶段,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资源植物的性质有了质的变化,即转化为经济植物,经济植物是在资源植物的发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发掘出更多的资源植物,不让其自生自灭,仅仅停留在其有利用的潜力上。

1)植物资源的相对性:任何一种植物,是否算作植物资源,不是绝对的,因为植物是否具有开发利用价

值是相对的,随着科学不断发展,一些目前“无开发价值”的植物,可能有朝一日会成为极其宝贵的资源植物。

因此,维持自然界植物多样性是非常必要的。

地球上已知植物种类50万种,其中高等植物30万种左右,我国有3万余种高等植物,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即使科学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也不能用化学方法合成植物产生的一些对人类有用的代谢产物,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化学合成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植物自然合成的一些资源性物质。所以,必须保护现存的各类植物资源。

红豆杉属(taxus)植物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还未被人们当作资源植物,在其产地未遭受任何破坏.自1992年美国FDA正式批准紫杉醇(从红豆杉属植物树皮及叶中提取)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治疗,红豆杉属植物成了重要的资源植物,遭到了严重破坏,在我国更为严重。1999年国家将红豆杉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树皮干物质中紫杉醇含量为0.005-0.07%

2)植物资源的再生性:指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植物具有不断的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的能力,它是植物

资源的基本属性。

植物资源能够不断自然更新和人为的繁殖扩大,这是优于非生物资源的特点。从理论上讲,植物资源的自我更新使之成为用之不竭的资源,但是,如果管理不善,植物资源就会退化解体并有耗竭之虑。

3)植物资源分布的地域性

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我国自然条件复杂,从北到南,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依次出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

雨林。组成群落的植物也因纬度不同而差异极大。植物分布的地域性特点也强烈影响着植物被利用的状况,在资源植物开发利用时必须根据这一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优势资源植物。

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

4)植物资源用途的多用性植物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如森林资源,其用途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多用性

在开发利用时需要全面权衡。根据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借助系统分析的方法,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优化方案

5)植物资源近缘种化学成分的相似性

理论依据:进化论和遗传学理论

植物资源采收利用的时间性:植物资源的采收,主要依据其个体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这二个因素决定了特定资源植物采收的时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说的是茵陈蒿只有在早春采收才有药用价值。

不同各类的资源植物,其采收的时间不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其经济指标,即“有效成分的含量”。

6)植物资源的可栽培性。

7)植物资源的可解体性

植物资源的可解体性,是指植物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而导致某些植物种类减少,以至绝灭的特性。这是因为每一种植物资源都具有白己独特的遗传基因,存在于该种植物的种群之中,任何植物个体都不能代表其种的基因库。当该种资源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或受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采挖砍伐,而引起物种的世代顺序的破裂,从而威胁到种的生存和繁殖,当种群减少到一定数量时,其遗传基因库便有丧失的危险,从而导致物种的解体,物种的解体也就是植物资源的解体。植物资源受到破坏后,很难得以自然恢复。

8)植物资源的复杂性

植物资源是植物界中具有经济价值的一些植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种类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若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考虑,几乎所有的植物种类都具有一定的作用,这就使植物资源愈来愈复杂,若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植物都有开展深入研究的必要。

9)植物资源采收利用的时间性

第二节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特点

我国素有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之称,这是我们民族生存、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特点

1. 种类丰富、类型多样;植物资源的绝对量大,人均相对量小;植物分布不均,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幅员广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加以地形、地貌、地质和土壤条件变化复杂,小环境更是因地而异,这就为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所以,我国植物的种类繁多,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种左右。古老的植物如:水杉、银杏等。

我国西半郭多为干旱的草原、荒漠和高寒地带植物种类并不多,植物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即使是东半部森林区域.虽然植物种类很多,植物资源不少,但任何一种植物的贮量都是十分有限的,甚至像芦苇和尤须草这样一些广泛分布的种类,只依靠天然的贮量,在生产应用上也是不够的,更不要说以一些零星分布在森林中的种类了。

2.植物资源采收过分,缺乏适当的保护措施

我国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是相当广泛的,由于缺乏全面的科学规划,不了解植物种群的消长情况,过分的采收成为引起植物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特别表现在许多药用植物和工业原料用的资源植物上,例

如,黄芪、砂仁、余甘子、刺五加、山葡萄等就是这种情况。因此,利用野生植物必需要掌握各种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来制定具体方案,有计划的进行。

3. 对各种植物研究不够,利用潜力很大

任何一种植物都有其一定的用途,有些人们知道的较多,有些根本不了解。1973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定了2万种药用植物,但其中只有200种作过较详尽的研究。

4.利用植物的经验丰富,但推广不够

我国不但对野生植物广泛利用,而且凡是经济价值较大、利用较广的植物,大多进行人工栽培,并建立有栽培基地,例如;水杉、银杏、杜仲、人参、三七、罗汉果、黄连、天麻等,但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并深入一步进行研究,远远未能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待加强。

第三节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1.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2.植物的保护:第一、保护植物资源的存在;第二、保护植物资源的再生能力;

第三、保护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第四、保护植物资源形成的生态环境。

3.植物资源的管理:第一、制定植物资源保护法规;第二、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第三、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的建设;第四、加强保护植物资源的宣传教育。

1.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充分发挥野生植物资源优势,进行有计划而合理的采收、挖掘、砍伐和剥取,使野生植物资源永远保持其资源优势,以利永续利用。

充分利用农业和生物技术及其先进手段,进行引种驯化、人工栽培、组织培养及采用遗传工程技术,使一些稀少、珍贵的植物资源迅速增加其数量、提高质量,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扩大或建立原料基地。通过提取、加工、精制等工业途径,使植物资源按市场需要形成名优新产品。

采取一物多用综合开发途径。如山楂果在加工食品的同时,还可生产活性炭。

2.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在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基础上,维持最高产量的原则。

局部利用与整体利益统一的原则。生态利益大于其他一切利益。

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资源的原则。

3.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步骤与方法

①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下几项内容:

野生植物资源名录:以科为序,有学名、中名、俗名、生境、分布规律、经济利用部位。

主要野生资源植物储量(三个方面):

经济储量:指某种资源植物可利用部位,符合有关质量标准的重量。

总储量:指调查地区内某种资源植物现存经济储量之总和。

经营储量:指总储量中,可能采收利用的部分。

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图:把野外工作业务底图的调查要素绘到地形图上。

②制定开发利用规划:略。

③确定生产工艺流程

④开展引种驯化与栽培工作

4、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几个原则:

1)气候相似原则

2)北种南引比南各北引容易成功

3)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容易引种成功,其中一年生草本植物比多年生草本植物更容易引种成功。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物质, 很难想像, 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同时, 水资源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的作用包括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种类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 ; 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如此重要, 但是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此外, 基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 人均水量相当有限,我们更改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 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 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 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 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 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 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 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现在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广,诸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能、航运、港口运输、淡水养殖、城市建设、旅游等。防洪、防涝等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还持有不同的意

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资源的危机,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辨证关系,成为当今资源学者和管理部门的热门话题。野果植物资源直接被开发利用,尤其是变成商品后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较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对于从它们身上获取的那些物质以外的有益于人类的价值却往往被忽视。由此产生盲目过度开发行为,其结果导致资源很快耗尽,开发利用进入死胡同。在资源面临崩溃危机以后,所产生的绝对的自然保护主义则走向另一极端,把一草一木都当作绝对保护的对象,以放弃对资源的开发来换取资源的恢复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这种脱离实际的保护也是行不通的。只要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野果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助于资源的保护(王万贤&杨毅)。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就像许再富(1996)说的那样: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绝对的,而保护则是相对的,保护是为了今后更进一步的开发。我们只要将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矛盾平衡的支撑点,矛盾就能得到统一。 7.1三峡 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必须不 断探索和掌握资源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因势利导,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力,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则(刘成武和黄利民,2004)有: 7.1.1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资源的开发利用 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因此,必须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即为了达到一定目的,采用某些措施和办法,投入一定的人、财、物力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和收益。在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力争以最少的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产生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开发利用过程中,应不断地向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做到既充分利用资源,又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利用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另一目的就是寻找到具备较高生态效益的野果种类 进行自然环境恢复性栽培。因此,开发利用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必须充分调查研究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只有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不误,才能创造社会效益。即只有环境质量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人民生活才能真正安康,社会才能持续稳定。 7.1.2生物资源开发量应与其生长、更新相适应的原则对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开发量要小于资源的生长、更新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直接采集利用必须与其在野外的自然生长量和更新量相一致。 7.1.3当前利益与长 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开发资源要有规划,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还要与当地 资源蕴藏量相一致,而不可为了一时的经济快速增长而过分开发资源,这样只能导致资源的枯竭。因此,开发利用野果植物资源也要有长远的观点,既要考虑资源的开发利用,又要考虑资源的保护对策;既要考虑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开发利用的生态效益,使得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以永续进行,裨益当代,造福后代。 7.1.4因地制宜的原则由于地 域分异规律的作用和影响,各个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地质形成过程,开发利用历史等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使得每个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等,都有明显的地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摘要: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由于人均拥有资源量降低、需求的迅速增加和无序的开发利用, 我国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只有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通过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以及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等方法才能够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关键字:中药资源,保护,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矿物资源。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为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药用矿物为非再生性资源。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 种。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 约80%为野生药材, 只有不到 20%药材被人工栽培。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的中药业长期处于“吃资源”以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经过长期采挖或不合理的采收和采猎, 我国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 加之近 10 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 年需求量已高达 6 000 万公斤, 出口约 3 000 万公斤, 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 导致近10 年野生药用物种分布区域逐渐缩小, 蕴藏量大为减少, 中药资源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已经锐减至 6 000余种, 400 种常用药材中有 20%以上已经处于短缺状态, 部分常用中药材和道地药材的野生种质已趋于消失, 少数物种濒临灭绝, 某些种类已基本灭绝, 近千种药用植物资源濒危。据报道[1], 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 3 000 种植物中, 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 我国《中国植物红皮书》所收载的 398 种濒危植物中, 药用植物达 168 种, 占 42%。这不但使中药资源加速枯竭, 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 给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因此, 若不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不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水的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用途,认识水的重要性 2 了解水污染的后果和学习防治水污染的方法和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 1使学生认识到人类靠科学技术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2从小树立爱护水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节水和防治水污染主要 教法:观察、比较、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水资源开发方法的探索主要学法观察、比较、讨论教具: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法规 板书设计 第三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水的用途 二:关心、爱护水资源 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教学过程设计 15分钟组织教学 叙述教师组织教学:教师宣布开始上课,面向全体同学,用目光

巡视全体同学的行为 在前两节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水的组成及净化过程。通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都知道,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随着社会的发展,水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水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自由发言:说出水的用途。并观察一组有关水的用途的图片 水的用途这么广泛,如果缺了水,将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 害,事实表明,淡水资源已严重匮乏,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根据国际水资源管理学会的研究,2025年世界总人口的1/4或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3,近14亿人口将严重缺水。中国和印度人口约1/3生活在绝对缺水的地区。中国为3.81亿多人。 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不保护珍贵的水资源,水资源减少到只剩下一口水”或一点都不存在时,我们将怎么办?请同学们观看一动画:当担心变成现实时,生活该是多么艰难!思考: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发生,我们应如何做? 听到老师的口令后,起立,精神集中,目视前方,准备上课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水的用途。 学生观察画面,通过视觉了解水在人类生活、生产之中的作用 观看、倾听,认识到淡水资源的危机 学生观看动画 结合画面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讨论:应怎样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始上课 通过水的广泛用途,认识水的重要性,为认识淡水资源的危机”和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野生动植物保住与利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硕士生具有扎实的自然保护理论与科研技术,充分掌握野生动植物生态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管理与森林旅游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追踪相关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动态,独立开展和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能在相关行业中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生物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产业开发、行政管理、生产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01、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以西南地区特有的珍贵植物物种为研究对象,运用各种生物技术在植物资源数据信息管理、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及其物种保护、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杨远庆、邹天才、杨成华) 02、保护生物学:用种群易危分析方法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表现型、环境和种群结构、种群最适度进行研究,以探求野生动植物的最低生存种群,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利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开展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刘济明、熊源新、赵杨、苟光前) 03、动植物相互作用生态学: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植物(主要是种子植物)分类学、繁殖生物学、动植物相互关系生态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动物传粉、传播种子、草食动物对植物的捕食、化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未来主要从事动植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科学研究。(冉景丞、粟海军) 04、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野生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野外研究技术、野生动物养殖学、野生动物产品学等专业知识,掌握野生动物资源,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对经济野生动物资源的养殖、产品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未来主要从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野生动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研和生产实践工作。以西南特有、珍稀或是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繁殖生物学及其保护、人工饲养繁殖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粟海军、代应贵、陈文龙、陈永祥) 三、培养要求 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确定培养方向和进行专业建设,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理论功底深厚、敢于挑战前沿、实际动手能力强的科学研究、应用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整体办学思路,按照“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科研”的人才标准,培养造就高质量的高级科学研究型合格人才。 要求学习者具有雄厚的基础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生物学、树木学、遗传学、气象学、土壤学、等理论知识,很强的综合利用上述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开展自然保护管理与规划、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得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具体要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发布时间:2009-04-07 09:29:47 | | 点击数:null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 保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优化矿业开发布局与结构,合理规划矿产开采,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我市矿业经济的发展。 (一)能源矿产 2005年原煤产量稳定在250万吨/年左右,2010年稳定在200万吨/年左右。鼓励开采环保煤,禁止开采石煤、含硫大于3%的煤。对现有小煤矿实行联合兼并,集约化、规模化开发。 (二)金属矿产 鼓励开采铜、金、银、铅、锌、钽(铌)、铁矿。继续发挥有色金属、贵金属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铜、金产业,限制开采钨、锡、锑,综合利用钼、砷矿。 1、铜矿:鼓励规模开发富家坞铜钼矿、银山九区铜金矿,扩大采矿生产能力。到2005年,全市铜矿采选能力达3700万吨,产铜精矿55万吨,含铜量15万吨。 2、金矿:扩大金山金矿田开发规模,加强冶炼技术研究,提高有色金属矿中伴生金综合回收率,到2005年,全市岩金生产能力达5.6吨/年,伴生金5 吨/年以上。 3、银矿:万年银金矿采选规模保持稳产,加强银山、铜厂、永平等大型矿山中银的综合回收利用率。2005年全市产银精矿含银15吨、伴生银75吨。 4、铅锌矿:加快银山铅锌矿的改组改制,合理开发下湖铅锌矿。2005年全市铅锌精矿含铅锌产量达1.6万吨/年。 5、钽(铌)矿:做好横峰葛源钽铌矿前期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为后续开发利用打好基础。 6、钨、锡、锑矿:为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做到统一规划、计划开采、规范经营和限产保值。加强永平铜矿中共生钨的综合利用研究。 (三)非金属矿产 鼓励开采水泥用灰岩、滑石、膨润土、珍珠岩、磷、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及其他优质高效的矿产。加快发展非金属矿业,做大做优建材业,形成相应开发基地和产业链,充分发挥非金属矿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水泥用灰岩:加大水泥用灰岩资源开发规模,鼓励建设大中型矿山企业进行规模开采,限制利用水泥用灰岩作建筑用石料使用。以玉山岩瑞、万年大河山水泥用灰岩矿为开发重点,2005年全市水泥用灰岩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产水泥900万吨;到2010年水泥年产量达1500万吨。 2、滑石:加强精深加工和开发应用研究,拓宽滑石在造纸、医药、 纺织等方面的应用,提高陶瓷工业中滑石粉配料比重,扩大滑石在环保建材中的应用领域,做大做优广丰滑石生产企业。到2005年年产销滑石50万吨。 3、膨润土:加强应用开发研究,提高矿产品附加值。2005年全市膨润土产销量达10万吨。 4、磷:加大低品位磷矿选矿工艺及开发利用研究,扩大开采规模。2005年全市产标磷矿达5万吨。 5、硫:不新建单独硫铁矿山,综合利用有色金属矿床中的伴生硫,加大深加工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品附加值。2005年产硫精矿达75万吨。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答案(DOC)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 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 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 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 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 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1/nΣX i

201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C) P12 A、季节性特点 B、空间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时间性特点 2.西南区的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有()(B)P18 A、党参、甘草、半夏 B、黄连、贝母、厚朴 C、枸杞、人参、何首乌 D、雪莲、肉苁蓉、伊犁贝母 3.西洋参的原产地是()(D) P26 A、英国 B、印度 C、芬兰 D、美国 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成()(B)P26 A、2个 B、3个 C 、4 个 D、5个 5.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 (A) P28 A、相关性 B、相异性 C、排斥性 D、融合性 6.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B) P69 A、巴西 B、中国 C 、美国 D、哥伦比亚 7.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特点的是()(C) P21-25 A、易受威胁性 B、成分的相似性 C、不可栽培性 D、可再生性 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数目公式n=V2 /P2中的V代表()(C)P41 A、所需要的样方数 B、要求的标准差 C、所测得的标准差 D、所测得的样方数 9.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是()(A) P28 A、零级开发 B、一级开发 C、二级开发 D、三级开发 10. 热量条件、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统称()(A) P57 A、气候 B、生境 C、季节 D、环境 11. 世界上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是()(D) P79

A、南非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12. 阳坡分布的植物为()(B)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13.缓冲区的周围最好划出相当面积的() (D) P69 A、核心区 B、休憩区 C、旅游区 D、实验区 14. 野生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主要针对的是()(C) P26 A、发展面积 B、发展原料 C、发展资源产品 D、发展产量 15.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常用种类”属于() (A)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较常用种类”属于() (B)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一般民间利用”属于() (D)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 公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所计算的是()(B) P44 A、年允收量 B、经济量 C、单株产量 D、单位面积产量 19. 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名花之一是() (B) P390 A、合欢 B、杜鹃 C、茉莉 D、鸢尾 20. 宁夏枸杞的药材商品名是()(C) P128 A、茨果子 B、明目子 C、枸杞子 D、茄果子 21. 野生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手段侧重于()( D) P28 A、工业生产方式 B、可持续利用性 C、农学和生物学方面 D、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 22. 阴坡分布的植物为() (A)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23. 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 (A) P32(2.3)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

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是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特有现象:物种分布范围有一定空间限制时的现象。 物种丰富度是物种丰富度为某一特定地区某一特定类群的物种总数,是物种多样性最简单的测度。 重引入:在一个物种的历史分布区的一部分区域内(该区域内此物种已经消失或绝灭)重新建立该物种种群的一种尝试。 生态适应范围:对于一定的生态环境表现生育正常的反应范围。 野生动物迁地保护:是指为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而在原生群落以外的地区建立的并能够维持稳定的种群的一种保护措施。 根据1994年IUCN的物种濒危等级修改提出新的物种濒危等级及其确定标准,处于以下情况的为极危:种群下降速率10年中下降80%;分布范围<100km2;种群数量成熟个体Ns<50;预计种群下降速率3年中下降25%;灭绝概率10年中为50%。; 自生态系统然、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属于我国自然保护区三大类别; 松材线虫由包装材料一起传入我国南京中山陵,给陵中松树带来毁灭性灾害;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是5月22日; 银杏科、芒苞草科属于我国特有科的植物; 野生动物的生境包括三大要素:食物、隐蔽条件和水及其他非生物因素。 野生动植物对于人类来说,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三方面的使用价值。 我国湿地类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有3个沿海滩涂湿地、东北松嫩——三江平原湿地、长江下游湖区。 Favarger和Contandriopoulos以特有植物及其近缘类群的细胞学资料为基础,将特有植物(通常在种级水平)划分为4个类型:古特有植物、分裂特有植物、祖特有植物及衍生特有植物。 动物需要的隐蔽场所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逃遁隐蔽场所、越冬隐蔽场所、繁殖隐蔽场所、睡眠隐蔽场所、休息隐蔽场所。 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直接的原因,有间接的原因,其中几种主要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外来种引入,环境污染。 我国陆地类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横断山南段;岷山—横断山北段;新疆、青海、西藏交界高原山地;滇南西双版纳地区;湘、黔、川、鄂边境山地;海南岛中南部山地;桂西南石灰岩地区;浙、闽、赣交界山地;秦岭山地;伊犁—西段天山山地;长白山地。 野生动植物保护对策? (1)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改善;(2)加强科学研究,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3)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格保护好自然资源;(4)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资源的综合效益;(5)统筹兼顾群众利益,促进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和谐相处、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摘要:本文从我国森林的特点、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并探讨对其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以求为我国的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献计献策。 关键词: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气候多样,植物丰富,种类齐全。据统计,我国有种子 植物300个科、29。。个属、24600个种。其中被子植物2946个属,占世界被子植物总 属的23.6%。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一世界总数的62%。有些植物,如水杉、银杳等,在世界其他各地都已绝灭,是存在于中国的“活化石”。所谓植物资源,即是指人类可以直 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有用植物的总和。从用途来说,我国有用材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600多种,淀粉植物 300多种,油脂植物60。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80多种,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 我国植物资源的特点 全面了解植物资源的特点是合理利用与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依据,概括起来植物资 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植物资源的可再生性。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根本区别点就在于生物资源可 以利用太阳能不断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扩大,而非生物资源则不可能。所以,我们利用 植物资源必须首先保护它们不断更新的这种生产能力,以达到长期利用的目的。 2.植物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大都要受到地域性规律的制约, 植物资源的地域性更是非常强烈,各种植物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才能生长,并非一切地 方都能生长发育。植物资源地域性的特点,要求植物资源的 开发利用和种群的扩大繁殖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那种盲目“越区种植”和“一刀切”的做法是错误的。 3.植物资源的季节性。生物的发育和成长都需要一定的生态条件,在不同的发展 阶段对于生态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自然条件的变化在时间上是有规律的。所以必 增刊试论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辨证关系 须使植物的发展过程同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在时间上保持一致,做到因时制宜,才能取得 最佳的经济效果。 4.植物资源的整体性。繁杂的植物资源中,一种资源与另一种资源之间,各种资 源与坏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子系统。它们之间彼此 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因素,一种资源,一个子系统 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变化。例如森林植被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是维护 农业生产和稳定生态平衡的特殊作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就可能导致当地区域性气候明 显不利的变化。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决定了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综合性。 我国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我国育种技术滞后。从建国初期,我国育种技术就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甚至没有自己的特色技术。虽然经过广大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显现出明显的劣势。 2.2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理念差。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只是单一的掠夺性的开发,对植物开发时,我们需要寻求一种经济价值和功效价值双赢的方式。例如,对于一些功能相同的植物资源,就要创造经济最大值。 2.3对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引进、消化水平较弱。日本的植物资源有限,可是他们引

八上科学水资源的利用开发与保护修订版

八上科学水资源的利用 开发与保护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5讲主题:水资源的利用、开发与保护 &思维导图 1. 2.水污染的防治与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二、课堂落实(讲练结合) &例题精析 考点一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例1.据估计,2025年全球约有35亿人将处于缺水状态,水资源危机将带来生态系统恶化和 生物多样性破坏,人类生存也将受到威胁。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认识中,不正确 的是()。 A.人们对水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等方面 B.河水、淡水湖泊水及埋藏较浅的地上淡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D.北纬40度的华北、西北是我国水资源状况最严峻的地区 考点二节约用水 例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淡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不需要兴建水利工程 D.农业和园林浇灌方式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考点三防止水污染 例3.下列减少水质污染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禁止使用化肥、农药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③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④拆除溪流两岸乱搭 建的养殖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专项训练 夯实基础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其次是地下水 B.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总水量的2.53% C.洗衣机的出水管可以接入阳台上的雨水管道 D.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2.下列对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1.绪论 2.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 3.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5.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野生抚育 6.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7.药用植物资源 8.野果植物资源 9.野菜植物资源 10.芳香油植物资源 11.色素植物资源 12.纤维植物资源 13.油脂植物资源 14.淀粉植物资源 15.树胶植物资源 16.鞣料植物资源 17.农药植物资源 18.观赏植物资源 19.其他植物资源 绪论 一自然界一切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资统称为资源(resources) 。 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区域性。 ▲二植物资源(plant resources)的概念及内涵 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野生植物的总和。 内涵:时间性、空间性、人文性、经济技术性 时间性: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利用途径和价值的差异。 空间性:植物在分布区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的利用价值差异。 人文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利用植物的种类、经验和方法的差异与多样性。 经济技术性:野生植物资源的可利用程度随人类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而改变。 三研究植物资源的意义 植物有何用途是由其形态、结构、功能和所含化学物质所决定的,由于形态、结构、功能和所含化学物质的差异,所以植物的用途具有多样性,用于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其他方方面面。 食物来源:粮食、蔬菜、水果和油料作物 药物来源:人参、柴胡、甘草、草麻黄(治疗疾病、增强身体抵抗力)、红豆杉、雷公藤、美登木、喜树(抗癌、抗艾滋病) 工业原料:纤维:棉花、亚麻、苎麻、芦苇、木本纤维; 香料:薄荷、花椒、百里香、香茅、紫罗兰; 色素:紫草、茜草、菘蓝; 非糖植物甜味剂:甜叶菊、甘草、水槟榔、油脂、树胶、树脂、鞣类(单宁)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硕士点是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学科负责人是刘国民教授,本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9人,讲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0人。 海南岛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根据最新报道,全岛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580种,其中两栖类39种,爬行类116种,鸟类348种,兽类77种(其中21种为海南特有种);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02种,省级保护动物32种,野生维管束植物4600多种(其中海南特有种600多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2种,乔灌木1400多种(其中800多得属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野生药用植物2500多种(约占全国30%)。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 凭借雄厚的科研力量和良好的物质条件,本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已做出了突出成绩,近3年内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2部,教材2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优秀教学成果奖5 项,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项,其中国家和国务院各部门科研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合计60多万元,有关野生动物驯化饲养、人工繁殖与疾病防治以及野生代茶饮料植物、野生稻资源、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以及野生水果资源等多项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显著的社会效益。 本学科目前设3个研究方向:①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②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③野生动物医学

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品文案范文

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我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以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为 载体,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打造文化旅游强市,必须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深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内涵,大力营造全社会发展旅游、服务旅游的浓厚氛围,推动旅游业加速发展。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一轮红色旅游热潮逐渐高涨,一些地方的红色资源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甚至出现了滥用、误用、歪曲等现象。因此如何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发挥其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是摆在 当前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多维透视 所谓“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 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具体说来,它包括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文化、长征文化、延安文化、太行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文化、“两弹一星”文化、九八抗洪文化、“抗雪凝保民生”文化、“5.12”抗震文化,以及反映这些文化的遗迹、文物、具体事件、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等。就**地区的红色文化来而言,它包括1935年红军长征在**活动时留下 的会议会址、战斗遗址、烈士陵园、歌谣、故事传说等,还包括** 的抗战文化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 形成的一系列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包含了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形象直观,在推动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民族文化遗产革命时期形成的文艺和民间习俗为核心,内涵丰富,有着更加巨大的开发空间和潜力。红色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民族性。每一个地方的红色文化资源都记录了重大的历史事件, 拥有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凝结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集中反映了各族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复习提纲 总论部分 第一章 1.什么是植物资源、资源植物、经济植物、野生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一切有用植物的总和(栽培和野生) 资源植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但还没有形成商品生产规模的植物。 经济植物: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并已在市场上出售,称为经济植物。 野生植物资源: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的总和。 2.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 时间性地域性多用性潜在性易受威胁性再生性 3.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区及代表性植物 ?1、东北区地道“关药”的主产区。人参、乌拉草、刺五加、穿龙薯蓣、悬钩子、月见草、紫草、蕨菜、山芹菜、藿香、刺老鸦等 ?2、华北区是我国“北药”的主产区。甘草、半夏、连翘、桑、山里红、悬钩子、酸枣、君迁子、文冠果、藿香、苍耳、百合、紫草、野葛等 ?3、西北区种类多,是滋补类药物的产区。阿魏、苁蓉、雪莲、贝母、枸杞、沙棘、甘草、党参、冬虫夏草等 ?4、华中区种类多,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和部分“川药”、“南药”的产区。何首乌、盾叶薯蓣、厚朴、杜仲、金银花、金樱子、枇杷、熏衣草、棕榈、毛竹等?5、华南区是地道药材“广药”的产区。儿茶、肉桂、萝芙木、三七、龙血树、芒果、椰子、油楠、棕榈、木棉、马尾松等 ?6、黄土高原区种类不多,但分布广,产量大。枸杞、酸枣、甘草、知母、细叶柴胡、猕猴桃、沙棘等 ?7、云贵高原区种类较多,是地道药材“川药”、“贵药”“云药”的产区。黄连、冬虫夏草、贝母、川芎、盾叶薯蓣、茅莓、龙眼、刺梨、油渣果、芡实、芋、金樱子等 ?8、青藏高原区种类较多,有许多名贵药材。沙棘、刺梨、冬虫夏草、枸杞、油渣果、沙枣、蔷薇等 4.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成果的编制(内容) (1)、图件 A. 资源分布图 B. 资源贮量图 C. 资源利用现状图 (2)、文本 ×××(地区)××资源调查报告 A.前言: B.调查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C.自然环境条件: D.资源现状分析: E.综合评价: F.开发与管理的意见或建议 G.展望 H.附件:名录、图、表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做法

2017年第6期现代园艺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气候多样,使得其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总数的10%,我国植物总数约为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这些野生动植物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物质、遗传基因和文化作用。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得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受到了不可挽回的破坏,因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迫在眉睫,需要社会各方齐心协力。 1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在生态、物质资源、遗传基因和文化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和野生动植物都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植物,使自然界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稳定运行,也是保护人类自己。野生动植物还是人类生活重要的物质资源,当今社会,人类可食用的物质非常丰富,但是仍离不开野生动植物,而且许多野生动植物还能提供珍贵的药材,如羚羊角、麝香、川贝、天麻、虫草等,这些野生动植物有很多已经濒临灭绝,急需保护。野生动植物因其多样性强,为培育扩大物种资源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基因资源。野生动植物在漫长历史中,为人类的医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研究本体。 当今社会,由于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严重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过度地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灭绝,因此,应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2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方法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关系着整个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保护野生动植物应该是一项由政府机关牵头、全民参与的活动。 2.1建设自然保护区 建设自然保护区是最直接有效的保护方法,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实现就地保护。同时,做好对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监测体系建设,了解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掌握其生活特性,为对其进行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对于动物园、植物园也要做好管理工作。对于设立的自然保护区,要配备必要的保护人员,健全保护人员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保证其专业技术过硬,思想觉悟高,且懂得如何使用法律。 2.2拯救濒危物种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同时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样较多,每一种野生动植物的灭绝都是物种基因库里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对濒危动植物的拯救刻不容缓。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拯救需要许多优秀动植物学家的共同努力。监测需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掌握其形态特征和生理学特性,研究其生活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3推动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培育 野生动植物在药材、食材、仿生学研究方面都有非常高的价值,但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其自身的一些缺陷,使其无法适应环境,繁衍能力弱化,甚至出现衰亡的趋势。对这一部分野生动植物除了加大保护力度之外,还可以进行人工培育,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合理地进行人工培育,可以使野生动植物持续、健康地发展。 2.4加大执法力度 为了对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各级林业、公安、工商等管理部门在工作中,要严格执法,对于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经营市场要严格管理,对其来源要严格掌控,杜绝非法来源,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2.5加大宣传力度 野生动植物保护是一件利国利民,关系全人类的事,因此,应人人参与。但我国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淡薄,甚至一些个人和行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过度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因此,林业和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3总结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社会非常珍贵的资源,在生态、物质资源、遗传基因和文化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需要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参与。希望人人都能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我们生活的地球村,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樊金拴,葛文官,邢跃进.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8(4) 2常学科,时国彩.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当代畜牧,2015(9) (责任编辑舒丹丹)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做法 杨能斌冯火炬 (江西省瑞昌市林业局,江西瑞昌332200) 摘要: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都濒临灭绝,急需保护。本文主要分析了几种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方法,提高大家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法 生态绿化 156 --

何勇试论述风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试论如何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林业何勇 122012325150752 摘要:文章从风景资源的概念着手,阐述了风景资源特殊属性及其重要性。通过分析现在风景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论述了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对如何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风景资源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风景资源;保护和利用;辩证关系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resources, describes the scenery resources special attributes and its importanc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landscape resourc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roblems,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cenic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Finally, how to carry on th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scenic resource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landscape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风景资源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是几千年文化积累或者几百万年自然造化的精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地域、文化、历史的特殊性,属不可再生资源。因为风景资源特殊的属性,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关系。如何协调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让其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1风景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历史民族文化与地域风情的挖掘使风景区充满人文魅力,促进了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经济利益的促使下,造成众多风景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错位开发、等诸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