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小发明“金点子”创意设计方案

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小发明“金点子”创意设计方案
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小发明“金点子”创意设计方案

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小发明“金点子”创意设计方案

团体获奖

一等奖

304班 403班 503班 602班

二等奖

301班 303班 401班 402班

501班 502班 605班 606班

三等奖

305班 306班 308班 408班

409班 410班 506班 507班

508班 603班 604班 607班

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2014.6

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小发明“金点子”创意设计方案

个人获奖

三年级

一等奖

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301 沈俊轩指甲防护罩

304 李欣瞳坐姿调整器

304 徐一涵可伸缩饮料瓶

304 金语涵多用途隔热垫

305 王誉仰能吹干头发的梳子

305 李以谦鸳鸯杯

308 叶笑语夜光钥匙

二等奖

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301 陈韵潞刻度剪刀

303 王诗琪孔雀开屏圆珠笔

303 于洪博简易刮皮器

303 曹苡荣感应垃圾桶

303 刘畅有罩子的汽车

303 范逸晨称重拖鞋

303 张立秋自发热速干鞋子

304 蒋昕塑料饭盒开盖器

304 范方信开瓶不倒翁

304 张凯妮防雨鞋

304 杨力骁双用勺

301 朱昊云刻度水果刀

301 强煜涵可以挡雨的太阳帽

三等奖

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301 郭奕辰发光拖鞋

303 宋思怡伤烫塑料片

301 戴璟怡伸缩衣架

301 朱雯昕取鱼刺的筷子303 王诗涵伸缩雨伞

303 潘仪香重复使水的花盆底座303 顾晟煜别针药丸盒

303 焦奥喷水黑板

303 富饶省力牙刷

304 苑东亭多功能护眼书写板304 丁天顾环保肥皂架

304 黄可言巧除玉米粒

303 张思颖能自动打气的车轮304 王俊捷防尘鸡毛掸

304 郑可欣日光灯清洁器306 朱鑫钰水满发声防溢器306 汤依林保护视力的椅子306 陈伊蕾节省空间

307 刘嘉程光盘相册307 许晓杰风力电灯

308 刘可欣万能桌子

302 方舟自动雨刷眼镜302 莫倬豪全自动管理花盆306 周梓琼神奇的加热盘子308 沈逸炜精确书签

309 康灿亲子雨披

304 王子瑞压缩杯

四年级

一等奖

班级姓名作品名称401 周立颖可量半径的圆规401 魏许航智能视力保护402 沈科弧形刀面削皮刀402 叶宣延方便刀

403 钱博悠野外求救手电403 陆瑶移动型滑书架403 秦冰傲自动雨刷头盔408 刘豪豪湿度测雨器409 马璐颉多功能书包410 黄小蕾光线反射衣

二等奖

班级姓名作品名称401 丁思源植物浇水器401 李向阳水面垃圾打捞器401 段思羽坐姿矫正器402 吕浩源可移动花盆402 张陈宸便捷双向手电筒403 汤深深快速擦身机403 张智涵水铅两用笔403 庄颖杰电动挖耳勺405 张涵滚动黑板擦404 王议晨二合一的餐具406 隋旭萍眼镜相机404 顾鸿曦安全蚊香盒

408 富吉菲推灰机

408 徐伊哲理发围裙

409 姜加艺简易切菜机409 曾秋磁力擦窗海绵410 黄丹竹衣架

三等奖

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401 张隽昊脸部防雨罩401 庄周煜花盆上的吸尘器401 陈晨伸缩勺子

402 王毅阳智能变色杯402 周一帆水上溜冰鞋402 朱致远下水管道防堵器403 沈佳逸护眼装置

403 卢婕透明警报老鼠笼子404 周辰锴多功能黑板擦405 张启宸伸缩花壶

405 康泽煊防油罩

405 陶鼎文学习笔灯

407 孙可欣小夜灯

407 沈超杰旋转笔

406 李致远防近视眼镜408 徐成浩节能电风扇408 杨喆多功能书

408 冯猛博全自动调温窗户409 徐依婷蜘蛛网拍

409 朱雅慧牙刷不倒翁409 贺琳佳自动擦窗布409 施宏洋夏季门纱

410 胡贵萍拉花

410 魏思瑞自动储钱罐

410 沈晨希小花篮

410 周宇欣自制羽毛球

五年级

一等奖

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501 范雨欣自动停水的太阳能501 杨诗韵简易汽车雨槽防树叶装置503 林璐定时性电热毯

503 蒋晴云抓蚊箱

502 高琪蒸馏水收集器

502 沈书剑可移动式花盆底盘506 金闻宣螺旋型刀片卷笔机507 吴欣源阳光雨鞋

508 何铭磊刮雨眼镜

509 姜晞萌方便伞

二等奖

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506 曹雨新自动生火煤气灶

506 王欣怡两头拖把

506 王天禹搅化机

503 陶姚芸“钢笔”水笔

503 步蒋洁能自动换床垫的床503 张蕴琪自动喂狗器

502 范雨文盐水自动报警器

502 宋鸽多功能椅

502 章梦琪雨用眼镜

504 杨扬多功能瓶盖504 王颖涛多支点椅

501 周尔优伸缩剪刀

501 陈都不倒书架

501 苏子轩自动切肉机507 徐一凯太阳能电扇笔507 曹佳妮书包雨伞

508 刘颖创意插笔笔盒508 缪祎珏手摇手电筒509 徐竟洋防牙膏沫流动牙刷509 王雪方便易拉开关

三等奖

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501 沈子煜取灯罩器

506 陆佳韵预警垃圾桶506 郑铖切苹果机

504 陈思泽水上漂套装504 姜涛法杖黑板擦503 蒋天涯太阳能铁板烧503 陈玥多功能雨伞502 马竞含发光伞

502 舒扬视力保护镜505 王欣仪神奇拖鞋505 王楚宁发光雨衣

507 郭倪拖鞋式拖把507 黄轩翌吸鱼器

507 郑嘉豪简易捕鼠器

508 谢雅岚神奇小盒子

508 王明可伸缩黑板擦

509 孙傲霜漏斗

509 布雨婕烧不尽的蜡烛

六年级

一等奖

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601 黄磊双形态羽毛球

602 范亦心吸尘窗帘

602 夏祺骜干净水机器

603 赵楚翘吸油烟煎锅

604 朱毅婷自制蟑螂捕捉盒

605 于良泽万能切水果机

606 郑午腾太阳能吸尘扫帚

606 严子怡幸福雨披

607 刘欣钰旅游随身携带器(登山)609 朱诗晨“不怕湿”雨披

二等奖

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601 曾旭哲作业收集器

601 阮思怡多形剪刀

602 房诗婷纯氧器

602 王哲多功能烧烤机

602 郁婉琳杂志储存袋

603 沈天奥防近视笔

603 张童涵开罐器

604 张程磊可转换笔头的笔604 曹罗怡手动发电机

604 张亦睿可滑动固定的二用花盆605 王相苹防滑坡汽车收费站605 夏小雪多功能洗衣机

605 沈昊迅双层水杯

606 朱诗雨背板清洁刷

606 朱哲涵眼镜刮灰器

606 曹翊珲伸缩水壶

611 沈凯婷便利透明胶

607 倪裔文香烟分解器

607 唐忆倩自动换芯水笔

607 田思磊吸尘器拖把

608 王沁电动卷笔刀

610 詹鑫手动风扇灯

三等奖

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601 沈骋萱分类垃圾桶

601 姚超杰多个“嘴巴”的水桶601 盛和宁自动浇水器

601 徐立傲简易桶形铲子

602 任奕晓多功能眼镜

602 杜以恒太阳电风扇

602 顾昊精确书签

602 姚佳欣增高鞋块

602 姚晨浩万能筷子

603 孙伊雯拖地鞋

603 张育苗电动自行车

603 朱子天刷子橡皮

603 全静洁花露水湿巾603 娜仁托娅枝叶定形框架604 朱晨洁便利手环扣604 曹诗渊微风晾衣架604 卢伊蕊自动电风扇605 葛燚方便塑料袋605 杨舟昀防弹垃圾桶605 徐仕雯自动放衣服机605 沈诗意方便牙刷

606 季于豪内伸缩高跟鞋606 刘懿垃圾分类箱606 马梦雪方便扫把

606 刘茗月防盗铅笔盒606 杨一帆伸缩扫帚

611 郑佳便桌

608 徐张爽防虫眼镜三等奖608 邓齐骑自动烧垃圾器611 张婷插线板的保护层611 朱振阳指针量角器607 朱蕾燕毛巾压水存放筒607 甘泉多功能扫把607 姚思懿鞋子拖把

609 倪晓艳固蛋器

610 任可可保湿“盆栽”610 铁胜松密码文具盒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西海小学王绍亭 一.实验设计意图 1.《空气占据空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的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并为后面学习《空气的质量》打下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 教材上安排的实验为几个小实验:一是将吸管伸向水里,用嘴吹,有气泡产生;二是用橡皮泥堵塞瓶口,并插吸管,让学生向瓶内吹气,使水流出来;三是杯底塞入纸团,将杯子竖直压入水底,看纸团会不会湿。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有: 1.实验材料橡皮泥有毒;操作中容易出现橡皮泥堵塞吸管的失误,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吹,不够卫生,用后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现象不明显。

4.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5.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很容易把纸团掉入水中,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实验一: 1.用橡胶塞替代有毒橡皮泥,安全、环保。 2.用玻璃管替代塑料吸管,消除浪费,减少了污染。 3.用推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吹气实验,安全可靠更加卫生。 创新实验二: 用乒乓球代替纸团,节约用纸,实验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实验三: 1.在水槽壁粘贴刻度尺,在水面放一乒乓球,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水位的升降变化。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来控制瓶内空气的流动,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四.创新实验所需器材 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底部缠铁丝)和完整矿泉水瓶各一个。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胶塞、乒乓球、注射器(或打气筒)、红墨水等。 五、实验过程 (一)自制小喷泉

3D打印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

目录 一 3D打印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3D打印技术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2、3D打印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三维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切片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3)模型打印...........................................错误!未定义书签。 4)后续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3、常见3D打印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 FDM:熔融沉积成型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2) SLS: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3) LOM:分层实体成型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4) SLA:立体光固化成型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5) 3DP:三维印刷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6) PolyJet:聚合物喷射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3D打印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5、3D打印机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3D打印创新实验室建设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D打印创新实验室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2、3D打印创新实验室建设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3、3D打印创新实验室软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3D打印创新实验室创新课程体系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1、教学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教学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二、正文 (一)、实验设计意图 1、该实验的设计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什么是“撩排开的水量”。 2、能有助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所需器材 弹簧测力计、溢水杯、量筒(量杯)、圆柱体、大小不同的三个铁块、盛水容器、接水桶、红墨水。 (三)、实验创新之处 1、原教材中是以物体放入烧杯前后两次液面之差来理解物体“排开的水量”(见教材上一节),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太差,这样一方面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就很难理解“排开”二字的含义;另一方面如果物体太小,或浸入水中太少,那么物体排开的水量就不是很明显,再加之烧杯底面较大,导致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就很小,不便于学生观察。这样实验的直观效果就会差一些,对于实验结论的得出,有部分学生就会感到有难处。 2、制作的简易溢水杯,对于学生理解“排开的水量”以及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首先,该装置能让物体浸入水中时溢出(排开)的水缓缓地流入烧杯中,让学生直观亲历、形象感知,从而简单明白易懂,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动手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理解浮力与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准备。其次是通过量筒(量杯)测出每次实验排

开的水量具体是多少毫升,而不是用“少”、“多”、“较多”等模糊语言,让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不仅体现了自然科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还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浮力秘“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实验步骤 1、组装实验器材: (1)溢水杯装满水; (2)接水桶放在溢水管口下方; 2、测出圆柱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填入记录表格中。 3、将圆柱体分别以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全部(分两次,只是深度不同)浸入溢水杯中,读出每次测力计的读数,填入表中;并用量筒测出每次排开的水量,填入记录表中。 4、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并讨论: (1)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减小是什么原因?怎样计算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2)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吗? (3)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物体排开的水量与物体深入水中的深度到底是什么关系? 5、先测出大小不同的三个铁块的重力,填入表格中;再将三个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读出每次测力计的读数,填入表中;再用量筒测出每个铁块排开的水量,填入表中。 6、求出三个铁块在水中各自受到的浮力大小,引导学生讨论: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乐山市县街小学安琥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 一、实验名称: 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二、实验设计思路: 通过本实验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当物体的接触面的状态不同时产生的摩擦力也不同。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大小也可以以改变物体接触面的不同状态开始。使物体接触面变光滑和变粗糙,通过测量小车的运动(平行拉动和下降运动)形成数据,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当接触面不同的时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也会不同,物体运动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认识改变接触面的状态,可以增大或减小物体间的摩擦力。 三、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状况,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四、实验器具 小车,木板,测力计,砂纸,尺子,书 五、实验操作: 小组活动一:探究如何减小摩擦力 材料:小车、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木板(在木板一面粘上粗砂纸)

操作指南:把小车翻过来,连接上测力计,在木板的中间画上一条线,固定小车和测力计,拖动木板,让翻过来的小车分别在光滑板表面上,粗糙的表面上拖动,匀速拖到白线时读测力计的数字,并记录,再把小车放正(轮子朝下)再做一做。 相同的条件:小车测力计 不同的条件:光滑的表面粗糙的表面小车的正反面 实验结论: 1、接触面越粗糙,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越光滑,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小,(摩擦力越小) 3、接触面能滚动时,所用的拉力更小(滚动摩擦时摩擦力更小) 小组活动二:改变小车的状况探究摩擦力。 (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 材料:小车、斜面。 操作指南:搭一个斜面,第一次让小车轮子朝上沿着斜面滑下去,第二次让小车轮子朝下沿着斜面滚下去,比较两次小车行驶的速度,说明什么道理?

科学实验室活动方案

科学活动室活动方案 1 活动时间9.8 参加人员全体活动主题音乐门铃辅导教师马艳 活动简介1、初步了解音乐卡的基本结构,学会制作简易音乐门铃的方法。 2、了解音乐门铃的电路结构、功能与工作原理。 3. 通过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优秀品质,体会劳动和创新的快乐。 活动情况记录1.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的组装音乐门铃的电路结构。 2.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对学生的质疑和不良习惯给与解答和纠正。 2.学生动手能力有差异,以小组学习为单位,让已经学会的同学在小组中当小老师,实现分层教学。 4.强调安全意识。 科学活动室活动方案

2 活动时间9.15 参加人员全体 活动主题收音机辅导教师马艳 活 动 简 介 1.初步了解收音机的基本结构,学会制作简易收音机的方 法。 2.收音机的电路元器件的识别。 3.了解收音机的电路结构、功能与工作原理。 4.通过亲自动手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小组 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 动 情 况 记 录 1.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对学生的质疑和不良习 惯给与解答和纠正。 2.学生动手能力有差异,以小组学习为单位,让已经学会 的同学在小组中当小老师,实现分层教学。 3.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的组装收音机的电路结构。 4.强调安全意识。 科学活动室活动方案 3

活动时间9.22 参加人员全体活动主题无线话筒辅导教师马艳 活动简介1.初步了解无线话筒的基本结构,学会制作简易无线话筒的安装方法。 2.无线话筒的电路结构、功能与工作原理。 3.无线话筒电路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4.无线话筒电路常见故障现象分析与排除。 活动情况记录1.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的组装无线话筒的电路结构。 2.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3.学生能够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科学活动室活动方案 4 活动时间10.13 参加人员全体

科技创新金点子创意大赛方案(新)

科技创新“金点子”创意大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培养我校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参与创新创作设计的意愿和能力,普及科技创新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科普创作热情,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思想的奇思妙想的广阔舞台,同时为选拔科技创新人才和作品方案做准备。 二、活动主题 “飞扬青春思绪,点燃思维火花”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少华 成员:丁四清李泽清张学军李明星 四、活动要求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学生参加项目有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青少年创意项目、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参加比赛关键在于选题,我校本次科技创新金点子创意大赛以点子为主,不需要给出实物作品、具体方案(主要阐述做什么,怎么做)。 选题应贴近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性强,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到之处。要考虑科学性,可行性。 杜绝上网抄袭。 五、活动时间 2017年11月1日——2017年11月13日 六、参赛对象

高一、中一、高二、中二、高三、中三年级各班学生 七、工作措施 (一)赛前准备:下发金点子创意大赛的申报表格。 (二)报名申请 各班有意向参加金点子创新大赛的学生填写申报表,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将《申报表》在11月12日前交到物理组张学军老师处。(三)组织评审: 学校组织教师担任评委,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选。本次大赛设一等奖作品3个,二等奖作品5个,三等奖10个。 (四)表彰奖励 学校对获奖学生予以表彰奖励,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作品,学校会跟进创新制作培训,安排参加明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八、实例 发明创造十二法——自行车创新检核表 检核内容设想内容简要说明 ?加一加自行车反光镜看到后面,提高安全 ?减一减无链条自行车利用杠杆原理作上下运动 ?扩一扩水陆两用自行车车两侧装四个气囊,车后装小型螺旋桨?缩一缩折叠式自行车缩小体积,便于上楼 ?变一变助动式自行车用电动上紧大发条助力 ?改一改车头可转自行车停车场车多时可方便拿出 ?拼一拼多功能自行车用自行车抽水、脱粒挂拖斗运输 ?学一学电动式自行车装蓄电池和小电机 ?代一代塑料自行车用碳纤维塑料替代金属车架 ?搬一搬家用健身自行车在家锻炼身体 ?反一反发电自行车停电时用 ?定一定自动限速自行车不超速、安全

(完整版)小学生爱做的100个科学小实验

小学生爱做的100个科学小实验 ¤ 开水养鱼¤ 水中点灯¤ 水往高处走¤ 绿枝化妆¤ 绿叶爱心¤ 向往光明¤ 柔弱的 纸神奇的纸¤ 蛋壳成了“顶天柱” ¤ 智能答题器¤ 蜡烛也坐跷跷板¤ 难舍难分¤ 摔鸡 蛋的学问…… 小实验大学问 ——小学生爱做的100个科学小实验 “开水养鱼”“水中电灯”“绿枝化妆”“绿叶爱心”“蛋壳成了顶天柱”……这些名字是否引起你十 分的好奇心?如果告诉你,这都是些实验的名称,你是否想立即动手,亲自操作,到科学世界去探索? 本书介绍的100个科学小实验可以带你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动物是怎样生活的,静电是怎样产生的,柠檬汁如何点亮灯炮,一张普通的白纸怎样才能承受一个灭火器的重量……本书将指导你如何动手动脑,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请注意,这些答案蕴藏在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中,你的亲自参与无比重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只有亲自参与,你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你的亲自参与无比重要! 这100个小实验所用的材料大多都是家庭必备的物品,你完全可以独自完成。比如家里的调味品柠檬汁加上一点儿发酵粉,就可以做成汽水;比如把一个鞋盒子做成迷宫,把土豆放进去,可以让土豆在里面走迷宫……有些实验需要讲求操作方法,你得耐心地重复多次才能成功。有些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你必须用三天五天甚至半个月的时间才能成功。有几个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你需要成年人的帮助。 做这些实验,除了能增长你的科学知识,还能丰富你的生活。在科学实验中生活,多么有创意的生活!你不是经常为作文没有什么东西好写而苦恼吗?那么,请您动手做几个小实验,将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你就能写出好文章。你可以写下自己的成功,也可以写出自己的失败;你可以写出一帆风顺的喜悦,也可以记下多次实验失败的苦恼;你可以写自己是怎样设计实验方案的,你也可以写自己的新发现……“我手写我心”,写出你心所思,这是作文的全部奥秘。好了,你已经急不可待了,是吗?那么,就请你动手吧!愿这100个实验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 第一章 柔情水科学理 开水养鱼 你需要:水试管(或比较长的玻璃杯)酒精灯小鱼

幼儿科学小实验案例

幼儿科学小实验案例 科学实验:《不湿的手绢》 科学实验,不湿的,手绢 准备:两只杯子、两块手绢 玩法: 1.猜一猜。把两只里边塞着手绢的杯子采用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哪快手绢会湿,那块不会湿? 2.做一做。把手绢紧紧塞入杯中,使手绢不会掉下来。一只杯子采用垂直倒扣放入水中,另一只杯子斜放入水中。结果是垂直放入水中的手绢没有湿。 3.说一说。告诉孩子这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流入,所以垂直放入水中的手绢没有湿。 4.玩一玩。让孩子用塑料袋兜空气,然后把口系上,感觉空气的存在。获得经验,初步了解空气的作用。 提示: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随时告诉孩子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科学小游戏:被缩短的勺子幼儿园庆六一儿童节主持词 平行看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水面,将一把勺子垂直插入水中。水中的勺子,一下子就变短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错觉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被插入水中的勺子所反射的光线,不是以直线的方式进入眼帘的。光线在水面上被折射成为一个角度,所以才看到勺子的尖端比实际大大靠上。水域的水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总是比实际深度浅很多。印第安人对这一点就知道得很清楚。他们用

箭或矛在水中捕鱼时,总是向更深的地方瞄准。 幼儿科学实验:神奇的牙签 思考: 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 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 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烛火熄灭了 思考:蜡烛除了用口吹熄外,还可以用什么其他的方法呢? 材料:蜡烛1支、小苏打若干、食用醋少许、火柴1盒、碗1个 流程: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会跳远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 1 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 2 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 讲解: 1、向球的侧面吹气,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或跳出来) 2、向球的上方吹气,上方压力变小,乒乓球会浮起来,继续吹,就跳入第二个杯子去了 创造:换个新方法也能让乒乓球跳到下一个杯子里 会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 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 操作: 1 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2 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 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 5 向瓶子壁上浇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 讲解: 1 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 2 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3 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 4 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 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 创造:瓶子盖太紧时,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开它吗? 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思考:杯子没有腿,它是怎样从上面走下来的 材料:杯子一个、蜡烛、火柴、玻璃、两本书、水 操作: 1、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 2、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 3、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4、用点燃的蜡烛去烧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走去。 讲解: 当烛火烧杯底时,杯内的空气渐渐变热膨胀,要往外挤,但是,杯口是倒扣着的,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闭,热空气跑不出来,只能把杯子顶起一点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纸杯旋转灯 思考:蜡烛纸杯灯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剪刀1把 操作: 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央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

小发明创造设计方案

小发明创造设计方案 一、提出问题: 石英钟用电池供电,电池不仅使用寿命短,而且污染环境. (据可靠资料记载,每一节5号电池对水源的污染,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饮水量.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家都在宣传环境保护,我国也将保护环境列为我国基本国策.人口量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中国,理应挑起节能环保的重担,不能仅仅作为口号,更应抓住一切的机会,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争取早日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方案设计 三、选择并改进 根据上表不难看出,第四种方案集成了所有的优点,目前为止有没有什么弊端,故选择第四个方案. 探索过程: 首先,我们亲自拆卸了一块石英钟,仔细观察了石英钟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一个齿轮组,电动机和电池组成,电池供应给发动机电能,发动机利用电能带动齿轮转动).由此我们想到,只要设计一个可以手动供能的发动机,代替原来的发动机和电池组,就可以了. 于是,我们开始着手研究制作手动发电机.从一个同学那里,我们借来了一个可以手动充

电的手电筒.将它拆卸后,我们认真研究了手动充电手电筒的内部结构: 主要有两个电路组成,义的电路以纽扣电池为电源,另一个是瞬时供电电路.当关闭有电池电路的开关后,挤压手柄,手柄带动内部一系列齿轮工作,最终带动一个磁极转动,此磁极又一相对磁极,下面缠有金属线圈,磁极转动后,使灯泡发光.虽然不能持久发光,但也突破了电池供电的传统.我们只要对其供能方式作简单的改进,使其具有储能功能,就可以应用在石英钟上,对石英钟进行持久供电了. 四、设计 针对手动充电手电筒不能持续供能的问题,我们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引进一个电容器作为储能的装置,用通过手摇提供电流的装置为电容器充电,再将此电容器作为新的电源.将新电源的正负极接在石英钟内部电池所在位置,即用电容器取代原来的电池,从而解决使用电池会污染的问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新设计的电路,要把电容器的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分开控制,在各自的电路中接入开关,以便于控制整套装置,防止充、放电电路相互干扰. 补充: 1、尽量选择电容器较大的电容器,C=σS/d,横截面积S越大,板间距离越小,电 容越大。因此可以将两板卷起来使其成为圆柱形,以达到节省体积的目的。 2、要避免充电的时候电压超过电容器的击穿电压,否则电容器报废。当然,也可 以在放电电路外在设计一个安全电路与电容器连接,以此保证电压在安全范围 内。接近电压最大安全值时,红灯亮作为警报,操作者可以及时停止挤压收兵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李悦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 案李悦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学校名称:兴隆县半壁山镇车道峪小学 授课题目:磁铁的力量 授课教师姓名:李悦 指导教师姓名:徐银平、王海荣 一、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2)能用定量的方法,观察磁铁吸引铁制品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3)能与同学合作实验,并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2)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3)能进行猜想、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科学素养。

二、实验材料:磁铁、曲别针、钉子、铝丝、订书钉、尺子、石头、铅笔、铜丝、铁丝、铁制品若干。 三、实验原理: 1、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2、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四、实验创新点: 《磁铁的力量》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这一课集实用性、开放性、生活性为一体,为了使学生认识磁铁的力量,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以及两个探究实验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的认识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甚至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之所以形成以上“偏见”,是因为他们对磁铁的认识来自于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缺乏确切的证据。 我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通过“磁铁让曲别针在空中跳舞”这个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初步感受“磁铁的力量”。 第一个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种材质的物体的实验。该实验的设计正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该实验原来的设计是给定实器材料。修改后,尽可能多的向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并且由学生搜集把他们所猜测的磁铁可以吸引的物体带到学校来验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身边的科学,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把课堂延伸到了课余。通过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对所有检验的物品按照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分析这两类物品各自的共同特点,最终得出结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1)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孔成像演示装置仪 卢龙县燕河营镇燕窝庄小学秦香云 一.实验设计意图 1.《小孔成像》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的传播》中的教学活动。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2、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材料: 蜡烛、磨砂玻璃、白色屏板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 教材中原有的实验是: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大小约为一枚硬币的小孔,然后把这三张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 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 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学生就可以在纸屏上观察到光斑。这时,如果将第二或第三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 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的小孔,学生就不能在纸屏上观察到光斑。实验旨在让学生明白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 实验的不足之处 A. 不直观。白天光线强烈,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光的传播路线。 B. 难操作。实验道具难做精确,三孔难以对齐。 C. 不全面。该实验只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没有证明其在液体、固体俩种物质形态中的传播路径。 D. 实验器材比较常见,学生对这些天天见到的物体提不起兴趣,不能激发探究热情。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 1、白天上课时,一般阳光比较强烈,不易观察到烛焰的像; 2、由于空罐前后距离较短,很难观察到烛焰的各种成像情况; 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吹,不够卫生,用后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现象不明显。 4.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5.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很容易把纸团掉入水中,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金点子案例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方案——大气压的存在 昌邑市育秀学校王鲁英指导教师:王鲁英 一、实验名称:小孔成像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特点 三、实验所需器材:八宝粥空瓶一只、薄膜、纸杯四、实验装置及说明: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将八宝粥空瓶有口的一端割掉,扎上薄膜;将纸杯去底,套在有薄膜的一端;八宝粥空瓶的另一端扎上小孔; 2.点燃蜡烛,将有空的一端对准烛焰,调节距离,直到在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像; 3.调节孔与烛焰的位置,再观察像的变化。 六、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小孔成像的实验在课本上是学生的动手实验,但总是薄膜上的像在教室展示时,非常不清晰,我发现用套上纸杯却非常清晰,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 四.创新实验所需器材 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底部缠铁丝)和完整矿泉水瓶各一个。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胶塞、乒乓球、注射器(或打气筒)、红墨水等。 五、实验过程 (一)自制小喷泉 1.连接装置。 2.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二)有魔法的空瓶 1.往装有水的水槽里放入乒乓球,让学生猜一猜“用去底的矿泉水瓶对准水中的乒乓球,竖直用力向下压,乒乓球会在水的

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幼教必备】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小实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通过以下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在“玩科学、做科学、 想科学、议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热 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同时,学会遵守规则、相互合作。1、会变色的花材料准备: 两枝浅色带茎的花,相同的透明瓶两个,蓝色墨水。 实验操作: (1)将两个透明瓶内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个滴入几滴蓝色墨水 (2)将两支花分别放入透明瓶内,几天后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供给幼儿的花朵颜色尽量是浅色的。 ●注意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茎及花朵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拓展与替代: 可在自然角用芹菜、香菜等易观察的植物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附:科学小知识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至上地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花瓶中的花朵会变色正是因为茎输导蓝色墨水的原因。 2、互不理睬的气球材料准备: 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制作方法: 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连在一起。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手提细线的中间,会发现两只气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

(2)让幼儿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再提起 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指导建议:提醒幼儿摩擦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气球弄破。 拓展与替代: 把塑料绳扎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断地捋,就会看到塑料绳像花朵一样展开。附:科学小知识 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 叫做负电。相同的电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电荷会互相吸引。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3、电池家族材料准备: 各种型号不一的电池、电动玩具一个电池家族图。 实验操作: (1)让幼儿观察电池的外形特征,按照型号、功能给电池分类或排队。 (2)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装入电动玩具内,使电动玩具动起来。 指导建议: ●指导小班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了解电池的作用。 ●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指导中、大班幼儿给玩具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的“,、“一”两极,进行正确安装。 ●提醒幼儿将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拓展与替代: ◆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需要使用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装电池。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充电电池,让幼儿了解充电电池和普通电池的区别。 附:科学小知识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61967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小学XXX 一、实验名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比较纸桥的承受力》。 二、教材名称:本实验设计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3课《建桥梁》。 三、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直观形象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是本节的核心和难点。本次实验的意图就是通过动手制作和比较,是学生掌握一些浅显易懂的桥梁知识,激发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材料实验,用学生所用的厚书作为桥墩,纸板作为桥面,用重物来论证比较纸桥的承受力,操作中纸板比较结实,不易坍塌,而其重物不好选择,也难以对比。 教材纯粹的随意性实验,没有与课题《比较纸桥的承受力》巧妙的结合,实验数据不够准确。 五、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导入,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寓教于乐。围绕课题《比较纸桥的承受力》进一步创新:

(3)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用两方盒子做桥墩,两桥墩之间的距离为15厘米,桥面的纸质相同(打印A4纸),这样有助于实验数据的科学、规范。 (4)实验过程。 实验一:制作平板桥,在平板桥的正中央放置小纸杯,逐次把一元的硬币放置在纸杯的正中央,观察桥能承受多少枚硬币的重量,并记录。 实验二:制作拱桥,在拱桥的正中央放置小纸杯,逐次把一元的硬币放置在纸杯的正中央,观察桥能承受多少枚硬币的重量,并记录。

实验三:制作斜拉桥,在斜拉桥的正中央放置小纸杯,逐次把一元的硬币放置在纸杯的正中央,观察桥能承受多少枚硬币的重量,并记录。 实验总结: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三种桥当中,斜拉桥的承受力最大,平面桥的承受力最小。 (5)实验效果。 具有趣味性、观赏性、知识性、可比性、能力性和创造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精选】

幼儿园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奇妙的传声筒 设计意图:一次午餐后的休息时间,我让幼儿们自由看图书时,看到有的幼儿把图书卷起来当话筒、当望远镜、当枪玩。于是我受到启发,何不做些"声筒"给孩子们玩,让他们在玩中获得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这样就产生了该科学活动"奇妙的传声筒"的方案设计。我用薄的硬纸板卷成一些"声筒",有的是空心的,有的里面塞了一些纸团,让每个幼儿通过游戏传话,探索空心和实心的声筒传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样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音乐乐曲。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玩纸棒的兴趣。 1.教师出示纸棒,引导幼儿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 师:老师用纸给你们做了个玩具,你们看一看,他是什么样子的?

幼:它是长长的。 幼:它是圆圆的。 2.鼓励幼儿任意玩纸棒游。 师:待会老师就请每个小朋友拿一根纸棒玩一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样玩的? 幼:很有兴趣地拿起纸棒玩,有的把它当马骑着跑;有的把它当望远镜;有的把它放在地上滚…… 3.总结幼儿游戏的玩。 师:你们玩的的开心吗?请几位小朋友来玩给大家看。 幼XX:放在地上滚。 幼XX:当望远镜玩。 幼XXX:拿在手里拍。 (评析: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玩纸棒,既体现了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探索的空间,使幼儿以自己的探索方式产生对纸棒游戏的兴趣,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 师:小朋友很聪明,会用纸棒玩许多种的游戏,老师还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学吗? 幼:想(齐声高呼)

乐高机器人实验室建设方案设计

乐高教育探究实验室配置方案 及课程介绍 一、乐高教育的理念 多年来,中国的教育界一直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为核心,探索和实践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途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课程教材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技能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

我们引入了以乐高教育为主的教育解决方案,它是长期以来与世界各国教育界密切合作,不断探究和开发出最先进的教育方案,并在25年的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应用,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接受和推崇。乐高教育在世界各地教育界的应用中已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符合这些教育理念的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平台。 我们提供的教育解决方案确保学生获得快乐和有效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指导”和“建构”的理念相互结合,这将帮助教师在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来共同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扮演顾问型的指导者,而不是灌输者。 二、乐高教育的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验的要求越来越多,因此除了常见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各个学校还建立了很多新课程的实验室,例如科学(自然)实验室、信息技术实验室、劳技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探究实验室。 这些新课程的实验室由于建设时间较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区别很大。乐高教育平台可以很好的在这些课程上使用,而且如果在这些实验室里都有乐高设备,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非常的方便。 乐高探究实验室所涉及课程包含有:机械基础,动力机械,机械工程,机器人等。 三、机器人教育的目的 学生借助乐高机器人的平台,在老师的知道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机器人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科技活动及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会“做中学,玩中学”的无穷乐趣。建立机器人活动室,不仅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还能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科技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以参加到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和全国电脑制作大赛中去。满足学生的同事也能给科技老师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提供自身的发展的机会,参加到全国的比赛及交流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1)、通过创新实验室学习,对中小学生进行计算机编程、工程设计、动手制作与技术构建等知识的教学,培养他们动脑动手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技能,不断发展青少年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VR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2020

5G+VR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 (2020年)

目录 一、背景分析 (2) 二、指导思想 (3) 三、课程设置 (4) 四、环境建设 (8) 五、设备配置 (12)

一、背景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也已成为中国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教育部在2018年2月份出台的《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明确将虚拟现实技术列入教育信息化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并明确要求全国高校、中小学、职教等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其中,列入高教司责任的工作任务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加快推进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平台上线运行。 目前国内中小学的VR+STEAM教育主要体现在编程类、媒体制作类软件的应用,多以综合实践课程、信息技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为主。在应试教育为主流的环境下,创新性教育还受到众多家长和教师的重视,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创新实验室旨在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将创新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期望通过创新性实验室方法的采用和创新型实验环境的构建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结合国内外已建成的创新型实验室,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可分为以下几种形态:数字化实验室、校本创新实验室、科学工坊、科技馆、气象站环保检测站等科普设施。今后实验室将日渐向以数字化、网络化、健康化及人性化为基准,同时兼具简单适用、经济大方、互联互通等可操作性要素方向发展。 为了有效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教师的创新素养;为了提高学校自身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响应《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