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规范标准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规范标准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规范标准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规范标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修订版)

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应在30—50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能够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分、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它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它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三)母带及素材的保管

学校应保留原始素材与成片母带。

三、视、音频交付文件

(一)交付载体

1.所有视频文件及相应的SRT唱词文件请刻录在CD-R光盘上,并对刻录光盘做封口处理。

2.每张CD-R光盘只能刻录一讲内容(包括每一讲的视频文件及相应的SRT唱词文件),并在盘面上注明该讲讲次、标题及主讲教师、时长等信息。

(二)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 (MPEG-4 Part10)编码、使用二次编码、

不包含字幕的MP4格式。

2.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500 Kbps,最低码率不得

低于1024Kbps。

3.视频分辨率

(1)前期采用标清4:3拍摄时,请设定为 720×576

(2)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请设定为 1024×576

4.视频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 720×576的,请选定 4:3

(2)分辨率设定为 1024×576的,请选定 16:9

5.视频帧率为25帧/秒

6.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三)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

2.采样率48KHz

3.音频码流率128Kbps (恒定)

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

(四)封装

采用MP4封装

(五)外挂唱词文件

1.唱词文件格式:独立的SRT格式的唱词文件。

2.唱词的行数要求:每屏只有一行唱词。

3.唱词的字数要求:画幅比为4:3的,每行不超过15个字;画幅比为16:9的,每行不超过20个字。

4.唱词的位置:保持每屏唱词出现位置一致。

5.唱词中的标点符号:只有书名号及书名号中的标点、间隔号、连接号、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的引号能够出现在唱词中,在每屏唱词中用空格代替标点表示语气停顿,所有标点及空格均使用全角。

专题片节目拍摄技术审核标准

附件: 专题片节目拍摄技术审核标准 1.节目质量审核标准 (1)画面与构图 画面、构图要合理,画面主体要突出。画面应简洁、明快,室内拍摄应使用灯光,光比恰当,并有较为明显的的轮廓光使人物以背景分开。 (2)字幕 字幕设计应充分考虑屏幕视觉效果,字体整体比例要与电视屏幕的比例一致 字幕应选择平实、均匀、笔画粗细适中、易读的字体,避免使用笔划较细或较粗,结构繁杂、潦草等不易辨认的异形字体,字幕中涉及的标点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GB/T15843-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要求。 涉及人物访谈内容时,除应加注人物介绍外,还应采用同期声字幕。选用的资料、图片等素材画面应清楚,对于历史资料、图片要进行再加工。录像教材中使用的资料和图片,应在资料或图片的合理位置注明来源、作者等说明信息。在一部录像教材中说明信息字幕的位置及字体属性应统一。 (3)视频信号与画面质量 ①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②清晰度:全片自拍图像彩色清晰度不低于500线。 ③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46dB,无明显杂波,不得有划

伤和磁粉脱落。 ④色调:白平衡准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⑤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Vp-p,最大不超过1.1vn-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Vp-p,标准黑电平0.05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⑥磁迹:磁信号(RF)h指标应在标准绿区范围内,磁迹不能过偏。多机拍摄的节目,各段磁迹应一致。 ⑦视频记录要求重放图像画面稳定,无丢帧、加帧,无跳动、闪烁和变色,画面清晰、色彩自然。节目内容禁止出现彩条或其它杂乱信号,节目最后一帧画面后除黑场外不允许有其它节目信号,起始彩条前与片尾黑场后不能有残像。 2.音频信号 (1)声道:使用DVCPRO/DVCAM录像带录制节目,彩条须录入1000Hz或400Hz基准正弦波音频信号(双声道)。内容音频信号全部记录于第1声道,第2声道不记录任何声音。 (2)录音电平:标准电平为0VU,混响电平应在-10~0vU 电平指数之间。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时大时小。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声画同步,无交流声或其它杂音等缺陷。 3.基准磁平:对应于1000Hz或400Hz,有效值为100nWb/m,彩条须录入1000Hz或400Hz基准正弦波音频信号( 双声道)。 4.成品录像带:均应采用全新磁带制作,磁带应无机械损伤、卷边、褶皱、受潮、霉变等。 5.其它:图像中心正确,重合度和几何失真度应符合广播电

微课拍摄制作流程及技术标准_New

微课拍摄制作流程及技术标准

微课拍摄制作流程及技术标准 根据微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微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10讲,每讲时长应在5—8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授课现场的录制场地选择,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理论课的录制场地可以是课堂或演播室,同一所学校理论微课录制场地要统一,使用同一间教室或演播室,以达到后期课程制作的统一美观。录制环境要求外部声音安静整洁、室内可完全隔绝日光(窗帘遮蔽等形式均可)。 实训课及其他课程录制场地根据课程需求由授课教师自行选择录制地点。录制地点面积要给录制设备留够空间,预留面积大小约在录制目标半径五米以上。 录制环境均要求可外部或内部接入电源。电源接入口不少于两

个。 (三)教学材料 1.脚本准备 脚本包含教师上课时用的文本材料、PPT、教学图片等,不同上课环境各类材料有相应的规则要求,教师应按以下规范进行准备。 脚本文本:理论课脚本文本应限制在-----字内。以确保上课时长在5-8分钟内。实操课脚本根据上课实际情况准备,上课时长也保持在5-8分钟。 PPT、图片:PPT与教学图片的格式大小应为16:9.不建议使用4:3格式。由于微课成片大小为16:9,建议保持一致。PPT与图片除大小有要求外,清晰度也要注意,要使用清晰度高的图片及素材编辑PPT,保障微课后期编辑时能够使用相关素材。 2.教具准备 有操作流程的教学器具教师应编写器具操作流程,条件允许可将器具操作的整体流程真实演示并使用手机等录制,在事前筹备阶段发送给我公司项目交接人员或视频编辑人员。 实操课上课需要使用的教学器具需要老师提前进行检查,若存在损坏、污渍等情况的教学器具应提前进行处理。 二、实拍现场要求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附件2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征集展示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视频的拍摄制作。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 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宜采用三基色冷光灯(色温在3200K左右)或日光灯(3500K左右);日光灯可每隔一米排列一支,避免在同一室中混合使用白炽灯和日光灯,也应避免使用工作在30?50HZ 的节能日光灯。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二)录制方式及设备 1. 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 以上),且不应出现与教学无关的拍摄人员被摄录进拍摄视频中,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 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 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 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四)视音频信号源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 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声画同步。 信噪比:画面清晰,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 波。 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色彩对比度一致,多机拍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Vp-p ,最大不超过 1.1V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 V p-p,同步信号-0.3V ,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声道:普通话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 1 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 2 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 声道(如录

微课拍摄制作流程及技术标准

微课拍摄制作流程及技术标准 根据微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微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10 讲,每讲时长应在5—8 分钟之间。 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授课现场的录制场地选择,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 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理论课的录制场地可以是课堂或演播室,同一所学校理论微课录制场地要统一,使用同一间教室或演播室,以达到后期课程制作的统 美观。录制环境要求外部声音安静整洁、室内可完全隔绝日光(窗帘遮蔽等形式均可)。 实训课及其他课程录制场地根据课程需求由授课教师自行选择录制地点。录制地点面积要给录制设备留够空间,预留面积大小约在录制目标半径五米以上。 录制环境均要求可外部或内部接入电源。电源接入口不少于两

个。 三)教学材料 1.脚本准备 脚本包含教师上课时用的文本材料、PPT、教学图片等,不同上 课环境各类材料有相应的规则要求,教师应按以下规范进行准备。 脚本文本:理论课脚本文本应限制在字内以确保上课时长 在5-8 分钟内。实操课脚本根据上课实际情况准备,上课时长也保持 在5-8 分钟。 PPT、图片:PPT与教学图片的格式大小应为16:9.不建议使用4:3格式。由于微课成片大小为16:9,建议保持一致。PPT与图片除 大小有要求外,清晰度也要注意,要使用清晰度高的图片及素材编辑 PPT,保障微课后期编辑时能够使用相关素材。 2.教具准备 有操作流程的教学器具教师应编写器具操作流程,条件允许可将器具操作的整体流程真实演示并使用手机等录制,在事前筹备阶段发送给我公司项目交接人员或视频编辑人员。 实操课上课需要使用的教学器具需要老师提前进行检查,若存在损坏、污渍等情况的教学器具应提前进行处理。 二、实拍现场要求 一)仪容仪表

中级视频制作与处理标准

《视频效果制作与处理》(中级)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介绍 《视频效果制作与处理》是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会声会影、Premiere视频软件。本课程以模块教学的形式进行,根据市场的变化、需求,专业技能模块一体化教学已成为教学重点。通过校内的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能够使用所学软件制作出有创意的视频作品。 本课程的模块化设置强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该课程模块教学符合技工院校的要求,符合学生的个性要求,符合市场需求,在教学中注重实例的讲解,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1、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1)选择贴近生活、目前流行的具有典型性、通用性的实用型实例为工作任务。 (2)按工作任务分解目标要求,构建或组织相关实践—理论知识—拓展知识的教学内容。 2、一体化教学模式 (1)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一体化。 (2)学习空间与实训现场一体化。 3、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必备能力相衔接。 二、使用对象 技工院校二年制多媒体技术专业。 三、场地及设施要求 标准机房: Intel 以上的CPU处理器;512MB以上内存,推荐配备1G以上内存;用来安装程序的磁盘需要至少800MB的可用硬盘空间;6GB以上的空闲硬盘空间;兼容声卡;DVD刻录或DVD光驱;支持12801024显示分辨率的32位彩色显示器;DV和HDV编辑需要OHCI兼容IEEE1394视频接口。 多媒体教室、扫描仪、刻录机、音响设备等。 四、教师配置 非线性编辑一体化教师1名;影视特效与后期制作一体化教师1名;音频编辑与处理一体化教师1名。 五、参考学时 会声会影模块:60学时 Premiere视频制作模块:120学时

一师一优课视频制作标准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视频拍摄 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需要,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课堂实录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必须是完整的一堂课,每课时长应在30~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录播室等地,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录制方式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建议采用双机位或多机位拍摄,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要求:视频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禁止滥用画中画、分屏、屏幕叠加特技效果。 3.录音设备: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清楚无杂音。 4.后期制作: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

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到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文稿、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根据实际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 或采用录屏软件采集多媒体课件, 及板书完整、清晰。 课件设计的文件格式可为.ppt、.pptx、.swf、.exe。一个课件设计文件大小不能超过500M。 (五)文档类文件技术标准 作品除课堂实录、课件外,文档类文件: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评测练习、效果分析、观课记录、课后反思,要求使用.doc或.docx 文件格式制作保存。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应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信息。片尾包括录制时间、制作单位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要求 1.视频文件要求 (1)稳定性:视频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附件4: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根据征集评选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参评视频的拍摄制作,“育人精彩瞬间”参评视频拍摄制作时除对录制场地不作要求外,其他主要技术参数参照此标准执行。 一、前期录制要求(一)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 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二)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 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 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 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 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1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片尾及唱词片头、片尾时长一共不超过15秒,应包括学校名称、年级、教学主题、主讲教师姓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视频应配备字幕,提交时随盘提供相应的STR格式的唱词文件(要求见后)。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 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 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 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 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 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 1.1Ⅴ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 0.7Ⅴp-p,同步信号- 0.3V,色同步信号幅度 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摄像技术规范

影视制作技术规范 前期准备工作: 一、查看现场 在摄像开始前1小时需要到达拍摄现场观察。决定最佳拍摄位置,并需要得到其他部门协助,需要一些器械帮助摄像机机位的的架设,使得得到最佳的拍摄角度和高度。这是取得较佳的摄像效果的前提。 二、机位的架设: 按照不同的场地,不同类型的活动选择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必须保证机位的稳定,及摄像人员的活动范围内的稳定,和无遮拦。 1、三脚架的使用 稳定是前提,无论如何必须保证。不能倾斜,注意观察脚架的水平仪。 2、底座的固定 必须使用螺丝刀拧紧 三、摄像机的电源保证 摄像机在拍摄前必须保证电池的在充满状态下。 摄像机的电源从现场取得,要检查电源线的质量和线路的安全,防止突然的断电造成数据的丢失。所以摄像机在拍摄前必须保证电池的在充满状态下。用来避免断电造成的数据丢失。 四、视频线的连接 每次拍摄前先检查视频线的完整性,应场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视频线,必须携带三股以上的视频线备用,防止长度不够以及视频线的损坏。 五、摄像机的视频信号检测 当视频线连接完成,摄像机开机进行拍摄,与直播控制台协调。进行视频信号的检测,协同字幕以及音频进行检测。 六、摄像机的格式 一般选择为4:3 拍摄过程中 一、对于取景的要求: 学院摄像任务主要有大型露天晚会、室内晚会、讲座、军训

汇报表演、运动会入场式表演、大型典礼、新闻发布会。各种的取景要求不同,无法详细叙。活动场地和活动内容均不相同。但是均要求以某一人物或者物体为主。 二、摇杆的使用: 操作要求手一定要稳,不能抖。 三、遥控的使用: 例如讲座,主讲人移动幅度小,就可以使用遥控,遥控的优势就是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不会发生抖动,保证画面效果。 四、数据存储方式: 分成磁带和网络传送带 注意若使用磁带录播要预估好更换磁带的时间点,尽量不要漏过重要情节。并且要保证电池能保证供电需要。网络传送带要保证网络的畅通和直播设备的供电。详情见录播机技术以及直播机技术 五、明确活动具体流程 在拍摄中需要按照活动流程来进行拍摄,配合字幕 六、摄像机的具体操作 详情见摄像机操作手册,篇幅过大不予详述。 后期工作 一、磁带 使用汇编软件导出数据 二、网络送送带 直接可以使用 三、若要美化和剪辑 使用汇编软件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2013年版)

附件1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2013年版) 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臵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

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

《Premiere视频制作》课程标准要点

《Premiere视频制作》课程标准 一、《Premiere视频制作》学习领域定位 《Premiere视频制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媒体方向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宣传广告、影视节目制作的主要技术手段,本课程包容性强,可兼容美术基础、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前期课程制作的多种格式的素材文件,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理实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策划、制作广告片、企业宣传片、专题片、娱乐短片等视频作品,能使用摄影摄像素材,完成采集,熟练使用编辑软件完成视频作品的编辑制作。教学内容涉及策划师、编辑师等多个工作岗位,对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岗位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Premiere视频制作》学习领域培养目标 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Premiere视频制作》使学生掌握视频作品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岗位综合技能:掌握广告片、宣传片和影视作品的制作流程,能够根据客户要求策划和制作广告片、企业宣传片、专题片、娱乐短片等视频作品,使用摄影摄像素材,完成采集,熟练使用编辑软件完成视频作品的编辑制作。学生毕业后可在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婚纱摄影摄像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师、编辑师等多个工作岗位,甚至可以自己创业,创办数码影视制作公司。 (一)知识能力目标 1.领会客户意图,撰写文稿和分镜头稿本; 2.熟练进行素材采集,并对素材进行处理; 3.能为影片添加转场、特技、字幕和音乐; 4.根据作品的使用要求输出适当的视频格式; 5.能够根据要求制作出用户满意的各类作品。 (二)方法能力目标

视频拍摄要求及注意事项

视频拍摄要求及注意事项 请通过资格初审和综合评价的考生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面试视频资料录制: 一、视频录制时间安排 综合评价正式视频录制时间:2020年6月18日8:00-8:15,共15分钟,其中准备时间3分钟,倒计时后系统自动进行录制(也可以提前点击“准备完毕”进行考试视频录制),请考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综合评价要求视频录制时长3分钟。 试讲正式视频录制时间:2020年6月20日8:00-9:00,共60分钟,其中备课时间为25分钟,倒计时后系统自动进行录制(也可以提前点击“准备完毕”进行试讲录制),请考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试讲要求视频录制时长8分钟。 正式考试视频录制时,报考人员须在要求录制时间内完成正式视频录制,并提交视频,详细见软件内界面提醒。只有1次视频录制,录制完毕后,选择视频,提交上传作为正式考试视频。 模拟考试视频录制时间:6月16日—17日,为方便考生熟悉视频录制流程及要求,小艺帮app提供模拟考试功能。报考人员务必进行模拟考试视频录制测试,模拟考和正式考的科目要求、操作流程完全相同,模拟测试不需要提交视频。具体点击【去模拟考】,不限定时间和次数,以熟练掌握考试流程为准。 二、视频录制条件及环境 1.考试前务必保持手机电量充足,确保在拍摄过程中不会出现因为手机电量过低自动关机、录制内容丢失的情况。对考试时间比较长的专业,必须准备好电源和移动电源,可随时立即使用。

2.考试前务必检查网络信号,确保在提交过程中网络环境正常,避免出现因断网导致视频提交失败。建议是稳定的Wi-Fi。 3.考试前务必关闭手机通话功能(如不使用电话卡等)和退出其他应用程序,例如微信、QQ、录屏、音乐、视频、在线课堂等可能会用到麦克风、扬声器和摄像头的程序,确保在拍摄过程中不会被其他应用程序干扰,导致录制视频失败。 4.考试前务必确保手机存储空间充足,至少有5G的剩余存储空间。确保在拍摄过程中不会因为手机存储问题导致录制中断、录制内容丢失的情况。考试时间越长,需要预留的空间越多。 5.为保障考试视频拍摄效果,建议考生使用iphone 6、android 5.0及以上品牌机(千元机以上)拍摄并上传视频。 6.室内光线充足,封闭、无其他人员及外界干扰的安静场所,背景干净无杂物,录制过程中不能有其他人员出现在录制画面中。 7.穿着干净整洁,大方得体;妆容不宜夸张,不得遮挡面部(不得戴口罩),以免影响人脸识别;口语表达音质清晰,无杂音。 三、视频录制方式 1.镜头角度平视并与镜头保持一定距离,视频需要至少半身露出,手机横屏拍摄,使录制画面成正常比例显示,本人不得中途离开录制画面。 2.试讲需使用板书设计,可以借用白板、白纸等辅助工具进行拍摄。 四、注意事项 1.录制视频开始时,须360度环录室内环境(包括备课时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 标准

附件2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征集展示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视频的拍摄制作。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能够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分、环境安静、整洁;宜采用三基色冷光灯(色温在3200K左右)或日光灯(3500K左右);日光灯可每隔一米排列一支,避免在同一室中混合使用白炽灯和日光灯,也应避免使用工作在30~50HZ的节能日光灯。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二)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且不应出现与教学无关的拍摄人员被摄录进拍摄视频中,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四)视音频信号源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声画同步。 信噪比:画面清晰,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色彩对比度一致,多机拍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Vp-p,最大不超过1.1V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声道:普通话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它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电影质量技术标准

电影质量技术标准 一部质量合格的影片必须在制作的各个环节符合影片的技术质量标准,所以我们熟悉影视制作的技术流程及相应的技术指标也是必然的。 自电影发明的那天起,它的制作流程就一直沿袭着拍摄、冲洗和放映三大工序。 在电影的制作环节中我们应该大体了解以下技术标准: 1.电影拍摄及放映速度 电影放映速度每秒24幅。当拍摄的速度等于每秒24幅时,则放映出来事物的运动等于拍摄时事物的运动速度;当拍摄的速度快于每秒24幅,则放映出来事物的运动就有慢动作的效果;相反,当拍摄的速度慢于每秒24幅时,则放映出来事物的运动就有快动作的效果。 2.胶片 胶片是记载内容的载体,胶片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影片成片的质量。所以我们需要对胶片有基本的了解。 胶片基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形成影像的感光乳剂,主要成分为照相明胶和卤化银,二是乳剂的支撑体片基,起着支撑乳剂的作用。目前使用的片基有2种,一是三醋酸纤维片基,主要用于电影胶片(负片)和照相胶卷;另一种为涤纶片基,主要用于电影胶片(正片)、X光胶片、航空用胶片等。 胶片的分类: (1)按照记载影像的类别可分为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两类;(2)按制片过程中不用的用途分为: 负片:为记录原景物用的胶片,即制作底片用胶片或称摄影机胶片。经曝光、冲洗加工后,得到的是负像,即与景物亮度和颜色相反的影像。 正片:用来制作大量拷贝的胶片,其影像的亮度和色彩与原景物相一致。(现在都已不用该片)

中间片:用来复制原底片的胶片。用负片拍摄的景物,经冲洗加工后得到的是景物的负像,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底片。为了保护和保存的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复制一个底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用正片复制一个具有正像的中间片,我们称之为翻正片,然后用此翻正片,再复制一个影像为负像的翻底片。制作翻正片和翻底片的胶片,统称为中间片。 反转片:拍摄后,冲洗过程中经过二次曝光可以直接得到正像的胶片。 其特点是拍摄后,经冲洗直接得到的就是与原景物色彩一致的画面,而不需要经过底片翻印。 染印法用胶片:浮雕片、空白片和声底片。 3.胶片宽度及幅式 电影胶片标准的画面尺寸为22mmX16mm,即宽高比为1.37﹕1,每格画面占4个片孔.(也有拍3片孔,省胶片)为了提高宽高比,在35mm胶片上推出了宽银幕电影.其中分为两个系列:一是在摄影机镜头前加装变形镜头,使拍摄到的影像横向压缩而纵向保持不变;放映时则在放映机镜头前也加变形镜头,使图像展开并恢复到原来的比例,以形成宽银幕的效果.在电影放映的幅式术语中称“宽银幕”。另一种则是在片窗(摄影机或放映机)处上下各遮挡一部分,使画面的宽高比加大,放映时则采用短焦距镜头展开画面,达到宽银幕的效果。术语中称“遮幅式”。 4.胶片型号统一编排规范及主要参数说明 电影胶片的型号一般以数字为代表,以四位数字表示的有国产胶片、柯达胶片及富士彩色片。富士黑白片以五位数字表示,阿克发胶片是以三位数字代表。 例如:500T-5218 5代表胶片的规格;2代表胶片所属类别-负片类;18按黑白、彩色分别表示胶型号的变化。 胶片片盒标签的乳剂号是指胶片加工中,为每一批(锅)乳剂编定的号码。

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精品视频课程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二)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三)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p-p,最大不超过1.1?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1 三、视、音频交付文件

(完整word版)SOP标准化流程视频制作计划书

SOP标准化流程视频制作计划书 1、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 2、SOP是以文件/视频的形式描述作业人员在作业工程中的操作步骤和应遵守的事项; 3、SOP面对的是作业者。 4、SOP的作用 1)将企业累计下来的技术、经验记录在标准文件中,以免因 技术人员的流动而使技术流失; 2)是操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快速掌握较为先进合理的操作 技术、 3)根据作业标准,易于追查异常产生的原因; 4)实现生产管理规范化、生产流程条理化、标准化、形象化、 简单化; 5)是企业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技术资料 6)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取得客户的信赖与满意 最终目的:一个从未做过此工作的人可以按SOP成功完成此工作 5、SOP编写要求: 1)条理化、规范化、形象化 2)逻辑性 3)准确性、精确性

4)可操作性 6、包含内容: 1)作业活动 2)作业条件 3)辅助说明(文字或图片) 4)清晰简洁的描述 5)格式 7、SOP编写、执行及更新流程 8、SOP标准化操作文件/视频编辑内容 一、根据FFC电镀金、镍生产实际需要,特设定以下内容制作标准化操作文件及视频: 1、放料作业规范; 2、收料作业规范; 3、调机作业规范; 4、药水管理规范; 5、药水进料检验规范; 6、药水操作规范; 7、引料带

作业规范;8、电烤箱安全操作规范;9、机台整理作业规范;10、空压机储气罐操作规范;10、原子吸光测试仪操作规范;11、内外校判定标准规范;12、温度计内校规范;13、承认书制作规范;14、成品检验规范;15、进料检验规范;16、制程检验规范;17、X-PAY XULM 操作规范;18、盐雾测试规范;19、密着检验规范;20、拉力测试仪操作规范;21、荧光膜厚仪操作及保养规范;22、FFC镀金后不良品检验规范等。 二、根据公司各个部门工作需要,制定各部门工作职责,各岗位人员职责,及SOP装订成册,结合5S管理法扎实推行,定期组织员工学习。 三、SOP视频要求: 视频内容分为: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2、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要求; 3、生产线操作规范; 4、品质部操作规范; 5、化验室操作规范; 6、机器保养规范。(详细内容有以上22点)。 四、实施步骤: 1、编辑、完善SOP文件性资料,整理装订成册; 2、根据视频要求编写脚本,挑选岗位人员操作,实时拍摄; 3、后期制作; 4、制定学习制度,结合7S管理法,将操作规范化。

视频拍摄要求及注意事项【模板】

附件6 视频拍摄要求及注意事项 请通过资格初审和综合评价的考生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面试视频资料录制: 一、视频录制时间安排 综合评价正式视频录制时间:2020年6月18日8:00-8:15,共15分钟,其中准备时间3分钟,倒计时后系统自动进行录制(也可以提前点击“准备完毕”进行考试视频录制),请考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综合评价要求视频录制时长3分钟。 试讲正式视频录制时间:2020年6月20日8:00-9:00,共60分钟,其中备课时间为25分钟,倒计时后系统自动进行录制(也可以提前点击“准备完毕”进行试讲录制),请考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试讲要求视频录制时长8分钟。 正式考试视频录制时,报考人员须在要求录制时间内完成正式视频录制,并提交视频,详细见软件内界面提醒。只有1次视频录制,录制完毕后,选择视频,提交上传作为正式考试视频。 模拟考试视频录制时间:6月16日—17日,为方便考生熟悉视频录制流程及要求,小艺帮app提供模拟考试功能。报考人员务必进行模拟考试视频录制测试,模拟考和正式考的科目要求、操作流程完全相同,模拟测试不需要提交视频。具体点击【去模拟考】,不限定时间和次数,以熟练掌握考试流程为准。 二、视频录制条件及环境 1.考试前务必保持手机电量充足,确保在拍摄过程中不会出

现因为手机电量过低自动关机、录制内容丢失的情况。对考试 时间比较长的专业,必须准备好电源和移动电源,可随时立即 使用。 2.考试前务必检查网络信号,确保在提交过程中网络环境 正常,避免出现因断网导致视频提交失败。建议是稳定的Wi-Fi。 3.考试前务必关闭手机通话功能(如不使用电话卡等)和 退出其他应用程序,例如微信、QQ、录屏、音乐、视频、在 线课堂等可能会用到麦克风、扬声器和摄像头的程序,确保在 拍摄过程中不会被其他应用程序干扰,导致录制视频失败。 4.考试前务必确保手机存储空间充足,至少有5G的剩余 存储空间。确保在拍摄过程中不会因为手机存储问题导致录制 中断、录制内容丢失的情况。考试时间越长,需要预留的空间 越多。 5.为保障考试视频拍摄效果,建议考生使用iphone 6、android 5.0及以上品牌机(千元机以上)拍摄并上传视频。 6.室内光线充足,封闭、无其他人员及外界干扰的安静场所,背景干净无杂物,录制过程中不能有其他人员出现在录制画面中。 7.穿着干净整洁,大方得体;妆容不宜夸张,不得遮挡面部(不得戴口罩),以免影响人脸识别;口语表达音质清晰,无杂音。 三、视频录制方式 1.镜头角度平视并与镜头保持一定距离,视频需要至少半身露出,手机横屏拍摄,使录制画面成正常比例显示,本人不得中途离开录制画面。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附件4: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征集评选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参评视频的拍摄制作,“育人精彩瞬间”参评视频拍摄制作时除对录制场地不作要求外,其他主要技术参数参照此标准执行。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二)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片尾及唱词 片头、片尾时长一共不超过15秒,应包括学校名称、年级、教学主题、主讲教师姓名等信息。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视频应配备字幕,提交时随盘提供相应的STR格式的唱词文件(要求见后)。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Ⅴ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Ⅴp-p,同步信号,色同步信号幅度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三)母带及素材的保管 学校应保留原始素材与成片母带。

在线开放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在线开放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在线开放课程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决定视频拍摄时长。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完整版)视频监控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图像监视系统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买方: 卖方: 2016 年 12 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技术要求 (1)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1) 2.2 环境条件 (2) 2.3 系统规模 (3) 2.4 技术性能要求 (3) 2.5 图像监视系统要求 (6) 2.6屏体要求 (7) 2.7 基本技术指标 (8) 3. 技术服务 (11) 3.1 项目管理 (11) 3.2 技术文件 (11) 3.3 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 (13) 3.4卖方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13) 3.5 其它 (14) 4. 买方工作 (14) 5. 工作安排 (14) 6.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5) 6.1 备品备件 (15) 6.2 专用工具 (15) 7. 质量保证和试验 (15) 7.1 质量保证 (15) 7.2现场试验 (16) 8. 包装运输和储存 (16) 附件1 货物需求一览表 (17) 附件2 卖方应填写的技术参数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本公司光伏电站集控系统。它提出了图像监视系统、集控系统及其元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本技术规范书只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备的基本配置提出最低要求,卖方应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设备完整性、功能的先进性负责。 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技术规范书众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 细描述。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 技术要求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所示标准均应采用最新有效版本。 GBJ115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nJ79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T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