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农民外出务工创业,为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流动儿童”。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流动儿童”是指农村未成年的子女不在父母身边而在城镇或在旗县政府所在地就学,而父母又不能承担日常管理监护责任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留守流动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流动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的希望,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现在是到了该“救救”留守流动儿童的时候了。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奈曼旗妇联于20XX年5月至9月期间,在全旗XXX个木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有农场全面开展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生活问题主题调研活动。调

研过程中,通过召集全旗部分乡镇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参与调研、座谈,深入学校、留守流动儿童家庭了解情况,听取各地妇联的综合情况汇报、填报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表、实地调研走访等方式,对全旗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和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一、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现状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目前,全旗共有17岁以下儿童132XXX人,其中留守流动儿童共有16XXX人,占全旗儿童总数的XX.X%。留守儿童1XXX人,占总数的XX.X%;流动儿童14XXX人,占总数的XX.X%。其中0—6岁的留守流动儿童XXX人,7—12岁的留守流动儿童

5XXX人,13—14岁的留守流动儿童2XXX人,15—17岁的留守流动儿童7XXX人。在留守流动儿童中,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有XXX 人,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有XXX人,由其他雇佣人员照顾的有15XXX 人。

(二)监护方式

一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他们是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或者受过极少教育。

二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姨、姨父等。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他们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如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三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四是雇佣式的监护方式。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后或者是忙于农活及生意,或者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客观上想为孩子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就讲孩子托管在学校周边小饭桌叔叔阿姨家里,家长出钱,小饭桌负责人全面负责孩子日常的生活起居、学校上学及作业辅导,这种是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一种重要被监护方式,流动儿童以这种被监护方式为主。

五是监护缺失。也就是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他们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三)旗妇联所做的重点工作

对留守儿童,旗妇联已初步对全旗1XXX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监护人联系,地址等容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针对留守儿

童实际情况,组建了200多名的“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有效开展了助教、助学、助养活动,全旗XXX名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得到爱心人士救助。旗妇联还积极争取到妇联爱心人士何崇本先生助学项目。项目用于救助我旗XXX名贫困孤残儿童,每年度XXX万元,三年共计XXX万元。为呼吁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制作了《留守儿童留守的爱》专题片,并在旗电视台《奈曼纵横》栏目播放。同时,在旗第四小学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家园,家园设电子阅览室、心理亲情室、音乐绘画室、体育活动室、周末影院等,配备了XXX名“爱心妈妈”,1名心理教师。家园建立以来,有50多名留守流动儿童得到社会各界的救助。

二、留守流动儿童群体形成原因

(一)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的年龄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二)从家庭认识来看,家长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

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这是形成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的主要原因。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还有现在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宽裕了,对子女的教育也重视了,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孩子从5、6岁开始就离开父母,送到镇或旗政府所在地读书,交给小饭桌监管。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三)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流动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社会整体发展来看,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严峻的现实使务工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主要是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

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他们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流动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三、留守流动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为留守流动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流动儿童自立自强性格的培养,同时也是留守流动儿童群体产生的直接原因,使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留守流动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工作,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或农活,与孩子的沟通少、交流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无法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调研结果看出,大多数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难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代沟”问题更加明显,溺爱现象比较严重。而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相隔不是很远,但见面的机会也很少,大部分一个月只见一两次,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少,因而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更重要的是亲情的缺失。

(二)心理问题突出。在人格发育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断裂或缺失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失衡、行为失的问题突出。与普通儿童相比,留守流动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向和孤独。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对不良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认知能力,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了“问题孩子”。

(三)意外伤害问题严重。留守流动儿童因为父母不在家或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管护,他们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面临拐骗、打架、斗殴、抢劫、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南部山区的孩子,由于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也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家里往往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防、防护能力弱,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高出很多。

(四)学习情况堪忧。一方面,由于留守流动儿童的父母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另一方面,受文化水平和家教知识的制约,使得他们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教育引导往往不得法,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

水平普遍偏低,重养轻教,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的倾向比较明显。

(五)身心健康亟待关注。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不少留守流动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碍。

四、对策和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流动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构建组织管理、职能保护、社会呵护、学校监管、亲属监护“五大关系”网络,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建议近期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云南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云南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在中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果不去管制。那将会使留守儿童成为流浪儿童的新来源,或被操纵走向犯罪。云南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云南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一、基本情况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省份,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 XX年末总人口为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万人。云南现有农村劳动力216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930万人,截止XX年6月,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本报告所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4个月或全年累计6个月以上,留在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周岁以下的孩子。 (一)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 一是数量多,比例大,且呈上升趋势。根据本次调查统计,截止今年8月,我省留守儿童总数已达万人,占全省万0-17岁儿童的%。XX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省儿童总数的比例为%,七年来上升了个百分点。 二是分布广,不均衡。从统计分析,我省16个州市均有农村留守儿童,但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多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所占比例高,反之则低。

三是留守早,时间长。我省有32%的留守儿童不到6岁就留守,有53%的留守儿童在7-12岁时留守。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三年以上的占34%,一年至三年的占31%,四个月至一年的占35%。 四是与父母联系少、见面难。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省外务工的占53%,在省城务工的占17%。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主要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联系,经常保持联系的占46%,偶尔联系的占46%,从不联系的占8%。每年能与父母能见上一面的占%,多年才见一面的占%。 五是家务繁重,自理能力增强。调查中,有%的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要承担烧火做饭、洗衣服,割猪草、养猪等家务。也因此,有%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一是以隔代监护为主,多监护方式并存。我省留守儿童主要有单亲监护(父亲监护、母亲监护)、隔代监护(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儿童自我监护、其它监护等几种,其中又以隔代监护为主,占49%。 二是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管教方法简单。我省留守儿童监护人没上过学的占%,小学及小学未毕业的占%,留守儿童父亲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母亲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监护人采用放任自流的管教方法的占%,采用打骂教育方法的占%,采用说服教育、民主教育的仅占%。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我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调研报告 **县政协社会与法制专委会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政协社会和法制专委会通过对我县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发现,由于亲情缺失和监护缺位,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突出问题。如何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是摆在当前儿童工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政协社会和法制专委会通过对**县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发现,由于亲情缺失和监护缺位,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突出问题。如何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是摆在当前儿童工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介绍

我县现有18岁以下留守儿童54000余名。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妇联牵头、部门配合、家庭尽责、全社会合作”的“六位一体”工作模式,县政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专项经费,打造了32个“留守儿童之家”,广泛推广“爱心家长志愿者”行动,开展培养文体兴趣的“四点半课堂”,全面启动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使这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巩固了“全省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试点县”的成果。 (一)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教体局、妇联联合制定了《**县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办法》,在21个乡镇学校、县城7所学校和4所村小已经建成32个“留守儿童之家”,各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了各校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均设置了乒乓球室、书法室、音乐室、棋类室和心理咨询室,配备了电脑、电视机、亲情电话、图书、报刊、课桌椅、文体活动器材。32个留守儿童之家广泛开展有益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四点半课堂”活动。例如:李渡镇“留守儿童之家”以音乐为特色、唱响“盛中国”家乡的音乐品牌,文港镇“留守儿童之家”以毛笔文化为特色,开设书法特色兴趣班,前坊镇“留守儿童之家”每月给孩子开一次主题生日会,三里乡“留守儿童之家”开展魔方兴趣班等等,极大的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实习报告】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在5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2012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城口县葛城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葛城二小、城口县示范幼儿园展开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的形式。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 调查题目 比例 说明 父母外出打工时,由(外)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 35% 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 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 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

78% 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 11% 更多关心学习状况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学校有伙伴 55% 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 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 50% 从表1的调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35%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

留守儿童的现状

留守儿童的现状 【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这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严重不相符合的。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初中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数量达到198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为了掌握这些状况的现状,寻求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我利用暑假在临近的各乡村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实践。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这些都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当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三种方式。 一是放任型。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那些接受寄养的人,担心引起误解,影响亲戚、邻里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不敢管理,放任自流;还有少数祖父母也无意对孩子进行约束。这部分留守家庭中的儿童学习完全靠自觉,生活学习缺乏监督。 二是溺爱型。父母一方在家或单亲的家庭,有的经济条件较好,无力关心孩子的思想,便只知道在物质上满足他们,或孩子一生气就顺从他们,导致溺爱。有的祖父母或寄养家庭认为孩子长期离开父母,缺少父母疼爱,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关爱,事事依顺着孩子,长时间也会造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 三是严厉型。一方在家的父母,往往因为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孩子,当孩子一旦不听话或犯错时,就大声呵斥,动辄打骂;有的祖父母由于思想观念陈旧,以“书是南山竹,不打书不熟”、“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为信条,使用粗暴教育手段。 因此,这些孩子在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特别时期心态异常,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篇一: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九龙镇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2 年 11 月 7 日—13 日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原 因,为区委、区政府出台帮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地点:颍州区明珠双语学校 调查方法:工作驻点、走访、访谈 一、基本情况 颍州区明珠双语学校共有17教学班,其中幼儿园6教学班,小 学部8教学班,初中部3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836人。其中共有“留 守儿童”697 人,占在校人数的83 %,年龄在4—15岁不等,经调 查得知:这697名“留守儿童“中有102 名属父母单方在外打工, 其余595 名属父母双方在外打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孩子 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

脱离了法定 的监护人,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 育”的现象。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在校能够安心 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明珠双语学校从2004年开始 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 广泛发动教师及社会力量一起关爱留守儿童。真正做到了让留守儿童 “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对留守儿童成长中凸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 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 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 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 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外语系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团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这个群体的人数也随之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现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我们外语系组建了一支由九人组成(其中包括系团委书记及八名学生干部)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对本溪县塞梨寨村和大东沟村的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同时,我们希望留守儿童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及关爱。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

长期离开父母的正常监护,亲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当,在身心健康、道德品质、人身安全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据抽样调查,我国部分地区的留守儿童比例高达5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突显,亟待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调研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此次社会实践,将以“关爱留守儿童,共享同一片蓝天”为主题,在赛梨寨村留守儿童中开展实地调查、与留守儿童座谈、“一帮一”教英语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快乐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理解父母、尊重他人、努力成才的观念。并在实践过程走访留守儿童较多的村落进行较为实际的问卷调查,从而在留守儿童以及他的监护人中更为针对性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教育情况。 研究方法: 问卷方式1 1、调查对象,辽宁科技学院外语系学生(发放150份,回收150份) 2、问卷编排,一共13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 3、问卷内容: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这个特殊群体问题的关 注程度和他们的想法,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两个星期我们小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情况做了一个实践调查。对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情况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并对我们的调查结果给以了总结和分析,对其面临的问题给以文字表现。并经过我们组员的讨论与研究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 一、农村儿童成长与教育调查统计表问题调查选项比例父母外出打工比例父亲母亲双方外出打工31% 父亲单方外出打工60% 母亲单独外出打工9% 父母探亲时间一年一次74% 两年一次17% 三年一次9% 监护人状况与母亲居住51% 与父亲居住5% 与祖父母居住30% 与外祖父母居住11% 独居3% 感到孤独烦躁时找朋友倾诉64% 看电视14% 玩耍16% 无法解脱5% 学习态度对学习感兴趣51% 一般37% 学不进去9% 旷课逃学3% 遵守纪律情况遵守纪律85% 经常迟到15% 课外活动与娱乐做家务56% 干农活29% 玩3% 遇到困难时靠家人45% 靠朋友20% 靠自己17% 靠老师18% 生病时母亲照顾56% 父亲照顾29% 祖父母照顾5% 亲戚或其他人10%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

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欠缺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抑或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抑或数年不知家里的境况。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而委托他人监护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 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必要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沉重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本文就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其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农村 ; 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者;父母; 教育 前言:随着农村产业的调整,外出务工者的人数不断增长,而这些家庭的孩子 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要么寄居于亲戚朋友家里,要么与年老的祖辈生活。因此,在社会中又形成了一群新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四川、江西等),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到22%之间。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是在国家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一、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部分的农村青年人跟着进城的潮流来到了城市,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让未成年的孩子呆在家里,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294-69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XX年8月—XX年6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 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 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 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 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 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

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关于留守儿童调研报告(20201007002731).doc

关于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 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下面是小编为 大家精心搜集的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 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 一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 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 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 2290 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 各级党委、 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当今 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 者在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 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540 一、基本情况 方营村位于马集镇北首,共有 户 , 现有人口 1950 人。土地面积 20 个村民小组。常住户 2684 亩,其中花园800 亩。现有机械加工、玩具、生态园等企业8 家。三业总产值2500 万元,人均纯收入9611 元。我村大部分群众迫于生计

挤进了打工队伍中去,成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 护或寄养他人。据调查,全村有留守儿童43 人,其中在校 小学生中就有18 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老人监护的有35 人,占%,寄养他人的有 2 人,占%。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成绩欠佳。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 等偏下,其中 17%的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 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 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 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 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 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 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 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 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 孩子的学习。 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 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 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 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 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全国妇联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 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XX年第六次人 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 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 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 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 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 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 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 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

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 (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全是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阶段分别在6—15岁。几乎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希望能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 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自我认知的学习成绩和作业完成度三方面来看他们的学习基本情况。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他们选择继续升学。在对自己学习成绩水平的认知方面,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优良的占58.6%,处于中等的占30%,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占11.4%。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显示,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 3、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属于隔代监护。在生活满意度的上,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 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每天都在思念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和父母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时候,这表明了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有69%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孤单寂寞,有19%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12%的人觉得没有变化。在被问及“父母

外出打工,对你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如何”时,有41.8%的留守儿童认为没影响,39%的人认为影响很小,仅有19.2%的人认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 通过和一些与孩子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各级政府在关心留守儿童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每年积极组织的帮扶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在读书和生活方面遇到的部分难题。很多孩子都表示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会努力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社会的关心。但是也同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还是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它们主要表现在: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他们对留守儿童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则被忽视。一些留守儿童虽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升学,但同时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学习他们大都表现出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些情况无疑使学校的教育处于了一种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发展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他们需要有倾诉的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汝城的领导者们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帮助。 二、调研形式: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家访、一对一交流 三、调研参与组织、人员: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 何新舜、欧雅文、朱勤飞、何宁、朱志浩、朱莹、朱欣欣、欧头红、朱静敏、朱忠波、邓子文、朱鲜锋、朱丽娟、何荣、朱晨星、朱佳楠、胡运科、胡志刚、袁啊苏 四、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XX年7月28日—XX年8月2日

湖南省汝城县马桥乡石泉村苗圃希望小学 石泉苗圃希望小学250名学生中的85名留守儿童 五、调研内容: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组织的这次支教活动共招生250名,其中有85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4%。 1、首先,我们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的成员对马桥乡石泉苗圃小学的85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85份,回收85份,回收率100%。 下面是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 调查问题调查结果调查百分率% 通常多久与父母联系一次很少联系 你多长时间没见过父母了近半年

你希望父母多久与你联系一次每天 你是否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经常想念 你有心里话最想对谁说父母 你希望和谁住在一起父母 父母打工期间,你有没有受到过欺负没有或很少如果被别人欺负,原因是什么别人故意挑衅 你喜欢集体活动吗喜欢 喜欢交朋友吗喜欢 喜欢和哪种人交朋友同学 喜欢上学吗喜欢 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满意吗满意

家里有人辅导你的学习吗有,辅导一部分 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希望父母赚很多钱,尽快回家 对于学习的态度希望父母在身边辅导,为父母争光 最想对父母说的话类似“爸爸妈妈快点回来”的 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最想找谁帮助父母 将来想干什么赚钱 2、其次,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成员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家访。留守儿童人数85,家访户数61,家访率%。 留守儿童当中“单亲”监护型的占绝大部分,还有爷爷奶奶或亲朋监护的。 主要特点是: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的缺失。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Template of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status of left behind chi ldre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 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 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 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 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 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

关爱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龙车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家园”的现象日益突出,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北碚西南大学小分队针对北碚区龙车村这个地方对其留守儿童做了一项调查。 龙车村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然而外出务工人员任然很多,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就不在少数。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据调查,现有“留守儿童”258人,占全乡总数的30%。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存在的问题 (一)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 (二)成绩偏差。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 (三)不会理财。大多数留守儿童对于爸妈给的零花钱不知道怎么正确支配以至于造成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 (四)应有不均衡。由于父母不在家,很多孩子的生活状况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比如说不能吃到新鲜的水果,荤素搭配不协调等等状况。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 育越来越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对象,关爱留守儿童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能和正常的未成年人一样健康 成长,促进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开展,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 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一、组织领导制度。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和支书为副组长、办公室成员、各科老师为成员的"三关"工作领导小组、各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的关爱留 守儿童领导小组,并明确专人负责些项工作。 2、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合理,责任到人,加强对留守儿童 的关爱和管理。 二、统计报送制度。 1、每学期开学初,各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了解 留守儿童的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是单亲还是双亲外出、家庭具体情况等,做好造册统计并及时上报学校。 2、各片区内学校要把本校规范的留守儿童情况统计表和电子报表及时上报到片区学校;片区学校和各中学由专人造册统计并在开学后一个月内上报中心学校。 3、留守儿童的统计上报时要做到及时、准确、具体,做到不漏统、不重统,确保统 计数据的准确性。 三、留守儿童关爱制度。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和亲情依附者,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作用。各校要教育引导外出家民工切实担负起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努力使留守儿童在幸福 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2、发挥校园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水平。 针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实行代理家长制,辅导学业、疏导心理、沟通情感、矫 正行为,真正主教师成为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长过程中的保护人。 3、代理家长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每月对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至少进行一次 谈心、与留守儿童班主任交换一次意见,到留守儿童家中看望一次、检查一次留守儿童的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1 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是指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经商创业。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所突显出来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对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今年市妇联通过县、镇、村妇联组织络,对全市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收集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的形式,走访基层妇联干部、镇村干部、留守家庭等,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共同探讨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思路。本文根据调研情况,对目前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粗浅分析,就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根据妇联系统20xx年3月的调查摸底显示,我市17岁以下留守儿童已达10万多人,占儿童总数的12%。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就有9万多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7%。阳山县、英德市所占比重最大, 阳山县有万多人,英德市有万多人,两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了全市留守儿童总数的70%。 (一)基本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境普遍不宽裕,生活依靠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外打工维持。据统计,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有 15909人。有的家中有病人,因病致贫情形并不鲜见;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打工收入较微薄。部分留家的母亲,最主要的任务是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小孩,只进行简单的种植养殖来帮补家计。 2、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生活起居。 3、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年龄段以下的超过半数。据统计,小学年龄段以下的儿童共有万多人,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65%。其中,读小学的占了%,读幼儿园的占了%,学龄前的占了%。 (二)主要存在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