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山东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跟踪练习:哲学生活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跟踪练习题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2019年第一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回答1-2题。

1.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①各种哲学的性质和方向②各种哲学的发展阶段③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④哲学的产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3.近代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据此,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片云于共远,永夜月同孤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高兴时,就觉得仿佛太阳在笑,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

A.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5.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我思故我在②气者,理之依也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④心外无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D.①③

6.如今许多企业招聘时,不看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而是看属相、星座、血型等。如漫画中的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是()

①唯物主义观点②唯心主义观点③唯物辩证法观点④形而上学观点⑤主观臆造的联系A.①②B.④⑤C.②⑤D.②④

7.材料一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跟踪练习

1.B 2.D

3.B 有我之境意味着有人的思想感情在里面,A、C、D都属于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包含人的思想感情,不符合题意。

4.A

5.①③④

6.C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漫画中的这一做法属于封建迷信,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和主观臆造的联系,故选②⑤。

7.(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