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知识梳理】

第一节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

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

5.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

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

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

b)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c)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d)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e)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第二节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方法

1. 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 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 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 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如漂白粉、氯气(Cl 2)、二氧化氯(ClO 2)等。

净化方法 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除去可溶于水的杂质

`

降低水的硬度

净化程度

静置沉淀 √ × × 低 ↓

;

过滤

×

×

吸附

?

×

蒸馏

5. 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的步骤,但是没有蒸馏和煮沸的步

骤。在净化水的方法中,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余都属于物理变化。

二、过滤(见下图)

【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

滤效率)。

3.“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

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滤液浑浊)。

4.“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玻璃棒紧

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滴下的液滴四处迸溅)。

5.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后过滤下层浊液。若先过滤下层浊液,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

性杂质,再过滤上层清液时,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影响过滤速度。

6.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三、【

四、硬水的软化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分别取少量的软水和硬水于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有

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泡沫很少,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4.硬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会有水垢生成,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H2O+CO2↑

5.硬水的危害:① 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

物变硬。

6.② 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之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

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7.③ 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健康。

8.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和蒸馏。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9.注意:

10.① 在烧瓶底部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11.② 加热前按照图3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分严密不透气。

12.③ 加热烧瓶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13.④ 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时,停止加热。

第三节水的组成

一、—

二、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

三、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2H2↑+O2↑;

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

①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

三、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a)可燃性:2H2+O22H2O

b)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有水珠产生。

c)还原性:H2+CuO Cu+H2O

d)黑色的氧化铜在氢气中加热逐渐变成红色,并有水珠产生。

3.实验室制取氢气

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

反应物的选择:选用锌粒和稀硫酸。

◆—

◆不使用稀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不用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用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慢。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不能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如果集气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氢气收集满。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可燃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用拇指在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以免发生爆炸。

检验: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不纯的氢气在燃烧时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4.-

5.氢气能源的优点:

6.① 以水为原料,来源广泛;② 热值高,放热多;③ 生成物是水,毫无污染;④ 可以再生。

7.目前氢能源存在的问题:制取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困难。

8.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任何可燃气体或可燃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四、物质的分类

第四节 化学式与化合价

1. (

2.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3. 化学式(如H 2O )的意义:

4. 表示一种物质(宏观意义)——表示水这种物质;

5. 表示一个分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

6.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宏观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7.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

8. 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

原子构成; 9. 化学式的写法:

物质

混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

10.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 11. ① 这种物质由哪种物质组成;

12. ②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13. 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

化合价,“+”、“-”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14.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5.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氢元素通常显+1价。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16. 同一元素在不同物质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在同一种物质里,同一元素也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H 4NO 3)。

17.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正价前,负价后,十字交叉右下处,化简才是原子数”。如P 2O 5 →

P 2O 5

18. 数字的意义:

19. ①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如2H 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20. ②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如2H 2O 中的“2”表示2个水分子。

21. ③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如CO 2

中的“2”表示1个二

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22. ④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中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如Fe 3+

中的“3”表

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23. ⑤ 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如Fe 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24. 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式子的化学意义)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其他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如Fe 、Al )

&

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前,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后(特例:NH 3氨气、CH 4甲烷)。在

元素的原子数目,所有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比(特例:H 2O 2)。

当原子团不是一个时需要加括号,把个数写在括号的右下角(1省略不写)。

+3

-3 +5

!

1)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 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在计算时要注意标清元素的顺序)。 3) 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4)

5)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量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6) 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

7) 【例】多少吨的氧化亚铁(FeO )中所含铁元素质量和100t 中氧化铁所含铁元素的质量相同? 8) 解:设需氧化铁的质量为x 。

9)

t

90%100160

42t 100%1007256%

1003

162562

56t 100%100165656=??=????+???=?+?

x x x 10)

答:需氧化亚铁的质量为90t 。

11) 【注意】列方程时所设未知数不能带有单位。

12) 某元素的质量=某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某元素质量分数 13) 某元素的质量=%100???

?量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纯度某混合物的质量

14) 【例】现在有一种化肥,主要成分是硝酸铵,测得其含氮量为%(杂质不含氮),求这种化肥

的纯度。

15) 解:设该化肥的质量为100g ,该化肥的纯度为a %。

16)

%

98%%3.34g 10080

28

%g 100%

3.34g 100%1003

16214412

14%g 100=?=???=??+?+???

?a a a

17)

答:这种化肥的纯度为98%。

18)【注意】

①设这种氮肥的质量是为了使方程有化学意义。

② 纯度是百分数,不能小于0%,也不能大于100%。纯度是未知数时,表示纯度的字母后要跟上百分号。

19)有一瓶不纯的硝酸铵(NH4NO3)样品,经分析其中的含氮量为37%,则所含杂质可能是:

20)A. (NH4)2SO4 B. CO(NH2)2 C. NH4Cl D. NH4HCO3

21)【分析】解这道题需要三个要素:最大数、中间数、最小数(指含氮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最大数>中间数>最小数。这里的37%是求出的平均含氮量,是中间数。

22)接下来算出NH4NO3中的含氮量:35%。由于35%<37%,所以应该是最小数。

23)然后算出四个候选答案中每个化合物的含氮量,它是最大数,数值应该大于37%。在这里只

有CO(NH2)2的含氮量为%,超过了37%,成为最大值。所以最后答案应该是B。

`

自然界的水循环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导学 一、课标解析 了解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 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 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趋利避害。 二、主干知识梳理 存在形态:、、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 的是__。 相互联系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的水体陆地水:地表水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自然 界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连续运 动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时空特点: 动力:、重力能等 水循环的环节:、、、、下渗 过程和意义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 地、,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状态,并维 持了全球水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和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地表 形态。 三、典题解析 [例1](03年上海地理)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两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1)题借用古诗句考查河流补给来源以及形成陆地径流雨水补给的原因。黄河流域河水补给形式上有多种形式,但是降水补人是主要方式。陆地上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含季风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和以降水的形式补充地表水。 (2)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应扣住“陆地水进入大气层”这一环节进行分析。 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季风(2)蒸发、植物蒸腾作用

最新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

初三化学之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通电 通电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大纲要求 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处理三废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 ;典型的水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元素的简单分类;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水的组成;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见方法;过滤的实验操作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 2O===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 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 2O=== 2H 2↑+O 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O + CO 2==H 2CO 3 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3、水的污染: 。 (1)水污染 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 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 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2)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初三化学自然界中的水同步练习及答

初三化学自然界中的水同步练习及答 案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二)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工厂均是用水大户,适于建在水源附近的是( )A.化肥厂B.制药厂C.矿泉水厂D.造纸厂 2.下列不属于净化水的措施是( ) A.电解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有自净作用,因此不会被污染 B.水资源非常丰富,无需节约用水 C.只要是无色、透明的水,就一定未被污染 D.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水量将会不断增加 4.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蒸馏水的是( ) A.加肥皂水搅拌 B.加入明矾,搅拌 C.溶解食盐 D.观察颜色 5.关于硬水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溶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是硬水②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③工业生产中都可以使用硬水④用硬水洗衣服,浪费肥皂且衣服洗不干净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 6.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蒸发食盐水得食盐B 。分离液态空气得氧气

C.电解水得氢气和氧气D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7.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这是因为( ) A.地球上水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B.由于地球表面温室效应的作用,水会被不断蒸发掉 C.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很不均匀,而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 D.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 8.虽经大力整治,但据有关部门的分析和预测:今年我国渤海湾海域赤潮发生的次数将比往年有所增加,经济损失可能会更大。要从根本上防治赤潮的发生,可行的方法应当是()A.各种污水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B.清除海水中的氮、磷元素 C.清除海水中的有害藻类 D.提高海水的溶解氧浓度 二、填空题 9.含有较多可溶性化合物的水叫硬水,硬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成。 10.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一般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因此必须要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可用次氯酸来杀死细菌,即将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投入水中以产生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漂白粉)净水 (l)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3)A步xx明矾的作用是。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其原因是。

初三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一、水 水的组成: 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2H2o===2H2↑+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1 质量比1: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H2o 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水的化学性质 通电分解2H2o===2H2↑+o2↑ 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例如:H2o+cao==ca2 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co2==H2co3 水的污染: 水资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

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硬水与软水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H2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精品)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名化学反应)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常见现象 物质状态改变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同时伴有能量变化:发光、吸热、放热等 举例 三态变化、灯泡发光、酒精挥发等 食物腐烂、金属生锈、燃烧等 联系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子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等 如:可燃性、腐蚀性、氧化性、 稳定性、还原性、毒性、金属活动性、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 【区分“性质”与“变化”】 “性质”语句中含有关键字。如:是、能(够)、可(以)、(不)会、(不)易、难等 例:性质如:“汽油可燃烧”、“汽油易挥发” 变化如:“汽油燃烧”、“汽油挥发”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操作 现象 结论 燃着时 1.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内壁 2.将烧杯倒置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1.吹灭蜡烛 2.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 产生一缕白烟 将蜡烛重新点燃 石蜡蒸气 白烟具有可燃性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药品的取用】“三不”:不触、不闻、不尝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液体(1~ 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用剩的药品处理: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常见仪器】 集气瓶(装气体,也可做反应容器,但不能加热) 【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块状用镊子 【倾倒液体】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瓶口要紧挨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量筒读数: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仰视会使读数偏小(实测数偏大);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实测数偏小)。 可直接加热的:可间接加热的(垫石棉网):反应容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自然界的水

自然界的水 【一】作业评讲,上节课内容回顾。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分布;爱护水资源的方式 2、掌握水的净化方式 3、掌握如何区分软水硬水 4、掌握氢气的性质;水的组成;单质与化合物 重难点分析 氢气的性质、单质与化合物;水的净化;软水及硬水;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水资源概况 源状况不容乐观 水资源总量:2.7×1012 m3,水资源大国,居世界总量第六位。 人均占有水量:人均水量很少,只有2048立方米。 水资源紧缺性:轻度缺水,许多地区严重缺水。 水资源质量: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上还有恶化趋势,前景不容乐观。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人类重要的宝贵资源 B.动植物体内含有水 C.农业灌溉可直接引入海水 D.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水量会不断增加 【例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A.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B.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多,难以利用的淡水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水”多是混合物,极少是纯净水

知识点2 爱护水资源 (1)赤潮 由于浮游生物异常繁殖使海水变色的现象。发生赤潮时,大量浮游生物浮在水面,减少或隔 绝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使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而死。 1.节约用水 【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环节可以采取节水措施? 2.防治水体污染 (1)水污染的来源 ①工业: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②农业: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③生活: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问题】怎样来治理水污染? 【例3】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 C.将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澡擦沐浴露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练习4】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 【课堂总结】

初三上册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册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初三上册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下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是-------( ) 3.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________(填变或不变),只是 ____________在改变,因而属于________变化,变化前后水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变或不变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得到______气,负极得到______气,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_,质量比是_________,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反应,反应前后,________改变, ________________没有变。 4.说水资源丰富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水资源缺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区分硬水和软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列举两个使用硬水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⑴请指出图中存在的明显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中如果发现滤液浑浊,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腐蚀性、毒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 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 气体及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 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 打开弹簧夹。 物质的分类 一定是混合物:合金、溶液、空气 3、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制取氧气: ①反应方程式: ①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②氯酸钾2KClO3加热2KCl+3O2↑ ③过氧化氢2H2O2MnO2 2H2O+O2↑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 ③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④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⑤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密性好。 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巧记:茶庄定点收利息) 物 质 纯净物 混合物 (按物质种类) 单质 化合物 (按元素种类) MnO2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大全)经典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大全)经典 一、自然界的水选择题 1.下列是化学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有关氧气的性质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小林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B.小兵准备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他未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就停止收集 C.小芳在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之前先用砂纸把铁丝打磨光亮 D.小琴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立即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先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再将其伸入集气瓶中。所以小琴的操作错误,故选D。 2.实验测得某氯元素的氧化物中,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该氧化物中氯元素化合价( ) A.1 B.-1 C.+5 D.+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氧化物中氯元素化合价为+x,再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出氯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Cl2O x,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71:16x=71:64,x=4,氧化物中氯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选D。 3.掌握好化学用语,有利于化学学习。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镁原子结构示意图:B.硝酸根离子:NO3 C.两个水分子:2H2O D.氧化铁FeO 【答案】C 【解析】 A、该结构示意图中的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表示的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错误; B、硝酸根离子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硝酸根表示为NO3-,错误; C、2H2O表示的是2个水分子,正确; D、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错误;故选C。 点睛:氧化铁中的铁元素显+3价,氧化亚铁中的铁元素显+2价。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2014届初三寒假培训资料。全力以赴备战2014年中考,为梦想,全力以赴!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变化实质:(1)有新物质生成(2)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知识点2 走进化学实验室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 .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一、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二、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用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 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板书】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8 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 页的读图思考题。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组成: 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 ----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 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 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 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H2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朗诵----“我是一滴水”,了解自然界里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认识水的重要性。 2.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3.通过比较水在蒸发液化的前后成分变化,认知水循环对自然界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难点】帮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学生撰写的散文诗歌“我是一滴水”,自然界水循环的音像资料 活动二:热水瓶、热水、玻璃片、冰块、大小烧杯各1个、表面皿 活动三:玻片2个、胶头滴管2个、酒精灯、烧杯2个、池塘水、试管夹、显微镜 【资源】工作纸 四、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情景1 录像展示 活动 探究云雨雾形成实验 水循环的意义 活动 诗歌 朗诵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问题 观察思考后提出 活动 水质循环 前后变化

【活动设计】 活动一:我是一滴水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朗诵----“我是一滴水”,了解自然界里水循环的基本过程。2.在诗歌朗诵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学生认知水平,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活动二:探究“云、雨、雾”形成试验 活动目标: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到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

活动三:探究水循环在自然界的意义 活动目标:通过比较水在蒸发液化的前后成分变化,认知水循环对自然界的意义。 五、训练与评价 【举例】“活动工作纸”(见下表)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一) ------------探究“云、雨、雾”形成试验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测试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培优训练题】 1.(天津初赛)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家用洗涤剂(含磷酸钠)就是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磷,有以下几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处理 C.含磷的污水排放能引起藻类增殖,使水变质,必须除去 D.磷对人无毒害,除去与否无关紧要 2.(全国复赛改编)水是生命之源,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B.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D.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3.(乐山市)“山水乐山”,“水”是乐山不可或缺的城市符号。爱乐山,就要爱护乐山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活中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农业生活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C.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遵循“先净化,后排放”的原则 D.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以补充城市饮用水资源的不足 【情景创新题】 4.(原创题)下表是小明家2013年3月份自来水缴费通知单部分内容,请结合缴费单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缴费单数据计算小明家3月份用水量是多少立方米? (2)请你帮助小明设想哪些环节可以采取节水措施,提出具体建议并动员全家人共同实施。(写出一点) (3)结合自来水缴费单,请从水资源状况、防止水体污染、污水处理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写出两点)

参考答案 1.C 解析:水中磷元素过量会导致水中藻类增殖,水中缺氧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引起水体污染,即人们所说的“水华”现象。 2.D 解析: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不会污染水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以及农药化肥过量使用都会造成水体污染。 3.D 解析:氢气燃烧虽然生成水,但是浪费大量氢能,且氢能还没有得到普遍使用,是因为氢气制取、贮存和运输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4.(1)9立方米(2)用洗菜水浇花(或用洗衣水拖地,或减少淋浴时间,或洗漱完毕立即关闭水龙头等合理答案)(3)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导致污水处理成本增加等合理答案。 解析:问题(1)15.3元÷1.7元/立方米=9立方米。问题(2)从生活角度入手提出合理节水措施。问题(3)可以从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以及污水处理费用增加等方面回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 时密度最大,为1g/cm 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 2H 2O 通电 2H 2↑+O 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 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 2) + 氧气(O 2)水(H 2O ) 化学方程式:2H 2 + O 2 点燃 2H 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例:二氧化硫、水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点燃 通电 通电 电解水口诀: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