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中国青藏地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青藏地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近代,我国滇、藏、川之间的贸易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它是以马帮

(骡马 )运输为基础,实现

川、滇的茶叶和西藏马匹、药材的交易,故称“茶马古道”。 读图完成 1、2 题。

1.

马帮运输是滇、藏、

川之间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采用马帮运输的主要原因是

( )

A. 当地畜牧业发达,骡马数量多

B. 当地经济落后,发展马帮运输可增加就业机会和运输收入

C. 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D. 骡马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

的需要

2. 在建设云南、四川通往西藏的交通线时,国家坚持了先公路后 铁路的

原则,其原因是 ( )

① 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 ② 沿线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量不大 ③ 公路运输的连续性比铁路强,运输效率更高 ④ 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

A. ①②

B. ②④

C.②③

【解析】 1选 D ,2选 D 。第 1题,滇、藏、川地形起伏大,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山高谷深,道路 建设困难;当地地质灾害多发,喀斯特地貌广布,影响道路建设;骡马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 形地质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需要。第 2 题,滇、藏、川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多发,喀斯特地貌广布,公 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

图甲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栅栏等障蔽

物建成。图乙表示甲区域的气候

要素变化图。

3. 图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 ( )

A. 夏季 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B. 夏季 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的泥沙会冲毁铁路

C. 春季 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D. 春季 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4. 图中河流 ( ) A.

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 B.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

C.水位年变化小、日变化大

D.P 处河流水量小于 Q 处

【解析】 3 选 C ,4 选 C 。第 3 题,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能隔绝风与松散沙层的接触,起到减弱风沙侵 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 但对暴雨山洪、 融雪洪水没有多大阻碍; 青藏铁路沱沱河段春季降水少,

升温快,地面干燥,多大风,

据此完成 3、4 题。

易出现严重的风沙灾害。第4 题,图中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受气温对融雪的影响,河流水位年变化小、日变化大;由于夏季融雪量大,河流水位高,河中沙洲出露在

外的数量少;河流从P处流往Q 处,但P处河水流至Q处后分成了两股,故Q处河流水量小于P处。

苏干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祁连山西段的封闭内陆盆地中。下图为苏干湖位置示意图(图中颜色越

深表示湖水越深)。据此完成5、6 题。

5. 对苏干湖流域自然环境的

描述正确的是( )

A.湖底地形北陡南缓

B.植被稀疏,生态脆弱

C.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大

D.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

6. 近年来苏干湖

湖水盐度呈降低趋势的原因主要是(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减少

C.下渗量减少

D.径流量增加

【解析】5 选B,6 选D。第5 题,苏干湖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封闭内陆盆地,高寒缺氧,环境恶劣,因此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高原气温低主要受地势影响。河流径流主要来自周围高山冰川融水,因此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根据湖泊等深线可判断南陡北缓。第6 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量增加,入湖河流径流增加是导致湖水盐度增高的主要原因。

羊卓雍措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为调节

拉萨居民用电季节差异,保障高峰季节用电,20 世纪90 年代,当地在羊卓雍措与雅鲁藏布江之间建设了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发电时,直接从羊卓雍措放水发电,尾水泄入雅鲁藏布江;蓄能时,从雅鲁藏布

江江水(经沉淀池)入羊卓雍措。读“羊卓雍措抽水蓄能电站示意图”,完成7、8 题。

7.羊卓雍措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 )

A.雨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雅鲁藏布江

8.推测该电站主要发电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7 选B,8 选D。第7 题,羊卓雍措是内陆湖泊,降水少;地势高且高于雅鲁藏布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第8 题,“调节拉萨居民用电季节差异” 是思考的关键。拉萨用电高峰是需要取暖的冬季,

因此发电的季节是冬季。

冈底斯山脉的次高峰冈仁波齐峰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海拔6 638 m),

似金字塔。219 国道南侧的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位于冈仁波齐

峰和喜马拉雅山的纳木那尼峰之间,两湖相距不远且有地下水道连接,

前者是淡水的“圣湖”,后者却是咸水的“鬼湖”。

读图回答9、10 题。

9.冈仁波齐峰南坡白雪皑皑而北坡积雪较少,这主要是因

为南坡( )

①坡度较缓② 光照更强

③降雪更多④ 风力更大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10.与玛旁雍错相比,拉昂错盐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湖面风力较大B.汇入淡水较少

C.湖水流出较多D.蒸发量较大

答案:9.D 10.B

解析:第9 题,从地貌因素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降雪堆积,雪线偏低,①对。南坡为迎风坡,降雪更多,③对。从气温因素来看,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北半球北坡光照比南坡弱,气温更低,②错。风力强会将积雪吹走,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④错。第10 题,由图可知,注入玛旁雍错的河流较多,使湖水盐度较低,而注入拉昂错的河流较少,造成拉昂错盐度高。两湖相距较近,湖面风力和蒸发量差距较小。

右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人口与主要城镇分布图(数值为各区域人口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

完成11、12 题。

11. 该地区

人口密度最小和最大的地区分别是(

A.日喀则地区、拉萨市

B. 林芝地区、山南地区

C. 阿里地区、拉萨市

D. 那曲地区、昌都地区

12. 图示城

镇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导因素是(

A.沿平原分布、水源

B. 集中于河谷地带、热量

C. 沿山麓分布、交通

D. 集中于河谷地带、土壤

【解析】11 选C,12选B。第11 题,已知各区域人口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对比各区的面积,阿里地区面积较大,而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小,所以人口密度最小;拉萨市的人口所占百分比较大,但地区面积最小,所以人口密度最大。第12 题,图示地区为我国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图中城镇主要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而河谷地带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适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这里的青稞穗大粒饱,2014 年6 月26 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日日喀则东部是青稞的主要分布地之一,

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图1、图2 分别为西藏自治区简图与日喀则东南某河谷夏季气温分布情况图,结合图示信息完成13、14 题。

13. 图2 中最适宜发展农业的两个地点是( )

A.甲、丁

B.乙、丙

C.甲、乙

D.丙、丁

14. 日喀则设市后,可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其优势条件主要有( )

① 毗邻印度、不丹、尼泊尔,沿边优势明显

②边境线长,贸易通道较多

③经济较发达,各类商品丰富

④人口密度较大,市场潜力大

A. ③④

B. 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析】13 选B,14选B。第13 题,青藏高原海拔高而气温较低,热量条件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图2 中乙、丙两地位于河谷,气温较高,最适宜发展农业。第14 题,该市位于国境线附近,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其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该地经济发展较落后,人口密度小。

图为我国某地某作物生长季 (4~8 月 )平均气温、 平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统计图。 完成 15、16

【解析】 15选 C ,16选 D 。第 15 题,从图示看,该作物分布区夏季气温较低 (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只有青藏高原较为凉爽 ),降水量较少, 光照非常充沛, 可判定为青藏高原地区, 青藏高原地区的典型农 作物为青稞。其他几种均对热量要求较高。第 16 题,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晴天,光照 充足,但热量不足,农业多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 读右图, 回答 17、18 题。

17.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 ( )

A .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

B .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C .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D .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18.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 .以草

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 B .受地势的影响大,夏季温度高

C .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

D .地势平坦,沙漠广

布 答案: 17.D 18.A

解析:第 17 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主要地理事物可知,此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因地势高, 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故气温日较差大;又因是较低纬度的 高原,故气温年较差小。第 18 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 A 正 确;此处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 B 错;该地区地势高,冬季寒潮不易影响到此地, C 错;该地冰川 广布, D 错。

2018 年 1 月 17 日,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中的桑珠岭隧道全线贯通。在隧道掘进中施工人员克

服了高强岩爆的恶劣地质条件。岩爆是岩体中聚积的弹性 变形势能在

一定条件下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 射出来的现象。下面为

川藏铁路线示意图及雅鲁藏布江部 分区域图。 读图回答 19~ 21

题。

19.川藏铁路比青藏铁路修建难度大,主要是因为川藏铁 路 ( ) A .线路更长,投入成本更高

题。

15. 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 A.棉花 B.水稻 C.青稞

D.茶树

16.关于该地农业区位条件描述正确的是 A.

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酸性红壤广布 C.水利设施工程量大,且劳动力丰富 D.光照充足,热量不足,多河谷农业

()

B .地势起伏更大,工程建设难度更大

C .经过三江源保护区,环保成本高

D .经过的多年冻土区更广,建设难度更大 20.有关岩爆发生的地质条件的推断,正确的是

( )

①岩石松软,易被弹射出来 ② 岩石比较坚硬,有利于聚积高压气体 ③ 地质活动频繁,岩石多裂隙

④ 岩体完整,多花岗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据图示信息推断,林芝站 (距林芝城区直线距离 13 km ,距米林机场直线距离 30 km)选址的主要原因 是 ( )

A .远离林芝城区,可迅速扩大林芝城区范围

B .尽量靠近米林机场,方便旅客换乘

C .尽量靠近林芝城区,同时使列车绕道较少

D .远离林芝城区,减少对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

答案: 19.B 20.D 21.C

解析:第 19 题,与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线路短,故

A 选项错误;青藏铁路在青藏高原上穿行,地

势起伏较小,而川藏铁路是从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地势起伏大,故川藏铁路工程建设难度更大,故 B 选项正确;川藏铁路并不经过三江源保护区,故

C 选项错误;青藏铁路穿行于青藏高原,且线路长,经

过的多年冻土区更广,故 D 选项错误。第 20 题,根据材料可知,岩爆是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 一定条件下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如果岩石松软,在强压力作用下,岩石会 变形,使压力减小,而岩石坚硬,就不易变形,导致高压气体聚积,故①错误、②正确;岩体完整、裂 隙少,能够储存能量,易形成岩爆现象,④正确、③错误,故

D 选项正确。第 21 题,对于林芝城区而 言,川藏铁路属于过境铁路,如果从林芝城区经过,容易造成林芝城区的交通拥堵,所以林芝站选址, 既要绕开林芝城区又

尽量靠近林芝城区,使列车绕道较少,故

C 选项正确;林芝城区范围的扩大依托于 城市化进程,林芝站的建设不能使林芝城区范围迅速扩大,故 A 选项错误;机场的布局原则是距城区较

远,且有便捷的交通与城区连接,故 B 选项错误;林芝站绕开林芝城区,主要是为了减少城市的交通拥

堵,故 D 选项错误。

22.(2019·济南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6 分)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

(1) 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 推测拉萨的气温日较差特征,并简述原因。 (3) 说明拉萨成为避暑旅游城市的自然条件。

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下图分别为拉萨位置图、

7 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解析】第 (1)题,应根据图中等高线和河流分布进行分析,回答时从地势和地貌两方面描述。第 (2)题,

拉萨气温日较差大,原因应主要从海拔、大气逆辐射、地形等方面分析。第 (3)题,应主要从海拔对气温 的影响、河流对湿度的影响、天气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以高原为主,在高原中部、南部分布着宽阔河谷,西北部有高山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气温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 (或答河谷

地形,白天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

(山风 ),增大了气温日较差。 )

(3)海拔高,夏季凉爽;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 分 )

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 (如图 1) 位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至北霍鲁逊 盐湖矿区,沙害严重,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必须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在铁路风沙防治工 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四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是,对于青 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无法建设类似沙坡头段的防护体系,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进 行考察研究, 专家认为对于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防治沙

害 (如图 2 所示 )。

(1)

说明锡北地区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 (2) 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3) 分析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作用原理。

【解析】第 (1)题,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是磨损和掩埋,会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第 (2)题,锡北地区路段

自然环境恶劣,植被难以生长,所以不能用生物为主导的防沙工程。第 (3)题,挡沙墙可以阻挡风沙,石

方格可以降低风速,共同使用可以降低对铁路的破坏。

答案: (1)当风沙遇到路基阻挡时,风速下降,大量沙粒沉积在路基处,逐渐掩埋线路;风沙流中的沙粒 在运动过程中会对铁轨产生撞击和摩擦等破坏,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严重危害 铁路运输。

(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 气温低,自然环境恶劣; 内陆盆地降水少, 蒸发旺盛, 沙漠广布; 周边盐湖众多, 风力较强,

沙漠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

(3)挡沙墙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流的携沙量;将沙粒阻挡在挡墙附近,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 石方格设置在路基两

侧和挡沙墙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减小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 就地起沙,两者相结合组成完整的防沙系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