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业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中国广播业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中国广播业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中国广播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陆地

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经风云变幻:

曾经有过第一强势媒体的风光无限,后在其他媒体的挤压之下几有寿终正寝之危,而近年来的发展显示,广播又呈异军突起之势。对于国内广播业的现状与未来,我们究竟应作何思?显然,在本文作者看来,过喜或过忧都非明见。

挑战是巨大的,机遇也一样。那么光明在何方?开放市场,走技术之路,类型广播,集团化经营,这些也许是前路所在。文章作者从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建设性思考。

一、电台,再次成为强势媒体

自从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匹茨堡KDKA电台)开播以来,广播业的发展一直红红火火,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在80多年的历程中,电台广播先后经历了两次危机:

一次是50年前大张旗鼓的电视广播的冲击,一次是20年前开始的互联网络的冲击。这两种电子媒体不但使电台广播的时效性和音响优势大为减弱,而且具备许多电台广播匮缺的优势,如电视的声画并茂,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和非线性点播等。与此同时,在印刷技术和商业理念的推动下,传统的报纸和杂志等平面媒体也“与时俱进”,在广告和受众两个方面同时挤压电台广播的空间。一时间,电台风声鹤唳,四面楚歌,大有被世人遗忘和被其他媒体取代之虞。在一些广告商、社会机构甚至学者的眼里,电台似乎成了无可争议的弱势媒体。有的人甚至预言电台行将寿终正寝。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表

一、"图一和图二):

表一:

部分国家和地区电台广告市场份额(单位:

亿美元)

国家/地区

美国

日本

新西兰

澳大利亚

新加坡

韩国

印尼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广告花费2000

550

10

64

10亿

70亿

10亿

4

5."9亿

17亿电台广告

17亿

1·4亿

5亿

0·99亿

2亿

0·3亿

1·4亿

0·7亿市场份额8·64%

3·22% 12·97% 8·14%

9·4%

2·8%

3·5%

2·1%

4·58%一周收听率40·3%

57%

67·7%

55·9%

66%

49%

46·2%

听众数据

资料

Nielsen

(2003)

美国广告花费数据来自Zenith

图一:

部分国家电台广播广告的份额对比(2003年)

附图

图二:

新加坡媒体使用人数情况(单位:

千人)

附图

从上述图表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台广播无论是在社会和媒体都高度商业化的美国(电台数量超过1万座,年广告营业额超过180亿美元),还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的印度(媒体广告份额高达35%),抑或是在袖珍型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受众规模与电视广播几乎持平,略高于报纸),电台广播都不但不是弱势媒体,而且可以称得上是强势媒体。由此可见,笼统地说电台广播是弱势媒体未免言之过早。

二、中国广播产业的现状

中国的电台广播在1980年之前,可以说是第一强势媒体,以至于工厂车间、社区校园、田边村头、军营哨卡,电台广播无处不闻,无时不有。特别是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立“四级办广播”的建设方针以来,中国电台广播业更是突飞猛进。然而,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广播业发展的现状喜中有忧,呈现出以下特点:

现状一:

规模庞大,行业有机性低

按照“四级办广播”的建设方针,中国县以上行政单位都有资格开办广播电台,全国县级行政单位2400多个,地级行政单位350多个,省级行政单位31个(大陆),这样算起来,全国目前至少有广播电台3000座,如果再加上军垦系统、大型国企和东南沿海地区乡镇一级自办的电台,数量就更加庞大了。星罗棋布的电台大大提高了中国广播的覆盖率(94%以上),但是,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技术发射条件的限制,市场的脉动孱弱,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之外,中国的绝大多数电台都呈现出地方性、本土化的特点,各台之间业务联系很少,经济往来几无。

现状二:

坐三望四,经营能力弱

根据广东省城调队

2003年11月的调查数据:

受众接触最多的媒体依次是:

电视(超过

85."4%)、报纸(

51."6%)、广播(

37."5%)。全国受众对媒体的接触情况也大体如此。从经营情况来看,由于广告在中国媒介收入中的比重平均在80%以上,所以,广告收入基本上能够反映一个媒体的经营能力。根据中国广告协会的统计,2003年,全国电视广告收入324亿元,报纸广告243亿元,广播广告

25."57亿元,杂志广告

24."38亿元,互联网广告

10."8亿元。广播广告收入在五大媒体中排名

第三。"但在2004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杂志和互联网的广告收入迅速赶上广播,都在30亿元左右,不相上下。这就意味着在媒体中广播“老三”的位置已经坐不稳当。2005年,如果广播广告收入没有大的突破,互联网必将后来居上。

现状三:

东西差距大,发展不平衡

和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电视业发展状况相似,全国广播业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东强西弱的态势非常明显。在2004年全国20个广告收入过亿元的电台中,90%分布在东部地区。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东部有8个城市电台收入超过4000万元,西部最高的成都电台也不过3500万元。电台发展的不平衡除了表现在外部市场空间上,还表现在电台内部经营的空间上。也就是说,电台内部各个频率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一般来说,在大城市,交通电台或频率近几年的发展很快。除个别经营不善外,交通电台或频率的广告收入增长幅度和总量都居各台或频率之首。这是交通运输发达和社会与个人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的结果。

现状四:

广告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中国广告协会的统计数据转换,在2003年,中国电台广告收入在媒体广告收入中的份额约在3%左右。而对照表一和图一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和大

多数国家相比,中国广播电台的广告收入无论是绝对份额还是市场比例都低很多。不过,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电台的市场位置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电台的广告增长空间或潜力还很大。

三、中国广播业面临的挑战

在当今信息多元化时代,没有一个媒体面临着广播电台那么多样的挑战。

挑战一:

互联网络咄咄逼人

根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到2004年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9400万(国外统计已超过一亿)。这是一个仅次于电视、报纸和广播接触人口规模的数量。问题是,网民的数量还在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如果考虑到互联网络广告收入去年突破30亿元(增长100%)和网民年龄结构年轻化以及消费能力强等特点,互联网络对电台市场地位的“威胁”可谓咄咄逼人。国外的情形也大体类似。英国

2005年4月5日发表的一份报告称,2004年英国互联网广告收入是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0%,在英国媒介广告收入中的比例由上年的

2."6%提高到了

3."9%,广播广告收入的比例为

3."8%,退居

第四。"挑战二:

卫星广播时代即将到来

这里的卫星广播主要是指通过直播卫星转发播出的付费商业广播形式。卫星直播的优势是:

覆盖广,专业化,个性化,无广告。作为一种新生的广播形式,商业卫星广播在欧美发达国家也出现未久,但发展势头良好。目前,美国有XM和Sirius 两家大型卫星广播公司在运转,各自提供了120个以上的节目频道。仅在2005

年第一季度,开播刚3年的美国XM卫星电台的订户就增加了54万户,订户总数已超过500万户。根据市场发展的趋势,到2005年底,上述两家公司订户总数即可达800万户。广播自问世以来一直属于免费服务,在媒体日益多样化的今天,靠收费运营的卫星广播能够异军突起,除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之外,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电子媒体中商业广告的不断扩张招致听众反感。这样,不播广告的付费电台就像不播广告的付费电视一样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挑战三:

电视侵入电台领地

从诞生的那天起,电台就以其收听便利和成本低傲视群“媒”。这也是电台和收音机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原因之

一。"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接收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型电视逐渐兴起,他们以各自的优势向原来属于电台广播的移动市场和公共市场分进合击,电视已逐渐成了一种随身看、随时看、随处看和随意看的个性化电子媒体。对本来市场地位就不算稳定的电台广播来说,这种市场的蚕食无异于釜底抽薪。

挑战四:

全面竞争时代的来临

中国的电台虽然数量众多,规模庞大,但是在行政区划的分割下基本上互不联系,如一盘散沙。这样的格局惟一的“好处”就是大家谨守本分,安贫乐道,互无竞争的压力。但现在的“问题”是: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有的电台与时俱进,追波逐流,积极参与;有的电台则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行,自以为有政府“撑腰”,“皇粮”垫底,无须劳神参与竞争。

更严重的“问题”是,即便是有了市场和竞争意识,但是,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先天性”差异,使得西部的大部分电台一进入市场,便落在了东部同行的后面。如果再加上电台不同行政级别带来的资源差异和开放后资本(包括社

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嫌贫爱富”的本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电台广播业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全面竞争的时代。所谓全面竞争,不但包括了不同地区电台之间的竞争,也包括同一地区不同行政级别电台之间的竞争,还包括中国电台与通过卫星广播或合作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境外电台的竞争,当然也包括与电视、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在目前这种经济分化、社会分层、文化分流、消费分需的市场经济时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例外。

四、中国广播业发展的机遇

机遇一:

收听设备的多样化

一般来说,一种媒介的普及程度总是与这种媒介使用的便利程度成正比。在众多的媒介中,广播本来就有便利性的优势,数字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优势更加突出。就目前的接收设备而言,除了传统的收音机、收录机之外,手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车载收音机、网络音频乃至健身器材终端机,都可以用来收听电台广播。而通过播客(Podcasting,被认为是网络技术和传统媒体最好的一种联姻),广播电台可以将内容以数字广播文件的形式放在互联网上,然后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下载到MP3中。这就大大提高了收听广播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机遇二:

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

如果就媒介使用群体的人口特征来说看,老年人无疑是广播最忠实的听众群体之

一。"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倾向于选择一种操作简单、小巧玲珑的陪伴性媒体。对于视力下降、心灵孤独或经济能力有限的老年人来说,收音机简直就是一个亲密的伴侣。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出生率的下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将继续延长,老龄人口的比例将大幅度提升。根据有关专家的预计,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在2亿以

上,到21世纪中叶,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以上,60岁以上人口达到4亿,分别占总人口的21%和28%左右。中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不管是祸是福,但对于广播的发展却是一个机遇。因为这意味着,不管别的年龄段的听众如何变化,老年听众的规模将会变得更大。当然,要想巩固和扩大老年听众市场,广播媒体还必须把自己从一个贴身媒体打造成一个贴心媒体。

机遇三:

城市化水平提高

根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2005),中国的城市化水平2003年已达到40%,即便是按每年平均

0."5%的保守增长速度,到21世纪中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将达到65%左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两个明显的标志:

一是城镇数量提高,一是城镇规模提高。城市化的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引起城市内部移动群体的增加,另一方面引起社会信息需求的增长。而城市空间的扩大,又意味着上下班或者社会交往消耗在路上的时间也在延长(不管你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大都市“汽车化时代”的提前到来又加剧了这种在路时间的消耗。如果不愿意让自己的时间贬值,如果想及时了解各种相关的信息,那就只有一个办法:

提高交通期间或在路上时间的利用率或使用价值。这当然对于任何媒介都是一个发展机遇,对广播媒介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广播收听的便利性和非排他性(即在使用的同时基本上不影响干其他事情)特点是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这无疑使其在与众多媒介争夺“路上市场”或“移动群体”的过程中占据优势。

机遇四:

流动人口的增加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中国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对中国而言,城市化实际意味着农村人口大批流向城市。过去十几年来,所谓的“农民工进城”或“盲流”都是中国人口流动性加强的表现。这个庞大的群体数以亿

计,对一个城市(特别是在东部地区)来说,则数以万计、十万计甚至百万计。由于这个流动群体的经济能力相对低下,居无定所,业无定工,但对社会信息又有一定的需求,精神上也需要得到一定慰藉,这就使得他们在媒介消费的取向上不由自主甚至别无选择地指向无线广播媒体,也就是经济、便携、娱乐性强、非独占性的收音机。当然,很多媒体也已经注意到了上述有秩序的“移动群体”和相对无秩序的“流动群体”,并加紧开发。传统的广播服务如何以变应变,不但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且是一个方法和战略问题。

机遇五:

网络化经营

这里的网络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物理网络,二是指市场网络,三是指社会网络。市场网络是指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或者提高规模效益的需要,跨单位、跨媒体、跨地区构建的战略资源体系。网络化经营与集团化经营的相似之处在于业务形态上都呈现出多元化和市场空间开放化的特征;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一树多枝,后者是一丛多树。一般来说,网络化经营的电台企业效益和抗风险能力都要高于单体经营和单一经营的企业。国外的电台广播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上始终具有一席之地,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善于进行网络化经营。如2005年2月开业的巴黎直播无线广播电台(PLR)虽然是个私营英语无线广播电台,但建台伊始就在互联网上开播了音乐、新闻广播和聊天室节目,其中音乐节目很快被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和爱尔兰的DJ广泛采用。与此同时,该台还与法国广播电台de la Mer签署了合作播放的协议,实现了从互联网到调幅AM的跨越播放,后来又相继和无线电视台以及有线与卫星电视网合作播放节目,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的影响。当然,产业政策开放和市场开放是广播电台网络化经营的必要条件。如今的中国,这个条件已基本具备。

机遇六:

媒介政策开放在加速

毫无疑问,

2003年6月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以后,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的改革进入了快车道。国家主管部门已经承认“广播影视是以提供内容产品和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广播影视产品的商业属性得到确认;电台、电视台除新闻宣传以外的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频率、频道或节目,可以从现有体制中逐步分离出来,按照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在开放和开明的产业政策的鼓励下,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股份制的广播电视台,还有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政府有偿使用广播电视资源的尝试。目前,政府媒介产业政策开放的势头仍然未减,电台广播和其他媒介一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了,就是成功;失去了,就将成为边缘。

五、中国广播业发展的趋势

趋势一:

广播市场将越来越开放

上面已经说到,中国的媒介市场已经对外开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开放已经到头。实际上,中国媒介产业政策和市场的开放还只是一个开头。因为,中国广播电视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所有制结构单

一、"功能粘连、产权虚置、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国际竞争力低下等根本性的问题都需要在不断改革和开放中逐渐解决。随着中国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文化改革的深入,随着中国对内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与自信心的提高,中国的媒介产业市场将会变得越来越开放,直到与世界媒介产业市场融为一体。这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到不到来的问题。

趋势二:

数字广播是必由之路

数字音频广播(DAB)是继传统的调幅、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与现行广播相比,数字音频广播(DAB)具有可高速移动接收、可实现多媒体接收、音质出众(可达到CD质量)、可加密、发射功率小、覆盖面积大、频谱利用率

高、有很强的抗干扰和在恶劣环境下接收的能力,并可利用卫星大幅度提高广播的覆盖率等优点。通过数字广播技术,同一频率在使用上可以达到原先的十几倍,这意味着原先只能播放1套节目的1个频率现在至少可以播放10套不同的节目。这将有效解决目前困扰国内广播电台的频率资源不足的难题,从而使其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受众明确、内容集中的专业化的窄播节目。

但是,对广播电台来说,数字广播并不仅仅意味着实现了从模拟播出向数字播出的转变,也不在于大大丰富了原本稀缺的频率资源,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和市场的延伸。也就是说,数字广播可以使广播电台从原先简单的声音广播升级到包含数据、图像等业务在内的多媒体广播,进而可以向电视、信息等多个领域进行渗透。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

3."3亿人可以收听到600多套数字音频广播节目。就世界范围看,数字广播已经进入了数字多媒体广播的时代,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数字广播已经开始向提供包括音频、视频、数据等多媒体服务方向发展。中国从1990年代初开始立项研究DAB,但数字广播的标准至今还没有确立。好在实践总是走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产业技术政策的前面。

2005年4月18日,国内广播业界翘楚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数字音频广播(DAB)开始试播,并计划年内投资8000万元将其他模拟广播频率打造成数字广播节目。

此前的

2004年12月24日,该台已经开通网络电视。

除了北京之外,广东、上海、天津、郑州等地已经或正在对数字广播进行测试。我国的数字广播发展正在从战略规划和准备阶段转入战略实施阶段。当然,数字广播短期内并不会完全取代目前性价比很高的模拟广播,两者之间将形成一个并存、互补和延伸的关系。现有的AM、FM广播还将长期存在。

趋势三:

类型广播将成潮流

所谓“类型广播”,也叫适位广播,就是面向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特定听众的广播,或者说就是一种寻找准确受众定位的本土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广播。这实际上是营销学上的“市场细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广播电台如果没有自己特定的对象群,没有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没有自己个性化的节目,是很难赢得受众青睐的。而没有听众,也就失去了对广告主的吸引力,电台的生存自然成了问题。

美国是世界广播业的发源地,也是商业广播最发达的国家。全美现有电台约11000家,商业电台占85%以上。这些商业广播基本上都是类型广播,它们一直是美国所有媒体中最普及、最个人化的消费媒介。在所有类型广播中,音乐电台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可以细分为20多种类型,总量超过4000座。全天候新闻谈话类型的电台也是五花八门,数量上仅次于音乐电台,有2000座以上。

就中国目前广播产业的状况而言,频率资源日渐丰富,市场主体日益增多,受众加速分化,信息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明显。这些都是类型广播存在的市场基础。但是,中国电台类型的单一化、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绝大多数电台频率的专业设置都不外乎新闻、经济、音乐、交通和文艺5种类型。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专业台不过是各自领域的综合台而已,离类型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目标还远得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等在2004年前后都相继开播了全频率的谈话类或故事类节目,在类型广播的探索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趋势四:

集团化经营在所难免

集团化是一种经营手段和战略手段,只要有市场,有竞争,就有企业集团或集团企业存在。美国的广播电台有上万座之多,但大部分都是以网络化的形式经营或生存的。美国收入前10位的广播集团属下都拥有几十甚至几百座广播电台(如HicksMuse集团和ClearChannel传播集团都拥有460座以上的电台)。集团化经营的最大好处是内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外可以抵御风险,减少竞争压力,实现整合效益。正因此,一些国家的公共广播电视业也选择“集团化”经营的手段。如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广播网除

了电视台之外,还拥有分别播送古典音乐、新闻时事等节目的5个全国性电台和49个地方台。南非广播公司(SABC)也拥有以11种语言播出的19个广播电台和4个以不同语言与节目类型播出的无线电视频道、2个卫星付费频道以及提供4种语言的国际广播服务。

笔者认为,尽管中国目前广播电视集团化的进程遭遇了挫折,但这是方法上的失误,而非方向上的失误。在市场和科技的双重作用下,各级广播电台通过内外不断整合,必将从单枪匹马、各自为政的初级经营阶段逐渐转向跨媒体、跨市场的多角化、多元化、多层次、多企业的集团化运营阶段,实现企业、集团和行业乃至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效益。

相关链接

广播连横成大势2005年5月18日,人民大会堂。全国82家城市电台的代表在《中国城市广播联盟章程》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为“中央台”)台长杨波正式宣布“中国城市广播联盟”(以下简称为“城广联”)成立。

中央台都市之声吴朝晖总监对记者分析:

“一方面,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的巨大变化,带动了城市媒体的飞速发展,城市电台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兴起,参与到城市媒体的竞争中去;另一方面,城市电台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台,尽管呈现出巨大潜力,但还无法与老牌的类型电台——如交通广播、音乐广播、经济广播、文艺广播、新闻广播等相比。

这些类型电台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和发展,节目形态和运作方式已非常成熟,并且已经占据先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庞大的听众群,地位稳固,难以撼动,原有的市场份额基本上被瓜分完毕,对新兴的城市广播形成了挤压之势。面对强大的对手,城市电台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走非常之路,借非常之力,才能创非常之功,开创非常之局面。”

节目、人才、资金、机制,是电台发展的四个关键词,所谓媒体运营、经营广播,无非是转动这四个要素的魔方。如何整合各种有效资源,解决目前城市广播存在的节目质量不高、人才不够、资金不多、机制不活的问题,每一个

城市电台都在思考。大家思维的兴奋点不约而同地转移到了联合,“城广联”就这样应运而生。

“合纵连横,打造品牌,合乎广电媒体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形势所迫。”中国传媒大学夏征宇教授说,“由于广播的覆盖有限,因此实现节目资源的辛迪加模式对广告商有好处,对各电台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记者问到将来会不会在成员台间打通一个时段同播一个节目时,吴朝晖点点头:

“我们有这个想法,也在努力。”他说“城广联”正在策划的是今年的“9·18”节目,将对南京、抚顺、卢沟桥等各个现场的抗日纪念活动进行全国同步直播。“但因成员台的成份比较复杂,所有台同时去做一件事不太可能,我们不强求整齐划一,可以有不同层次的合作,如果有10家电台同时做一件事,就可以看作是联盟的事。”看似机制相对灵活,但面对一个多层级团体,要整合资源,实现共同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财富再分配这两大内部难题。首先,崛起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高速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必然对现存制度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崛起提供了经济总量急剧扩张的空间,那么,今后20年左右中国的整体制度建设将全面提高中国的社会文化质量和人的素质;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将为中国崛起提供内部缓冲机制和国际空间。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流最快、最变化莫测的点的附近”,“在中国经济的改革部分与未改革部分势均力敌时,危险最大”。这个问题来自中国改革的长期遗留问题,即“没有动手建立控制和管理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体制”(吉姆*罗沃: 《亚洲的崛起》)。 这就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问题,可能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三者联动,缺一不可。后二者的不完整使前者也不可能充分发展。 最近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件,证明权力和市场资源结合或交换的严重性。 财富的急剧增加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产生贫富差距加大。积聚收入差距拉大和各种矛盾激化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发达经济的收入差距之大,并不影响它们的制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许多发展中经济即使采取压抑贫富分化的政策,依然社会动乱不已。强国和世界500强大公司之间的正相关系说明,如果没有财富和资本的集中(通过市场竞争而不是权力支配的资源优化组合),中国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作为强国的崛起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均贫富”实际上是放慢或阻碍中国崛起的理论主张。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财富的均衡程度,而是在于财富集中和再分配的方式,在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权利保障和这个阶层的人口比例下降。

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岁月的年轮跨过21世纪,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了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从一个备受凌辱,积贫积弱的国家逐步发展成为全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大国,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不断革新和发展生产力水平,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再到而今的“十二五规划”中国的发展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瓶颈,然而中国的发展又充满着机遇与挑战。下面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未来五年中国在:经济、文化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金融危机后,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全球化进程更加曲折,但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在全球化调整发展中拥有新的优势。二是金融危机后,各国致力于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将成为推动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在发展科技和产业的竞争中具有新的机遇。三是新兴大国地位上升。发达国家复苏进程艰难复杂,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世界经济重心逐步向亚洲及太平洋和新兴市场转移,我国等新兴大国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劳动力素质得以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质、技术和体制更加健全,企业竞争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总体看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并且已经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具备了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挑战:1、资源成为发展“瓶颈”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基础上,而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若不加以改变当前已经难以为继,更说不上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现代化。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资源约束的突出问题,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端产品比重较大,难以适应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变化。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中四分之三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其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少行业存在技术“空心化”危险。 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最新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个经济区域的规模已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48.6%左右。从东部经济三大板块,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区域经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由衰到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个百年:1、百年衰落,是在18世纪中叶,康乾盛世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2、百年奋战,是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3、百年复兴,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50年左右。这百年复兴,我又把它分为三个30年,这是一个大略的思维。30年打基础,1949-1978年;30年崛起,1979-2009年;3.30年复兴,2010-2040年。 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四大发展趋势 在这么一个可预测的背景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的发展,有四大趋势:第一是由初级发达的现代化到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第二,中国的整个文明形态将由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第三,中国由发展中的大国走向发达的强国。第四,中国的人口结构将由低端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型)转向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人口结构(纺锤型)。我估计中国在未来50年里面,将跨越两次现代化: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和以信息化、知识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现代化将会基本上实现,可能还会延续和进入第三次现代化。 中国崛起的四大机遇 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在21世纪有千载难逢的四大机遇。第一,中国的崛起,刚好处在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跨越这个文明变革期,这种文明变革期有可能使中国不需要像发达国家一样,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实行跨越式的发展,为中国的跨越式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实际上,这种发展已经发生了,我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在对接第二次现代化、信息化、知识化。第二,全球化大趋势和亚太的崛起,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世界舞台。如果没有全球化这种格局的出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难度会更大。我们回望欧美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也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国家范围内发生。西方国家是用什么手段打开世界的大门,让世界为它们的现代化服务呢?用强权、用侵略、用殖民主义。它用大炮,用军队打开它想要进入的国家的大门。任何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它都要依赖世界,西方国家先行的工业化是用大炮、用暴力、用殖民主义向世界拓展。但中国,非常可惜,不能用军事、暴力的手段,为什么不能呢?因为在我们前面有更强大的国家,我们动用不了这些工具。其次,现在其他的国家也在文明崛起,你也不能动不动就用暴力的手段。我们只能用和平的手段,生产全球化、产业链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资源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平的、正当的、非常灵活广泛的机制和手段。而亚太的崛起,本身对中国的崛起就是一个助力,所以,我们有一个非常难得的世界舞台。第三,世界面临的三大危机,就是前面讲的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人与人冲突的社会危机(特别表现为在国际上,国家与国家冲突的国际社会危机)、以及人与自身冲突的精神危机。这三大危机给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现代化国家,超越西方国家进行文明理念与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它迫使中国要转,走旧的路是走不通的。而中国的文明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它可能是超越性的,它会产生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范式。应该在两个世纪之交,有“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两种说法。“北京共识”是一个英国的学者提出来的,他把在一个政党的领导下面,采取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概括为“北京共识”,而按照亚当斯密搞的自由市场经济叫做“华盛顿共识”。这两个体系、两种模式、两种理念的较量,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检验。这次金融危机对“北京共识”,对中国的文明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销,大家看到这种模式真的是非常厉害。我记得当时有很多国外的学者说,中国会崩溃,有人会说中国会负增长2%-4%,没想到,我们成功“保八”,而且是8.7%。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我们终究非常成功的化解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这是让全世界惊讶的。我相信中国崛起的文明范式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也会引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反思。我们这种范式在共产党领导下,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和文明组织中的政治民主,是一种全新的范式,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第四,世界国际政治版图走向多极化,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战略空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没有多极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非常困难的。西方特别是美国将会全力以

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精编版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但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一切对于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我们要看清世界局势,跟随世界潮流,迎接一切挑战,同时更要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当今世界形势、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对措施 一、当今世界形势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同时,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五)、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六)、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自从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后,对中国面临的环境又多了一些了解,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老话,机遇与挑战共存,在当前的相对稳定的世界大环境下,虽然有很多的事在影响中国的发展,但是,宏观上来说,基本状况还是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具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前言: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 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 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论文

xx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如应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外交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由此看来,xx面临的机遇有以下几点: 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孤军奋展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然而xx所遭受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机遇,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也在明显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

浅谈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浅谈中国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 学院:XXXXX学院 专业:XXXXXX

班级: XXXXXX班 姓名:桃李华年 学号:XXXXXXXXX 浅谈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自从二战结束以后,从美苏两极格局,再到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旧格局终结,世界再转向多极化发展。目前,美国素有霸权主义阴谋,成为超级大国;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共体成为欧洲联盟,全方位扩展其影响;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我国内政、外交生气勃勃,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世界格局正朝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形势基本处在比较安定的状况,和平与发展已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是局部战乱不断,世界仍不太平。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我国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就像我们个人一样,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国家处在国际环境中,同样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我国要想更高更快的发展,就比必须认清当前世界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当今世界仍不太和平,分析其中的原因有:首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其次,恐怖主义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再次,就是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资源争夺也使和平蒙受阴影。当今世界最显著的问题是南北问

题,南北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北)和发展中国家(南)之间的关系问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造成南北问题的主要原因。 201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的经济形势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开始向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使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发生了调整,全球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经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大国多强并起,“中等国家”快速发展,开创了大国和中等国家同场竞技和统领全球化潮头的新局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从国际环境来看对我国发展有利方面有:一是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市场规模扩大和进一步稳定出口;二是有利于我国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三是有利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开发。绿色产业在全球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契机。绿色产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为我国赶上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重要契机。美元国际地位削弱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机遇。美元国际地位削弱刺激国际储备货币进一步多元化,将为人民币成长为国际货币提供更大的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教案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中国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世界,同时增强风险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敢于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的意识。 2.能力: (1)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中国的发展之路; (2)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3)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 3.知识: (1)初步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积极把握发展契机,再续辉煌; (2)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 【教学重点】 (1)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积极把握发展契机,再续辉煌。 (2)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中国的发展之路,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待创造。中国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但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长。走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克服困难。

中国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中国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安宁与美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二、新课讲授 (一)新的发展契机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 1.今天的中国,民富国强,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4.“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坐等观望,犹豫懈怠,往往错失良机,陷于被动。 探究与分享:你怎么看待人们到海外工作、学习?请简要说说原因,并结合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我国已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条件。 (二)新风险新挑战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 1.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在过去,我们经历并战胜了许多重大挑战,获得发展;在未来,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2.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 3.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一些外企外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这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使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4.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更多的风险。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某些国家因政府更迭政策法规发生变化,恐怖主义日益蔓延……这使得中国的海外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纷繁复杂,既为我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才 能抓住各种机遇,迎接各种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经济发展机遇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好转,复苏苗头已现。但经济危机尚未完全过去,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其特点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减慢;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进步促进世界范围内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递进和高级化;生产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新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如此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既为我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面临的机遇 (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给我国扩大内需带来新机遇。 前几年,宽松的外部环境导致国内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也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经济减速时,我国经济就无法避免外需下降的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虽然使得我国的外需减弱,但也给我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进一步培育和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消费结构从以吃、穿、用为主向以住、行为主升级,国内投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大有可为。只要应对措施得当,我国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的压力同样也可以转变为推动科学发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 二○一二年四月十日

前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硬实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软实力则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知道国际竞争的实质 2、能力目标:能用联系的、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并培养学生关注时 事、收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勇 于接受挑战的意识 4、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教学难点: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时事新闻、学生则准备好纸笔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探究、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导入【纵观世界】 1、中国目前的国情?(请从人口、资源等角度分析) 答:人口: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 资源:资源总量丰富,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 2、中国加入WTO的时间及意义 答:2001年;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舞台…… 提问:中国加入WTO可以说是什么? 答:机遇 阐述:无论是小到个人,还是大到一个国家,都会在不同的时期遇上不同的机遇,而只要我们能抓住机遇,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或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上因抓住战略机遇而国兴的例子有哪些? 答:英国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取代“海上马车夫”荷兰,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后来者居上…… 提问:这些例子给我们中国什么启发? 答:要抓住机遇发展 (二)教学【探究中国】 1、思考:当今我们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除了刚提及的加入WTO,还有那些?答:⑴当今世界总体和平、局部战争,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打不起来,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⑵经济全球化 (是机遇的原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各国各

当前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xx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一、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从挑战方面看: 第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 第三,少数发达国家推行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施加种种压力,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 第四,中国经济有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开发人力资本,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并不断寻找替代,这是中国经济长期要解决的问题。通货紧缩、投资不足和失业压力则是短期要解决的问题。从两个方面看,非注意新经济不可。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压力。我们的自然资源总数还可以,但人均拥有量就少得可怜,而且实现工业化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相当高。优势是有大量的劳动力。 要靠体制和改革、教育、科技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解决这些长期面临的问题,新经济带来了机会。从短期看,目前中国面临着传统经济结构调整的极大困难。从中国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抓住新经济,因为有很多问题是原有经济结构调整怎么也解决不了的。中国目前的状况使我们没有理

当前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一、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从挑战方面看: 第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 第三,少数发达国家推行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施加种种压力,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 第四,中国经济有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开发人力资本,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并不断寻找替代,这是中国经济长期要解决的问题。通货紧缩、投资不足和失业压力则是短期要解决的问题。从两个方面看,非注意新经济不可。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压力。我们的自然资源总数还可以,但人均拥有量就少得可怜,而且实现工业化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相当高。优势是有大量的劳动力。要靠体制和改革、教育、科技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解决这些长期面临的问题,新经济带来了机会。从短期看,目前中国面临着传统经济结构调整的极大困难。从中国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抓住新经济,因为有很多问题是原有经济结构调整怎么也解决不了的。中国目前的状况使我们没有理由对新经济不加以重视,里面可能包含的机会,要去抓,要是不抓肯定会错过某种机遇的。 第五、因特网经济对中国的意义。 中国因特网经济虽然目前刚起步,但有战略性意义。

2020年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但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一切对于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我们要看清世界局势,跟随世界潮流,迎接一切挑战,同时更要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当今世界形势、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对措施 一、当今世界形势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同时,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霸权主义仍是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 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入 21 世后,中国造了全球展的奇迹。加入 WTO,一成世界第三大体,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增速 度??一串人惊的成就中国来的翻天覆地的化。然 而, 08 年金融危机、南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中国来的前所未有的挑。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看曙光 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摸索。中国率先从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 的姿站在世界之。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 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我国当前面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构深度整我国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 开之,参会的代表和委表示,一定意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将与世界共同生深 刻化和整。而两者的整将于同一条,互力。世界 构深刻整、展模式深度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 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 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 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 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 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 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 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 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 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随着科技的发展,整个地球已经成为了地球村,全球的经济也都连在了一起。那种独立关门搞经济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既面临很多机遇,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中国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年,经济实力大增,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赶超发达国家、振兴民族经济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但是,也应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动荡。该文结合当前实际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机遇、挑战经济全球化基本上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有高端的技术与雄厚的资金,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技术、资金与人才,经济利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当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直处于弱势,并且还会经常受到发达国家的所谓的“制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同时也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可以说是赢家之一。我国的经济持续保持中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对于对外开放的中国明显得益,但也受到一定的冲击,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更加尖锐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社会主义国家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价值观念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导向,持续保持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工业化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了有利时机。利用这些条件,就能加快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逐步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改变自身贫穷落后的面貌。 (2)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有效利用世界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全球经济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各国优势在全球密切交往中实现互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在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有利于中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有利于中国克服国内资源和市场的约束,有效利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在参与中发展壮大。 (3)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市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人才交流增长的速度将超过货物和资本的增长速度,人力资本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本。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有关吸引人才政策的出台,中国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中国引进人才的力度和数量继续增加,与此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论文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如应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外交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由此看来,中国面临的机遇有以下几点: 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孤军奋展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然而中国所遭受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机遇,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也在明显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中国仍然面对外部的战略防范和牵制,面对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外部安全环境的因素增多对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造成重大挑战。 尽管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同中国和平发展是机遇但仍有一些人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种种疑虑,充满误解和偏见,甚至鼓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部分学者将西方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存在的大国兴衰、霸权更替规律强加于中国宣扬“强国必霸”等论调,质疑中国的和平发展。如何消除外部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挑战。 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当前中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