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危险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

高度危险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
高度危险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

§1910.119 -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of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s

§1910.119 –高度危险化学品工艺安全管理

美国劳工部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

上海撷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翻译

译者前言

过程安全管理,也称做工艺安全管理,是随着化学工业,更广泛地说,是随着流程工业(process industry)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历史上的很多重大事故,为过程安全管理的产生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1974年发生在英国Flixborough的事故,导致了28人死亡;1984年发生在印度Bhopal的事故,导致了超过2000人死亡;1988年发生在英国北海的Piper Alpha平台事故,导致了167人死亡。为了控制这些危险化学品泄漏可能导致的火灾、爆炸、中毒危害,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法令,如:英国的《重大事故危险控制法》(COMAH, Control of Major Accident Hazard)、美国的《高度危险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欧盟的赛维索指令(Seveso Directive)。

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过程安全非常重视,积极推动过程安全管理在化工行业的实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及标准,如:《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等。

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意识到过程安全管理对于控制重大事故风险(major accident hazard)的作用。这种趋势出现在2005年之后,调查Texas炼油厂爆炸事故的美国化学品安全委员会(CSB, Chemical Safety Board)指出:人身安全和工艺安全是有区别的,良好的人身安全绩效不意味着工艺安全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实施良好的工艺安全管理将有助于控制由于危险化学品泄漏而导致的火灾、爆炸、中毒等潜在重大事故风险。

对于国内企业,国家安监总局的法规和标准是实施过程安全的基础和指南,如:AQ/T 3034-2010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同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西方国家颁布的一些工艺安全相关的法规及标准,为我们实施工艺安全可以提供有益的辅助。这也是国家安监总局启动安全生产法规及标准对标工作的原因之一,来比较国内外的安全生产法规及标准,更好地推动国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为了帮助国内企业更好地实施过程安全管理,有效控制重大事故风险,撷果翻译了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Administration)所发表的《高度危险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1(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of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s)。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在翻译中存在很多的不妥当的地方,可能还有错误存在。为此,我们特意将该标准的英文原文和翻译进行对照。避免翻译错误可能导致误解,同时,如果您发现任何翻译欠妥之处或是错误,请随时告知,我们会进行定期的改进和更新。您的任何反馈,可以发到以下邮件地址:jmzhao@https://www.360docs.net/doc/a07824094.html,。我们会将提供有价值建议的人员列出在此翻译稿中,一并致谢!

另外2个重要的事项。一是关于该翻译稿的版权,撷果不要求对于该翻译稿的版权,任何企业与个人,可以拷贝、保存和传播该翻译稿。二是免责声明,撷果不承担任何由于翻译或其它错误可能导致的损失,任何企业和个人,应做出判断,是否使用本翻译稿,并对由此可能导致的损害负全部责任。

赵建民

2013年10月13日

上海撷果商务咨询有限公司1英文原文称之为标准(standard)

目录

§1910.119 -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OF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S (4)

§1910.119 –高度危险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 (4)

APPENDIX A TO §1910.119 -- LIST OF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S, TOXICS AND REACTIVES (MANDATORY) (28)

§1910.119附录A –高度危害化学品、有毒物质及反应性物质(强制性) (28)

APPENDIX B TO §1910.119 -- BLOCK FLOW DIAGRAM AND SIMPLIFIED PROCESS FLOW DIAGRAM (NONMANDATORY) (36)

§1910.119附录B –流程框图及简化的工艺流程图(非强制) (36)

APPENDIX C TO §1910.119 -- COMPLIANCE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NON-MANDATORY) (39)

§1910.119附录C –过程安全管理符合性指南及建议(非强制) (39)

APPENDIX D TO §1910.119 -- SOURCES OF FURTHER INFORMATION (NONMANDATORY) (66)

§1910.119附录D –进一步信息来源(非强制) (66)

§1910.119 -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of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s

§1910.119 –高度危险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

Purpose. This section contains requir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minimizing the consequences of catastrophic releases of toxic, reactive, flammable, or explosive chemicals. These releases may result in toxic, fire or explosion hazards.

目的。本标准包含了预防或减轻有毒、反应性、可燃、或易爆化学品灾难性释放的后果。这些释放可能导致中毒、火灾或爆炸等危害。

1910.119(a)

Application.

适用范围。

1910.119(a)(1)

This section applies to the following:

此标准适用于:

1910.119(a)(1)(i)

A process which involves a chemical at or above the specified threshold quantities listed in Appendix A

to this section; 工艺中涉及本标准附录A所列出的化学品,其质量大于或等于规定的临界量;1910.119(a)(1)(ii)

A process which involves a Category 1 flammable gas (as defined in 1910.1200(c)) or a flammable liquid with a flashpoint below 100 °F (37.8 °C) on site in one location, in a quantity of 10,000 pounds (4535.9 kg) or more except for:

工艺中涉及种类1可燃性气体(1910.1200(c)中明确规定)或闪点低于100 °F (37.8 °C) 的可燃液体,其质量大于或等于10,000镑(4535.9 kg) ,以下情况除外:

1910.119(a)(1)(ii)(A)

Hydrocarbon fuels used solely for workplace consumption as a fuel (e.g., propane used for comfort heating, gasoline for vehicle refueling), if such fuels are not a part of a process containing another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 covered by this standard;

碳氢化合物燃料用只在车间作为燃料使用(如,丙烷使用于空调加热、汽油使用于机动车燃料),这些燃料不在涉及本标准中所适用的其他高度危险化学品工艺中使用;

1910.119(a)(1)(ii)(B)

Flammable liquids with a flashpoint below 100 °F (37.8 °C) stored in atmospheric tanks or transferred which are kept below their normal boiling point without benefit of chilling or refrigeration.

燃点低于100 °F (37.8 °C) 的可燃液体,存储于常压储罐,或在未经冷冻的情况下低于其沸点进行输送。

1910.119(a)(2)

This section does not apply to:

此标准不适用于:

1910.119(a)(2)(i)

Retail facilities;

零售设施;

1910.119(a)(2)(ii)

Oil or gas well drilling or servicing operations; or,

石油或天然气钻井或服务;或,

1910.119(a)(2)(iii)

Normally unoccupied remote facilities.

通常无人值守的偏远设施。

1910.119(b)

Definitions.

定义。

Atmospheric tank means a storage tank which has been designed to operate at pressures from atmospheric through 0.5 p.s.i.g. (pounds per square inch gauge, 3.45 Kpa).

常压储罐:是设计用于从常压至0.5 p.s.i.g.(磅每平方英寸,3.45Kpa)的存储容器。

Boiling point means the boiling point of a liquid at a pressure of 14.7 pounds per square inch absolute (p.s.i.a.) (760 mm.).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section, where an accurate boiling point is unavailable for the material in question, or for mixtures which do not have a constant boiling point, the 10 percent point of a distillation per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Distillation of Petroleum Products, ASTM D-86-62, which is incorporated by reference as specified in Sec. 1910.6, may be used as the boiling point of the liquid.

沸点:是14.7 p.s.i.a.(磅每平方英寸绝压,760毫米汞柱)压力下液体的沸点。在此标准下,如果

无法找到物质的准确沸点,或混合物没有恒定沸点,可以使用按照ASTM D-86-62(石油产品馏分标准测试方法)测试所得到的10%馏程点,作为该液体的沸点。ASTM D-86-62在标准1910.6中引用。

Catastrophic release means a major uncontrolled emission, fire, or explosion, involving one or more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s, that presents serious danger to employees in the workplace.

灾难性释放:是重大的、不受控制的泄漏、火灾或爆炸,涉及至少一种或以上的高危化学品,对厂内员工导致严重危害。

Facility means the buildings, containers or equipment which contain a process.

设施:是与工艺相关的建筑、容器或设备。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 means a substance possessing toxic, reactive, flammable, or explosive properties and specified by paragraph (a)(1) of this section.

(高度危险化学:品是具有有毒、易反应、易燃、或易爆特性,同时也包括在此标准(a)(1) 中的化学品。

Hot work means work involving electric or gas welding, cutting, brazing, or similar flame or

spark-producing operations. 热工作业:是涉及电焊、气焊、切割、钎焊或类似的其他产生火焰或火花的操作。

Normally unoccupied remote facility means a facility which is operated, maintained or serviced by employees who visit the facility only periodically to check its operation and to perform necessary operating or maintenance tasks. No employees are permanently stationed at the facility. Facilities meeting this definition are not contiguous with, and must be geographically remote from all other buildings, processes or persons.

通常无人值守的偏远设施:员工只是定期地来检查设施的运行状态并执行必要的操作或维护的工作。没有员工长期值守在该设施。满足这个定义的设施必须在空间上远离其他建筑物、工艺或人员。

Process means any activity involving a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 including any use, storage, manufacturing, handling, or the on-site movement of such chemicals, or combination of these activities. For purposes of this definition, any group of vessels which are interconnected and separate vessels which are located such that a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 could be involved in a potential release shall be considered a single process.

工艺:是指涉及高度危险化学品的任何活动,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使用、存储、制造、处理、或现场搬运。在此定义下,任何一组相互连通的容器和可能与一个高度危险化学品潜在释放相关的一组不相互连通的容器,都应当视为一个单独的工艺。

Replacement in kind means a replacement which satisfies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同类替换:是满足设计规格的替换。

Trade secret means any confidential formula, pattern, process, device, information or compilation of information that is used in an employer's business, and that gives the employer an opportunity to obtain

an advantage over competitors who do not know or use it. See Appendix E to § 1910.1200—Definition

of a Trade Secret (which sets out the criteria to be used in evaluating trade secrets).

商业机密:是指任何用于雇主商业活动中的机密配方、模式、工艺、设备、信息或者经处理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使雇主获得相对于不知道或不使用这些信息的竞争对手更多的优势。参见标准§ 1910.1200附录E —机密商业定义(此部分设定了商业机密的评估标准)。

1910.119(c)

Employee participation.

员工参与。

1910.119(c)(1)

Employers shall develop a written plan of action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mployee participation required by this paragraph.

雇主应制定书面的行动计划,规定如何实施本段中关于员工参与的要求。

1910.119(c)(2)

Employers shall consult with employees and their representatives on the conduct and development of process hazards analyses an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ther elements of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in this standard.

雇主应咨询员工及员工代表,如何实施工艺危害分析及本标准所要求的其它过程安全管理要素。1910.119(c)(3)

Employers shall provide to employees and their representatives access to process hazard analyses and

to all other information required to be developed under this standard.

雇主应为员工及员工代表提供便利,获取危害工艺分析及其它本标准所要求开发的所有信息。1910.119(d)

Process safety inform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hedule set forth in paragraph (e)(1) of this section, the employer shall complete a compilation of written process safety information before conducting any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required by the standard. The compilation of written process safety information is to enable the employer and the employees involved in operating the process to identify and understand the hazards posed by those processes involving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s. This process safety information shall include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o the hazards of the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s used or produced by the process,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o the technology of the process, and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o the equipment in the process.

工艺安全信息。依照这个标准中(e)(1)段设定的计划表,雇主在执行在此标准下要求的任何工艺危害分析之前,应整理出完整书面的工艺安全信息。完整的书面工艺安全信息有助于雇主和与工艺操作有关的员工识别、了解高度危险化学品工艺中的危害。工艺安全信息应包含工艺中所使用或产生的高度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信息,工艺技术信息、和工艺设备信息。

1910.119(d)(1)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o the hazards of the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s in the process. This information shall consist of at least the following:

工艺相关的高度危险化学品危害信息。这些信息应当至少包含:

1910.119(d)(1)(i)

Toxicity information;

毒性信息;

1910.119(d)(1)(ii)

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s;

允许暴露限值;

1910.119(d)(1)(iii)

Physical data;

物理数据;

1910.119(d)(1)(iv)

Reactivity data

反应性数据;

1910.119(d)(1)(v)

Corrosivity data;

腐蚀性数据;

1910.119(d)(1)(vi)

Thermal and chemical stability data; and

热稳定及化学稳定性数据;和

1910.119(d)(1)(vii)

Hazardous effects of inadvertent mixing of different materials that could foreseeably occur.

在可预见的情况下,由于疏忽将几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的混合而产生的危害。

Note: Safety data sheets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29 CFR 1910.1200(g) may be used to comply with this requirement to the extent they contain the information required by this subparagraph.

备注:如果符合29 CFR 1910.1200(g)要求的安全数据表包含了这个子段落要求的信息,可以用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1910.119(d)(2)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o the technology of the process.

工艺技术相关信息。

1910.119(d)(2)(i)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technology of the process shall include at least the following:

(工艺技术相关信息应当至少包括:

1910.119(d)(2)(i)(A)

A block flow diagram or simplified process flow diagram (see Appendix

B to this section);

流程框图或简化的工艺流程图(见本标准附录B);

1910.119(d)(2)(i)(B)

Process chemistry;

工艺化学;

1910.119(d)(2)(i)(C)

Maximum intended inventory;

最大期望库存;

1910.119(d)(2)(i)(D)

Safe upper and lower limits for such items as temperatures, pressures, flows or compositions; and,

温度、压力、流量或组成等参数的安全区间(上限及下限);和,

1910.119(d)(2)(i)(E)

An evaluation of the consequences of deviations, including those affecting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employees.

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评估,包括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1910.119(d)(2)(ii)

Where the origi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no longer exists, such information may be develop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in sufficient detail to support the analysis.

如果找不到原始技术信息,可以在工艺危害分析的同时开发这些信息,详细到可以为分析所用就行。1910.119(d)(3)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o the equipment in the process.

工艺设备相关信息。

1910.119(d)(3)(i)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o the equipment in the process shall include:

工艺设备相关信息应当至少包括:

1910.119(d)(3)(i)(A)

Materials of construction;

设备材质;

1910.119(d)(3)(i)(B)

Piping and instrument diagrams (P&ID's);

管道仪表图流程图;

1910.119(d)(3)(i)(C)

Electrical classification;

电气危险区域划分;

1910.119(d)(3)(i)(D)

Relief system design and design basis;

放空系统设计和设计基础;

1910.119(d)(3)(i)(E)

Ventilation system design;

通风系统设计;

1910.119(d)(3)(i)(F)

Design codes and standards employed;

所使用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1910.119(d)(3)(i)(G)

Material and energy balances for processes built after May 26, 1992; and,

1992年5月26日之后的建设的工艺应当提供物料及能量平衡表;和,

1910.119(d)(3)(i)(H)

Safety systems (e.g. interlocks, detection or suppression systems).

安全系统(如,连锁、检测或抑制系统)。

1910.119(d)(3)(ii)

The employer shall document that equipment complies with recognized and generally accepted good engineering practices.

雇主应当提供书面材料,证明设备符合公认并通常接受的良好工程惯例。

1910.119(d)(3)(iii)

For existing equipment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codes, standards, or practices that are no longer in general use, the employer shall determine and document that the equipment is designed, maintained, inspected, tested, and operating in a safe manner.

对于现存的设备,按照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规范、标准或惯例进行的设计和建造,雇主应当确定,并提供书面材料证明该设备的设计、维护、检测、测试以及操作是安全的。

1910.119(e)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工艺危害分析。

1910.119(e)(1)

The employer shall perform an initial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hazard evaluation) on processes covered by this standard. The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shall be appropriat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cess and shall identify, evaluate, and control the hazard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Employers shall determine and document the priority order for conducting process hazard analyses based on a rationale which includes such considerations as extent of the process hazards, number of potentially affected employees, age of the process, and operating history of the process. The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shall be conducted as soon as possible, but not later than the following schedule:

针对受这个标准监管的工艺,雇主应执行初次工艺危害分析(危害评估)。工艺危害分析应与工艺的复杂性相称,并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相关危害。雇主应确定并书面记录各工艺危害分析实施的优先级,优先级的选择基于以下考虑,如:工艺危害的广度、潜在受影响的员工数、工艺年限、工艺操作历史等。工艺危害分析应尽快执行,但不要迟于下列计划时间:

1910.119(e)(1)(i)

No less than 25 percent of the initial process hazards analyses shall be completed by May 26, 1994;

在1994年5月26日前应当完成不少于25% 的初次工艺危害分析;

1910.119(e)(1)(ii)

No less than 50 percent of the initial process hazards analyses shall be completed by May 26, 1995;

在1995年5月26日前应当完成不少于50%的初次工艺危害分析;

1910.119(e)(1)(iii)

No less than 75 percent of the initial process hazards analyses shall be completed by May 26, 1996;

在1996年5月26日前应当完成不少于75%的初次工艺危害分析;

1910.119(e)(1)(iv)

All initial process hazards analyses shall be completed by May 26, 1997.

所有初次工艺危害分析应在1997年5月26日前完成。

1910.119(e)(1)(v)

Process hazards analyses completed after May 26, 1987 which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paragraph are acceptable as initial process hazards analyses. These process hazard analyses shall be updated and revalidated, based on their completion date, in accordance with paragraph (e)(6) of this standard.

在1987年5月26日之后完成的工艺危害分析,并满足此段的要求可以接受作为初次工艺危害分析。这些工艺危害分析在完成之后应不断进行更新和重新验证,并满足此标准(e)(6)段的要求。

1910.119(e)(2)

The employer shall use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methodologies that are appropriate to determine and evaluate the hazards of the process being analyzed.

雇主应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工艺危害进行确定和评估,可以使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

1910.119(e)(2)(i)

What-If;

假设分析法;

1910.119(e)(2)(ii)

Checklist;

检查表法;

1910.119(e)(2)(iii)

What-If/Checklist;

假设分析法/检查表法;

1910.119(e)(2)(iv)

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 (HAZOP);

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1910.119(e)(2)(v)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

1910.119(e)(2)(vi)

Fault Tree Analysis; or

故障树分析法;或

1910.119(e)(2)(vii)

An appropriate equivalent methodology.

恰当的等效分析法。

1910.119(e)(3)

The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shall address:

工艺危害分析应指出:

1910.119(e)(3)(i)

The hazards of the process;

工艺危害;

1910.119(e)(3)(ii)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y previous incident which had a likely potential for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in the workplace;

识别先前发生过的事故,这些事故极有可能引起厂内灾难性后果;

1910.119(e)(3)(iii)

Engineering and administrative controls applicable to the hazard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such as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detection methodologies to provide early warning of releases. (Acceptable detection methods might include proces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instrumentation with alarms, and detection hardware such as hydrocarbon sensors.);

适用的工程和行政控制措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使用适当的检测方式来提供化学品泄漏的早期警报(可接受的检测方式可能包含具有警报功能的工艺监控及控制仪表,和检测硬件如碳氢化合物传感器。)

1910.119(e)(3)(iv)

Consequences of failure of engineering and administrative controls;

工程和行政控制措施失效的后果;

1910.119(e)(3)(v)

Facility siting;

设施选址;

1910.119(e)(3)(vi)

Human factors; and

人为因素;和

1910.119(e)(3)(vii)

A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a range of the possible safety and health effects of failure of controls on employees in the workplace.

控制措施失效后,可能导致厂内员工一系列的安全和健康影响,应对这一系列影响进行一个定性的评估。

1910.119(e)(4)

The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shall be performed by a team with expertise in engineering and process operations, and the team shall include at least one employee who has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specific to the process being evaluated. Also, one member of the team must be knowledgeable in the specific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methodology being used.

工艺危害分析应由熟悉工程及工艺操作的团队来执行,团队应包括至少一个员工,他了解所分析的工艺。同时,团队成员中最少有一人必须熟悉所使用的特定工艺危害分析方法。)

1910.119(e)(5)

The employer shall establish a system to promptly address the team's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assure that the recommendations are resolved in a timely manner and that the resolution is documented; document what actions are to be taken; complete actions as soon as possible; develop a written schedule of when these actions are to be completed; communicate the actions to operating, maintenance and other employees whose work assignments are in the process and who may be affected by the recommendations or actions.

雇主应建立一个系统,对团队的发现及建议项能够做出快速反应;确保建议项能够及时解决并将解决方法用文档记录下来;用文档记录采取了何种行动项;尽可能快地完成行为项;开发行动项何时完成的书面计划;将行动项与以下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操作、维护及其他与工艺相关的员工、受到建议项或行动项影响的员工。

1910.119(e)(6)

At least every five (5) year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initial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the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shall be updated and revalidated by a team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in paragraph (e)(4) of this section, to assure that the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urrent process.

在初次工艺危害分析完成之后,应至少每五年,由工艺危害分析团队进行更新并重新验证,工艺危害分析团队应符合本标准(e)(4)段的要求,确保工艺危害分析与当前的工艺是相符的。)

1910.119(e)(7)

Employers shall retain process hazards analyses and updates or revalidations for each process covered by this section, as well as the documented resolution of recommendations described in paragraph (e)(5) of this section for the life of the process.

在工艺寿命期内,雇主应当保留以下文档:受本标准监管工艺的工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及重新验证文档、本标准(e)(5) 段所要求的建议项解决方案文档。

1910.119(f)

Operating procedures.

操作规程。

1910.119(f)(1)

The employer shall develop and implement written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provide clear instructions for safely conducting activities involved in each covered proc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rocess safety information and shall address at least the following elements.

雇主应开发并实施书面化的操作规程,为每个受监管工艺的安全作业活动提供明晰的指示,操作程序应与工艺安全信息一致,应至少包括以下要素:

1910.119(f)(1)(i)

Steps for each operating phase:

各操作阶段的步骤:

1910.119(f)(1)(i)(A)

Initial startup;

初始开车;

1910.119(f)(1)(i)(B)

Normal operations;

普通操作;

1910.119(f)(1)(i)(C)

Temporary operations;

临时操作

1910.119(f)(1)(i)(D)

Emergency shutdown includ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emergency shutdown is required, and the assignment of shutdown responsibility to qualified operators to ensure that emergency shutdown is executed in a safe and timely manner.

紧急停车,包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紧急停车、合格的操作人员得到停车授权以确保紧急停车任务得到安全及时地执行。

1910.119(f)(1)(i)(E)

Emergency Operations;

应急操作;

1910.119(f)(1)(i)(F)

Normal shutdown; and,

正常情况下的停车;和,

1910.119(f)(1)(i)(G)

Startup following a turnaround, or after an emergency shutdown.

大检修后的开车,或紧急停车后再开车

1910.119(f)(1)(ii)

Operating limits:

操作限值:

1910.119(f)(1)(ii)(A)

Consequences of deviation; and

偏差的后果;和

1910.119(f)(1)(ii)(B)

Steps required to correct or avoid deviation.

纠正或避免偏离所需的步骤。

1910.119(f)(1)(iii)

Safety and health considerations:

安全和健康注意事项:

1910.119(f)(1)(iii)(A)

Properties of, and hazards presented by, the chemicals used in the process;

工艺中所用化学品的特性及危害;

1910.119(f)(1)(iii)(B)

Precautions necessary to prevent exposure, including engineering controls, administrative controls, an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暴露防范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措施,行政控制措施,个人防护设备;

1910.119(f)(1)(iii)(C)

Control measures to be taken if physical contact or airborne exposure occurs;

直接身体接触或在空气中暴露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910.119(f)(1)(iii)(D)

Quality control for raw materials and control of hazardous chemical inventory levels; and,

原材料质量控制和危险化学品存量级别控制;和,

1910.119(f)(1)(iii)(E)

Any special or unique hazards.

任何特定危害。

1910.119(f)(1)(iv)

Safety systems and their functions.

安全系统及其功能。

1910.119(f)(2)

Operating procedures shall be readily accessible to employees who work in or maintain a process.

操作规程应易于被工艺相关员工获取。

1910.119(f)(3)

The operating procedures shall be reviewed as often as necessary to assure that they reflect current operating practice, including changes that result from changes in process chemical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nd changes to facilities. The employer shall certify annually that these operating procedures are current and accurate.

操作规程应经常复查,以确保它们能正确反映目前的操作实践,包括工艺化学品、技术、设备和设施变化所导致的变化,雇主应当每年证明这些操作规程是最新和准确的。

1910.119(f)(4)

The employer shall develop and implement safe work practices to provide for the control of hazards during operations such as lockout/tag out; confined space entry; opening process equipment or piping; and control over entrance into a facility by maintenance, contractor, laboratory, or other support personnel. These safe work practices shall apply to employees and contractor employees.

雇主应开发并实施安全工作规程,控制以下操作的危害,如:锁定/ 挂牌、受限空间进入,工艺设备或管道打开,并控制维修人员、承包商、实验室人员、或其他支持人员进入设施。这些安全工作规程应当适用于员工和承包商员工。

1910.119(g)

Training.

培训。

1910.119(g)(1)

Initial training.

初次培训。

1910.119(g)(1)(i)

Each employee presently involved in operating a process, and each employee before being involved in operating a newly assigned process, shall be trained in an overview of the process and in the operating procedures as specified in paragraph (f) of this section. The training shall include emphasis on the specific safety and health hazards, emergency operations including shutdown, and safe work practices applicable to the employee's job tasks.

每一个员工,不管他当前参与某个工艺操作,或在将要参与一个新分配的工艺操作前,都应得到相应的培训:工艺的介绍及本标准段落(f)所要求的操作规程。培训应强调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定的安全与健康危害、紧急操作规程(包括停车)、和安全工作规程。

1910.119(g)(1)(ii)

In lieu of initial training for those employees already involved in operating a process on May 26, 1992,

an employer may certify in writing that the employee has the required knowledge, skills, and abilities to safely carry out the du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as specified in the operating procedures.

对于在1992年5月26日前已经参与工艺操作的员工,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初次培训,雇主应提供书面证明,这些员工已经具备所需的知识、技巧和能力进行安全作业,安全履行操作规程中所规定的职责。

1910.119(g)(2)

Refresher training. Refresher training shall be provided at least every three years, and more often if necessary, to each employee involved in operating a process to assure that the employee understands and adheres to the current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the process. The employer, in consultation with the employees involved in operating the process, shall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frequency of refresher training.

温故培训。针对每一个与工艺操作有关的员工,至少每三年,应提供温故培训,如果必要,频率应增加,以确保员工理解并遵守当前工艺操作规程。雇主,通过咨询与工艺操作有关员工,应确定适当的温故培训频率。

1910.119(g)(3)

Training documentation. The employer shall ascertain that each employee involved in operating a process has received and understood the training required by this paragraph. The employer shall prepare a record which contains the identity of the employee, the date of training, and the means used to verify that the employee understood the training.

培训文件。雇主应证明,与工艺操作有关的每一个员工都接受了并理解本段所要求的培训。同时,雇主应准备相应的记录,其中包括员工身份、培训日期、检验员工理解培训内容的方法。

1910.119(h)

Contractors.

承包商。

1910.119(h)(1)

Application. This paragraph applies to contractors performing maintenance or repair, turnaround, major renovation, or specialty work on or adjacent to a covered process. It does not apply to contractors providing incidental services which do not influence process safety, such as janitorial work, food and drink services, laundry, delivery or other supply services.

适用范围。本段适用于执行下列工作的承包商:维护或修理、大检修、重大更新、受监管工艺上或附近的特殊作业。它并不适用于这样的承包商,他们偶尔的服务,不影响过程安全,如:看护工作、食品和饮料服务、清洗衣物、物流或其他供应服务。

1910.119(h)(2)

Employer responsibilities.

雇主责任。

1910.119(h)(2)(i)

The employer, when selecting a contractor, shall obtain and evaluat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contract employer's safety performance and programs.

雇主,在选择承包商时,应获取和评估承包商雇主安全业绩和程序的相关信息。

1910.119(h)(2)(ii)

The employer shall inform contract employers of the known potential fire, explosion, or toxic release hazards related to the contractor's work and the process.

雇主应告知承包商雇主与承包商工作及工艺相关的、已知的潜在火灾、爆炸或有毒化学品泄漏危害。

1910.119(h)(2)(iii)

The employer shall explain to contract employers the applicable provisions of the emergency action plan required by paragraph (n) of this section.

雇主应对承包商雇主进行解释,本标准(n) 段所要求的紧急行动计划适用条款。

1910.119(h)(2)(iv)

The employer shall develop and implement safe work practices consistent with paragraph (f)(4) of this section, to control the entrance, presence and exit of contract employers and contract employees in covered process areas.

雇主应依照本标准(f)(4)段的要求开发并实施安全工作规程,去控制受监管工艺内承包商雇主及员工的进入、停留、及退出。

1910.119(h)(2)(v)

The employer shall periodically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contract employers in fulfilling their obligations as specified in paragraph (h)(3) of this section.

雇主应定期的评估承包商雇主的表现,是否按照本标准(h)(3) 段的要求完成了他们的职责。

1910.119(h)(2)(vi)

The employer shall maintain a contract employee injury and illness log related to the contractor's work in process areas.

雇主应维护承包商雇员与工艺区域作业有关的伤害、疾病记录。

1910.119(h)(3)

Contract employer responsibilities.

承包商雇主责任。

1910.119(h)(3)(i)

The contract employer shall assure that each contract employee is trained in the work practices necessary to safely perform his/her job.

承包商雇主应确保每个承包商员工都得到工作规程的培训,以安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1910.119(h)(3)(ii)

The contract employer shall assure that each contract employee is instructed in the known potential fire, explosion, or toxic release hazards related to his/her job and the process, and the applicable provisions of the emergency action plan.

承包商雇主应确保每个承包商员工了解在其自身的工作和工艺中,已知的潜在火灾、爆炸、或有毒物质泄漏危害,以及适用的紧急行动计划。

1910.119(h)(3)(iii)

The contract employer shall document that each contract employee has received and understood the training required by this paragraph. The contract employer shall prepare a record which contains the identity of the contract employee, the date of training, and the means used to verify that the employee understood the training.

承包商雇主应以文档证明每个承包商员工接受和理解本段所要求的培训。承包商雇主应准备记录,包含员工的身份,培训日期、验证员工是否理解培训内容的方法。

1910.119(h)(3)(iv)

The contract employer shall assure that each contract employee follows the safety rules of the facility including the safe work practices required by paragraph (f)(4) of this section.

承包商雇主应确保每个承包商员工遵循设施的安全规则,包括本标准(f)(4)段所要求的安全工作规程。

1910.119(h)(3)(v)

The contract employer shall advise the employer of any unique hazards presented by the contract employer's work, or of any hazards found by the contract employer's work.

承包商雇主应建议雇主任何承包商工作中现存的特殊危害,在工作中任何新发现的危害。

1910.119(i)

Pre-startup safety review.

开车前安全评审

1910.119(i)(1)

The employer shall perform a pre-startup safety review for new facilities and for modified facilities when the modification is significant enough to require a change in the process safety information.

针对新设施和设施改进,如果设施改进导致了工艺安全信息更新时,雇主应执行开车前安全评审。

1910.119(i)(2)

The pre-startup safety review shall confirm that prior to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s to a process:

在将高度危险化学品引入工艺之前,开车前安全评审应确认:

1910.119(i)(2)(i)

Construction and equipment is in accordance with design specifications;

建筑物和设备都满足设计规格要求;

1910.119(i)(2)(ii)

Safety, operating, maintenance, and emergency procedures are in place and are adequate;

安全、操作、维修和应急规程是适当的且充足的;

1910.119(i)(2)(iii)

For new facilities, a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and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resolved or implemented before startup; and modified facilities meet the requirements contained in management of change, paragraph (l).

对于新设施,工艺危害分析已经执行和建议项已经得到解决或已经在开车前实施;对于设施改进,该改进的设施(l)段关于变更管理的要求。

1910.119(i)(2)(iv)

Training of each employee involved in operating a process has been completed.

每个与工艺操作相关员工的培训已经完成。

1910.119(j)

Mechanical integrity.

机械完整性

1910.119(j)(1)

Application. Paragraphs (j)(2) through (j)(6) of this section apply to the following process equipment:

适用范围。本标准(j)(2)至(j)(6)段适用于以下工艺设备:

1910.119(j)(1)(i)

Pressure vessels and storage tanks;

压力容器和储罐;

1910.119(j)(1)(ii)

Piping systems (including piping components such as valves);

管道系统(包括管道组成部件,如阀门);

1910.119(j)(1)(iii)

Relief and vent systems and devices;

泄压及放空系统和设备;

1910.119(j)(1)(iv)

Emergency shutdown systems;

紧急停车系统;

1910.119(j)(1)(v)

Controls (including monitoring devices and sensors, alarms, and interlocks) and,

控制(包括监测设备和传感器、报警和连锁)和,

1910.119(j)(1)(vi)

Pumps.

泵。

1910.119(j)(2)

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管理 1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1)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物质在运输、装卸、生产、使用、储存、保管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的化学物品,统称为化学危险品。 (2)化学危险物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内,并设专人管理。进行分类和品名编号,并根据其特性分别贮存在相应的库房内。 (3)危险化学品应采用分类、分间、分堆贮存;严禁将自身能形成爆炸性的物质,以及相互接触或混合后能引起爆炸或燃烧的物质和灭火方法不同的物质同库贮存。 (5)每种化学品应有(MSDS)化学药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库房门应向外开,库房内应干净、整洁无杂物。 (7)库容量不准超储,一般以不超过三个-月的使用最为宜。 2 防火设施 (一)化学危险品仓库的门窗向外开,保持良好通风 (二)化学危险品不得与其他物品混存,应该按照爆炸物、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毒品、腐蚀品。 (三)库内温度保持在35℃以下,在夏季对低沸点的化学危险品要采取降温措施。 (四)严禁吸烟,禁止明火照明或明火作业。 (五)严禁在库内分装配料。 (六)搬运化学危险品时,严禁滚动、撞击,严禁用铁工具拆装。 (七)仓库保管员要经常检查。发现包装渗漏要及时处理。 (八)要及时处理废旧包装物品,不得在库内堆放。 (九)库内要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消防器材防火警示、指示标志应漆色醒目、完好。防火间距应满足要求,耐火等级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相邻库房应有防火墙隔开。消防设施应布局合理,消防通道畅通。 3 电气设施 根据贮存危险物品的种类分级分区,安装相应等级的防爆型电器设施,安装线路、开关、电器等应与之匹配合理。 设置避雷针,以防雷击,引起火灾。 4 静电防护 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火花的化学纤维服进入仓库及在仓库周围使用手机,进入危险品仓作业要穿防静电服,经安全部门批准。 5 检查与考核 (1)本制度由安全保卫处对各单位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进行跟踪考核。 (2)对违反本制度的有关人员,由行政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6 事故应急 如果有事故发生,立即启动厂应急预案,尽量减少事故损失及人员受伤。 化学品名称:天拿水编号:MSDS-002分子式:C7H14O2,CH3COOC5H11 分子量:130,19外观与性状:无色、有香蕉气味、易挥发的液体燃烧性:易燃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

日常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日常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日常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日用化学品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多,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危险化学品。 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其中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均提出了严格要求。 日常所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管道煤气或液化石油气,洗发香波、摩丝、装修用的油漆、胶粘剂,药品,漂白水等。 在购买、储存、使用、报废处理、运输该些物品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危险化学品的购买 危险化学品应在具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商店购买,购买时应向供货方索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在说明书中应对危险化学品的标识、主要组成与性状、健康危害、急救措施、燃爆特性与消防、灭火方法、泄漏应急行动、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储运注意事项、防护措施、理化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资料、环境资料、废弃、运输信息和法规信息等16项内容予以了详细说明。 若该商品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应向有关部门咨询,如危险化学品登记办公室。 不得购买无厂家标志、无生产日期、无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三无”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第 2 页共 5 页

多数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应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人们可参照“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的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另外,各种危险化学品不得混储混存,储存场所应远离火种和未成年人无法接触的地方。 如:各种药品、漂白水、油漆等应储存于儿童无法触摸的场所。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详读该危险化学品的说明书,注意其危险特性、健康危害和应急措施。 如:管道煤气或液化石油气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关牢阀门,注意使用场所通风。 家庭装修中使用到的油漆、胶粘剂中因含有甲苯、二甲苯和甲醛等溶剂,它们不但属于易燃液体,同时还含有毒性。在装修场所应禁止吸烟和点火,装修后应注意室内通风。 危险化学品的报废处理 废弃的危险化学品应由专业单位和部门予以处置,人们应根据该类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交由回收单位,严禁各类废弃危险化学品混放或私自处理。 如:不得私自放空或者倾倒残液,应由供气厂家处理带有残液的气瓶和报废气瓶。不得将废弃的摩丝包装瓶、油漆罐、电池等投入火中燃烧处理。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严禁私自携带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应交由专业的运输部门。该运输部门应具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许可证”。 如:火车、汽车和飞机严禁携带危险化学品。 第 3 页共 5 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目的和范围 第一条本规定明确了化学危险品的保管、储运、使用、标识以及奖惩等的管理要求,以防止爆炸、火灾、中毒等事故发生和保护环境。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惠州炼油项目及相关单位在施工、试验过程中使用化学品及其它管制药品的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未尽事宜或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时,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执行。 第二章引用文件 第四条引用文件 1、国务院《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2、中石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第三章职责 第五条本规定由HSE部协调管理,PMT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对购买、储运、保管、使用、处理毒品、化学品、管制药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各使用单位对其管理的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第四章管理规定 第七条责任 化学品的购买、储运、保管、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第八条保管 1、凡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经其主管部门审查。 2、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库房、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内(一般不考虑储存在施工现场),根椐物品的种类、性能分类分库储存,并设专人管理。 3、储存化学品的库、室、柜、罐应根据化学品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防火、防爆、防盗等安全设施和装备。 4、库房应有明显的标志。 5、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 6、库房内严禁烟火和明火。 7、储存化学品的库、室、柜、罐应根据化学品的性质、数量、危险程度与周围生活区办公区等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并设置明显警告标志。 8、保管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合格,责任心强。 9、剧毒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10、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接受监督和检查。 11、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危险品入库登记,不得随意发放或超量发给任何单位和个人。 12、管理人员发现危险品丢失、被盗或发生事故,须立即报告、PMT、HSE部及相关部门。对失效或搁置不用的化学品,要每年清理,由相应部门牵头统一销毁,不得私自处理。 第九条运输 1、化学品的运输或装卸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规定。 2、运输前应做到装载均衡平稳,捆扎牢固,封盖严密等防护措施。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制度全套含仓管员职责操作规程应急处理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和制度,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确保人员安全,特制定本制度,达到消除危害、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危险化学品仓库。 三、注意事项: 1. 人员培训。危化学品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危化学品的装卸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使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仓库的工作人员除了具有一般消防知识之外,还应进行在危险品库工作的专门培训,熟悉各区域储存的化学危险品种类、特性、储存地点事故的处理顺序及方法。 2. 危险化学品库只允许化学品仓管人员能够出入,严禁其他人员在未经化学品库管员同意的情况下进入化学品库。供应商及生产领料员提供或领取化学品时,应通过库管员,严禁供应商及生产领料员擅自进入化学品库。 3.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危险化学品库。 4. 危险化学品库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5. 化学品入库时,应严格检验其质量、数量、包装情况、有无泄漏

等。化学品入库后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在储存期内,定期检查,发现其品质变化,包装破损、泄漏、稳定剂短缺等,应及时处理。库房温度、湿度应严格控制,经常检查,发现变化及时调整。 6. 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装卸高毒类的危险化学品必须佩戴防毒用品;装卸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时,必须穿防酸碱服,戴防飞溅面罩。 7. 危险化学品装卸前后,必须对车辆和仓库进行必要的通风、清扫干净,装卸作业使用的工具必须能防止产生火花,必须有各种防护装置。装卸、搬运化学危险品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8. 废弃物处理。禁止在化学品库贮存区域内堆积可燃废弃物品。泄漏和渗漏化学品的包装容器应迅速移至安全区域。按化学品特征性,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处理废弃物品,不得任意抛弃、污染环境。

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1 目的和范围 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保障企业生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运输、采购、销售、储存等环节。 2 编制依据 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制定本制度。 3 职责 3.1 管理部负责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开展演练,并到政府相关部门备案。 3.2 管理部负责开展企业危险化学品登记普查工作,依据普查情况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负责到有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登记、备案。 3.3 管理部负责配合企业内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对厂内员工进行危害告之教育。 3.4 公司设立24小时报警、咨询电话。 3.5 各归口管理部门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并相应建立的管理、检查台帐,对相关方进行危害告之,对使用本企业危险化学品的相关方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 4 控制程序 4.1 生产和使用 4.1.1 车间应根据生产需要,规定危险物品的存放时间、地点和最高允许存放量。原料和成品的成份应经化验确认。生产备料性质相抵触的物料不得放在同一区域,必须分隔清楚。 4.1.2 生产和使用剧毒物品场所及其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剧毒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4.2 安全技术措施 4.2.1 改革工艺技术,并采用安全的生产条件,防止和减少毒物溢散。 4.2.2 以密闭、隔离、通风操作代替敞开式操作。 4.2.3 加强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 4.3 个人防护措施 4.3.1 配备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持完好。 4.3.2 严禁直接接触物品,不准在生产、使用场所饮食。 4.3.3 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必须更换工作服、清洗后方可离开作业场所。 4.3.4 有毒物品场所,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解毒药品。 4.4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液氯、液氧、乙炔、液化石油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使用时,气瓶内应留有余压,且不低于0.05兆帕(Mpa),以防止其它物质窜入。 4.5 盛装腐蚀性物品的容器应认真选择,具有氧化性酸类物品不能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燃烧物品混装,酸类物品严禁与氰化物相遇。 4.6 易燃物品的加热禁止使用明火,在高温反应或蒸馏等操作过程中,如必须采 用烟道气、有机热载体、电热等加热时,应采取严密隔绝措施。 4.7 生产、使用危险物品,应根据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和毒害程度,采取必要的排气、通风、泄压、防爆、阻止回火、导除静电、紧急放料和自动报警等措施。 4.8 输送有毒有害物料,应采取防止泄漏的措施。 4.9 输送固体氧化剂、易燃固体等,应防止磨擦、撞击。 4.10 容易发生跑气、跑料的大型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装置,应设有能迅速停止进料,防止跑气、跑料的安全设施,并应具有捕集中和、解毒和打捞流失危险物品的方法,避免事态扩大。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

精心整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目的和范围 第一条本规定明确了化学危险品的保管、储运、使用、标识以及奖惩等的管理要求,以防止爆炸、火灾、中毒等事故发生和保护环境。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惠州炼油项目及相关单位在施工、试验过程中使用化学品及其它管制药品的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未尽事宜或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时,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执行。 第二章引用文件 1212场)3456789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10、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接受监督和检查。 11、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危险品入库登记,不得随意发放或超量发给任何单位和个人。 12、管理人员发现危险品丢失、被盗或发生事故,须立即报告、PMT 、HSE 部及相关部门。对失效或搁置不用的化学品,要每年清理,由相应部门牵头统一销毁,不得私自处理。 第九条运输 1、化学品的运输或装卸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规定。 2、运输前应做到装载均衡平稳,捆扎牢固,封盖严密等防护措施。 3、装卸时应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 4、途中发生化学品泄漏和其它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正确处理,及时向HSE 部及其它部门报告。

5、碰撞、互相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它危险的危险化学品,以及化学性质或防护方法互相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得违反配装限制和混合装运规定。 6、要专车专运。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工具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按照规定,由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第十条使用 1、现场如需要使用化学品,在进场前,由使用部门向PMT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 申请内容包括: (1)化学品的名称特点及其潜在危险,职业接触范围。 (2)施工操作方法和程序,施工位置。 (3)防护设备,应急措施。 (4)施工人员名单,负责人及其保证体系。 2 单位 3 4 5、准备一6 7 1、表示 2、内容 (1 (2 (3 (4 (5 (6 (7)危险性概述:简要概述化学品燃烧爆炸危险特性、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居警示词下方。(8)安全措施:表述化学品在处置、搬运、储存和使用作业中所必须的事项和发生意外时简单有效的救护措施等,要求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9)灭火:化学品为易(可)燃或助燃物质,应提示有效的灭火剂和禁用灭火以及灭火注意事项。(10)批号:注明生产日期及生产班次。生产日期用╳╳╳╳年╳╳月╳╳日表示,班次用╳╳表示。 (11)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 (12)应急咨询电话:填写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应急咨询电话和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 3、使用方法 标签应粘贴、挂拴、喷印在化学品包装或容器的明显位置。多层包装运输,原则上要求内外包装都应加贴(挂)安全标签,但若外包装上已加贴安全标签,内包装是外包装的衬里,内包装上可免贴安全标签;外包装为透明物,内包装的安全标签可清楚地透过外包装,外包装可免加标签。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 目录 第一章 2K稀释 剂 (1) 第二章 2K3油 漆 (4)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 编号:SC-019 第一章 2K稀释剂 1. 物理化学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 熔点(℃): 沸点(℃):78-19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比空气重 爆炸上限%(V/V):1.0(基于二甲苯) 爆炸下限%(V/V):7.0(基于二甲苯)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与酯、酮、醇醚类、芳香烃等溶剂混溶。 主要用途:用于溶剂型涂料稀释剂和冲淡剂,用来调节涂料产品粘度,以便于施工。 2. 危害性知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本产品会刺激皮肤和眼睛并造成伤害。其蒸气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对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长期处于高浓度环境中,会有害健康。长时间过度吸入高浓度蒸气会导致晕厥甚至死亡。 主要症状:过度吸入其蒸气或喷漆漆雾会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动作不协调;眼睛和皮肤接触会导致充血、骚痒、有灼痛感。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燃爆危险:易燃,遇明火、高温有燃烧危险,在密封的容器中遇高温会发生爆炸。

3. 应急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立即翻开 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呼 1 /6 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立即就医。 食入:若患者即将丧失意识、已失去意识或痉挛,不可经口喂食任何东西;若患者意 识清楚,让其用水彻底漱口,不可强制催吐,并给患者喝下足量温水;若患者自发性呕吐,让其身体向前倾以减轻吸入危险,并让其漱口及反复给水。立即就医。. 4.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品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 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CO 、CO2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不适宜灭火剂:水喷射。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应佩戴自供气呼吸器,消防衣及防护手套;喷水灭火无效; 喷雾状水可用来冷却密封的容器外壁,以防容器内压力过高而爆炸或因高温而自燃甚至燃爆。 5. 事故泄露 应急处理:切断火源,现场足量通风。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尽可 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消除方法:用砂土、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后,收集在加盖有标识容器内。 6. 处理和储存 操作处臵注意事项:远离热源、明火。避免眼睛、皮肤接触。保持容器密闭。现场采 用足够通风设备。采用经认可的接地装臵。使用后彻底清洗。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区禁止吸烟,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2 /6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规定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 理规定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办法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管理,杜绝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及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1.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必须遵守本办法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2.本办法所称的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汽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3.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化学品的部门或个人,其主要安全责任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安全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负责。 4.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库管理,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物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求援知识的培训,并经安全部门考核合格,持有关部颁发的证书方可上岗。

5.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在生产,储存场地设置通讯、报警装置与保卫部门系统连接,并时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6.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内,储存的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7.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施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8.危险化学品计划采购人员必须做到遵纪守法、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的有关的安全管理,计划采购规定,按计划办事,不准随意加大计划和超库存,保持年度进出库的平衡,认真完成编报计划。 9.做到进货保质量,经验收凡属质量,包装不合格产品,不准入库,应即时向供货单位办理退货、退票手续,货物入库采购人员必须亲自协助库管人员一起同时验收入库,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10.计划采购人员在办理申报计划,接待教学、科研订货时要做到:接待主动,有问必答,到货后要即时通知订货人领取,方便教学、科研,服务到位。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装卸危险化学品,应遵守下列规定: 1.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 2.有些能够互相引起化学反应,产生爆炸、火灾、放出有毒气 体等的危险品,不得装在同一辆车中运输; 3.遇热、遇潮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在装运时应当采取隔热、防潮措施。在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 禁止任何形式的客货混装。

危险货物运输出车检查 装载危险货物的汽车出车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一般装载危险货物的汽车在出车之前都必须做如下准备工作: 对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故障必须排除后,才能投入运行。必须办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办理“准运证”必须具有主管部门或单位的证明、车辆年检证、驾驶员证、押运证,还要符合消防要求的运输工具和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有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驾驶员、押运员。

随身携带的遮盖、捆扎、防潮等工具必须齐全有效。 车辆栏板必须平整牢固,车厢内不得有与所装货物性质相抵触的残留物。 预防化学危险品危害的四条原则 1.取代。无毒代有毒、低毒代高毒;

2.隔离。密闭危险源或增大操作者与有害物之间的距离等; 3.通风。用全面通风或局部通风手段排除或降低有害物,如烟、气、汽化物和雾在空气中的浓度。 4.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对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的具体要求

1.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 2.工作结束后、饭前、饮水前、吸烟前以及便后,要充分洗净身体的暴露部分; 3.定期检查身体; 4.皮肤受伤时,要完好地包扎;

5.时刻注意防止自我污染,尤其在清洗或更换工作服时要注意; 6.在衣服口袋里不装被污染的东西,如抹布、工具等; 7.防护用品要分放、分洗; 8.勤剪指甲并保持指甲洁净;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54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正式版)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使用单位的基本要求 1.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单位,其生产条件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并依照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必须建立、健全 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危险化学 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2.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 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 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 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 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隔离操作等安全措施、设

备,以及通讯、报警装置,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处于良好状态. 3.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报告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安全评价中发现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现实危险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予以更换或者修复,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安全评价报告应当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4.剧毒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对剧毒化学品的流向、储存量和用途如实记录,并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报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制度全套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制度 一. 目的为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和制度,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确保人员安全,特制定本制度,达到消除危害、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 适用范围危化学品仓库。 三. 注意事项: 1. 人员培训。危化学品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危化学品的装卸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使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仓库的工作人员除了具有一般消防知识之外,还应进行在危险品库工作的专门培训,熟悉各区域储存的化学危险品种类、特性、储存地点事故的处理顺序及方法。 2. 危险化学品库只允许化学品仓管人员能够出入,严禁其他人员在未经化学品库管员同意的情况下进入化学品库。供应商及生产领料员提供或领取化学品时,应通过库管员,严禁供应商及生产领料员擅自进入化学品库。 3.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危险化学品库。 4. 危险化学品库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5. 化学品入库时,应严格检验其质量、数量、包装情况、有无泄漏等。化学品入库后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在储存期内,定期检查,发现其品质变化,包装破损、泄漏、稳定剂短缺等,应及时处理。库房温度、湿度应严格控制,经常检查,发现变化及时调整。 6. 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

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装卸高毒类的危险化学品必须佩戴防毒用品;装卸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时,必须穿防酸碱服,戴防飞溅面罩。 7. 危险化学品装卸前后,必须对车辆和仓库进行必要的通风、清扫干净,装卸作业使用的工具必须能防止产生火花,必须有各种防护装置。装卸、搬运化学危险品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8. 废弃物处理。禁止在化学品库贮存区域内堆积可燃废弃物品。泄漏和渗漏化学品的包装容器应迅速移至安全区域。按化学品特征性,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处理废弃物品,不得任意抛弃、污染环境。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范危险化学品采购、装卸、储存、出入库、使用、报废处理等程序,预防发生安全事故。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装卸、储存、出入库、使用、报废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 3.职责 3.1采购部门负责危化品供货单位的资质审查和登记备案。 3.2危险化学品使用部门负责提报采购、出入库、使用、报废等环节的具体管理,生产部负责化学品的接卸环节具体管理。 3.3仓库对各种化学品的质量进行检查或验证验收,并对各部门使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技术指导。 3.4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危化品的监管,对危化品供货商的运输车辆进厂前检查和重要危险化学品的接卸现场监管。 4.程序 4.1危险化学品的计划与采购 4.l.1各类危险化学品在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实行即用即购的限量购入原则,尽量减少库存量,缩短存放时间,严格控制危险品的中转环节。 4.1.2使用部门根据对危险化学品的需要、数量和质量进行选择,向采购部提出采购计划。对于有特殊审批规定的物品,在采购前应按规定,由采购部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审批、备案。对于申请购买新品种化学品,应将该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提供给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审核,之后报送公司负责人审核。

4.1.3采购部门接到已审批的危险化学品采购申请后,制做采购订单,按采购程序实施采购。 4.1.5采购入库危化品必须附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进口化学品必须附有中、英文安全技术说明书和质量鉴定书。 4.2危险化学品的接卸 4.2.1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进入公司时,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车辆的安全状况进行查验,检查车辆是否与送货单的车辆一致,检查驾驶员与押运员是否与证件相对应,并通知相关车间。 4.2.2危险化学品(包括剧毒化学品)车辆入厂后,车间通知品质部进行抽样化验, 品质部应在接到化验通知后的2小时内,将化验结果报给相关车间,并填写《辅料检验报告》,合格后方可卸车。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由品质部通知使用部门,听候处理。 4.2.3 装卸作业禁止在夜间照明不足时和雷雨天进行。 4.2.5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立即停止装卸,并做妥善处理: 4.2.4.1雷雨、大风(风力超过5级以上)、冰雹、大雪、雾霾、沙尘等恶劣天气; 4.2.4.2附近发生火灾; 4.2.4.3危化品出现泄漏。 4.2.6 工作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装备,按操作规程操作,确保作业现场安全。 4.2.7 装卸过程中,供货单位驾驶员或押运员和我公司操作人员在场,外来人员严禁操作我方设备,我方人员严禁操作外来设备,使用车间统一协调卸货现场的安全管理。 4.3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4.3.1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指定的库房和储罐,储存地点应设置

最新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全文)

最新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全文) 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最新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全文),供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02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公布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依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并适时调整。 第四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剧毒化学品一般是具有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与防护制度

编号:SM-ZD-33912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 与防护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与防护制 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满足我公司经营的需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环境,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特制订本制度。 二、凡在我公司内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必须遵守本制度。 三、本办法所称的危险化学品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腐蚀品及放射性物品。 四、公司设立危险化学品专用库房及专职管理人员,与工作无关的人员严禁进入。 五、仓库必须具备防火、防盗、防水、防潮、通风、防晒、防静电、避雷、安全坚固等功能。仓库应具有消防栓、灭火器、灭火沙及报警器等。

六、库管人员在贮存危险化学品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危险化学品应当分类、分项存放。 2、遇火、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露天、潮湿的地方存放。 3、受阳光照射容易产生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化学试剂和桶装、灌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当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4、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抵触的化学试剂及化学危险品,不得在同一仓库和同一储存室存放。 5、剧毒物品必须严格执行“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本帐、双锁”的“五双”管理制度。 七、危险化学品在入库和出库时必须进行认真的检查登记。对于剧毒物品的出库,必须经主管领导签字,由专人负责出库并及时办理出库手续。 八、库管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做好防火、防盗、防水、防静电、防高温等工作,以确保库存物品的安全。 九、危险化学品仓库保管、搬运人员必须配备相应的防护器材及劳动保护用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最新版) 一、盐酸 1、危险性: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爆炸危险:本品不燃,具有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

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3、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建议应急人员戴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大灰混合,也可用大量水冲洗。 4、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儲。 二、烧碱 1、危险性:烧碱不会燃烧,遇水和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的气体,会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应避免接触潮湿空气。它的粉尘和烟雾具有刺激眼睛和呼吸道。 2、防护措施:尽可能以机械化、自动化代替人工操作,操作人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最新修订全文 ?第1页:第一章总则 ?第2页:第二章生产、储存安全 ?第3页:第三章使用安全 ?第4页:第四章经营安全 ?第5页:第五章运输安全 ?第6页:第六章危险化学品登记与事故应急救援 ?第7页: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8页:第八章附则 [摘要]根据2013年12月4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其中含有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修订决定。考拉小编将修订后的最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全文献给大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45号 《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已经2013年12月4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 2013年12月7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中第十六项,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五项中的“铁路主管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负责危险化学品铁路运输承运人、托运人的资质审批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修改为“铁路监管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铁路运输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 第五十三条第二款中的“应当经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认定的机构进行评估”修改为“货物所有人或者代理人应当委托相关技术机构进行评估”。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依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并适时调整。 第四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国家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有限制性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限制性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 第六条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实施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以下统称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

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由于危险化学品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有腐蚀等危险特性,从它的生产到使用、储存、运输和经营等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事故,如:火灾或爆炸,人员中毒或伤亡,污染生态环境等。 必须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避免其可能带来的对生命、财产、健康及环境的伤害和损失。 危险化学品的组织管理措施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危害识别:防止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危害识别。危险化学品危害识别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判断分析危险化学品是否具有火灾爆炸、有毒有害或腐蚀性等危险特性,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等。 (2)实行“一书一签”制度:一书即安全技术说明书,它是一份详细介绍危险化学品的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等信息的综合文件。安全技术说明书是企业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依据。一签即安全标签,它是用

易于理解的文字、图形表述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安全注意事项,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3)安全储存:危险化学品储存是化学品流通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 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事故。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方 法与储存数量等必须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执行。 (4)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危险 化学品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知识,不遵守安全操 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等造成的。因此,消除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从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教育做起。 加强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危险品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由化 学危险品引发的事故也在逐步增多,危害程度也在增大。除对化学 危险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有效地消 除或尽可能地降低其危害程度外,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对化学危险 品进行全过程管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688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Regulations 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chemical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范围 本标准对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经营和使用进行了具体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写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国家经贸委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 3术语 3.1危险化学品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 3.2重大危险源 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一般规定 4.1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的其它款项。 4.2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