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明增长”理论

美国“精明增长”理论
美国“精明增长”理论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其“郊区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而欧洲的“紧凑发展”却令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其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和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提出了“精明增长”(smart growth)概念。

“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原则

2000年,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Smart Growth America),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

而建设一个“精明增长”的城市的主要原则是:

——土地的混合利用。在城市中,通过自行车或步行能够便捷地到达任何商业、居住、娱乐、教育场所等;

——建筑设计遵循紧凑原理;

——各社区应适合于步行;

——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把这些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交通方式;

——保护公共空间、农业用地、自然景观等;

——引导和增强现有社区的发展与效用。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能降低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压力。

2018国际经济宏观形势分析

作者: Pan Hon glia ng 国际经济形势 2016年美国经济平稳增长,2017年一季度增速达到仅供个人学习2.04%,同 比环比均创新高;欧元区经济受益于货币宽松政策、弱势欧元和原

油等初级产品价格下降,经济状况企稳,2017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2.50%;日本经济在出口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下,也获得了正增速。截至2017年4月失业率数据显示,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失业率缓慢下降,其中美国失业率下降至 4.4%,欧元区失业率下降至9.3%, 日本失业率下降至2.8%。整体看,外围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1、美国经济:稳健复苏 2017年,美国经济稳健复苏,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达到2.5% 左右,但就业形势并不理想,失业率下降,就业率尚未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劳工收入增长缓慢,储蓄率上升,影响了国内消费的增长。美联储继续加息并开始“缩表”。美国总统特朗普新的税改方案将对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巨额国债将制约经济的发展。 2017年以来,美国经济保持上升态势。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声言要给企业和中产阶级大幅度减税和准备放松对金融监管等刺激经济的措施,这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些正面的影响,GDP勺增长开始 加速。一季度美国经济开局季节性疲弱,但明显好于2016年同期, 二季度出现明显反弹。前两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分别增长1.2% 和3.1%。三季度,尽管有飓风影响,GDP环比折年仍增长3.2%,保持较好走势。主要机构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略快于2017 年。IMF 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和2018年美国的经济增速将在2.2%和2.3%;通胀维持在2.1%左右;失业率分别为4.4%和4.1%。OECD 12月发布的报告预计,2017年和2018年,美国GDP曽速将分别为2.2%和2.5%。美联储FOMC 12月

简析美国经济状况及前景预测

简析美国经济状况及前景预测 一、2010年来美国的经济状况 (一)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状况 表格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长同比1.8%,而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为3.1%,环比下降40%以上, 从表格中可看出2010年来美国经济处于增长状态,但是GDP增长率下降。(2011年一季度,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当年价格计算,美国GDP为37516亿美元,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0.9%,折年率增长1.8%)2011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3.9%是2010年三季度来连续第三次增长率下降。 (二)美国的失业就业状况 截至6月4日一周,美国全国领取失业救济的总人数为367.5万,比前一周修正后的数字减少2.1万。这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下降表明就业市场正在改善,但是速度很慢。经季节性调整,截至6月11日一周内,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比前一周减少1.6万,降至41.4万。这是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在过去三周来的第二次下降,不过该数字已连续10周处于40万水平上方,不及年初的表现。 (三)美国目前存在通胀压力 2010年,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比上涨6.9%,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6.6%,环比上涨1.0%。2010年,美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比上涨1.6%,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5%。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同比上涨2.4%,二季度上涨1.7%,三季度上涨1.2%,四季度上涨1.3%。2011年5月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月率增长0.2%,预计增长0.1%。美国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月率上升0.7%,升幅为05年9月来最大,美联储将在本月晚些时候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继续维持5.25%的利率不变,且仍将视通胀为首要威胁。 (四)美国工业生产情况 工业生产是衡量制造业、矿业与公共事业的实质产出重要的经济指标,工作生产指数是反应一个国家经济周期变化的主要标志。下图是美国从2010年9月到2011年5月的工业生产月率。 从上图可以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处于波动状态,这也说明美国复苏还处于震荡阶段,经济复苏不稳定。 (五)美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 国际贸易用以衡量美国商品和服务进口与出口的差额。下图是美国各月的国际贸易变化情况。从上图可看出,美国都是处在贸易逆差,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今年四月份较上月贸易逆差增加31.44亿美元,是2010年10月来首次大幅度增加。 (六)美国制造业经济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减慢

精明增长理论

“精明增长”理论 “精明增长”的产生的背景一一城市蔓延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郊区化出现了新的趋势:不仅仅是居住区,新的工厂区、办公园区也纷纷向郊区迁移。人口和就业岗位郊迁、中心区衰退、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城市地区增长的无限制低密度模式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这种失控的城市化地区不断蔓延的现象,被称为“城市蔓延” (Urban Sprawl )。城市蔓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郊区化的概念,它是“郊区化的特别形式,包括以极低的人口密度向现有城市化地区的边缘扩展,占用过去从未开发过的土地。城市蔓延损害了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利益。首先,城市生活环境品质下降。城市蔓延使城市绿色空间减少、环境不断恶化。其次,分散在郊区的各类社区中存在着居住的多样性和隔离性,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离异。另外,城市财政萎靡、内城投资减少。开发新区的优势本来在于投资相对较少,但是据马里兰州一项研究表明,从现在至2020年,与更为集中的城市发展相比,蔓延将使居民在城市建设上付出更大的代价。美国城市的发展目前正误入迷途。许多人都在反思,这种无计划蔓延的发展方式亟需改变,应该寻求一种更合理、有效的发展方式。 “精明增长”概念的提出 20 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郊区化”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Burchell等将“城市蔓延” 总结为以下8方面:低密度的土地开发;空间分离、单一功能的土地利用;“蛙跳式”或零散的扩展形态;带状商业开发;依赖小汽车交通的土地开发;牺牲城市中心的发展而进行城市边缘地区的开发;就业岗位分散;农业用地和开敞空间消失。而欧洲的“紧凑发展”却令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和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提出了“精明增长” 概念。初衷是建立一种使州政府能够指导城市开发的手段,并使政府财政支出对 城市发展产生正面影响。之后,精明增长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逐步在全国发展起来,并得到公众的认可。它的对象是城乡政府。当时,“政府应向企业学习效率”、“政府功能商办”、“精简政府”和“职责下放”等政治理念开始出台。城乡政府从上层政府拿得的补贴越来越少,由上层压下来的任务越来越多。那时,土地开发是城乡政府生财之道,但环保势力对土地开发却决不妥协。在这种情况下,“精明增长”理论为政府创造出一个既能满足开发利益,又能满足环保良心的局面,做到了两全其美。 “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原则 2000年,美国规划师协会(APA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2003年,美国规划师协会在丹佛召开规划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用精明增长来解决城市蔓延问题。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总之,“精明增长”是一项与

80年代的美国经济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 媒体来源:国研网发布时间:07-11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 作者:国家计委对外经济所张燕生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政策和结构调整的主线十分清楚:一是把供给管理和促进生产力发展放在首位。二是美国体制结构调整在公平和效率的取舍上明显 偏向效率。三是高度重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四是摸索并建立了对付经济衰退 和金融动荡的体制。五是形成了以摆脱国际竞争对手为中心的发展新模式。因此 ,9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美国出现的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先导、以知识为基础、以生产率增长和结构转换为特征的新经济,与上述政策是分不开的。 一、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是美国新经济产生的宏观政策环境 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末,美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一直是强调解决总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相机抉择的财政货币政策,即当总有效需求 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时,采取赤字财政和通胀型货币政策,解决需求和就业不 足问题;当经济出现过热和通胀时,则采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反通胀。当时 人们普遍认为,通胀与失业之间有相互替代关系,只要通过合理的需求管理政策 ,就能够把失业率保持在自然率水平(当时认为约5—5.5%),把GDP保持在潜在增长率水平(当时认为约2.5%)。这套政策组合虽然保证了美国经济在50至60年代的稳定增长,却无法解决美国生产率增长缓慢、竞争力日渐低下的供给问题。 由于政府干预扰乱了经济内在稳定机制,到60年代末和整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通胀与失业的相互替代关系消失了。 80年代初期,美国宏观政策的重点从扩大有效需求转向了反通胀,同时实施

2010年前美国(GDP)统计数据

2010年美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美国经济2011-01-29 08:40:57 阅读5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当地时间2011年1月28日上午8点30分,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了2010年美国国内生 产总值数据。 数据显示,经历金融危机后,2010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2.9%。 初步估算,2010年以现行价格计算,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46602亿美元,较上年净增5412亿美元,同比增长3.8%;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132487 亿美元,同比增长2.9%。 分季度同比来看,经季节调整后,各季度名义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2.8%,二季度增长3.9%,三季度增长4.5%,四季度增长4.2%。各季度实际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2.4%,二季度增长 3.0%,三季度增长3.2%,四季度增长2.8%。 分季度环比来看,各季度名义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1.2%,二季度增长0.9%,三季度增长1.1%,四季度增长0.8%。各季度实际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0.9%,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 0.6%,四季度增长0.8%。 分季度环比折年率来看,各季度名义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4.8%,二季度增长3.7%,三季度增长4.6%,四季度增长3.4%。各季度实际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3.7%,二季度增长1.7%, 三季度增长2.6%,四季度增长3.2%。 2010年,美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比上涨1.6%,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5%。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同比上涨2.4%,二季度上涨1.7%,三季度上涨 1.2%,四季度上涨1.3%。 2010年,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比上涨6.9%,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6.6%, 环比上涨1.0%。 截至到2010年12月,美国非机构平民人口总数为23888.9万人,其中,劳动力人口为15369.0万人,占非机构平民总数的64.3%;非劳动力人口为8519.9万人,占非机构平民总数的35.7%。经季节性调整后,2010年12月,美国16岁及以上就业人口为13920.6万人,就业率为58.3%;失业人口总数为1448.5万人,较上月环比减少55.6万人,失业率为9.4%,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男性失业人数为824.5万人,女性失业人数为624.0万人。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摘要: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饱受城市蔓延所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困扰,如今城市蔓延问题在我 国也愈发严重。笔者通过剖析西方“精明增长”理论对城市蔓延作用的控制手段,分析“精明增长”理论 给我国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精明增长规划城市蔓延控制 0 引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发展遭受着严峻的考验,首先,城市蔓延带来了土地的大量浪费,造成了城市边界模糊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其次私有住宅的数量急剧上升,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针对欧洲和美国的大城市的城市扩张和土地资源的大规模消耗,以及市民过度依赖私家车出行所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西方学者提出了“精明增长”的概念。“精明增长”的规划理论在上世纪末逐渐取代旧的规划思想成为了一种新的思潮,并在此后美国的大城市的规划中作为指导思想之一,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开始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高速增加,最为明显的表现是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摊大饼式”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城市发展更多的依赖城市用地的增长速度而不是其利用率的增加。当国内的各大城市均有更快更好发展城市的诉求切都面临着快速城镇化和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时,精明增长理论便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了一条合理而有效的解决思路。 1 精明增长 1.1精明增长理论的背景 精明增长理论于而是世界九十年代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这是由于当时城市持续扩张蔓延引起的公共空间丧失、道路拥挤严重,环境急剧恶化、土地以及各项自然资源贫乏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美国的规划学者们和政府都希望通过建立新的规划和管理细则,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其理念的提出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需求。城市无节制的蔓延使得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加大,政府财政难以支撑;第二,空间与环境需求。私家车的推广和公路网的形成使得郊区化快速蔓延并侵占城市的公共开敞空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第三,社会交往需求。城市蔓延式扩张带来的城市郊区化使郊区大型购物中心逐渐成为商业和娱乐中心,邻里交往活动减少,社区认知度降低。 1.2精明增长的内涵 虽然近年来精明增长的理念被公众所理解和接受,但是精明增长理论的定义在学术界尚

中国历年GDP增长情况

年份 中国历年GDP增长情况 产总值 (人民币亿元) 增长率 1978 3645.2 11.7% 1979 4062.6 7.6% 1980 4545.6 7.8% 1981 4891.6 5.2% 1982 5323.4 9.1% 1983 5962.7 10.9% 1984 7208.1 15.2% 1985 9016.0 13.5% 1986 10275.2 8.8% 1987 1205&6 11.6% 1988 15042.8 11.3% 1989 16992.3 4.1% 1990 18667.8 3.8% 1991 21781.5 9.2% 1992 26923.5 14.2% 1993 35333.9 13.5% 1994 48197.9 12.6% 1995 60793.7 10.5% 1996 71176.6 9.6% 1997 78973.0 8.8% 1998 84402.3 7.8% 1999 89677.1 7.1% 2000 99214.6 8.0% 2001 109655.2 7.5% 2002 120332.7 8.3% 2003 135822.8 9.5% 2004 159878.3 10.1% 2005 183084.8 10.4% 2006 209407.0 11.6% 2007 246619.0 11.9% 2008 300670.0 9.0% 2009 340903.0 8.6% 2010 401512.8 17.8% 2011 473104.0 17.8% 2012 519470.1 9.8% 2013 568845.2 9.5% 2014 636463.0 7.4% 2015 676708.4 6.9%

中美历年GDP对比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Ⅰ卷(共25道选择题,共50分)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下图是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相比东北地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年均温更低,其原因主要是 A.青藏高原冬季气温较高 B.青藏高原冬季气温较低 C.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高 D.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低 2.根据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及热棒图示,分析得出热棒的主要工作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美国经济的增长和影响

一、美国经济从繁荣到衰退 从1992年以来,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经济扩张期,出现了少见的繁荣景象,一个新名词“新经济”也随之诞生。在这轮扩张中,各种指标均呈现健康态势,出现了“一高两低”的现象,即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但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却很低。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8%,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3%,失业率大幅度下降。在这次新经济中,美国占据着信息产业的优势,信息产业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而且其全球化程度非常高,一两家企业的产品几乎垄断全球市场。然而,美国经济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趋缓。2001年3月,经济就已经步入衰退。按年率计算,2000年前2个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高达4.8%和5.6%;后2个季度分别为2.2%和1.0%。至2001年,头2个季度分别为1.3%和0.3%,第3季度就已出现负增长,增长率为-1.1%,美国经济本身呈疲软走势。“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济的衰退。“9.11”事件对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将达数千亿美元,损失最大的几个行业有航空、旅游、证券、保险、能源、房地产等。尽管该事件对美国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冲击,但美国政府在2001年第4季度采取的增加财政支出13%,国防开支增长14%的财政政策,使美国经济在第4季度出现回升,该季度GDP增长达到2.7%,2002 年第1季度出现了高达5%的增长率。从数据上看,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然而好景不长,2002年9月公布第2季度GDP增长率又回落至1.1%。此外,美国的失业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近几个月来,美国失业率均在5.8%到6%之间徘徊,为多年来的最高水平。据2002年9月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2年7月失业率达5.9%,8月为5.7%。 二、美国经济走势分析:美国经济将步入增长性衰退 对于美国经济未来走势及全球经济前景,许多学者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预测。有两种观点大相径庭。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经济将在2002年下半年增速强劲,全球经济也将走出低谷;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将进入长期衰退,复苏日子还长。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将步入增长性衰退(growthrecession)。增长性衰退是世界银行使用的一个概念,即世界经济增长率在2.5%以下的就叫增长性衰退。另外,国民经济研究局也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借鉴美国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借鉴美国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2005年10月11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付海英,朱德举,石英,刘瑞 一、美国城市精明增长 (一)产生背景 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向郊区蔓延已逐步成为美国城市主要发展模式。据统计,1970-1990年二十年间,全美最大的100个城市的城区面积增幅为69.6%,而人口仅增加41.7%,同期人均占用建设用地增速23.5%,部分城市即使是人口呈负增长的情况下,城区面积仍大幅度增加。据美国农业部估计1992-1997年5年间,城市扩张侵占农地518.0万公顷,其中耕地214.5万公顷,照此速度发展到2100年,到时将严重威胁美国的粮食出口以及现有膳食结构的维持。同时城市蔓延还带来了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面对城市蔓延带来的上述问题,社会各界开始反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采用怎样的行动及法规引导城市发展?城市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在什么地方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规划协会(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于1994年提出了城市精明增长计划(smart growth project),发动了新形势下的土地规划改革工作,并于2002年出版了《精明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1996年,美国规划协会(APA)、环境保护局(EPA)、美国农田信托(AFT)等32家组织联合建立了精明增长网站(Smart growth network),开始了精明增长活动的全面研究;1997年,马里兰州提出了以“城市精明增长区法案(Smart Growth Areas Act)”等五项法案组成的精明增长创新活动,旨在通过政府财政支出控制城市蔓延并促进中心城市的经济复兴。之后,精明增长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逐步在全国发展起来,并得到公众的认可。

_精明增长_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第30卷 第1期 热 带 地 理 V ol.30,No.1 2010年1月 TROPICAL GEOGRAPHY Jan.,2010 收稿日期:2009-07-13;修订日期:2009-10-15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07YE05) 作者简介:蔡小波(1972―),女,广东湛江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E-mail )gzcaixiaobo@https://www.360docs.net/doc/a08933893.html, 。 “精明增长”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蔡小波1,2 (1.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2.广州市规划局,广州 510070) 摘 要:以“精明增长”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为基本出发点,在理清“精明增长”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美国城市发展差异,探讨“精明增长”理念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介绍了“精明增长”产生的背景及内涵,阐述了美国“精明增长”发展计划的实践并对此作出评价。基于中美差异的思考对“精明增长”在我国的应用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结合中国国情思考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提出了从理论实践和技术手法上用“精明增长”的理念来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进行理念更新的建议。 关键词:精明增长;城市发展;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 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10)01-0084-06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大城市的发展面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城市蔓延带来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导致城市边界的模糊化;另一方面,郊区中私有化住宅日渐增多,传统的城市规划已无法应对新的城市发展变化。针对西方城市出现的城市无限蔓延带来的资源的巨大消耗,以及人们对私家车的过度依赖产生的不可持续性,西方学者提出了“精明增长”这一理念。20世纪90年代,“精明增长”这一新的规划思潮在西方诞生。怀特(white ,1994年)指出,因为他们(城市蔓延)的发展,建立在“对资源的不可持续性和消耗”的基础之上。如果发展中国家重蹈覆辙,那就意味着,“我们很快将面临大规模的生态系统的崩溃―我们必须竭力发展出另一种模式”[1]。“精明增长”的规划理念成为取代旧的城市规划思想的一种新思潮。此后,在美国、荷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学者们均针对这一种思潮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美国还进行了不少试验。美国的经验表明,“精明增长”所倡导的理念在美国的城市规划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精明增长”引入中国,在中国的规划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是由于中国与美国国情的巨大差异性,“精明增长”理念目前仍停留在学术讨论的层面,很少有付诸实践的案例。因而,“精明增长”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就成为本文研究出发点。在理清“精明增长”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美国城市发展差异,探讨“精明增长”理 念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1 精明增长的内涵 1.1 精明增长概念提出的背景 “精明增长”(Smart Growth)概念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城市持续无序蔓延引起自然资源退化、开敞空间丧失、交通拥挤日益严重、空气质量日益恶化、基础设施大规模支出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美国的学界和规划实践者们试图通过建立新的治理和规划细则,达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精明增长的理念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背景(表1)。 表1 美国“精明增长”理念提出的背景 Tab.1 Background of the concept of "Smart Growth" of United States 需求角度 引发的原因 导致的后果 寻找解决措施 经济 需求 城市无节制蔓延使旧城公共基础设施弃置,而城外大量公共设施需要投资新建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庞大,难以为继,引发高征税 充分利用现存的城市基础设施,以最低基础设施成本创造最高土地开发收益,政府减少在基础设施新建的投资,同时避免高征税 环境和 空间 需求 私人小汽车推广及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使郊区化快速蔓延并侵占城际的开敞空间;在个别地区,有限的土地空间难以支撑城市爆炸式蔓延 自然资源退化、开敞空间丧失,环境保护问题突出 限制郊区蔓延,已建成区见缝插针,新开发区地尽其 用,保护开发空间和生态敏感地,使开发者、环保者、消费者和政府之间容易达成协调 社会交往需求郊区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逐渐成为郊区商业与文化娱乐中心,交往和娱乐空间与居 住空间分离[2] 人们习惯于周末开车购物导致邻里交往活动减少,社区认同感越来越低 通过土地混合使用,恢复市区与郊区的活力和社区感,营造利于各阶层交往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适合步行的宜居城市(livable city) 社会 公平 需求 由于对近郊低密度独立小平房模式的偏好,近郊单家居所成为“美国梦”(American dream) 社会各阶层居住分离,低收入阶层住房难以保障 通过高密度住房的建设缓解“可支付住房”(affordable housing)的要求带给城乡政府巨大的政治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 其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尽快地走出经济衰退,世界各国积极地采取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的作用和本国经济发展的缺陷,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政策的着力点以扶植新兴产业为主。 一、美国: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 上个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得益于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应用。新能源技术与电子、信息等新兴技术同时开始萌芽,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新能源技术应用成本较高,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不具备经济性。新能源技术在上个世纪并没有得到广泛地应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必须寻找一个新的产业作为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新能源产业成为美国的首选。 为了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2009年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新能源为重点发展产业,主要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捕获和碳储存、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其要点是在3年内让美国再生能源产量倍增,足以供应全美600万户用电,这是过去计划在30年内才能达到的目标。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将引起电力、IT、建筑业、汽车业、新材料行业、通讯行业等多个产业的重大变革和深度裂变,并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直接拉动表现为多个方面:一是拉动新能源上游产业如风机制造,光伏组件,多晶硅深加工等一系列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发展;二是促进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一系列输送与用能产品的开发和发展;三是促进节能建筑和带有光伏发电建筑的发展。这不仅填补美国实体经济的空缺,使美国由消费社会转变为生产、消费并重的社会,而且可增加国内就业,降低污染排放物。尽管新能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从目前来看,新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成本仍然过高,发展新能源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为此,美国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采取了措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一)在国际上,对减排温室气体的态度由消极转为积极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的市场空间。在新能源产业尚不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条件下,要想把它作为带头产业,唯一的办法是制定更加严格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保护规则,提高化石能源的外部成本。美国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之前,以影响经济发展为由,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然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一改过去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在新能源、环保政策方面较为高调。表示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以减少5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他还承诺要通过新的立法,使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50年之前比1990年减少80%,并拿抵税额度来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启示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启示 摘要:在现代城市进入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中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逐渐增多,成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城市健康良好发展为目标的精明增长理论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文章通过论述城市交通问题的出现症结和精明增长理论中的相关问题,初步阐述了精明增长理论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交通问题精明增长可持续多目标方案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总量提升和城市建设热潮的持续升温,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促进和制约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优秀完善的交通体系,对于完善城市功能、疏通商品流通、促进城市土里开发与利用、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之,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滞经济的发展,浪费公共资源,加重社会矛盾和社会分化,造成城市发展的局部紊乱和无序。 现代社会,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商品流通频繁、各种新兴行业和运输新门类产业层出不穷,这在客观条件上增加了城市与乡村的交通需求,提高了对交通标准的要求,此外,由于在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加之城市开发的不合理因素,使得现有的有限的交通资源不能满足当前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资源浪费严重。城市是交通功能体现最为明显的区域,现今各种交通问题的在城市这个巨大系统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道路网规划水平低,道路资源浪费或者不能满足需求,交通拥挤,通行效率低,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过于关注道路交通建设本身,而忽略了城市交通自身也是城市巨系统中的一环,系统性缺失是城市交通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我们把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比做人体的骨架,那么城市的土地利用就是组成人体的实实在在的内容,也只有在这种语境下,我们才可以认为城市交通是组成城市的主要脉络,也只有在这种语境下,城市的交通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和解决。在微观层面上,城市交通的问题可以归结为自身系统的丰富性不足,把所有矛盾的焦点放在解决车行交通的方面,而忽略了其他交通方式的提升对于整个交通的作用,后果是我们的道路虽然越来越宽,却依然没有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反而将这种问题在局部扩大化,于是我们继续把道路越修越宽,从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要解决现阶段城市的各种交通问题,最需要转变的是我们看待交通问题的角度和解决交通问题的思路。 精明增长理论 精明增长理论最初由戈尔在1998年布克林斯的演讲中提出,即“21世纪可居住社区”的行动纲领。两年之后,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多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至此,精明增长理论作为一种成型理论,开始运用于城

精明增长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

精明增长: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 2012年11月06日08:43 来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作者:汪瑞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27 摘要: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后备资源,却受到城市空间肆意侵占、生态景观破坏、耕地迅速锐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困扰,“精明增长”理念为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一种可供探讨的新方向。从“精明增长”的产生背景出发,分析了“精明增长”的基本内涵,阐述了目前“精明增长”在城市发展实践中可供借鉴的基本模式和实现措施。应该说,“精明增长”中设置城市增长边界、TOD发展模式、废弃地再利用等观点,增强了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精明增长,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 城市——城市边缘区——农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边缘区既是城市扩张用地的供给源,也是农村发展中建设用地的首选区域。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扩展虽不可避免,但城市边缘区盲目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诸多外部性和内部性不经济后果已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精明增长”理论倡导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限制城市扩张、保护城市及周围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主张,为我国面积广阔的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新思路。 一、“精明增长” (一)“精明增长”提出背景 “精明增长(smart growth)”又被翻译为“理性增长”,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针对“城市蔓延”问题而提出,并在欧洲可米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郊区化水平迅速提高,郊区人口在总人口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80年代后,美国郊区化的情况愈演愈烈:除人口外,新的工厂区、办公园区也迁往郊区,使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这种无限制低密度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被称为“城市蔓延”,由此产生出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紧凑、集中、高效的“精明增长”应运而生[1]。 (二)“精明增长”基本内涵 作为应对城市蔓延的产物,“精明增长”是一项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城市发展综合策略,将城市发展融入到区域整体生态体系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目标中。精明增长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不同组织有其各自不同的理解:1997年马里兰州州长格兰邓宁提出“精明增长”是想建立一种州政府引导城市开发的模式,且政府的财政开支对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长认为“精明增长”可以重塑城市和郊区的发展模式,改善社区,促进经济,保护环境[2];农田保护者认为“精明增长”是一种终止城市向外扩张和侵占农田的保证。刘海龙认为“精明”强调“充分考虑土地开发、城市增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需求”,“同时承认自然与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一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框架”[3];梁鹤年则认为“精明增长”就是城乡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开发管理的决定中,以最低的基础设施成本去创造最高的土地开发收益[4]。综合而言,“精明增长”是一种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发展模式。

“精明增长”理论在国内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

“精明增长”理论在国内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精明增长” 理论的概念、产生背景、构成要素及实际要素的含义,结合国内城市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阐述了“精明增长”理论在国内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对指导我国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精明增长城市土地更新城市问题 前言 城市化反映在地域实体上就是城市空间的扩展和空间资源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使得城市空间扩展成为不可避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用地规模呈现扩张过快态势,土地利用缺乏科学规划,粗放式、外延式扩张的特点明显,土地利用效益低下。这些低效率、不科学的城市空间扩张行为,严重削弱了城市化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之举。“精明增长”是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发展后期空间过度蔓延所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概念,尽管我国与美国城市的发展阶段差距很大,城市发展思潮及战略和解决的问题均有所不同,但是追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积极吸取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指导我国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精明增长”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要素 1.1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小汽车的普及和公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美国率先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蔓延现象出现,以汽车为依托的低密度的土地使用模式,造成了能源和土地浪费的,导致了城市无序的生长或外延的扩张。城市蔓延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经济成本居高不下,城市规模急剧增大,出行时间增加,市政设施投资过大,小汽车的大量使用等等;而由于土地开发过度、小汽车尾气污染过大导致城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还有土地资源浪费和城市中心衰败等。 1.2“精明增长”的概念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蔓延,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理念。该理念的重要原则如下: (1)通过紧凑的建设模式、填充式开发和采用适度的街道、停车标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减少土地消耗和保护自然资源。

精明增长

精明增长 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空间紧凑,混合用地功能,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保护开放空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通过鼓励、限制和保护措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 精明增长与一直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大同小异的意思。也是要合理利用生活空间,最大化的提高生活质量和城市居住质量。 精明增长的思想内涵:(1)对一些超越地方范畴的问题进行区域性协调并提出解决措施;(2)通过限制服务区范围提高能源、公用和市政设施的效率;(3)保护大城市边缘区及其附近的开敞空间及其他资源;(4)城市社区的经济、再开发、城市形态以及生活质量等。 精明增长十大原理:(1)土地的混和使用。(2)设计紧凑的住宅。 (3)能满足各种收入水平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住宅。(4)适合步行的社区。(5)具有自身特色,极具场所感和吸引力的社区。(6)保护开敞空间、农田和自然景观以及重要的环境区域。(7)强化已有社区。(8)多种选择的交通方式。(9)城市增长的可预知性、公平性和成本收益。(10)公众参与。 精明增长是针对城市蔓延所提出的观点。城市蔓延指的是无计划的、分散的、低密度的、依赖汽车的郊区外围的发展,即由于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城市蔓延会对生态和人文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于是,精明增长就被提出来了。

实现城市精明增长有三条基本途径:充分利用价格手段的引导作用;发挥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指向作用和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法规的控制作用。精明增长的基本假设是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平衡资源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而城市的一切发展皆以土地为载体,城市增长的精明最终落在土地开发的精明上,因此,编制合理的土地利用计划是实现城市精明增长的关键。 但是,精明增长的具体操作规划还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测量和评估标准尚待统一,针对不同地区和城市人口、地理等特征应有区别使用精明增长的管理工具;参与主体以政府组织为主,没有充分调动企业、社团及公民的积极参与;在推进精明增长的流程中,对于中前期的规划制定及实施比较关注,但对于后期的效果评估和反馈则缺乏重视。 建立高效、有序的城市架构,以适应自然环境,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索。而精明增长这一强调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强调对现有社区的改建和对现有设施的利用,强调生活品质与发展的理论,无疑很符合现代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要求。因此,城市精明增长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2018国际经济宏观形势分析

国际经济形势 2016 年美国经济平稳增长,2017 年一季度增速达到2.04%,同比环比均创新高;欧元区经济受益于货币宽松政策、弱势欧元和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下降,经济状况企稳,2017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50%;日本经济在出口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下,也获得了正增速。截至2017 年4 月失业率数据显示,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失业率缓慢下降,其中美国失业率下降至4.4%,欧元区失业率下降至9.3%,日本失业率下降至2.8%。整体看,外围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1、美国经济:稳健复苏 2017年,美国经济稳健复苏,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达到2.5%左右,但就业形势并不理想,失业率下降,就业率尚未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劳工收入增长缓慢,储蓄率上升,影响了国内消费的增长。美联储继续加息并开始“缩表”。美国总统特朗普新的税改方案将对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巨额国债将制约经济的发展。 2017年以来,美国经济保持上升态势。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声言要给企业和中产阶级大幅度减税和准备放松对金融监管等刺激经济的措施,这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些正面的影响,GDP的增长开始加速。一季度美国经济开局季节性疲弱,但明显好于2016年同期,二季度出现明显反弹。前两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分别增长1.2%和3.1%。三季度,尽管有飓风影响,GDP环比折年仍增长3.2%,保持较好走势。主要机构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略快于2017

年。IMF 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和2018年美国的经济增速将在2.2%和2.3%;通胀维持在2.1%左右;失业率分别为4.4%和4.1%。OECD 12月发布的报告预计,2017年和2018年,美国GDP增速将分别为2.2%和2.5%。美联储 FOMC 12月会议将美国2017年和2018年GDP增速预测均上调至2.5%。 不过,美国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投资者对实体经济信心不足,美联储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三批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共印出了3.963万亿美元的钞票,但只有760亿美元进入了实体经济。绝大部分的钞票进入了股市、债市和房市,造成了虚拟经济的繁荣,三大股指迭创新高的同时泡沫隐现,一旦破裂或大幅度下跌将对经济造成较大影响,股市的繁荣也造成了严重的两级分化。 2018年美国经济最大的利好因素是实施特朗普税改法案。这对个人普遍减税会刺激国内消费的增长,可谓立竿见影;对GDP的增长也会迅速见效。它不仅有利于美国经济,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因为美国的消费品绝大多数源自海外进口,这对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大对美国出口是个利好因素。 特朗普税改法案对国内企业对实体经济增加投资是个利好因素,有利于美国实施再工业化,也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从长远来看也是个利好因素,也会带动和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税制改革。全世界有不少国家的企业税高于美国,这就迫使这些国家调整税率。 由此判断,2018年美国经济的增长会比2017年略好一些,GDP 有望增长2.6%~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