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3《3.1.1 种群的特征》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3《3.1.1 种群的特征》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3《3.1.1 种群的特征》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3《3.1.1 种群的特

征》学案(含答案)

第第1节节种群的相对稳定种群的相对稳定

第第1课时课时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69模拟实验,归纳出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

2.通过教材P70调查,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3.通过对教材P6872种群特征的讨论比较,能够列举出种群的特征.并理解其内在联系。

重难点击

1.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内在联系。

2.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一种群和种群数量种群是研究生物群体稳态的基本层次,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种群数量。

请结合下列内容探究1种群概念1上面图

1.图2中长江里的鲤鱼群体或长江豚群体都可以称为一个种群。

2试判断下列各项所述是否为种群,并说明理由。

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判断否是或否。

理由鱼的种类很多,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

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判断否是或否。

理由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不是全部的玉米个体。

甲.乙两地同一物种的鸟。

判断否是或否。

理由不在同一个自然区域,不能随机交配。

3根据以上推断,种群是不是同种生物个体的简单集合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是。种群是同种生物在特定环境空间内和特定时间内所有个体的集群。其是由个体组成,但并非是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二者间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判断下列各项中,个体具备的特征有,种群具备的特征有。

性别种群数量出生日期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体重5下图表示个体.种群.物种之间的关系,请判断

A.

B.C的名称。

2图1中的鲤鱼种群数量较多,图2中的长江豚种群数量较少,确定种群数量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种群采取的方法不同。讨论下列情景适用的方法1若要调查某动物园内圈养梅花鹿种群的数量,可采用的方法直接观察,逐个计数。

2要调查某树林中一种活动迅捷.难以捕捉的鸟类的数量,可采用的方法统计该种鸟的鸟巢数量,再根据每窝鸟的平均数量来间接推断这种鸟的数量。

3如果要调查某块蝗灾较严重的草地上蝗虫的数量,能否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应该用什么方法答案蝗虫数量大.分布广,没有明显的生活痕迹或标记,因此不能利用上面的方法。应该采用近似的方法来估算其数量。

3标志重捕法是经常使用的一种估算种群数量的方法,请结合教材P69模拟实验分析相关问题1模拟实验方法步骤将若干个白色粉笔头放入塑料盆中。

从塑料盆中随机取30个粉笔头,放在盘中,并用红墨水染色。

把染色后的粉笔头重新放入盆中,并与未染色的粉笔头混匀。

再从盆中随机逐个取20个粉笔头,数一数染过色的有多少。

实验结果a.理论数值若设实验初始放入塑料盆中白色粉笔头的数量为N,混匀后再从盆中随机取得染色粉笔头数目为5。b由数学知识N30205,得N120。c实际数值从盒中数出全部粉笔头数为121。

2由模拟实验归纳标志重捕法的基本步骤和计算公式。

标志重捕法的基本步骤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后放回原来环境一段时间后重捕根据重捕到的个体中标志个体数占总捕获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小贴士用于标志动物的标志物的要求a.标志物不能影响动物正常的生命活动。b.不能过分醒目,过分醒目易被捕食。c.保留时间不短于研究时间。

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的标志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 再次捕获的标志个体数m归纳提炼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生物类别采用方法种群数量少,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易观察直接计数法种群数量较少,但不易直接观察,有明显的生活痕迹或标记间接推断法种群数量极多,分布范围广,难以准确统计估算法标志重捕法活学活用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某块草原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志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标志数/只初捕3232重捕3641该草原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__只。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3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数量与实际种群数量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__。

答案12882

B.C3高解析1根据公式NMnm,计算出个体总数为288只。3由于

第一次捕捉到的个体被标志后,第二次很难捕捉到,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志的个体减少,在公式NMnm中由于分母m 的值减小,使得N值比实际情况偏高。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种群数量只能表示种群的大小,而种群内个体分布的疏密要用种群密度来表示。

1种群密度1观察探究点一中的图1和图2可以得知,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鲤鱼和长江豚的个体数目差异很大,我们把这个衡量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的参数称作种群密度。

2下列说法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的是B。A长江中所有的鲤鱼B长江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C长江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样方法1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2调查步骤3注意事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归纳提炼1种群大小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种群大小种群密度种群所处的面积或体积。

2样方法的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及顶角处的个体。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3种群密度的特点1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2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活学活用2下列关于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 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B随机选一个样方,其密度就是整个种群的密度C取样方计算时,选生物密度大的区域更科学D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不一致则舍弃答案A解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A项正确.B项错误;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C项错误;不同的人所选取的样方不同,数据可能有所不同,D项错误。

种群的其他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的一个重要特征,种群还具有其他特征。请阅读教材P7172,并结合下面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xx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3019148人,与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人数相比,共增加6281414人,增长

37.53。平均每年增加62814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

3.24。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00人。下图是该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1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种群新生个体数占种群数量的百分比;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数量的百分比。

2列表比较出生率和死亡率类型项目出生率死亡率分类理想条件最大出生率最低死亡率特定条件生态出生率生态死亡率影响因素性成熟速度.每次产仔卵数.每年生殖次数.繁殖年龄的长短等生理条件.捕食者.疾病.气候条件等关系出生率高.死亡率低的种群,必然种群数量增高,种群密度增加应用举例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因此将“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3请在图中绘出该地人口增长率曲线。

答案如图4从曲线看,上海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迅速增长,原因是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5由此看出,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是前者决定后者。

6由此看出,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直接的。

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1请阅读教材信息完善表格内容。

种群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类型繁殖前期个体数大于繁殖期.繁殖后期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增大增长型各时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稳定稳定型繁殖前期个体数小于繁殖期.繁殖后期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减小衰退型2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年龄结构有多种呈现形式,下图为某地7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则属于增长型的是ADF.属于稳定型的是CG.属于衰退型的是BE。

3性别比1无公害蔬菜的培育过程中,当预测到昆虫种群密度增加时,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降低其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数量。由此可见种群的性别比也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2性别比的含义为种群中雌雄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3由此看出,年龄结构和性别比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答案间接的。前者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而后者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小贴士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归纳提炼种群的特征活学活用3判断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分析的正误。

1种群密度是种群的一个重要特征2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4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5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6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问题导析1种群密度直接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2年龄结构能通过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代表年龄结构。

3性别比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代表性别比,代表出生率.代表死亡率。

答案123456当堂检测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B种群是

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C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

征D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答案B解析种群

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学概念。A项是种群概念的完整叙述,是正确的,它反映了种群概念的三个要点即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总和;B项将种群理解为个体的简单相加,这是不准确的;C 项是正确的,因为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而这些特征是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D项是对B项错误项的否定,因此,它也是正确的。

2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无机环境的简单和复杂ABCD答案A解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性别

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3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种群密度B性别比C种群的空间特征D形态特征答案D解析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

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及空间特征等特征。

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m2左右C 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答案D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m2,灌木为16m2,草本为1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00m2左右,B项错误。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项错误。

5下图是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属于____________型,这样的种群正处于________时期。

2B属于__________型,这类种群的种群密度会

________________。

3C属于________型,这类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

__________。

4假设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大量诱杀稻田内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就会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从而导致该种群____________率降低,达到明显降低害虫种群__________的目的。

5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样有利于鱼的年龄结构成为图中__________所示的类型。

答案1增长发展2衰退越来越小3稳定比例适中4性别比出生密度5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