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力思考题1地基变形经历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

地基承载力思考题1地基变形经历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
地基承载力思考题1地基变形经历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

第七章地基承载力

一、思考题

1、地基变形经历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2、地基失稳有哪几种破坏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3、临塑荷载及临界荷载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做了哪些假定?

4、临塑荷载、临界荷载及极限荷载三者有什么关系?

5、几个极限承载力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6、地基承载力在什么情况下需进行修正?

二、选择题

是指塑性区开展的最大深度为多少时的基底荷载?()1、临界荷载P

1/4

A、0

B、基础宽度的四分之一

C、基础宽度的二分之一

D、基础宽度

2、比较临塑荷载、临界荷载和极限荷载的大小()

A、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

B、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

C、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

3、条形基础宽2.5m,埋深2m,基础持力层土的重度17.5kN/m3,内聚力12kPa,内摩擦角15度,试按太沙基承载力理论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为()

A、320kPa

B、350kPa

C、360kPa

D、363kPa

4、土的抗剪强度越大则地基的承载力()

A、一定较大

B、反而较小

C、大小不一定

5、当地下水位由原来较深的地方升至基础底面时,地基极限承载力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6、地基土达到完全剪切破坏时的最小压力称为()

A、临塑荷载

B、塑性荷载

C、极限荷载

D、都不是

7、在下列计算地基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中,哪个适用于倾斜荷载的情况?()

A、普朗特尔公式

B、太沙基公式

C、斯凯普顿公式

D、汉森公式

8、在下列计算地基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中,哪个适用于饱和软粘土的情况?()

A、普朗特尔公式

B、太沙基公式

C、斯凯普顿公式

D、汉森公式

9、在下列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中,()是最可靠的。

A、按理论公式确定

B、载荷试验

C、《规范》方法

D、旁压试验

10、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当基础宽度b()或埋深h()

时需进行修正。

A 、大于3m 大于0.5m

B 、大于2m 大于0.5m

C 、大于2m 大于1m

D 、大于2m 大于1m

参考答案:B 、C 、D 、A 、B 、C 、D 、C 、B 、A

三、计算题

1、一条形基础建于均质粘性土地基上,基础宽12.0m,埋深2.0m,粘土层的重度18.0kN/m 3,内聚力15kPa,内摩擦角15度,试计算地基的临塑荷载cr p 及临界荷载

41p (参考答案:155kPa ,225kpa )

2、某方型基础受垂直中心荷载作用,边长为5m ,埋深为2.0m ,地基土为坚硬粘土,=γ18.4kN/m 3,=c 16kPa, ?=20?,试分别按41p 、太沙基公式及汉森公式确

定地基的承载力(安全系数取3.0)。(参考答案:250kpa ,265kpa ,255kpa )

3、 某桥梁基础,埋置深度m h 5.3=,底面尺寸m 0.45.2?,地基土为一般粘性土,天然孔隙比80.0=e ,液性指数75.0=L I 。要求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参考答案:208.5kpa )

4、 已知某拟建建筑物场地地质条件:第一层土,杂填土,厚1.0m ,3/0.18m kN =γ;

第二层土,粉质粘土,厚4.2m ,3/5.18m kN =γ,85.0=e ,75.0=L I ,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kPa f ak 132=,设计基础形式为底面尺寸4.0×2.5m 的矩形独立基础,埋深

1.6m ,试计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参考答案:152kpa)

5、某建筑物为承受中心荷载的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3.5m ×1.8m ,埋

深d =1.8m ,地基土为粉土,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8.17m kN =γ,kPa c k 1.2=,

?=26k ?,试确定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参考答案:190kpa)

建构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处理相邻建筑物地基沉降影响的方法论文 摘要:相邻建筑物在地基中产生的沉降总是相互影响,需要从新旧建筑物的强度、刚度、结构类型、地质情况、荷载大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不同类型结构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地基沉降处理 1前言 紧张的城市用地,使得一栋房屋紧邻另一栋房屋建造的现象经常发生。两栋房屋要么紧紧相连,使用同一基础;要么设一道变形缝,各用一半基础;要么采用悬挑基础或桩基础。尤其是一些设计和建设单位只注意一般新建房屋基础比原房屋基础浅埋,两基础间净距一般取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 2相邻荷载对基础影响的因素 2.1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新旧建筑物的上部荷载、结构形式、自身刚度、强度、稳定性、使用年限、基础形式、建筑类别、土层性质等都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因素,到底哪一个是决定性因素,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这里只讨论新建房屋对原房屋的影响。建筑物的荷载是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在地基土层中引起的附加应力具有扩散作用,在地面下某一深度的水平面上各点附加应力不相等,在均布荷载合力作用线(即基底中心线)上应力最大,两侧逐渐减少;距地面愈深应力分布范围愈广,在同一垂直线上的应力随深度变化,超过某一深度应力愈小。应力扩散是裂缝开展的外因,但不论其应力多大,只要原建筑物抵抗变形的能力强,就不致于损坏。因此,原有房屋自身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是房屋不被破坏的内因。 2.2附加应力的大小取决于地基与基础的相对刚度、荷载大小及分布情况,基础埋深和土的性质以及施工时间间隔等多种因素。因此,新建房屋对原房屋地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荷载大小和地基土的性质。 3相邻建筑物沉降的有关数据 3.1建筑物的沉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通常,一般建筑物在施工期间随着荷载逐渐增加,地基被压缩下沉,当工程竣工时完成的沉降量,对于砂土可认为其最终沉降已基本完成,对于低压缩粘性土可认为其最终沉降已基本完成,对于低压缩粘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的50%~80%,对于中压缩粘性土可认为已完成20%~50%,对高压缩性粘性土可认为已完成5%~20%。因此,根据相邻建筑物的预估沉降量已完成情况可以计算出新旧房屋下的附加应力所引起的沉降及其相互影响。图1为相邻基础对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影响示意图。 3.2沉降计算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承载力=8*N-20(N为锤击数) 地基的承载力是随负载增加而地基单位面积的承载力。常用单位KPa是评估基础稳定性的综合术语。应该指出的是,基础承载力是基础设计的一个实用术语,它有助于评估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而不是土壤的基础特性指标。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是研究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确定方法: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

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按沉降变形控制设计桩基础

仍应保持接触或连接,即在接触或连接点上满足变形协调条件。倘若桩基由于某种条件或某种因素的影响,承台、筏板与地基土脱离接触,这时上部荷载由桩承担,就谈不上桩、土与筏板的共同作用。因此变形协调条件是共同作用发生的前提。 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加,桩顶压力与土压力逐渐增大,桩尖亦有一定的刺入位移(例如施工至第三层时,沉降值为1.67mm ),说明桩、土、筏能共同作用,本工程的基础设计是成功的。 2、桩与筏的荷载分担是一个复杂问题,它涉及诸多影响因素,如地基条件,孔隙水消散、施工方法、桩的数量、桩的间距、桩长与压缩性以及上部结构刚度等等。根据福州地区近二十座工程的实测资料,其基础底板的荷载分担比在15%-35%之间,本工程在装修阶段所测得的土压力值为71.49kpa ,计算其筏板分担比为71.49×1279/326236=28%,也在此范围之内。 3、采用同济启明星计算软件SCPF v2.0,它基于以边界积分法为基础,以Mindlin 应力解作为初始基本解,并引入沉降调整系数,较符合桩筏基础共同受力的特性。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变形也较好地反映基底下不同土层的变化特性。该设计方法在上海经过大量工程的检验,获得了许多成熟的经验,并已广泛使用。SCPF v2.0软件在本工程中应用,尽管因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及地基上的差异性,与测试数据相比仍有一定的误差,但仍不失为福州地区设计高层建筑 基础首选的方法,尚需在今后有更多的工程实践和经历一 段检验与反复修正的调整阶段。 必须注意的是,该程序在计算中具有“专家选项”的功能,点击该按钮,可在对话框设置“桩基土弹性模量系数”,即E s /E 1-2及“单桩极限承载力”,以便根据本地区实际的地质情况,修改计算参数。 4、在福州地区的地质条件下,采用桩筏与地基的共同作用理论设计基础,由于充分利用了地基土的承载力,可以降低基础的工程造价,缩短工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本工程为例,常规的基础设计需要的桩数为364根,桩基造价112.3万元,桩基部分所含建筑物每平方米造价为70.2元/m 2。而考虑桩筏土共同作用设计的桩基,仅需桩数232根,桩基造价75.2万元,每平方米造价为47元/m 2,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可节省桩基造价25%-30%左右。 参考文献 [1]董建国、赵锡宏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共同工作理论与实践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年 [2]杨敏、艾智勇 沉降控制设计桩基础的理论、方法与计算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1997年[3]同济启明星SCPF v2.0用户手册及理论方法 上海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1998年[4]宰金珉宰金璋 高层建筑分析与设计———土与结构物共同作用的理论与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地基基础? 按沉降变形控制设计桩基础 杨建峰 林颖孜 张善庆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350001) 提要:在基础设计中,根据工程的特点及工程地质条件,按沉降变形控制设计桩基础。采用桩-土-筏板共同作用的模型,降低基础造价,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沉降 复合基础 桩-土—筏板共同作用 To Design Piles Foundation By Controlling Subsidence And Deform ation Y ang Jian feng Lin Y ingzhi Zhang Shangqing (Fuj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350001) Abstract :On foundation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and geological situation of each project ,piles foundation is designed by the controlling of subsidence and deformation.By using the combined action m ould of piles ,s oil and raft ,the building reduces it ’s foundation costs ,thus ,gains it ’s outstanding econonic benefit. K eyw orks :Subsidence C om posite foundation C ombined action of piles s oil and raft 一、工程概况 某住宅为一幢八层半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建筑平面尺寸为50.6m ×16.7m 。底层为开敞的停车间,建筑总高为24.8m 。 二、工程地质概况及基础型式确定 1.本工程场地地貌上属福州平原西部,为一套全新和上更新统冲、海积以及更新统残积层,周边无明显断裂构造。地质剖面如图1所示,物理力学性能详见表1 。 图1 工程地质剖面 2.基础选型 (1)采用天然地基设计筏板基础,表层填中粗砂分层灌水振实,经计算建筑物整体沉降为250mm ,沉降较大,不满足使用要求。 (2)采用Φ500沉管灌注桩,以粉质粘土为持力层,按常规桩进行设计,因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不高,约为500kN ,桩数较多,若以残积砂质粘性土为持力层,桩长太长,桩身质量难以保证。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能 表1 指标 岩土层名称qs (kPa )qp (kPa )fk (kPa )E s1-2(MPa )E s2-3(MPa )杂填土20110 3.27淤泥1053 2.04粉质粘土5527002107.012.16淤泥质土 15 70 3.9 6.59 残带砂质粘性土402300220 4.639.89 (3)本工程确定采用桩—筏—土共同作用,按沉降变形控制来进行桩基设计,采用Φ500沉管灌注桩,桩长15m 左

地基承载力试验

地基承载力检测 一、地基土载荷实验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0%,且不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1.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0.5h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内,每h的沉降量小于0.1mm 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④s/b≥0.06(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5)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1.5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③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所对应的荷载值。 (6)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实验点不应少于3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浸水时的膨胀变形量。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附录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其操作重点: (1)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 (2)分级加荷至设计荷载,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塑限含水量时,每级荷载可按25kPa增加。每组荷载施加后,按0.5h、1h各观察沉降一次,以后每隔1h或更长时间观察一次,直到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 (3)连续2h的沉降量不大于0.1mm/2h时,即可认为沉降稳

地基处理常规方法

地基处理常规方法介绍及设计、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地基处理的目的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对不能满足建筑要求的地基(包括软弱地基和不良地基,如软粘土、冲填土、杂填土、饱和粉细砂、湿陷性黄土、泥炭土、膨胀土、冻土、盐渍土、岩溶等)进行改造,以增加其强度、稳定性,减少地基变形,消除液化性。经过处理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不同的地基土有不同的工程特性,不同建筑物对地基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处理的目的和处理方法是有别的。 地基处理按处理原理和作法大致可分为排水固结法、振密挤密法、置换及拌入法和加筋法四大类。 二、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不良地基处理方法可归纳为十三类,见下表。 类型处理方法适用范围 换填垫层法砂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工业及民用废渣垫层厚度不超过3m的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暗沟 预压法堆载及真空预压、降水预压、联合预压大厚度淤泥、淤泥质土及 饱和的冲填土 强夯、强夯置换法动力固结砂土、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 与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 振冲法 振冲挤密与置换振冲置换适用于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杂填土,振冲挤密适用于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 砂石桩法振动或锤击成桩松散砂土、粉土、素填土、杂填土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振动沉管灌注,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 素填土、淤泥质土 夯实水泥土桩法冲击、沉管、螺旋钻探及人工洛阳铲成孔地下水位以上的 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处理深度小于10m 水泥土搅拌法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外渗剂进行深层搅拌成桩,分干、湿两类方法处理深度不大于15m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 高压喷射注浆法用单管法、双重管法、三重管法进行高压旋喷注浆(水泥或化学浆液)高强度、高变形要求的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黄土的地基处理或托换、纠偏工程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梳理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梳理 地基承载力计算是地基计算中重要且最基本的工作,一直以来,不少设计人员只习惯于深宽修正的计算方法,对于地基承载力的概念以及各种计算方法认识不清。故对于地基承载力的基本概念、地基设计的理念以及在地基设计过程中多种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其综合应用,需要进行必要的梳理和说明。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概念 关于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应当从地基土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认识。 “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称为地基的承载力。通常区分为两种承载力,一种称为极限承载力,它是指地基即将丧失稳定性时的承载力。另一种称为容许承载力,它是指地基稳定有足够的安全度并且变形控制在建筑物容许范围内时的承载力”。地基极限承载力不仅与地基土的性质有关,还与基础的形式、形状、埋置深度、宽度等有关。“而容许承载力则还与建筑物的结构特性等因素有关”。 基础构建必须既要保证基底压力处于安全的应力水平,又要将沉降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地基设计的关系 基本建设程序是“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勘察单位的工作成果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前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单位依照勘察报告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勘察报告的地基评价内容包括地基承载力,这是设计人员最为关心的。 以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为例,得到勘察报告当中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经过计算就能得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fa值,据此就可以设计基础尺寸并展开基础设计的后续工作。 在这一设计流程当中,存在着某些不正确的倾向,有的设计人员认为勘察报告建议值可以放心大胆采用,反正出了问题是勘察单位负责。 对于勘察报告给出的包括地基承载力建议值在内的岩土设计参数,应当加以正确理解与使用,需要有一个再分析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地基设计的一个过程。可以看出,前述的设计流程看似顺理成章,其实不然,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容易忽视重要环节——地基设计。 地基评价和地基计算都属于地基设计的范畴。正如工程勘察大师顾宝和先生所指出的“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目前虽然一般由勘察报告提出,但不同于岩土特性指标,本质是地基基础的设计。”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摘要】 给大家推荐一个常用地基处理的资料。 【关键词】 序言、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序言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解决相邻建筑地基沉降影响的方法

解决相邻建筑地基沉降影响的方法 摘要:针对相邻建筑物在地基中产生的沉降相互影响的问题,从新旧建筑物的强度、刚度、结构类型,地质情况、荷载大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来不同类型结构的处理方法和设计计算依据。 关键词:相邻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应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用地日趋紧张,尤其城市用地紧张程度更为突出,使得一栋房屋紧邻另一栋房屋建造的现象较为普遍。两栋房屋紧紧相连,使用同一基础,要么设一道沉降缝,各用一半基础,要么采用悬挑基础或桩基础,或采用局部地基加固处理,总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设计和建设单位只注意一些新建房屋基础比原房屋基础浅埋,两基础间净距一般取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在设计中不是不考虑沉降量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就是过多地考虑这种影响,把新建房屋地基局部加固处理的过强,经常会出现开裂问题,不是新建房屋开裂就是原有房屋开裂。因此,对如何处理好相邻建筑物地基沉降,避免房屋出现破坏问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相邻荷载对基础影响的因素 1、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新旧建筑物的上部荷载、结构形式、自身刚度、强度、稳定性、使用年限、基础形式、建筑类别、土质性质等都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因素,到底哪一个是决定性因素,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本文仅讨论新建房屋对原有房屋的应响。建筑物的荷载是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在地基土层中引起的附加应力具有扩散作用,在地面下面某一深度的水平面上各点附加应力不相等,在均布荷载合力作用线(即基底中心线)上应力最大,两侧逐渐减小;距地面越深应力分布范围越广,在同一垂直线上的应力随深度变化,超过某一深度后愈深应力愈小。地基的附加应力是裂缝开展的外因,但不论其应力多大,只要原有建筑物抵抗变形能力强,就不致于出现开裂。因此,原有房屋自身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是房屋不被破坏的内因。 2、附加应力的大小取决于地基与基础的相对刚度、荷载大小及分布情况、基础埋深和土的性质以及施工时间间隔等多种因素。因此,新建房屋对原有房屋地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荷载大小和地基土性质。 三、相邻建筑物沉降的有关数据 1、建筑物的沉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通常认为,一般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对于砂土可认为其最终沉降基本完成,对于低压缩粘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50%-80%,对于中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

如何防止建筑物地基变形的具体方法

如何防止建筑物地基变形的具体方法 【摘要】地基变形顾名思义,一般就是指建筑的负载过大,岩土体被压缩而产生的相应变形。若地基变形量过大,将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其中在建筑物开发中,大多数以软土地基为主。建筑物的建成上部荷载的增加地基承载力和可能产生的沉降变形值是关键问题,下面我们就着如何引起软土地基变形的一些因素,给出的相应的分析和防止、应对方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基变形地基沉降方法 地基作为建筑物的负荷载体,如果建筑物负荷过大,就会引起地基不均匀的下降,带来的后果,将导致建筑物上部结构产生裂缝、倾斜,严重者造成结构破坏。一般导致软土地基变形的因素沉降的原因多数是,建筑物的检测度和平衡性,以及建筑物的稳定性。一般建筑施工中对沉降的监测,就成了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措施,建筑的平衡,就会使软土地基着重点不一样,容易导致地基的内外变形,从而影响了建筑的稳定性。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处理措施和一些防止的方法。 一、软土地基变形的一些处理措施 在实际的工程中,地基变形的情况是不容易控制的,所谓的建筑地基处理就是要提高软弱土的强度保证地基稳定降低其压缩性减少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即地基变形。但是对于软弱地基或饱和土而言,在荷载刚施加时,水来不及排出,体积尚未压缩,但地基沉降发生了,这种沉降就是侧向变形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及时排除水量,使得软土密度变大,这样才能载重的负荷增大避免了局部的地基变形。这就是减少孔隙水压力加速固结如排水法、挤密法等。 通常我们采用置换法人工增强土的密度如强夯法、碾压、振动法等。来实现巩固地基和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建筑施工中,我们还要充分了解建筑的楼层分布和着重点。着重点不同的地方,应均匀补充地基软土,对于不良地质,我们要合理开发,减少建筑物安全隐患。二、防止地基变形的具体方法 (1)沉降要提前分析、计算 工程中计算地基沉降往往是按一维问题来考虑的,即假设地基土没有侧向变形,只有竖向压缩,计算沉降所用的压缩性指标由无侧向变形的压缩试验测定。而实际的建筑物地基很少是不发生侧向变形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时甚至是十分显著地,影响着地基的沉降。因此,到目前为止,实际工程中沉降计算主要还是采用了无侧向变形的分层总和法算得的沉降乘以修正系数来解决,其中修正系数是一个经验值,工民建全国规范和许多地方规范都作了这样的规定。所以在打下地基的时候要认真地计算、分析,要按照标准值来进行施工,尽量不要误差太大,通常用地基土的材料参数-泊松比来反映侧向变形影响的主要指标。(2)建筑结构的具体分析 首先要有一套合理的建筑结构形式,如果建筑结构不合理,就会使整体刚度和强度都超出或局部超出地基的负荷度,以至于地质变形。因此我们采取结构上的帽形基础,将基础设计成帽子形,即在基础边缘设向下的围墙,似帽边。它不仅限制了地基内土体的侧向变形,使侧向变形引起的沉降大为减小,还将上部荷载传向深部,起了加大基础埋置深度的作用。实际上也是限制了侧向变形,而且埋置深度越大,侧向变形越小。这种方式目前海洋平台基础用的较多。主要特点是价格比较便宜,技术上也比较有效。建筑的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只要骨架牢稳,底盘才会稳定,地基才不容易变形。 其次,还要考虑结构中砖承重的情况,由于砖承重的纵横墙布置对整体刚度有很大的影响,只要施工不慎,都会直接的造成沉降现象的出现,因此我们在砖施工中采用较高大的条

地基处理与沉降

一、引言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 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二、地基的处理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承载力计算 5.2.1 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p≤f(5.2.1-1)k a 式中:p——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k 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a 2 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符合式(5.2.1-1)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规定: p≤1.2f (5.2.1-2)akmax 式中:p——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kmax5.2.2 基础底面的压力,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1 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F?G kk?p(5.2.2-1)k A式中:F——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N);k G——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N);k2)。A——基础底面面积(m 2 当偏心荷载作用时F?GM kkk?p? (5.2.2-2) maxk AWF?GM kkk?p? (5.2.2-3) mink AW 式中:M——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值(kN·m);k3);W ——基础底面的抵抗矩(m p——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kPa)。kmin3 当基础底面形状为矩形且偏心距e>b/6时(图5.2.2)时,p应按下式计算:kmax2(F?G)kk?p (5.2.2-4) maxk3la式中:l——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m);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m)。 e a F+G k p kma a b

图5.2.2 偏心荷载(e> b/6)下基底压力计算示意 b—力矩作用方向基础底面边长 5.2.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5.2.4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γ(b-3)+ηγ(d-0.5) f f=+η(5.2.4) makadb式中: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a f——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akη、η——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 取值;db3m/kN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础底面宽度小于3m时按3m取值,大于6m时按6m取值;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重度;m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 m d——基础埋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表5.2.4 承载力修正系数 ηη别土的类db1.0 0 淤泥和淤泥质土人工填土1.0 e或I 的粘性土0.85大于等于

房屋地基基础变形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

第25卷第2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Vol.25No.2 2007年6月JOURNAL OF HE BE I I N STI T UTE OF ARCH I TECT URE AND C I V I L E NGI N EER I N G June2007 房屋地基基础变形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 赵玉良 燕山大学校园建设管理处 摘 要 地基基础变形事故一般包括沉陷变形、倾斜变形和开裂变形三种.地基变形事故多 数与地基因素有关,其原因往往是综合性的,必须从勘测、地基处理、设计、施工等方面综合分 析,综合治理. 关键词 房屋地基;基础变形;分析处理 中图号 T U4 基础的变形事故一般包括沉陷变形、倾斜变形和开裂变形三种.沉陷变形又分为较大的均匀沉降变形及不均匀沉降变形,它主要是由于地基土在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压缩变形.倾斜变形与沉陷变形有关,它主要是由于地基土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而使基础或者建筑物产生超过规范规定值的垂直偏差.开裂变形是由于地基沉降差值较大,地基发生局部塌陷,或者是由于地基冻胀、浸水、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相邻建筑物的的影响,使基础产生较宽的裂缝而造成的变形. 房屋基础变形事故多数与地基因素有关,其原因往往是综合性的,必须从勘测、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及使用的方面综合分析.具体的说,造成基础变形的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类. (1)地基勘测上的问题.即地基勘测资料不足、不准或勘测深度不够,勘测资料有误;或者根本没有进行地质勘测就盲目进行设计和施工;或者虽进行了地质勘测,但提供的地基承载能力太高,导致地基剪切破坏形成倾斜;土坡失稳导致地基破坏,造成基础倾斜. (2)地下水位条件变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便于基础的开挖和混凝土的浇捣养护,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使得在水位下降范围内土的重度由有效重度增大至天然重度,这样就相当于在地基中施加了大面积的荷载,导致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再者,地基浸水或者地表水渗漏入地基后引起的附加沉降,以及基坑长期泡水后承载能力下降,均会产生不均匀下沉而形成倾斜.当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因大量抽取地下水而造成局部漏斗状缺水区,使得建筑物向漏斗中心倾斜,造成建筑物发生倾斜变形. (3)设计问题.由于地基土质不均匀,其物理力学性能相差较大,或者地基土层厚薄不均匀,压缩变形差大,而建筑物基础又没有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从而使得基础因过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而发生挠曲变形.对于软土、膨胀土、冻土或湿陷性黄土地基,由于建筑或结构措施设计不力,造成基础产生过大沉降而变形.建筑体形复杂、上部结构荷载差异较大的建筑物没有按照有关的规范设置构造措施,将会导致基础不均匀下沉.对于筏板基础的建筑物,当地面标高差很大时,基础室外两侧回填土厚度相差过大,则会增加地板的附加偏心荷载;或者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重心与基础底板形心的偏心距过大,加剧了偏心荷载的影响.正是这些偏心荷载的影响,将会增大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如设计过程中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基础变形事故的发生.此外,建筑物整体刚度差,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敏感,或者在对同一建筑物下的地基加固时采用了长度相差较大的挤密桩等,也会导致基础发生过大的变形而造成事故. (4)施工问题.施工方面大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施工顺序及方法不当,例如建筑物各部分施工先后顺序发生紊乱,或者在已有建筑物或基础底板基坑附近,大量堆放被置换的土方或建筑材料,造成建筑物下沉或倾斜;二是施工时扰动或破坏了地基持力层土体的原有结构,使其抗剪强度降低达不到原设计要求,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基础下沉;再者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正确地打桩顺序进行施工,相邻桩施工间歇时间过短以及打桩质量控制质量不严等原因,会造成桩基础倾斜或产生过大的沉降;此 收稿日期:2007-03-30 作者简介:男,1969年生,助理工程师,秦皇岛市,066004

地基变形计算

地基变形计算 一、工程信息 1.工程名称: J-3 2.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三、计算信息 1.几何参数: 基础宽度 b=2.400 m 基础长度 l=2.400 m 2.基础埋置深度 dh=2.000 m 3.荷载信息: 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Po=(F+G)/(b*l)-γi*d=(708.000+510.000)/(2.400*2.400)-40=171.45 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180.000 kPa 4.地面以下土层参数: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m) 重度(kN/m^3) Esi(Mpa) 是否为基岩层 粉质粘土 4.500 19.100

7.100 粉质粘土3.3 19.500 8.800 粉质粘土3.4 19.700 6.00

粉质粘土 10.000 18.900 6.000 粉质粘土 10.000 19.700 10.400 四、计算地基最终变形量 1.确定△Z长度 根据基础宽度b=2.400 m,得Z=5.5 m 2.计算地基变形量 Z(m)

l/b Z/b αi αi*Zi Zi*αi-Zi-1*αi-1(m) Esi(MPa) △si'=4*po*Ai/Esi(mm) si'=∑△si'(mm) 0.000 1.000 0.000 0.2500 0.0000 0.0000

7.100 0.0000 0.0000 1.000 1.000 0.416 0.2474 0.2474 0.2474 7.100 23.89 23.89 3.000

建筑结构地基变形处理的措施

建筑结构地基变形处理的措施 (一)地基变形处理的一般方法 地基变形是造成建筑物裂缝损坏、倾斜和事故的重要原因。随着建筑物的建成, 上部荷载的增加, 地基承载力和可能产生的沉降变形值是关键问题。地基变形特征有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要改良软弱地基土的工程特性, 一般的常用处理方法较多, 大体可分三类: 1)采用挖除软弱地基, 如置换法; 2)人工增强土的密度如强夯法、碾压、振动法等; 3)减少孔隙水压力加速固结如排水法、挤密法等。 地基处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软弱土的强度, 保证地基稳定, 降低其压缩性, 减少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即地基变形。减少地基变形的地基基础措施, 可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 1)掌握土层分布情况; 2)妥善处理不良地质现象; 3)减少附加应力; 4)充分挖掘地基潜力; 5)采用合适的基础方案。 在对施工方案的筛选和优化中, 不容忽略的是, 建筑结构应主动适应地基变形, 使建筑物安全可靠且经济合理, 应是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且施工中应首要选择。 2.结构适应地基变形的措施 1)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当上部结构和基础的整体刚度及强度不能适应地基变形时, 上部结构就遭致裂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上部结构连同基础的整体刚度愈大, 建筑物的差异沉降就愈小, 但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就愈大, 所以当上部结构柔性大时, 基础不宜有相当大的刚度。水池、油罐常采用柔性底板, 目的就是使之能适应大量的不均匀沉降。选择结构形式时, 对于由地基变形引起的结构物的整体或局部稳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2)建筑处理措施 (1)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不宜复杂。由于软土地基变形的特点,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不宜复杂, 同一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的高度和荷载不宜有过大的差别。因为采用H 、Y 、L 等形状, 在转角交接处或层差的相邻处往往出现裂缝损坏。 (2)考虑相邻基础的影响。在已建成的建筑物旁建造新的建筑物, 后者使前者产生附加沉降, 其速率较大, 曲率半径较小而弯曲方向相反, 往往容易使前者发生裂损;当同一建筑物的邻接部分或相邻两建筑物同时建造时, 由于相互影响而增加沉降, 其曲率半径较大, 加上建筑材料在施工初期的蠕变性质往往较能适应不均匀沉降, 故损坏情况比不同时间建造的相邻建筑物轻些。 (3)必要时设置沉降缝。当建筑物各单元的高度和荷载相差悬殊, 或平面形状较复杂, 又不能将各单元分开适当距离;或地基土不均匀, 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或当建筑物分期建造时, 则各单元连接处可考虑设置沉降缝。设置沉降缝时需注意以下各点: ①沉降缝需有足够的宽度, 缝中不可填塞, 使各单元可以自由移动, 否则会引起相互顶住挤压, 损坏结构。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为:二、三层时, 5 ~8cm ;四、五层时,8 ~12cm ;五层以上, 不小于12cm , 当地基有显著不均匀时, 应适当加宽。 ②沉降缝须从建筑物顶部开始断开, 直到基础底部, 利用伸缩缝是不可取的。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承载力的定义 地基土单位面积上随荷载增加所发挥的承载潜力,常用单位kPa,是评价地基稳定性的综合性用词。应该指出,地基承载力是针对地基基础设计提出的为方便评价地基强度和稳定的实用性专业术语,不是土的基本性质指标。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是研究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极限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的组成 荷载作用下,地基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工程中地基土层,一般较好,基础埋深较浅。因此主要发生整体剪切破坏,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太沙基公式为: 式中: C---土的粘聚力,KPa; q---基础两侧土压力q=γ0d,若地基土是均质,则基础两侧土压力q=γd;若地基土是非均质,则γ0是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d---基底埋深,m ;b---基础宽度,m ; Nr、Nq、Nc---无量纲承载力系数

据此可知,地基承载力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地基承载力的深宽修正 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的计算公式为: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 i、E s、a)进行计算,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 --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1 e --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 2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i

(二)计算步骤 1)划分土层 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 i≤0.4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 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 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 n=B(2.5-0.4ln 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 =σsz; p2=σsz+σz 1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 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 S 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土力学》第六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土力学》第六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第6章土中应力 一填空题 1.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时,计算深度是根据应力和应力的比值确定的。 2.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为:总应力σ=有效应力σˊ+孔隙水压力u ,土的和只随有效应力而变。地下水位上升则土中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 3.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终固结变形量之比值称为。 二选择题 1.对非压缩性土,分层总和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是( D )。 (A) ;(B) ;(C) ;(D) 2.薄压缩层地基指的是基底下可压缩土层的厚度H与基底宽度b的关系满足( B )。 (A) ;(B) ;(C) ;(D) 3.超固结比的土属于( B )。 (A) 正常固结土;(B) 超固结土;(C) 欠固结土;(D) 非正常土 4.饱和黏性土层在单面排水情况下的固结时间为双面排水的( C )。 (A) 1倍;(B) 2倍;(C) 4倍;(D) 8倍 5.某黏性土地基在固结度达到40%时的沉降量为100mm,则最终固结沉降量为( B )。 (A) 400mm ; (B) 250mm ; (C) .200mm ; (D) 140mm 6.对高压缩性土,分层总和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是( C )。 (A) ;(B) ;(C) ;(D) 7.计算时间因数时,若土层为单面排水,则式中的H取土层厚度的( B )。 (A)一半; (B) 1倍; (C) 2倍; (D) 4倍 8.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规范公式对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标准是( C )。 (A) ;(B) ;(C) ;(D)

9.计算饱和黏性土地基的瞬时沉降常采用( C )。 (A) 分层总和法; (B) 规范公式; (C) 弹性力学公式; 10.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式中的模量应取( A ) (A) 变形模量; (B) 压缩模量; (C) 弹性模量; (D) 回弹模量 11.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地基瞬时沉降时,式中的模量应取( C )。 (A) 变形模量; (B) 压缩模量;(C) 弹性模量;(D) 回弹模量 12.当土处于正常固结状态时,其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的关系为( B )。 (A) ; (B) ;(C) ; 13.当土处于欠固结状态时,其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的关系为( C )。 (A) ; (B); (C); 14.已知两基础形状、面积及基底压力均相同,但埋置深度不同,若忽略坑底回弹的影响,则( C )。 (A)两基础沉降相同; (B)埋深大的基础沉降大; (C)埋深大的基础沉降小; 15.埋置深度、基底压力均相同但面积不同的两基础,其沉降关系为( B )。 (A)两基础沉降相同; (B)面积大的基础沉降大; (C)面积大的基础沉降小;16.土层的固结度与所施加的荷载关系是( C )。 (A)荷载越大,固结度也越大 (B)荷载越大,固结度越小 (C)固结度与荷载大小无关 17.黏土层在外荷载作用下固结度达到100%时,土体中( D )。 (A)只存在强结合水; (B)只存在结合水 (C)只存在结合水和毛细水;(D) 有自由水 18.有两个黏土层,土的性质相同,土层厚度与排水边界条件也相同。若地面瞬时施加的超荷载大小不同,则经过相同时间后,两土层的平均孔隙水压力( A )。 (A)超荷载大的孔隙水压力大; (B)超荷载小的孔隙水压力大; (C)一样大 三、判断改错题 1.×,改“偏大”为“偏小”。 2.×,改“角点”为“中心点” 3.×,应取与土层自重应力平均值相对应的孔隙比 4.×,对一般土,应为;在该深度以下如有高压缩性土,则应继续向下计算至 处。 5.×,压缩模量应按实际应力段范围取值。 6.√ 7.×,沉降偏大的原因时因为弹性力学公式时按均质的线性变形半空间的假设得到的,而实际上地基常常是非均质的成层土。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