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政治发展

第八章政治发展

一、教学目标与重点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政治发展的基本涵义,熟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理论;了解政治发展的动力和途径,明确政治发展不同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辩证关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把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意义及基本要求;准确理解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和性质,全面了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正确把握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系统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及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1.政治发展的涵义。

2.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3.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4.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6.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7.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与性质

8.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9.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10.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政治发展的涵义与理论

(一)政治发展的涵义

政治发展的涵义。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经济社会发展决定政治发展。政治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阶级斗争对政治发展有重要影响。民主建设是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历史—文化等条件影响政治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第二节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一)政治发展的动力

人类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普遍追求推动政治发展。阶级关系与阶级结构的变化推动政治发展。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直接推动政治发展。经济与社会全球性交往的发展影响和推动着各国政治的发展。

(二)政治发展的途径

政治革命。政治改革。

(三)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的概念及特点。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的政治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发展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具体内容。

(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

持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推进政治发展。

第四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和性质

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三、教学思路与设计

1.课时安排:本章内容的课堂讲授应以2学时为宜,最多不超过3学时。

2.通过课堂教学,应使学生准确掌握政治发展的涵义和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与西方政治学政治发展观的本质区别;了解政治发展的动力因素和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全面认识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的联系和区别;理解政治稳定的概念和特点,正确认识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本章需重点讲解的内容之一,课堂教学可遵循如下步骤:

(1)全面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应使学生理解这一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及其必然性。

(2)准确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并系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具体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的具体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重要组成部分。

(3)应在具体阐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现实性和必然性的基础上,全面讲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

4.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也是本章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政治发展的推动力量,因此应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及其必要性做必要介绍,并应使学生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应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做全面梳理,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做出准确评价。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的根本途径,应在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进行系统讲解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现实政治实践,详细阐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使学生掌握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5.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相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讲解之外,还应注意结合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情况,启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条件、困难和发展路径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扩展性思考。

四、教学素材安排

第一节政治发展的涵义与理论

第二节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四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五、建议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美]格林斯坦、波尔斯比编:《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6.《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8.[美]罗伯特·A. 达尔著:《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9.[美]H·奇尔科特著:《比较政治理论》,社会学科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0.[美]安东尼·奥罗姆著:《政治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1.[美]劳伦斯·迈耶、约翰·伯内特、苏珊·奥格登著:《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2.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王沪宁著:《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4.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5.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李元书主编:《政治发展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7.燕继荣主编:《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六、考核知识点和要求

(一)考核知识点

1.政治发展的涵义与理论

2.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4.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二)考核要求

1.政治发展的涵义与理论

识记:(1)政治发展的涵义;(2)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3)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领会:(1)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2)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观;(3)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与西方政治学政治发展观的本质区别。

2.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识记:(1)政治发展的动力因素;(2)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3)政治稳定

的概念及特点。

领会:(1)政治发展的动力;(2)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的联系和区别;(3)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辩证关系。

应用:(1)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的联系和区别;(2)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辩证关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识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领会:(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具体内容;(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应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4.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识记:(1)政治体制改革的概念;(2)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4)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5)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领会:(1)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2)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4)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应用:(1)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2)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3)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七、复习思考题

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中,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2.政治发展的动力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基于政治革命的政治发展与基于政治改革的政治发展有何联系与区别?

4.如何理解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