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问题研究(正文:前言、各章节、结论、谢辞、参考文献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正文:前言、各章节、结论、谢辞、参考文献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正文:前言、各章节、结论、谢辞、参考文献

前言

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经过20多年的探索,学者们已达成共识,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2?。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1

第一章当前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

现代社会,农村的养老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格局。许多新的养老方式在市场经济主导下的今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认真分析比较不同的养老方式,寻求一种适合农村情况的养老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家庭养老

这是当前中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有关资料显示:老年人口的全部经济来源构成中,来自子女供给部分,城市占16.8%,乡镇占21.0%,农村地区占38.1%,这说明子女供养在城镇老年人中占有一定地位,而在农村中则占有重要地位…3?。

2 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户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3 养老保险

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4?。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以上数字对于8亿农民来说,社会化养老保险对大部分农民来说还离他们较远。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平衡,差异较大,在全国范

2

围内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与现实情况相脱离。

4 储蓄养老

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据笔者对福建省部分农村的调查得知,部分农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之用。但是,低利率、高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储蓄养老已失去太大价值。

3

第二章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基础和面临的挑战

1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基础

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这种以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将成为我们确定今天农村养老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1.1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客观条件

1.1.1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

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两千多年中,中国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一种不发达的经济形态,低下的生产力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一块块土地上而无其它谋生手段,封闭的交往形式又使农民只能依靠自身积累经验而无其它获取知识的途径。于是,对土地和耕作知识的拥有就成了社会继承与世代交替的重要内容。土地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退出生产领域后,并不放弃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子女要想获得土地必须以赡养父母为代价。同时,子承父业是传统农民家庭的突出特点,后代不仅由父母抚养成人,而且还从祖父那里学会谋生的技能,继承一定的产业和土地,这种生活上经济上的高度依赖,使得他们自觉服从父辈祖辈的制约,不敢有丝毫违抗。父辈们靠土地生产生育,培育后代;子辈们靠土地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土地构成百姓家庭养老的重要经济来源。

1.1.2 非货币经济是家庭养老存在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人类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家庭赡养功能就慢慢脱离家庭而社会化。”…5?米特罗在《欧洲家庭史》中进一步描述道:“农民经济是一种无货币经济,以致于赡养老人只在家内是可行的,提供实物在超出一定距离时就会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需要用现金支付并用此钱购买食物,而在前工业时代,在农业地区中,这两个都是不存在的。”…6?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农村的生产力极其落后,工业化程度很低,非货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在这种非货币的农业社会中,农民生产自己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要不停地生产以获得生活资料的供给,否则便无法保障自己的生活。而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因年老而丧失生产能力的时候,此刻要想获得生活资料,就必须依赖于家庭其他成员的生产。很显然,非货币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4

决定了家庭存在的必要性,也决定了家庭养老的必然性。

1.2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主观条件

1.2.1 孝道思想是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内在动力

在任何年代里,老人的赡养不仅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而且还受到建立在这种生产力基础上的赡养观念的制约。历史上,我国的老年赡养是以孝为核心在家庭内部进行的,孝道思想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儒家认为:“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7?所以儒家立教以孝为起点,“孝字上半部为老,下半部为子,有老人扶子之义”…8?。因此,孝的道德观最初是调解长者与小辈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但是到了封建社会,孝被抬到了极高的地位,成为一切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起点,并作为封建伦理纲常的基础,封建统治者就是用孝束缚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孝的原则为:“父之所尊,子不敢不承,父之所异,子不敢不同。”…9?封建统治者重孝的目的是为了效忠,显然,以孝治天下本身就包含了伦理和政治双重意义。在封建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广大农民总是认认真真地行孝,孝顺父母的意识逐渐成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内在动力。

1.2.2 享受天伦之乐的本能是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精神动力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而且有精神上的需要。老人害怕孤独,乐于和儿孙生活在一起,于是在长辈与晚辈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群体感情,这就构成了家庭结构变化的向心力,形成一种牢固的封建家庭关系,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具有强大的保护职能,共同保护家庭成员和财产安全。每个家庭成员都脱离不了家庭生活,更脱离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而且家庭还有一定的稳定性,每个人都重家庭,轻个人,为了家庭的生存、利益和光荣,个人便可以忽略;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和谐,个人必须各安其分,在人伦规范所界定的范围内,将自己的社会角色演好,而个人的真实意见和感受则慎藏于角色、行为之后。于是又形成近代农民家庭的内聚性和封闭性,主观上要求赡养老人必须在家庭内部进行。

1.2.3 政府的强力推行是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外在动力

中国传统社会自实施君主专制制度以来,国家权力日益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中。在“家天下”的政权模式下,统治者为了确保统治权力,努力造就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和绝对服从的心态。孝的本意是顺从和“无违”,将孝

5

扩展到政治关系方面,就形成了“以孝移忠”的思想观念。另外,老年人是政府业绩的形象代表。在传统社会,老年人是知识和智慧的代表,更是国泰民安和国运长久的象征。乾隆三下江南,其间五六次都有百岁“人瑞”迎驾道旁,他认为是“太和之气”,“用征寿世”的吉兆。显然,当老年人被赋予国运和德治的象征意义时,家庭养老就不只是家庭的私事,而是政府的公事了。因此,历朝历代的政府官员都将维护家庭养老作为国家任务进行推动。政府强力推行家庭养老的标志有三:(1) 有负责相关事务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或专司其职的官员;(2) 有保障家庭养老的制度和法规;(3) 有维护家庭养老的思想观念和道德。…10?历史上的家庭养老,是通过民政部门主管,县级机构直管,吏部考课,监察部门分察,孝文化灌输等而逐渐纳入政府行为范畴。

2 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人口流动的过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开始面临如下的挑战:

2.1 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

1982年到1990年两次人口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4.3人/户降到3.97人/户;到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户规模降到3.9人/户;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均家庭为3.44人/户。中国的家庭结构也转变为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结构。1990年核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7.31%,其中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完全核心家庭占57.81%,比1982年增长4.92%。家庭户平均规模的缩小和完全核心家庭的增多,导致纯老年户不断增加。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城乡合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在单身户和一代户中所占比例为5.6%。据1992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12个省市的一份调查,老人中一代户的比例,城市达到41%,农村达到43%。…11?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总之,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2.2 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

6

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父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2.3 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时,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更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以上各种挑战因素的结合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和分化,这就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相分离的态势,而且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像过去传统模式下那么密集和经常了。这是传统家庭养老制度在现代化冲击下的一种变革。导致这种变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以下两个因素在农村正在逐渐突出:(1)两代人的居住偏好。喜欢分开过,是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时尚,也可以说是人的现代性的一种表现。据对我国14省市的一项调查表明,2/3的农村青年婚后一二年都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12?。在老人那一端,也有个图清静、少麻烦的想法。(2)家庭人口外流或外迁因素。子女不在身边,在外地学习或工作,条件不成熟,两代人只好分居两地。显然,作为家庭养老,无论是传统模式或现代模式,有二个基本因素决定着家庭养老的质量,一是子女的支持和关照程度;二是自身的一些因素,如经济实力、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在农村,传统孝道观念的淡薄和老人自身经济实力的弱小,决定了农村养老质量的下降,也决定了养老社会化在农村存在的空间正在形成。

7

第三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现状、意义及注意事项

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

现代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项基本的制度,最早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产生,已有一百来年的历史。目前由130个国家依据国际准则和本国实际,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农民人口多,占全国12亿人口的74%;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7285万,占农村人口的8.2%,并且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如何建立和完善,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农村养老问题的长期研究,总结归纳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基础主要有:

1.1 货币经济的发展

非货币经济决定了交换只能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从而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法分离,家庭养老成为必然。只有到了工业化的现代社会,社会化生产达到了高度发达的程度,生产单位由家庭变为工厂,家庭成员各自都是独立的商品者,依靠参加社会化劳动而取得工资收入,即以货币经济完全取代非货币经济,老人才能挣脱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的桎梏,用货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维持生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才算成熟。因此,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的前提条件就是现代化的货币经济的存在。

1.2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

养老的两个要素是物质保障和生活服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关键是解决养老的物质基础,但是对于一个人特别是对于一个没有生活能力或者生活能力很低的老人来说,仅有钱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必须具备相配套的生活服务体系。生活服务的提供有三个来源:(1) 老人自我服务;(2) 家庭成员的服务;(3) 社会化服务。家庭养老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家庭成员不仅提供了充足物质资料,还提供了完善的生活服务,而且亲人提供的服务又是最细致入微和完美周到的。因此,不管将来社会养老保险多么发达,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家庭养老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老人自理能力的降低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就使得社会化生活服务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关键因素。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村的经济发达程度、社会化服务程度、

8

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可程度是完全成正比的。据《经济日报》记者王培楠报道,2001年初,广东省东莞市率先覆盖全社会的农村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始正式运作。全市参保农民76万人,16.2万名符合退休年龄的农村老人领取了首笔养老保险金。这意味着,从2001年起东莞所有20岁至60岁的男性农民、20岁至55岁的女性农民,将全部进人“社会养老保险安全网”中。东莞之所以能率先实施覆盖全社会的农村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在于小小的东莞2000年财政收入总额已达103.56亿元,市、镇、村三级公有资产已达1168亿元,净资产652亿元;就在于每一个村的第三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化生活服务水平已大大提高。

1.3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许多地方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国外没有现成的模式供使用,国内没有完善的法律作依据,操作的时候难免有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不当的管理和不周到的服务都会影响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受管理体制改革、利息持续下调及政策变动等因素的影响,2000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方面的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13?。

从国外成功经验来看,养老保险制度越完善、服务越到位,投保者的热情就越高,保险基金也就越充足;反之,越没钱,服务就越无法提高,投保者越没有热情,保险基金就越不充足。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制度也不完善,再加上农民素质、社会心理、东方文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民对保险制度的信任度、非货币经济等等因素的影响,与城市职工养老保险相比,状况不容乐观。尽管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但社会化养老保险对大部分农民来说还是离他们较远。从目前农民缴费的情况看,人均缴费不到150元。根据他们的缴费额,几十年后,平均每人每月拿不到几元钱(相对于目前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养老保险金,根本达不到保险的目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随着农村经济状况的好转,部分参与社会保险并最终获得部分社会经济来源的条件已经产生:(1) 除极少数未脱贫的地

9

区之外,中国农民已经过上了温饱生活,很多农民已经在向小康生活水平迈进,具有了一定参加社会保险的经济承受能力。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杭州地区农民,开展养老保险的乡镇覆盖率已达到95%,一些富裕的年迈农民通过一次性交纳几千元养老基金,已开始按每月50元、60元不等的数额领取养老保险金…14?。(2) 随着全国保险业务的发展,社会影响的扩大,计划生育政策手段的强化等等,农民参加保险的观念不断增强。他们开始理解到了参加社会保险对自身利益的保障作用,自觉性不断提高。上海市早在1984年即顺应农民需要而推出了《农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山东烟台从1989年开始,也大胆进行农村社会保险体制的改革,并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这种喜忧参半的现状是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完全一致的。我国农村人口多、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差距大,因而在养老问题上,各地情况差别很大,有些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全面覆盖,如东莞、温州以及山东的一些地方;而有些贫困地区,连一般的保费还无法收齐。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平衡,差异较大,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老年人的主要方式。

3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依据“建立健全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为体现社会保险政策的一致性,就应该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使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和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机地衔接。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确保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3.1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需要和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

据推测,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占全国人口的23-25%,而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会更高。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而由于农村青壮年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老人群体也就会越来越大,老龄化社会农村会先于城市到来。因此,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已经迫切需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来解决农民未来的养老问题。同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已使农村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家庭规模下降,家庭养老功能开始弱化,老有所养的问题就更显突出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扭转传统的“养儿防老”

10

陈旧观念,就能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供切实的经济保证。

3.2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我国现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按照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推进人类社会进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而进行的一场变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体,家庭重新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解决“三农”问题,满足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生活实际需要,就应重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3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政府的责任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一次风险就可把一辈子的生产和生活积累全都赔进去。要全面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难以想象的,而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既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转移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又要加快改善农村面貌,实现城乡同步发展。其实,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是国家公共财政不能回避的问题,在公共财政框架下,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属于混和公共产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此可见,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创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当覆盖每一个农民,这才是最高形式的社会养老保险,而我省则更应该尽早建立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4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注意的事项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我国城乡统一市场的形成、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以及需求的合理增长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和国运民生。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已不仅仅是农民们的愿望和要求,更是市场发育本身的客观必然。

4.1 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有法可依

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世界各国开展社会保险工

11

作的通行做法。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都是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强制推行的,因此加强法制建设也是解决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关键。首要的当然是《社会保险法》,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法律,《社会保险法》不能仅仅面向城镇居民,而把广大农民排斥在外,农村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明确其法律地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并形成了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雏形,就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规。针对农民迫切的社会养老保险需求,加快法制建设,尽快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法规已是势在必行。

4.2 制度的设计应与国家的农业政策相适应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与国家一定时期所实施的农业政策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又是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针对农村养老保险资金不足、发展水平低的状况,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根本。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这就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消除离开土地的农民的后顾之忧。因此,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与国家的农业政策相适应。当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困难和矛盾,但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尽快重视这一问题,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先建立起来。

4.3 建立有效的政府资金支持体系,明确目标,分步推进

政府应该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重点是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不仅要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更要给农民一定数额的直接经济补助,要切切实实担负起政府的责任,建立起“个人缴费、集体和政府资金支持”的全新筹资模式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首先是要解决农村非农就业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然后逐步扩大到适龄农民,最后覆盖全农村,最终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统筹养老保险体系。

在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企业是主要的投保人。而为了保障所有的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财政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这能解决两大问题:(1) 是起到政府资金的引导机制,即政府对不同年龄的参保人员分别给予适当的补贴,从而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2) 是能建立起农村养老保险储备基金,以保证参保人退休时能领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同步的

12

养老金。

4.4 协调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

中国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一切规定,包括劳动者权益保障,都是不分城乡的。这在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上也应不折不扣地体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城乡二元格局应逐渐被打破而不是强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既要有别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又要考虑最终能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其他保险制度相衔接。比如,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农民就可能转移到城镇,其养老保险也应能向城镇养老保险体系接轨。

4.5 合理确定费率水平。

通过编制中国的农村分性别国民生命表,为中国制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提供准确的技术数据,这是首要的基础工作。在缴费基数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费率水平。太高的费率,既对经济发展不利,又削弱农民参保积极性,最终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现行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存在高费率风险。高费率不但增加企业负担,影响企业活力,阻碍经济发展,还加大了企业逃费的动机,导致收缴难、扩面更难。

13

第四章今后农村养老保障方式的发展方向及措施

我国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明确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养老保障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可以认为,以上规定表明了国家在农村养老保障发展方向上的明确态度,并将成为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村养老保障发展的指导方针。

1 今后农村养老方式的发展方向

根据当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模式、社会化服务状况以及养老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农村中的主要养老方式,只不过这种家庭养老已不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作为养老的载体,辅助于多种养老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可以这样说,不管今后农村养老如何改革,家庭作为养老载体的地位是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替代的。主要原因在于:(1) 家庭养老的成本较低。同居一室,家庭成员更便于照顾老人,无需由专人脱离生产而专职对老人进行看管。既不影响生产,又不影响养老,符合帕累托效率最优原则。(2) 我国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由于诸多的原因,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的全面推广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还很低的情况下,家庭养老这种古老的养老方式不应随便地减弱或放弃。(3) 家庭服务业不甚发达。即使人人都参加了社会养老,年老时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但由于农村家庭服务业刚刚起步,从事家庭服务的人员十分有限,因而,如果没有家庭这个养老载体,老人们即使手中握着钱也仍然无法安度晚年。(4) 思想观念、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对老人养老载体选择的影响。

传统的“子孙满堂”观念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家庭的依赖性、对子孙理解的渴望会进一步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拿到保险金的老人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人而与他人生活在一起吗?很显然,家庭永远都是最理想的养老载体。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的观念更新以及人口的流动,对家庭养老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单靠原有的道德、法律法规对

14

家庭养老进行规范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制度,必须将家庭养老放在重要的位臵。

养老的载体与养老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家庭愿意承担养老责任,但没有物质上的支持,老年人的生活仍然无法得到保障;或者相反,老年人仅有资金上的保证,但无人对其进行照顾,其生活也是难以得到满足。所以,在巩固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前提下,必须在农村强制推广社会养老保险,使农民建立防范意识,在其年轻力壮、创造力最强时,能有少部分的储蓄,以备年老、多病没有生活能力时所用。

鉴于上述分析,根据我国农村的基本国情,参照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农村养老的基本精神,我国农村养老立法的目标应该定位于: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15?

2 今后农村养老保障可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除了加强对全社会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外,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还要依靠完善的法制。但是,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单独的农村养老法,有关农村养老的问题只是散见于《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继承法》、《保险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之中,这种分散的规定方法不仅容易造成彼此的不协调,而且影响到农村养老制度的实施。考虑到中国农村的特殊性和养老保障的复杂性,笔者认为,本着“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农村养老立法价值取向,我国农村养老法律体系可按以下思路构筑:

2.1 尽快制订农村养老基本法——《农村养老保障法》

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农村养老的原则、农村养老的形式、农村养老的种类、农村集体养老机构及其性质、家庭养老的内容、集体养老的内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容、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及其性质、农村社会养老基金的筹集管理发放、法律责任等。

2.2 根据《农村养老保障法》的基本原则制订一些相应的部门法

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法》、《农村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农村家庭养老示范法》等。

2.3 制订农村养老的行政法规

15

这一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法律规范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方面,在整个农村养老保障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应该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农村家庭养老条例》、《农村集体养老条例》、《农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办法》、《农村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条例》、《农村养老基金管理条例》、《农村养老基金管理机构税收减免办法》等。

综上所述,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相信其研究对国家今后的农村立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谢辞:

在本文收笔之际,在本篇论文写作过程中在选题、构思、撰写方面曾经给予指导、建议及帮助的王枝忠教授致以最衷心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王述智,张仕平.关于当前农村养老问题及其研究的思考.人口学刊,

2001;1

[2] 康文龙.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目标选择.云南社会科

学,1999;2.

[3] 于景元,袁建华,何林.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中国人口科

学,1992;1

[4] 田雪原.田雪原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5]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108.

[7] 迈克尔?米特罗著.欧洲家庭史.华夏出版社.1989.145.

[8] 岳庆平.中国的家与国.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91.

[9] 刘英.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355.

[10] 张德强.嬗变中的婚姻家庭.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79.

[11] 姚远.政府在家庭养老中的地位与作用.西北人口,1999,(2).

[12]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老年供养体系调查资料汇编.华龄出版

社.1994.86.

[13] 姚远.传统型家庭养老面临危机.视点.1996,(11).

[14] 王延中.不应终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国经济时报,2000-5-24.

[15] 揭新华.国内外农村社会保险的比较研究.上饶师专学

报,1997,(2).

[16] 杨连专,罗军.论农村养老立法的价值取向.人大建设,2001,(8).

16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保障研究文献综述 学生:曹文献指导老师:文先明 (2007级经济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号b200700094)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农村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农村老年人的规模越来越大。据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超过5930万人,约占全国全部老年人口总数的70% 。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92,高出城市1.24个百分点,进入了老年社会,并且中国农村老年人口规模还继续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农村目前的老龄化发展趋势状况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农村养老需求加大,要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的基本要求,维护社会安定,实现和谐社会,仅靠传统养老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另外,从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的相关指标表明,我国正向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快速迈进。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由于受“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基本还是靠农民家庭和农村集体经济来提供农村最简单的社会保障。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受到很大冲击,绝大部分农村的集体经济已全面萎缩,逐渐无力承担提供农村社会保障的责任。至此,农村的社会保障不仅没有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向前迈进,反而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倒退的情况,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形成鲜明反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距,加剧了城乡之间的不和谐,而且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尤其是限制了广大农村消费欲望的扩张,成为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可喜的是,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央已经在逐步加大支持农村的力度,尤其是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时要基本建立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认为在新形势下,按照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要不断加强农村制度建设、通过公共财政支农的积极效应和农村一系列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从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效激活农村各种生产要素,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以上所述:对于如何妥善解决中国数以亿万计的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是基于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国家稳定以及基本的公平正义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将对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动态综述如下。 二、关于养老保障制度的相关理论 国内外养老保障理论诸多,尤其是自20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了一批关于养老保障制度理论的经典文献,这是因为随着养老保障制度变成一种国家制度并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中占有了更大比重,它已越来越大地影响了经济增长

毕业论文谢辞

毕业论文谢辞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正文第一篇:毕业论文谢辞 本论文的完成,得益于xx大学老师传授的知识,使本人有了完成论文所要求的知识积累,更得益于导师xxx教授从选题的确定、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框架的确定、开题报告准备及论文初稿与定稿中对字句的斟酌倾注的大量心血,在此对导师xxx教授表示感谢!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大学四年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xxxxxx学院的各位老师,感谢xxx书记、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你们给予我的指导和教诲我将永远记在心里! 感谢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给我传授诸多专业知识的xxxx教研室的各位老师,感谢x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xx老师、xxxx老师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和我一起生活四年的室友,是你们让我们的寝室充满快乐与温馨,“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正是如此!愿我们以后的人生都可以充实、多彩与快乐! 感谢我的同学们,谢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 回首本人的求学生涯,父母的支持是本人最大的动力.父母不仅在经济上承受了巨大的负担,在心里上更有思子之情的煎熬与望子成龙的期待.忆往昔,每次回到家时父母的欣喜之情,每次离家时父母的依依不舍之眼神,电话和信件中的殷殷期待和思念之语,皆使本人刻苦铭心,目前除了学习成绩尚可外无以为报,希望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使父母宽慰. 非常感谢xxx老师、xxx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她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

毕业论文总结心得体会范文.doc

毕业论文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毕业论文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毕业论文是本科学习阶段一次非常可贵的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时机,经过这次比较完好的给排水体系规划,我摆脱了单纯的理论常识学习状况,和实践规划的结合训练了我的归纳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常识,处理实践工程问题的能力,一起也前进我查阅文献材料、规划手册、规划标准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才干水平,并且经过对全体的掌控,对部分的取舍,以及对细节的酌量处理,都使我的才干得到了训练,阅历得到了丰厚,并且毅力品质力,抗压才干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前进。这是咱们都期望看到的也正是咱们进行毕业规划的意图地点。 尽管毕业规划内容繁复,进程繁琐但我的收成却愈加丰富。各种体系的适用条件,各种设备的选用标准,各种管道的装置办法,我都是跟着规划的不断深入而不断了解并学会使用的。和教师的沟通沟通更使我从经济的视点对规划有了新的知道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举个简略的比方:市政给水管网引进管的管径假如挑选不妥就将形成上万元的直 接经济损失,这些本是我作业后才会认识到的问题,经过这次毕业规划让我提早了解了这些常识,这是很名贵的。 在规划进程中一些管道的规划让我很头痛,原因是由于本身规划遭到修建图本身的框定,而又有必要考虑本专业的一些要求标准,然后形成了一些对立点,这些对立在处理上让

人很难酌量,正是根据这种考虑我认识到:要向更完美的进行一次规划,与其他专业人才的沟通沟通是很有必要的,这其间也包含更好的了解修建甲方的各种要求,更要从祖国的高度看待一些全局上的问题更好的处理各种对立。 前进是有限的但前进也是全面的,正是这一次规划让我堆集了许多实践阅历,使我的脑筋更好的被常识武装了起来,也必然会让我在未来的作业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应变能力,更强的沟通力和了解力。 顺畅按期的完结本次毕业规划给了我很大的决心,让我了解专业常识的一起也对本专业的开展前景充满决心,不管给水体系排水体系仍是消防体系,我都选用了一些新的技能和设备他们有着许多的优越性但也存在必定的缺乏,这新不足在必定程度上约束了咱们的发明力。比方我的规划在节省水动力上就有很大的缺乏,在这个动力紧缺节能被高度重视的社会中,这无疑是很让我本身感到惋惜的,可这些缺乏正是咱们去更好的研讨更好的发明的最大动力,只要发现问题面临问题才有或许处理问题,缺乏和惋惜不会给我冲击只会更好的鞭笞我前行,往后我更会重视新技能新设备新工艺的呈现,并争夺赶快的把握这些先进的常识,更好的为祖国的四化服务。 毕业论文总结心得体会 20xx 年 3 月,我开端了我的毕业论文作业,时至今日,论文根本完结。从开端的茫然,到渐渐的进入状况,再到对思路逐步的明晰,整个写作进程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历经了

最新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 摘要: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 关键词:养老农村养老家庭养老养老保险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一、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分析 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这种以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将成为我们设计今天的农村养老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分析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 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两千多年中,中国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一种不发达的经济形态,低下的生产力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一块块土地上而无其它谋生手段,封闭的交往形式又使农民只能依靠自身积累经验而无其它获取知识的途径。于是,对土地和耕作知识的拥有就成了社会继承与世代交替的重要内容。土地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退出生产领域后,并不放弃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子女要想获得土地必须以赡养父母为代价。同时,子承父业是传统农民家庭的突出特点,后代不仅由父母抚养成人,而且还从父祖那里学会谋生的技能,继承一定的产业和土地,这种生活上经济上的高度依赖使得他们自觉服从父辈祖辈的制约,不敢有丝毫违抗。 父辈们靠土地生产生育,培育后代;子辈们靠土地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土地构成百姓们家庭养老的重要经济来源。为了确保农民拥有土地,历代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土地分配政策,如井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等。除了土地制度之外,政府还通过法律条文,严禁子孙与父母分家分财。《唐律 #8226;户婚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律》规定,“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 2.非货币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必要条件(二)家庭养老的主观条件分析 1.传统的孝道思想是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内在动力 在任何年代里,老人的赡养不仅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而且还受到建立在这种生产力基础上的赡养观念的制约。历史上,我国的老年赡养是以孝为核心

新整理毕业论文谢辞范文(16篇)

毕业论文谢辞范文(16篇) 毕业论文谢辞范文第1篇: 感激我的导师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向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激我的#教师,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忙我能够很快的融入我们这个新的实验室。 感激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仿佛就在昨日。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齐吃每年元旦那顿饭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但愿远赴M国的C平平安安,留守复旦的快欢乐乐,挥师北上的G顺顺利利,也愿离开我们寝室的开开心心。我们在一齐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感激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欢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情绪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我无言的帮忙,在那里请理解我诚挚的谢意。 毕业论文谢辞范文第2篇:

谢辞 到此,我的论文即将结束,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在完成终稿的时刻,我的思想同周围凝固的热气一样停驻,大学生活就这样结束,在这几年的大学生活中,充满酸甜苦辣,自我不明白在学校留下什么,但我明白学校赋予我许多无形的财富。毕业,自我的学涯也许到此为止,可眼前的路还很长很长,心中充斥着些许迷茫,但我必须整理心境,背上行囊,坚定的踏上新的征程 经过近两个月的查资料,整理材料,写作论文,今日最终能够顺利的完成论文。在设计之前,我借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软件,为自我做毕业设计做良好的铺垫。对毕业设计中的难题,我及时上网查阅资料,虚心向教师、同学请教。研究问题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工程技术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进入机械行业做必要的准备。经过在保定长城汽车的实习让我深深明白本事的培养不可忽略。我觉得这次设计的完成,不仅仅锻炼我进行设计的工作本事,培养我独立思考的本事,解决困难的方法,并且也教会我独立创新﹑力求先进的思想。同时我认识到:不管什么事,都要用心去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在这次的设计中花费很多时间,尽一切力量争取将设计做到最好。我在这段时间内所有的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会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由于本人理论知识有限,对软件的运用不太熟练,在设计过

毕业论文结论范文

毕业论文结论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毕业论文结论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2009年3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历经了几个月的奋战,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设计终于落下了帷幕。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我感慨万千,在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 3月初,在与导师的交流讨论中我的题目定了下来,是:8031单片机控制LED显示屏设计。当选题报告,开题报告定下来的时候,我当时便立刻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中,当时面对浩瀚的书海真是有些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我将这一困难告诉了导师,在导师细心的指导下,终于使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方向和方法有了掌握。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认真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我在学校图书馆,大工图书馆搜集资料,还在网上查找各类相关资料,将这些宝贵的资料全部记在笔记本上,尽量使我的资料完整、精确、数量多,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我将收集到的资料仔细整理分类,及时拿给导师进行沟通。 4月初,资料已经查找完毕了,我开始着手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我就及时和导师联系,并和同学互相交流,请教专业

课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困难一个一个解决掉,论文也慢慢成型。 4月底,论文的文字叙述已经完成。5月开始进行相关图形的绘制工作和电路的设计工作。为了画出自己满意的电路图,图表等,我仔细学习了Excel的绘图技术。在设计电路初期,由于没有设计经验,觉得无从下手,空有很多设计思想,却不知道应该选哪个,经过导师的指导,我的设计渐渐有了头绪,通过查阅资料,逐渐确立系统方案。方案中LED显示屏行、列驱动电路的设计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在反复推敲,对比的过程中,最终定下了行驱动电路采用74LS154译码器,列驱动电路采用74HC595集成电路。 当我终于完成了所有打字、绘图、排版、校对的任务后整个人都很累,但同时看着电脑荧屏上的毕业设计稿件我的心里是甜的,我觉得这一切都值了。这次毕业论文的制作过程是我的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在论文中我充分地运用了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 我不会忘记这难忘的几个月的时间。毕业论文的制作给了我难忘的回忆。在我徜徉书海查找资料的日子里,面对无数书本的罗列,最难忘的是每次找到资料时的激动和兴奋;亲手设计电路图的时间里,记忆最深的是每一步小小思路实现时那幸福的心情;为了论文我曾赶稿到深夜,但看着亲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满满的只有喜悦毫无疲惫。这段旅程看似荆棘密布,实则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我从资料的收集中,掌握了很多单片机、LED显示屏的知识,让我对我所学过的知识有所巩固和提高,并且让我对当今单片机、LED显示屏的最新发展技术有所了解。在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新知识,增长了见识。在今

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案.doc

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案农村养老问题现状 随着二十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逐渐小型化,大多以一至两个子女为主。与此同时,随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以前只在城市里出现的空巢老人现象,如今在中国农村也日趋普遍。由子女长年不在身边,依靠家庭养老也就成了一种泡影。 人口老龄化已经来临 人口不断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百姓对养老日益关注。许多老年人无奈的感叹:养儿防老防不住,国家养老保险不完善,老有所养由谁养? 对于老人,子女孝敬是天理人伦的要求,90%以上的农民仍然靠传统的家庭养老。 但是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很快就要进入老年期,他们面临着一对夫妻要面对四位老人的现实,养老将成为独生子女的不可承载之重。这就是现代农村养老问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目前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正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传统的家庭养老、儿女养老模式正面临挑战。 家庭养老占主体地位 家庭养老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这与我国农村的传统文化、生产方式、经济水平低下等因素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一些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环境闭塞,与外界联系甚少,还保留着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更决定了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总之,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

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养老功能的弱化具体体现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方面。在经济供养上,一对农村夫妇往往要供养4个老人,抚养一个小孩,经济负担加重。加之我国农村经济本身就比较落后,因此,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正受到挑战。 在生活照料方面,大批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不仅无法照料家中老人,反而把孩子和家中农活留给老人,农村养老负担沉重。在精神慰藉方面,由于家庭小型化的演进,子女外出打工,父母与子女间缺乏感情交流,难免孤单寂寞。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人的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农村养老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另外,以前农村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土地,可是,现在农作物根本不值钱,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已经不错了。在医疗、教育等日常消费开支急剧膨胀的情况下,大多农民根本顾及不了自己的养老问题。 农村养老问题解决方案 一、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 二、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

山东省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所以农村养老服务是我省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重要难题。随着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我省的农村养老服务也由传统的单一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向多种养老模式转变,它对维护我省的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试图探讨这些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改进我省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 【关键词】农村养老服务;社会保障;老龄工作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认真探讨了“改善民生”的问题,论述了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报告明确指出,农村养老服务系统的开发和建立,要基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把改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提高生活水平作为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这表明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改善民生,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比例高、规模大的农村,民生问题更亟待关注和改善。迄今为止,山东省老年人口已占总农村人口的16%。十二五期间我国老龄化人口将出现增长高峰,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从1.78亿增长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预计到2015年山东省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1923万,占总人口的19.7%。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达1000万人,80岁以上老人达到308万人。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许多老年人面临困难和问题,如生活条件差,健康状况不佳,不能自理,缺少资金等。自1991以来,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国家扶持的模式”,山东省已开始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到2010年底,1065万农民加入了山东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00万人领取了养老金。去年年底,山东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涉及51个县,覆盖率为36%。然而新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不成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和解决。 1 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许多农村年轻人要在城市和城镇找工作,以谋求更多的发展机遇,摆脱单一的农耕生活;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的数目大大增加。这些老人独自留在家中,生活艰难。 1.1 来自精神和生活的压力 老年人和他们的孩子住在一起会担心年轻一代抱怨他们失能。有些甚至会遭受孩子的冷遇;更有甚者,有些老年人会受到孩子身体和精神的虐待。为了生存,他们不仅要耕地还要做家务。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当年轻的父母外出在城镇和城市里工作时,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他们年老的父母身上,他们要负责种田,做家务和抚养自己的孙辈。孙辈的安全、教育问题也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这些“空巢老

毕业论文谢辞的模板

毕业论文谢辞的模板 作为苏州人,从小就在历史街区中长大。及长,我对历史街区的建筑、历史、典故都产生了一些兴趣,研究生入学,拜入周云教授门下,跟随导师主要研究历史街区的相关课题,可以说是正合我意。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理想中的学术研究是天天逛园林,现实是大量通读论文,找寻专家获取经验,处理数据结果。 导师XX教授批准我完成这个论文课题时,也许并不知道我内心的欢欣雀跃,及至今日,我知道自己通过这篇论文的完成,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历史街区导游。 能够有幸完成这篇论文,最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XX教授。X 老师虽祖籍北京,但长居苏州半生,她对苏州文化的热爱深入骨髓,能有幸在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有关历史街区的课题,是我人生中一段幸事。 X老师治学严谨,在学术上给了我很多启发,受益匪浅。在生活上也给与我们关怀,如母亲般关爱我们的一切。我愿意和X老师敞开心扉言谈,正因X老师身上散发着平易近人的气息。

完成论文过程中,我也深受历史街区学脉上的两位前辈影响,我的师姐XX和师兄XX,他们同样研究历史街区的相关问题,我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多向他们学习请教,深受启发,在此由衷感谢。 完成论文过程中,本着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原则,我的同门XX 给与了我帮助。师兄XX,师姐XX,同门XX督促我认真严谨完成学业和论文。XXX副教授,原为我本科毕业设计导师,在研究生学业中也给与我关怀和帮助,在此一一表示感谢。 人是 __的总和。我完成一篇论文,一段学业,一件事情,期间需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全力支持我踏实完成学业,你们是我最大的后盾。 伴随着论文的完成,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结束在即。谨此,我要对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以及承载两年多回忆的我的学校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首先要衷心感谢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在学业上给予我真诚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在国画学习的道路上学习到很多,不仅教予我绘画的技法,还教育我认真治学的态度。在绘画迷茫的时候,一次次鼓励我多多尝试,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绘画风格。在不知如何将国画和设计相结合时,给予我建议。让我懂得,学习不是为了做好一件设计作

毕业论文总结心得体会范文【精品】

毕业论文是一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过程的写作,那么关于毕业论文总结心得体会,应当怎么来写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相关,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毕业论文总结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是本科学习阶段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比较完整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我摆脱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状态,和实际设计的结合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能力水平,而且通过对整体的掌控,对局部的取舍,以及对细节的斟酌处理,都使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丰富,并且意志品质力,抗压能力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 虽然毕业设计内容繁多,过程繁琐但我的收获却更加丰富。各种系统的适用条件,各种设备的选用标准,各种管道的安装方式,我都是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而不断熟悉并学会应用的。和老师的沟通交流更使我从经济的角度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举个简单的例子:市政给水管引入管的管径如果选择不当就将造成上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这些本是我工作后才会意识到的问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让我提前了解了这些知识,这是很珍贵的。 在设计过程中一些管道的设计让我很头痛,原因是由于本身设计受到建筑图本身的框定,而又必须考虑本专业的一些要求规范,从而形成了一些矛盾点,这些矛盾在处理上让人很难斟酌,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意识到:要向更完美的进行一次设计,与其他专业人才的交流沟通是很有必要的,这其中也包括更好的理解建筑甲方的各种要求,更要从祖国的高度看待一些大局上的问题更好的处理各种矛盾。 提高是有限的但提高也是全面的,正是这一次设计让我积累了无数实际经验,使我的头脑更好的被知识武装了起来,也必然会让我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应变能力,更强的沟通力和理解力。 顺利如期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无论给水系统排水系统还是消防系统,我都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他们有着很多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比如我的设计在节约水能源上就有很大的不足,在这个能源紧缺节能被高度重视的社会中,这无疑是很让我自身感到遗憾的,可这些不足正是我们去更好的研究更好的创造的最大动力,只有发现问题面对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不足和遗憾不会给我打击只会更好的鞭策我前行,今后我更会关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并争取尽快的掌握这些先进的知识,更好的为祖国的四化服务。 毕业论文总结心得体会 2 年3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历经了几个月的奋战,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设计终于落下了帷幕。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我感慨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封面、目录、任务书、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姓名:詹仁富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与管理 年级: 2004级 指导老师:(签名) 二00六年十月十七日

目录 一、引言 (1) 二、正文 (2) 第一章当前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2~3 1 家庭养老 (2) 2 集体养老 (2) 3 养老保险 (2) 4 储蓄养老 (3) 第二章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基础和面临的挑战………………………4~7 1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基础…………………………………………4~5 1.1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客观条件 (4) 1.1.1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 (4) 1.1.2 非货币经济是家庭养老存在的必要条件 (4) 1.2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主观条件 (5) 1.2.1 孝道思想是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内在动力 (5) 1.2.2 享受天伦之乐的本能是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精神动 (5) 1.2.3 政府的强力推行是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外在动力 (5) 2 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6~7 2.1 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 (6) 2.2 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 (6) 2.3 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 (7) 第三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现状、意义及注意事项………8~11 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8~9 1.1 货币经济的发展 (8) 1.2 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 (8) 1.3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9)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9) 3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10~11 3.1 是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需要和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 (10) 3.2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11)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周忠孙开庆 ? 2012-07-13 11:12:30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9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现状,而相应的社会支持力量也非常薄弱,指出计划生育的特殊性要求国家为这部分人群提供支持,也确保计划生育夫妇能优先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关键词:计划生育,社会公平,养老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以来,计划生育家庭便成为我国农村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只要符合生育政策进行生育的家庭即应界定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但由于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家庭面临的问题较其他家庭更大,国家相关政策中所涉及的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奖励等制度也多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和双女户家庭,因此本文所指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也仅指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家庭,据“五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累计已达3000多万,农村双女户家庭达1000多万,今后每年还将新增独生子女户约350万,双女户100万。随着越来越多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已经或即将进入老年期,如何养老成为他们面临的难题。 一、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现状 (一)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经济支持来源被削弱 我国农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由家庭经营收入和务工收入构成,两者占农村家

庭收入的90%以上,并且工资性收入日渐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和主要增长点,相关数据表明,1990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高达75.8%,2002年降低到60%,2009年进一步下降到49%,与此同时,工资性收入占比则逐年上升,2000—2008年,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从31.2%上升到38.9%,2009年达到40.0%.为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业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相比外出务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仍然相形见绌,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极大削弱了农民微薄的利润,而农业耕地的不断减少和耕地质量的不断下降更使得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受到削弱。农业发展的困境使得农民将脱贫致富的期望寄托在外出务工身上,研究表明,外出务工家庭人均收入明显高于无外出务工家庭,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而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人均收入为6572元,高出平均水平2432元;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而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人均收入为8497元,高出平均水平3344元;而从务工收入与性别关系来看,男性务工收入明显高于女性;据200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男性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1068,女性为777元,二者相差近300元。因此,拥有更多劳动力资源的农村多子女家庭通过外出务工完全可以较快地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而计划生育家庭则可能因为劳动力资源短缺而陷入不利境地。 (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生活照料和精神生活面临困境 受居住习惯和交通等条件的影响,农村老人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条件较城镇老人更为有限,特别是随着成年子女的外出,农村产生了大量空巢家庭,子女外出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老人的物质生活状况,但却将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都留给了老人。受条件限制,不少年轻夫妇将未成年孩子也交由老人照顾,这使得不少老人倍感压力,受距离、交通成本、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一般是年初外出年末归家,有的甚至多年才回家,且在家停留时间都很短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谢辞

谢辞 通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今天终于可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最后的部分,开始写谢辞了.(其实这几个月每天做什么我确实想不起来了,但我记得自己肯定是没努力做毕业设计.而且论文也是先从谢辞开始写的.)这表示可以进入毕业答辩了,更表示我离开这个学校的时刻快要到了。回忆起求学期间的点点滴滴,不禁感叹,真是时光飞逝啊!大学生活就在这一转眼间过去了!(这些感慨是真实的,最近几天这种感觉真的相当强烈.学校呆不下去了,还没来得急做什么准备呢,就已经被一脚踢进社会了!)五年的努力与付出,随着论文的完成,终于让我的大学生活划下了一个完整的句点.(其实现在回忆起来,这五年应该是我这一辈子活的最爽的时期了.要是抻空学点日语就好了!) 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乃至学业的顺利完成,在这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中,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和朋友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徐克圣老师,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倾注了徐老师大量的心血。是他给了我大力的支持与帮助、耐心的辅导与解惑。而且还给了我很多就业上的见意。徐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使我感受到他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他是我日后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的最好的榜样!(虽然形容词多了点,但是这位老师确实挺不错的.相当平易近人.基本没察过我们什么.) 感谢我的同学与朋友们,是你们陪我渡过了大学五年美好的时光,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特别要感谢闫宜冰同学,感谢他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以及大学以来所有专业课的学习中给了我如此多的帮助.(感谢他是必须的,因为毕业设计就是他给我做的.以往的所有要写程序的东东也都得归功于他呀!不过我帮他写了谢辞.)感谢徐岩同学,感谢他在大学期间对所有同学从无怨言的热心服务.(真心的!他是我遇到过最好的班长了!这些年来一直很罩我呀!)感谢我同寝室的朋友们,感谢你们五年来的陪伴以及在生活中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学会了与人相处的艺术.(要问我大学这几年来收获最大的是什么,那就是我这几位朋友了!当然,还有老闫!) 感谢我的学校,感谢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说实话,对学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但发展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这美好生活的建设中养老问题就是民生领域的重要短板之一。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全面建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攀升。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城镇化发展的背后是农村的日渐虚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农村土地甚至耕地,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加速了农村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的进程,全面弱化了农村土地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出现了农村老人独居和空巢化问题,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留下了隐患。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人口自身的问题,二是老年人口与外部环境问题。 (一)老年人口生理健康状况差异明显假设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8岁(实际不到),那么一个人的老年生命长度就达到2年,占据整个人生生命历程的14。在这生命历程之中,每个老年人都向往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但迫于健康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人的幸福获得感也就大为不同了。马克思说过,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不同的生活质量就决定了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生命质量,也就造成了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不同。健康指数高的老人就幸福生活获得感明显,而健康指数低的老人幸福生活获得感自然较少,二者关系呈负相关关系。根据全国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约有815%的老年人身体状况为健康和基本健康,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依赖他人照顾,并且能够到社会发展成果;另有约185%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欠佳,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照料,在这之中大约有524万老年人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现状,占老年人口的95%。这部分老年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随之降低,甚至存在想要结束生命的念想,在痛苦中煎熬着度日。 (二)老年人口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仅仅生理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也是相当重要的。长期以来,社会人士及其家庭成员只观注到老年人口的物质生活养老,认为当代的老年人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住的好便解决了养老问题,而忽略了当今的现实社会状况,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老年人养老问题不再只是停留在物质养老的层面,他们更加需要的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新时代背景下,当代老年人的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显现出来。213年9月5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北京市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及需求狀况调查研究报告》,调查的样本量为3人,存在心理问题的老年人占比15%,有中度或重度心理问题的占.87%,渴望精神关怀的老年人口达到9%,对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带有普遍性。由此可见,物质养老的时代已经变了,新时代是物质与精神养老并存的时代。 (三)老年人口社会分层明显老年人口的社会分层是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以及个人经历的延续,也是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表现。由于体制和分配政策上的问题,导致退休人员在收入上的差距大,从退休金上看,国企退休职工不到3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般在5元左右,处级干部和高级技术人员可达到8元以上,高者甚至超过万元。除了退休金差距较大以外,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条件,也表明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同为老年人但所到的社会发展成果却大不一样。

毕业设计谢辞范文

毕业设计谢辞范文 篇一:毕业论文谢辞 谢辞 从确定论文选题至今,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已经顺利完成。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学院**老师。从当初选定论文题目到搜集资料,从确定论文大体框架到进行开题报告,从修改初稿二稿到最终的定稿,老师给了我极悉心的指导。老师是一位十分认真严谨的老师,对我的论文要求十分严格,不论是内容格式,还是标点符号都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可以说,老师对我的论文指导尽职尽责、呕心沥血。这使得我的论文能够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在写毕业论文的这段日子里,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结构、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使我受益终身。在此,我向敬爱的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衷心的谢意。 此外,还要感谢我身边的朋友和同学,感谢他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感谢他们的的宝贵建议,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篇二:大学毕业论文谢辞 谢辞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三年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本论文设计在赵爽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赵爽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赵爽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陶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向赵爽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三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三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非常感谢xxx老师、xxx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

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

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 毕业论文是本科学习阶段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比较完整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我摆脱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状态,和实际设计的结合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能力水平,而且通过对整体的掌控,对局部的取舍,以及对细节的斟酌处理,都使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丰富,并且意志品质力,抗压能力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 虽然毕业设计内容繁多,过程繁琐但我的收获却更加丰富。各种系统的适用条件,各种设备的选用标准,各种管道的安装方式,我都是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而不断熟悉并学会应用的。和老师的沟通交流更使我从经济的角度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举个简单的例子:市政给水管网引入管的管径如果选择不当就将造成上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这些本是我工作后才会意识到的问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让我提前了解了这些知识,这是很珍贵的。 在设计过程中一些管道的设计让我很头痛,原因是由于本身设计受到建筑图本身的框定,而又必须考虑本专业的一些要求规范,从而形成了一些矛盾点,这些矛盾在处理上让人很难斟酌,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意识到:要向更完美的进行一次设计,与其他专业人才的交流沟通

是很有必要的,这其中也包括更好的理解建筑甲方的各种要求,更要从祖国的高度看待一些大局上的问题更好的处理各种矛盾。 提高是有限的但提高也是全面的,正是这一次设计让我积累了无数实际经验,使我的头脑更好的被知识武装了起来,也必然会让我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应变能力,更强的沟通力和理解力。 从不知道毕业论文怎么写,到顺利如期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些我在毕业论文结束语中都提起过。事实上,给水系统排水系统还是消防系统,我都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他们有着很多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比如我的设计在节约水能源上就有很大的不足,在这个能源紧缺节能被高度重视的社会中,这无疑是很让我自身感到遗憾的,可这些不足正是我们去更好的研究更好的创造的最大动力,只有发现问题面对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不足和遗憾不会给我打击只会更好的鞭策我前行,今后我更会关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并争取尽快的掌握这些先进的知识,更好的为祖国的四化服务。 xx年3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历经了几个月的奋战,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设计终于落下了帷幕。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我感慨万千,在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