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疹型药疹的诊断

发疹型药疹的诊断
发疹型药疹的诊断

发疹型药疹的诊断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发疹性药疹的诊断发疹性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皮肤疹型。主要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免疫性的,经常认为是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其整体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会更加复杂。

发疹性药疹使我们每一位临床医生随时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对我们皮肤科大夫更是如此,不仅我们自己会遇到,其他科的大夫也经常让我们去会诊,所以发疹性药疹的诊断也即和其他疾病的鉴别,特别是和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病毒疹)的鉴别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一些东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潜伏期:未被该药致敏者其药疹的初发时间短则6~7天,长则数月,平均7~14天。曾被该药致敏者发疹时间可为6~48小时,多数为12~24小时。

二、皮疹形态特征:发疹型药疹类似麻疹、猩红热及其他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疹,但无麻疹、猩红热的其他症状。其皮疹有以下特点:

(一)皮疹色泽鲜艳、亮丽:呈现红色且皮疹发亮。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2.36%。

(二)皮疹两侧分布呈相对对称:药疹在身体两侧的分布通常是不匀称的,一侧偏重、皮疹较密,另一侧偏轻、皮疹较稀。其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5.36%。感染性疾病发疹一般是绝对对称。但猩红热的皮疹也可呈相对对称,可以视为例外。

(三)皮疹呈疏密相间状态:即在某一局部可见稀疏皮疹与密集皮疹交互存在。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9%。感染性疾病的发疹在同一部位上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即使能见到疏密不均现象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如近心端密集而远心端稀疏或与之相反,但不会出现疏与密变换突然现象,而且位置固定,不像药疹那样随处可见。

(四)皮疹分散与融合交错存在:药疹可见分散药疹与融合药疹在同一部位上交错存在。其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2.6%。感染性发疹性疾病虽也可见此种现象,但位置比较固定,如风疹的融合皮疹见于面颊且对称,幼儿急疹的融合皮疹见于腰骶部,只有A 型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其融合皮疹无固定部位,但能见到集簇性点丘疹混杂其间,可资鉴别。

(五)疹间浮肿现象:药疹之间的皮肤尽管为正常皮色,但有程度不同的浮肿现象,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2.92%。绝大多数感染性发疹性疾病之疹间皮肤正常。

(六)多种形态皮疹共存:主要表现1、分散与融合性红斑夹杂有风团样损害;2、麻疹样的斑疹、斑丘疹伴浮肿性、小丘疹、小水疱性湿疹样皮损;3、麻疹样发疹同时出现下肢紫癜样发疹,但A 型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也可见到此种损害。4、麻疹样、湿疹样及紫癜样三种皮损混于一体,即可有疱疹或紫癜发生。多见于药物热,皮疹与发热同步。其敏感性为27.5%,特异性为68.75%。

(七)无定位的皮疹移位现象:这是指瘙痒性分散皮疹与融合皮疹在某处隐退后,随后又在另处复起,即所谓皮疹呈无定位的迁徙现象。其敏感性虽只有12.5%,但特异性达100%,主要见于药物热,皮疹与发热同步。此现象与感染性疾病所固有的发疹顺序是不同的。

(八)皮疹伸侧重于屈侧:通常药疹皮疹在背部比胸部密集,腰臀部比腹部、股部密集,四肢伸侧皮疹比屈侧密集,常互相融合。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70.02%。受压、摩擦部位的皮疹也较密集。若发于腋窝、肘窝、腹股沟及腘窝时,可表现间擦疹样,有浸渍,其敏感性为25%,特异性为80.02%。

(九)顺向或向心性发疹:顺向发疹是皮疹先起自头面部而后迅速向躯干部或四肢蔓延,其敏感性为35%,特异性为62.92%。向心性发疹是皮疹先发于腕部或踝部,而后向躯干发展遍及全身,此发疹多见于氨苄青霉素引起的发疹型药疹,其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92.92%。

(十)瘙痒:皮疹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2.92。

(十一)发热:多发生于应用解热镇痛药的患者,往往由于临床判断的失误,多诊断为感染发热,用药后0.5~1小时左右体温下降,2小时后,体温上升,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体温升高至40度,并且皮疹与发热同步出现,无头痛、恶心、呕吐、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的感染中毒症状,停药24~48小时后体温开始下降。

(十二)病程自限性:发疹型药疹发展迅速,常于1~3日内遍布全身,大多数患者于停药后数日皮疹开始消退,1~2周可恢复正常,重者可持续4周。皮疹消退时可伴有少许脱屑。但是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剥脱性皮炎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三、诊断

如果上述各项之中有4项,且从用药到发疹时间符合药疹的潜伏期,则可作出临床诊断。

四、鉴别诊断步骤

1、从皮疹形态上判断:首先观察全身皮疹的分布状态——是相对对称还是绝对对称性。其次,观察两处皮疹的分布形态,查看有无疏密相间、分散融合交错、疹间浮肿、多形态皮疹及皮疹移位现象。

2、从理论上推断:详细询问并查阅患者的用药情况,如药物名称、剂量、方法、起止时间及用药过程中有无异常感觉及既往药物过敏史等。一般应追查到发疹前28天,最低也要追查到14天。研究药物与发疹时间上的联系,从而判断是否符合药疹的致敏期。

五、需要鉴别的疾病

(一)麻疹及非典型麻疹

(二)猩红热

(三)风疹

(四)幼儿急疹

(五)肠道病毒感染

(六)腺病毒感染

(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八)其他发疹性疾病

伤寒、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呼吸道融合细胞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腮腺炎、流感与副流感以及某些衣原体病和支原体病都可以发生皮疹,应注意与这些疾病鉴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