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等积式比例式

相似三角形等积式比例式
相似三角形等积式比例式

专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与圆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部分知识学好,为学习圆这部分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本讲重点研究两个问题:一、比例式,等积式的证明;二、双垂直条件下的证明与计算。

一、等积式、比例式的证明:

等积式、比例式的证明是相似形一章中常见题型。因为这种问题变化很多,同学们常常感到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规律,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

(一)遇到等积式(或比例式)时,先看是否能找到相似三角形。

等积式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成比例式,在比例式各边的四个字母中如有三个不重复的字母,就可找出相似三角形。

例1、已知:如图,△ABC中,∠ACB=90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

交BC延长线于F。求证:CD2=DE·DF。

分析:我们将此等积式变形改写成比例式得:,由等式左边得到

△CDF,由等式右边得到△EDC,这样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以得到要证的等积式了。因为∠CDE是公共角,只需证明∠DCE=∠F就可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证明略(请同学们证明)提示:D为直角三角形斜边AB的中点,所以AD=DC, 则∠DCE=∠A.

(二)若由求证的等积式或比例式中找不到三角形或找到的三角形不相似,则需要进行等线段代换或等比代换。有时还需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

例2.如图,已知△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CF∥BA,BF交AD于P点,交AC于E点。

求证:BP2=PE·PF。

分析:因为BP、PE、PF三条线段共线,找不到两个三角形,所以必须考虑等线段代换等其他方法,因为AB=AC,D是BC中点,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如果我们连结PC,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PB=PC,只需证明△PEC∽△PCF,问题就能解决了。

证明:

例3.如图,已知:在△ABC中,∠BAC=900,AD⊥BC,E是AC的中点,ED交AB的延长线于F。

求证:。

分析:比例式左边AB,AC在△ABC中,右边DF、AF在△ADF中,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因此本题需经过中间比进行代换。通过证明两套三角形分别相似证得结论。

证明:∵∠BAC=90°,AD⊥BC,

∴∠ADB=∠ADC=∠BAC=900,

∴∠1+∠2=900,∠2+∠C=900,

∴∠1=∠C,∴△ABD∽△CAD,∴,

又∵E是AC中点,∴DE=EC,

∴∠3=∠C,又∵∠3=∠4,∠1=∠C,

∴∠1=∠4,又有∠F=∠F,

∴△FBD∽△FDA,

∴,∴(等比代换)

二、双垂直条件下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双垂直”指:“Rt△ABC中,∠BCA=900,CD⊥AB于D”,(如图)在这样的条件下有下列结论:(1)△ADC∽△CDB∽△ACB

(2)由△ADC∽△CDB得CD2=AD·BD (3)

由△ADC∽△ACB得AC2=AD·AB (4)由△CDB∽△ACB得BC2=BD·AB (5)由面积得AC·BC=AB·CD (6)勾股定理我们应熟记这些结论,并能灵活运用。例4.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0,CD⊥AB于D,根据下列各条件分别求出未知所有线段的长:

(1)AC=3,BC=4;

(2)AC= ,AD=2;

(3)AD=5,DB= ;

(4)BD=4,AB=29。

分析:运用双垂直条件下的乘积式及勾股定理,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就可求出其他四条线段的长。

解:Rt△ABC中,∠ACB=90°,CD⊥AB于D,

(1)∵AC=3,BC=4,由勾股定理得AB= =5,∵AC2=AD·AB,∴AD= = ,

∴BD=AB-AD=5- = ,

∵CD·AB=AC·BC,

∴CD= (或利用CD2=AD·BD来求)

(2)∵AC= ,AD=2,AC2=AD·AB,

∴CD= ,

∵BD=AB-AD,∴BD= -2= ,

∵BC2=BD·AB,且BC>0,

∴BC=

(3)∵AD=5,DB= ,且CD2=AD·BD,

∴CD= =12

AB=AD+BD=

∵AC2=AD·AB,

∴AC= =13

∵BC2=BD·AB,

∴BC=

(4)BD=4,AB=29,BC2=BD·AB,

∴BC= =2 ,

∴AD=AB-BD=29-4=25,

∵AC2=AD·AB,

∴AC= =5 ,

∵CD2=AD·BD,

∴CD= =10

例5.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AB:BC=5:6,点E在BC上,点F在CD上,EC= BC,FC= CD,FG⊥AE于G。

求证:AG=4GE。

分析:图中有直角三角形,充分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设AB=5k,BC=6k

(k>0),则EC= BC=k, FC= CD= AB=3k,得DF=2k,由勾股定理可得

AE2=AB2+BE2=50k2,EF2=EC2+FC2=10k2,AF2=AD2+DF2=40k2,所以AE2=EF2+AF2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Rt△AFE,又因为FG⊥AE,具备双垂直条件,问题的解决就有了眉目。

证明:∵AB:BC=5:6,

∴设AB=5k, BC=6k (k>0),

∴在矩形ABCD中,有

CD=AB=5k, BC=AD=6k, ∠B=∠C=∠D=900,

∵EC= BC, ∴EC= ×6k=k, ∴BE=5k,

∵FC= CD, ∴FC= ×5k=3k, ∴DF=CD-FC=2k,

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得

AF2=AD2+DF2=36k2+4k2=40k2,

同理可得AE2=50k2, EF2=10k2,

∴AF2+EF2=40k2+10k2=50k2=AE2,

∴△AEF是Rt△(勾股定理逆定理),

∵FG⊥AE,∴△AFE∽△FGE,

∴EF2=GE·AE,∵AE= =5 k

∴GE= = k, ∴4GE=4 k,

∴AG=AE-GE=5 k- k=4 k,

∴AG=4GE.

例6.已知:如图,Rt△ABC中,∠ACB=900,CD⊥AB于D,DE⊥AC于E,DF⊥BC于F。

求证:AE·BF·AB=CD3。

证明:Rt△ABC中,∠ACB=90°,CD⊥AB,

∴CD2=AD·BD,

∴CD4=AD2·BD2,

又∵Rt△ADC中,DE⊥AC,Rt△BDC中,DF⊥BC,

∴AD2=AE·AC,BD2=BF·BC,

∴CD4=AE·BF·AC·BC,

又∵AC·BC=AB·CD,

∴CD4=AE·BF·AB·CD,

∴AE·BF·AB=CD3

说明:本题几次用到直角三角形中的重要等积式。请同学们熟记这些重要的等积式,并能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测试

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E⊥BD于E,S矩形=40cm2,S△ABE∶S△DBA=1∶5,则AE的长为()

A. 4 cm

B. 5 cm

C. 6 cm

D. 7 cm

2.如图,在□ABCD中,E是BC上的一点, AE交BD于点F,已知BE∶EC=3∶1,S△FBE=18,则S△FDA 的大小为()。

A. 24

B. 30

C. 32

D. 12

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AB边上,且AE∶EB=2∶1,AF⊥DE于G,交BC于F,则△AEG的面积与四边形BEGF的面积比为()

A. 1∶2

B. 1∶4

C. 4∶9

D. 2∶3

4.如图,△ABC的底边BC=a,高AD=h,矩形EFGH内接于△ABC,其中E、F分别在边AC、AB上,G、H都在BC上,且EF=2FG。则矩形EFGH的周长是()。

A. B.

C. D.

5.如图,在△ABC中,∠B=∠ADE=∠CAD,,设△EBD、△ADC、△ABC的周长依次为m1、m2、m3。那么的值是( )。

A. 2

B. 4

C.

D.

答案与解析

答案:1、A 2、C 3、C 4、B 5、D

解析:

1.解∵∠BAD=90°, AE⊥BD,

∴△ABE∽△DBA。

∴ S△ABE∶S△DBA=AB2∶DB2。

∵ S△ABE∶S△DBA=1∶5,∴ AB2∶DB2=1∶5,

∴ AB∶DB=1∶。设AB=k,DB=k,

则AD=。

∵ S矩形=40cm2,∴ k·2k=40。

∴ k=2 。∴ BD=k=10,AD=4 。

S△ABD=BD·AE=20,∴·10AE=20

∴ AE=4(cm)。故选A。

2.C。

3.分析易证△ABF≌△DAE。故知BF=AE。

因AE∶EB=2∶1,故可设AE=2x,EB=x,则AB=3x,BF=2x。

由勾股定理得AF==。易证△AGE∽△ABF。

可得S△AGE∶S△ABF=AE2∶AF2=(2x)2∶()2=4∶13。

可得S△AGE∶S四边形BEGF=4∶9。故选C。

4.分析:由题目条件中的EF=2FG得,要想求出矩形的周长,必须求出FG与高AD=h的关系。由EF ∥BC得△AFE∽△ABC,则EF与高h即可联系上。

解:设FG=x,则

∵ EF=2FG,∴ EF=2x。

∵ EF∥BC,∴△AFE∽△ABC。

又AD⊥BC,设AD交EF于M,则 AM⊥EF。

∴。即。

∴。

解之,得 x=

∴矩形EFGH的周长为6x=。

评注:此题还可以进一步求出矩形的面积。若对题目再加一个条件:AB⊥AC,那么还可证出FG2=BG·CH。通过这些联想,就会对题目的内在的联系有更深的理解,也会提高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

5.解析:由∠CAD=∠ADE,得AC∥DE,∴△ABC∽△EBD,又∠B=∠CAD,∠C=∠C,∴△ABC∽△DAC。

∴△ABC∽△EBD∽△DAC。即△EBD∽△DAC∽△ABC。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即可得出。

中考解析

例1.(重庆市)如图,在△ABC中,∠BAC=90°,D是BC中点,AE⊥AD交CB延长线于点E,则结论正确的是()

(A)△AED∽△ACB (B)△AEB∽△ACD (C)△BAE∽△ACE (D)△AEC∽△DAC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评析:思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用排除法结合条件易选出正确选项。答案为C.

例2.(河北省)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且AD=AC,DE⊥BC,DE与AB相交于点E, EC与AD相交于点F。

(1)求证:△ABC∽△FCD;

(2)若S△FCD=5,BC=10,求DE的长。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评析:思路:第1问因AD=AC,∴∠ACB=∠CDF,又D是BC中点,ED⊥BC,∴∠B=∠ECD,∴△ABC∽△FCD。

第2问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作AM⊥BC于M,易知S△ABC=4S△FCD。∴S△ABC=20,AM=4,又∵AM∥ED,∴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中点,可以求出DE。

证明:(1)∵DE⊥BC,D是BC中点,

∴EB=EC,∴∠B=∠1.

又∵AD=AC,∴∠2=∠ACB,

∴△ABC∽△FCD.

(2)[方法一]:过点A作AM⊥BC,垂足为点M.

∵△ABC∽△FCD,BC=2CD,∴,

又∵S△FCD=5,∴S△ABC=20.

∵S△ABC= BC·AM,BC=10,∴20= ×10×AM,∴AM=4.

又∵DE∥AM,∴.

∵DM= DC= ,BM=BD+DM,BD= BC=5,

∴,∴DE= .

说明:本题也可运用△ABC∽△FCD,由相似比为2,证出F是AD的中点,通过“两三角

形等底、等高,则面积相等”,求出S△ABC=20.

[方法二]:作FH⊥BC,垂足为点H.

∵S△FCD= DC·FH,又∵S△FCD=5,DC= BC=5,

∴5= ×5×FH,∴FH=2.

过点A作AM⊥BC,垂足为点M,∵△ABC∽△FCD,

∴,∴AM=4.

又∵FH∥AM,

∴,∴点H是DM的中点.

又∵FH∥DE,∴.

∵HC=HM+MC= ,∴,∴DE= .

例3.(河南省)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PCD是等边三角形。

(1)当AC、CD、D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ACP∽△PDB?

(2)当△ACP∽△PDB时,求∠APB的度数。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评析:本题是一个探索型的,它给出了一个条件,让你自己再添加一个条件,可使两个三角形相似,因此,首先想到相似的判定方法,因又限制了三条边关系,所以是以应边就成比例。当相似了对应角相等,易求∠APB。

答案:解:(1)∵△PCD是等边三角形,

∴∠PCD=∠PDC=60°,PD=PC=CD,

从而∠ACP=∠PDB=120°

∴当时,△ACP∽△PDB

即当CD2=AC·BD时,△ACP∽△PDB

(2)当△ACP∽△PDB时,∠APC=∠PBD.

∴∠APB=∠APC+∠CPD+∠DPB

=∠PBD+60°+∠DPB

=60°+60°

=120°.

专题:比例式等积式的常见证明方法

专题:比例式、等积式的常见证明方法 ◆类型一 三点定型法:找线段对应的三角形,利用相似证明 1.如图,在菱形ABCD 中,G 是BD 上一点,连接CG 并延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交AD 于点E ,连接AG . (1)求证:AG =CG ; (2)求证:AG 2=GE ·GF . 2.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AB ,垂足为D ,E 是A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F . (1)若FD =2FB ,求FD FC 的值; (2)若AC =215,BC =15,求S △FDC 的值. ◆类型二 利用等线段代换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AC 与BD 交于点E ,∠ADB =∠ACB .求证: AB AE =AC AD . ◆类型三 找中间比利用等积式代换 4.如图,已知CE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在EC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 ,连接AP ,作BG ⊥AP ,垂足为G ,交CE 于D ,求证:CE 2=PE ·DE .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证明:(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CD ,AD =CD ,∠ADB =∠CDB ,∴∠F

=∠FCD .在△ADG 与△CDG 中,???? ?AD =CD ,∠ADG =∠CDG ,DG =DG ,∴△ADG ≌△CDG ,∴∠EAG = ∠DCG ,AG =CG . (2)∵∠EAG =∠DCG ,∠F =∠DCG ,∴∠EAG =∠F .又∵∠AGE =∠FGA ,∴△AGE ∽△FGA ,∴AG FG =EG AG ,∴AG 2=GE ·GF . 2.解:(1)∵∠ACB =90°,CD ⊥AB ,∴∠A +∠ABC =∠DCB +∠ABC ,∴∠A =∠DCB .∵E 是AC 的中点,∠ADC =90°,∴ED =EA ,∴∠A =∠EDA .∵∠BDF =∠EDA ,∴∠DCB =∠BDF .又∵∠F =∠F ,∴△BDF ∽△DCF ,∴FD ∶CF =BF ∶FD =1∶2. (2)∵∠ACB =90°,CD ⊥AB ,∴∠BDC =∠ACB .∵∠ABC =∠CBD ,∴△BDC ∽△BCA ,∴BD ∶CD =BC ∶AC =15∶215=1∶2.在Rt △BA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 =53,∴S △BDC S △BCA =BC 2AB 2=15,∴S △BDC =15×12×215×15=3.∵△BDF ∽△DCF ,∴S △FBD S △FDC =????BD CD 2=14, 即S △BDC S △FDC =3 4 .∵S △BDC =3,∴S △FDC =4. 3.证明:∵AB =AD ,∴∠ADB =∠ABE .∵∠ADB =∠ACB ,∴∠ABE =∠ACB .又∵∠BAE =∠CAB ,∴△ABE ∽△ACB ,∴AB AE =AC AB .又∵AB =AD ,∴AB AE =AC AD . 4.证明:∵∠ACB =90°,CE ⊥AB ,∴∠ACE +∠BCE =90°,∠ACE +∠CAE =90°,∴∠CAE =∠BCE ,∴Rt △ACE ∽Rt △CBE ,∴ CE BE =AE CE ,∴CE 2=AE ·BE .又∵BG ⊥AP ,CE ⊥AB ,∴∠DEB =∠DGP =∠PEA =90°.∵∠1=∠2,∴∠P =∠3,∴△AEP ∽△DEB ,∴PE BE =AE DE ,∴PE ·DE =AE ·BE ,∴CE 2=PE ·DE .

相似三角形基本模型及证明

相似三角形基本模型与证明一、基本图形回顾 经典模型

构造相似辅助线——双垂直模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2,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与线段OA的夹角是45°,求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在△ABC中,AB=,AC=4,BC=2,以AB为边在C点的异侧作△ABD,使△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线段CD的长. 3.在△ABC中,AC=BC,∠ACB=90°,点M是AC上的一点,点N是BC上的一点,沿着直线MN折叠,使得点C恰好落在边AB上的P点.求证:MC:NC=AP:PB. 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的边OA在x轴上,边OC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翻折B点落在D点的位置,且AD交y轴于点E.那么D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5.已知,如图,直线y=﹣2x+2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以AB为短边在第一 象限做一个矩形ABCD,使得矩形的两边之比为1﹕2。 求C、D两点的坐标。 构造相似辅助线——A、X字型 6.如图:△ABC中,D是AB上一点,AD=AC,BC边上的中线AE交CD于F。 求证: 7.四边形ABCD中,AC为AB、AD的比例中项,且AC平分∠DAB。 求证: 8.已知:如图,在△ABC中,M是AC的中点,E、F是BC上的两点,且BE=EF=FC。求BN:NQ:QM.

9.(1)如图1,点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直线过点P分别交BA,BC的延长线于点Q,S,交于点.求证: (2)如图2,图3,当点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或的延长线上时,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试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试说明理由(要求仅以图2为例进行证明或说明);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梳理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大总结 知识点1 有关相似形的概念 (1)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 (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 知识点2 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 (1)如果选用同一单位量得两条线段b a ,的长度分别为n m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n m b a =,或写成n m b a ::=.注: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 (2)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 比例线段. 注:①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 d c b =. ②()a c a b c d b d ==在比例式 ::中, a 、d 叫比例外项, b 、 c 叫比例内项, a 、c 叫比例前项,b 、 d 叫比例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即 a b b d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此时有2 b ad =。 (3)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BC AC BC AC >,且使AC 是BC AB 和的比例中项,即2AC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4)其中AB AC 215-=≈0.618AB .即AC BC AB AC == 简记为:1 2 长短==全长 注:黄金三角形:顶角是360 的等腰三角形。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等于黄金数的矩形 知识点3 比例的性质(注意性质立的条件:分母不能为0) (1) 基本性质: ①bc ad d c b a =?=::;②2 ::a b b c b a c =?=?. 注:由一个比例式只可化成一个等积式,而一个等积式共可化成八个比例式,如bc ad =,除 了可化为d c b a ::=,还可化为d b c a ::=,b a d c ::=,c a d b ::=,c d a b ::=,b d a c ::=,a b c d ::=,a c b d ::=. (2) 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 ()a b c d a c d c b d b a d b c a ?=?? ?=?=?? ?=??,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 同时交换内外项 (3)反比性质(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a c b d b d a c =?=. (4)合、分比性质:a c a b c d b d b d ±±=?=. 注: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

专训2 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

专训2证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 名师点金: 证比例式或等积式,若所遇问题中无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则需构造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得到成比例线段;若比例式或等积式中的线段分布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尝试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若不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先将它们转化到两个三角形中,再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若在两个明显不相似的三角形中,可运用中间比代换. 构造平行线法 1.如图,在△ABC中,D为AB的中点,DF交AC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E·CF=BF·EC. (第1题) 2.如图,已知△ABC的边AB上有一点D,边BC的延长线上有一点E,且AD=CE,DE交AC于点F. 求证:AB·DF=BC·EF. (第2题)

三点定型法 3.如图,在?ABCD 中,E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DE 交BC 于F. 求证:DC AE =CF AD . (第3题) 4.如图,在△ABC 中,∠BAC =90°,M 为BC 的中点,DM ⊥BC 交CA 的延长线于D ,交AB 于E. 求证:AM 2=MD·ME.

(第4题) 构造相似三角形法 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是BC边上任意一点,AP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M,N. 求证:BP·CP=BM·CN. (第5题)

等比过渡法 6.如图,在△ABC中,AB=AC,DE∥BC,点F在边AC上,DF与BE相交于点G,且∠EDF=∠ABE. 求证:(1)△DEF∽△BDE; (2)DG·DF=DB·EF. (第6题) 7.如图,CE是Rt△ABC斜边上的高,在EC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连接AP,作BG⊥AP 于点G,交CE于点D. 求证:CE2=DE·PE. (第7题)

相似三角形-等积式-比例式工作单讲解学习

M H F D C A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积式、比例式证明技巧导学单 一、 预备知识: 1、“双垂直”指:“Rt △ABC 中,∠BCA=900,CD ⊥AB 于D ”, 结论: (1)△ADC ∽△CDB ∽△ACB (2)由△ADC ∽△CDB 得CD 2 =AD ·BD (3)由△ADC ∽△ACB 得AC 2=AD ·AB (4)由△CDB ∽△ACB 得BC 2 =BD ·AB (5)由面积得AC ·BC=AB ·CD (6)勾股定理 …… 二、等积式、比例式证明的一般技巧 相关题:如图,M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的一点,射线AM 交BC 于F,交DC 的延长线于点H 。求证:AM 2=M F ·MH 思路:根据基本图形寻找“中间比” (一)遇到等积式(或比例式)时,直接利用“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是否能找到相似三角形。 1、已知:如图,△ABC 中,DA 平分∠BAC=,CD=CE 。求证:AB ·AE=AC ·AD 。 策略1:先把等积式转化为比例式;再观察比例式的线段确定可能相似的两个三角形;最后找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所需的条件. A E D C B

(二)若由求证的等积式或比例式中找不到三角形或找到的三角形不相似。如果有相等的线段时,可用相等的线段去替换。 2.如图,已知:在△ABC中,∠BAC=900,AD⊥BC,E是AC的中点,ED交AB 的延长线于F。求证:。 策略2:当要证明的比例式中的线段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由求证的等积式或比例式中找不到三角形或找到的三角形不相似,可以用相等的比、相等的线段、相等的等积式来替换相应的量,把看似无路可走的题目盘活,从而达到“车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若由求证的等积式或比例式中找不到三角形或找到的三角形不相似,也没有等线段代换或等比代换. 3、如图,⊿ABC中,AB=AC,AD是中线,P是AD上一点,过C作CF∥AB交BP延长线于F,求证:BP2=PE·PF.

证明线段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方法

证明线段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方法 (一)比例的性质定理: (二)平行线中的比例线段: 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图1、2)。 ②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图 3、4)。 ③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 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图3、4)。 (三)三角形中比例线段: ①相似三角形中一切对应线段(对应边、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对应周长…)的比都相等,等于相似比。 ②相似三角形中一切对应面积的比都相等,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图5)。 ④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图5)。 直角三角形上任一直角边是它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图5)。 ⑤正弦定理:三角形中,每一边与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图6)。即/sinA=b/sinB=c/sinC ⑥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一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及其夹角余弦乘积

的二倍(图6)。 如a2 = b2+c2 - 2 b·c·cosA (四)圆中的比例线段: 圆幂定理: ①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的积相等(图7)。 (推论:若弦与直径垂直相交,则弦的一半为它分直径所成两线段的比例中项。图8) ②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为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图9)。 ③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交点的两线段长的积相等(图10)。 (五)比例线段的运算: ①借助等比或等线段代换。 ②运用比例的性质定理推导。 ③用代数或三角方法进行计算。

相似三角形模型总结2(比例式、等积式的常见证明方法)

解题技巧专题:比例式、等积式的常见证明方法 ——直接法、间接法—网搜罗类型一:找线段对应的三角形,利用相似证明 1.(虹口区模拟)如图,在△ABC中,△C=90°,AD是△CAB的平分线,BE△AE,垂足为点E,求证:BE2=DE·AE. 证明:∵AD平分∠CAB,∴∠CAD=∠BAD.∵∠C=90°,AE⊥BE,∴∠ADC+∠CAD =∠BDE+∠DBE.∵∠ADC=∠BDE,∴∠CAD=∠DBE,∴∠BAD=∠DBE, ∴Rt△ABE∽Rt△BDE,∴BE DE=AE BE,∴BE2=DE·AE. 2.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F,点E是BD上一点,且△BAC= △BDC=△DAE.求证:AB AC=AE AD. 证法一:∵∠BAC=∠DAE,∴∠BAC+∠CAE=∠DAE+∠CAE,即∠BAE=∠CAD.又∵∠BAC=∠BDC,∠BF A=∠CFD,∴180°-∠BAC-∠BF A=180°-∠BDC-∠CFD, 即∠ABE=∠ACD,∴△ABE∽△ACD,∴AB AC=AE AD. 证法二:∵∠BAC=∠DAE,∴∠BAC+∠CAE=∠DAE+∠CAE,即∠BAE=∠CAD.又∵∠BEA=∠DAE+∠ADE,∠ADC=∠BDC+∠ADE,∠DAE=∠BDC,∴∠AEB= ∠ADC,∴△ABE∽△ACD,∴AB AC=AE AD.

3.如图,在△ABCD 中,AM △BC ,AN △CD ,M ,N 分别为垂足.求证:AM AB =MN AC . 证明:在?ABCD 中,∠B =∠D ,AD =BC ,又∵∠AMB =∠AND =90°,∴Rt △AMB ∽Rt △AND ,∴ AM AN =AB AD =AB BC .又∵AB ∥CD ,AN ⊥CD ,∴AN ⊥AB .∴∠BAM +∠MAN =∠BAM +∠B =90°,∴∠B =∠MAN ,∴△AMN ∽△BAC ,∴AM AB =MN AC . 类型二:利用等线段代换证明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AC 与BD 交于点E ,△ADB =△ACB .求证: AB AE =AC AD . 证明:∵AB =AD ,∴∠ADB =∠ABE .又∵∠ADB =∠ACB ,∴∠ABE =∠ACB .又∵∠BAE =∠CAB ,∴△ABE ∽△ACB ,∴AB AC =AE AB ,∴AB AE =AC AB .又∵AB =AD ,∴AB AE =AC AD . 5.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EF 垂直平分AD ,交BC 的延长线于E ,交AD 于F .求证:DE 2=BE ·CE . 证明:如图,连接AE .∵EF 垂直平分AD ,∴AE =DE ,∴∠DAE =∠4.∵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1=∠2.∵∠DAE =∠2+∠3,∠4=∠B +∠1,∴∠B =∠3.又∵∠BEA =∠AEC ,∴△BEA ∽△AEC ,∴AE CE =BE AE ,∴AE 2=BE ·CE ,∴DE 2=BE ·CE .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六大证明技巧(推荐)

相似三角形6大证明技巧 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总结: 1.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SSS) 3.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SAS) 4.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AA)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HL) 相似三角形的模型方法总结: “反A”型与“反X”型.

“旋转相似”与“一线三等角” 反A 型与反X 型 已知△ABC 中,∠AEF=∠ACB ,求证:(1)AE AB AF AC ?=?(2)∠BEO=∠CFO , ∠EBO=∠FCO (3)∠OEF=∠OBC ,∠OFE=∠OCB O F E C B A 类射影 如图,已知2AB AC AD =?,求证: BD AB BC AC = A B C D 射影定理 已知△ABC ,∠ACB =90°,CH ⊥AB 于H ,求证:2AC AH AB =?,2BC BH BA =?,2HC HA HB =?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比例线段的证明,离不开“平行线模型”(A 型,X 型,线束型),也离不开上述的6种“相似模型”. 但是,王老师认为,“模型”只是工具,怎样选择工具,怎样使用工具,怎样用好工具,取决于我们如何思考问题. 合理的思维方法,能让模型成为解题的利刃,让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在本模块中,我们将学比例式的证明中,会经常用到的思维技巧. 技巧一:三点定型法 技巧二:等线段代换 技巧三:等比代换 技巧四:等积代换 技巧五:证等量先证等比 技巧六:几何计算 【例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DE 交BC 于F ,求证: DC CF AE AD =. A B C F D E 【例2】 如图,ABC △中,90BAC ∠=?,M 为BC 的中点,DM BC ⊥交CA 的延长线于 D ,交AB 于 E .求证:2AM MD ME =? C B A E D M 【例3】 如图,在Rt ABC △中,AD 是斜边BC 上的高,ABC ∠的平分线BE 交AC 于E , 交AD 于F .求证: BF AB BE BC =. D B A C F E 技巧一:三点定型 比例式的证明方法

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及相似三角形证明的变式

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及相似三角形证明的变式 【知识疏理】 一, 相似三角形边长比,和周长比以及面积比的关系! 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之比是1∶2,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高线之比是---------,对应中线之比是------------,周长之比是---------,面积之比是-------------,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1∶2,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的角平分线之比是----------,对应边上的高线之比是-------- 对应边上的中线之比是----------,周长之比是--------------。 二, 相似三角形证明的变式 1,相似三角形当中常以乘积的形式出现,如: 例1、 已知:如图1,BE 、DC 交于点A ,∠E=∠C 。求证:DA ·AC=BA ·AE 图2 题目比较简单,学生独立完成,启发学生总结:①本题找对应角的特殊方法是对顶角相等;②要想证明乘积式或比例式,应先证明三角形相似。 2,对特殊图形的认识 例2、已知:如图3,Rt △ABC 中,∠ABC=90o,BD ⊥AC 于点D 。 图3 (1) 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它们相似吗?为什么? (2) 用语言叙述第(1)题的结论。 (3) 写出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表达式。 总结: (1) 有一对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 本题找对应角的方法是公共角及同角的余角相等; A B C A'B'C'图(4)图1 B A C

双垂直图形中的BD 2=AD ·CD ,AB 2=AD ·AC ,BC 2=CD ·CA ,BC ·AB=AC ·BD 等结论很重要,它们在计算、证明中应用很普遍,但需先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结论,再加以应用。在此基础上,将双垂直图形转化 为“公边共角”,讨论、探究, A B C 得到结论:由公边共角的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公边是两个三角形中落在一条直线上的两边的比例中项,即若△ABD ∽△ACB ,则AB 2=AD ·AC 。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5,5,6,与它相似的三角形最长边为10,则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3100 B 、20 C 、54 D 、25 108 2、如图,梯形ABCD 中,AB ∥CD ,如果S △ODC :S △BDC =1:3,那么S △ODC :S △ABC 的值是( ) A 、 51 B 、61 C 、71 D 、9 1 D C A D O P A B B C (第2题图) (第4题图) 3、已知一个梯形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如果两腰的比是1:4,则两底的比是( ) A 、1:2 B 、1:4 C 、1:8 D 、1:16 4、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ABC=900,对角线AC ⊥BD ,垂足为P ,已知AD :BC=3:4,则BD :AC 的值是 ( ) A、3:2 B、2:3 C、3:3 D、3:4 5、如图,已知:∠BAO=∠CAE=∠DCB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E BC AD A B = B 、AD B C AE AC = C 、AE BC DE AB = D 、AD AB AE AC =

相似三角形六大证明技巧(提高类技巧训练)

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总结: 相似三角形6大证明技巧 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之反A型与反X型 1 . 2 . 3 . 4 .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SSS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SAS)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AA)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HL) 5. 模型一:反A型: 如图,已知△ ABC, / ADE = / C,若连CD、BE,进而能证明△ ACD ABE(SAS) 试一试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模型二:反X型: 如图,已知角/ BAO= / CDO,若连AD, BC,进而能证明△ AOD BOC. 试一试写出具体证明过程D B 应用练习: 1.已知△ ABC 中,/ AEF= / ACB,求证:(1) AE AB AF AC (2)/ BEO= / CFO , / EBO= / FCO ( 3)/ OEF= / OBC,/ OFE= / OCB 2.已知在MBC中,/ABC=90°,AB=3,BC=4.点Q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Q作AC的垂线交线段AB(如图1)或线段AB的延长线(如 图2)于点P. ⑴当点P在线段AB上时,求证:MPQ S /△ABC ; ⑵当/△^QB为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 模型三:射影定理 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之射影定理与类射影 如图已知^ ABC,/ ACB=90° , CH 丄AB 于H,求证:A C2AH AB , BC2 BH BA ,, 2 HC HA HB ,试一试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模型四:类射影 BD AB 如图,已知AB 2 AC AD ,求证:亍 乔,试一试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BC AC 应用练习: J 45 1.如图,在 △ ABC 中,AD 丄BC 于D ,DE 丄AB 于E ,DF 丄AC 于F 。求证:— AP AS 2.如图,在 △ ABC 中,AD BC 于 D , DE AB 于 E , DF / AEF= / C 模型五:一线三等角 如图,已知/ B=/ C= / EDF ,则△ BDECFD (AA ),试 一试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应用练习: 1.如图,△ ABC 和/ DEF 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 BACK EDF=90, △ DEF 的顶点E 与^ABC 的斜边BC 的中点重合.将△ DEF 绕点E 旋转,旋转过程中, 线段DE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P ,线段EF 与射线CA 相交于点Q . (1) 如图①,当点Q 在线段AC 上,且AP=AQ 时,求证:△ BPE^ZCQE (2) (2)如图②,当点Q 在线段CA 的延长线上时,求证: 并求当BP=a CQ=9a/2时,P 、Q 两点间的距离(用含 2.^ABC 中,AB=AC , D 为BC 的中点,以 D 为顶点作/ (1) 如图(1)当射线DN 经过点A 时,DM 交AC 边于点E ,不添加辅 助线,写出图中所有与/△ADE 相似的三角形. (2) 如图(2),将/ MDN 绕点D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DM ,DN 分别交 线段AC , AB 于E ,F 点(点E 与点A 不重合),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 中所有的相似三角 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图(2 )中,若 AB=AC=10,BC=12,当 Z\DEF 的面积等于 /ABC 的面积的4时,求线段EF 的长. 3.如图,点仔在线段《上,点D 、F 在M 同侧,"=? =妙,他丄砒, AD = SC (1)求证:胆"D+CA (2 )若37, CE",点P 为线段丄&上的动点,连接DP ,作M3尸,交 直线占E 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之一线三等角 △ BP0A CEQ a 的代数式表示) AC 于F ,连EF ,求证:

比例式与等积式

比例式与等积式 一、知识点分析: 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二、典例解析: 例1、如图,△ABC三内角平分线交于点D,过点D引DE⊥AO,分别交AB、AC于点D、E.求证:△BOD∽△BCO∽△OCE. 【随堂练习】 △ABC中,∠1=∠2=∠3,图中有相似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EF⊥EC交AB于F,连接FC(AB>AE),△AEF ∽△EFC吗?若相似,请证明;若不相似,请说明理由.若ABCD为矩形呢? 例3、如图,已知:AP2=AQ?AB,且∠ABP=∠C,试说明△QPB∽△PBC. 例4、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PCD是等边三角形,且△ACP∽△PDB. (1)求∠APB的大小.(2)说明线段AC、CD、BD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图所示,已知Rt△ABC(AC>BC)的斜边AB的中点D,过D作斜边的垂线交AC于E,交BC延长线于F,求证:DC2=DE·DF。 【随堂练习】 已知:如图,点E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BAC=∠BDC=∠DAE. (1)求证:△ABE∽△ACD;(2)求证:BC?AD=DE?AC.

完整word相似三角形六大证明技巧提高类技巧训练

第2讲 相似三角形6大证明技巧 模型二:反X 型: 如图,已知角/ BAO= / CDO ,若连 AD , BC ,进而能证明△ AODBOC. 试一试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应用练习: 1.已知△ ABC 中,/ AEF= / ACB ,求证:(1) AE AB AF AC (2)/ BEO= / CFO , / EBO= / FCO ( 3)/ OEF= / OBC ,/ OFE= / OCB 1. 2. 3. 4. 模块一 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之 反A 型与反X 型 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总结: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SSS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SAS)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A)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HL) 5. 模型一:反A 型: 如图,已知△ ABC , / ADE = / C ,若连 CD 、BE ,进而能证明△ ACDABE(SAS) 试一试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D B

2.已知在 MBC 中,/ABC=90°,AB=3,BC=4.点Q 是线段AC 上的一个动 点,过 点Q 作AC 的垂线交线段AB (如图1)或线段AB 的延长线(如 图2)于点P. ⑴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求证: MPQ S M BC ; (2)当/△^QB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AP 的长。 模型三:射影定理 如图已知^ ABC ,/ ACB=90°,CH 丄 AB 于 H ,求证:AC 2 A H A B ,B C 2 BH BA ,, HC 2 模型四:类射影 BD 如图,已知AB 2 AC AD ,求证:- AB ,试一试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模块一 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之 射影定理与类射影 HA HB ,试一试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2

中考数学复习题比例式、等积式的常见证明方法

类比归纳专题:比例式、等积式的常见证明方法 ——直接法、间接法一网搜罗 ◆类型一三点定型法:找线段对应的三角形,利用相似证明 1.如图,在菱形ABCD中,G是BD上一点,连接CG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交AD于点E,连接AG. (1)求证:AG=CG; (2)求证:AG2=GE·GF. 2.如图,在△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E是AC的中点,ED的延长线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F. (1)若FD=2FB,求 FD FC的值; (2)若AC=215,BC=15,求S△FDC的值.

◆类型二利用等线段代换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AC与BD交于点E,∠ADB =∠ACB.求证: AB AE = AC AD. ◆类型三找中间比利用等积式代换 4.如图,已知CE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在EC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连接AP,作BG⊥AP,垂足为G,交CE于D,求证:CE2=PE·DE.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证明:(1)∵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D,AD=CD,∠ADB=∠CDB,∴∠F =∠FCD.在△ADG与△CDG中, ?? ? ?? AD=CD, ∠ADG=∠CDG, DG=DG, ∴△ADG≌△CDG,∴∠EAG= ∠DCG,AG=CG. (2)∵∠EAG=∠DCG,∠F=∠DCG,∴∠EAG=∠F.又∵∠AGE=∠FGA,∴△AGE∽△FGA,∴ AG FG= EG AG,∴AG 2=GE·GF. 2.解:(1)∵∠ACB=90°,CD⊥AB,∴∠A+∠ABC=∠DCB+∠ABC,∴∠A=∠DCB.∵E是AC的中点,∠ADC=90°,∴ED=EA,∴∠A=∠EDA.∵∠BDF=∠EDA,∴∠DCB=∠BDF.又∵∠F=∠F,∴△BDF∽△DCF,∴FD∶CF=BF∶FD=1∶2. (2)∵∠ACB=90°,CD⊥AB,∴∠BDC=∠ACB.∵∠ABC=∠CBD,∴△BDC∽△BCA,∴BD∶CD=BC∶AC=15∶215=1∶2.在Rt△BA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53,∴ S△BDC S△BCA = BC2 AB2= 1 5,∴S△BDC= 1 5× 1 2×215×15=3.∵△BDF∽△DCF,∴ S△FBD S△FDC =???? BD CD 2 = 1 4,即 S△BDC S△FDC = 3 4.∵S△BDC=3,∴S△FDC=4. 3.证明:∵AB=AD,∴∠ADB=∠ABE.∵∠ADB=∠ACB,∴∠ABE=∠ACB.又∵∠BAE=∠CAB,∴△ABE∽△ACB,∴ AB AE= AC AB.又∵AB=AD,∴ AB AE= AC AD. 4.证明:∵∠ACB=90°,CE⊥AB,∴∠ACE+∠BCE=90°,∠ACE+∠CAE=90°,∴∠CAE=∠BCE,∴Rt△ACE∽Rt△CBE,∴ CE BE= AE CE,∴CE 2=AE·BE.又∵BG⊥AP,CE⊥AB,∴∠DEB=∠DGP=∠PEA=90°.∵∠1=∠2,∴∠P=∠3,∴△AEP∽△DEB,∴ PE BE= AE DE,∴PE·DE=AE·BE,∴CE 2=PE·DE.

相似三角形六大证明技巧(提高类技巧训练)

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总结: 1.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SSS ) 3.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SAS) 4.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AA) 5.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HL) 模型一:反A 型: 如图,已知△ABC ,∠ADE =∠C ,若连CD 、BE ,进而能证明△ACD ∽△ABE (SAS) 试一试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模型二:反X 型: 如图,已知角∠BAO =∠CDO ,若连AD ,BC ,进而能证明△AOD ∽△BOC . 试一试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应用练习: 1. 已知△ABC 中,∠AEF=∠ACB ,求证:(1)AE AB AF AC ?=?(2)∠BEO=∠CFO , ∠EBO=∠FCO (3)∠OEF=∠OBC ,∠OFE=∠OCB 相似三角形6大证明技巧 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之反A 型与反X 型 O F E C B A E D C B A O D C B A

2.已知在 △ABC 中 ,∠ABC =90°,AB =3,BC =4. 点 Q 是线段 AC 上的一个动点 , 过点 Q 作 AC 的垂线交线段 AB ( 如图 1) 或线段 AB 的延长线 ( 如图 2) 于点 P . (1)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时 , 求证: △APQ ∽ △ABC ; (2)当 △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AP 的长。 模型三:射影定理 如图已知△ABC ,∠ACB =90°,CH ⊥AB 于H ,求证:2AC AH AB =?,2BC BH BA =?,,2 H C H AH B =?,试一试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模型四:类射影 如图,已知2AB AC AD =?,求证:BD AB BC AC =,试一试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之射影定理与类射影 C A B H A B C D

相似三角形详细讲义

知识梳理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注意: ①对应性:即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写比较容易 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②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③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 ④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 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 三角形相似. 定理的基本图形: 用数学语言表述是:

BC DE // , ADE ∽ABC . 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 (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 有ABC ∽ABC . (2)对称性:若ABC ∽'''C B A ,则'''C B A ∽ABC . (3)传递性:若ABC ∽C B A '',且C B A ''∽C B A ,则ABC ∽C B A .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 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 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 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 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在遇到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都知道的情况优先考虑,把边长分别从小到大排列,然后分别计算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来判断是否相似) 6、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公式 如图,Rt △ABC 中,∠BAC=90°,AD 是斜边BC 上的高,则有射影定理如下: (1)(AD )2=BD ·DC , (2)(AB )2=BD ·BC , (3)(AC )2=CD ·BC 。 证明:在 △BAD 与△ACD 中,∠B+∠C=90°,∠DAC+∠C=90°,∴∠B=∠DAC ,又∵∠ BDA=∠ADC=90°,∴△BAD ∽△ACD 相似,∴ AD/BD =CD/AD ,即 (AD )2=BD ·DC 。其余类似可证。 注:由上述射影定理还可以证明勾股定理。由公式(2)+(3)得: (AB )2+(AC )2=BD ·BC+CD ·BC =(BD+CD)·BC=(BC )2, 即 (AB )2+(AC )2=(BC )2。 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结论。 判断相似三角形的几条思路: 1 条件中若有平行线,可采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 2 条件中如果有一对等角,可再找一对等角(用判定1)或再找夹边成比例。(用判定2)3条件中若有两边对应成比例,可找夹角相等(直角可以直接得出相似)4条件中若有一对直角,可考虑在找一对等角或证明斜边,直角边对应成比例。5条件中若

专题训练:证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含答案)

专训2证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 名师点金:证比例式或等积式,若所遇问题中无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则需构造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得到成比例线段;若比例式或等积式中的线段分布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尝试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若不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先将它们转化到两个三角形中,再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若在两个明显不相似的三角形中,可运用中间比代换. 构造平行线法 △1.如图,在ABC中,D为AB的中点,DF交AC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E·C F=BF·E C. △2.如图,已知ABC的边AB上有一点D,边BC的延长线上有一点E,且AD=CE,DE交AC于点F, 求证:AB·D F=BC·E F.

求证:=. 三点定型法 3.如图,在ABCD中,E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DE交BC于F. DC CF AE AD △4.如图,在ABC中,∠BAC=90°,M为BC的中点,DM⊥BC交CA的延长线于D,交AB于E. 求证:AM2=MD·M E.

构造相似三角形法 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是BC边上任意一点,AP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M,N. 求证:BP·C P=BM·C N. 等比过渡法 6.如图,在△ABC中,AB=AC,DE∥BC,点F在边AC上,DF与BE相交于点G,且∠EDF=∠ABE. 求证:(1)△DEF∽△BDE; (2)DG·D F=DB·E F.

求证:=. 7.如图,CE是△Rt ABC斜边上的高,在EC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连接AP,作BG⊥AP于点G,交CE于点D. 求证:CE2=DE·P E. 两次相似法 8.如图,在△Rt ABC中,AD是斜边BC上的高,∠ABC的平分线BE交AC于E,交AD于F. BF AB BE BC

相似三角形相似比和面积比之间的关系

1.在△ABC 中,AB =12,AC =10,BC =9,AD 是BC 边上的高.将△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DEF 的周长为( ) A .9.5 B .10.5 C .11 D .15.5 2.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C ,AB 上的点,DE AC ⊥,EF AB ⊥,FD BC ⊥,则DEF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等于( ) A .1∶3 B .2∶3 C .3∶2 D .3∶3 3.如图,点M 是△ABC 内一点,过点M 分别作直线平行于△ABC 的各边,所形成的三个小三角形△1、△2、△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是4,9和49.则△ABC 的面积是 ▲ . 4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AB 边的中点,DE 交AC 于点F ,AC ,DE 把平行四边形A BCD 分成的四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下面结论:①只有一对相似三角形;②E F :ED=1:2;③S 1:S 2:S 3:S 4=1:2:4:5.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③ B .③ C .① D .①② 5.如图,Rt ABC △中,90ACB ∠=°, 直线EF BD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G ,交AD 于点F ,若13AEG EBCG S S =△四边形,则CF AD = .[来源:学§科§网]

6.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C ,BD 交于点O ,S △AOD :S △COB =1:9,则S △DOC :S △BOC = _________ . 7.如图,在△ABD 中,∠ADB=90°,C 是BD 上一点,若E 、F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DEF 的面积为3.5,则△ABC 的面积为 _________ . 8.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点G 、H 在DC 边上,且GH=DC .若AB=10,BC=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_________ . 9.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被一平行于BC 的矩形所截,AB 被截成三等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 。 10.如图,E 是矩形ABCD 的边CD 上的点,BE 交AC 于点O ,已知△COE 与△BOC 的面积分别为2 和8,则四边形AOED 的面积为( ) A 、16 B 、32 C 、38 D 、40 A E F D G C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