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崔家坝镇域规划(2014-2030)文本(总体规划、总规)

恩施市崔家坝镇域规划(2014-2030)文本(总体规划、总规)
恩施市崔家坝镇域规划(2014-2030)文本(总体规划、总规)

恩施市崔家坝镇域规划(2014-2030)文本(总体规划、总规)

恩施市崔家坝镇域规划(2014-203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国土利用规划 (2)

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定位 (2)

第四章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建设发展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城乡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生态环境及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城乡体系规划.. (6)

第九章产业发展规划 (6)

第十章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布局 (7)

第十一章集镇定位及发展规模 (10)

第十二章集镇用地规划布局 (10)

第十三章绿地景观系统 (12)

第十四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2)

第十五章竖向工程规划 (13)

第十六章风貌控制指引 (13)

第十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4)

第十八章开发强度控制 (17)

第十九章管理单元划分 (18)

第二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19)

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策略 (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背景

为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战略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要求,促进崔家坝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好“恩施东大门”,结合崔家坝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施行)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

则》;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

6、《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7、《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10月1日施行);

8、《湖北省全域规划编制导则(2014试行)》;

9、《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10、《恩施市崔家坝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

11、《崔家坝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二五”规划》;

12、《崔家坝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的文件。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特色产业抱团发展,营造和谐生态的人居环境”为主要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将崔家坝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协调、城镇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

第四条规划原则

1、多规协调、区域协同

2、因地制宜、塑造特色

3、生态优化、综合整治

4、有效聚集、服务均等

第五条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崔家坝镇镇域国土面积230.7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行政村,1个中心集镇。

规划期限,近期:2014-2020年;远期:2020-2030年。

第六条强制性内容表达

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本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全域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七条规划法律效力

1、规划成果

本次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定效力。

2、规划时效

规划自恩施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生效。本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确因需要对本规划进行变更时,必须按法定程序报批。

本规划由崔家坝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恩施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本规划进行具体的规划管理。

第二章国土利用规划

第八条农用地目标

到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43.93公顷,农用地面积保持在20649.64公顷。

第九条建设用地目标

到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为897.55公顷,占全镇国土总面积的4.03%。

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定位

第十条发展目标

近期:立足崔家坝镇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恩施东大门”独特的区位与资源优势,借力“四化”,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步伐,大力改善集镇人居环境。

远期:确立崔家坝镇在恩施东部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和特色旅游周边产品加工基地的地位,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城镇空间结构和布局,发展和巩固城镇化成果,实现空间和人口的共同城镇化。

第十一条功能定位

依托各村镇的资源与优势,确定合理的城镇体系,以山地少数民族城镇为特色,将崔家坝镇逐步打造为城乡空间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东部农业重镇、特色工业强镇、生态度假小镇、历史文化古镇。

第十二条发展职能

依据全镇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本次规划提出崔家坝镇的功能定位为:以畜牧、核桃、茶叶为主导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以恩施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产品研发加工基地,以特色文化和山水景观为主导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第十三条社会经济发展思路

全镇需要围绕“产业兴镇、科学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总要求,以大力发展“恩施东大门”为核心,促进产业转型,加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

第十四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至2020年,崔家坝镇全镇生产总值达到7.34亿元,农业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城镇人口人均收入达到2.0万元;

远期:至2030年,至2030年,崔家坝镇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2.34亿元,农业

退二进三实施细则

退二进三实施细则 诸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诸政办发?2011?50号诸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工业地块退二进三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工业地块“退二进三”政策的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第四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二○一一年三月七日工业地块“退二进三”政策的实施细则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2011年度加快建设“6+2”现代产业体系的若干政策意见》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地块“退二进三”工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现提出如下实施细则:一、对象除下列四种情况外,凡是符合《诸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

意见》有关规定的工业地块,均可实施“退二进三”。1、申请地块仍有较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的;2、申请地块回收成本过高,且改变用途后产生效益减少的;3、申请地块无通道,容易引起不公平竞争的;4、存在其他特殊情况的。二、范围市区在二环线两侧以内及省级中心镇规划建成区内,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主城区控制规划,并经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其它镇区域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单独申报,城西工业区块内的工业企业要从严控制。三、回收补偿标准“退二进三”涉及到土地回收的,采取上限控制的办法,中心城区及店口镇地块回收最高不得超过50万元/亩,其他区域不得超过40万元/亩,土地出让净收益的20%补助回收企业用于搬迁安置;地上建筑物按市场价评估后进行补偿,补偿额度不超过限额标准。 四、地上建筑物处置方式地上建筑物申请“退二进三”的企业按市土地储备

中心的要求进行处置;有较大残值的地上建筑物,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公开招标,中标单位拆除,并将招标收入缴入市财政。五、工业地块回收程序凡申请“退二进三”的企业,其工业地块回收程序如下: 1.申请回收。原土地使用者向市土地储备中心提出申请,领取和填写《国有土地使用权回收申请书》。 2.实地调查和权属审核。市土地储备中心对申请单位提供的土地权属、土地面积、地上建筑物、四至范围、土地用途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勘测和审核,明确土地权属。 3.征询意见。市土地储备中心根据企业提出的申请和实地调查情况,向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住建局等有关部门征询规划、企业资产、财务抵押等情况。 4.价格评估。市土地储备中心根据实地调查和城区及中心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为确定回收价格提供依据,并进行相关费用的测算评估。 5.方案报批。市土地储备中心根据地块权

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

第一章区域发展宏观环境 第一节社会经济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国际环境趋好,国际制造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快融入世界经济,更大围地分享国际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改造提升传统经济、拓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这对处于沿海制造业发达地区的慈溪若想在省或者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 二、长三角地区发展一体化 长三角地跨江、浙、沪三省市,位于长江和钱塘江的入,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T型”接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镇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核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下,正在加速向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迈进。随着湾大桥等一批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以及沪杭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研究的不断深入,慈溪与以及长三角北翼城市的联系日趋紧密,慈溪亟需确立在长三角世界城市群中的地位与功能,进一步明确市域空间发展结构。 三、省空间发展构架 “十一五”时期空间发展结构的确定要围绕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中心,突出“经济区域、生态优先、城市核心、交通关联、双重协调”的原则,在省城层面重点形成“四圈三带二区”的空间发展构架。慈溪市处于“四圈”的城市经济圈,共同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与临港重化工业的核心区域。同时也处于“三带”中的环湾产业带,形成涵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的地域经济系统,成为“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阶段发展的主骨架。 在《省环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确定了以“一个湾城市连绵带”为基础,形成“三三四六”的发展框架,在未来15年,慈溪是新增的50万—100万人口城市之一。因此,重新构筑慈溪市城镇发展空间显得十分有必要和紧迫。 四、大都市区发展 市经过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已经进入都市区经济的空间扩散和区域整合过程,以市中心区为中心、以余慈和奉化为组团的大都市区雏形已经形成。大都市的扩散作用直接导致中心城市的一些工业企业和资金进入慈溪,慈东工业区块成为了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在《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慈溪城市和城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慈溪市域的空间需要重新整合和调整。 第二节政策背景 一、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涵和基本要求,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需要规划更多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及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国家宏观土地政策 从2004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简称28号文件)的颁布,到2005年初土地监察制度正式启动,国家颁发了有关于土地管理的多个配套具体实施文件和紧急通知,可见中央政府贯彻土地半垂直管理的决心无可动摇。这些土地政策都为以粗放型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慈溪市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可估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空间将会非常有限,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慈溪经济发展必须向集约涵转型,而且显得十分迫切。 三、省“八八战略”与推进城乡一体化 充分发挥“八个优势”、深入实施“八项举措”,扎实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扎实推进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条主线。对慈溪而言,要充分发挥其体制优势、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主动接轨,积极参与长三角,不断提高对对外水平,同时积极保护和改善

关于建设温岭曙光文化主题公园

一、起源 2009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关于温岭城市形象文化设计”,并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形象设计专家林家阳教授负责设计。设计团队经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深刻思考,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听取意见建议,并经反复论证后,得出温岭城市形象文化元素应为“曙光文化”和“石文化”两大文化元素。曙光文化元素反映的是,新千年新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温岭,使温岭扬名海内外,弘扬的是温岭特有的天地自然精神。石文化元素反映的是,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温岭人民不俱困难,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勇于取胜的意志和毅力,弘扬的是温岭人民特有的人文精神。 二、社会共识 现代新型城市的竞争,不仅在于人口和区域规模大小的竞争,更在于城市的品质品位、文化形态、环境形态、产业优劣、市民素质及可持续发展竞争。所以我们中国·温岭曙光文化主题公园 中国·温岭石桥文化主题公园 关于建造 的建议

必须要在城市的品质品位、城市文化和生态环境上下功夫。为了配合温岭城市形象设计,参与讨论,本人于2009年6月3日和6月5日分别写了“关于阳光文化”和“关于石文化”两篇文章发表在《温岭日报》,文章对温岭阳光文化、石文化作了全面深刻的注释,提出把这两种文化元素做实做精做出品位来,于是提议建设中国〃温岭曙光文化主题公园和中国〃温岭石桥文化主题公园。文章见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有七八十岁的老工人、老农民、老干部、老专家、离退休老教师、老医师;有小学、初、高中学生,有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有企业家、有个体户;特别是二三十岁的大量的年轻网民和“温岭虎山论坛”的网友对这两篇文章普遍地予以赞赏、支持和拥护。上海九三学社副主委、上海市人大常委张良仪先生在温岭日报社寄送的报纸上看到两篇文章时激动不已,利用出差路途给我写信,表示赞赏和支持,并提出许多建议意见。温岭杭州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团也在报纸上看到这两篇文章后,认为非常重要,于是在杭州专题召开研讨会,邀请省文化厅副厅长连晓鸣、省工商联副会长郑明治、省武警总队副总队长陈朝华、杭州警备区原司令胡晓泉、古今建筑集团董事长、

金华城市总体规划

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 前言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金华因其优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历为浙江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的中心城市。新千年之交,《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明确了金华作为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建设中心城市,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2月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城市总体规划送审稿,同年12月,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报批稿,2002年1月18日,《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05)》经金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党力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02年2月21日,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呈交要求审批《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02年)》的请示,2002年9月10日,省政府批复原则同意《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 为了宣传城市总体规划,特编辑印刷《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简介本,该简介本力求以较小的篇幅,概要地展示本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 规划修编背景 一、省政府对金华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1.由国务院批复实施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将金华市定位为“一级经济亚区”、“发展成省域次区域中心”。 2.浙江省委(1999)41号文件批准的《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指出:金华应成为浙江省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与交通枢纽。井要求“对金华应优先加以重点扶持,同时加强周边城市群建设,发展群体优势”。 二、市域背景 1.金华市区行政区划调整,为实现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杭金衢、金丽温、金甬等七条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强化了金华作为浙江省主要的交通枢纽地位。现已建设的国家一级光缆(1条)、二级光缆(2条)为建设我省第二大信息港创造了条件。 3.金华市正处于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在现有的体制下,按照一中、两翼两三角的战略布局,正在谋求新一轮的发展。 三、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局限性 1、产业发展空间不足,2000年市区实际工业、公共设施用地规模已逼近上一轮规划2020年的工业。公共设施的用地规模,重新确定合理的产业发展空间势在必行。 2、规划规模偏小,城市发展速度快于原规划的预测,急需确定与城市发展趋势相一致的规划框架,为城市合理发展奠定基础。 3、城市形态未摆脱圈层式发展模式。 4、城市发展时序欠妥。 四、国内与国际环境的变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产生深刻变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一些都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与时俱进。合理预留城市发展空间。 总体规划内容 1.本规划的期限 近期2000-2005;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远景未来30—50年。 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统筹安排台州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指导城市合理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法定效力本规划经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同意并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即成为台州市开展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法定性文件,由台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条适用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台州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都必须遵守本规划,服从城市规划管理。 第四条规划修改因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需对本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时,应由台州市人民政府主持修改,报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备案。 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等重大调整的,须经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同意后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 调整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须经台州市人民政府组织论证,向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专题报告,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第五条规划期限本规划中规划期指批准实施年份至2020年;在各项文件的表述中,近期指2004?2010年,远期指2011?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 第六条城市规划区本规划所称城市规划区与台州市市区行政管辖范围一致,共1536平方公里,分为中心城区和郊区。 中心城区是具体布局城市各项功能用地,平衡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中心城区含规划建成区和近郊区,

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具体包括:椒江区陆域范围;黄岩区的江口街道、北城街道、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新前街道、澄江街道、高桥街道、院桥镇和沙埠镇;路桥区陆域范围。 第七条规划原则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坚持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原则。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优先原则。 (四)坚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优先原则。 (五)坚持市区一体化和整体性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规模效益,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第八条规划指导思想 (一)循序渐进、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以规划为龙头,切实增强规划刚性,把握建设节奏,进一步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在更高的层面上,稳步推进城市化。 (二)区域统筹发展。温黄平原将形成一个紧密合作的城市群,在城市发展空间管治、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应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 (三)城乡统筹发展。小城镇与农村发展是台州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发展,促进农村地区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生活服务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四)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应积极主动地应对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城市用地的需求,并通过空间增长管理,协调各项城市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做大”的同时“做深、做强”,发展循环经济;城市空间发展以“整合发展、统筹发展”为主,坚持“内聚”发展模式。 (五)坚持规划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既要科学、严谨地安排规划期内各项城市建设,严格执行强制性

镇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 《即墨市金口镇总体规划(2013-2030)》批前公示 2013年4月,金口镇人民政府委托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承编《即墨市金口镇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金口总规”)。2015年5月,“金口总规”通过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2015年7月,“金口总规”通过专家及即墨市相关部门评审会。为加强公众参与,发挥公众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乡规划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青岛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对“金口总规”进行社会公示,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为规划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次规划公示期限为三十天,公示期为2015年7月30日至8月30联系电话:0532-******** 地址:即墨市金口镇人民政府、即墨市店集中心社区管理委员会 公示内容如下: 一、规划背景

1、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抓住了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突出矛盾,实现城镇化的健康、高质量和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关键在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生态保护、生态边界、历史文化保护、地方财政、社会公共事业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大青岛全域统筹发展时代背景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将被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这也为即墨东部城镇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青岛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战略,大青岛城市发展空间由环胶州湾地区向全域拓展,全域统筹的重点是城乡统筹,城乡统筹的重点是南北统筹,这也为即墨金口小城镇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即墨行政区划调整

浙江省永康市石城山黄帝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

浙江省永康市石城山黄帝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1地理位置 1.2自然条件 1.3社会经济 1.4基础设施 1.5开发条件与存在问题 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估 2.1风景资源总体特征 2.2风景资源分类特征 2.3景点分类列表 第三章总体规划 3.1规划依据 3.2景区规划范围 3.3规划原则 3.4景区性质与功能 3.5规划期限与目标 第四章分区规划 4.1石城山黄帝文化景区 4.2白云山景区 4.3休闲度假区

4.4农业观光区4.5高级别墅区4.6管理服务区 第五章专项规划5.1道路交通规划5.2植被与绿化规划5.3建筑风貌规划5.4基础设施规划5.5保护规划 第六章旅游发展规划6.1环境容景分析6.2旅游发展规划6.3游客规模预测6.4游程规划

第一章概况 1.1地理位置 永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行政隶属金华市。早在数千年前,即有人类活动,中国古代名著全译丛书《山海经全译》一书记载:“永康县南四里有石城山,上有小石城,去黄帝曾游此,即三天子都也。”而石城山即位于石城山黄帝文化旅游区。 石城山黄帝文化旅游区位于永康城郊,距市区仅3公里,地理位置座标东经120001′42″,北纬28054′09″。 1.2自然条件 1.2.1地质地貌 石城山黄帝文化旅游区属永康盆地西部低山丘陵区,地层结构属浙东南地区四明山地层分区永康地层4区,以晚白垩早期火山岩系特别发育为特征,一套紫灰色黄绿带褐色地状流纹质,含砾玻屑凝灰岩,玻宵熔结凝灰岩建造。 1.2.2气候水文 永康地处浙中内陆,是有典型中北亚热带季风区盆地气候特征,年平均湿度17.50 C,平均降雨量1328.9mm,无霜期245天,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每到夏秋季节,云雾缭绕,变化万千,形成特有的气候景观。 1.2.3.土壤植被 石城山黄帝文化旅游区地处中北亚热带季风过渡区,土壤主要成土母岩为凝来岩,共有红壤,黄壤,水稻土三个类型。

温岭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温岭市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利用、开发、保护各种资源,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区范围为温岭市全部行政区域,在温岭市域内进行的各种开发建设行为,均应服从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期限: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关于加快推进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19号)《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五条城乡规划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温岭建设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裕、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繁荣、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滨海生态城市。 第六条产业布局、城乡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原则 (1)坚持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原则。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城乡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 (3)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协调好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优化市域城乡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形成各地互促、互补、互动的发展格局。 (4)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原则。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挥城市对农村和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 (5)坚持安全发展原则。为人民提供安全、适宜、健康、优美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为城乡各种功能布局、各项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提供安全空间。 第二章发展目标 第七条城市定位 温岭市是以山、水为特色的现代化滨海生态城市。 温岭市是温台城镇群中联系温州与台州两大中心城市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温黄平原城镇密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东南沿海以机械、电子和轻工产品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休闲旅游城市。 第八条总体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0年在浙江省率先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各项指标。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形成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协调互促发展局面,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在省内率先基本实现“三步走”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空间上形成“一心、两带、三大片区”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建设成为浙江省县市域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进示范区。 第九条到2010年生产总值(GDP)达到600亿元,人均产值为4.30万元,折合为5300美元(按现行汇率计算)。 到2020年生产总值(GDP)达到1100亿元,人均产值为7.10万元,折合为9000美元(按现行汇率计算)。 第十条到202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争取达到2万元,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 一、编制目的 为适应嘉兴市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一体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嘉兴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三、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分三个层次:嘉兴市域——指嘉兴市所辖五县(市)两区的行政区域,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强调未来滨海新城的发展;嘉兴市区——指秀城、秀洲两区所辖区域,总面积968平方公里,作为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编制空间发展规划,重点研究城乡一体化战略;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南郊河、东外环河以内的区域,其中西侧以乍嘉苏高速公路为界,确定为本次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 四、城市性质 嘉兴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2005年为370-390万人,2010年为380-420万,2020年为410-510万。 ?城市化水平:2005年为45-46%,城镇人口为170-180万人;2010年为55-60%,城镇人口为210-250万人;2020年为65-70%,城镇人口为270-350万人。 2、城镇体系总体框架 通过市域交通网络组织引导各级城镇向网络化演变,城镇群体空间形态体现为中心集聚与轴线扩张并存发展,市域城镇将发展形成“一心五轴”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市域重点发展“一心、五次、十点”网络型城镇群,通过绿色空间隔断,实现开放式组团布局,优化个体及群体空间形态。 3、城镇职能分工 ?一心:市域的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城组成。 ?五次:市域的次中心,城市功能辐射的中继站。包括海宁城区、桐乡城区、平湖城区、嘉善城区和海盐城区。 ?十点:市域各片区中心,提供基本的居住与服务功能,适当吸纳部分工业,包括王江泾、王店、新丰、西塘、新仓、长安、盐官、崇福、乌镇和濮院。 六、市区空间发展规划 1、市区人口规模 ?市区总人口:近期2005年100万人,中期2010年120万人,远期2020年150万人。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近期2005年45万人,中期2010年60万人,远期2020年80万人。 2、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片,两翼三楔”的市区空间格局。 ?一心:指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和南郊河以内区域,是城市的核心发展区。

永康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文本

、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促进永康市城乡建设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2006)40号文件、《永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结合永康市实际制定本规划。(文本划线部分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10年,与《永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期限一致; 远期:2011-2020年;与在编的《永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远期期限相一致; 远景:未来30-50年。 第三条规划范围 永康市全市域,面积1047平方公里。 二、人口与用地规模 第四条人口与用地规模 经“两规”衔接,确定永康市人口与用地规模见下表: 人口与用地规模 表2—1 第五条市域土地利用配置 规划耕地保有量至规划期末确保24262.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1539公顷。至2020年,市域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8513.9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达到6765公顷,其中中心城区面积为4785公顷,建制镇用地规模为198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2724公顷,独立工矿用地面积为2010公顷,交通用地面积为4571.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2243.1公顷,特殊用地面积为200公顷,规划期内共增加建设用地5600公顷。 三、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第六条定位目标 (一)定位 浙中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国现代五金产业中心,打造国际五金产业中心。

(二)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结构向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初期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到2010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中心城区达到50万人口(包括独立工矿区6.5万人)的规模,在全市域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初步建成国际五金之都。 永康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表3—1 说明:现状人口数为2005年统计数,人均指标按户籍人口(55万)计算,人口为按“五普”口径计算的常住人口数。 第七条总体发展战略 (一)五金名城战略 大力引进国际资本、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科学安排空间布局、提升集约用地水平、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加大城市现代化功能建设力度,打造现代化五金名城。 (二)生态城乡战略 强化市域生态保护,重点保护水源地、生态林地,风景区。优化村庄布局、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加快建设中心村和新农村。力争把永康市建成环境友好、景观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生态型城乡。 (三)商旅大市战略 依托发达的市场体系和优美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永康市的商业、旅游业水平。大力强化商业、市场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现代化提升,形成为商业大市。同时,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景点布局,扩大旅游环境容量、增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第八条空间发展战略 (一)中部提升核心 市域中部紧紧围绕中心城区这一核心,促进中心城区产业的综合化发展,在五金制造业向高精尖升级的同时,致力于培育更具附加值、更具区域辐射力和更大成长空间的面向五金产业商贸、物流、研发、信息、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幅提升市域核心竞争力,带动市域各镇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外围突出重点 外围城镇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发展二产经济。空间相邻的城镇应加强产业空间的整合协作,形成规模效应,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充分利用永康市城乡交错密布、时距小的布局特点,引导乡村共享城镇基础设施、社会设施,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并充分利用村庄居住功能,尽可能将可用地资源投入产业发展。 (三)周边保护环境 在规划期内,必须十分重视保护下一轮经济转型的核心资源:旅游资源、环境优美的宜居地、市域景观生态等,而市域周边区域正是生态环境敏感区,环境资源优美,理应更多地承担环境保护的职责,为下一轮经济转型打下基础。 第九条产业发展战略 (一)产业组织战略 1.一产:结构转型、扶持特色、规模提升 推动一产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大力扶持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发展,种植业内部从传统的粮食、蚕桑、茶叶种植业向发展优质蔬菜、果品发展;推动农业生产企业化、规模化发展,以规模效应提升产业效率。 2.二产:提升顶部、培育中部,优化底部,形成大区域的垂直分工体系

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文本new样本

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温岭市滨海镇城镇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 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1996年批准的《横河镇城镇总体规划》与1999年批准《新街镇城镇总体规划》的重新修编, 原规划自本规划批准之日起作废。 第三条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本规划的具体落实由滨海镇人民政府负责, 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 第五条因某种原因需要对本规划的某些内容进行调整时, 应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城市规划经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规划期限为: 1.近期: - 2. 中期: - 3. 远期: -2020年 第一章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第七条本次规划确定城镇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是: 遵循党的十五大精神, 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的经营, 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以提高工业经济总体质量为主攻方向, 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 依托各类专业市场, 经过改造、完善、提高, 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发展以镇区为中心, 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 使之成为温岭东北部沿海农业服务基地和农业观光基地。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八条预测镇域各期人口( 此人口不包括外来常住人口) 及城镇化水平如下: 规划近期镇域人口: 7.1( 万人) , 城镇化水平为: 23.9%; 规划中期镇域人口: 7.3( 万人) , 城镇化水平为: 30.8%; 规划远期镇域人口: 7.0( 万人) , 城镇化水平为: 42.9%。 第九条村镇等级规模结构为城镇——中心村( 单列村) 二级体系结构, 具体见《村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一览表》及《村镇体系规划布局一览表》。 第三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条给水规划: 规划镇域各中心村生活用水均由滨海镇镇区水厂引用长潭水库水源供水供应, 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人均综合用水量300L/日, 总用水量为2.3万吨/日。 第十一条排水规划: 镇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镇区污水经过污水管道送往新河

城市规划: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1994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景规划范围,编制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依托自然水网骨架,建立绿色生态空间 以一心、三环、三楔、三园、七带和众多大小不等的城市公园共同构成嘉兴独特的生态绿地网络结构。 一心:指南湖、西南湖组合形成的城市绿心。 三环:沿环城河建设的环城绿带是嘉兴古城格局原外城边界;沿中环红线外侧各控制20米绿带形成城市景观大道;沿外环河控制300-500米绿带为城市的外围生态环。 三园:指南湖风景名胜公园、相家荡公园和穆湖溪公园。 三楔:指城市东、南、西北向规划控制3片楔入城市中心区的绿楔。 七带:沿城市七大放射水系两岸布置进深30米以上绿带。 二、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创造特色园林景观 规划突出体现绿化的生态性与文化性,通过绿地与水系的有机结合,形成城、水、绿相互交融的园林景观。

营造大型生态基质:保护和恢复城市3片绿|考试|大|楔的生态环境,严格实施城市外环绿带建设,通过河道和道路与郊外田园及城市内部绿地相互融通,向城市导入绿色自然景观和清新气流。 建立绿色廊道网络:依托城市“二环、三湖、七放射”水网骨架,构筑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带;结合水系建设城市道路,通过绿化处理,形成通畅的绿色景观廊道。 设置特色城市片区:利用河道将城市划分为九个片区,通过绿化体现各个片区的园林景观特色。 控制河道界面景观:包括绿线、蓝线控制。通过修复岸线、植树造林、拆除建筑、破墙还绿、限制建筑高度等方法进行控制,绿地率达40%以上。 组建历史景观轴:以子城为核心,形成南湖——子城——穆湖溪古城和运河历史景观带。 三、重视生态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按生态学原则,结合城市外围田园风光,并在城市内部(在绿楔、绿带、公园内,沿着修复的河、湖、湿地和滨水岸线)绿予自然生物若干片自然环境。 生态种植:以种植树木为主,大量采用乡土树种,重视生物多样性,强调地被和空间生态群落合理配置。 生态效益:在满足城市绿地主要功能的同时,引入经济价值高的生物,使绿地和水资源获得叠加效益。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行政中心区域方案设计说明

行政中心区域方案设计说明

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方案设计说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4.05. 前言 纵观整个世界,城市中的各种核心区域一直以来对城市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和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时刻都会受到其主要城市核心的影响。由于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引起城市核心的基本转变以及功能分化,正在对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和物质条件的变化产生着根本性的影响。 行政区域,尤其是行政中心,已经成功地获得了新的传播方式,从而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密切的联系。传统的影响全球的政权独尊的因素,诸如一些历史的限制因素,例如地位、财力、级别和制衡等,已经被与时并进的新行政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新模式下,效率成为衡量政府的标准,行政区域的优劣在于是否处理好政府与市民的关系。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城市和地区已经在城市核心的定位和发展的开始阶段就取得卓著的效率,行政中心区域是城市在高速发展与建设阶段使政府获得高效率和统筹优势的一个卓有成效的方式。 从本质上说,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是诸暨在浙江地区、长三角乃至全中国范围内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地位的重要举措之一,必须承认多年以来,成为地区性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往往都需要通过建设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体系来完善城市的整体功能。 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位于诸暨城关的东部约122公顷的区域,行政中心区域要把行政、文化、金融等功能通过区域规划建设合理的结合起来,其中,行政中心要作为体现这一意图的标志。

行政中心区域的设计必须体现出具有特色的,反映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亲民高效的复合特性。 本方案试图表达出行政中心区域的发展的大致意向,我们要感谢项目的发起人——诸暨市规划局,他们诚挚地邀请我们参与行政中心区域的概念规划设计,感谢他们所给予的技术上的支持。希望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成为一个长江三角地区的主要政治、文化中心,我们希望为行政中心区域的更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1.0规划背景分析 1.1城市概况 诸暨市地处浙江中部内陆,建成区面积21.8平方公里,人口逾16万,规划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属于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行列。诸暨地形以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浦阳江贯穿南北,东白山、龙门山造就了东西部的丘陵起伏,北部湖田平坦,中部城区为河谷盆地。 诸暨连续三届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经济总量进入“浙江省十强县(市)”行列。诸暨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块状特色产业与大企业大集团交互辉映,已形成了袜业、五金、珍珠、服装、贡缎等在全国知名度的区域性特色产业。 诸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施传奇故事和五泄秀美景色闻名遐迩。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镇总体规划(2018-2030)》规划简介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镇总体规划 (2018-2030)》规划简介 一、规划范围 1.大致坡镇行政辖区范围,规划面积为115.42平方公里。 2.镇区规划范围:东、南接文昌市东路镇,西邻海文高速公路,北达乌土城村。规划总用地面积778.2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62.16公顷。 二、总体发展目标 依托高效绿色农业、南洋河等资源及便捷的交通优势,秉承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原则,建成以商贸、“互联网+”为支撑,以琼剧文化为底蕴,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一流的特色产业小城镇。 三、总体发展定位 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的重要示范区、形成琼北地区商贸服务中心、创建以琼剧文化为特色的风情小镇。 四、空间发展结构 依托现状产业基础,大致坡镇城乡发展的空间结构为“一廊、两心、五区”结构。 一廊:以海文高速公路和琼文公路形成的交通发展廊道。

两心:为大致坡镇区综合发展中心和咸来片区综合发展中心。 五区:林下经济发展区、反季节瓜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乡村旅游发展区、建材加工产业区。 五、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用地分类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公墓用地、水域、农林用地等。 六、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根据村镇体系空间结构组织,中心镇——中心村——特色村三个等级。 中心镇:大致坡中心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村:咸来墟、大东村、咸来村、崇德村、美桐村、大榕村。其中咸来墟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经济辐射能力在大致坡镇西部片区中作用明显,是周边行政村经济、社会服务中心。其他中心村是周边各自然村的公共服务中心。 特色村:金堆村、昌福村、栽群村、美良村、永群村,特色村是作为周边各自然村的公共服务同时根据村庄特色建设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发展乡村旅游。 七、城镇性质 大致坡镇城镇性质为:琼东北地区以商业贸易、现代服

参江西省宜春市宜阳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江西省宜春市宜阳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项目建议书 《技术标》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O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内容 一、单位业绩 二、单位荣誉 三、项目总负责人业绩 四、项目总负责人荣誉 五、项目组组成人员情况 六、项目组组成人员业绩情况 七、项目建议书 八、后续服务承诺

一、单位业绩 2000年(含2000年)以来我院承担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15平方公里以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地级市及以上的行政中心区的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1、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编制时间:2001.3~2002.4 规划规模:100万人口 规划特点:紧紧围绕“建设浙江省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展开规划研究,注重远景空间发展战略与近期可操作性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一个核心区,六大功能区”的布局结构。 2、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编制时间:2003 规划规模:60万人口

规划特点:强化了城市合理结构的研究,通过城市用地的综合评价、城市现状条件以及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确定了一个能适应不同发展时序和发展速度的城市结构。针对城市的特点,采取组团式布局,将自然山体、水系作为组团划分的要素和城市生态、游憩的重要功能,形成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空间格局。 3、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编制时间:2003 规划规模:98万人口 规划特点:湖州为环杭州湾城市群和环太湖城市群的节点中心城市,规划突出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强化了城市生态绿楔、绿带、绿廊的预留与控制,形成一城两区、双心结构的带形城市结构。由13个城市分区组成。 4、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6、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 7、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8、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规划

温岭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温岭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 领导小组 组长:曹羽 副组长: 庄德震(市府办) 林继平(市发展和改革局) 朱岳林(市环境保护局) 成员:赵永辉(市发展和改革局) 任发根(市环境保护局) 卢旦生(市财政局) 陈光辉(市建设规划局) 江胜(市工业经济局) 吴茂云(市科学技术局) 陈玉勤(市水利局) 王剑(市农业林业局) 梁金祥(市国土资源局) 陈文云(市海洋与渔业局) 郑卫斌(市风景旅游管理局) 《温岭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 责任表 编制单位:温岭市环境保护局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项目负责人:王飞儿 参加人员:林琴徐向阳张秋玲 楼莉萍叶海波戴露莹 王利军何云峰周虹 钟晓航边金云 审核:任发根王飞儿 审定:朱岳林

温岭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文本 登记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性质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类型、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功能小区规划,明确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的环境保护基本要求、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的过程。 第二条规划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找出温岭市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确定生态保护重点地区,划定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明确各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区域产业发展环保准入门槛以及发展重点,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温岭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的定义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归为四类,即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 禁止准入区: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二级保护区)、重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绝对保护区等。该区进行全面保护,禁止开发。 限制准入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或极重要、生态环境高度敏感或极敏感,对于维持区域乃至全省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的地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绝对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包括在内。该区进行优先保护,限制开发。 重点准入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为一般,生态服务功能中等或一般,产业结构与布局相对合理、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经济功能较强、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该区实行合理布局,重点开发。 优化准入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为轻度或中等,生态服务功能中等或一般,开发历史久、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深,产业结构与布局有待于优化、人口密集、环境容量小、人均自然资源拥有率低的地区。该区实行调整结构,优化开发。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 (3)《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5〕39号 (4)《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国家环保总局,环办[2002]8号 (5)《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年 (6)《浙江省县(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技术导则》(试行),2006年 (7)《台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年 (8)《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台州市实施规划》,2009年 (9)《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 (10)《温岭市市域总体规划—城乡统筹发展规划》(2005-2030),2006年 (11)《温岭生态市建设规划》,2004年 (12)《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东海塘总体规划(2009-2020)》,2009年 (13)《温岭市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2006年 (14)《温岭市海洋功能区划》,2006年 (15)《温岭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04年 (16)《温岭市水土保持规划》,2006年 (17)其他相关资料 第五条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为温岭市全境,总面积15625.8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925.82平方公里,涉及5个街道11个镇。 规划基准年:2008年 规划近期:2008~2010年 规划远期:2011~2020年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为目标,以《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和《温岭生态市建设规划》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