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到2011年浙江省人口统计

2006年到2011年浙江省人口统计
2006年到2011年浙江省人口统计

2006年到2011年浙江省人口统计(以全省为总体,以各市为次总体)

2006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的决定,我省于2006年11月1日进行了全省5‰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是以全省为总体,以各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我省这次调查的常住人口为24.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近5.0‰。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在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三千名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基本完成了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省常住人口

2006年11月1日零时,浙江省的常住人口为4976万人,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4980万人,与2005年末常住人口4898万人相比,增加了82万人,增长1.67%。

二、城乡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813.7万人,占总人口的56.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166.3万人,占总人口的43.5%。与2005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48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511.4万人,占总人口的50.43%;女性为2468.6万人,占总人口的49.5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74。

四、年龄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62.4万人,占总人口的15.31%;15~64岁的人口为3682.2万人,占总人口的73.9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35.4万人,占总人口的10.75%。与2005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5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19个百分点。

五、自然增长状况

全省2005年11月1日至2006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为50.78万人,死亡人口为26.75万人,自然增长人口24.03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率为5.42‰,自然增长率为4.87‰。

六、各市主要数据

注:1.2006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以2006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调查对象是被抽中的调查小区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全部人口:

(1)2006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调查小区;

(2)户口在本户,2006年10月31日晚未居住在本户。

2. 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

(试行)》计算的。

2007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我省以2007年11月1日零时为时点,进行了全省5‰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省为总体,以各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调查常住人口24.8万人。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3000多名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顺利完成了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省常住人口

2007年11月1日零时,浙江省的常住人口为5056万人,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5060万人,与2006年末常住人口4980万人相比,增加了80万人,增长1.61%。

二、城乡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894.3万人,占总人口的57.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16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8%。与2006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0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565.4万人,占总人口的50.7%;女性为2494.6万人,占总人口的49.3%。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8。

四、年龄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59.5万人,占总人口的15.01%;15-64岁的人口为3744.9万人,占总人口的74.0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55.6万人,占总人口的10.98%。与2006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23个百分点。

五、自然增长状况

全省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为52.07万人,死亡人口为27.94万人,自然增长人口为24.13万人。出生率为10.38‰,死亡率为5.57‰,自然增长率为4.81‰。

六、各市主要数据

注:2007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以2007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调查对象是被抽中的调查小区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全部人口:

(1)2007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调查小区;

(2)户口在本户,2007年10月31日晚未居住在本户。

2008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我省以2008年11月1日零时为时点,进行了全省5‰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省为总体,以各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调查常住人口24.2万人。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3000多名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顺利完成了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省常住人口

2008年11月1日零时,浙江省的常住人口为5116万人,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5120万人,与2007年末常住人口5060万人相比,增加了60万人,增长1.19%。

二、城乡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949.1万人,占总人口的57.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170.9万人,占总人口的42.4%。与2007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40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590.2万人,占总人口的50.6%;女性为2529.8万人,占总人口的49.4%。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4。

四、年龄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43.9万人,占总人口的14.53%;15-64岁的人口为3799.6万人,占总人口的74.2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1.26%。与2007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28个百分点。

五、自然增长状况

全省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为51.92万人,死亡人口为28.61万人,自然增长人口为23.31万人。出生率为10.20‰,死亡率为5.62‰,自然增长率为4.58‰。

六、各市主要数据

注:2008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以2008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调查对象是被抽中的调查小区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全部人口:

(1)2008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调查小区;

(2)户口在本户,2008年10月31日晚未居住在本户。

2009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我省以2009年11月1日零时为时点,进行了全省5‰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省为总体,以各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调查常住人口24.6万人。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3000多名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顺利完成了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省常住人口

2009年11月1日零时,浙江省的常住人口为5176万人,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5180万人,与2008年末常住人口5120万人相

比,增加了60万人,增长1.17%。

二、城乡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999.2万人,占总人口的57.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180.8万人,占总人口的42.1%。与2008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613.8万人,占总人口的50.5%;女性为2566.2万人,占总人口的49.5%。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9。

四、年龄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37.1万人,占总人口的14.23%;15-64岁的人口为3847.7万人,占总人口的74.2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95.2万人,占总人口的11.49%。与2008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3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23个百分点。

五、自然增长状况

全省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为52.63万人,死亡人口为28.79万人,自然增长人口为23.84万人。出生率为10.22‰,死亡率为5.59‰,自然增长率为4.63‰。

六、各市主要数据

注:2009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以2009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调查对象是被抽中的调查小区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全部人口:

(1)2009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调查小区;

(2)户口在本户,2009年10月31日晚未居住在本户。

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浙江省政府和省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阶段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省常住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3]为5442.69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676.98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65.71万人,增长16.37%,年平均增加76.57万人,增长1.53%。全省常住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1182.40万人,占21.72%。

二、家庭户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1885.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942.5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9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796.57万人,占51.38%;女性人口为2646.12万人,占48.6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6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7基本持平。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18.92万人,占13.21%;15-59岁人口为3967.91万人,占72.90%;60岁及以上人口为755.86万人,占13.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08.17万人,占9.34%。同2000年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8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50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07.78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738.12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996.4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568.54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3189人上升为933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人口由10758人上升为1356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由33336人上升为3668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由33622人下降为28819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06.10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4.18万人,文盲率[5]由7.06%下降为5.62%,下降1.44个百分点。

六、城乡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354.06万人[6] ,占61.6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88.63万人,占38.3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77.55万人,乡村人口减少311.84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2.95个百分点。

七、人口地区分布

全省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 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2011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我省以2011年11月1日零时为时点,进行了全省5‰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省为总体,以各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调查人口40.6万人。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约2500名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顺利完成了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省常住人口

2011年11月1日零时,浙江省的常住人口为5459.3万人,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5463.0万人,与2010年末常住人口5446.5万人相比,增加了16.5万人,增长0.30%。

二、城乡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403.4万人,占总人口的62.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59.6万人,占总人口的37.7%。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800.2万人,占总人口的51.3%;女性为2662.8万人,占总人口的48.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2。

四、年龄构成

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20.2万人,占总人口的13.18%;15-64岁的人口为4221.3万人,占总人口的77.2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1.5万人,占总人口的9.55%。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21个百分点。

五、自然增长状况

全省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为51.66万人,死亡人口为29.46万人,自然增长人口为22.20万人。出生率为9.47‰,死亡率为5.40‰,自然增长率为4.07‰。

六、各市主要数据

注:2011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以2011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调查对象是被抽中的调查小区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全部人口:

(1)2011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调查小区;

(2)户口在本户,2011年10月31日晚未居住在本户。

浙江省综合基础知识真题(优质)

浙江省综合基础知识真题 1.本卷为全客观题,总分为 100分,考试时间为 12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都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相 应字母涂黑。每小题 1分,共 40分) 1.19 世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观念外化 或异化的结果。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物主义 D.客观唯物主义 2.下列选项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是: A.哲学 B.宗教 C.语言学 D.艺术 3. 是标志客观实在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A.精神 B.联系 C.物质 D.矛盾 4.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基石,同时也为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提供了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规律 C.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 5.1930 年5 月,毛泽东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鲜明表达了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根本观点,毛泽东 思想活的灵魂已略具雏形。 A.统一战线 B.武装夺取政权 C.群众路线 D.农村包围城市 6.党的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 A.十五大 B.十三大 C.十二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 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精神状态,是中国共产党终紧跟时代的基本前提。 A.执政为民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实事求是 8.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其核心在于: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统筹兼顾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以人为本 9.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中国公民、组织在中国境内一律适用于中国法律。外国人在中国领域之外对中国国家或公民 犯罪按中国刑法规定应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依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由此可以 判断,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范围属于: 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 C.保护主义 D.结合主义 10.《宪法》第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些规定共同表明了我国的: A.国体 B.政体 C.议事原则 D.国家结构形式 11.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哪种情况形可以提出行政复议? A.对抽象行政行为有异议的 B.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的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变化的因素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变化的因素 中国的人口数量,现存最早的一项全国性和分政区户口统计数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6000万,此前只留下零星的地区性数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民国期间也做过多次人口调查,但直到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才通过科学的普查,获得了除台湾、港澳地区以外的准确人口数字。 下面根据有限的原始资料和目前的研究水平,对中国人口历史的发展作一简单概述。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或更多,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西汉末的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王莽时到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到东汉后期的永寿三年(157年)稍后,才重新突破6000万。 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20年三国鼎立形成这个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4世纪初的西晋约有3500万。此后南北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 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的755年,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到960年宋朝初建时估计只有4000万,其境内仅3000万左右。 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此后南宋和金的人口都有增长,至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空前浩劫,北方人口损失高达80%,仅剩1000余万。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到14世纪中期增加到8500万左右。 明初的人口不足6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但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太平天国起义和清朝的镇压,导致南方人口稠密地区的巨大损失,人口下降超过1亿(最保守估计也有五六千万),以至到1912年尚未恢复到1850年的水平。1953年新中国人口普查结果为5.8亿(不含台湾、港澳)。 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一直占有很高的百分比。除了东汉末年处于人口低谷、所占比例可能略低于10%以外,其余历史阶段占世界人口比例基本都在20%以上,一般在30%左右。 中国历代人口变迁的特点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人口数量的衍变,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点。 1、增长缓慢。从公元2年的6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1‰。

城镇概念和统计人口口径相关

(一)中国市镇设置的标准 国务院在1955年公布了第一个确定城镇的标准,采用居民点的人口下限数量和职业构成两个要素相结合的办法。规定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居民50%以上为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区即为城镇。工矿企业、铁路站、工商业中心、交通要口、中等以上学校、科学研究机关的所在地和职工住宅区等,常住人口虽然不足2000人,但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的地区;以及具有疗养条件,每年来疗养或休息的人数超过当地常住人口50%的疗养区均可列为城镇型居民区。城镇和城镇型居民区以外的地区列为乡村。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可以设市,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如果是重要工矿基地、省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规模较大的物资集散地或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确有必要时也可设市。市的近郊区无论它的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大小,一律视为城镇区。县级或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以及聚居2000人以上的城镇可设置镇的建制,少数民族地区标准从宽。 为了应付大跃进期间城镇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困难,1963年底国务院对上述标准作了较大的修改:①设镇的下限标准提高到居住人口3 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70%以上或聚居人口达2500~3 000人,非农业人口占85%以上;②缩小了市的郊区围,规定市镇人口中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一般不应超过20%;③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列入市的城镇人口,市区和郊区的农业人口不再作为城镇人口而列入乡村人口。 一次新的变动发生在1984年,这一年人民公社被撤销并恢复了乡作为县以下的乡村基层行政单位。同时规定在20000人以下的乡,假如乡政府所在地的居民点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常住人口①在2000人以上可以设镇。20000人以上的乡,假如乡政府所在地的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常住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也可以设镇。简单地说,镇应该至少有2000以上的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常住人口聚居。实际上,现在有很多镇的非农业人口规模低于法定标准。 1986年设市标准也作了较大调整:①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市。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重要工矿科研基地、著名风景名胜区、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虽不足以上标准,如确有必要,也可以设市。 ②总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国民生产总值3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总人口50万以上的县,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综合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事业招聘考试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综合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事业招聘考 试 (说明:本卷共10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1. 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孺子可教──留侯 B、文思泉涌──曹植 C、庸人自扰──庞统 D、势如破竹──杜预【答案】C 2. 下列与“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D、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答案】D 3. 下列人物和典故对应不正确的是()。 A、霍去病——封狼居胥 B、祖逖——闻鸡起舞 C、韩信——瞒天过海 D、晋文公——退避三舍【答案】C 5. 古人信奉“五德终始说”,认为朝代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朝代更替源于五行相克。周朝尚红色、属火,那么秦朝尚黑色、属()。 A、金 B、木 C、水 D、土【答案】C 6. 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是()。 A、生动多样的标题 B、细致公正的调查 C、简明扼要的前言 D、陈述详细的主体【答案】B 7. 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 A、沉没成本 B、隐性成本 C、机会成本 D、边际成本【答案】C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国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B、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增强社会活力 C、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活力【答案】C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榜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 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1 上海市1750 1230万 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 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 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 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 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 8区 3 粤1 广州市 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 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 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 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6平方公里)中心6区+近郊4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5 鄂1 武汉市960 570 120 1100(07非农业人口610万,武汉市市区人口660万07中心建成区面积5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服务人口 2020年为475万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390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服务人口2010年为795万人)中心6区+洪山大部+东西湖

2012年7.14浙江省(统考)温州市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答案解析

2012年浙江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号后的相应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哲学上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出()。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是一种特殊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D.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的规律是()。 A.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4.“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反映了()。 A.理性认识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需要理性认识的指导 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即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手段 B.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C.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的实践标准是不同的 D.有些真理是无法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的 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竞争规律 7.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三个有利于”标准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公有制为主体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

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

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说明:本卷共10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1.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军队问题 B、工人问题 C、农民问题 D、知识分子问题【答案】C 2. 按照议案的内容,议案可分为几类?()A、5B、4C、3D、2【答案】B 3.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建立过不同政权形式,而对地主阶级态度差别最大的两种政权形式是()。 A、工农民主政权与苏维埃政权 B、工农民主政权与“三三制”政权 C、人民民主专政与苏维埃政权 D、工农民主政权与人民民主专政【答案】B 4. 下列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产品中,不属于发酵工程产品的是()。 A、农民自酿的米酒 B、绝大多数农用抗生素 C、味精 D、维生素 B2【答案】A 5. 下列运输方式中,速度较快,比较灵活、自然条件限制较小的是()。 6. 与地球的干渴相比,江西“物华天宝”的宝中之宝,是她拥有的相对丰裕的水资源。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的()倍。 A、1.5 B、2 C、2.5 D、3【答案】B 7. 公文写作,要严格遵循什么原则?()A、一文多事B、一文三事C、一文二事D、一文一事【答案】D 8.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答案】D 9. 牛顿说:“假如我比别人望得略微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A、知识来源于书本 B、读书是接受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 C、读书比实践重要 D、要善于学习间接经验,并在实践中消化和发展【答案】D 10. 机关可以聘任公务员,有关聘任人的产生方式以下正确的是()。 A、可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聘 B、按照公务员录用程序公开招聘 C、以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确定双方权利义务 D、对拟聘任人员的复审,考察由招聘机关的上级机关执行【答案】ABC

浙江省2021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套题标准预测试卷(5)

浙江省2021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套题 标准预测试卷(5)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B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C.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D.对错误思想的彻底克服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3.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B)。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劳动与劳动对象的统一 4.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C )。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 D.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 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C)。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6.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 )。 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8.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 C)。 A.直接的调控模式B.直接与间接调控平行结合的模式C.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D.以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9.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D )。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C.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10.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B.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C.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D.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增加 11.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国家统一C.加强民族团结D.加强民族凝聚力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性在于(D )。 A.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活动B.国家制定完整的法律规范市场活

中国历代人口普查

:xx 古代人口曾八落八从 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新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正式拉开帷幕。人口普查是现代各国政府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早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人口普查。那么,中国最早的人口普查究竟从何时开始,在技术条件落后的过去,人们又是如何进行大范围的人口普查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大禹 传说中最早的人口普查 人口数字具体到个位令人生疑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的徐铭东老师说,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一书中曾讲到,从原始社会末期大禹治水以后,就有统计人口的数据,为。但专家认为,这个数据肯定不能作为准确数据,因为并没有文献流传下来,且这个数据具体到个位数,更难使人相信了。 徐铭东说,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先民们就意识到人口普查的重要性,比如春秋时期的管仲就曾经提出实行四民分业定居及书社制(按社登记户口),强调城乡人口、军民人口的适当比例,认为“其野不足以养其民”,比例失调,则“国贫民饥”。而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也指出,如果人口与资源失衡会带来很严重的问题,他说,过去男人不耕田、女人不织布,还是有丰富的草木果实和野兽的皮衣可以穿,因为人少资源多,而如今一个人有5 个儿子不算多,但如果每个儿子又有5 个儿子,如此往复,人口越来越多,而资源还是那些,那分到的就变少。 正因如此,所以了解人口数量以实施相应措施显得相当重要。那么,中国有文献记载,最早实施的人口普查开始于何时呢? xx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人口普查 为“避税”夸大官奴婢数量 《汉书·萧何传》中记载,在反秦战争时,刘邦的军队进入秦都咸阳,萧何

就先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图书收缴上来了,所以刘邦知道此时的人口已由原3000 万降到1300 万左右。可见秦朝时期是做过户口统计的,但是后来这些户口资料全部散佚。所以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早的人口调查数据是在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 年)的户口数,这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第一个比较完整 的户口统计。 不过这些户口统计数据还是存在误差,主要是夸大了官奴婢的数量。徐铭东分析,这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西汉时期,很多奴仆被编入官府的户籍,没有徭役,但要对官员加倍征收人头税。但是有一种是不收税的,就是官奴婢。元帝时朝廷各官府奴婢就有十余万,很多贵族官僚也是奴婢成群,他们将其他人员也算作官奴婢不上报。 东汉 最为细致的古代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与选美同时并进 西汉末年,战乱和天灾使人口从6000万降至2100万。这2100 万的数字是经过东汉对户口调查得来的。 东汉对户口调查,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东汉时的户口调查称为“案比”,即案验、比较。 常常在每年8 月举行,同时,宫廷还会派人来“算人”,就是朝廷派人挑选少女入宫,凡是良家少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如果姿色端丽的就可以入宫选妃子。 东汉每年的户口调查规模也是非常之大,从县到乡,上至80 岁老人,下到6 岁以下孩童,都要一一进行调查。东汉户口调查的内容也很细,连身高、相貌都要调查,这些从现在一些考古实物中也可得到证明,在一片汉代的《居延新简》上就写有: “戍卒南阳武当县龙里张贺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这里面包括的信息有郡、县、里、姓名、年龄、身高、肤色。 这个叫张贺的人出生在南阳郡武当县龙里,30 岁,身高七尺二寸,肤色

2017年浙江省综合基础知识真题

2017年浙江省综合基础知识真题 1.本卷为全客观题,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案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都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相 应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19 世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观念外化 或异化的结果。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物主义 D.客观唯物主义 2.下列选项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是: A.哲学 B.宗教 C.语言学D.艺术 3. 是标志客观实在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A.精神 B.联系 C.物质D.矛盾 4.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基石,同时也为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提供了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规律 C.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 5.1930 年5 月,毛泽东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鲜明表达了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根本观点,毛泽东 思想活的灵魂已略具雏形。 A.统一战线 B.武装夺取政权 C.群众路线 D.农村包围城市 6.党的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 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 A.十五大 B.十三大 C.十二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 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精神状态,是中国共产党终紧跟时代的基本前提。 A.执政为民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实事求是

2020年浙江省舟山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

2020年浙江省舟山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说明:本卷共10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1. 必然王国是指()。 A、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奴役。成为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主人的社会状态 B、人们已经获得了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 C、人们受盲目必然性支配,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奴役的社会状态 D、人人自由平等的原始社会状态【答案】C 2. 关于民事法律责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A、民事法律责任主要是补偿性的财产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主要为自然人责任和法人责任,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国家责任 C、行为人即使没有违法行为和违约行为也可能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D、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不会引起民事法律责任【答案】D 3. ()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A、不满十四周岁 B、不满十六周岁 C、不满十八周岁 D、不满二十周岁【答案】A 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答案】C 5. 公务员原系领导成员的在辞去公职后()内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答案】C 6.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7. 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答案】D 8.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A、可以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B、可以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C、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答案】A 9. 以湖北、安徽为中心形成我国较大的的()基地。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1949 13,913,927 1950 14,711,260 1951 14,413,123 1952 17,236,621 1953 16,745,695 1954 18,513,434 1955 18,612,172 1956 17,364,027 1957 18,998,424 1958 17,135,981 1959 13,059,787 1960 14,684,726 1961 11,414,017 1962 20,923,112 1963 27,866,189 1964 24,144,848 1965 24,799,129 1966 24,828,470 1967 21,736,582 1968 27,718,516 1969 25,018,386 1970 28,012,344 1971 25,160,381 1972 24,800,391 1973 23,630,435 1974 22,874,423 1975 21,136,635 1976 20,491,797 1977 17,931,155 1978 18,831,591 1979 18,924,822 1980 18,393,809 1981 19,122,938 1982 23,100,427 1983 20,065,048 1984 20,313,426 1985 20,429,326 1986 23,190,076 1987 25,282,644 1988 24,576,191 1989 25,137,678

1990 26,210,044

1991 20,082,026 1992 一 18,752,106 1993 17,914,756 1994 16,470,140 1995 16,933,559 1996 15,224,282 1997 14,454,335 1998 14,010,711 1999 11,495,247 2000 13,793,799 2001 17,020,000 2002 16,470,000 2003 15,990,000 2004 15,930,000 2005 16,170,000 2006 15,840,000 2007 15,940,000 2008 16,080,000 2009 16,150,000 2010 15,740,000 2011 16,040,000 2012 16,350,000 2013 16,400,000 2014 16,870,000 2015 16,550,000 2016 17,860,000

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最新)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号 后的相应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哲学上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出()。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 一元论和二元论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 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主张思想是一种特殊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D.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的规律是()。 A.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4.“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反映了()。 A. 理性认识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 感性认识需要理性认识的指导 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 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手段 B.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C. 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的实践标准是不同的 D. 有些真理是无法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的 资料简介: 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货币流通规律 D. 竞争规律 7.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三个有利于”标准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 公有制为主体 C.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发展 B. 全面协调可持续 C. 以人为本 D. 统筹兼顾 资料简介: 11. 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A.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理论基础是()。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

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说明:本卷共10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1. 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是在江西的()。 2. 释迦摩尼是()的创始人。 A、道教 B、萨满教 C、犹太教 D、印度教【答案】D 3. 《民法总则》明确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A、人格尊严 B、民事法律能力 C、民事行为能力 D、民事责任能力【答案】C 4.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5. 下列关于行政诉讼中的调解问题的表述中哪个是正确的()?A、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人民法院不得以调解的方式审理行政案件B、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人民法院不得以调解的方式结案C、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对诉讼中任何问题均不得进行调解D、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对涉及民事争议同样不可调解【答案】B 6. 乙遭车祸昏迷在路上,甲途经发现后雇计程车将乙送往医院,并帮其支付医药费,在救助过程中,甲的名牌衣服因染有乙的血渍而不能使用,同时乙的贵重手表遗落在事故地点,甲因疏忽而未能发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应赔偿乙手表遗失的损失 B、乙应偿付甲雇用计程车的费用 C、乙应偿付甲帮其支付的医药费 D、乙应赔偿甲衣服不能使用的损失【答案】A 7. 某食品加工企业向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申请卫生许可证,对于该申请,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经过审查后应当如何处理()。 A、如果不能当场作出许可决定,可以自主决定作出决定的期限 B、如果食品加工企业符合法定卫生条件、标准,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可以当场作出口头许可决定 C、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如果认为食品加工企业不符合卫生条件标准,可以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无须说明理由 D、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如果作出不予颁发卫生许可证的决定,应当告知该食品加工企业有权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答案】D 8.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以资本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B、以资本技术构成

2006-2008级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培养方案.

2006-2008级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培养方案 (仅供参考,应以正式印刷版为准;方案在实施时可能会有调整,请在网上关注更新信息)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要求具备较高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扎实的医学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通识、大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等五大类别的课程学习及实践活动,毕业时,学生应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立志献身于人类健康和医学发展事业; 2、具有较宽广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 3、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 4、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相关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5、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6、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7、掌握英语,在日常工作中能熟练地应用。 专业核心课程 医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 教学特色课程 全英文教育课程:医学生理学全科医学医学英语 双语教学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 原版外文教材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 研究型课程:生理科学实验 自学型课程:医学综合课程I 医学综合课程Ⅱ医学综合课程III 讨论型课程:人体形态学实验医患沟通学基础高级医患沟通心身医学循证医学计划学制七年 毕业最低学分282(本科255)+4+5.5+2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2009-2012级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培养方案发布日期:2010年04月13日14:33 来源: 【打印 | 关闭】阅读次数: 6934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临床专业实践技能,系统的群体健康知识,较强的人际交流、信息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培养要求 遵循“七年一贯、强化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办学原则,通过七年系统的教学,使毕业生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至少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1)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 (2)融洽的医患关系,基本的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观念; (3)终身学习意识,积极的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4)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2.知识要求 (1)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2)扎实的医学科学知识; (3)基本的预防医学及与医学相关的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4)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 3.技能要求 (1)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 (2)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安全有效地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一般急症; (3)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批判性思维,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4)初步的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5)基本的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的能力; (6)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解决医疗问题的能力; (7)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8)较强的人际交流和管理能力; (9)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考核要求 除了各学科要求的课程考核外,学生还需进行医学综合课程I、医学综合课程II、医学综合课程III和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含论文答辩)。医学综合课程I是在基础医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内容涵盖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主要基础学科内容;医学综合课程II是在临床医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临床医学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等主要临床学科内容;医学综合课程III是在临床实习结束后进行的临床实践能力综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一览表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一览表 战国末年: 公元前221年,估计全国总人口2000万。 西汉: 公元2年,汉平帝元始2年,全国有户1223万,总人口5959.4978万。汉书-地理志下 东汉: 公元57年,汉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全国有户427.9634万,总人口2100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75年,汉明帝永平18年,全国有户586.0573万,总人口3412.5021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88年,汉章帝章和2年,全国有户745.6784万,总人口4335.6367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105年,汉和帝元兴元年,全国有户923.7112万,总人口5325.6029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156年,汉桓帝永寿2年,全国有户1067.7960万,总人口5647.6856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三国: 魏: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4年,全国有户66.3423万,总人口443。2881万。晋书-地理志 蜀:公元263年,蜀汉后主炎兴元年,全国有户28万,总人口94万。通典-食货七 吴:公元280年,吴主皓天纪4年,全国有户52.3万,总人口200万。晋书-地理志 西晋: 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有户245.984万,总人口1616.3863万。晋书-地理志 南北朝: 刘宋:公元464年,宋武帝大明8年,全国有户90.687万,总人口468.5501万。通典-食货七 北魏:公元525年,魏孝武帝正光年,全国有户500万,总人口3200万。通典-食货七 北齐:公元577年,北齐幼主承光元年,全国有户303万,总人口2000万。通典-食货七

南陈:公元589年,陈后主桢明3年,全国有户50万,总人口200万。通典-食货七 隋: 公元609年,隋炀帝大业5年,全国有户890.7536万,总人口4601.9956万。通典-食货七 唐: 公元649年,唐太宗贞观22年,全国有户300万。?? 通典-食货七。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全国有户615.6141万,总人口3714万。资治通鉴-卷208 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全国有户841.2871万,总人口4814.3609万。新唐书-地理志 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13年,全国有户906.9154万,总人口5288.0488万。新唐书-地理志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全国有户891.4709万,总人口5291.9309万。通典-食货七 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2年,全国有户293.3125万,总人口1690万。通典-食货七

浙江省宁波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招聘考试【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招聘考试【含答案】 (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面的整理归纳备考公考之用。) 一、单选题 1. 建设新型国家,把()作为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技跨越式发展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B、优先发展教育 C、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D、改革创新 【参考答案】A 2. 公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 B、说明 C、议论 D、描写 【参考答案】B 3.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总结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说:“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从哲学角度看,善于“实事求是”是因为:()。 A、客观条件是基础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参考答案】D 4. 下列关于照明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荧光节能灯的节能效果比LED 灯效果好 B、LED 灯长时间工作会因光衰而引起老化 C、荧光节能灯的发光原理是采用高压电子撞击荧光粉而产生 D、白炽灯直接由钨丝加热产生亮度,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升华【参考答案】A 5.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 A、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B、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C、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D、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参考答案】D 6.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行政许可。 7. 法律从何时开始生效,一般根据该项法律的性质和实际需要来决定,通常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二种是法律公布后先予试行或暂行,而后由立法部门加以补充完善,再通过为正式法律,但在试行期间,该法律也具有约束力;第三种是()。

浙江省综合基础知识知识点

第一部分政治篇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1、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存在方式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问题。 2、哲学即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方法的理论。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 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基本的方面:①、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4、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的都是唯物主义哲学;凡是 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认为精神是世界本源的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5、唯心主义哲学有两种基本形式:①、客观唯心主义(宗教神学、黑格尔—“绝对观念”) ②、主观唯心主义(王守仁—心外无物、唯我论)。 6、人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世界、世界是否是可知的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7、哲学的基本问题归根到底,是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一、物质与意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列宁提出)物质的唯一 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是一切变化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3、恩格斯把物质运动区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4、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为是绝对的;而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5、时间(一维性)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6、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7、在人类的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实践尤其是社会性的劳动。 8、意识的本质——意识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9、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表现子一下四个方面: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 选择性的创造性活动。②、意识能够为人类的实践活动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和选择方案,形成实践观念。③、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最重要的)。④、意识能够反映自身并能够控制自身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基石,同时也为我们的思想 和行动提供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影响系统整体性质和功能的,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素的质和量,二是结构的合理 与否,三十环境的好坏。 3、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总趋势。 4、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事物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6、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形式,否定 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7、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 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内容和发展的动力。 9、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