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方案精选三篇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方案精选三篇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方案精选三篇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方案精选三篇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集体性,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好的心境给幼儿带来活泼、开朗的性格,更有助于幼儿优良品格的形成。接下来橙子给大家带来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方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方案

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方案《勇敢的小兵》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提高幼儿身体平衡及动作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积极、勇敢的品质。

活动准备:

跨栏大的3个、中的9个、小的3个、小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热身运动(结合小兵音乐)

指导语:孩子们!你们见过解放军吗?你们知道解放军踏步的时候为什么那么整齐吗?那是因为他们都非常守纪律,而且很听指挥官的命令。今天小朋友们当回小小解放军,胡老师当指挥官,大家听我指挥,看看谁最棒!首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筋骨。

1.踏步走

2.高人走

3.矮人走

4.转膝盖

5.转脚踝

6.单脚跳

7.双

脚跳8.蹲跳9.慢跑10.下山坡走

二、基本部分

1.指导语:小兵们真棒!个个都显得特别的神气。大家把掌声送给自己吧!今天指挥官要给你们一个任务,就是要请小兵们到敌营去巡逻。巡逻时小兵要跨过战壕、走过独木桥,爬过封锁线,最后回到军营。但是去巡逻时的重要路线就是要跨过战壕,如果你跨错了,很可能会被敌人发现。现在我就来示范跨过战壕的基本要领,小朋友仔细看哦!

跨过战壕:教师慢速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快速助跑,一脚蹬地,另一脚向前伸出并使整个身体腾空而起,以单脚落地并向前跑。教师连贯演示动作流程:蹬——跨——跑

2、幼儿四散自由练习——跨跳连续的3个战壕。

3、集中幼儿,请个别幼儿演示,纠正后再重点练习。

4、这次,我们的战壕要加大难度,又加高了哦!小朋友有没有信心?幼儿再次自由练习,选择不同难度的障碍助跑跨跳。教师观察并且帮助个别幼儿纠正动作。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创意方案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乌龟搬家乐翻天

一、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尝试采用匍匐爬行的方式爬过障碍物,提高匍匐爬的能力。

2.积极地参加活动并在乌龟搬家的的活动中感受爬行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匍匐爬得动作要领,在爬行过程中不碰响小铃铛。

2.教学难点:尝试带物匍匐爬行,并在过程中勇于探索不轻言放弃。

三、活动准备

1.大积木若干。

2.三根橡皮筋并穿有小铃铛。

3.椅子六把

4.红黄两色即时贴标记

四、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T:“立正,你们都是神气的小乌龟,快跟着妈妈一起跑一跑,锻炼一下身体吧!”(妈妈带着乌龟宝宝跑步进场)

2.队列练习

T:“立正,向右看齐,立正,稍息,立正。”

T:“孩子们你们可真是神气勇敢的小乌龟啊!你们能帮妈妈实现一个很难实现的愿望吗?”

(二)分层活动

1.教师创设情境:孩子们对面可真漂亮啊!妈妈真想住到在有花

有树的环境里哦!可是要把家搬到对面我们就要爬过这些铁丝网。如果碰到了铁丝网,小铃铛就会响起来。到时候任务就失败了,我的愿望就再也实现不了了。”

2.幼儿尝试爬过铁丝网

(1)T:“看这里就有一条铁丝网,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怎么样才能不碰响小铃铛,又能安全的爬过去呢?”

(2)幼儿尝试,教师在旁观察指导。

T:“孩子们,成功了吗?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样安全的爬过去,没有碰响小铃铛的。”(身体尽量贴着地面、头不要抬得太高) T:“你能为我们演示一下吗?”教师在幼儿演示的时候将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讲解一下。(身体怎么样,头怎么样,能不能抬得很高,手要怎么动)

(3)教师归纳总结

T:“原来他在爬的时候用到了我们身体的一个特殊的部位——手肘。(教师介绍手肘)这就是我们的手肘,我们在爬的时候手肘紧贴地面,通过手肘一前一后的移动,来带动我们身体前进。”

T:“孩子们我把安全过铁网的要领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匍匐爬很简单,记住四点准没错。身体贴地面,头要侧一侧。手肘带动身体爬一爬,最后不要忘记屁股也放低。安全过铁网,本领练得好。”

T:“孩子们,我们也来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好吗?”

T:“这次你们都成功了吗?”(如果还有不成功的询问他们为什么不成功,并请大家一起想办法找出原因。如投没有低下、屁股撅得太

高了)

T:“那刚才还有个小朋友没有成功,请你们帮他找找原因。为什么他没有成功。”(请没有成功的孩子演示,请其他孩子找出他没有成功的原因。”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方案

双脚玩纸球游戏目标:

1、结合器材进行跳跃的练习,提高儿童用脚控制物品的能力。

2、增强儿童下肢力量及协调能力。

游戏准备:

用纸裹成的球若干。

游戏过程:

第一步游戏:

小朋友们分成若干组,成纵队站立,每个小朋友发放一个纸球。游戏开始,排头双脚夹一纸球,向前连续跳跃,到达终点后,用双脚把纸球向前抛入指定的区域内,跑回起点,如此反复,最快一组为胜。

第二步游戏:

每组一个纸球。排头双脚夹一纸球站于起点,游戏开始,排头尽力用双脚把纸球抛出,跑到纸球停滞处,用双脚把纸球夹住再次向前抛出,如此反复,到达终点后,再从终点把纸球抛回起点;第二名小朋友接到纸球后才能出发,依次轮换,最先完成组为胜。

规则:

1、第二步游戏,在整个抛运纸球的过程中,不允许用手拿球。

2、回到起点,允许下一个小朋友用手把球夹好,再开始。

建议:

双脚夹抛纸球,用手接住的游戏方法,可用于幼儿平时独自进行的各种自由活动之中,此方法在基本动作之上,可不断增大难度,例如:抛起的高度;纸球由后向身前抛起;转体次数等。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

1、简述幼儿园体育活动运动量调节的方法。 (体育运动活动量即运动负荷量,是指幼儿在活动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它由时间、强度、密度、数量、距离、重量等组成。幼儿的体育活动应保持适宜的负荷量,负荷量如过小,就达不到体育活动的预期目标,负荷量过大,容易加重幼儿体力负荷,甚至造成运动损伤。) 方法:测定幼儿负荷量的手段,一般采用观察法、脉搏测定法和密度测定法。幼儿如果在活动中出现 (1)观察法:是教师观看幼儿的面色、汗量、呼吸、动作、注意、食欲等状况的方法。教师运用观察法的实践一般是运动中和运动后,幼儿如出现轻度和中度疲劳则表明活动量适宜,如果出现非常疲劳则表明活动量过大,应尽量避免出现非常疲劳的现象,即教师可以通过增减体育活动、休息、讲评的次数和时间来调节运动负荷量。

(2)脉搏测定法:在活动前五分钟测定安静时的脉搏(有条件可使用遥测心率计或显示仪进行测定),然后采用定时测定和练习前后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定(以练习前、后测定为主,定时测定为辅)。每次测定应通常只测十秒钟脉搏次数,然后乘以6,即为一分钟的脉搏次数。 (3)密度测定法:即测定练习密度的方法,是指再一次活动中,幼儿实际练习时间与该次活动总时间的比例。用秒表计时,在幼儿进行动作练习室,启动秒表,练习动作结束时停表;然后将每次活动的时间累加,作为这次活动中练习的总时间,在根据这次活动的总时间,计算出幼儿实际练习时间所占的比例。 2、简述跳跃活动的教学要点。 (1)重点教孩子掌握起跳和落地两个环节.起跳以腿部蹬伸和摆腿、摆臂协调为重点、注意正确的落地姿势。(2)充分利用场地的特点和体育器材,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跳跃兴趣。(3)注意控制幼儿运动量,注意跳跃活动的安全教育。 3、简述早操活动的指导要点。 (1)早操活动强度结合前后活动内容变化为:中强——强——弱。 (2)精选符合体育活动要求的音乐,音响清晰适度并符合审美要求。 (3)研究各操节与不同年龄幼儿锻炼效果的关系,增强锻炼的实际效果。 (4)根据季节和气候及时调整早操的时间和内容。 (5)发挥教师在韵律操创编的创造性。 4、简述新《纲要》对幼儿园体育目标的阐述。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5、简述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谨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注重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

大班体育游戏:勇敢 案例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脚协调地攀爬过静态和动态横杠并从高处跳下,挑战攀登架高空任务。 2.提高灵敏、协调和耐力等身体素质。 3.克服胆怯心理,勇敢接受挑战,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在《勇敢者挑战1》游戏中已初步体验手脚协调地攀爬过攀登架的高空横栏。 2.物质准备:攀登架2个、垫子8块、竹梯、绳子、长木板2块。 【活动过程】 1.热身准备 (1)教师带领幼儿在场地上变速跑(慢跑、中速跑),进行热身活动。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头部、肩、腰、膝、腿等准备活动操。 2.介绍挑战任务,指导幼儿游戏 (1)回忆第一次挑战游戏,引出新的挑战任务。 引导语:上次我们已经尝试挑战过攀登架,感受到了挑战成功的快乐,今天我们要进行更艰巨的任务挑战,你们敢参加吗? (2)介绍玩法,幼儿挑战游戏。 ①第一次挑战 A.介绍玩法:双手抓住绳子爬上斜坡——爬过攀登架顶部横杠——利用攀登架侧面的网格往下爬,爬到指定地点并跳到垫子上。 B.提出注意事项 a.不推搡前面动作慢的幼儿,活动过程中要遵守秩序; b.能够双手抓住绳子爬上斜坡,登上攀登架; c.爬到攀登架的顶部时,在不需要帮助的情况下能保持平衡并翻越到侧面,并在 身体保持平衡的情况下踩着绳格往下爬,到达目的地时,想办法转身并用正确的姿势跳到垫子上。 C.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利用语言提示,鼓励幼儿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参与游戏。 b.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予以语言提示,帮助其手脚协调登地攀爬。 c.交流分享经验。 ②第二次游戏 增加难度,将竹梯用绳子固定在两个攀登架中间,让幼儿爬过攀登架时想办法踩在攀登架下的横杠上并爬过竹梯,到达标记处并跳到垫子上。 A.介绍玩法:双手抓住绳子爬上斜坡——爬过攀登架顶部——手脚协调地站到横杠上——想办法爬过竹梯并到达指定地点,然后跳到垫子上。 B.提出注意事项 a.不推搡前面动作慢的幼儿,活动过程中要遵守秩序; b.在不需要帮助的情况下能保持平衡,手脚协调地从攀登架高处爬到竹梯上;过竹梯时与同伴协调合作,成功到达达标记处并跳到垫子上。 C.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学前儿童体育

学前儿童体育 P98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 学前儿童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遵循零至六岁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增强其体质,发展身心素质和初步运动能力,提高他们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P99学前儿童体育的手段:(选择题) 1卫生因素 2自然界自然因素 3体育活动(最重要) 4舞蹈、摩抚 5其它各项手段 学前儿童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和基础环节。《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类似于学校体育。但幼儿体育又具有其独特性,它是融幼儿保育的教育为一体的特殊的教育领域。而且,在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时,还需把“体育”放在首位。 注意做到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 P101体质的范畴通常包括四个方面: 体格、体能、人体的适应能力、心理状态 影响幼儿体质强弱的因素很多,有遗传、变异、疾病、营养状况、生活环境与条件等,其中科学的、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与身体锻炼是影响学前儿童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 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运动要经常化,从而使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得到一定的完善和提高。 P104幼儿身体素质:(选择题) 1力量素质 2耐力素质 3调整素质 P105基本动作(名词解释):即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身体运动的技能,例如走步、跑步、跳跃、投掷、攀登、钻、爬等动作。 P106学前儿童跳跃练习指导的基本要点: 在指导幼儿进行双脚连续向前跳(学小兔子跳)时,重点应放在轻轻落地的动作教学和要求上;在指导幼儿进行立定跳远时,强调的重点应该放在摆臂与蹬地动作方面,即要求幼儿摆臂要协调而有力,蹬地时要快而有力;在指导幼儿进行侧跳练习时,要点则应放在教会幼儿如何在跳跃的过程中变换身体的方向,以利于下一个动作的需要。 P107学前儿童投掷练习指导的基本要点: 1、在投掷的活动中,应尽可能让幼儿左手和右手都有机会参与练习,这样脑利于促进幼儿身体两侧肌肉的协调发展。 2、在掷准的练习中,幼儿掷准的距离应由近到远,掷准的目标应由大到小、由静到动。 P107钻:用于正面钻的器械的空隙应在幼儿的胸部以上、耳部以下,宽度要大于幼儿的体宽;用而于侧面钻的器械的空隙则应该在幼儿的胸部以下。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程这些动作是人们日常生 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模仿操: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活动、成人劳动、军事训练中的动作或动物动作挑选出来编成的体操。模仿操,动作形象,容易理解,精确性不高,但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展幼儿的某些大肌肉群,促进动作的协调,激发幼儿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敏性等五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实质上是增强身体 3.队列队形:队列队形 是三人以上的幼儿集体按 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练习, 听从统一的信号,进行协 调一致动作的练习。 4.幼儿体育游戏:幼儿 体育游戏主要由各种基本 动作组成,有一定规则和 玩法,并要取得一定结果 的游戏,是一种融和运 动、游戏和教育指导的身 体练习活动。 5.体质:体质是指人体 的质量。即人体形态结 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 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 特征。是人的一切生命活 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 基础。 6.基本动作:基本动作 又可称为一般身体动作。 活中身体活动的基本模 式,也是体育运动项目中 身体活动的基本模式。 7.幼儿体育活动结构: 幼儿园体育活动结构,即 组成幼儿体育活动的各要 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总和,包括过程结构和内 容结构。 8.徒手操:听教师口令 或广播空手进行的体操练 习。不需要任何器械,不 受场地设备限制且具有全 面锻炼身体的价值。 9.幼儿园体育教学:幼 儿园体育教学是在幼儿园 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的有 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10.户外体育活动:户外 体育活动是除晨间锻炼、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程这些动作是人们日常生有关器官系统功能的过

2015年自考《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模仿操 参考答案: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活动、成人劳动、军事训练中的动作或动物动作挑选出来编成的体操。模仿操,动作形象,容易理解,精确性不高,但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展幼儿的某些大肌肉群,促进动作的协调,激发幼儿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 身体素质 参考答案:身体素质是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敏性等五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实质上是增强身体有关器官系统功能的过程。 3. 队列队形 参考答案:队列队形是三人以上的幼儿集体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练习,听从统一的信号,进行协调一致动作的练习。 4. 幼儿体育游戏 参考答案:幼儿体育游戏主要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有一定规则和玩法,并要取得一定结果的游戏,是一种融和运动、游戏和教育指导的身体练习活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简述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基本动作 基本体操 身体素质练习 器械练习 创造性身体活动 体育游戏 2. 简述幼儿队列队形练习的意义。 参考答案: 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在集体中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培养协调一致活动的习惯,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学会听信号做出各种动作,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3. 简述幼儿园体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参考答案: 晨间锻炼和早操活动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园室内体育活动 午后锻炼活动 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幼儿园运动会、等“三浴”锻炼 4. 幼儿园体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 1)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2)发展体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社会化进程 4)支持智力发展 5. 简述幼儿园体育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参考答案: 1)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健身为主,全面育人为辅的幼儿园体育价值观 3)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 4)我国当前幼儿师资状况、幼儿园物质环境与体育活动时间等客观条件 三、案例分析题(共10分) 张老师是个很有亲和力的教师,为了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运动,她在组织大班体育游戏《拯救小海龟》时,使用了“梅花桩——山洞——独木桥”等三大类器材,目的是锻炼孩子们的平衡和钻爬能力。孩子们一个一个地通过,每通过一种器材,老师都把孩子们集中起来小结一下,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器材的练习,看到孩子们玩得很高兴,老师先后重复了3次,最后因为时间到了不得不撤掉原先准备的放在活动最后的竞赛游戏! 请结合上述案例作出分析和建议。 参考答案: 本题可参考大班平衡活动和钻爬活动的指导要点进行分析。 平衡活动指导要点: 平衡活动运动以心理负荷为主,宜安排在情绪稳定,体力充沛之时。避免疲劳时进行。 平衡活动生理运动量不大,一般要结合跑跳活动。 注意平衡器材及活动设计的新颖性。 平衡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和意志品质训练。 钻爬与攀登活动指导要点: 此类活动四肢和躯干肌肉负荷较大,重在力量和灵活性的锻炼,宜与跑跳活动结合,避免疲劳。 注意场所和器材的安全性,重在指导幼儿观察周围情况和自我控制。 安全教育和品质训练。 做好个别指导工作。 四、实践设计题(共20分) 请以“跳跃”为主要内容,为中班幼儿设计一次户外游戏活动。 参考答案: 中班跳跃活动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原地纵跳触物(距指尖15~25厘米);立定跳跃(大于30厘米);双脚向前行进跳;双脚在直线两侧行进跳;离地25~30厘米向下跳;夹沙包跳;单脚直线连续跳;助跑跳过大于40厘米的平行线。 可以从以上内容选择一二设计一次户外游戏活动,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点教孩子掌握起跳和落地两个环节。起跳以腿部蹬伸和摆腿、摆臂协调为重点;注意正确的落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模仿操: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活动、成人劳动、军事训练中的动作或动物动作挑选出来编成的体操。模仿操,动作形象,容易理解,精确性不高,但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展幼儿的某些大肌肉群,促进动作的协调,激发幼儿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敏性等五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实质上是增强身体有关器官系统功能的过程。 3. 队列队形:队列队形是三人以上的幼儿集体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练习,听从统一的信 号,进行协调一致动作的练 习。 4. 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游 戏主要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 有一定规则和玩法,并要取得 一定结果的游戏,是一种融和 运动、游戏和教育指导的身体 练习活动。 5. 体质:体质是指人体的质 量。即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 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 稳定的特征。是人的一切生命 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 础。 6. 基本动作:基本动作又可称 为一般身体动作。这些动作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身体活动的 基本模式,也是体育运动项目 中身体活动的基本模式。 7. 幼儿体育活动结构:幼儿园 体育活动结构,即组成幼儿体 育活动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 互影响的总和,包括过程结构 和内容结构。 8. 徒手操:听教师口令或广播 空手进行的体操练习。不需要 任何器械,不受场地设备限制 且具有全面锻炼身体的价值。 9. 幼儿园体育教学:幼儿园体 育教学是在幼儿园教师与幼儿 之间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 育活动。 10. 户外体育活动:户外体育 活动是除晨间锻炼、早操和体 育课以外,幼儿园在一日活动 中为幼儿提供的其他的户外体 育锻炼机会。 11. 幼儿园体操练习:幼儿园 体操练习是有组织有结构的成 套身体动作练习,一般有儿 歌、音乐或节奏伴随。它是一 种全身性的系统的身体锻炼活

学前儿童健康与体育活动专题

学前儿童健康与体育活动专题 1、以促进身心发展、增强体质…..竞赛性的称为(体育游戏) 2、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中…从而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称为(问卷法) 3、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不得少于(3.5小时) 4、幼儿体育活动中,应以通过严格控制次数…教育的组织的(适量性原则) 5、幼儿体育活动应该合理安排在幼儿的每日生活…教育的组织的(日常性原则) 6、对于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的部分幼儿…教育的方法是(补偿教育法) 7、对学前儿童的跳跃动作进行教学指导时…和(落地动作)作为指导和练习的重点。 8、烧伤伤及真皮层,局部皮肤….疼痛剧烈。属于(二度伤烧) 9、烧伤伤及皮下组织和肌肉属于(三度烧伤) 10、烧伤只损伤皮肤表皮层,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无水泡属于(一度烧伤) 11、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应该强调活动的节奏性…体育教育的组织的(动静交替性原则) 12、人体的生长发育第一次突增…胎儿期到(1岁) 13、我国“儿童精神医学之父”是(陶国泰) 14、人体的生长发育第二次突增是在(青春初期) 15、钙广泛存在于下列哪种食品中(虾皮) 二、1、现代三维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当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 2、下列哪些是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动作发展正常、性格特征良好、情绪健康、认知发展正常) 3、下列哪些是身体健康的主要表现(生长发育良好;适应能力加强;身体素质逐步提高) 4、下列哪些属于中班体育教育目标(能自然摆臂连续纵跳触物、能肩上挥臂轻物、能闭步向前走动至少10步) 5、下列哪些属于小班体育教育目标(能上体正直,自然的走和跑;能双手用力将球向前上后方抛;能在平行线中间走) 6、下列哪些属于婴儿期健康教育的目标(生长发育良好,各项指标正常;体质增强,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情绪反应适度,愿意与同伴交往) 7、下列哪些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内容(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智力正常) 8、下列哪些属于4- 5岁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目标(初步养成良好的按时作息习惯,姿势正确,初步形成看书绘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壳,纸屑等) 9、下列哪些属于3- 4岁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目标(白天不尿裤,晚上不尿床,不随地大小便;初步养成坐、立行等正确姿势;在成人的提醒下养成勤洗澡,理发剪指甲的习惯) 10、下列哪些属于5- 6岁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目标(食欲旺盛,不挑食,吃东西时精力集中,细嚼慢咽;饭前便后知道洗手,饭后漱口,坚持早晚刷牙;学会上厕所,有定时排泄的习惯) 11、下列哪些属于蛋白质的功能(结构、运输、催化、调节、免疫作用) 12、下列哪些属于学前儿童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的内容(知道玩电玩火玩水的危害,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学会求救的技能) 13、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目标设计的依据包括(各年龄段目标是制定该年龄阶段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目标的主要依据;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是制定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上次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室制定下次活动目标的重要依据) 14、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是以促进…(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一种游戏活动。 15、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组织原则日常性原则;动静交替性原则;全面发展性原则;适量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16、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应遵循规律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幼儿生理机能能力变化性规律,幼儿个性心理素质发展规律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综合练习试题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综合练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2.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包括游戏主题、游戏规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4.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5.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空间利用、活动区划分、墙面及顶面规划、走廊空间及地面的规划。6.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安排象征游戏),适当增加简单的(规则游戏),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7.成型玩具对(0-3 )岁的幼儿来说可以引起游戏的兴趣,未成型的玩具对( 3 )岁以上幼儿更具吸引力。 8.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9.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三方面。 10.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 11、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性、游戏性、创造性 12、表演游戏的(表演性)特点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13、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舞台、布景;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 14.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包括插接、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螺旋)的技能。 15.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模拟构造)、命题构造、(自由构造)三种。 16.(象征性游戏)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 17. 4~5岁儿童对象征游戏的兴趣表现在以下内容:主题角色游戏、主题构建游戏、看图搭建游戏、主题表演游戏。 18.规则游戏的特点有(目的性和教育性)、规则性、竞争性和(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19.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20.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游戏要有(趣味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21.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22.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 23.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方面的情况)。24.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之间的冲突)。 25.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戏)。 26.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对象的选择)、(内容的确定)、(标准的选定)和(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27.(游戏评价)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8、儿童的游戏是一种外部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对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和所使用的材料的观察,我们可以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 29、表演游戏是一种重“游戏性”的戏剧表演,引导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持“好玩”和“无观众”状态,同时要注意几个必须环节;了解文艺作品―――提供表演的条件―――创设表演机会。 二、名词解释 1.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游戏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阶段。2.游戏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 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 3.游戏环境: 是指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 4.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5.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6.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 7、智力游戏:根据智育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规则类游戏。 8、体育游戏—也叫活动性游戏或运动游戏,是根据幼儿的体育任务设计的,由动作、角色、情节和游戏规则组成,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9、音乐游戏—是幼儿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为实现一定的音乐教育目标按一定规定进行的游戏。 三、简答题 1.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考虑的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 第二,投入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第四,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

学前儿童健康与体育活动专题作业

13秋季 ________________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本科) 《学前儿童健康与体育活动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促进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具有一定的情节、角色、规则、娱乐性和竞赛性的称为()。 A.徒手操B.器械体操 C.体育游戏D.体育活动 2.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中,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成问题表格的形式,邮寄或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从而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称为()。 A.访谈法B.观察法 C.问卷法D.分析法 3.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小时。A.3 B.3.5 C.4 D.2 4.烧伤伤及真皮层,局部皮肤除红肿外、还出现水泡,疼痛剧烈。属于()A.一度烧伤B.二度烧伤 C.三度烧伤D.四度烧伤 5.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应该强调活动的节奏性,注意动静交替、急缓结合。体现了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的()原则。 A.动静交替性原则B.日常性原则 C.全面发展性原则D.适量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 A.身心基础B.环境因素 C.生活方式D.医疗卫生服务 2.下列哪些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内容()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知识重点

1、现代体育:竞技 体育、大众体 育、学校体育2、体质,人体的质 量。具体说,指 人体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心理 因素的综合的、 相对稳定的特 征。 3、体质的范畴:体 格、体能、人体 的适应能力、心 理状态 4、学前儿童骨骼 特点:骨骼的坚 固性差,可塑性 较大,较容易发 生弯曲和变形。 5、生理弯曲:颈 曲、胸曲、腰曲、 骶曲6、第二心脏:当人 体处于运动状 态时,毛细血管 就会在肌肉有 节奏的收缩和 放松的这种动 力作用下全部 呈扩张状态,致 使血流量大大 增加,使物质交 换增快,新城代 谢增强,也加快 了血液循环的 速度,因此肌肉 在运动的过程 中是心脏的最 好助手。 7、学前儿童关节 的特点:关节的 臼窝较浅,关节 的肌肉较柔嫩、 韧带较松,使得 幼儿关节的牢 固性较差、 8、呼吸系统由呼 吸道(鼻、咽、 喉、气管、支气 管)和肺组成 9、A、力量:反映 了肌肉活动时 收缩能力的大 小,主要取决于 肌肉组织本身 的机能状态 B、耐力:肌肉 活动持续的长 短,依赖心肺系 统的持久功能 C、速度:肌肉 收缩与放松交 替的快慢程度, 主要与神经系 统的灵活性有 关 D、柔韧性:跨 关节的肌肉、韧 带、肌腱的伸展 性,这一定程度 上受神经系统 的调节功能所 支配 E、灵敏性:神 经系统的灵活 性和调节功能 10、幼儿身体素质 培养的基本原则: 必须与增强幼儿体 质、增进幼儿健康 紧密相联系,避免 进行对幼儿身体有 任何伤害的身体运 动;必须考虑到幼 儿身体素质的特 点,避免运动员化、 成人化、小学化 11、力量素质:力

量,人体运动的基础。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克服阻力的一种能力 12、耐力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有氧气供给的肌肉活动中,呼吸循环机能的持久能力 无氧耐力:缺乏氧气供给的状态下,肌肉收缩的持久机能 13、动作练习,是实现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任务的基本手段。 适合学前儿童动作练习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 练习、体操练习、 体育游戏活动、运 动器械活动。 14、婴儿体操的锻 炼应从小开始,坚 持不断,有简单到 复杂,活动量由小 到大,循序渐进 15、幼儿体操动作 的类型:徒手体操, 机械体操 16、徒手体操:徒 手操、模仿操、拍 手操、韵律操、武 术操 17、排队和变换队 形练习中的口令, 一般由预令和动令 所组成 18、组织学前儿童 体育活动的基本原 则:日常性、适量 性、多样性、身体 全面协调发展 19、生理指标测定 法:心率、血压、 尿蛋白、血红蛋白、 心电图 21、幼儿体育课的 基本结构:开始部 分(10%)、基本部 分(70%—— 80%)、结束部分 (10%) 22、身高体重指数= 体重\身高*100 身高胸围指数 =胸围\身高*100 上身长下身长 比值=上身长\下身 长=坐高\身高-坐高 头围胸围比值 =头围\胸围 简答题 23、为什么说幼儿 越小,心率就越 快?幼儿心肌的收 缩力较弱,心脏容 量较小,每搏输出 量也较少,心脏的 发育不够完善,而 幼儿的新陈代谢又 十分旺盛,因此, 只有靠加快心脏搏 动的频率才能增大 心输出量以适应机 体的需要 24、幼儿的运动卫 生:运动要适量、 要循序渐进;避免 让幼儿参加憋气的 静力性力量活动; 激烈的运动后不要 立即静止不动;避 免在尘土飞扬、空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学时(第二学年,秋季)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儿童游戏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主要内容为幼儿游戏概论,以及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教学游戏等幼儿游戏的实践与指导。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1.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3.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游戏导论(6课时) 1.游戏的本质 2.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3.学前游戏教育 要求: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熟悉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涵义。了解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单元角色游戏(6课时) 1.角色游戏的特点 2.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3.角色游戏的指导 4.角色游戏指导与教学技能实训 要求: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基本概念,基本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掌握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考试整理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与思考 1、体育活动的有效性问题 2、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规划 3、体育活动组织中全体与个体的关系问题 1、体育活动的有效性问题 △怎样才有效? △评价的核心: 看活动是否达到了体育活动的目标? 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 主要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健康 (一)目标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 (1)激发和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 (2)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和体能的发展,增强幼儿体质 (3)以体育活动为手段或途径,促使幼儿情绪、认知、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现状与问题之一: 过多强调娱乐性,而忽视身体锻炼的价值 怎么办? ①加强身体锻炼的全面性 ②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如:动作的指导、体能上的培养 现状与问题之二: 体育活动的随意性较大,忽视体育教学活动(体育课) 怎么办? ①保留并加强幼儿体育教学活动 ②加强体育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 2、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规划 现状与问题:对某一或某些方面的考虑过多,而忽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整体考虑 ①全面认识幼儿基本动作和体能的内涵 基本动作:是指人体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身体运动的技能,如走、跑、跳跃、投掷、攀登、钻、爬、翻滚、悬垂、推、拉、搬运等动作。 体能:是指人体在进行身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幼儿的体能主要包括:平衡能力(平衡性)、协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力量、耐力等。 基本观念:◆抓住基础内容◆全面、协调地促进,避免单项化训练◆两者有机结合

②整体规划、合理安排 活动内容→多样、丰富、适宜 实施: ·运动器材→多样、丰富、适宜(尤其: 摆动类、旋转类、滚筒、滑板、平衡类等) ·动作内容→多样、丰富、适宜(如: 走、跳跃、攀登) 活动形式→多样、互补、适宜 实施: ·目标性活动与自由活动→有机结合 ·组织形式→多样、互补 组织形式 基本的: --- 早操活动 --- 体育教学活动(体育课) --- 自由自选的体育活动 其它: --- 远足 --- 区域性体育活动--- 幼儿运动会--- 三浴锻炼等 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有机联系、合理安排 实施: ·学年、学期计划→相互衔接、合理分配 ·月计划→锻炼的全面性 ·周计划和日计划→合理搭配、相互补充 体育教学总体要求 1、活动目标→明确、具体、恰当 2、动作内容→丰富、多样、适宜 3、运动器材→充分、实用、有效 4、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互补 3、体育活动组织中全体与个体关系问题 现状与问题:较多地考虑了幼儿全体的发展,而忽视幼儿个体的差异与个体发展的需要 怎么办? ①考虑器材提供上的不同层次与不同水平 ②要求上的不断提高 ③组织上的可选择性 年龄阶段目标 小班: 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体验身体活动的愉悦; 能姿势正确、自然地走、跑、跳、爬、投掷,能听懂基本的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学会玩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 初步掌握有关体育活动的粗浅知识,能遵守体育活动时的规则和要求,注意安全;

学前儿童体育

学前儿童体育 ?P98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 学前儿童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遵循零至六岁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增强其体质,发展身心素质和初步运动能力,提高他们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P99学前儿童体育的手段:(选择题) 1卫生因素 2自然界自然因素 3体育活动(最重要) 4舞蹈、摩抚 5其它各项手段 ?学前儿童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和基础环节。《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类似于学校体育。但幼儿体育又具有其独特性,它是融幼儿保育的教育为一体的特殊的教育领域。而且,在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时,还需把“体育”放在首位。 注意做到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 ?P101体质的范畴通常包括四个方面: 体格、体能、人体的适应能力、心理状态 ?影响幼儿体质强弱的因素很多,有遗传、变异、疾病、营养状况、生活环境与条件等,其中科学的、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与身体锻炼是影响学前儿童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 ?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运动要经常化,从而使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得到一定的完善和提高。 ?P104幼儿身体素质:(选择题) 1力量素质 2耐力素质 3调整素质 ?P105基本动作(名词解释):即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身体运动的技能,例如走步、跑步、跳跃、投掷、攀登、钻、爬等动作。 ?P106学前儿童跳跃练习指导的基本要点: 在指导幼儿进行双脚连续向前跳(学小兔子跳)时,重点应放在轻轻落地的动作教学和要求上;在指导幼儿进行立定跳远时,强调的重点应该放在摆臂与蹬地动作方面,即要求幼儿摆臂要协调而有力,蹬地时要快而有力;在指导幼儿进行侧跳练习时,要点则应放在教会幼儿如何在跳跃的过程中变换身体的方向,以利于下一个动作的需要。 ?P107学前儿童投掷练习指导的基本要点: 1、在投掷的活动中,应尽可能让幼儿左手和右手都有机会参与练习,这样脑利于促进幼儿身体两侧肌肉的协调发展。 2、在掷准的练习中,幼儿掷准的距离应由近到远,掷准的目标应由大到小、由静到动。?P107钻:用于正面钻的器械的空隙应在幼儿的胸部以上、耳部以下,宽度要大于幼儿的体宽;用而于侧面钻的器械的空隙则应该在幼儿的胸部以下。

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教案

教案 Unterrichtsentwurf 教案目录 Gliederung 一、从教学大纲和职业实践两方面出发,阐述本课时主题的意义。 Begründung des Themas ausgehend vom Lehrplan und der beruflichen Praxis 二、学情分析(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分析) Ausgangssituation (Analyse Vorkenntnisse sowie Lernbereitschaft und -f?higkeit) 三、学习目标(认知、情感、技能) Ableitung der Ziele (kognitiv, emotional, psychomotorisch 四、从教育学角度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与说明

Didaktische Begründung des Unterrichtsverlaufes 五、教案设计表格 Formbl?tter Unterrichtsplanung 六、参考文献 Literatur 七、附录 Anlagen 8.备注 Bemerkungen 一、从教学大纲和职业实践两方面出发,阐述本课时主题的意义。 Begründung des Themas ausgehend vom Lehrplan und der beruflichen Praxis 教学大纲规定(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 幼儿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幼儿认识自我、探索、体验和认识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 . 与职业实践的相互联系(描述教学内容与学校理论和企业实践之间的 关系): 当前意义(为什么教学内容对“今天”而言是重要的): 学生在上节课中已掌握幼儿体育游戏的定义、特点、类型及各年龄段幼 儿体育游戏的基本特征,为这节课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未来意义(这堂课对学生的未来有什么意义): 通过幼儿体育游戏彩虹伞的设计,学会一物多玩的体育游戏设计思路, 为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经验迁移做准备。 典型性意义(为什么选择这些教学内容作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 游戏设计是需要创造性,所以我们选择了一物多玩的设计理念,来帮 助学生开拓设计思维。彩虹伞是幼儿园常见的教具,颜色鲜艳深受幼儿喜爱, 又由于材质可塑性强,适合多种游戏,所以设计了这个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übersicht der Lerneinheiten des Unterrichtkomplexes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 案 一、名词解释 1.模仿操: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活动、成人劳动、军事训练中的动作或动物动作挑选出来编成的体操。模仿操,动作形象,容易理解,精确性不高,但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展幼儿的某些大肌肉群,促进动作的协调,激发幼儿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 映。包括力量、耐 力、速度、柔韧 性、灵敏性等五个 方面,提高身体素 质实质上是增强身 体有关器官系统功 能的过程。 3.队列队形:队列 队形是三人以上的 幼儿集体按照一定 的规范进行练习, 听从统一的信号, 进行协调一致动作 的练习。 4.幼儿体育游戏: 幼儿体育游戏主要 由各种基本动作组 成,有一定规则和 玩法,并要取得一 定结果的游戏,是 一种融和运动、游 戏和教育指导的身 体练习活动。 5.体质:体质是指 人体的质量。即人 体形态结构、生理 功能和心理因素的 综合的、相对稳定 的特征。是人的一 切生命活动和劳动 工作能力的物质基 础。 6.基本动作:基本 动作又可称为一般 身体动作。这些 动作是人们日常生 活中身体活动的基 本模式,也是体育 运动项目中身体活 动的基本模式。 7.幼儿体育活动结 构:幼儿园体育活 动结构,即组成幼

儿体育活动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总和,包括过程结构和内容结构。 8.徒手操:听教师口令或广播空手进行的体操练习。不需要任何器械,不受场地设备限制且具有全面锻炼身体的价值。 9.幼儿园体育教学:幼儿园体育教学是在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10.户外体育活动:户外体育活动是除晨间锻炼、早操和体育课以外,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中为 幼儿提供的其他的 户外体育锻炼机 会。 11.幼儿园体操练 习:幼儿园体操练 习是有组织有结构 的成套身体动作练 习,一般有儿歌、 音乐或节奏伴随。 它是一种全身性的 系统的身体锻炼活 动。幼儿园体操活 动包括基本体操和 队列队形练习。 12.课的密度:课的 密度,又称“一般密 度”,课中各种活动 合理运用的时间与 课的总时间的比 例。合理时间:教 师的指导、幼儿练 习和互相观察、合 理组织措施、合理 休息等时间;不合 理时间:不必要的 讲解或不合理的组 织、不必要的等 待。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体育 活动的基本内容。 答:1)基本动作2) 基本体操3)身体素 质练习4)器械练习 5)创造性身体活动 体育游戏 2.简述幼儿队列队 形练习的意义。 答:提高辨别方向 的能力,在集体中 很快找到自己的位 置;培养协调一致 活动的习惯,加强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8分) 1.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中跳跃、投掷等动作属于非周期型动作。 2. 可以通过单脚站立、走平衡木、转圈后停下等游戏加强儿童大脑皮层抑制过 程 3.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中走、爬等动作属于周期型动作。 4.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运用讲解方法时要与示范或动作练习相结合,这是体育活动过程中的 一个重要特点。 5.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结构是由游戏的结果、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条件、活动任务、活 动情节和活动规则等成分所构成。 6. 衡量幼儿体质的强弱可以从体格体能、生理功能、人体适应能力和心理状态 四个方面考虑。 7. 可以通过追逐跑、躲闪跑、躲避他人掷来的沙包等游戏促使儿童神经过程 更兴奋,提高神经过程灵活性。 8. 教师对幼儿活动量的掌握,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呼吸状况,其次要根据孩子的脉搏。活动 中心率最好在130次/分钟以上,最高不超过180次/分钟,心率恢复时间为10 分钟以内。 9. 三浴锻炼是指日光浴、空气浴和水浴。 10. 构成体育游戏的基础是各种基本动作。 11. 在组织儿童开展体育活动时,活动量安排的总趋势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二、改错题(每题2分,共8分。先判断对、错,如有错请改正。) 1. 幼儿在剧烈运动后应马上喝大量的白开水。(错,喝盐开水) 2. 从大班开始,幼儿渴望独立完成体操动作,对动作结果感兴趣。(错,中班) 3. 影响幼儿体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遗传。(错,是科学,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 4. 运动负荷是指生理负荷。(错,是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 5. 从中班开始,幼儿体育游戏中开始出现竞赛因素,分队游戏也增加了。(对)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以体操为基本手段。(错,以体育游戏为基本手段) 6. 能让幼儿在饭前饭后立即进行身体活动,一般至少间隔半小时。(对)

浙江7月自考学前儿童体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学前儿童体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2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体育的主要活动内容和方式是________。 2.速度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反应速度、________和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 3.骨骼、骨肉、关节等组成了人体的________。 4.人体在活动时,必须表现出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动作的 经济……这些机体的工作能力就叫做________。 5.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可分为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工作阶段、________、超量恢复阶段、复原阶段。 6.动作技能也叫________。 7.儿童基本动作的种类有走步、跑步、跳跃、________、平衡、攀登和钻爬等。 8.根据身体素质特征,可以把基本动作分成:发展速度的动作、________、发展耐力的动作、发展灵敏的 动作、发展平衡的动作等等。 9.幼儿团体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徒手操或轻器械操的动作;第二部分是配有音乐伴奏或歌曲,进 行简单的队形变化和造型,并反映一定的________。 10.学前儿童体操主要是选择发展________的一些动作所组成的。 11.团体操是一项群众性的________项目。 12.构成体育游戏的基础是各种________。 13.在小班学新游戏时,主要角色一般是由________担当。 14.滚球的动作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形式。 15.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积极组织儿童开展游泳活动,但目前一般幼儿园还只能是开展一些________活动。 16.在安排儿童的活动量时,活动前的心率与活动后的心率之差,最好在________次/分为宜。 17.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 18.体质的范畴包括人体形态结构、________和心理因素等方面。 19.制订评价标准的样本要符合科学性,具体地说有两点,一是保证样本的数量;二是要保证样本的 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10分) 1.人体最基本的活动能力,也是儿童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技能是( ) A.基本动作 B.基本体操 C.体育游戏 D.玩水活动 2.对体格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作用的是( ) A.骨骼 B.肌肉 C.关节 D.韧带 3.据专家测查,一般人在安静时,1分钟通气量为( ) A.4000毫升 B.4100毫升 C.4200毫升 D.4300毫升 4.在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运用“适应——提高——再适应——再提高”的方法遵循的原则是( ) A.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B.适量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从实际出发原则 5.动作(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四个过程,其中经过不断地练习,对动作的内在规律逐渐理解,也逐渐消除一 些多余的、不协调的动作的过程是( ) A.泛化过程 B.分化过程 C.巩固过程 D.自动化过程 6.儿童做操时,每节操都要求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做拍手动作,用力柔和,节奏鲜明,动作到位,充分表现 出儿童活泼愉快的神情。这种操叫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