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说课稿

宗教改革说课稿
宗教改革说课稿

宗教改革说课稿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挑战教皇的权威》。根据本课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是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本课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置。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位于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上起文艺复兴下起启蒙运动,是西方思想启蒙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精神扩展到宗教领域的具体体现,对16世纪西方思想解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宗教改革前教皇权威的表现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

理解并掌握马丁路德加尔文的主要思想;

感悟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补充图片和文字材料,创设有关宗教改革的历史情境;

补充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的材料,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推理法等多种方法来学习历史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主动接受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宗教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明确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

难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材和学生是组成一堂课的两个基本要素,备好一堂课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更要了解我们面对的学生,下面我就说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学习兴趣,但是他们对基督教了解很少,缺乏有关宗教改革的知识积累。以及因信称义、先定论等专有名词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且难以理解。我会补充材料、引导探究、归纳总结,拉进学生与宗教改革的距离。

第三部分:教法学法

一般来说,什么样的教法就决定什么样的学法,结合前面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教材为基础,辅之以现代教育技术,师生

合作共同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结合史料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等来实现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好的理论是实践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成功的实践又会证明理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接下来我就说一下第四部分教学过程,来践行前面对本课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

首先是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用多媒体展示王府井天主教堂图片并提出一个小问题,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一:教皇的权威二:马丁路德、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三:新教的影响

其中第二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下面我就说一下每一部分是如何讲述的。

第一部分教皇的权威主要讲述了宗教改革前西欧天主教皇的统治及其所引发的社会矛盾问题,这一问题难度适中,我会提供史料和图片创设情境,采取启发式谈话法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 原罪与救赎的故事2. 教皇的权威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从书中和史料中汲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准确的答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第二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对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掌握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主张

本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又是考试考查重点,因此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史料分析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先用多媒体展示史料,然后和学生一起对史料进行解读,然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组织答案,每个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整理,最后派代表发言,教师根据情况作适当的总结点拨。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

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新教的影响,这一问题条理清晰,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史料结合法,向学生提供史料,从课本中归纳总结,提高学生从教材和史料中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小结:运用图表将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进一步加深巩固宗教改革的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结合本课所学,写出参观教堂后的观后感。

五、板书设计

板书以框架层次的形式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从宏观上明确重难点。

西方文明史 宗教改革

西方文明史 宗教改革对西方文明进程的影响 姓名:邓伟 学号:1314490009 班级:计算机国际班

在15~16世纪,南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北部欧洲则在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这两场运动都接近尾声,虽然两场运动的矛头都对准中世纪堕落、腐败的罗马天主教会,但是历史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赵林教授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②当基督教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并且获得高于王权的高高在上的权力之后,罗马教会不可避免地腐败堕落了,正应了那句话:“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教皇、主教及教士们表面上遵从基督教的精神—贫穷、贞洁、顺从,

暗地里却大肆捞钱,发“赎罪券”、买卖圣职,表面不结婚暗地却蓄妾,建立“宗教裁判所”,铲除所谓的“异端”,对任何与他们不同的观点都赶尽杀绝,荒唐地迫害所谓的“女巫”,完全背离了基督教的基本精神,道德的堕落、信仰的虚伪,仿佛历史又回到古罗马时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原本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虚伪伪善深恶痛绝,可是他们站在感性的立场而非理性的立场,过分强调人的感官欲望和感官享受,强调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这正中罗马天主教会的下怀,最终导致罗马天主教会和人文主义者同流合污。一个人文主义者曾说:“没有人比我再憎恶那些教士们的野心、贪婪和放纵生活的了。 尽管如此,我在教皇的宫廷上的地位还是使我不能不为我自己的利益而希望他们是伟大的。”③罗素写到:“大多数学者痛感当时教皇的罪恶,然而他们还是乐于受教皇的聘用。”④而教皇也给人文主义者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和金钱上的赞助。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可是在科学和哲学上却是个“不毛的时代”,罗素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几乎都不尊重科学,他们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保留下来,从教会里得到解放的最初结果,并不是使人们的思考合乎理智,倒是让人对古代样样荒诞无稽的东西广开心窍。” ⑤因此有学者认为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并没有明显和剧烈的变化。过去学界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以人性对抗神性,以人间对抗天国,具有反宗教反神学的意义,这可能是个最大的误解。 与对待人文主义者的态度相反,教皇视宗教改革者是死敌。15~16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Renaissance and Reformation 浅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Renaissance and reformation had an indelibl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in Europe. Renaissance liberated thoughts, and developed culture and art.Reformation broke the monopol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and cleaned the church. They are the the eternal memory in European history.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对欧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文艺复兴解放了细想,发展了文化与艺术。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垄断,清洗了教会。他们都是欧洲历史上永恒的记忆。 关键词:Renaissance文艺复兴Reformation宗教改革 The feudal system封建制度天主教会The Catholic Church liberated thoughts解放思想 中世纪(medieval age)的黑暗使的欧洲的发展有些停滞,教会的专制使的整个社会显得阴气沉沉,因此发生在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为整个欧洲带来一阵清风,给混沌污浊的欧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然而,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Reformation)更是给欧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有何不同呢? 文艺复兴虽然带来了欧洲文化和艺术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这种形式的运动是小众参与的,那些有文化,搞艺术的,贵族的人毕竟是少数。虽然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很深远,也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但是这些在当时的人民群众看来都是虚无的,跟他们的生活不相关的,他们仍然在黑暗的教会的统治下过着艰苦的生活,这就看出了文艺复兴当时在欧洲社会的局限性,文艺复兴属于思想解放运动,所以当时解放的只是一些有思想的人,对于人民大众,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然而,宗教改革则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The Catholic Church)的垄断地位,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在极大的程度上的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我们都知道,西方文化一宗教为主,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宗教,一旦宗教进行改革,意味着整个民族的人民的生活和宗教信仰要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属于一项全民运动,它不仅清洗了中世纪污浊的教会制度,更给广大教徒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这就是宗教改革最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综合一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有一下几点: 相同点 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发生在在西欧封建制度(The feudal system)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3.9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本学习专题共有3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述,学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学生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起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影响。 导入新课:必修三中已学过宗教改革,复习旧知识提问: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导入新课。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知识点归纳总结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时间:16世纪) ⒈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⒉主教面临的挑战使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1)天主教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a.占有大量土地财富; b.教会的轻商思想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2)教会贪婪腐败,引起各阶层不满,德国尤其严重(直接原因) 二、过程 1.(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2.(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 3.英国宗教改革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⑴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a. 经济因素: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b.政治因素: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 c.现实因素:教会盘剥,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d.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熏陶; e.导火线:兜售赎罪券

f. 主观因素:路德立志改革 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⑶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①~③改革教义,④~⑤为改革教会组织)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意义: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 ③“信徒皆为祭司” 意义:追求地位平等 ④建立廉俭教会 意义:满足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⑤建立民族教会 意义: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4)意义 ①打击教会神权统治 ②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 ③形成新教路德宗 ④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 ⑸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2.卡尔文宗教改革 (1)内容: ①信奉“因信称义” ②思想核心:“先定论”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课题:欧洲的宗教改革授课人:谢红春 授课时间:2016-12-14 类型:新授课授课班级:高二22班 授课方法:概念解读、分析归纳、联系对比授课教具:多媒体 学习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叙述本单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通过多媒体对本单元所呈现陌生概念的新认知。有:宗教,宗教信仰,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中世纪等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信仰: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 通过世界主要三大宗教的分布图,直观认识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影响。引出:

欧洲宗教改革

课时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权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和“因信称义”、“人人是祭司”、简化教仪等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点:⒈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⒉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形式更激进、影响更深远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⒊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⒈由于本专题是从社会的综合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来分析得出结论,所以分析问题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⒉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尊重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残暴腐朽的封建政权终究要被历史所摒弃。 从天主教会面临的内外困难,了解到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进一步理解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全面的认识,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从马丁·路德的教义中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查找资料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像,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查找资料以及用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通过对宗教改革问题的层层分析,培养辩证地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阻碍历史发展的事物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5课欧洲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 (一)基督教的基本概况: 1、基督教的发展 公元1世纪产生——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世纪(1054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基督”一词是希腊文的汉字音译,原意为“救世主”。这是一种信仰上帝和救世主的宗教。公元1世纪兴起于罗马帝国东部。公元前63年,犹太人为罗马征服,犹太人起义遭镇压,乃流散于小亚细亚、埃及、希腊等地。他们渴望有人拯救他们,便创造了一个救世主的具体形象耶稣,通过传道者的宣传,这种信仰便在巴勒斯坦等地传播开来。其教义的主要内容是:救世主不久还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穷人易升天国,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信教者应把财产献给公社,一起过共产生活。这些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因此许多奴隶、贫民都信仰它,很快遍布罗马全境,逐渐成为统一的基督教会。起初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持敌视态度,迫害教徒,焚毁教堂。后来,罗马统治者采取了控制、利用、把持基督教的做法。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4世纪末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国教”。1054年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和救赎” 3、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 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在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它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二)天主教会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1.14~16世纪,西欧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的过渡,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2.教会贪婪腐化,教士淫逸奢侈,根本不管教务。 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表现:教阶森严、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迫害“异端”(宗教裁判所)、贪婪敲诈。 3.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在宗教改革之前,反对宗教神权的斗争已经开始,包括文艺复兴运动、欧洲范围的宗教“异端”运动,对天主教造成巨大冲击。 文化因素: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5.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6.导火线(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线。 二、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改革的开端

第5课 欧洲宗教改革

第5课欧洲宗教改革 主编:魏菲审核:张静2010-3-16 【课程标准】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内容。 难点:欧洲宗教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自主学习 一、依据材料及课本知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导火线::兜售“”最终成为导火线 (1)内容: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既不靠也不靠

只能靠 (2)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 2、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 (1):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简化天主教的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历史意义 (1)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 (2)促进了德国民族语言的发展。 (3)创立了新教派,主要在德国、北欧传播。 宣传宗教改革 2、主要内容: (1)反对盲从,认为《圣经》至高无上。 (2)主张“”,并将之解释为“”。 (3)主张简化,规定选举。 际性影响。加尔文教义传入英国,成为英国清教徒的宗教信条。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1.背景: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了解) (1)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2)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2.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 ①通过《》,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干涉;②保留天主教 ③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 伊丽莎白一世时 ①重申《》②神职人员效忠英王③信仰得救,《》为惟一标准 四.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宗教改革的结果) 1、天主教会的改革(教会纯洁运动) (1)教会改革的目的: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 (2)教会改革运动的措施: ①革除内部弊端,停止,惩治贪污腐化,加强对的监督; ②教义方面:坚守传统教义,寸步不让,召开宗教会议,宣传天主教教义和信条的正确, 教皇具有最高权威; ③加强了的活动,加紧打击异端;(如布鲁诺) ④创立,是天主教会中反宗教活动最重要的工具。 3、教会改革的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 ②在海外传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当殖民侵略的急先锋,一方面也在某种程 2、出现宗教宽容趋势 背景:①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会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时间的争论,迫害和战争. ②一些有识之士谴责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 宽容的含义:给予人民”良心的自由” 表现:①德意志的宗教宽容(教随国定):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欧洲宽容新教的和约 ②法国的宗教宽容(信仰自由):颁布《南特敕令》——第一个赋予人的权利 实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评价: 积极:沉重打击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为欧洲走向近(现)代社会创造条件。 存在问题: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愈演愈烈。 前景:实现宗教宽容,要走的路还很长。

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 第一部分 专题概述 一、专题综述 本专题讲述了14—16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复兴,天主教神权受到有力的挑战。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欧洲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欧洲宗教改革前后持续近一个世纪。这场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文化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中以德国的改革影响最大。欧洲的宗教改革提出了以“因信称义”为中心的新的宗教思想,要求建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服从于国家主权的民族教会。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大大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1.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2.理解宗教改革的有关主张。 三、专题教学建议 适度回归单元,做好知识整合, 形成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认真梳理知识结构,打牢知识基础;扣准重点、解析难点,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 1.模块间的知识整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的确立和发展 必修一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必修三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专题五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 线 必修二 知识点 专题 模块

欧洲宗教改革知识点归纳总结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时间:16世纪) ⒈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⒉主教面临的挑战使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1)天主教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a、占有大量土地财富; b、教会的轻商思想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2)教会贪婪腐败,引起各阶层不满,德国尤其严重(直接原因) 二、过程 1、(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2、(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 3、英国宗教改革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⑴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a、经济因素: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b、政治因素: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 c、现实因素:教会盘剥,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d、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熏陶; e、导火线:兜售赎罪券

f、主观因素:路德立志改革 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⑶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①~③改革教义,④~⑤为改革教会组织) 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否定天主教会与教皇的作用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就是《圣经》 意义: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 ③“信徒皆为祭司” 意义:追求地位平等 ④建立廉俭教会 意义:满足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⑤建立民族教会 意义: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4)意义 ①打击教会神权统治 ②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 ③形成新教路德宗 ④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 ⑸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2、卡尔文宗教改革 (1)内容: ①信奉“因信称义” ②思想核心:“先定论”

人民版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学案

人民版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学案欧洲宗教改革导学案 设计:刘亚军 【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内容。 难点:欧洲宗教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探究学习一】依据材料及课本知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一.背景: 兜售“”最终成为导火线 【特别提醒】对于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 (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的角度去探究。 (2)从欧洲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要性。(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西欧社会变

化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政治上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君主结成政治联盟,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思想冲击了天主教神权。) 二.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改革的开端 (一)开始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 1.内容: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既不靠也不靠 只能靠 2.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 (二)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 1. :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 ,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简化天主教的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历史意义 1.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 2.促进了德国民族语言的发展。 3.创立了新教派,主要在德国、北欧传播。 【特别提醒】马丁?路德代表的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的意志民族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所以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三.加尔文与日内瓦的试验——改革的深入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 试卷 (6)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试卷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故选B项。 答案:B 2.“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材料集中体现了() 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 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解析:关键是理解材料内容,该材料是赎罪券价目表,它反映了教会利用赎罪券搜刮钱财。 答案:B 3.由下图可知,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处于分裂状态B.天主教会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沉重剥削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图中奶牛的变

化形象的说明了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沉重剥削。 答案:C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教会组织方面的主张是() A.主张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B.主张“因信称义” C.强调王权高于教权D.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符合教会组织方面变化的是主张王权高于教权。 答案:C 5.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卡尔文宗教改革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②主张人在出生前上帝就先定了他后天的命运③主张建立民主的、共和制的教会④主张简化宗教仪式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④D.②④ 解析:二人的改革都否定教皇权威,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圣经》与上帝直接联系,不需要教会的中介,因而也都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而卡尔文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先定论”。另外,卡尔文的宗教改革要比马丁·路德激进,主张建立民主和共和制的教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答案:C 6.下列关于英国国教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英国民族教会B.国王是教会最高首脑 C.废除了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D.是封建专制的工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至尊法案”宣布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因此C项正确。 答案:C 7.马丁·路德和卡尔文等人敢于挑战教皇权威,这些活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 A.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

谈谈对欧洲宗教改革的认识

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纲论”,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伦和约。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度,当时的西欧社会发生巨大变动。第一,在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第二,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第三,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权制度,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欧洲的宗教改革由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序幕。马丁路德认为:信仰上帝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提出"因信称义"的学说,其实质意义在于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宗教改革起源于德国后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主要有:加尔文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尼德兰宗教改革等。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 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西欧各国民 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 发展。

第9课_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第五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改革、英国宗教改革的异同,探究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成功的改革首先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和政治代表的发展需要,并且促进了思想解放;改 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知识结构: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 天主教会的腐败英国王权与教会的决裂 教会纯洁运动→恢复了天主教会部分势力 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 加紧打击“异端”→宗教冲突加剧→一些国家实行宗教宽容 教学重点: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九十五条论纲》。 (2)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历史作用。 考纲:欧洲宗教改革 授课时间:1课时 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图片 宗教改革最先在那个国家发生了呢?德国。为什么呢?原因:

[1]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找经济)这种局面还使得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 [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四分五裂的德国是受教皇压榨最深的地区.(课本59页的史料:16世纪初,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是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人们称德意志为“教皇的奶牛” [3]教皇派人到德意志赎罪券;(直接原因) [4] 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二、宗教改革概况: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揭开序幕: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10月31日 直接原因:教会兜售“赎罪券”成为导火索。马丁路德是德意志维登堡大学一位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神学教授,他非常痛恨罗马教会在德意志的神权统治。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劵。(课本59页材料中赎罪券的功效)这一举动激起了各阶层人们的愤怒。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原名是《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写了95条,用来反驳赎罪券的功效,指出教皇没有权利赦免,只有上帝才有免罪权。信徒想得救,只能依靠自己内心的虔诚忏悔。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论纲》迅速变成燎原之势,激起了各地反对教廷的风潮,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我们来看一起课本上的描述。 2.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 ①“因信称义”: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这是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 ②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否定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 ③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教学目标】 1.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因信称义”、“人人皆祭司”等。 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4.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了解卡尔文的日内瓦教会改革。 5.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至尊法案》。 6.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和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的宗教主张;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背景 (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 (6)路德立志改革(主观) ◇关于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材料,帮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路德的宗教主张 1.“因信称义”及其实质 ◇关于“因信称义”及其实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补充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的来源、与教会的“因行称义”主张的区别从而分析其实质。 ◇路德的改革主张在必修三的相关专题中已有讲授,可将重点放在对其实质的认识之上。 ◇联系必修三专题六《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提问:马丁·路德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比较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不同点。 2.“信徒皆为祭司”的主张 ◇教师教学的另一重点是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人人皆祭司”等宗教主张内涵、意义的分析。 3.廉简教会和民族教会的主张 ◇联系必修二有关资本主义经济萌生的内容,分析路德的宗教主张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关系。 (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2、推动了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3、《奥格斯堡和约》的签署,促进了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 4、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的缺口,为欧洲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先定论及其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之一。不应过度强调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理论辩护的一面,要突出这一主张积极意义。◇通过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

◆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背景 (1)天主教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重要的地位: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4、15世纪,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受到天主教会的阻挠。 (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概况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原因:①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②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③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内容:①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惟一根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②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影响:①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②使德国形成了“教随国定”的原则。③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2)加尔文宗教改革 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简化宗教仪式,提倡自由、平等的宗教精神。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影响:其教义更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欧洲迅速传播。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 特点:建立起以英王为首脑的英国国教。 实质 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作用 (1)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天主教会内部改革,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3)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 背景 (1)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农奴制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也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3)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19世纪俄国出现了要求变革的呼声。 (4)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 内容 (1)签署“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农民必须通过赎买获得原来份地的一半。 (2)颁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3)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进行地方自治改革。 评价

欧洲宗教改革

第五讲欧洲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宗教改革前的天主教会的状况以及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天主教会对宗教改革的反应、宗教宽容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改革、英国宗教改革的异同,探究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教学重点: (1)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九十五条论纲》。 (3)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历史作用。 授课时间:2课时 导入新课: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公园一世纪中叶,产生于中世纪延安的巴勒斯坦,公园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到16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这造成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主题:

一、宗教改革背景——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1.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阻碍了社会进步. 2.14、15世纪,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并得到发展. 3.文艺复兴的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4.四分五裂的德国是受教皇压榨最深的地区. 二、宗教改革概况: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揭开序幕: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10月31日 2.核心思想: ①“因信称义”: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②《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④简化天主教的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3.历史意义: ①马丁·路德首先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②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出现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③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还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发生在德国的这场改革很快波及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先后创立,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 4.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 1.背景: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2.内容:①认为圣经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②主张先定论;③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规定神职人员选举产生;④主张过简朴生活,认为教会应该监督、社会、家庭; ⑤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3.意义: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影响极大,比路德教产生了更为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