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教学设计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教学设计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教学设计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

1、本册课文中要求我们养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的学习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从课本中获得,还可在社会上获得,在大自然中获得

2、读万卷书行万卷路”的过程,也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磨练意志,陶冶情操的过程。

3、与读万卷书行万卷路”意思相同的名人名言:①、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多读的书活起来。一一鲁迅;②、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书。一一鲁迅。与读万卷

书行万卷路”意思相当古诗句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一陆游《冬夜

读书示子聿》

4、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尔们曾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读报剪报、制作《我的成长册》、写春联、参加演讲比赛,制作手抄报、出黑板报、布置中队角等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做的?如在春游中,我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

6、看到故宫,你想到的成语有:金碧辉煌气势恢宏

第一单元:壮丽山川1、长江之歌

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的大河。

2、我们赞美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话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反复,这样写的好处是强化语言的节奏感,增强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的情

感。

3、《长江之歌》文中的"你"指长江,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让人读起来更亲切,更直接地抒发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面对这样的长江,我们可以用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等成语来形容。

4《长江之歌》从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多姿多彩、贡献巨大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5、长江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写出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6、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资源丰富,好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的,是无穷的;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把这些能源都留给了我们,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

2、三亚落日

1、《三亚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2从感染”一词可以体会到落日色彩之绚烂夺目以及海天一色的壮观奇景。同时这奇异景象也感染了作者,使其浑身充满了力量

3、担心”既写出了作者对白鸥的喜爱,也表达出了海水之蓝,蓝得纯粹。生怕”写出了作者对落日的喜爱、欣赏和惊叹

4、写出与赤朱丹彤”结构相同的词语琴棋书画笔墨纸砚鸟兽鱼虫江河湖海东西南北喜怒哀乐

5、课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与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6、《三亚落日》本文通过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声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

3、烟台的海

1、《烟台的海》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既写景,又写人,景人交融。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凝练,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2、《烟台的海》是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写的,之所以先写冬天,是因为冬天烟台的海的景象尤为独特,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烟台的海就是山东烟台北面的渤海。

3、《烟台的海》本文通过描写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4、第一句的扑”让人感受到了烟台海的壮观景象。第二句扑”展现的是微波泛起” 的可爱和轻盈。

5、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是广阔的背景”

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

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6、解释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记金华的双龙洞

1、《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叶圣陶。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写

了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情况。此外,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

的线索,它的路线是泉水从那个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2、金华的双龙洞的外洞的特点是大,内洞的特点是黑、奇、大,连结外洞和内洞的是孔隙,它的特点是窄

3、《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去京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对大自然的热爱

4、挤压、稍微、准会”既写出了作者紧张而好奇的心理,又说明孔隙的窄小。

再加上、即使、也”突出表现了这些石钟乳和石笋美丽迷人,魅力无限,充分地显

示了作者由衷的喜爱之情和深深的赞叹之意。

习作1练习1

1、拟人的修辞方法注意点:(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 好像、仿佛”等词语。(2)拟人句要写得恰当

2、成语不仅知道它的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它的比喻义,如雪上加霜”

第二单元正义必胜

5、卢沟桥烽火

1、在《卢沟桥烽火》和《半截蜡烛》中分别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西方人民

反抗侵略,热爱祖国的感情。2009年是纪念抗日战争63周年。

2、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乙月7日,又称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搞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战争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这句话揭露了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3、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郊,是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向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官兵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打败了有着险恶用心、卑

鄙行径的日本军队。

4、《卢沟桥烽火》本文通过叙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5、课文6-8小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6、同仇敌忾:全体致痛恨敌人。忾,愤恨。

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欲,快要。

众寡悬殊: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寡,少。

7、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6、半截蜡烛

1、《半截蜡烛》本文通过记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入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千钧一发火烧眉毛燃眉之急

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心花怒放忐忑不安心如刀绞

4、厄运”在文中指德军将要发现藏在蜡烛里的秘密情报。最可怕的东西”指半截

蜡烛,它里面的金属管内藏有情报。为什么是最可怕的?因为当蜡烛碰到金属管时就会熄灭,这时秘密就会泄露,不仅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会结束生命,更重要的是情报站会

遭到破坏。

5、学习本课,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去了解人物。

6、第一句似乎”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不能去掉。第二句似乎”逼真地反映了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1、至仁至义的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被称为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

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记叙了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他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

军宽广的胸怀和中日人民的深厚友谊。聂将军名_聂荣臻。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

萨”是因为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具有慈善心肠和宽大的胸怀。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他为缔结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课文是按发展顺序依次写了救出孤女、关心照料孤女、送归孤女、孤女谢恩这

些内容。请写出三个你熟悉的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

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4、写出与救命之恩”结构相同的成语安身之地、不败之地、八拜之交、不白之冤、不惑之年

5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

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人民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而并非日本

士兵和日本人民,所以我们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同时表明了我八路军的态度,要为民族的生存与人类和平抗战到底。体现的是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6、从抱起小妹妹给女孩找奶吃让美穗子吃梨及为美穗子喂饭等四件事,我感受到聂将军是个有菩萨心肠至仁至义的人。

7、如果你是四十年后来看望聂将军的美穗子,你最想对聂将军说:感谢将军的救命

之恩,我对中国人民的救命之恩永世不忘,我要用实际行动来为促进中日之间的友谊作

出贡献。

7、杀害”杀死、害死。受害者”遭到损害和杀害的人。伤害”身体或思想感情等受到损害。聂将军深知发动这场战争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这场战争给两国人民都带来了痛苦和灾难。我们要谴责的是军国主义,而不是日本人民。

习作2练习2

2、《夏日绝句》是宋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了作者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 即使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诗中李清照怀念古人项羽,目的是借项羽来讽刺南宋君臣不退而退、苟且偷安的行径。

3、写出一个最近发生的、大家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正如顾宪成所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也要做一个事事关心的小学生。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 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 3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苏南吹打乐〈〈将军令〉〉——这是一首粗 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大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 要求:a,听完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b,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5、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6、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8、分组进行歌表演。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一把雨伞圆溜溜》

《一把雨伞圆溜溜》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颂扬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新风尚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歌词十分风趣。歌曲吸取了通俗歌曲的表现手法,从“一把雨伞三个头”引申至“风雨路上一同向前走”,形象的表现了儿童在雨中风雨共伞的嬉戏玩耍的情趣。歌曲中出现了跨小节的切分节奏,休止符的不同运用及连续三次出现前附点的节奏和音程大跳,使得音乐轻快、跳跃、诙谐有趣。歌曲为A调,歌曲最后结束在大调主和弦三音上,营造了一种在雨中一往无前的情景,充满着欢声笑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表达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友情 2:在学唱歌曲、唱好歌曲的一系列活动中唱好切分音和弱起部分和休止符及内心节奏的培养。 3:在读词跟唱活动中学会歌曲的方法,在演唱时互相配合、互相协助。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唱好歌曲 2、难点能唱好跨小节切分音和弱起小节及休止符 【教具准备】:钢琴课本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猜个谜语好不好?生:好。师: 一只多角亭, 没门又没窗。亭外挂珍珠,亭里有人行。 (打一生活用品)谜底:伞。 回答对了,送给自己一个响亮的掌声,为自己鼓励一下———导入课题并板书。《一把雨伞圆溜溜》(2分) 二、播放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4) 师:听了这首歌心情怎么样?(快乐的) 三、模唱、节奏练习(10) 1.模唱 雨伞也很快乐,因为下雨了,伞终于可以张开双臂出来透透气了,你看它撑得多圆,多自信!我们也来学学它好吗?张开双臂,扬着眉毛吸气,他还在唱歌呢,听:(师范唱) (音高逐渐升高) 指导学生:雨珠在雨伞上面跳舞,声音在上面。 2.节奏训练(休止符)

小学六年级劳技教案

全册备课 对课标的理解:根据劳动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编 写从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积极的劳动 观念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在学习载体上注重将中国传统的艺术表 现形式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根据劳动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编写从有利于“激 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正确的劳 动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在学习载体上注重将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工 艺相结合。 认识若干易加工材料,初步知道它们的特性和用途。初步学会使用常见的手工工具,初步学会按照简单的图样,选用制作材料和工具。初步学会根据制作过程的情况,对原来的设想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了解需求、设想、制作、评价等劳动技术实践活动,初步形成对劳动技术活动的兴趣,知道需求、质量、效益、合作、环保和安全等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和爱护工具。 教学内容: 1、家庭烹饪 2、缎带绣 3、小金工 4、小木工。 重点是前三个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家庭烹饪常用的原料和相关的指示,学习使用常用的烹饪工具,掌 握烹饪的基本制作过程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及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缎带绣的起源与发展。使学生掌握缎带绣的技法与窍门。提 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了解认识金工工具,学习使用常用的金工工具。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家庭烹饪 教学目标:1 认识锅的种类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2 学会几种简单的家庭饮食。 3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亲自动手做几样饭菜。 教学难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锅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教学目标:1、认识锅的种类和用途。 2、了解锅的保养方法。 教学重、难点:锅的保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都有哪些锅? 二、你知道这些锅的用途吗? 三、完成书第三页 四、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用铁锅炒菜吗?你知道铁锅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吗?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完成书4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

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 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 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

人音版小学音乐_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观看在《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 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 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 第四课时 一、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 二、学习音乐知识 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 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 三、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草原牧歌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1 家庭种植DIY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花卉品种,学习搜集资料信息,并进行交流,培养爱美情操。 2.开展家庭种植DIY项目,学习简单的土培和水培方法。在多样的评价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提高种植技能。 3.安全使用劳动工具,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花卉和种植工具 教学难点:学会土培吊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常见花卉图片和常见花卉种植工具。 土培吊兰准备材料:瓦片、煤渣可粗土粒、细土、沙、剪刀、水壶、小铲子和花盆。 准备吊兰幼苗:剪取花茎上带根的吊兰小苗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花卉的知识信息 学生准备: 收集关于花卉的知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录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每年暑假,老师就会到不少同学家去家访,让我们跟着老师的录像一起来参观两位同学的家。 2.播放录像 3.虽然两位同学家的布置不同,但是他们都用各种花卉装饰着家庭,使家庭环境充满了生机。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庭种植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家庭种植DIY。 二、探究学习,认识常见的花卉 1.在刚才的录像里,你看到哪些花卉?指名交流。

2.你还认识哪些常见花卉呢?让我们一起到校园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更多常见的花卉。 3.组织校园参观,分小组介绍校园花卉。 4.活动小结,组织评价各小组搜集花卉信息的情况。 三、探究学习,认识常见种植工具和花盆 1.创设情景,分小组比一比哪个小组认识的种植工具多? 2.认识常见的花盆,说说各类花盆的特点和用途。 四、探究学习,学习土培吊兰 1.出示种植好的一盆吊兰。你认识这种花卉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土培吊兰。 3.组织学生自学、思考:土培吊兰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土培吊兰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4.学生自学 5.检查自学。展示土培吊兰的材料和工具,交流操作步骤。 6.巧思考:在学习中,你产生了哪些问题?指名交流。 7.教师演示关键操作步骤 五、实践操作,分工合作 1.各小组进行种植吊兰 2.教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交流评议 1.学生展示土培吊兰 2.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 3.教师参与评价,了解土培吊兰活动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成功经验以及不足之处。 七、拓展思维,总结课文 1.通过实践,我们学习了土培吊兰的方法,生活中还有许多植物都是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种植的。 2.课后了解,除了这种土培栽种的访求,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栽种? 3.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用土培吊兰的方法种植其他植物,写好观察记录,参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

钱学森 教材简析 《钱学森》这篇课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主要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近二十年的坎坷归国之路,赞扬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详略得当,通过主要人物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钱学森冲破阻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及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 第二课时 2016年11月11日 一、导入点中心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钱学森》。 2课文类型:以事喻人 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钱学森?钱学森是个怎样的科学家?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爱国心报国情 你是读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体会到的? 板书出示钱学森的两句话,集体朗读。 二、出示自学要求: 探究问题一:钱学森两句话都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学要求: (1)交流汲精华: 与小组成员细品钱学森说的话,交流阅读批注。 (2)合作展风采:

(1.感情朗读2.抓关键词谈体会3.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指导小组交流。 教师及时点评,指导做好笔记。 句1——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 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热爱祖国,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做好笔记) 再读,读出爱国情感。 句2——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为祖国解放而激动,更坚定了早日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 齐读板书:说话句,有选择 指导阅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3.围绕“说话句”选材 钱学森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忘自己的祖国,时刻想到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这就是他最令人敬佩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钱学森的两句心声。(齐读两句话) 4、情景引读: 钱学森去向冯卡门教授辞行,冯卡门教授说:“我们给你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你为什么还要回去呢?” 钱学森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学森的美国同学难以理解,他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学森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同学劝阻道:“新中国刚成立,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回去搞科研困难太大,还不如留在美国,有先进的实验室,还是留下来吧。” 钱学森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学到这儿,发现没有,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两个重点句来写的。这就是这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1、唱《第一天去上学》 2、听、动:感受拉丁 舞课时 1 9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 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 2、在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 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感受拉丁美洲特有的乐器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重难点 1、听赏的重点聆听乐器音色,感受拉丁舞表演的情景和热烈气氛。 2、歌曲教学过程中难点分析好歌谱,唱好歌谱。 教学准备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乡的月亮》: 1、复习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紧密排列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注意旋律的走向。 2、谈话: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理解歌曲中反复表达的思乡之情,引导学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古今中外、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明月寄相思。 3、再唱一唱: 二、感受拉丁舞: 1、简介拉丁美洲音乐:p54 2、听赏拉丁舞音乐:给你什么的感觉? 3、简介拉丁舞:p53,拉丁舞分为拉丁国际舞和拉丁舞。感受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泼,伦巴的婀娜,斗牛的强劲,牛仔的逗趣。 4、拉丁舞蹈视频:《西班牙斗牛士》《少儿拉丁舞表演》 5、再次听赏拉丁舞音乐: 三、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介绍阿根廷: 2、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自由读第一段词: (2)分句学唱第一段词:对弱起的教学是给一个体态语言。 (3)完整唱第一段词:注意弱起和切分节奏的运用,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变化音的音准。(4)自由读第二段词: (5)分大乐句唱:两句连唱,完整唱,注意十六分音符、后附点四分音符和前八分休止符。(6)自由练习第二段:注意以大跳音程进入,音区提高,抒发了“我”喜欢上学、喜欢都是的炽热情感。 (7)完整练唱第二段: (8)两段连唱:以述说的口吻塑造一个调皮、可爱的儿童形象。 (9)教师范唱:注意老师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样的形象。 (10)用这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欣赏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 听赏 歌词感受阿根廷的团结、勇敢、奋进…… 4、巩固唱:唱出阿根廷儿童第一天去上学时调皮、可爱的形象。 四、整理下课: 教 学 反 思 1、复习唱《第一天去上学》 2、拓展介绍伦巴、恰恰 3、动: 课时20 教学内容 学跳恰恰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第二学期 XXX学校教学设计 (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个人说明:本教案内容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

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 教学时间安排: 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 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入。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可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 认识古琴的形状、演奏方法以及历史影响。出示乐器图形,让学生观察了解古琴的形状与构成。 教师简单介绍:古琴又名七弦琴,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通过多种指法形成其特有的演奏风格。古琴是古代文人必修的乐器,历史上孔子、李白、杜甫等名人都是又名的琴家。 聆听古琴的音色,播放古琴《流水》的音乐片段,请学生边聆听古琴的音色,边随音乐模拟古琴的演奏。 3.初听乐曲《关山月》,感受古琴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5.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已经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 第一单元家庭烹饪 教学目标:1. 认识锅的种类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2.学会几种简单的家庭饮食。 3.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亲自动手做几样饭菜。 教学难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锅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教学目标:1、认识锅的种类和用途。 2、了解锅的保养方法。 教学重、难点:锅的保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都有哪些锅? 二、你知道这些锅的用途吗? 三、完成书第三页 四、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用铁锅炒菜吗?你知道铁锅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吗?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完成书4页

五、电饭煲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 六、我来教你一招(新锅除锈、除味小技法) 第二课时:鸡蛋的几种吃法和焖米饭 教学目标: 1、了解鸡蛋的营养价值及其几种吃法。 2、学会焖米饭的方法并能动手实践。 教学重点:亲自动手焖米饭 教学难点:焖米饭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你喜欢吃鸡蛋吗?你知道鸡蛋有哪些营养成分吗? 二、你知道鸡蛋都可以怎么样吃吗?(困) 三、既然鸡蛋有这么多种吃饭,你会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煮鸡蛋和煎鸡蛋 1、同学说一说煮鸡蛋应该怎么做? 2、煎鸡蛋应该怎么做? 3、你知道怎么样判断鸡蛋是否熟了呢? 四、小窍门 1、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下,剥皮更容易 2、煮鸡蛋是放少许盐,鸡蛋壳不容易煮裂

五、你知道香喷喷的米饭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米饭的做法 1、淘米 2、焖饭 六、回家动手做一做焖米饭,让爸爸妈妈给你评价一下 七、思考与实践:你是怎么做到安全用火、安全用电的? 第三课时焖米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米饭的营养价值,学会用电饭锅焖米饭。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家长操作或参照课本及资料提示,掌握焖米饭的基本方法,并利用一些小窍门使焖出的米饭更加营养可口。5PCzVD7HxA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尝试焖米饭,使学生体验干家务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家长的小帮手。 教学重点:掌握焖米饭的基本步骤,学会一些做米饭的小窍门。 教学难点:1.掌握焖米饭加水的比例。 2.如果用燃气灶做米饭火候及时间的掌握。 教学方法:资料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有关焖米饭的资料。 教学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 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与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与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与《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感受到中国鼓乐与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与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与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 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8、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9、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10、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11、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与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苏南吹打乐〈〈将军令〉〉——这就是一首粗吹锣鼓曲,用大唢呐与全套大击乐器演奏,就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 要求:a,听完说说您对乐曲情绪的感受。b,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 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5、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6、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8、分组进行歌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巩固歌曲演唱 听: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鼓乐〈〈滚核桃〉〉,合唱〈〈黄河留下威风鼓〉〉教学的重点难点: 了解苏南吹打、粗吹、细吹、绛州鼓乐、威风锣鼓、非洲鼓。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歌表演:〈〈敲起我的小木鼓〉〉,〈〈伊唷勒啦〉〉 3、听:〈〈非洲鼓魂〉〉——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

六年级劳技课教案

六年级劳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选择柔韧性较强的绉纸,学习绉纸折花的方法; 2、掌握圆形卷、椭圆纸花剪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折绉技术; 3、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他人,并对他人作品的特点进行评价。 二、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纸花的造型;了解纸材料的特性。 2、老师制作一个纸花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出示纸花课件: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花。它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2、提出学习任务:你想做哪个纸花造型? (二)设计引导: 请学生在底板纸上设计(画)好自己要做的纸花的造型 (三)技术学习 1、请学生看书上的“金点子”栏目,了解绉纸的用法。 2、学生自己尝试卷、折。 3、技术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卷”的质量。提出改进方法。 (四)了解制作的材料、工具: 1、学生讨论:做各种纸花用什么纸材比较好。(绉纸) 2、需要哪些工具? (五)合作操作: 学生个人或小组分工合作操作。(老师巡视) 老师巡视关注点: ●学生技术要点的掌握情况。 ●学生技术创新的情况:卷、粘 ●学生合作的效果。

(六)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做好的作品。 2、师生互相评价作品的优点,提出改进的意见 (七)拓展学习: 1、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使作品更精致。 2、尝试制作其他的动物。 3、把作品作为礼物送人或义卖 教学小记:学生制作时,一节课时间虽然学生合作,但还是来不及,制作的卷、粘技能学生都能掌握。而且兴趣很大,部分学生制作的作品效果很好。 别致的小包 ●教学目标:了解包的特征,能设计出合理的包,按要求进行设计盘贴,并能进行装饰。

6 漂亮的花瓶 ●教学目标:了解包的相关知识,知道包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自行设计制作一只工艺背包。 课后记:学生能自主设计出合理的鞋,并按要求进行设计盘贴,还能进行装饰。很有创意。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能从她人的作品中吸取经验,总结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善自己的作品,效果很好! 注意事项: 1、纸花的制作一定要平整、紧密、色彩尽量丰富。 2、课前要求学生备好纸绳,平面粘贴以单色为主,立体制作可自行安排,每次要求准备3米以上。 3、在制作中应鼓励学生合作与创新,教师也可以自行调整教学内容,不求统一。 1、注重优秀作品的收集与整理。 种蚕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秋播经济作物蚕豆。 2、体验植物播种繁殖技术,初步学会用穴播法播种蚕豆。 3、通过播种劳动,养成爱惜劳动成果、爱护庄稼的良好习惯。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家政家用电器 第一课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些什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及电的来源。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统计分类。 3、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城市夜景,语音教室,医院手术室,商场电梯,花卉喷灌,电子显示屏。 2电的来源及发电方式的录像片。 3拍摄一些家用电器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启发学生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了电将会怎样? (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认知经验提出各种假设) 2、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电,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课文,认识电的广泛用途及它的来源。 1、多媒体展示电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 2、请学生说说点的其他用途,认识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3、观看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电的来源和发电方式。 4、了解电的来源后,针对不同的发电方式,可以有目的的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方式是节约用电(比如:随手关灯,出门关掉电视机等) 5、同时还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我们国家虽然国土面积很大,在世界排名第三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就很少了,节约用电就是减少资源的消耗,这也是爱国的一种具体行为。 (三)学习课文,评议学生家里的家用电器。 1、出示家用电器照片,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你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那些你会用?小组内可议一议使用各种家用电器的体会,进一步认识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完成书上习题。 2小组内合作完成课文中的统计表。 3小组内合作完成课文中的填空题。 4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方法给家用电器分类。 (四)因地制宜,加强现场教学。 组织学生议一议自己希望用的的家用电器及理由,先小组内交流,后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家用电器生产企业参观,了解家用电器的生产流程;或到专业的家用电器商场参观,要赢有关人员作介绍,边参观边讲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给学生分号租后让学生自己去参观,回校后组织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最新版)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一、整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有六个单元,,每单元还包括“唱”、“做”、“听”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其要求如下:唱:学习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学习用轻柔或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认:认识全音符,断音记号。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题目,比如:简单介绍人声分类常识几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听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学生边唱边动(跺脚、击鼓等)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会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通过欣赏,了解多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在欣赏歌剧《北风吹》、钢琴独奏曲《向阳花》、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选段《楼台会》,演唱河北民歌《小白菜》以及苏北民歌《李玉莲调》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特点。找出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等与民歌、戏曲等之间密切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本册教材教学重难点:

小学六年级劳技教案(1)

第一单元家庭烹饪 教学目标:1 认识锅的种类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2 学会几种简单的家庭饮食。 3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亲自动手做几样饭菜。 教学难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锅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教学目标:1、认识锅的种类和用途。 2、了解锅的保养方法。 教学重、难点:锅的保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都有哪些锅? 二、你知道这些锅的用途吗? 三、完成书第三页 四、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用铁锅炒菜吗?你知道铁锅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吗?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完成书4页 五、电饭煲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 六、我来教你一招(新锅除锈、除味小技法) 第二课时:鸡蛋的几种吃法和焖米饭 教学目标: 1、了解鸡蛋的营养价值及其几种吃法。 2、学会焖米饭的方法并能动手实践。 教学重点:亲自动手焖米饭 教学难点:焖米饭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你喜欢吃鸡蛋吗?你知道鸡蛋有哪些营养成分吗?

二、你知道鸡蛋都可以怎么样吃吗?(困) 三、既然鸡蛋有这么多种吃饭,你会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煮鸡蛋和煎鸡蛋 1、同学说一说煮鸡蛋应该怎么做? 2、煎鸡蛋应该怎么做? 3、你知道怎么样判断鸡蛋是否熟了呢? 四、小窍门 1、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下,剥皮更容易 2、煮鸡蛋是放少许盐,鸡蛋壳不容易煮裂 五、你知道香喷喷的米饭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米饭的做法 1、淘米 2、焖饭 六、回家动手做一做焖米饭,让爸爸妈妈给你评价一下 七、思考与实践:你是怎么做到安全用火、安全用电的? 第三课时焖米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米饭的营养价值,学会用电饭锅焖米饭。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家长操作或参照课本及资料提示,掌握焖米饭的基本方法,并利用一些小窍门使焖出的米饭更加营养可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尝试焖米饭,使学生体验干家务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家长的小帮手。 教学重点:掌握焖米饭的基本步骤,学会一些做米饭的小窍门。 教学难点:1.掌握焖米饭加水的比例。 2.如果用燃气灶做米饭火候及时间的掌握。 教学方法:资料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有关焖米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谁在家中帮家长做过饭? 师:同学们真棒啊,原来你们在家中都是家长的小帮手。那快说说你都帮家长做过什么饭?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 (2017-2018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树叶中的比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百分数 互联网的普及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 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 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 义。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2分钟左右) 1.导入: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平面图形。 (出示课题:长方体的正方体的认识)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二、自学例1(15分左右) 1.明确例1中的自学要求提纲。 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自学书本第1~2页例1。 2.自学导学单 (1)长方体有()面。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面。

(2)长方体的各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3)长方体有()条棱。相对的棱长度( ). (4)长方体有( )个顶点. (5)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量一量你准备的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长?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导学单上) 导学要点: 什么叫棱? 什么叫顶点? 什么叫长方形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棱有几组?上来指一指。每组4条棱长度一样吗?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 (1)得出结论 (2)结合实物同桌互相完整地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面棱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3组棱 每组相对的面 4条棱的 8个 完全相同长度相同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人音版表格六年级音乐教案】 辽宁东戴河新区实验学校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音乐教师:张龙 教学进度表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 - 1 - 页共 31 页 第 - 2 - 页共 31 页 【篇二: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 《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 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 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 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学唱《游子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乐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 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 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 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 么情景? 2、认识古琴导入,聆听《关山月》 (1)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 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2)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先让学生诵 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 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 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3)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 朗诵,体会古 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 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 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 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 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点时,师生接 唱的方式.如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 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5)、安排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 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 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 予“新韵”。 三、演唱歌曲《游子吟》。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 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1~5.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 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