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一、摩腹指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称摩腹。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等。注意事项:腹摩的方向与补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顺时针方向为泻法多,而逆时针方向则多为补法

二、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操作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适应症: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三、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眼睛正视,眼珠中心点直下,在鼻孔两旁约五分(拇指二分之一宽)的笑纹中取穴。刺激方式:1、用食指尖点压按摩,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一次约一分钟。揉按可以泻肺火,治鼻炎和上呼吸

道感染。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面痒、鼻流清涕。针灸歌云:“不闻香臭取迎香”。

四、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能力,有防病保健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五、四神聪,定位: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症。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小儿多动症、血管性痴呆、大脑发育不全等。配神门、三阴交主治失眠;配太冲、风池主治头痛、头昏。

小儿推拿保健师初级试题库1更改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3.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4.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5.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 小儿推拿保健师试题(初级)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1.5分,共30分) 一、A 型题(单选题,每题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B. D. 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6. 心的经络名称是 A.手少阴 B.足少阴 C.手太阴 7. 诊断小儿疾病,尤为重要的是 A.按诊 B .脉诊 C .闻诊 D 8. 望小儿食指指纹,指纹淡滞的意义是 A.分表里B .定虚实 C .辨寒热 9. 小儿睡眠露睛,多由于 A 脾胃虚衰B 津液不足 10. 某患者咳嗽,痰稠色黄, A.风热犯肺B 热邪壅肺 D.手厥阴 D.测轻重 E . 足太阴 .问诊 E.估预后 C 肝风内动 D 肝经风热 E.肾经耗竭 鼻流浊涕, 舌尖红,脉浮数,证属 C 暑热犯肺 D 痰湿阻肺 E 燥邪犯肺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11.湿热蕴结在肠,其大便可见 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 ?泻下不爽,粪质腥臭 C.溏结不调,时干时稀 ?五更泄泻,泻后痛减 12 ?在临床运用中,对小儿推拿手法描述错误的是 A ?手法经常和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 B 效果 C.手法操作时,常使用介质 时间或次数 E ?手法操作方向决定补泻效果 13 ?旋推法主要应用部位是 A ?头面部 B ?胸腹部 C 14 ?掐法操作时,着力部位是 A ?拇指指甲 B ?拇指指腹 C 上都不是 ?手法刺激强弱不会影响补泻 D . 腰背部 每个操作,常常规定具体操作 ?手指指面 E ?下肢部 ?拇指指间关节突 D ?拇指桡侧缘 E ?以 15 ?按法在临床上很少单独运用,多配合应用 A ?摩法 B ?推法 C 16 ?水底捞明月的功效是 A ?健脾消食、温中理气 C ?开胸顺气、退热通便 E.退热镇静 ?揉法 D ?掐法 E ?运法 ?清热凉血、宁心安神 ?养阴清热、退热通便 17 ?能治疗高热烦躁,神昏抽搐又能治疗上肢麻木等实热病症的操作是 A ?摇斛肘B ?苍龙摆尾 C 捞明月 18 ?小儿特定穴多分布在 A ?头面 B ?上肢肘以下 C 19 ?肾经位于 A ?拇指螺纹面 指螺纹面 20 ?能宣通气血, A ?开天门 B B ?食指螺纹面 飞经走气 D 下肢膝以下 中指螺纹面 ?打马过天河 E ?水底 D ?腰背 E ?胸腹 D ?无名指螺纹面 E ?小 发汗解表,多用于治疗结束手法是 ?推坎官 C ?拿肩井 D ?拿风池 E ?揉耳后高骨 二、B 型题(从列出的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中,为下列每题选择一个正 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选用多次,也可以一次都不选。每 题1分,共20分) A.便秘 B.腹胀 C ?呕吐 D ?腹泻 E ?咳嗽 1按揉足三里常配合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治疗 2按揉天枢常配合推下七节骨清大肠治疗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1 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 (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 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 掐法 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 (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二、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 1 攒竹(天门)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 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 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

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 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 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 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 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9 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 10 龟尾 位于尾椎骨端。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11 脾经 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两者统称推脾经。 12 肝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两者统称推肝经。 13 心经 位于中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两者统称为推心经。 14 肺经 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两者统称推肺经。 15 肾经 位于小指末节罗纹面。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

推拿学考试题6解析

针灸推拿学专业《推拿学》考试题(6)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按摩与导引 2、天应穴 3、易筋经 4、介质 5、筋骨整体观 1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起病或急或缓,头痛连及颈项,伴颈椎活动不利,头晕,在患侧风池穴及上位颈椎关节突关节附近可触及明显的压痛和结节状物。可诊断为: A、内伤头痛 B、偏头痛 C、外感头痛 D、颈源性头痛 2、推拿治疗高血压与失眠,手法不同的是: A、拿头五经 B、双手扫散法 C、一指禅推眼眶 D、轻推桥弓 3、胃脘痛的治疗原则是: A、理气止痛 B、温阳止痛 C、化瘀止痛 D、消炎止痛 4、症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喜热恶冷,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是便秘中的: A、热秘 B、气秘 C、虚秘 D、冷秘

5、一般在中风后,适宜推拿治疗。 A、2周 B、一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6、踝关节跖屈内翻损伤时,最容易损伤的韧带是:B A、三角韧带 B、腓距前韧带 C、腓跟韧带 D、腓距后韧带 7、肩周炎夜间痛者,可选穴作重点按揉。 A、天宗 B、秉风 C、肩贞 D、肩内陵 8、小儿肌性斜颈,一般是指一侧痉 2 挛造成。 A、胸锁乳突肌 B、斜方肌 C、前斜角肌 D、肩胛提肌 9、运板门、运内八卦、补脾经、清大肠、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治小儿 A、伤食泻 B、寒湿泻 C、脾虚泻 D、湿热泻 10、捏脊配合针刺四横纹治疗小儿 A、脱肛 B、遗尿 C、腹泻 D、疳积 11、不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是D A、反复出现“落枕”现象 B、平时肩胛骨内上角和内侧缘常有酸胀疼痛感 C、颈椎X线摄片可见退行性变化 D、位置性眩晕 12、一般认为X线片上寰齿间距成人大于时说明有寰 枢关节脱位和半脱位。 A、1mm B、2mm C、3mm D、5mm 13、可以确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方法的是:B A、体格检查 B、X线检查 C、肌电图 D、CT或MRI 14、腰椎间盘突出是指:C A、腰椎侧弯,椎体突向一侧 B、整个椎间盘向一侧突出 3 C、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出 D、椎间盘向四周膨出 15、须坚持做弓步压髋功和爬行功锻炼的是: A、骶髂关节紊乱症面 B、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思路和按摩方法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思路和按摩方法! (2010-08-31 13:49:03) 转载 分类:小儿推拿 标签: 肚子痛 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推拿 求助。。。 老师。。。我是七岁栋栋宝的妈妈。。 自前学了推拿以后。一直以保健,增强抵抗力为目的在推拿。 有点小咳或小鼻塞。。立马也能见效。 最近碰到点难题了。。 最近一二个月里。宝宝经常会在半夜里腹部绞痛。已经有三次左右了。 每次持续个三分钟左右。还附带拉一点稀。但也只是一次性的。也不呈水状。 我在他痛的时候拿肚角和揉脐。。但是他痛得不让我动他。 后来我听别的妈妈会不会是回虫引起的。 昨天我带他去医院看了。 做了几个检查。 粪常规。。无异常。 血检查。。无异常。 b超。。。b超医生说发现淋巴结有点肿大。大约15mm。正常的是9mm 后来儿科医生说是病毒性的。 就象感冒会引起咽喉部的淋巴结肿大。引发咳呀什么的。 我家宝宝是肠胃里有炎症导致淋巴结肿大。 配了头包。 我记得老师说过。中医是指肠胃有垃圾了。 这个该以什么手法呢?这个头包还要吃吗? 我老公说,其实不去看,他自己本身也会好的。 谢谢栋栋宝妈妈抛砖引玉,我们来谈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问题。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近二、三年来在临床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有增长的趋势,好发年龄以2—6岁的患儿多见,其临床特点为脐周及小腹痛,其时间多发在2—5分钟左右,好发在活动后或晨起及饭后,饮食失节时。疼痛性质多为非痉挛性,锐痛,较难忍,其病多见于易感儿,反复发热者,素体痰热较重的患儿,多为恣食生冷、肥甘、鱼腥、油腻之品,少食蔬菜的肺胃积热的患儿。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一旦周围有感染,炎症就会激活淋巴结去工作,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一、摩腹指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称摩腹。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等。注意事项:腹摩的方向与补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顺时针方向为泻法多,而逆时针方向则多为补法 二、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操作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适应症: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三、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眼睛正视,眼珠中心点直下,在鼻孔两旁约五分(拇指二分之一宽)的笑纹中取穴。刺激方式:1、用食指尖点压按摩,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一次约一分钟。揉按可以泻肺火,治鼻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面痒、鼻流清涕。针灸歌云:“不闻香臭取迎香”。 四、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能力,有防病保健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

小儿推拿疗法

简单实用安全有效预防保健治疗 小儿绿色推拿疗法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的儿童(和 父母),希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 长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感冒发烧而不知所措烦恼吗?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送到医院治疗后留有后遗症担心吗?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不吃饭而发愁吗?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发育不良而失眠吗?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性格古怪而不开心吗? 让你的孩子不受抗生素、药物的影响,健康的成长 ………………… 现在一切有了答案, 你的孩子你做主, 你就是他的医生, 你可以让他成为一个健康优秀的人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的儿童(和父母),希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民间自由人出版社出版 2008.8.1

小儿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小儿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古代以勺匙边摩拭病变部位治疗小儿抽搐的推拿治法。 晋唐时期,许多医学名著中也有一些小儿推拿治法的记载,如《肘后备急方》介绍了“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的捏脊法,《千金要方》载述了以膏摩小儿囟门、手足心防治疾病的膏摩方药及操作方法,《外台秘要》也记有摩头按脊治疗小儿夜啼、咳嗽、盗汗等治疗经验。 金元时代,张子和《儒门事亲》载有“揉脾”一法,用以治疗小儿身瘦肌热等证。至明代以降,随着儿科推拿经验的积累,在理论及治疗手法、腧穴应用等方面逐渐形成专科特色,发展成为一门有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 由于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方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而且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患儿又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因此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疗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操作方法」 1. 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 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 推五经:五经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并治疗相关的疾病。诸如: (1)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病变,治疗时推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一般多采用补法。 (2)惊风、抽搐、烦躁、气逆、胁痛、目赤等多属肝经病变,治疗时推肝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一般说来,肝经宜清不宜补;如需用补法

小儿推拿师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小儿推拿师试题(高级)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核分人题满分 得分 一、A型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消长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相互交感 3.五行中“木”的“母”行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4.被称为“娇脏”的脏腑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心的经络名称是 A.手少阴 B.足少阴 C.手太阴 D.手厥阴 E.足太阴 6.诊断小儿疾病,尤为重要的是 A.按诊 B.脉诊 C.闻诊 D.望诊 E.问诊 7.望小儿食指指纹,指纹淡滞的意义是 A.分表里 B.定虚实 C.辨寒热 D.测轻重 E. 估预后 8.小儿睡眠露睛,多由于 A脾胃虚衰 B津液不足 C肝风内动 D肝经风热 E.肾经耗竭 9.某患者咳嗽,痰稠色黄,鼻流浊涕,舌尖红,脉浮数,证属 A.风热犯肺 B热邪壅肺 C暑热犯肺 D痰湿阻肺 E燥邪犯肺 10.湿热蕴结在肠,其大便可见 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 B.泻下不爽,粪质腥臭 C. 溏结不调,时干时稀 D.五更泄泻,泻后痛减E.便次增多,便质稀薄 11.小儿推拿手法特点强调 A.轻快 B.柔和 C.平稳 D.着实 E.以上都是 12.在临床运用中,对小儿推拿手法描述错误的是 A.手法经常和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 B.手法刺激强弱不会影响补泻效果

小儿摩腹捏脊方法

摩腹: [位置]腹部 [操作]用掌面或四指指腹摩腹5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临床应用]:摩腹较分推腹阴阳作用缓和。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寒湿泻。 捏脊: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沿脊柱)。 [操作]:用捏法自下而上捏3-5遍,称捏脊法。捏脊一般操作5遍,最后2遍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抚摩几遍,使肌肉放松。 [作用]: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键身体的作用。[临床应用]本法单用可常用于小儿疳积、腹泻等症。 部位一:足三里 位置:小腿前外侧,膝盖外侧窝下方四横指(本人手指)位置,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通经活络,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对于目前幼儿多发的秋季腹泻,按摩此穴位也有一定的预防保健效果。

动作要领:双手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压在双腿足三里穴位上,其余手指放在两侧助力。先轻后重,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按压。幼儿自行按摩时通常采用拍打的方法,四指并拢,对足三里穴进行敲击。 部位二: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间的凹陷 功效:经常揉按迎香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各种呼吸道疾病,增强肺部等呼吸系统的抵抗力。同时对幼儿排便也非常有好处。 动作要领:双手食指螺纹面置于迎香穴上,从轻到重,由浅而深,按照一定的方向按压,切忌用力过猛。 部位三:四神聪 位置:在头顶部,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处。两耳与头顶中穴交汇处为百会穴。 功效:为中医的经络奇穴,经常轻轻敲按能促进人体智力,提神醒脑,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 动作要领:采用点击法刺激。双手五指弯曲呈弓状,食指、中指、无名指置于左右神聪穴上点击,以穴位感觉酸胀为止。 部位四:耳轮 位置:耳廓周围的软骨,弯折的皮肤边缘。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其一定的特点,现主要介绍如下: 【推法】 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1.直推法(图196)医生用拇指桡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 方向的直线推动 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佛尘状,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手法频率每分钟约250~300次。 推动时必须行直线,不可歪斜,以恐动别经而招患。 常用于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等。 功效:清热解表,止泻通便,除烦安神。 主治:外感发热、腹泻、便秘、惊惕烦躁等症。 2.分推法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以穴位为中心向两侧作分向的推动,称为分推法,又 称为“分法” 本法运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柔和协调。一般分推20~30次。

常用于额前、胸部、腹部、背部、腕掌部。 功效:分理气血,调和阴阳。 主治:发热、咳嗽、腹胀、便秘等症。 3.合推法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和法 动作要求同分推法,只是推动方向相反。 适用部位同分推法。 功效:和阴阳,理气血。 主治:发热、腹胀、便秘等症。 在临床上合推法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一分一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4.旋推法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即:◎ 旋推法仅依拇指在皮肤表面作旋转推动,一般不带动皮下组织。手法频率每分钟150~200次。 主要用于“五经”穴。 功效:健脾和胃,补肺益肾。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等小儿虚证。 【运法】 运是运转的意思,在治疗部位做弧形或环形推动(图197)称为运法。亦有人称运

4种常见小儿推拿手法

4种常见小儿推拿手法 一、保健四大手法 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暂时,病愈后再进行。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二、固表止汗四大手法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 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肾顶,即小指顶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注意事项: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进行,盗汗可睡前1小时进行。每日一次。外感、发热时可暂停。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三、通便四大手法 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揉天枢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一、摩腹指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称摩腹。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等。注意事项:腹摩的方向与补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顺时针方向为泻法多,而逆时针方向则多为补法 二、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操作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适应症: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

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三、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寸,当鼻唇沟中。眼睛正视,眼珠中心点直下,在鼻孔两旁约五分(拇指二分之一宽)的笑纹中取穴。刺激方式:1、用食指尖点压按摩,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一次约一分钟。揉按可以泻肺火,治鼻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面痒、鼻流清涕。针灸歌云:“不闻香臭取迎香”。 四、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能力,有防病保健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

小儿推拿教材(特定穴)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出生后,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完善。脏腑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中医学谓之“稚阴稚阳”之体,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小儿另一个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猛,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欣欣向荣,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等营养物质需要迫切,因而常见“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治疗及时易趋康复。由于小儿脏腑功能柔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外易为六淫侵袭,见易为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强烈刺激,易受惊而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邪气易盛,正气易虚,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若调治不当,易生他变,使轻病变重,重病转危。由于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所害,在患病之后,若能调治及时,则好转也快,容易痊愈。 小儿推拿临床辨证以四诊八纲为基础,将临床所获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在四诊当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新生儿不会说话,较大小儿也不能全面准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儿科又有“哑科”之称。在临床上问诊大多是通过患儿家属间接进行的。闻诊虽然反映一定的病情,但也不够全面。小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就诊时多哭闹,气息易乱,造成切脉不易准确。只有望诊不受各种条件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 从八纲辨证来看,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热,因而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虚实夹杂次之,纯虚证较少。临诊时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仔细观察、辨证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由于小儿的肌肤娇嫩,故在治疗操作时,一般要借助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这些介质不仅有润滑皮肤、防止擦破皮肤,还有助于提高疗效的作用。临床选用介质时也宜辨证应用。 小儿推拿手法应用着重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年稍长的可参照成人推拿手法的要求。小儿推拿治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强调手法的补泻,常用的补泻方法有手法轻重补泻、快慢补泻、方向补泻、经络补泻(又称为迎随补泻法或顺逆补泻)、次数补泻及平补平泻法等。临证时要根据病证选择应用、以达功专力宏,方能体现补泻。 小儿推拿穴位大多数为小儿所特有,称之谓小儿特定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且以手掌手背居多,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在小儿推拿穴位上,采用适当的操作次数、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则能使疾病尽快痊愈。若次数、时间、力度太过,则可损伤皮肤或加重病情;若不及则无济于事。故在临床上可根据患儿病症的虚实、年龄的大小等,酌情增减、灵活掌握。 由于小儿发病方面的特点,临床上以外感、饮食内伤、热性病居多,故在治疗上多采用解表、清热、消导等方法。对于治疗大寒、大热的穴位及泻法、重刺激手法等,要中病即止,以免损伤小儿正气。另外,小儿患病,传变迅速,易生他变,临诊时必须谨慎果断,不可贻误病情。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主要应用特定穴,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这些穴位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小儿推拿特定穴临床应用时有以下特点:一是穴位与手法往往合起来称呼,如推三关、揉板门、掐老龙等;二是手法操作时间往往是以“次数”为计算。穴位中标示的“次数”仅作为6个月~1周岁患儿临床应用时参考,临诊时还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身体强弱,病情轻重等情况而有所增减;三是小儿推拿操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肢,次头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或患儿体位而定先后顺序,年龄较大患儿可配合经穴使用。四是上肢特定穴位,习惯于推左手,一般不分男女。 第一节头面部穴位 1.天门(攒竹)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又称推攒

小儿推拿常见的四种方法

临床实战,就傻眼了,因为他们一年不知道按摩几个病号;很多年龄很大的老按摩师,手法技术还是一般,还是停留在多少年前的地步,不思进取,原地踏步走,没有过人之处,算是推拿按摩界的中庸力量吧;中国很多名气很大的按摩师,有的只是挂着个空头衔,纸老虎,纸上谈兵,在他那里,不但交了高昂的学费,却所学技术寥寥无几,把学费都交给他的名气了;我们是学真正的推拿按摩技术,我们要做拿住老鼠的那一只猫,多年的临床总结,刻苦钻研的宝贵经验,全是临床最见效、最管用,可以使自己少走好几年的弯路,直接临床,直接致富; 常年传授推拿按摩养生技术,有无基础都能学会,适合:打工人员、农民工、推拿按摩爱好者、下岗职工、再就业、第二职业、创业者、残疾人、盲人等学习。 推拿按摩即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自己要有一个好身体,要爱好、喜欢推拿按摩才能做好,推拿按摩疗法是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非物质遗产,我们要很好的发扬、推广、继承,为更多的人解除痛苦,解除疾患,在我们这一代,要让推拿按摩疗法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小儿推拿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的特点。小儿推拿主要是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从而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5岁以内的儿童保健推拿的作用最为显著。经常为宝宝做保健推拿,能宝宝增进食欲,精神饱满,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宝宝健康地发育成长。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小儿推拿方法。 一、保健四大手法 方法:补脾经300~500次、摩腹3-5分钟、按揉足三里50~100次。捏脊3遍,捏三提一2遍。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暂时,病愈后再进行。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操作: 1、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3、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4、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的作用,是小儿保健推拿常用的手法。 二、固表止汗四大手法 操作: 1、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2、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3、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4、肾顶,即小指顶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小儿推拿案例

小儿推拿案例 一、案例旁、膻中、肺腧宣肺止咳化中脘(wǎn)100次,摩腹5分 痰;揉二扇门、推三关发汗钟,按揉足三里50次,揉 例1:李某,女,2岁, 解表;运内八卦宽胸理气、丰隆50次,擦肺腧(shù)以于1991年12月6日诊。主 透热为度,捏脊3次。行滞消食;摩腹、按揉足三 诉:咳嗽4天。病史:患儿 里、捏脊健脾助运,强健体 4天前洗澡后开始咳嗽,鼻方义:补脾经、补肺经 质,增强小儿抵抗力。1次/ 塞、流清涕,喉中痰鸣、纳补脾肺气虚;揉天突、乳根、 天,2次后诸症好转,5次 食减少、夜寐不安。家长喂乳旁、膻中,宽胸理气、止 后症状消失。 服强力银翘片、止咳糖浆无咳化痰;运内八卦宽胸利效,来我院就诊。查:患儿例2:陈某,女,5岁,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咳嗽有痰,流清涕,咽部稍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于1998年3月2日诊。主 红,肺部呼吸音粗糙,指纹诉:咳嗽2个月。病史:患捏脊健脾益气、除湿化痰、色红。辩证:风寒外感,肺儿素体虚弱,食欲不振,形强壮身体;揉丰隆化痰祛失清肃。治以疏风解表,宣湿;擦肺腧补益气;推小横体消瘦。2个月前因受寒开肺止咳。始咳嗽,曾服西药对症治疗纹、揉掌小横纹治疗肺部 干、湿性罗音。1次/天,3无显效,咳嗽缠绵难愈,来

处方:运内八卦10分 我院就诊。查:神疲乏力,次后症状开始好转,10次后钟,揉二扇门100次,推三症状消失,巩固治疗1周。面色白,咳嗽痰多,色白清 关100次,开天门30次, 稀,肺部可闻干、湿性罗音, 二、体会推坎宫30次,揉太阳30次, 指纹色红。辩证:肺脾气虚、 揉迎香30次,揉乳根30次、 痰湿内盛。治以健脾养肺,小儿咳嗽分为外感咳揉乳旁30次,揉膻(tán)中止咳化痰。嗽、内伤咳嗽及内外合邪之50次,摩腹5分钟,按揉足咳嗽。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三里50次、揉肺腧(shù)50处方:运内八卦10分(生长发育迅速),脾常不次,捏脊3次。钟,补脾经100次,补肺经 足,脾虚会导致纳差,营养 100次,推小横纹100次, 方义:开天门、推坎宫、不良;脾失健运又会化生痰 揉掌小横纹100次、揉天突 揉太阳疏风解表;揉迎香宣湿,使得咳嗽缠绵难愈,正 10次,揉乳根30次,揉乳 肺气、通鼻窍;揉乳根、乳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 旁30次,揉膻中50次,揉 贮痰之器”。故不论哪型咳解毒等作用。都是预防痱子红枣、青枣、花椰菜、芥蓝、 的好帮手。嗽都应兼顾脾胃。上两方中洋葱、大蒜、白瓜、节瓜、皆用摩腹、捏脊、按揉足三南瓜等,猪肉、牛肉、鱼、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一、摩腹指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称摩腹。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等。注意事项:腹摩的方向与补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顺时针方向为泻法多,而逆时针方向则多为补法 二、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操作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适应症: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三、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眼睛正视,眼珠中心点直下,在鼻孔两旁约五分(拇指二分之一宽)的笑纹中取穴。刺激方式:1、用食指尖点压按摩,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一次约一分钟。揉按可以泻肺火,治鼻炎和上呼吸

宝宝厌食捏脊推拿

《宝宝厌食绿色安全新疗法------小儿推拿捏脊术》 --王国龙编著 QQ:1193979756 当孩子厌食、消化不良、爱闹脾气时,爸爸妈妈们多半都会选择带孩子到医院去化验、吃药、打针。其实,简单有效的捏脊疗法可以让小儿常见的小毛病不药而愈。 捏脊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因为捏的部位为脊椎,所以被称为“捏脊”,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包括小孩疳积、厌食、腹痛、呕吐、便秘以及小孩脾气急躁、睡不踏实、爱哭闹等。 捏脊也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明显的推拿法,不用去医院,父母在家中也可以自己给孩子捏脊。不过,捏脊的技巧掌握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事倍功半。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捏脊法?? 捏脊疗法是指用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幼儿夜啼、偏食、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感冒、神经系统等问题较为普遍,一直以来都令家长头痛,另外,小儿先天、后天不足也常引起一些慢性疾病,捏脊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功能,对孩子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强身健体,预防以上疾病的发生。捏脊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明显,适于家庭操作的推拿方法。从中医角度来看,捏脊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脏腑功能平衡等作用。 注意:不适合捏脊的情况 !!! 孩子情绪不稳时不要强迫他进行捏脊。捏脊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需休息两小时再进行。体质较差的孩子捏脊时间不要过长,每次以5分钟左右为宜。对于初次接受捏脊的孩子,动作一定要轻,力度不要过重,否则孩子会产生畏惧心理,不予以配合,导致捏脊难以进行。梅医生提醒家长,当孩子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时,不可进行捏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营养不良、哮喘或有出血倾向的孩子更要慎用捏脊疗法。 ------------------------------------------------------------------------------------------ 如何为宝宝捏脊??? 把宝宝放平,让他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家长站或跪靠在孩子腿部旁边,可以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小儿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

小儿推拿常见腰背部穴位

小儿推拿常见腰背部穴位 1.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医者用食中指指腹自上而下做直推法,称为推脊。双手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每捏三下将背脊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捏之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 【次数】推100~300次;捏5~10遍。 【功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壮身体等。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便秘等。 2.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用指端按其穴,称按肩井。 【次数】拿3?5次,按揉10?30次。 【功用】疏通气血,发汗解表。 【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 本法为诸法推毕的结束动作,称为总收法。 3.肺俞 【位置】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两手拇指或示、中指指端揉,称揉肺俞;两手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称推肺俞或分推肩胛骨。【次数】揉50?100次,推100?200次。 【功用】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 【主治】咳嗽,痰鸣,胸闷,胸痛,发热等。 小儿推拿常见胸腹部穴位 1.膻中 【位置】在胸骨上,平第四肋间隙处,相当于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属任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手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分推膻中;用示指、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中。 【次数】100?300次。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胸闷,喉鸣,气喘,咳嗽,恶心,呕吐,呃逆,嗳气。 2.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剑突至脐连线的中点,属任脉。又指中脘部。 【操作】用掌根或拇指、示指、中指指端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往下推至中脘,称推中脘,又称推胃脘。 【次数】揉或推100?300次,摩5分钟。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化滞。 【主治】胃脘痛,腹痛,腹胀,食积,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等。 3.腹 【位置】在腹部。 【操作】患儿取仰卧或坐位,医者用两拇指指端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面或四指摩之,称摩腹。逆时针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往返摩之为平补平泻。 【次数】分推100~300次;摩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