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导学案及答案

逍遥游导学案及答案
逍遥游导学案及答案

《逍遥游》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生平和写作背景。

2.学会自主疏通文意,总结重点实、虚词。

3.揣摩并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

自学指导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_________ ,_________ 时期人,著名的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

_________。庄子的主要思想是_________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二、背景知识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暴君佞臣杀人如麻,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庄子才华横溢,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

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

..()南冥.()抟.()坳.堂()夭阏

..()

蜩鸠

..()決.起而飞( ) 抢.榆枋()舂.米()晦朔

..()

蟪蛄

..()椿.树()斥鴳

..()翱翔

..()蓬蒿

..()

知效

..一官()数数

..然()泠.然()恶.乎待哉()

四、整体感知

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作者根据神话传说,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任意变化遨游,给人展示出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作者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得做到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五、做高效导学练习册的37

页--38页。

六、自主疏通文意,并将重要的实词虚词标注在课本上,勾画出特殊的文言句式。

《逍遥游》导学案

探究案

【学习目标】

1、在理解、领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逍遥游”的深刻内涵。

2、分析作者是怎样逐层论证的。

3、了解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合作探究:

1、在作者的眼中,“逍遥游”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论证的?

2、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诵读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想象的理解。

逍遥游导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一、周战国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老庄清静无为

四、优游自得的样子鲲鹏无己无功无名

合作探究

1.在作者的眼中,“逍遥游”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论证的?

参考答案:“游”主要有两层含义:①无限的思维空间。既然摆脱了仁义是非的束缚,思想就可以自由遨游了,庄子称之为“游心” ,是超脱功利和现实境遇的神游; ②自由无碍的心境。“逍遥”之“游”,没有世俗的羁绊,也没有不得已而“游”的不平情绪,而是真正的无所忌惮,拥有“安时处顺”的畅达,保持淳朴真实的自然心态。摆脱了世俗标准,心理状态自然成了唯一的尺度。有了如此的心境,人怎么能不“逍遥”呢?

选文开篇以大鲲巨鹏展开想象,似乎是对鲲鹏大加褒扬,但随即笔锋一转,指出鲲鹏看似“逍遥” , 实际还是“有所待”的。与鲲鹏的“大”相对应, 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蜩与学鸠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接下来, 作者列举了大年与小年对立的例子,进一步阐述了物有所待的观点,所列举的事物无论短命还是长寿, 都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随后作者借商汤和棘的问答,再次言及鲲鹏,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最后一段,作者列举宋荣子和列子的例子,指出尽管二人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但还是“有所待”的。然后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自己的观点,只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能做到“无所待”,才能达到“逍遥游”,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得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文章先述后议,先破后立, 层次清晰,论证有力。

2、一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诵读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想象的理解。

参考答案:

《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篇章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想象、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从这篇文章看,庄子最主要的是想象了一个“逍遥”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其实是不可能达到的,但庄子却通过种种具体形象的想象和创造来使想象的“逍遥”至境具体化甚至人格化。为了要描述这种想象的至境,让人们相信确有“逍遥”的境界,庄子展开具体的想象,先通过对许多具体形象和事例的想象和创造来说明天地万物皆“有所待”,步步深入到“无待”的境界。而这些具体的想象又具有独特的风格。

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寿之长,曰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曰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都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对应的,明说斥安鸟之小,暗指人的渺小。大如鲲鹏尚不能逍遥,何况渺小之人呢;写冥灵、大椿之长寿,也暗喻了人生短暂,连长寿之人彭祖也只能算“小年”。这种“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对比都是在想象中完成的。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作者否定争名夺利的世俗之人,追求逍遥,但自己也摆脱不掉人生的羁绊,在这种矛盾的情感之下,就借着这种大胆夸张的想象来寄寓自己的理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