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华为切换参数说明

GSM华为切换参数说明
GSM华为切换参数说明

华为切换算法16bit排序详细说明.

1 切换目的 (3)

2 16BIT算法介绍 (3)

2.1起始状态 (3)

2.2M准则 (4)

2.3K准则 (4)

3 16BIT算法分析 (9)

3.1影响各个调整位的相关参数 (9)

3.2从调整位对各类正常切换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分析 (9)

4 路测案例 (14)

4.1案例1(迟切换——高层小区边缘切换至低层小区) (14)

4.2案例2(因层间切换而未切换至信号最强的小区) (19)

4.3案例3(HZSE2梅花村-1参数设置有误导致切换问题) (24)

1切换目的

切换作为无线链路的重要控制手段,能够保持MS在穿越不同的蜂窝小区时通话的连续性,减小掉话率,并能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

切换条件

◆源小区与目标小区有邻区关系

◆满足切换判决

◆16bit排序(紧急切换中,目标小区不需要排序优先于源小区;正常切换中,目标小区必

须排序排在第一)

216bit算法介绍

排序结果是16个2进制数组成的数值,服务小区与邻小区都有各自的排序结果,值越小,优先级越高,排队越靠前。

2.1起始状态

如上所示:理想状态下,服务小区及邻区在16Bit排序前,所有位数都是置1的,也就是说排序前,所有相关小区排序都是相同的。

2.2M准则

也就是说,当服务小区与邻区足满足M准则时,排序开始了。

2.3K准则

这是16Bit排序的前三位,按照电平值的大小进行排序。

如上图所示:紫色区域为排序位数。电平值越高,Bit位值越小,排序越靠前。

按照电平值的顺序,排序为小区N1>N2>S>N3>N4>N5,因此Bit数值为000,001,010,011,100,101。

同层小区间切换磁滞比较位:

这是16Bit排序的第四位,按照相应的算法确定数值。

如上图所示:紫色区域为排序位数,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数值确定。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除N1以外,其余邻区根据计算全部小于服务小区+切换磁滞,也就是说全部置1,仅邻区1(N1)此位置0。

●切换层级位:

这是16Bit排序的第五至十位,按照相应的算法确定数值。

如上图所示:紫色区域为排序位数,根据层级进行数值确定。

按照算法,第9、10位为层排序;第5-8位为优先级排序;

切换算法按照层分为4层:为第9、10位的00,01,10,11;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四层,共四层。

按照优先级分为16级:为第5-8位的0000,0001,……,1110,1111,分别对应优先级1,优先级2,……优先级15,优先级16,共16级。

●负荷调整位:

这是16Bit排序的第十一位,按照相应的设置计算比较确定数值。

如上图所示:紫色区域为排序位数,根据小区切换参数设置及实际情况进行数值确定。

当前排序认为服务小区及相邻小区负荷均小于负荷切换启动门限,因此全部置0。

注:该位受是否打开负荷切换位影响,也就是说,当服务小区关闭负荷切换开关时,该Bit 位不受负荷切换启动/接收门限影响,置0。

●共BSC/MSC调整位:

这是16Bit排序的第十二、十三位,按照相应的设置确定数值。

如上图所示:紫色区域为排序位数,根据小区切换参数设置及实际情况进行数值确定。

服务小区此两位全部为0;

相邻小区一旦打开该调整位,按照该小区所属BSC或MSC的情况进行计算:

◆与服务小区相同MSC/BSC,该位为:00

◆与服务小区相同MSC,不同BSC,该位为:01(上图的案例就是这种情况)

◆与服务小区不同MSC/BSC,该位为:11。

PS:该位设置容易引起大家误解,错误的认为只要存在不共BSC/MSC的邻区情况就应该打开此调整位。其实根据公司切换算法,很容易引发邻区高电平无法切换。原因就是该Bit位太靠前,一旦值为1,该小区排序会下降很多。

●层间调整位:

这是16Bit排序的第十四位,按照相应的设置通过计算得到相关数值。

如上图所示:紫色区域为排序及需要调整的位数,根据小区切换参数设置及实际情况进行数

值确定。

根据计算:邻区中仅邻区5(N5)计算结果小于接收电平,置1。其余小区全部置0。

当14位在置1时,相应的13-5Bit位全部置0。

注:该Bit位的层间切换门限及磁滞为该服务小区(或邻区、外部小区)属性中的设置。

●保留位:

这是16Bit排序的第十五、十六最后两位,按照相应的设置得到相关数值。

如上图所示:紫色区域为排序及需要调整的位数,根据小区切换参数设置及实际情况进行数值确定。

现网设置所有小区均为正常小区,因此第15位全部置0;

保留位默认为1,因此第16为全部置1。

●最终排序:

如上图所示:服务小区排序最高。

邻区2在所有邻区中排序最高。

接收电平最高的N1(邻区1)排序为第四。

316bit算法分析

从上一节对于16bit算法的介绍可见,排序最终的结果为一组16位的2进制数,数值越小则排序越靠前。

据此分析发现,每个排序位置对排序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位越高的,对排序结果影响越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0010 0000 0000 0001数值必然大于0000 1111 1111 1111,显然影响其最终数值大小的是两者从左至右第一个异数值位(注:之后各位的排序不影响最终排序结果)。

3.1影响各个调整位的相关参数

16:保留位:无参数影响;

15:保留位:小区扩展类型;

14:层间调整位: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

13/12:共MSC/BSC调整位:邻小区与源小区所属的BSC/MSC,进行共BSC/MSC调整允许;11:负荷调整位:负荷切换允许,负荷切换启动门限,负荷切换接收门限;

10/9:层排序位:小区所在层;

5~8:级排序位:小区优先级;

4:同层小区间切换磁滞比较位:小区间切换磁滞;

1~3:电平比较位:无参数直接影响;

3.2从调整位对各类正常切换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分析

该小节的分析仅针对于该调整位影响最终排序的情况,即该位之前的各调整位排序均相等的情况。

3.2.1***第14位层间调整位

?对于同层级小区

正常的情况此处不做叙述,而在某一特殊的电平范围内,源小区至邻小区的切换可能由层间切换门限主导。即当【邻小区层间切换门限】+【邻小区层间切换磁滞】大于【源小区层间切换门限】—【源小区层间切换磁滞】时,若邻小区与源小区均落在该区间范围内,则两者之间的切换受层间切换门限和磁滞的影响。

例如:源小区A,层间切换门限/磁滞20 / 3,小区所在层2

邻小区B,层间切换门限/磁滞30 / 3,小区所在层2

邻小区C,层间切换门限/磁滞20 / 3,小区所在层2

A小区至B、C小区的PBGT切换门限均为68,小区间切换磁滞均为4

讨论在4种电平区间下的切换情况:

从上表可见,在(-77,-93]区间内,A小区不会切换至B小区,在(-87,-93]内A小区不会切换至C小区。

结论:同层同级小区的层间切换门限设置值相差越大,则在相对应的电平区间内(差值越大,电平区间越大),会影响低门限低小区向高门限小区切换的准确性。

?对于高层级小区切至低层级小区

该类切换均为边缘切换,当且仅当高层级小区在该位的排序优先级低于低层级小区时(即高层级小区为1,低层级小区为0),低层级小区的最终排序才会优先于高层级小区。

如果【高层级小区的层间切换门限】—【高层级小区的层间切换磁滞】太低,或者【低层级小区层间切换门限】+【低层级小区层间切换磁滞】太高,将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切换。

例如:源小区A,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35,层间切换门限20,层间切换磁滞3,层1。

目标小区B,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10,层间切换门限30,层间切换磁滞3,层2。小区A电平在低于-93dbm时才能使小区A在第14位置1,而小区B只需要满足【小区B滤波后接收电平】-【小区A滤波后接收电平】>【小区A至B的小区间切换磁滞】。

结论:若高层级小区的【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则实际起到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作用的值为【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

?对于低层级小区切至高层级小区

因高层级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层间切换判决时(滤波并惩罚后的邻区BCCH接收电平>=【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迟滞】)该小区在第14位已经满足条件,置0,因此层间切换门限并不会影响低层小区向高层小区切换。

3.2.2第13、12位共MSC/BSC调整位

影响该位的参数有:共BSC/MSC调整允许,邻小区与源小区所属的BSC/MSC关系

源小区始终为00

邻小区当共MSC/BSC调整禁止时,该位屏蔽,置00;

当共MSC/BSC调整允许时,邻小区与源小区共MSC,共BSC,则置00

邻小区与源小区共MSC,不共BSC,则置01

邻小区与源小区不共MSC,不共BSC,则置11 该位优先级仅次于第14位,而高于10、9位,下面从不同类型的正常切换来进行分析源小区向13、12位置1小区的切换情况。

?同层同级小区之间

由于源小区在13、12位优先级必定高于邻小区,因此仅在源小区第14位置1,排序才有可能低于邻小区。此时邻小区第14位的值有两种情况0或者1。下面以邻小区第14位的不同分两种情况分析:

邻小区1与服务小区不共BSC,邻小区2与服务小区不共MSC/BSC

在A情况下,源小区14位置1,邻小区1、2均置0,邻小区已经排在源小区之前,此时仅需要邻小区电平满足切换判决即可发生切换。

在B情况下,源小区和邻小区14位均置1(5-13位均置0),此时邻区电平必须满足【邻小区滤波后电平】—【源小区滤波后电平】>【小区间切换磁滞】(该条件与切换判决中的条件相同)。

附:层间切换与边缘切换情况与上述情况类似,以下不进行重复性的描述。

结论:共MSC/BSC调整允许的实际作用是阻止了源小区电平高于【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时向别的BSC/MSC下小区的PBGT、层间、边缘切换切换。

注:3类正常切换均需要邻区满足【邻小区滤波后电平】—【源小区滤波后电平】>【小区间切换磁滞】

3.2.3第11位负荷调整位

影响该位的参数有:负荷切换允许,负荷切换启动门限,负荷切换接收门限

当负荷切换禁止时,该位屏蔽,置0;

当负荷切换允许时,服务小区负荷>=负荷切换启动门限时,置1,否则置0;

邻近小区负荷>=负荷切换接收门限时,置1,否则置0。

结论:该参数若设置不当,会造成小区的出/入切换异常(当负荷切换允许时,若负荷切换启动门限太低,会使该小区的出小区切换异常;若符合切换接收门限太低,会使该小区的入小区切换异常。)

3.2.4第9/10位小区所在层调整位

?对于层间切换——低层小区切向高层小区

该位仅受到【小区所在层】参数的影响,1至4层分别对应00、01、10、11,在11至16

位排序均一致的情况下,该位排序优先的小区优先级必定优先于该位排序靠后的小区。

例如:源小区A信号强度-55dbm,层间切换门限/磁滞20 / 3,小区所在层2

目标小区B信号强度-75dbm,层间切换门限/磁滞20 / 3,小区所在层1

小区A与小区B的第14位均为0,而在10、9位排序A为10,B为01(A为01,B为00),且电平值满足层间切换判决条件,将发起切换。

(注:在层间切换中,邻小区的切换判决条件和第14位置0的要求一致,均为滤波并惩罚后的邻区BCCH接收电平>=【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迟滞】)

3.2.5第5~8位小区优先级调整位

效果等同于10、9位,而优先级低于10、9位。若无特殊话务调整,不建议对小区进行分级。

3.2.6第4位同层小区间切换磁滞位

第4位影响的切换只存在于两种情况之下:

?同层同级小区之间的PBGT切换、边缘切换。

?高层级小区边缘切换至低层级小区时,且高层级小区与低层级小区14位均置1之后(此种情况可以近似的看作是同层同级小区间的PBGT切换)

?PBGT切换

切换判决要求:【邻小区滤波后电平值】-【源小区滤波后电平值】>PBGT切换门限16bit排序要求:【邻小区滤波后电平值】-【源小区滤波后电平值】>小区间切换磁滞(以上PBGT切换门限、小区间切换磁滞均为源小区至邻小区的)

结论:因此在PBGT切换中,小区间切换磁滞的作用是对PBGT切换门限进行修正,小区

间切换磁滞与PBGT切换门限两者较大者起作用。

边缘切换

在边缘切换中,邻小区需满足【邻小区滤波后电平值】-【源小区滤波后电平值】>小区间切换磁滞。因此,小区间切换磁滞的作用相当于给各邻区电平设置了一个切换门限。

例如:小区A,信号强度-90dbm,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25,

小区B,信号强度-85dbm,小区A至小区B的小区间切换磁滞为4

小区C,信号强度-83dbm,小区A至小区B的小区间切换磁滞为8 只有小区B满足切换判决和16bit排序第一的条件,因此MS最终会切向小区B,而不是信号强度更高的小区C。

4路测案例

4.1案例1(迟切换——高层小区边缘切换至低层小区)

Log编号:log0914_02.log 时间:2009-9-14 11:35:38

现象:MS占用B72汤泉1时,服务小区电平低于边缘切换门限,却未及时发起边缘切换(Rxlev 约-85dbm,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35)。当电平衰减至-94dbm时,才切换至S72汤泉3。分析:对-80dm至-90dbm不切换和最终电平低于-94dbm后发起切换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如下。

4.1.1小区参数设置

4.1.2滤波后的电平

服务小区电平在-80dbm至-90dbm间时连续6个测量报告的滤波后电平

HO command下发前连续6个测量报告的滤波后电平

两次滤波后电平,服务小区和电平最高的小区均满足边缘切换的判决关系,而前者未发起切换。

下面来分析两种情况下的16bit排序。

4.1.316bit排序

M准则:

-80dbm至-90dbm时

HO command时

K准则:

14位:层间调整位:

-80dbm至-90dbm时

HO command时最终排序结果:

-80dbm至-90dbm时

HO command时

总结:

对比两种情况下的最终排序结果进行比较:

?当服务小区的电平在-80dbm至-90dbm之间时,服务小区第14位排序为0,而第

10、9位服务小区为00,必定优先于各低层邻区,因此在-80dbm至-90dbm时并未

发起切换

(注:可以向同层级的小区发起边缘切换,本案例中仅HZBG2汤泉-1为高层小区)?当服务小区电平低于-93dbm时,第14位排序为1,各邻区14位排序仍为0,此时才有邻区最终排序优先于服务小区,并发起切换。

4.2案例2(因层间切换而未切换至信号最强的小区)

Log编号:0904平山片DT_07.log 时间:2009-9-4 11:56:50

现象:MS由HZSI2气象局-2切换至HZBI2气象局-3,而未切换至电平最高的HZSI2气象局-3该次切换为正常的层间切换,下面通过具体每位的排序过程来进行分析导出最终排序结果4.2.1小区参数设置

4.2.2滤波后的电平

4.2.316bit排序过程

M准则:

K准则:

3~1位:按电平排序,根据滤波后电平从强到弱,分别置为000、001、010、011、100、101

4位:小区间磁滞比较位,按照算法计算如下:

10~5位:切换层级位,按照算法排序如下:

11位:负荷调整位:

13~12位:共MSC/BSC调整位:

14位:层间调整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