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可行性报告

林下经济可行性报告
林下经济可行性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林下经济可行性报告

篇一:关于林下养殖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林下养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一般概况

(一)、项目名称:xxxxxx林下养殖生态鸡、鸭及生态羊示范点。

(二)、建场地址:xxxxxx。

(三)、项目负责人:xxxxxx。

(四)、技术依托单位:xxxxxxxx。

二、林地养殖模式

就是以大面积林地为场地,充分利用林下间隙地,用围栏的形成发展禽畜养殖,既节省饲料成本,又为林地除害去杂,提供粪便营养,实现林牧和谐发展。本模式属生态型、庄园型养殖模式。同时也是各地政府重点扶持推广、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养殖市场情况

近年来,养殖市场虽然大幅震荡,但是肉蛋禽畜的市场

价格总体保持上升趋势,鸡蛋市场价格由3.5元/斤涨到现行的4.5元/斤;活鸡市场价格也攀升到了14元/斤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引起的通货膨胀,这些生活必需品价格依然会呈上升趋势。

四、项目资源情况

林地: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在花山乡就有大量的林业资源可供选择,仅洞水村境内就有1000余亩。

承包价格:只要乡里支持,操作起来也会很容易也很便宜,简便快捷。

技术要求:现在的养殖技术已经很成熟,有一定养殖经验,或者接受畜牧部门的一些专业技术培训即可。

五、投资概算及项目计划

(一)、投资概算

洞水村林下下养殖示范点项目计划总投资300万元,由项负责人自筹解决。

(二)、项目计划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0万元,主要用于养殖生态鸡、生态鸭及生态羊。其中:计划养殖生态鸡20000—50000只;生态鸭5000—10000只;生态羊300—1000头。

六、项目建立依据

此项目根据贵州省林业厅《林下养殖》项目有关规定设立,满足《林下养殖》项目条件,符合《林下养殖》项目要

求。

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花山乡洞水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种植传统作物,一直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束缚和贫困。由于农民的积累少,资金缺乏,无其它增收项目,加上许多不利的生产条件,经济发展仍然很滞后。通过示范点的作用,带动全村上万亩的退耕地得到开发,解决退耕还林补粮“断奶”后的问题。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我们认为充分利用本村林地、草地面积多的优势,发展林下养畜,是促使村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也是十分可行和非常迫切的大事。

八、以养生态鸡为例说明一下林地规模养鸡技术要点

林地养鸡是利用经济林、用材林等林地实施放养与舍饲相结合的养鸡方法,它对林地实施种养业立体开发,减少林地害虫、抑制杂草丛生、培肥土壤,提高果园、林地单位面积的收入,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林地养鸡发展前景广阔。但林地养鸡与庭院养鸡相比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好林地

林地的选择对于养好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用途的林地,在选择时要有所侧重。一般林地以中成林,最好选择林冠较稀疏、冠层较高,树林荫蔽度在70%左右,透光和通气性能较好,且林地杂草和昆虫较丰富的成林较为理想。

树林枝叶过于茂密,遮阴度大的林地,以及苹果、桃、梨等鲜果林地不宜用于养鸡。树林枝叶过于茂密,遮阴度大的林地则透光效果不好,不利用鸡的生长。苹果、桃、梨等鲜果林地的在挂果期会有部分果子自然落果后腐烂,鸡吃后易引起中毒。

(二)建好鸡舍

鸡舍应建在林地内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排污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方。鸡舍建筑面积按8-10只/m2计算。每栋鸡舍距离30-50m。种鸡舍与运动场面积比例以1∶2为宜,最多不能超过1∶3。棚舍内外放置一定数量的料槽、饮水器。鸡舍场地使用5-6a后应转换到新场地,有利防疫及减少疫病发生。

(三)选好品种

林地养鸡要根据鸡群对围林野养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

来选好鸡的品种。若肉蛋两用鸡可选年产蛋130-200个、耐粗饲、活动范围广、觅食力强、抗病力好、个体中偏小、肉质细嫩味美的地方土鸡或土杂鸡较为适宜;若以肉用为主,宜选个体中偏大的土鸡或土交鸡较为宜。快大型鸡不适宜林地养殖。

(四)搞好饲养管理

林地养鸡要注意放养密度、规模、放牧时期及管理。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每亩林地放养150-250

只。密度过大会因草虫等饲料不足而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和蛋的口味;密度过小则浪费资源,生态效益低。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500-2000只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放养时期要根据林地饲料资源和鸡的日龄综合确定放养时期,一般雏鸡购回后,第一个月按常规方式进行育雏,待脱温后再进入林地放牧饲养。放养的最佳时期选择4月初至10月底放牧,这期间林地杂草丛生,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态饲料。其他月份则采取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放牧时间视季节、气候而定。通常30日龄以上的雏鸡,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前为放牧时间。冬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为适度放牧。并按“早半饱、晚适量”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即上午放牧前不宜喂饱,放牧时鸡只通过觅食小草、虫、蚁、蚯蚓、昆虫等补充。夏季晚上,可在林地悬挂一些白炽灯,以吸引更多的昆虫让鸡群捕食。补饲精料的参考配方为:玉米58%,麦麸10%,豆粕20%,骨粉2.5%,鱼粉6.2%,食盐0.3%,预混料3%。同时,有条件的林地要根据鸡的不同大小,划定养殖区域,进行分区轮牧,既使鸡得到充足的天然食物,又可有

效地保护林地内资源,使林地得到可持续利用。

在放养期间,要注意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天气突变应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防止鸡受寒发病。为使鸡群定时归巢和方便补料,应配合训练口令,如吹

关于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建设××××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02年起我县大力推进林业建设02-06年我县共造林18万亩其中公益林11万亩经济林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为17。在经历了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后从07年起全市林业建设从“重建向重管”方向转变不再进行大面积租地造林因此我县林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解决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林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金短缺02-06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05年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他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资金短缺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需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2、宏观政策制约这几年实施××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目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07年起不再进行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目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3、间挖苗木无出路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目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4、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由于我县大量租用农民土地进行造林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土地流转后他们必然要求政府给予就业等相关政策来保障生活。而我县就业机会少仅仅依靠“万人就业项目”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可谓杯水车薪大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安排不能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县出台了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但随着物价上涨以目前564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很难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转费上调也成必然趋势。政府要马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林下放养土鸡的养殖前景分析报告

林下放养土鸡的养殖前景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诸如毒奶粉等事件引发的一系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加上近几年来频频爆发的禽流感疫情,以及生物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不放心,稍微的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引发养殖行业的一次地震。 林地鸡因其野食为主、运动广泛、光照充足、养殖时间较长,体型健壮漂亮,肉质柔韧性强,脂肪沉积度适当,品质细嫩,口味鲜美纯正,深受消费者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放养野食为主,以舍饲补料为辅”的“中间路线”,土鸡散养的管理观念要转变。育雏时,在室饲养,需要精细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才可以保证雏鸡的成活率和良好的生长发育。在育雏后期,为了提高土鸡散养适应野外生活能力,在管理上要有所转变,逐渐有精细管理过度为粗放管理,主要是饲喂制度、饮水方式、管理形式、环境条件等接近放养的状态,特别是注意调教,卫生管理等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注意补喂次数和时间安排,为放养乌鸡、土鸡奠定良好的基础。土鸡的林下生态放养,充分利用了农村闲置的林间空地,为林木灭除一部分虫害,还减少了饲料投入,降低了养殖成本。由于采用了生态放养,适当的太照可以使鸡能在体合成维生素D,有了维生素D,就有利于对

钙、磷的吸收,避免软骨病的发生;林间空气新鲜,没有了圈粉尘和有毒气体的刺激,加上充分利用本地充足、洁净的溪水和泉水作为鸡的饮用水,使得鸡的各种疾病也大为减少,发病率低、成活率提高,药物的投放也减少近70%,为生产绿色食品提供基本保障;加上活动空间大,充分激发了鸡原有的野性,跳跃活动和飞翔能力增强了,大大改善了土鸡的外观质量和肉质,使得鸡的肌肉发达,冠红毛亮,增加了鸡的商品价值,加大了卖点。 土鸡有很强的野性,抗病率强,适应性好,耐粗放这一特点,因而土鸡在脱温后,饲养管理的工作量要减少50%左右,管理得到位的,出栏率可达到97%以上。土鸡养殖周期长,超强的运动和喂养粗粮而肉质变得鲜嫩柔滑、细腻紧凑,汤香味美,再加上林下放养土鸡有绿色生态养殖这一突出特色,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在中国的城镇居民对于基本生活消费而言,一家人在周末和节假日吃上一只土鸡算不上什么奢侈。土鸡在禽类市场上所占的消费比例越来越重,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而且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在果园林下养殖和农家乐庭院里放养出售,附加值会更高,利润是快速型肉鸡的数倍,前途更是不可限量。如果采用规模化养殖,质量标准化监控、品牌化管理,采用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超市的营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土鸡产品直接进入超市也会变成可能。农村家庭庭院附带养殖,忽

发展林下经济标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发展林下经济标语 篇一:林下经济典型材料 金银花开幸福“钱”来林下经济典型材料***,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实农民,六十五岁的老人,谁也没料到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名字,在经过三四年的不懈努力,今天却在乡里乡外都响亮了起来。他是**县**乡**金银花合作社的创始人,他是把山里“死”的石头“搞活”了的、把全村的人带上致富路的第一人。**银花合作社地处**乡**村古朗屯,原先是个典型的石山石漠化地区,全屯“九分石头一分土”,只有120亩耕地,以传统农业种植玉米为主,没有其它的经济收入,群众生活十分困苦。如何才能摆脱这个困境,是困扰了***老人以久的一件事。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认为大力发展林下种植金银花是当地农民一条脱贫致富的最可行的路子,于是他召集全体村民开会,决定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有限的宝贵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经过排除万难,合作社终于在20XX年元月成立了,命名为古朗瑶乡山银花合作社,成员为全屯39户178人,***任理事长。合作

社成立后,***自己出资多次带领部分村民外出学习交流经验,还邀请了**药用植物研 究所专家来到本屯为全体社员传授种植技术,使全体社员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头一年,合作社自育种苗,在林地里扩种了200亩金银花,收入达十多万元,农民开始尝到了甜头,信心十足。 篇二: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cn 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谭燕南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XX年第05期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发展林下经济的背景和意义,并以文水县为例,全面展现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就促进林下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林下经济;生态;民生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复合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山西省发展林下经济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明显的区位和

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建设可行性报告 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建设可行性报告

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建设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建设 (二)建设地点:定边县学庄乡小星星农林牧专业合作社 (三)建设时间:2011 年 1 月至 2011 年 12 月 (四)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建设单位:定边县学庄乡小星星农林牧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刘春喜 (五)项目主管部门法人代表 主管部门:定边县学庄乡小星星农林牧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刘春喜 (六)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定边县学庄乡小星星农林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2010 年 10 月,注册资金柒佰伍拾叁万玖仟贰佰元,主要业务从事山羊饲养、鸡养殖、植树造林。 (七)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畜牧法》 《动物防疫法》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48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中国 21 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T 682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 NY/T 1167 (八)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山羊养殖区建设、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废弃物处理工程建设、项目支持体系建设。 山羊养殖区建设:山羊养殖区的选址及规划,生产和生活区的布局设计,各种功能羊舍的设计建设,饲料加工厂建设,消毒防疫隔离设施建设,场区道路、绿化、供电供水设施建设。 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雨污分离设施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加工厂建设及生物安全处理设施建设。 废弃物处理工程建设:山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粪便、垫草、尸体和残渣等处理设施建设,可参照经济循环利用的设施建设标准。 项目支持体系建设:开展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建设、畜牧防疫、畜牧污染防治与治理等技术规范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模式及经营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技术指导与培训体系建设。 (九)项目总投资与构成 项目总投资45万,其中单位自筹 10 万,银行贷款 35 万。 (十)基本结论 实施本项目,将建设市级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实施规范养殖及智能管理、开展污染治理和合理利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养殖经济收益,提升区域农业经济综合效益,还极大的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全县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建设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标准化畜牧养殖场的建设能够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立及时配套加工业,从而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农业生产体系,培育新的

专家评估意见书

专家评估意见 (2005年11月) 一、关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问题 项目《建议书》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说明了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但专家组认为,还需进行调整和完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应突出的主要内容是: 1、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要根据 我国“十一五”规划的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 文明、存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的推进新农村建 设。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 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精神。 本项目建设完全符合这一规划要求; 2、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生态家园的需要。随着我国 农业的发展,农业所生产的废弃物不断增加,但综合利用率很 低,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造成大气污染的加剧;大量畜禽粪便 没有无害化处理,在严重污染着水、土资源,影响着人们生产 和生活的环境质量,加之生活能源短缺,农村砍伐林木做燃料, 造成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水患频繁,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 重破坏。所以,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维护农村环境安全, 成为当务之急。本项目建设正是以此为基本出发点,从建设农 村生态家园入手,以沼气建设为纽带,上游依托养殖业,下游 发展种植业,充分开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无 害化、资源化和商品化,进一步提升农村庭院经济的内涵和功 能,实现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3、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的需要。 本项目建设一方面是通过“一池三改”、“一池五改”等不同 模式的生态家园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质量,维护身心健康;一方面以可再生能源的沼气 工程建设,拉动高效生态种养业,生产优质高效农牧产品,将 进一步发挥增产效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安康,社会稳 定、农村繁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4、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农民市场地位的需要。农业产业 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项目建设就是通过 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小规模的家庭经营组织起来,通过“订单

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113368200.html, 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作者:刘志昆彭桂英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林下经济是新型经济产业,对现代林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将林业和农业有效 结合,可以在提升林业经济水平的同时,加强农业生产效率。本文对江西省林下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具体实施措施做几点探讨,希望为加快林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业经济;优势;劣势;重视程度 截止到2017年,江西省林下经济中,种植面积高达598万亩,有55万户农户参与其中。林下养殖面积212万亩,林下经济示范户220个。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样化,就业门槛低等优势,可调动林农积极性,有效提升广大林户经济效益,有效改善其生活品质。所以当地政府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这一经济形式的发展。 一、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 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有自然条件优越和物种丰富等优势。首先,江西省位于亚热带中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光照良好,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省内不但动植物资源充沛,森林面积也很大,在长期的建设中,每个季节都有适合不同动植物生长的环境,适合林农开展各种林下经济活动。其次,江西省境内的植物种子450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4100多种,栽培植物300种,动物种类约600种,其中有很多动植物适合林下生长,为林下经济提供基础。 2.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的劣势 (1)管理水平低。江西省大部分林下产业是养殖户和农户自发形成的,有盲目性、不科学性的缺点,种养殖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方式,缺少科学的操作方式,对林下种养殖技术不了解,具有成本高、效益差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管理,减少林下产业为种植户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缺少统一的规划。近几年,有关林业部门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提升重视程度,也提供相应支持,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地政府没有进行林下经济产业的实际规划。政府对林下产业的领导精神没有充分发挥,使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较为欠缺,尚无具体的制度规范,林下经济产业进展缓慢,种养殖方法不科学、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凸显,导致林下产业发展缓慢。 二、发展林下经济策略 1.加强政府重视程度

有关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有关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建设××××,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02年起,我县大力推进林业建设,02-06年我县共造林18万亩,其中公益林11万亩,经济林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为17%。在经历了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后,从07年起,全市林业建设从“重建向重管”方向转变,不再进行大面积租地造林,因此我县林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解决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林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金短缺 02-06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 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05年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他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资金短缺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

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需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2、宏观政策制约 这几年实施××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目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 07年起不再进行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目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3、间挖苗木无出路 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目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林下经济发展论文范文2篇

林下经济发展论文范文2篇 林下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一:林下经济发展问题及建议 摘要:简单分析了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促进该市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问题;建议;广东韶关 韶关市是全国的重点林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141.9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8%,有林地面积126.4万hm2,森林覆盖率为74.38%,活立木蓄积量为8475万m3,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大市。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林业基础,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韶关市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种植业、采集业以及森林旅游业,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是,调查发现,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较慢,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市林下经济总量约为40亿元,远低于林地面积相近的清远市,也比不上林地面积小于韶关市的梅州市。针对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1规模小、品种单、缺乏主导产业 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品种大多是地方品种或老品种,引进优良品种较少,品种结构单一,林农的劳动能力和智力投入不足,种养技术多是沿袭传统习惯,管理水平不高,多粗放经营甚至失管,导致农产品数量和品质得不到有效保证,造成成本高,综合

效益较差。 1.2市场规模化程度较低 因在行业协会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对市场动态信息获取不及时,在品种选择以及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缺乏科学的专业知识指导,且存在一定盲目性,导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以零售为主,规模化欠缺,进而整体效益得不到长足提高与发展。 1.3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低 由于劳动者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欠缺,众多农户仍沿用原来传统的种植、养殖方法,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导致养殖成本较高、收益较差,并不足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1.4流动资金不充足,规模化欠佳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对当地林下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但在产业初期通常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导致启动资金不足,对于一些初具规模的种植户、养殖户来说,在扩大产业规模方面同样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规模扩张缓慢,表现出后劲不足的问题。 2建议 2.1政府主导,部门配合 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户收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发展林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协调各有关成员单位把发展林下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有效结合起来,大力扶持林下经济不断发展。财政应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林下经济

建设养殖场可行性报告

省保靖县碗米坡镇陇西村 建设黄牛、山羊养殖场可行性报告

2012年2月20日 陇西村建设养牛场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摘要 陇西村养牛场坐落在陇西村老寨组。本项目生产经营规模为年出栏瘦牛肉XX头的生态牛,山羊XX头,肉牛、山羊全部屠宰加工出厂,向全县和附近市县销售。拟固定资产总投资XX万元,年销售收入XX万元,年均利润XX万元。计划分二期完成,第一期年出栏肉牛XX头,山羊XX头(2014年),第二期年出栏肉牛再增加XX头,山羊XX头(2015年),总规模达XX头。 二、项目建设背景、目的和依据 陇西村地处xxxx,全村共xxx户,xxx人,人均耕地面积xx 平方米。一直以来全村只能靠第三产业发展经济,经济收入少,

为搞活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村根据自身有利条件建设养殖场。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安全、生态、绿色优质牛肉和牛奶的销售是将愈益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整个养牛业将会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前,由于受饲料成本、疫病等影响和农副产品价格的理性回归,国市场牛肉和山羊价格近年来持续上扬,并且一涨再涨,长期困扰我国广大农民养殖低效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资金和人力资源不断投入其中,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牛场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项目建立的生态养殖场,将强调生物链建立,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以环境友好的产品安全为目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标准、统一治污、统一管理,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生态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发展模式,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绿色的畜禽产品和奶制品,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该项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国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项目建成将具有极大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 1.建设标准、规、生态养牛场符合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主攻的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当前,随着规模化饲养比例稳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已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向畜牧养殖小区、

蔗牛沼种蔗-养牛-沼气池项目建议书

种蔗—养牛——沼气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科技开发与示范 课题名称:“蔗—牛—沼”农业生态种养模式技术示范 课题类别:科技产业化 承担单位:XX市水产畜牧局 申报部门:XX市科学技术局 申报日期:二OO五年四月一日

一、总论 (一).课题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课题单位名称:XX市水产畜牧局 法定地址:XX市江南路118号 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职务:局长 主管单位名称:XX市科技局 承担单位概述: XX市水产畜牧局是XX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水产畜牧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下设畜牧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防检站、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渔政站等机构。主要负责XX市水产畜牧养殖业发展规划的制定,畜牧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畜禽渔疫病的防治,动物检疫监督等水产畜牧行政、技术管理工作。全局有干部职工60人,其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3人。在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人,中级14人,初级5人。曾组织实施“广西科技兴牧‘133’工程项目”、“广西100万只山羊饲养综合技术开发”、“南宁地区年出栏10万只山羊综合技术开发”、“提高隆安黑山羊种群生产性能综合技术开发”、“糖蜜尿素舔砖喂养技术推广”等项目,并获得自治区和地区级的奖励。本局办公地点自从南宁市搬迁到XX市后,把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为了发展养牛,在全市范围建立了牛人工授精配种点148个,2004年人工配种母牛2.7万多头,产杂交牛5800多头,建立示范养殖小区29个。本单位的技术力量具有承担和完成蔗—牛—沼模式的农村生态农业发展,推进现代畜牧业和农村能源建设的能力。 (二).课题背景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依据 XX市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蔗糖业是XX市最大的支柱产业,地方财政收入近50%、农民收入近70%来自蔗糖业。同时,XX市也是新成立的边境地级市,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

关于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林地资源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利用率,不仅可以提升林地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还能促使林地产业由传统单一模式向复合型转变。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牺牲环境获取经济发展的传统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即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森林空间和土地资源,又提升了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促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一)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综合使用效益。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把单一林业引向复合林业,发展林业产业的立体经营,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从而提高林地综合使用效益。 (二)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可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不仅可以满足当前建设节约型、循环型经济的需求,同时又能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社会就业率。 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充分利用林上、林中和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及森林旅游业,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增收创业。 二、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各项扶持,带动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1、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 政府部门应大力引导发展林下经济,加强对林下经济的调研,因地制宜制定相应鼓励政策,提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此外,政府相关林业机构部门要根据地区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林改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2、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扶持。 各地要向财政部门积极争取林下经济财政专项资金,帮助农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提供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保障。同时,还可以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比照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对林下经济产品免征增值税,充分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 3、努力争取其他金融机构的扶持, 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解决好农民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二)强化各项服务,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力度。 1、强化宣传服务。 林业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牵头,通过出版实用技术知识指导手册、组织专家宣讲林下种植知识等方式,来推动开展林下经济工作。同事,还要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各种咨询渠道,及时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发展林下经济是我县实现“生态美百姓富”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有效促进我县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11月上旬,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元帜和部份县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在县林业局负责人的陪同下,对我县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寨里镇、鸾凤乡、崇仁乡,通过走访、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等形式,对我县林下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林下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我县是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84.97万亩,有林地面积240.17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98.7万亩,竹林面积40.1万亩。森林覆盖率78.15%,森林蓄积量1117.07万立方米,总立竹量9200万株。我县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优势,使林下经济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约有100万亩的林地适宜林下经济的发展。2015年预计产值可达3.38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产值2.6亿元,林下养殖产值0.13亿元、相关林产品采集0.20亿元、森林景观利用(森林旅游)0.45亿元。经营面积39.3万亩,涉及农户数3573户,就业人数达11000人。 (一)领导重视,落实政策。2014年,县委、县政府将发展林下经济列入了乡镇绩效考评管理目标,并制定了具体评分管理办法,要求各乡镇完成一个面积达100亩或产值达100万元以上的示范片建设。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对一些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林下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给予重点扶持。几年来,已投入资金880余万元,其中,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700多万元,用于林下经济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以9个专业示范合作社为龙头的一批林下经济项目。如投入40万元为铁皮石斛培育项目建设喷灌设施;投入20万元为林下养蜂户建设蜂巢;投100余万元,为林花、林苗、林药等项目建设林下路网、喷灌设施等。 (二)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一是以林+渔、林+禽、林+蜂为主的林下养殖。2014年养殖面积3.3万亩,产量超万吨,产值超亿元。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和现代渔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分别获得中央财政的支持,新建150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立山塘淡水鱼养殖科技示范户199户,辐射发展养殖户4000户。建立以杉城农民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光泽武夷山玲珑养蜂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林-蜂-蜜”林中养蜂模式。二是以林+药、林+花、林+菌为主的林下种植。发展种植厚朴、白术、七叶一枝花、铁皮石斛、木瓜、草珊瑚、瓜蒌、葛藤、麦冬等多种中药材,成为全省中药材基地。我县累计种植厚朴达5.7万亩,总量居全省各县(市)之首,被授予“中国厚朴之乡”;发展建立了3个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苗木培育基地,建成紫薇、桂花、紫花玉兰、福建野鸭椿等绿化苗木基地2000亩。培育阔叶林下红菇菌生长环境,发展竹荪等食用菌,年产量达2600吨。三是以红菇、竹笋、油茶、松脂采割的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全县现有人工种植油茶面积4.2万亩,年产茶油60吨,价值600多万元;红菇采集基地0.2万亩,年产2.1吨,价值600多万元;竹笋采集基地5万亩,年产鲜笋7500吨,价值9000多万元;引进福建赛绿公司,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设油茶基地12000余亩,计划投入5000万元在光泽金岭工业园区建设茶油加工厂,在金岭工业园区购地43.5亩,目前厂房主体已基本建成。四是以生态休闲为主的森林旅游。利用我县独有的自然地貌和森林景观资源,开发神山风景区、乌君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12个“森林人家”森林旅游示范点等森林旅游项目,201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规划建设“武夷天池国家森林公园”。全县纳入森林旅游开发和保护的林地面积达12万亩。森林旅游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年森林旅游产值达0.45亿元。如“鸿建山庄、亿帆水乡渔村”等,是集食宿、休闲、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山庄,成为我县十佳旅游线路,列入省级旅游示范基地。 (三)创新方式,集约经营。一是多元化投入。探索以农民、企业、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林下经济发展投入机制,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经营模式,鼓励合作社、农户以土地、资金、技

关于在荒山林中养殖绿色土鸡可行性实施报告

关于在荒山林中养殖绿色土鸡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市场分析 (2) 第三章项目建设依据 (2) 3.1 气候 (2) 第四章项目背景 (5) 4.1 情况概述 (5) 4.2 品种选择 (6) 4.3 品种特点 (7) 第五章产品方案 (8) 5.1 供应柴鸡蛋 (8) 5.2 供应雏鸡 (8) 5.3 进军餐饮业 (9) 5.4 熟食业 (9) 5.5 分割鸡肉,鸡蛋出口 (9) 5.6 深加工 (9) 5.7 开发农家乐旅游业 (10) 5.8 拓展多种养殖 (10) 第六章质量保障 (10) 6.1 确保质量 (10) 6.2 编码构成 (10) 6.3 优质优价 (12)

第七章项目总投资 (12) 7.1 基地建设 (12) 7.2 计划总投资 (12) 7.3 资金来源 (12) 第八章效益分析 (12) 第九章项目评价及结论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吃的需求已经从温饱、小康逐步向健康、绿色、环保发展。城市的人们越来越愿意走出家门,到农村去,到原野去亲近自然,享受健康。于是,各种各样和健康、绿色有关的产业应运而生,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绿色健康的产品,什么才是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呢? 第一章概述 鸡蛋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食品,柴鸡蛋又是鸡蛋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柴鸡蛋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就柴鸡蛋问题,我们曾拜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有关专家。专家认为,所谓柴鸡,原指在农村山坡上散养、不进鸡舍的鸡。 北京大学医学院的有关营养专家认为,鸡蛋的保质期一般是30天左右,如果低温冷藏,存放的时间可以更长久一些。所以,现在有的超市在柴鸡蛋上标明生产日期,蛋壳上的日期就是这枚鸡蛋的生日。此举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现在很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趋之若鹜,对标有“绿色食品”4个字的绿色食品情有独钟。 第二章市场分析 从当前国外家禽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优质肉鸡产品逐步成为家禽业生产的主流,英、法等国家市场上出售的标签鸡,价格远高于一般良种快大鸡。在法国市场上白羽快

林下经济遍地开花

林下经济遍地开花 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战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林区特色,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政策牵动等多种有力举措,使全市林下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强劲态势。 多模式发展,多品类共存。一方面,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的开发林果、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另一方面,大力培植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大力鼓励林禽、林畜、林渔、林蜂等模式。并依托绿色有机产品开发农家乐项目,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优势。目前,全市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品类达16种之多,利用森林资源实施农家乐达10家。 企业参与,品牌带动。为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林下经济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效益和生命力,我市大力倡导并鼓励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依托其企业优势资源,从事林下经济的发展,先后发展了一批有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的林下经济产品。如安徽乐健公司,是一家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利用林下开展杨树与瓜蒌复合种植,提高了林地土壤的肥力和水份,满足了杨树生长条件,又为瓜蒌提供必要的生产环境,取得培养大径材和瓜蒌种植双赢。桐城文都生态农业公司、银美生态养殖公司,开展林下散养土鸡和生猪,土鸡和生猪品质得到了提升,林木生长的土壤肥力也得到了增强,养殖与育林一举两得,投资回报率达38.6%。

同时,企业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注重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不仅为自己的餐饮行业提供了大量生态食品,也提升了行业的竞争力,增强了品牌的带动效应。 3.政策扶持,成效明显。201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林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思路和相关的保障措施,各镇(街道)也立足实际,对发展林下种、养殖业的企业和农户,给予政策扶持,并在林权流转、行政办证、科技信息和动植物检疫上提供优质服务,有的镇(街道)还从镇级财政中每年拿出资金用于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补贴和奖励,对资金周转较困难农户,给予资金投入或帮扶。 在林下经济发展上,我市重点打造“红蓝黑+林药+林畜”五条全产业链。红,就是以红松籽为主的坚果产业链;蓝,就是以蓝莓为主的小浆果产业链;黑,就是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链;林药,就是以道地药材为主的北药产业链;林畜,就是以寒地森林猪为主的特种养殖产业链。着重围绕产业链延伸,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尤其是通过“汇源绿色产业谷”的建设,推动品牌、资源、资本、技术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机结合。 以下一组组数据充分证明了我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其中:食用菌生产规模稳定在6亿袋,产量2.7万吨,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蓝莓小

庭院经济项目建议书

庭院经济项目建议书 一、概况 获嘉县位于华北平原,东经113°30′20″――113°44′22″,北纬35°02′30″――35°20′40″,隶属于新乡市管辖。总区域面积4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8万亩,县辖11个乡(镇)215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人,9万户。农村宅基地面积3.8万亩,其中房前屋后可利用面积2万余亩。人均耕地1.34亩,年平均气温14.4℃,年日照2359小时,年降水量588.9mm,无霜期220天。土壤为沙壤两合土,PH值在7.5左右。全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排条件良好。境内有京广、新太两条铁路和新济、获武、汲詹、薄口四条公路贯穿,交通十分便利。 二、发展生态庭院经济项目的必要性 1、挖掘和开发土地资源潜力。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国家集体建设用地需要,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发庭院土地,利用家庭院落和房前屋后的非耕地发展生产,基本上不占或少占耕地,从而在一个方面解决了耕地少和粮经争地的矛盾,提高其利用率是增加土地面积的一个方面。增加土地利用面积可大大延缓耕地减少速度。 2、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农村庭院经济是劳动密集型经营,大多不需要高深技术,只要一般农村实用技术就行,

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因而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使富余劳力,立足本土,劳动致富。 3、增加农民收入。庭院经济是农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是构成以大田粮食生产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种养项目较多,把庭院经济搞上去,能尽快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4、可作大田生产的“实验地”、“样板田”。一些新产品、新技术,可首先在庭院土地上试种试用,然后推广应用于大田,不但风险小,提高成功率,而且农民看到了效果,乐意接受。 5、解决了投入少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农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庭院经济以家庭经营为单位,具有生产资料的所有与使用结合紧密、产权清晰、生产经营灵活的特点,其投资回报率一般是大田粮食生产的3至4倍,所以能大大调动农民增加投入的积极性。 6、有利于产品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庭院经济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按小个体,大群体的发展模式,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的发展格局,容易形成产品规模。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有利产品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7、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庭院经济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是庭院经济促进了农村自然环境的美化。纳入科学管理轨道的每家每户的庭院生产经营,对庭

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2〕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区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坚持因地制宜,确保林下经济发展符合实际;坚持政策扶持,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坚持机制创新,确保林地综合生产效益得到持续提高。 (三)总体目标。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 二、主要任务 (四)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要结合国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制定专项规划,分区域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目标。要把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培育、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当地特色,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 (五)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加大产品营销和品牌宣传力度,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推广

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林下经济是开发和利用好森林资源中非林木资源,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它涵盖林下、林中、林上等产业。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以林为主,建立林下种植、养植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经济效益,对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林业产业链,实现森林经营的良性循环,增强林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林下经济基本情况 位于市北部,是全省重点林业,国土面积1287.4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74.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8%;森林面积8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4.7%。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全国百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奖、全省林权制度改革先进等称号。目前我各类经济林面积有16.8万亩,林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总产值约为1.4亿元,涉及农户2300余户,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林种模式为主,林养模式为辅。 根据20**年林业补充调查结果,我共有油茶林面积13.6万亩,其中本地油茶面积12.9万亩,高产油茶面积0.7万亩,主要分布于镇、巴邱镇、砚溪镇等。本地油茶基本为50年代所造,树势衰退,加之管理不是很精细,多数产量偏低。高产油茶为20**年才开始实施,属于初产期,产量也不是很高。 林苗模式主要是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品种有香

樟、杜英、火力楠、女贞等品种,升值空间不是很大。地点以镇、金坪民族乡为主,种植主体以个体农户为主,规模较小,没有集中连片,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缺乏市场竞争力。另有少量的楠木苗,主要集中在国有林场,但也是有价无市。 林果模式有杨梅、翠冠梨等,全杨梅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主要集中在镇、镇两乡镇,现巳全部达到丰产期,每年产鲜果4900吨。由于杨梅鲜果不易贮藏的特点,产品销售以本地市场为主,因没有进行杨梅饮料、杨梅干等深层次加工来提高附加值,又没有专门的销售队伍来开拓销售渠道,往往出现丰产不增收的局面。 林药模式主要栽植黄栀子,目前全黄栀子总的栽植面积有5240亩,分布在全各乡镇,基本为20**-2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栽植,后因市场行情不好,损毁部分面积更换栽植了其他品种,随着近两年市场行情上升,农户栽植面积又有所增加。 林菜模式有在桐林乡江背村利用一些林业采伐剩余物,发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在林木良种场利用一些疏林地及林中空地种植马铃薯、西瓜、花生等农作物,经营面积不是很大。 林养模式主要是在林地内以圈养的方式进行生猪养殖,地点分布以仁和镇为主,全年出栏头数约为10万左右。另有部分在林区散养山羊、蛋鸡等。 二、贯彻落文件精神情况 在国务院、省、市相继出台了《林下经济发展意见》后,我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规划,以委、政府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