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分布及性质。

2.掌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果蔬等绿色植物组织中,并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当植

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游离出来,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热较敏感;在酸性条件

下叶绿素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在稀碱液中可水解成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以及叶绿醇和

甲醇。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 a 和b ,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

仿。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有:

1.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定镁元素的含量,进而间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2.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值,即可用朗

伯—比尔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在645nm 和663nm 处有最大吸收,且两吸收曲线相交于652nm

处。因此测定

提取液在645nm 、663nm 、652nm 波长下的吸光值,并根据经验公式可分别计算出叶绿

素a 、叶绿素b

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三、仪器、原料和试剂

仪器

分光光度计、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研钵、棕色容量瓶、小漏斗、定量滤纸、吸水

纸、擦境纸、滴管。

原料

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

试剂

1. 96%乙醇(或80%丙酮)

2. 石英砂

3. 碳酸钙粉

四、操作步骤

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去除中脉剪碎。称取剪

碎的新鲜样品2g ,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3mL95%乙醇,研成均浆,

再加乙醇10mL ,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in 。

取滤纸1张置于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滤液流至100mL 棕色

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

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0mL ,摇匀。

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波长665nm 、645nm 和652nm 下测定吸光度,以95%乙醇为空

白对照。

五、计算

按照实验原理中提供的经验公式,分别计算植物材料中叶绿素a 、b 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素a= (12.7 A 665 -2.69 A 645)× W V

?1000

叶绿素b=(12.7 A 645 - 2.69A 665)× W V

?1000

总叶绿素a=(20.0A 645 + 8.02 A 665 )× W V

?1000

或总叶绿素a= W V A ??10005.34652

几种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叶绿素含量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由于其对周围环境很敏感,并与植物的

光合作用、营养吸收等密切相关,被广泛作为植物生长的常规测定指标项目。叶绿素含量

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在国际上以传统的Arnon 法(也称研磨法)应用最为广泛。但该法需要

把植物材料研磨并经转移、过滤或离心处理,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不可避免地使试验人员较

长时间与挥发于空气中的试剂相接触,对人体损害较大。近年来,直接浸取法受到重视,张

宪政等用不同配比的混合液对叶绿素进行提取,证明了用混合液提取的可行性。李得孝,吴

志旭等对传统的Arnon 法进行了改进,将样品冷冻处理后,用50℃丙酮静置提取并进行测

定,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研磨法。称取0. 5 g 样品于研钵内,加入少量CaCO3和5 mL 80%的丙酮,将材料充分

研磨细碎直至变白(约5 min),转移至10 mL 具塞离心管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后置于4℃冰

箱中静置12 h,离心10 min (2000 r/min),取上清液测定。(2)直接浸取法。称取0. 5 g

样品放入10 mL 具塞离心管中,用80%丙酮定容至刻度,于暗柜中静置72 h 浸取,取上清液

测定。(3)样品冷冻后用50℃提取液提取法。称取0. 5 g 样品于10 mL 具塞离心管中,置

冰箱中冷冻2h,取出后加入10mL 在水浴锅中加热至50℃的80%丙酮,充分振摇后于暗柜中

静置4h,取上清液测定。(4)叶绿素计法:叶绿素计是所有方法中最快捷的,你只需手持

叶绿素计,将叶片插入仪器的感应部位,然后合上测量探头即可。应用于这种测定的仪器

又被叫做便携式叶绿素仪,因为该叶绿素计拥有小巧的机身,仅200g 的重量,可以方便

地装入口袋并带到现场进行测量。

在以上几种测定方法中,直接浸取法提取效果最好,但耗时长,传统研磨法叶绿素的损失较

大,冷冻后用50℃提取液提取法操作简便且提取速度较快,在提取率和稳定性方面均显示

良好的优越性。冷冻后用50℃提取液提取法的最优试验条件为将试验材料冷冻1 h 后,静

置提取3 h 。而叶绿素仪法,则相较于其他三种化学方法,更加快速方便。而且用SPAD-

502测定叶绿素含量时,不会对叶片造成损伤,这也是使用叶绿素计的另一大好处。因为

你不需要摘下叶片,直接用仪器夹住叶片测定即可,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全程

对特定的叶片进行监测,从而得到更科学的分析结果。

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

作者:作者:潘玲玲徐晓洁谭晶晶张海艳乔英哲张晔晖来源:医学期刊 / 基础医学与生物医学工

程收藏本文章

【关键词】叶绿素,SPAD值,玉米叶,分光光度法

摘要以玉米叶片为材料,利用双波长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最大决定系数增量回归算法,研究了叶片叶绿素a、b及SPAD值同时、快速测量方法。结果表明,用3个波长点建立的模型可以达到良好的预测效果,预测叶绿素a、b及SPAD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9、0.9816和0.9757;标准差分别为1.52、0.43和1.96;预测相对标准差分别为4.64%、5.50%和4.88%。同时研究了仪器波长误差和带宽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发现波长偏移超过0.2 nm,误差快速增大,且波长向长波方向偏移时对测量的影响要大于向短波方向偏移的影响;仪器带宽变大,预测误差也就越大。

关键词叶绿素,SPAD值,玉米叶,分光光度法

1 引言

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的测定一般用光谱方法。先用某种溶剂(如丙酮等)提取叶绿素,然后用光谱仪器测定[1,2],这类方法操作繁琐,耗时太长。而活体叶片中叶绿素的测量一般只能测定叶绿素总量或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3]。同时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和SPAD值的方法,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玉米叶片为材料,利用双波长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最大决定系数增量回归算法,研究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SPAD值同时、快速测量方法;研究了仪器波长误差和带宽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本研究既可作为实验室快速测量的方法,也为开发研制野外活体叶片快速、无损测定仪器提供了参考。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557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60片玉米叶片,SPAD值用SPAD502测量仪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用Arnon法测定。

2.2 实验方法在分光光度计上,用双波长方式,参比波长为750 nm;扫描区间为590 ~700 nm,分别在带宽为2、4、6、8、10 nm测量60片玉米叶片的吸收光谱。测得的光谱图经过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光谱数字化系统,每隔0.1 nm采集一个数据,得到数字化的光谱图。

3 结果与讨论

3.1 叶片的吸收光谱图图1是带宽为2 nm时的光谱,吸收峰值约680 nm,噪声很小,其它带宽下测得的图谱也类似。

3.2 数学模型的建立在590~700 nm的波长范围,每隔1nm取一个吸光值,用最大决定系数增量回归算法来建立模型。选出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SPAD值同时测定的最优波长,即选择预测相对标准误差最小的波长组合。结果表明:当只选择一个波长时,是625 nm;选择两个波长点时,最优组合是635和625 nm;选择3个波长点时,最优组合是635、625和610 nm;选择4个波长点时,最优组合是635、625、610和655 nm;选择5个波长点时,最优组合是635、625、610、655和700 nm;选择6个波长点时,最优组合是635、625、610、655、700和595 nm。图2是以上6种组合时各种物质的预测相对标准差。

图1 60片玉米叶片吸收光谱图(略)

Fig.1 Absorption spectra of 60 maize leaves

图2 不同波长数目的预测效果(略)

Fig.2 Prediction (RSD) of the models with different wavelength number

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用波长数越多,测量效果越好。但这种变化越来越缓慢,尤其是3个波长以后,随着波长数目增加,测量效果改善不显著。此外,叶绿素b的测量效果不如叶绿素a的测量效果好,而SPAD值的测量效果不同波长的差异不大;可能是叶绿素b的含量较低,化学值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而SPAD值本身是用一个波长的吸收而得,所以较容易准确测定;总体上,当选3个波长点组合,3种组分测定的相对标准差约5%,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叶绿素a(A)和叶绿素b(B)预测集的散点图(略)

Fig.3 Diagram of the prediction result of chlorophyll a (A) and chlorophyl b (B)

图4 SPAD预测集的散点图(略)

Fig.4 Diagram of the prediction result of 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 (SPAD)

图3A和B以及图4分别是叶绿素a、叶绿素b和SPAD值测量时选择波长635 nm、625 nm以及610nm组合建立模型的预测效果图。这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SPAD值测量的预测相关系数分别是09919、0.9816和0.9757;预测标准差分别是1.52、043和

1.96;预测相对标准差分别是4.64%、550%和4.88%;满足叶片分析测量的要求。

3.3 仪器波长误差对测量的影响研究用635、625和610 nm 3个波长所建立的模

型,当测定样品时仪器波长发生偏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当波长偏移±0.1 nm、±0.2 nm、±0.5 nm、±1 nm时引起的相应测量误差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波长偏差±0.1 nm,±0.2 nm,叶绿素a、叶绿素b的RSD 值变化将近到达50%,对SPAD值测量的影响虽不如叶绿素a、叶绿素b明显,但是当波长偏移超过0.2 nm时,影响也很大,所以叶绿素的测量对仪器的波长准确性要求很高。

3.4 仪器带宽变化对测量的影响利用带宽6 nm这组光谱数据,用635、625以及610 nm 3个波长建立的模型,预测在仪器带宽为2、4、8、10 nm下测量的相应样品,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预测2、4 nm带宽样品的误差较小,但预测8和10 nm带宽样品的误差很大,且带宽的变化,对叶绿素a、叶绿素b的影响要大于对SPAD值的影响。说明当仪器带宽变大时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而仪器带宽变小时,对测量影响不大。

图5 波长变化对测量的影响(略)

Fig.5 Prediction RSD of the models with these wavelengths changing

图6 6 nm带宽下建立的模型用于其它带宽的测量结果(略)

Fig.6Prediction RSD of the models at 6 nm with bandwidth changing

References

1 Peng Yunsheng(彭运生), Wang Huaqi(王化琪), He Daogeng(何道根).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8, 18(3): 269~272

2 Arnon D I. Plant Physiol, 1949, 24: 1~15

3 Ji Haiyan(吉海彦), Yan Yanlu(严衍禄), Feng Xuemei(冯雪梅), Wang Linghui(王灵慧).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学),1993, 21(8): 869~872

(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北京 100094)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甘肃农科院外源腐胺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渗透调节的影响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2009,25(09).-148-151 作者:赵文才等阅读次数:122

干旱胁迫诱导植物叶片气孔关闭、萎蔫,降低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增加活性氧的含量。在水分胁迫下,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下降,因此,在渗透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是小分子有机物,如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许多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小麦叶中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有机溶质增加,参与降低植株体内的渗透压。多胺(polyamine,P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类低分子脂肪族含氮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多胺在延长植物衰老、提高植物抗逆性等方面的作用机理,而对干旱胁迫下多胺与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关系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因此,笔者研究源腐胺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叶片丙二醛含量、质膜透性、游离氨基酸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腐胺提高冬小麦抗旱性的机理,为干旱区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于2007年9月—2008年5月在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供试材料为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洛早6号。种子经10%次氯酸钠消毒、蒸馏水冲洗、室温吸涨12h后,于2 5℃恒温箱中萌发24h,选露白一致的种子用Hoagland营养液在(25—1)℃恒温室盆钵中进行水培,每天光照12h,光强4400lx。待小麦幼苗四叶一心时,选取长势一致的幼苗,进行试验处理。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CK:Hoagland;T1:Hoagland+15%PEG--6000;T2:Hoagland+15%PEG—6000+1 00μmol/LPut;重复3次。在处理后0、1、2、4、8、24、36、48h,取小麦叶片用于各项指标测定。1.3方法

1.3.1丙二醛MDA含量测定:按赵世杰的方法测定。

1.3.2质膜透性测定:膜相对透性按李锦树等的方法测定。

1.3.3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测定:用酸性茚三酮法测定。

1.3.4游离氨基酸总量(TI'A)测定:按邹琦的茚三酮法测定。

1.3.5可溶性糖(SS)测定:葸酮比色法测定。

1.4数据统计分析

2. 试验数据采用Excel、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

2.1外源腐胺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叶片丙二醛(A)含量的影响

由表1(略)可知,正常条件下(CK),冬小麦叶片MDA含量变化不大,干旱胁迫处理(T1)和干旱结合外源腐胺的处理(T2)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平(P<O.O1)。干旱胁迫处理(T1)使冬小麦叶片MD A含量变化呈急剧上升趋势,胁迫24h达到最高为28.74—μmol/g FW,与1h时相比,增加了的55 7%,达到极显著水平(P

2.2外源腐胺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叶片质膜透性(P)的影响

由表1(略)可以看出,在正常供水条件下(CK),冬小麦幼苗叶片的PMP变幅很小,维持在13%左右。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的PMP都高于对照,其中干旱胁迫处理(T1),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PMP显著增加,48h达到最高,为41.257%,是对照的2.99倍,达到极显著水平(P

2.3外源腐胺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叶片中可溶性糖(SS)含量的影响

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被普遍看作是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种适应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表2),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各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胁迫4h,干旱处理(T1)可溶性糖含量达到2.713mg/g,与CK相比提高33%,达到极显著水平(P

2.4外源腐胺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叶片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脯氨酸的积累是对水分胁迫的一种适应。从表2(略)可知,正常处理(CK)条件下,小麦叶片中Pro 含量约为10—30μg/g,干旱胁迫下(T1),冬小麦幼苗叶片的Pro含量在lh时,达到50.546—μg/g,是对照的3.07倍,达显著水平(P<0.05),此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Pro含量迅速降低,48h时最低为16.155μg,仅为对照的58%。处理(T2),冬小麦幼苗叶片的Pro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P< 0.O1),胁迫后8h达到212.562—μg/g,是对照的l6.26倍,干旱胁迫处理(T1)的9.5倍。表明外源腐胺可通过提高冬小麦叶片中Pro含量,降低渗透势,缓解干旱对冬小麦的伤害,同时也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抗旱性指标。

2.5外源腐胺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叶片中游离氨基酸(TFA)含量的影响

正常条件下,冬小麦幼苗叶片中TFA的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表2略)。干旱胁迫下(T1),冬小麦幼苗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胁迫后1h,叶片中TFA的含量是对照的1.78倍,胁迫后24h,叶片中TF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15%,达极显著水平(P<0.O1)。外源腐胺处理(T2),干旱胁迫4h 后,叶片中TFA的含量是对照的1.78倍,胁迫后24h,叶片中TF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1 5%,达极显著水平(P<0.O1)。外源腐胺处理(T2),干旱胁迫4h后,叶片中TF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极显著增加(P<0.01),是对照的2.79倍:胁迫8h后,Pro/FA为0.1789。这表明,干旱胁迫下,叶片脯氨酸含量占的比例越大,冬小麦抵御干旱的能力越强,外源腐胺处理显著提高了脯氨酸所占的比例,提高了冬小麦的抗旱性。

2.6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叶片有机渗透调节物质与丙二醛(MDA)含量及质膜透性(PMP)的相关性由表3(略)可见,处理(CK)的MDA含量与可溶性糖、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正相关关系,干旱处理(T1)的MDA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脯氨酸含量与MDA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且达到显著水平。干旱结合外源腐胺处理(T2)的MDA含量与脯氨酸含量为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而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对PMP来说,处理(CK)的PMP与可溶性糖含量为正相关关系,而与脯氨酸、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呈负相关。干旱处理(T1)的PMP与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合外源腐胺的干旱处

理(T2)的PMP与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为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不显著,而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3讨论

干旱胁迫打破了植物体内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平衡,造成活性氧的积累,而作为膜脂过氧化产物的MDA能损伤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直接导致质膜透性升高。干旱胁迫处理的MDA含量从处理的第4小时开始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最高分别达对照的4.95倍,PMP从处理的第1小时开始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最高分别达对照的2.99倍。说明干旱胁迫处理引发了小麦幼苗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同时,胁迫后1 -2h,冬小麦幼苗叶片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33,1.77,3.07倍,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胁迫处理的脯氨酸含量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这说明,干旱胁迫前期,冬小麦感受干旱信号,通过应激反应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叶片细胞水势,缓解干旱对冬小麦的伤害。但渗透调节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胁迫环境的延续,会使植物体渗透调节能力降低或丧失。笔者也证明了这一点,胁迫4h后,干旱胁迫超过了伤害阈值,导致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从而使小麦叶片受到伤害。

许多研究表明,外源多胺缓解干旱胁迫下作物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提高作物抗旱性。笔者认为,外源腐胺处理,叶片的PMP在胁迫后4h最高,比对照提高34%,胁迫36h后,叶片的PMP最低,仅为干旱处理(T1)的15.5%,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外源腐胺显著抑制了冬小麦幼苗叶片质膜透性的增加,这与段辉国的研究一致。同时,外源腐胺处理,无论是SS、Pro还是TFA,在干旱胁迫48h内,均明显增加其中干旱胁迫后8h,SS、Pro还是Pro/TFA分别是干旱胁迫处理的1.35、9.51、10.64倍。外源腐胺可以通过诱导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含量增加,提高冬小麦叶片脯氨酸含量所占的比例,降低渗透势。这可能是腐胺提高作物抗旱性的又一途径。

外源腐胺对小麦根中盐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整本下载分章下载分页下载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

FlashGet等下载工具

【英文题名】The Protection of Exogenous Putrescine to the Oxidative D amage Induced by Salt Stress in Wheat Roots

【作者】马瑛; 【导师】毕玉蓉;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植物学

【学位年度】2008

【论文级别】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兰州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2008-10-31

【关键词】腐胺; 抗氧化酶; 脯氨酸; H_2O_2; NaCl;

【英文关键词】antioxidant enzymes; H_2O_2; NaCl; proline; putrescine;

【中文摘要】盐胁迫是限制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胺在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以小麦(T.aestivm L.)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外源腐胺(Put)对盐胁迫条件下,小麦根中的电解质渗透率(EL)、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活性氧(ROS)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二胺氧化酶(D AO)和多胺氧化酶(PAO)的活性及Na~+/K~+比值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外源Put对盐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50mM NaCl处理24h,小麦根中的TBARS含量比对照升高了36.4%,EL是对照的2.2倍,表明150 mM NaCl处理对小麦根造成了氧化损伤,并且抑制了小麦根的生长。外源Put处理的小麦根中TBARS含量比盐单独处理时减少了15.8%,电解质渗透率也降低了5%左右。进一步研究发现Put处理减轻了小麦根中150mMNaCl诱导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主要是由于外源Put处理使小麦根中抗氧化酶(SOD、APX、POD)的活性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升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在细胞中积累;Na~+/K~+比值降低;O_2的产生减少。...

【英文摘要】Salt stress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factors limi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a gricultural crops.Polyamin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lant response t o adver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To clarify the involvement of exogenou s Put in the salt stress response,the content of TBARS,electrolyte leakag e,the accumulation and scavenging of ROS,Na~+/K~+ ratio,and the activiti es of DAO and PAO were investigated in wheat(T.aestivm L.)roots which t reated with exogenous Put under salt stress.The results demonstra...

【DOI】CNKI:CDMD:2.2008.163069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20.12.912.9.202004:4504:45:44Dec-2004:45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九日2020年12月9日星期三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04:4512.9.202004:4512.9.202004:4504:45:4412.9.202004:4512.9.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12.9.202012.9.202004:4504:4504:45:4404:45:44

感谢各位阅读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Wednesday, December 9, 2020December 20Wednesday, December 9, 202012/9/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4时45分4时45分9-Dec-2012.9.2020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20.12.920.12.920.12.9。2020年12月9日星期三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九日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04:4504:45:4412.9.2020Wednesday, December 9, 2020

9、眼泪的存在,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一场幻觉。12.9.202012.9.202004:4504:4504:45:4404:45:44

10、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Wednesday, December 9, 2020December 20Wednesday, December 9, 202012/9/2020

11、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4时45分4时45分9-Dec-2012.9.2020

12、这个世界最脆弱的是生命,身体健康,很重要。20.12.920.12.920.12.9。2020年12月9日星期三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九日

13、每一天都是一个阶梯,是向既定目标迈进的新的一步。04:4504:45:4412.9.2020Wednesday, December 9, 2020

14、目标并非举世宏伟的业绩,有时就是我们所陶治的美德。20.12.920.12.920.12.9。

(完整word版)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 与其中溶质浓度C 和液层厚度L 成正比,即A =αCL 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 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 、b 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 ,并根据叶绿素a 、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 、b 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80%丙酮溶液在红外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 处。已知在波长663nm 下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该溶液中的吸光系数的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 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 A663=82.04Ca+9.27Cb (1) A645=16.76Ca+45.60Cb (2) 式(1) (2)A 663nm 和A645nm 为叶绿素溶液在663nm 和645nm 处的吸光度,C a C b 分别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浓度,以mg/L 为单位。 解方程(1) (2)组得 C a =12.72 A 663—2.59 A 645 (3) C b =22.88 A 645—4.67 A 663 (4) 将C a +C b 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 T C T = C a 十C b =20.29A 645—8.05 A 663 (5) 从公式(3)、(4)、(5)可以看出,,就可计算出提取液中的叶绿素a 、b 浓度另外,由于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652nm 的吸收峰相交,两者有相同的吸光系数(均为30.5),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A 652)而求出叶绿素a 、叶绿素 b 总量 所测定材料的单位面积或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C T = 5 .341000 652 A (6) 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Licht-enthaler 等对Arnon 进行了修正,提出了 80%丙酮提取液中3种色素含量的计算公式: C a =12.21A 663—2.59 A 646 (7)

YSI(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测定叶绿素a浓度的准确性及误差探讨解析

上肠ksd.(湖泊科学),2010,22(6):965-968 http:∥www.jlakes.org.E-mail:jhk∞@IligIas.ac.cn @20lOby如£册耐矿kksc泐鲫 YSI(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测定叶绿素a浓度的准确性及误差探讨‘刘苑1”,陈宇炜H。,邓建明1’2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lo0049) 摘要:Ysl(多参数水质检测仪)由于其快速、轻便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野外水体中时绿素a的测定.通过将Y跚溯得的叶绿素a值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值进行比较,对Ysl6600水质测定的准确性和数据采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Ysl测定值多数偏低。且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时间上,冬季比夏季具有更大的线性相关性.分段同归结果显示,随着叶绿素a浓度不断增大.两组数据的差值也不断增大.YsI测定误差产生于3个方面:(1)测定前YsI校准方法的不同;(2)其它种类具有荧光特性色素的存在;(3)YsI自身结构. 关键词:叶绿素a浓度;YSI;分光光度法;误差 DisCussiOn0naccuracyanderrOrSforphytopIanI∞nchlorophy¨-aconcentra埘0nanaIySiSusingYSl(MuItI-parameterwateranalyzer) U[UYu觚1r,C胍NYhweil&DENGJi柚min91.2 巧scie,lces.Nn嘲i他2、000s.P.Rcht舱)(1:胁把研k幻加fo秽巧上4妇&妇懈4耐勖佃研珊跏f,觑l咖g肺咄姚可&珊,印砂研d肠彻咖,劭加甜PAc扭娜(2:G,眦妇纪&幻Dz盯cJ咖e卵A棚d唧矿&£伽,&驴f,增l(-D049,P.尼西f,埘) Abst陀ct:YsI(Mlllti?pa强ln曲盱waler锄aly蹭r)is诵delyusedto山把皿i肿phytlDm锄kton 6eIdschl啪phyll-aconcentr撕加inm蛐ybec舢卵0fitsrapidne睇锄dportablene鹄.Tbepu叩∞e0ftllis咖由i8t0evalu砒etIlee伍c卵y0ft王leYSIEn“姒蛐entalMo_Ili试ngsye锄hw栅qIlalityⅡ地a棚他眦“tsanddalacouectionbycompfariItgtw0group邑0fdala憾illg蚰啪ltory耐}

叶绿素a的测量-乙醇提取法

Hydrobiologia485:191–198,2002. ?2002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 191 Chlorophyll-a determination with ethanol–a critical test ′Eva P′a pista1,′Eva′Acs2&B′e la B?ddi3,? 1E?tv?s Lor′a nd University of Science,Doctoral School,P′a zm′a ny P′e ter allee1/A,Budapest H-1117,Hungary 2E?tv?s Lor′a nd University of Science,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P′a zm′a ny P′e ter allee1/C Budapest H-1117, Hungary 3E?tv?s Lor′a nd University of Science,Department of Plant Anatomy,P′a zm′a ny P′e ter allee1/C,Budapest H-1117,Hungary Tel:12660240;E-mail:bbfotos@ludens.elte.hu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Received2May2001;in revised form30August2002;accepted20August2002 Key words:algae,chlorophyll-a determination,ethanol,ISO standard10260(1992) Abstract Chlorophyll-a content is widely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quality of freshwater bodies.Quanti?cation of chlorophyll-a is a routine procedure in the test laboratories of water works,and in research laboratories.Although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standardise the measurement procedure,there are nonetheless many procedures currently in use.This work is focused on a careful re-examination of the ISO:10260,1992standard,which prescribes90%(v/v)ethanol for chlorophyll extraction and measurement.Chlorophyll contents of cultures of the cyanobacterium Synechococcus elongatus N?geli and the chlorophyte Scenedesmus acutus Meyen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a series of concentrations of ethanol/water mixtures which were employed as extracting agents–the water content was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20to0%.The extraction procedure was veri?ed by measuring the amount of retained water after using both water and oil pumps for?ltering the samples.The spectroscopic effects of the presence of water were studied and the molecular background of these spectral phenomena is discussed.The extraction yields obtained with90%ethanol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btained with methanol and acetone.On the basis of the calculated error level,improvements to the ISO:10260,1992standard method have been suggested. Introduction The chlorophyll(Chl)content of freshwater bodies is a widely accepted indicator of water quality.Research projects on periphyton(Cattaneo,1983;Jonsson, 1987;Robinson&Rushforth,1987;Pantecost,1991) or phytoplankton(Kiss&Genkal,1993;Balogh et al., 1995;Jones,1995;Kiss,1996;Sha?k et al.,1997; Skidmore et al.,1998;Kiss et al.,1998)use these characteristics to describe the trophic state(Sumner &Fisher,1979;V?r?s&Padisák,1991;Talling, 1993)of the studied system.However,the identi?c-ation of the alga species,the knowledge of the algal cell number,or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of cells may also be important in providing a true picture of the water quality or trophic state.A combination of Chl determin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se other factors may provide an improvement in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water quality estimation.Uterm?hl(1958) developed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individual num-ber of algae with an inverted microscope and Lund et al.(1958)described a procedure to estimate the accuracy and limitations of Uterm?hl’s method. If certain taxa are in developing or degrading stages in the studied populations,consideration of the factors above is essential,since certain species produce toxins harmful to both water animals and hu-man(Slatkin et al.,1983;Codd et al.,1992).It has been established that the presence of algae and thus the Chl content indic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certain chemicals or the appearance of toxins in the drinking water(Bernhardt&Clasen,1991).Thus,considera-

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分光光度计;2)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3)研钵;4)棕色容量瓶; 5)小漏斗;6)定量滤纸;7)吸水纸; 8)擦境纸;9)滴管。 (三)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v丙酮:v乙醇=2:1的95%水溶液);2)石英砂;3)碳酸钙粉。暗中2h,0.5g,25ml 三、实验步骤 1)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2)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 0.2g ,共3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 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 3)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 5)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 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在波长663nm、645nm下或652nm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 = 12.7 ? OD 663 – 2.69 ? OD 645 叶绿素a的含量 = 22.9 ? OD 645 – 4.86 ? OD 663 叶绿素a、b的总含量 = 8.02 ? OD 663 + 20.20 ? OD 645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 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 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 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的乙醇或95%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COOCHCOO3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43230+C20H39OH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COOCOOCH39 20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 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 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4645其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 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和C最大吸收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k+C*kOD=Ca*k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Ca*k+C b2 1g/L和b的80查阅文献得,2b1 b1a1a2b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如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的光能是通过叶绿体色素(光合色素)吸收的。叶绿体色素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是研究它们的特性以及在光合中作用的第一步。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是反眏叶片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在植物光合生理、发育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也是指导作物栽培生产和选育作物品种的重要指标。 ● 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可用多种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或二甲基亚砜等研磨提取或浸泡提取。叶绿色素在特定提取溶液中对特定波长的光有最大吸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该波长下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也称为光密度),再根据叶绿素在该波长下的吸收系数即可计算叶绿素含量。 ●利用分光光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依据是Lambert-Beer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A=Kbc 式中:A为吸光度;K为吸光系数;b为溶液的厚度;c为溶液浓度。 ●叶绿素a、b的丙酮溶液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处。叶绿素a 和b在663nm处的吸光系数(当溶液厚度为1cm,叶绿素浓度为g·L-1时的吸光度)分别为82.04和9.27;在645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叶绿素溶液在663nm和645nm处的吸光度(A663和A645)与溶液中叶绿素a、b和总浓度(a+b)(Ca、Cb 、Ca十b,单位为g·L-1),的关系可分别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A663=82.04C a+9.27C b (1) ●A645=16.76C a+45.60C b(2) ●C a=12.7 A663—2.59 A645(3) ●C b=22.9 A645—4.67 A663 (4) ●C a十b=20.3 A645—8.04 A663 (5) ●

叶绿素测定方法

实验三十三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根据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值与其中溶质浓度C以及光径L成正比,即A=aCL(a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值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的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b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2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度值,并根据叶绿素a与b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各自的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含量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应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b的80%丙酮提取液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为663nm和645nm,又知在波长663nm下,叶绿素a、b在该溶液中的比吸收系数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 下分别为16.75和45.60,可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 A663=82.04Ca+9.27Cb (1) A645=16.75Ca+45.6Cb (2) 式中A663、A664分别为波长663nm和645nm处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值;Ca、Cb分别为叶绿素a、b的浓度(g/L)。 解联立方程(1)、(2)可得以下方程: Ca=0.0127A663-0.00269A645 (3) Cb=0.0229A645-0.00468A663 (4) 如把叶绿素含量单位由g/L改为mg/L,(3)、(4)式则可改写为: Ca(mg/L)=12.7A663-2.69A645 (5) Cb(mg/L)=22.9A645-4.68A663 (6) 叶绿素总量CT(mg/L)=Ca+Cb=20.2A645+8.02A663 (7) 叶绿素总量也可根据下式求导 A652=34.5×CT 由于652nm为叶绿素a与b在红光区吸收光谱曲线的交叉点(等吸收点),两者有相同的比吸收系数(均为34.5),因此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A652)求出叶绿素总量:CT(g/L)=A652/34.5 CT(mg/L)=A652×1000/34.5 (8) 因此,可利用(5)、(6)式可分别计算叶绿素a与b含量,利用(7)式或(8)式可计算叶绿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精)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丙酮法 由于微藻的生长周期比较复杂,包括无性繁殖阶段和有性繁殖阶段,其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形态不同,有时藻细胞会聚集在一起,以片状或团状形式存在,在显微镜下难以确定其所包含的细胞数量。 藻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特别是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随与细胞的生长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通过测定藻细胞中叶绿素含量变化来反映微藻的生长情况。叶绿素测定采用丙酮研磨提取法。 取适量藻液于10 mL离心管中在4000 rpm转速下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藻泥中加入适量的100 %的丙酮。采用丙酮提取法时在试管研磨器中冰浴研磨5 min,4000 rpm离心后,上清液转入10 mL容量瓶中。按上述方法对藻体沉淀进行萃取,直至藻体沉淀呈白色为止。定容后,采用722S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645 nm和663 nm下萃取液的吸光值,叶绿素含量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Amon,1949): 叶绿素a含量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hlorophyll a (mg/L) = (12.7×A663 nm-2.69×A645 nm)×稀释倍数 叶绿素b含量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hlorophyll b (mg/L) = (22.9×A645 nm-4.64×A663 nm)×稀释倍数 叶绿素总含量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hlorophyll a+b (mg/L) = (20.2×A645 nm+8.02×A663 nm)×稀释倍数 由于丙酮的沸点较低,较高温度下挥发很快。此外,叶绿素稳定性较差,见光易分解,因此,本实验中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均在低温黑暗条件下进行,以减少提取过程中的损失。 叶绿素提取方法 提取液:本试验用DMSO/80%丙酮(l/2,v/v)提取的叶绿素,谭桂英周百成底栖绿藻叶绿素的二甲基亚砜提取和测定法* 海洋与湖沼 1987 18(3)295--300. 一、直接浸提法: 1、准确量取10ml藻液,加到15ml离心管中,放在台式离心机离心,3500r/min (根据不同的藻选择不同那个的离心转速)离心5min倒上清;留藻泥。随后在盛有藻泥的离心管中加入蒸馏水,与藻泥混匀后再次离心,目的是除去藻细胞表面的盐份,此清洗过程重复三次。 2、往藻泥中加二甲基亚砜3.33ml,65℃水浴9h,20h; 3、然后离心,将上清转移到10ml棕色瓶中, 4、添加6.67ml80%丙酮到离心管中,混匀,离心,再将上清转移到10ml棕色瓶中。 5、定容,待测。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绿素含量的绿定叶 一、绿绿目的 1.了解分光光度绿的工作原理~ 2.掌握不同型分光光度绿的操作方绿~号 3.通绿本绿绿的绿掌握绿素含量绿定的一绿常绿的方法学叶------分光光度法。 二、绿绿原理 叶叶体体体叶绿素是脂溶性色素~主要存在于以绿绿首的色素中。在活中~绿绿 素脂蛋白绿合受到绿原系绿的保绿~绿和光是绿定的。与并氧 叶绿素的80%丙绿提取液在波绿663nm~645nm有吸收峰~绿素叶a和绿素叶b 的绿度符合以下公式, C=0.0127A-0.00259A a663645 C=0.0229A-0.00467A绿度绿位是,g/Lb645663 C=12.7A-2.59Aa663645 C=22.9A-4.67A绿度绿位是,mg/Lb645663 叶绿素绿绿度绿, C=C+CTab 若以绿液中色素含量表示~绿来 三、绿器、绿绿和材料 1.绿器 紫外-可绿分光光度绿、、研体25ml容量、璃漏斗、璃棒、皮绿滴管瓶玻玻2. 绿绿

丙绿;分析绿,、85%丙绿、80%丙绿 2.材料 绿绿、石英砂、酸绿碳 四、操作步绿 1. 在遮光件下取出等绿绿品~剪碎~混~取绿绿条匀称0.1-0.5g~ 2. 绿品置于绿~加入少量酸绿和石英砂~加入一定绿的丙绿磨绿绿~再加研内碳体研匀 85%丙绿适量绿绿磨至绿绿白色~研 3. 绿绿有绿绿的漏斗绿液绿入将匀25ml的容量中~用瓶并80%的丙绿分次洗绿和绿绿清研~ 最后用80%的丙绿定容。 4. 以80%的丙绿绿比液~在参663和645nm波绿绿绿定吸光绿;A绿在0.2-0.8范绿~内 绿度绿大绿用80%丙绿适稀绿,。当 五、绿果绿理 按照公式绿算出绿素叶a和绿素叶b的绿度~再绿算出绿素的含量。叶六、 注意事绿 1. 在活~绿合绿绿素是绿定的~绿绿一绿破~绿素易被光解。因此~抽提和绿体内叶坏叶 定工作绿可能避光快速完成。尽 2. 绿含有大量酸性液泡的绿品~绿首先加入微性的绿液~仔绿磨后加入丙绿绿行碱冲研抽提。 3. 分光光度绿的精度绿绿定的绿果有至绿重要的影~使用前绿绿器绿行校正。响七、思考绿

植物组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

植物组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II-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设计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叶绿素 2. 学习利用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 3. 掌握分光光度计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叶绿素的原理与方法 二、原理: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果蔬等绿色植物组织中,并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 成叶绿体。当植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游离出来,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 光、热较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在稀碱液中 可水解成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以及叶绿醇和甲醇。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均 易溶于乙醇、乙醚、酒精和氯仿。 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绿素a、b在长波方面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nm和645nm,且两吸 收曲线相交于652nm处。叶绿素a、b的比吸收系数K为已知,可在663nm和 645nm测定试样吸光度(两组份混合试样测定,双波长法),根据Lambert-

Beer定律,列出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式: A 663 =82.04c a+9.27c b (1) A 645 =16.75c a+45.6c b (2) (1)、(2)式中的A 663、A 645 为叶绿素溶液在波长663nm和645nm时的吸光度 度。 c a 、c b为叶绿素a、b的浓度,单位为g/L。 82.04、9.27为叶绿素a、b在波长663nm时的比吸收系数16.75、45.6为叶绿素a、b在波长645nm时的比吸收系数。解方程式(1)(2),则得经验公式: c a =12.7 A 663 -2.69 A 645 (3) c b =22.9 A 645 -4.68 A 663 (4) c T =(c a + c b)=20.2 A645+8.02 A663...... (5) 此时,c T为总叶绿素浓度,c a、c b为叶绿素a、b的浓度,单位为mg/L ,利用上面(3)(4)(5)式,即可以计算a、b总叶绿素的浓度。 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棕色容量瓶(如使用白玻容量瓶,可用报纸遮光)、小漏斗、滤纸 试剂:95%乙醇 三、实验步骤 1、试材的采集 采集新鲜植株叶片(或含叶绿素的其他组织),夹于双层报纸中,风干(不能置于太阳光下晒)。将风干材料处理成细小颗粒,装入封口塑料袋,避光保存。 2、待测液的制备 (1)叶绿素的浸提 精密称定风干后的样品(约0.1g)于20mL 95%乙醇中,在室温浸提36-48h。 (2)叶绿素浸提液定容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实验原理和目的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叶绿素(丙酮)在652nm(混合)、663nm、645nm有最大吸收峰。 叶绿素(95%乙醇)在665nm、649nm,类胡萝卜素在470nm有最大吸收峰,根据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的吸光度,求得叶绿素的含量 二、实验器具和步骤 植物材料:女贞 实验器具: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试管;小漏斗;滤纸;吸水纸;移液管;量筒;剪刀 试剂:95%乙醇(或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 步骤:1.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1g 左右,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3~5ml 95%乙醇,研成均浆,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in 2. 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10ml试管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3.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漏斗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 ml ,摇匀 4. 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5nm、649nm、470nm下测定吸光度 5. 计算公式: 叶绿素的含量(mg/g)= (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 Ca=13.95A665-6.88A649; Cb=24.96A649-7.32A665 C类=(1000A470-2.05Ca-114.8Cb)/245 单位:mg/L 三、实验数据和作业

2、计算叶绿素含量 计算公式: 叶绿素的含量(mg/g)= (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 Ca=13.95A665-6.88A649; Cb=24.96A649-7.32A665 C类=(1000A470-2.05Ca-114.8Cb)/245 单位:mg/L 由上面的公式进行代入计算,有: Ca=13.95*1.820-6.88*0.953=18.83236 Cb=24.96*0.953-7.32*1.820=10.46448 C类=(1000*1.948-2.05*18.83236-114.8*10.46448)/245=2.8901 则:叶绿素含量=(29.29684*10*0.001*1)/0.1=2.9297 四、数据分析 实验中可能清洗研钵和滤纸不是特别干净可能造成误差 五、思考题 为什么提取叶绿素时干材料一定要用80%的丙酮,而新鲜的材料可以用无水丙酮提取?答:因为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内囊体上与其上的蛋白质组成色素蛋白复合体,要 分离叶绿素和蛋白质必须有水,叶绿素的头部为极性的,有亲水性

分光光度法测叶绿素 文档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作者:未知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时间:2006-9-22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分布及性质。 2.掌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果蔬等绿色植物组织中,并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当植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游离出来,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热较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在稀碱液中可水解成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以及叶绿醇和甲醇。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有: 1.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定镁元素的含量,进而间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2.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值,即可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在645nm 和663nm 处有最大吸收,且两吸收曲线相交于652nm 处。因此测定 提取液在645nm、663nm、652nm 波长下的吸光值,并根据经验公式可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叶绿素b 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三、仪器、原料和试剂 仪器 分光光度计、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研钵、棕色容量瓶、小漏斗、定量滤纸、吸水纸、擦境纸、滴管。 原料 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 试剂 1. 96%乙醇(或80%丙酮) 2. 石英砂 3. 碳酸钙粉 四、操作步骤

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去除中脉剪碎。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2g,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3mL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in。 取滤纸1张置于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滤液流至1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0mL,摇匀。 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波长665nm、645nm 和652nm 下测定吸光度,以95%乙醇为空白对照。 五、计算 按照实验原理中提供的经验公式,分别计算植物材料中叶绿素a、b 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1、原理 叶绿素a、b在长波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663nm、645nm,据Lamber-Beer 定律,可得浓度C与光密度D间的关系式: D663= + D645= + (浓度单位:g/mL) 叶绿素a的浓度:Ca= – 叶绿素b的浓度:Cb= –D663 总叶绿素的浓度:Ct = + (浓度单位:mg/L) 2、试剂与材料 试剂: 丙酮、石英砂、碳酸钙 材料: 新鲜叶片。 仪器与器皿: 分光光度计、天平、剪刀、研钵、移液管、漏斗、大试管 3、实验步骤 称叶用丙酮研磨 ↓ 匀浆过滤(用80%丙酮洗研钵及残渣,合并滤液) ↓ 滤液用80%丙酮定容至25mL ↓ 适当稀释后测A645、A663 取样:称取剪碎的叶片(提供的样品即为剪碎后冻于-80℃的叶片)放入研钵中。注意取样时要避开大的叶脉。 研磨提取:向研钵中加入80%丙酮,以及少许(约)CaCO3 (中和酸性,防止叶绿素酯酶分解叶绿素) 和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再加入3ml 80%丙酮,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在暗处静止3~5min后,用一层干滤纸过滤到25ml容量瓶中,用滴管吸取80%丙酮将研钵洗净,清洗液也要过滤到容量瓶中,并用80%丙酮沿滤纸的周围洗脱色素,待滤纸和残渣全部变白后,用80%丙酮定容至刻度。 读取吸光度:取厚度为lcm的洁净比色皿,注意不要用手接触比色皿的光面,先用少量色素提取液清洗2~3次,注意清洗时要使清洗液接触比色皿内壁的所有部分,然后将色素提取液倒入比色皿中,液面高度约为比色皿高度的4/5,将撒在比色皿外面的溶液用滤纸吸掉(注意不能擦),再用擦镜纸擦干擦净。将比色

测定叶绿素a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完整版

测定叶绿素a和b的方 法及其计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实验二十五测定叶绿素a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 一目的要求: 熟悉在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a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 二实验原理: 如果混合液中的两个组分,它们的光谱吸收峰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吸收曲线彼此有些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要分别测定两个组分,可根据Lambert-Beer定律,通过代数方法,计算一种组分由于另一种组分存在时对光密度的影响,最后分别得到两种组分的含量。 如图z-4叶绿素a和b的吸收光谱曲线,叶绿素a的最大吸收峰在663nm,叶绿素b在645nm,吸收曲线彼此又有重叠。 图z-4 叶绿素a和b的吸收光谱曲线 横坐标为波长(nm),纵坐标为比吸收系数 根据Lambert-Beer定律,最大吸收光谱峰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C与光密度OD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1=Ca·ka1+Cb·kb1 (1) OD2=Ca·ka2+Cb·kb2 (2) 式中:Ca为组分a的浓度,g/L。 Cb为组分b的浓度,g/L。 OD1为在波长λ1(即组分a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时,混合液的光密度OD值。 OD2为在波长λ2(即组分b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时,混合液的光密度OD值。

ka1为组分a的比吸收系数,即组分a当浓度为1g/L时,于波长λ1时的光密度OD值。 kb2为组分b的比吸收系数,即组分b当浓度为1g/L时,于波长λ2时的光密度OD值。 ka2为组分a(浓度为1g/L),于波长λ2时的光密度OD值。 kb1为组分b(浓度为1g/L),于波长λ1时的光密度OD值。 从文献中可以查到叶绿素a和b的80%丙酮溶液,当浓度为1g/L时,比吸收系数k值如下: 将表中数值代入上式(1)、(2),则得: OD663=×Ca+×Cb OD645=×Ca+×Cb 经过整理之后,即得到下式: Ca= OD645 Cb= OD663 如果把Ca,Cb的浓度单位从原来的g/L改为mg/L,则上式可改写为下列形式: Ca= OD645 (3) Cb= OD663 (4) CT= Ca+ Cb= OD663+ OD645 (5) (5)式中CT为总叶绿素浓度,单位为mg/L。 利用上面(3)、(4)、(5)式,即可计算出叶绿素a和b及总叶绿素的浓度 (mg/L)。 [附注]一般大学教学实验室所用的分光度计多为721型,属低级类型,其单色光的半波宽要比中级类型的751型宽得多,而叶绿素a和b吸收峰的波长相差仅18nm(663-645nm),难以达到精确测定。此外有时还由于仪器本身的标称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分布及性质。 2.掌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果蔬等绿色植物组织中,并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当植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游离出来,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热较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在稀碱液中可水解成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以及叶绿醇和甲醇。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 ,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有: 1.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定镁元素的含量,进而间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2.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值,即可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在645nm 和663nm 处有最大吸收,且两吸收曲线相交于652nm 处。因此测定 提取液在645nm 、663nm 、652nm 波长下的吸光值,并根据经验公式可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 、叶绿素b 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三、仪器、原料和试剂 仪器 分光光度计、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研钵、棕色容量瓶、小漏斗、定量滤纸、吸水纸、擦境纸、滴管。 原料 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 试剂 1. 96%乙醇(或80%丙酮) 2. 石英砂 3. 碳酸钙粉 四、操作步骤 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去除中脉剪碎。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2g ,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3mL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 ,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in 。 取滤纸1张置于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滤液流至1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0mL ,摇匀。 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波长665nm 、645nm 和652nm 下测定吸光度,以95%乙醇为空白对照。 五、计算 按照实验原理中提供的经验公式,分别计算植物材料中叶绿素a 、b 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素a= (12.7 A 665 -2.69 A 645)× W V ?1000 叶绿素b=(12.7 A 645 - 2.69A 665)× W V ?1000 总叶绿素a=(20.0A 645 + 8.02 A 665 )× W V ?1000 或总叶绿素a= W V A ??10005.34652

青菜叶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青菜叶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食品学院S100111029 王婷同组人:王莹、王芳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且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水与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 2.熟悉掌握用有机溶剂萃取青菜叶中叶绿素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青菜叶中的叶绿素萃取到丙酮中,然后将溶于丙酮的叶绿素转移到乙醚中,在指定的波长下,测定叶绿素-乙醚溶液的吸光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青菜叶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 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 1.实验仪器:天平、组织捣碎机、水、循环真空泵、抽滤瓶、滤纸、布氏漏斗、容量瓶(100ml、500ml各一个)、分液漏斗(2个)、尖嘴管、铁架台、铁圈(2个)、分光光度计。 2.实验试剂:碳酸钙、丙酮(85﹪)、乙醚、无水硫酸钠。 3.实验原料:青菜叶。 四、实验步骤 1.称取30g新鲜青菜叶置于组织捣碎机中,然后加0.05gCaCO3和85ml丙酮(85﹪),在高速组织捣碎机中,在转速20000r/min下捣碎,2min,捣碎青菜叶组织。 2.抽滤所得的匀浆,用少量85﹪丙酮多次洗涤残渣,直到残渣不带绿色为止,将溶液合并后用丙酮定容至500ml。 3.吸取25ml叶绿素-丙酮溶液,加入到含有25ml乙醚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加入50ml水,观察到所有的叶绿素都转入到上层乙醚相时,放出下层水相。 4.在另一只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水,插入一只末端拉成小孔的玻璃管,将叶绿素-乙醚溶液注入玻璃管,溶液通过通过玻璃环末端小孔进入水相后再上升聚集在水相表面,放出下层水相,重复上述操作步骤五次,让溶于叶绿素-乙醚溶液中的丙酮转移到水相中,将乙醚层转移至容量瓶中。 5.将以上放出的下层水合并,加入25ml乙醚,同上操作,将乙醚层也转移至容量瓶中。 6.用乙醚将叶绿素-乙醚溶液定容到100ml。 7.用少量无水硫酸钠吸收叶绿素-乙醚溶液中的水分。 8.在波长660nm和642.5nm下,分别测定叶绿素-乙醚溶液的吸光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