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室生物安全评估

HIV室生物安全评估
HIV室生物安全评估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ADI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由于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又无有效的疫苗及治愈的药物,因此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极大恐慌,对人们的健康也带来严重的影响。不但造成沉重的经济损失,还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正处艾滋病广泛流行期,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人数已接近90万例,特别是近几年来,以30%的速度递增,并且正由特殊人群(如吸毒者)向普通人群扩散。随着艾滋病的患者人数的增加,加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诊断意识及防护能力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医疗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的感染者,这其中就包括实验检测工作人员。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1.1定义职业暴露是指从事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及在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者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1.2暴露后的急救处理1.2.1如皮肤完整无伤口时,可立即用肥皂和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l/2)危害级别为Ⅱ级风险。艾滋病实验室所用的样品和材料通常来自感染者的组织或体液以及体外培养病毒上清或细胞。尽管职业暴露多是通过血液或血液污染物发生,但从感染者和实验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水、尿液、脑脊液、羊膜液、乳汁、宫颈分泌液和其他多种组织中都能分离到病毒。实验室操作时,如果防护措施不力,极易引起交叉感染和意外事故,感染后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疫苗和可治愈的药物。因此,采取安全操作和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HIV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涉及活病毒的步骤较少且时间较短,因而相对较安全。但在保证样品中的病毒已经被灭活之前,样品的处理应在BSL-2安全设施内进行。操作者应具有BSL-3个人防护并使用BSL-3操作规程。在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进行实验时,尤其是当载体含有全长感染性基因组(HIV-1)时,应该在BSL-2安全设施内进行BSL-2/3操作。HIV 与其他病毒的镶嵌分子(如SHIV)大多能够感染人PBMC,在不能完全确定其感染能力和毒力之前应与感染性克隆同等对待。HIV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多具一定的生物活性。从事不涉及活病毒或感染性克隆的其他HIV-1分子生物学研究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在BSL-1或以上的安全设施内进行。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每项实验活动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危险。如果无法消除危险,则应按下列的优先顺序使各种风险减至尽可能低的水平,包括使用替代方法、使用防护方法、使用个人防护措施和设备。

按卫生部《可感染人间的病原微生物名录》(2006年)(简称《名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列为危害程度第2类病原微生物,根据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HIV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HIV以血液传播为主,通过共用针头吸毒、使用被污染的血制品及血液是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国外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多有报道,HIV抗体检测实验室以检测血液样本为主,为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止实验室交叉感染,我们仅对HIV抗体检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HIV危害程度分类

HIV危害程度属于第2类病原微生物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

1.HIV抗体检测HIV抗体检测实验室属于非病毒培养的实验,仅为血清学检测,按《名录》要求,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HIV抗体检测实验室中操作。

2.HIV分离、研究HIV分离、细胞培养及研究工作按《名录》要求,应在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中进行,因此不作探讨。

三、实验室要求

HIV抗体检测实验室应按国标《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及《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2006年)要求设置。

实验室主要配置:酶标读数仪、洗涤仪、离心机、洗眼装置、生物安全柜。

其中,生物安全柜应放置在没有气流明显流动的地方,避免生物安全柜在工作时受到外界气流而影响了正常的内部层流。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1.实验室危害评估对新建或已建的HIV抗体检测实验室必须作一次实验活动危害评估,评估内容应根据各实验室现况、条件、人员,以及具体实验活动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

2.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各类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样本的处置与保藏管理、仪器的安全使用、消毒隔离措施、应急事故处理、实验废弃物处理、人员健康定期医学监护制度、职业暴露处理等。

3.个人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所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不使用标志不清或破损的防护用品。同时应根据本实验活动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并要正确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不可反复使用。

五、样品采集

HIV抗体检测主要采集血液样品,样品采集的工作人员应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

样品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清楚意识到待检样品的潜在感染性,操作时须戴手套(如果采集已知的HIV感染者或病人的样本时,应戴双层手套),提倡使用真空采血器,若使用普通的注射器,采血后,不得用手摘取针头,不得给注射器重新“戴帽”,避免刺伤手。针筒内的血要小心缓慢地沿管壁注入试管内,防止血液外溅。

盛有血液的试管必须及时加盖,并放置于稳妥的试管架上,防止倾侧。试管在注入血液前应认真检查试管底、管壁有否裂纹和破损。

使用后的真空采血器或普通注射器及止血棉球都含有待检样本的血液,必须立即放入内含消毒液的容器内,按有关要求消毒一定期限后,作为医疗废弃物处理,或放置于生物废弃袋中,在密封的情况下送去作高压灭菌处理。

如果因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测需要,在现场采集样本时必须注意:(1)大面积采血时,尽可能不污染采血现场,工作台面应采用一次性的台布铺垫;(2)受检人员较多时,可能出现较混乱场面,应有工作人员注意维持工作秩序,防止人群弄翻已采好的血液样本;(3)必须备足消毒液,以便对被污染的环境及时有效地进行消毒处理;(4)工作完毕,应该将所有的样本采集的残余物质用一次性台布包裹集中放置于生物废物袋(注意:针头等

锐器应放置于耐扎的容器内)带回单位高压灭菌后作无害化处理;(5)离开现场前,对现场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处理;(6)采集的血液样本要按照有关规定运输回本单位。

六、样品转移

1.单位内部运输一般单位的采血点与实验室都有一定的距离,可能是在同一楼,或在另一楼内,采好的样本放在规定的容器内送到实验室,不得徒手拿到实验室内。

2.实验室间远程运输需利用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运输的样品,应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T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根据卫生部2005年第45号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事先应进行规范合适的包装和标记,办妥必要的运输申请手续,方可实施运输。

七、样品接收、开启

实验室接收样本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开启包装件,并检查盛装样品的试管有无破损或渗出的情况,如发现溢漏应立即将存留的样品移出,对被污染的试管、试管架和盛器均需作严格消毒。

八、样品分离

1.离心机分离血清样品在离心前,最好在实验室自然放置1-2h。在离心时,最好使用带有密封离心桶(安全杯)或者密封转头的离心机分离血清,离心后,应在生物安全柜里开启试管盖。在生物安全柜内分离血清,操作时,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工作人员的手臂动作幅度不能太大,以免影响安全柜内的空气层流。如果是无盖的试管,应在离心完毕后,静止30min后,再开启离心机盖,如发生试管破损,要对离心机进行严格的消毒。

2.血清分离器械的处理操作完毕后,所有的吸管、Tip吸头、含血球的试管等废弃物应置于规定的已含适当消毒液的容器内,小心的移出生物安全柜,高压和/或焚烧。如使用滤纸片作为载体收集的样本,在实验室内使用缓冲液浸泡、离心收集样本的操作,亦参照上述要求处理。要求工作人员将所有实验操作移至生物安全柜中间进行,安全柜内工作台面由左到右分别为相对清洁和污染区域。

3.消毒应备有合适的消毒液,以随时清除溅出物及溢出物。

九、样品检测

1.HIV抗体筛查检测(1)手工操作:①加样、混匀用移液器将分离好的血清在生物安全柜内加样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其它试剂的反应孔中,小心混匀,尽可能避免气溶胶的产生,封盖后,用托盘平移至温箱孵育;②洗涤、溢出洗涤仪使用前应检查吸液针孔是否已阻塞,如发现阻塞应尽快疏通,在洗涤过程中要注意洗涤液不能溢出;每次洗涤完毕,用蒸馏水洗涤几次,以免洗液中的成分产生结晶而阻塞针孔,造成实验环境污染;吸入废液瓶中的液体,应按量加入适量的消毒剂,作用规定时间后处置;(2)自动化酶标仪检测:该仪器操作中存在有加样探针及洗涤的废液均应根据每次废液的量加入足够的消毒剂,作用规定的时间后处理。

2.HIV抗体确认检测(1)手工操作:必须注意,需确认的样品阳性概率非常高。加好样品以后,小心的将反应槽放于摇床上,启动摇床,缓慢地提高转速,直至达到规定的转速,不要启动后马上达到转速,将可能导致液体急促溅出,如摇床失常,液体溢出或泄漏,应及时用消毒剂处理;对每次反应后的废液,应集中收集于容器内,加入足量的消毒剂,作用规定时间后弃之;(2)自动化蛋白印迹仪:仪器使用后收集的废液应按照上述要求处理。

十、剩余样品处理

如需保藏的血清或血浆样本,应设有专用冰箱、登记造册入档、专人保管。若专库保藏的,必须按照国家高致病性样本管理要求保藏。不需保藏的所有样本,按实验室废弃物处置。

十一、废弃物处置

1.废弃物处置规范废弃物处置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2.废弃物处置从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血球、血清等)、反应板、试剂阴阳性对照、ELISA标记物、试剂包装盒等,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或生物废物袋中,经高压无害化处理后,密封容器或扎紧废物袋口,按环卫部门要求处置。所有废弃物应按照HIV污染物品处理,由专人按特定程序和方法进行清洁和消毒,污染或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在带出实验室前均应严格进行消毒。

3.记录废弃物的处理应做好记录。

4.消毒效果监测可使用化学、生物指示带/剂法,每次高压灭菌需用化学指示带、每月用生物指示剂来监测灭菌效果。

十二、实验室意外和意外事故处理

实验室必须随时备有足够应急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保证消毒效果。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1)血液溢漏、倾翻于工作台面或实验地面时,应马上采取消毒措施;(2)操作人员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待检样本或含有HIV的血清,发生了职业暴露事故后,应立即用消毒液或清水处理被污染的部分,尽可能用力挤压皮肤,排出污染物,或使用洗眼装置冲洗眼睛黏膜,然后按卫生部《医护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指导原则》认真做好职业暴露危害评估及处理;(3)未破损的皮肤只需立即消毒清洗;(4)工作人员衣物污染时,应马上脱去,高压灭菌后再清洗;(5)如果发生环境大面积污染,工作人员应及时离开实验室;(6)做好意外和事故登记、报告和检测。

十三、生物安全柜

每次开启后首先检查气流正常与否。每次实验完毕后,使用合适的消毒液(防腐蚀)擦拭安全柜内壁。生物安全柜应定期检查空气的层流、流速、噪音、泄漏、紫外线强度、高效过滤膜的破损等。

若生物安全柜出现正压,或不能正常工作报警时,应被视为房间有试验因子污染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危害较大,应立即关闭安全柜电源,停止工作,缓慢撤出双手离开工作位置,避开从安全柜出来的气流。在保持房间负压和加强个人防护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处理,撤离实验室。

生物安全柜的高效过滤膜阻塞工作无效时,必须请专业人员在密封状态下用福尔马林熏蒸后再更换,更换下的滤膜应放置于专用塑料袋密封后移出实验室,送到指定地点销毁。

十四、人员准入制度

实验室必须建立严格的人员准入制度,严禁非本职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区域。

十五、仪器和设备的保养维修安全

对实验室内的所有仪器设备在按规定做好点检保养核查前或出现故障时,需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方可移出实验室,或由工程师上门维修,以确保维修或保养人员的个人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不是新出现的学科。应该说自人类开始有医疗行为时就存在有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问题,当一个生物样本从人体采集后,进行样本运送到实验检测,剩余样本的处置,直至检验报告发出这一连续过程中,始终贯穿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自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生了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后,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陆续出台了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规范管理性文件,将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纳入规范管理体系。

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体系管理,对所有的生物实验室都应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来系统管理,使在每个实验活动过程中,将可能对人员和环境发生的危害控制到最低。这些系统管理制度会使原来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受到约束和干预。为此,每个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搞好实验室生物安全首先保护的对象是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同时,必须考虑到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有共性,亦有个性,要针对不同的实验对象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hiv初筛实验室培训】HIV初筛实验室管理制度

【hiv初筛实验室培训】HIV初筛实验室管理制度 HiV初筛实验室管理制度 HiV初筛实验室管理制度 1.目的为加强本实验室艾滋病初筛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检测工作,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特指定本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2.范围适用于HiV初筛实验室。 3.人员组成:本实验室由三名参加过省疾病控制中心HiV初筛检测技术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人员均具有2年以上从事病毒性疾病血清学检测工作经验。人员承担负责人为一名具有中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并获得了省疾病控制中心HiV初筛检测技术培训的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4.HiV初筛实验室为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省批的二级生物实验室。 5.管理制度 5.1,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卫生人员服务守则与工作原则; 5.2,坚持不歧视原则,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关系,关心他人; 5.3,做好合格和规范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宣传工作; 5.4,严格执行《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遵照本实验室的相关SoP文件工作;

5.5,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工作人员要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 5.6,不得在实验室内喝饮料,抽烟,吃食物和化装等,不得在实验室会客; 5.7,实验室用品(包括工作服)不得用作其他用途;不可将私人用品和无关用品带入实验室; 5.8,工作时,要戴手套,穿工作服,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新手套; 5.9,不要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5.10,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宜用不易破碎材料制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品; 5.11,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执行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控制程序规则;做好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工作;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无误,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5.12,工作结束后,要对工作台面消毒,如用消毒液清洁后要干燥20分钟以上;操作时要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平时要保持环境整洁; 5.13,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5.14,遇到以外事故,应立即处理并报告上级,妥善即使处。 6.相关文件 6.1,样本的采集,接收登记和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制度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因我检验科只进行空气菌落数检测,评估仅有一般危险性,能引起实验室感染的机会比较少,一般微生物实验室采用一般技术就能控制感染,或者存在对其有效免疫方法的菌种。评估我检验科为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 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吸烟 (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2.食物、饮料及其它 (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

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3.化妆品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4.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3)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5.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2)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 (3)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4)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临床免疫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评估及控制

临床免疫实验室检验过程中涉及传染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时,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风险,事先对检验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以做好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一、实验分析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 1、分离标本。 1)离心机的使用 ⑴使用前应保证离心机各零部件无松弛现象,用蒸馏水平管平衡待离心标本,小心放入离心机内,盖上防护板,打开电源,缓慢地将速度提升到所需的离心速度。⑵在离心机未完全停止之前,严禁打开防护板。⑶离心机使用后,将速度旋钮转到零速度档,将标本管取出待分析,并将平衡管取出,放回原位。 2)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控制:离心管(含标本及平衡管) (1)离心机运行时发生离心管破裂时,应及时关闭电源,密闭防护板30min 以上使气溶胶沉降。 (2)戴橡胶手套、一次性口罩及帽子。 (3)使用镊子清理离心管碎片,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清理外溢液体。碎片及棉花分别按损伤性和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4)离心桶、转轴和转子都应放在2000mg/L优氯净消毒液内浸泡30分钟以上,之后用75%乙醇去除有效氯残余,清水洗净,晾干。 (5)离心机腔用2000mg/L优氯净消毒液擦拭,30分钟后再用75%乙醇去除有效氯残余,湿布擦拭,风干。 (6)用可移动紫外灯消毒离心机腔及其它部件30分钟以上,紫外灯管置于被消毒物上方约80cm,灯管与台面平行。

以上情况发生后,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及科室生物安全员报告,并做事故处理登记。 2、标本(真空采血管)开盖: 1)装有标本的真空采血管离心后需静置30分钟,旋转开启密封盖。 2)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控制:开盖过程中产生气溶胶。 离心管开盖前须静置并在生物安全柜内用旋转方法开启密封盖。 二﹑实验分析中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做好工作防护措施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因操作失误,标本血清、反应试剂均可能污染皮肤粘膜、防护服、操作台面及使用的仪器设备(如安全柜、酶标仪、洗板机、水浴箱等),将对实验者造成严重危害,相关风险控制如下: 1、血清污染操作台面时,应用纸巾盖住污染位置,用金星消毒液由外向中心喷洒作用消毒30分钟后用纸巾擦拭干净: 2、血清及反应试剂污染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立即用纸巾吸收污染的液体,因消毒液具有腐蚀性,改用75%酒精棉球消毒污染部位。 3、血清及反应试剂污染工作服后应及时更换并做好浸泡消毒处理。 4、血清及反应试剂污染皮肤时,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粘膜或破损皮肤受污染时,应及时采用无菌水冲洗,必要时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粘膜或破损皮肤污染血液时,应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卡上报,对源头血液及暴露者进行相关检查,并进行追踪观察随访,如源头血液为艾滋病病毒感染时,按艾滋病职业防护程序进行。 所有实验过程中的废弃物及风险控制中的污染物品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 三﹑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 当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如生物安全柜等关键设备出现故障或实验室内压力﹑气流发生逆转等事件时,有可能使血液等感染性材料外溢而对操作者﹑环境和后续的抢救清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风险控制按相

HIV初筛实验室废弃物处置和消毒措施

HIV初筛实验室废弃物处置和消毒措施 1、废弃物处置 废弃物处置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从艾滋病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安全运至消毒室,并在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或废弃。 2、HIV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 压力蒸汽消毒,121℃,保持15~20min; 干燥空气烘箱消毒(干烤消毒),140℃,保持2~3h。 3、HIV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 HIV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和2%戊二醛,保持10~30 min。 4、废弃物缸:5000mg/L 次氯酸钠。 5、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75%乙醇。 6、溢出物:5000mg/L次氯酸钠。 7、污染的台面和器具:2000mg/L 次氯酸钠,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器械可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 8、实验台消毒 8.1、实验台消毒措施必须符合艾滋病实验室的通用生物安全要求。由专人按特定程序和方法进行清洁和消毒。

8.2、台面的清洁消毒,保持清洁、湿式打扫。每天开始工作前用湿布抹擦1次,地面用湿拖把擦1次,禁用干抹干扫。抹布和拖把等清洁用具实验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下班前用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mg/L)、0.2~0.5%过氧乙酸或75%乙醇抹擦1次。也可用便捷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消毒。 8.3、应象操作未知传染风险样品一样进行消毒与灭菌,小心存放、拿取和使用所有可能有传染性的血液、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若被上述物品明显污染,如具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破,洒落于台面,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5000mg/L有效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或乙醇洒于污染的台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 min后再擦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h以上。 8.44、各类在实验室实验台上操作后的废弃物品均应视作物染物分类处理,所有废弃物应视为HIV污染物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处理。 9、消毒液的配制及使用 9.1、HIV实验室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和2%戊二醛,保持10~30 min。 9.2、含氯消毒剂的配制:次氯酸钠原液使用前进行1:20~1:50稀释(2000-5000mg/L)或联昌84使用前进行1:10~1:25(2000-5000mg/L)稀释后,用于实验室内的消毒。 9.3、乙醇,俗称“酒精”,能够杀灭多种细菌,对HIV病毒有一定的杀灭作用,70~75%的效果最好。因此,使用前新鲜配置足量70~75%的乙醇,用于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的消毒,可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9.4、过氧乙酸也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高效消毒剂,新鲜配置1~3%的过氧乙酸熏蒸,用于地面、墙壁、实验器材及实验室内资料、文件、书本等物品的消毒。0.04%的过氧乙酸用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手浸泡1~20分钟,再用肥皂洗手。

艾滋病实验室的基本标准

艾滋病实验室的基本标准 一. 艾滋病参比实验室 1. 人员条件 至少由9名医技或科研人员组成, 具有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至少4名, 中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至少3名。高级技术负责人需具有5 年以上艾滋病病毒检测和研究经验, 接受过国际或国家级HI V检测技术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 2. 建筑条件 需有独立的符合II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以 下建筑区域和条件: 血清学检测、质量控制、核酸检测、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免疫学检测、血清库和冷库等, 并将其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HIV 病毒分离、细胞培养、HIV病毒研究需要有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3. 仪器设各条件配备血清学、病原学、核酸检测、基因序 列测定、免疫 学检测和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所需仪器设备。血清学和 病原学检测设各至少包括酶标读数仪、洗板机、基因序列测定仪和流式细胞仪、普通冰箱、低温冰箱、超低温冰箱、水浴箱、温箱、离心机、旋转震荡器、摇床、移液器、专用计算机和必要的摄像器材、消毒和污物处理设备、安全防护用品和实验室恒温设各等。核酸检测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执

行。BSL-3 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按照《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的有关规定执行。需要建立国家的艾滋病病毒毒种库、检测样品库、质控血清库、基因、细胞库和数据库。 二. 省艾滋病确认中心实验室 1. 人员条件 至少由5名医技(或科技)人员组成,具有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至少2名、中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至少2 名。负责确认试验的技术人员需具有3年以上从事HI V抗体筛查工作 经验、接受过国家级或国际HI V检测确认试验技术培训,并 获得培训证书。 2. 建筑条件 需有独立的符合II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以下建筑区域和条件: 血清学检测、质量控制、血清库和冷库等并将其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建立省内的艾滋病检测样品库、质控血清库和数据库。根据需要可设置核酸检测、免疫学检测室等。开展HI V病毒分离等研究工作者,需 要有BSL-3 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3. 仪器设备条件 配备筛查试验和确认试验所需设备, 包括酶标读数仪、洗板机、普通冰箱、低温冰箱、超低温冰箱、水浴箱、温箱、离心机、旋转震荡器、摇床、移液器、专用计算机和必要的摄像器材、消毒和污物处理设备、安全防护用品和实验室恒温设备。要

1.0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管理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全面、动态了解滁州地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加强监督管理,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军队系统除外)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其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备案管理。 本办法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致病的微生物。 本办法所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指依法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含有或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生产等实验活动的实验室。 第三条市卫生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全市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备案工作。 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实验室和实验室活动的日常备案工作。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负责本单位内部所有实验室的备案申报工作。 第四条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生物安全一级、生物安全二级、生物安全三级、生物安全四级(以下简称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第五条一级和二级实验室由实验室的设立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生物安全防护原则,参照《滁州市生物安全一级(BSL-1)和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基本要求(试行)》(附件1)进行自我评估,确认实验室级别。 第六条新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应自正式启用之日起30日内,由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向实验室所在地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备案。 区县卫生行政部门须及时汇总当年辖区备案信息,于每年12月30日前报市卫生行政部门。 第七条申请实验室备案的单位应当提交以下相关材料:(一)《滁州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实验室活动备案表》(附件2); (二)实验室或实验室设立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 (三)实验室设立单位的生物安全组织管理框架图; (四)实验室布局平面图; (五)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它资料。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年终工作总结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年终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科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疾控部门的领导下,在医院和科室主任的支持下,我们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要求进行各项工作,从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技术水平,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入手,规范细致的做好检测的每一项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逐步提高和改进。 一、认真学习HIV 筛查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并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二、开展HIV 筛查试验的情况,全年共接收HIV 筛查标本562 份,无一例阳性标本,受血前检测占85%,孕产前检查占14%,其他就诊检测占1%。 三、开展HIV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积极改进检测工作 1、对照HIV 筛查实验室管理办法,加强规章制度的健全和落实,健全了各种工作记录,使HIV 筛查实验室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 2、对工作人员加强医疗安全教育,特别是工作时的防护,结果的解释,质量控制、待复检标本上报的程序等。 3、对有放试剂、样品血清的冰箱应上锁,专人管理。 4、制作了标本转运盒,确保标本转运的安全。 5、开展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确保检验质量:进行了仪器校准,加样器校准,制作了HIV 临界质控血清, 通过室内质量控制活动检验工作质量,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废弃物处理 1 / 2

从HIV 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他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 处理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我科采用高压蒸汽消毒,121° C,保持15—20 min. 7、实验室工作人员年度体检,采血检测HIV 抗体,乙肝,甲肝,梅毒抗体,丙肝抗体等,并备案. 8、11 月3日我科派出二人参加市级HIV 初筛实验室培训班。 我们科决心继续在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加强HIV 筛查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保障人民健康继续做出应有贡献。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2 / 2

四川省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管理规定(试行)

附件: 四川省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安全 实验室备案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卫生部颁发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公布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其它未列入《名录》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 第三条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下简称二级实验室)是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达到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实验室。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实验室的备案和管理。 第五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二级实验室的备案组织管理;市(州)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二级实验室的具体备案工作,并组织开展生物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章管理 第六条二级实验室的设立单位须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和卫生部《微生物和生物

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要求,进行实验室的设计和建造,配臵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第七条二级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成立以实验室设立单位法定代表人为主任的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二)设臵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定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三)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管理程序、相关制度、实验室操作规程、病原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各种规范的记录单(表格)等; (四)对与实验活动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已取得上岗资格的工作人员,至少每2年应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技术、法律法规、标准的培训; (五)对与实验活动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每年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 第八条二级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条例》、《名录》及相关规章、标准、规范等,开展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有关的实验活动,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一)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二)实验室应任命一名有适当资质和经验的实验室安全员,负责协助管理安全事宜;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书

生物安全承诺书 本人现在_______________医院医学检验科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本实验室属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我对所从事检验工作的风险及危害已充分了解,为保障人民群众和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保证单位实验室不发生生物安全事件,现郑重承诺: 1、本人在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特别是病原微生物检测中,自觉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规定,严防责任事故的发生。 2、本人已完全了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等相关文件,意识到本实验室存在各种已知和未知病原微生物获得性感染的风险和危害,对所读内容无任何疑义,对内容已完全清楚和全面了解,并能认真履行责任义务,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接受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3、本人将严格按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的内容,从事相应级别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不擅自改变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范围,不更改病原微生物技术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执行各种标准化操作程序,认真如实填报各项实验记录,认真履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和灭菌等规则及规范,认真维护保养仪器设备,保证生物安全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4、积极参加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杜绝发生群体生物安全事件。 5、有权拒绝违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一切操作,对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等所有缺陷或隐患有权向实验室负责人、科主任或生物安全委员会进行书面报告并保留有效文件备查。同时有义务完成上级生物安全管理部门交办的其他相关任务。 6、本人保证:如违反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将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 承诺人: 日期:

艾滋病检验中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

艾滋病检验中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 【摘要】艾滋病属于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发病机制多由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该疾病可以通过血液、唾液、体液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从而使艾滋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 趋势。到目前为止该疾病尚未有完全治愈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且疾病的致死率极高,因此该 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艾滋病检验中的检验人员需要长期和 艾滋病患者或IHV携带者的血液进行接触,因此其具有较高的艾滋病感染风险,为了保障检 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需对其采取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艾滋病;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 艾滋病(AIDS)也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继癌症疾病后,另一大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其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资料显示,近年来艾滋病的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我国艾滋病发病例数已超过60万,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了严重 的影响,同时也加大了艾滋病病检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而我国仍有部分检验人员的自我 防护意识较差,因此相关单位需对其进行相关的引导或教育,才能有效提高检验人员的自我 安全意识,进而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几率和保障检验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 1.检验人员在艾滋病检验中存在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黏膜破损渗出液中具有大量的艾滋 病病毒,且这些病毒传染性极强,而患者的唾液、汗液、乳汁以及其他体液中也存在少量的 艾滋病病毒,这类病毒传染性较低。由于艾滋病病检检验人员需要长期对艾滋病患者和HIV 感染者和与其血液或机体进行接触,因此其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性较高,检验人员在艾滋病检 验中存在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1)皮肤破损,当检验人员的皮肤存在溃疡、擦伤、切口 等损伤且暴露时,当其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时,极易发生感染[2]。(2)黏膜接触,人体的黏膜下血液循环和黏膜组织距离较近,且黏膜组织十分薄弱,而检 验人员对患者的血液样品进行检验前一般需作离心操作,若操作不当则会使血液飞溅,当血 液落入到检验人员的鼻腔黏膜、眼结膜或口腔中时,便会引发检验人员出现感染,黏膜接触 暴露产生感染的危险性通常低于皮肤破损暴露所引发的感染。(3)穿刺接触,在穿刺过程中,若检验人员的皮肤不慎被针头刺穿或刺破,带有HIV病毒的血清或血液便会流入到检验 人员的皮下组织,甚至是血液循环系统中,从而引发检验人员发生感染。 2.提高艾滋病检验中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2.1做好检验人员职业防护培训,不断提高检验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为减少艾滋病病检工作中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和降低其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单位需做好 职业防护培训和安全教育,通过制定正规和完善的岗前培训制度,以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检 验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并使其全面了解和掌握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的防护知识,然后 再对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此外,单位还需引导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认真 和严格执行相关的消毒和隔离流程,不仅能降低检验人员自身的职业感染危险性,同时还能 有效减少检验过程中的交叉性感染[3]。 2.2对检验器具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 完成血液检测后,检验人员需采用200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台面和检验器具进行清洗, 清洗干净后,采用高浓度的乙醇对生物安全柜的台面和检验器具进行消毒,以减少HIV病毒 残留。此外,实验室的垃圾需分类收集和处理,确保生活垃圾和检验仪器垃圾分开存放。由 于检验室环境存在持久性的潜在感染因素有一部分来源于检验仪器垃圾,因此在进行垃圾处 理时需做到打包严密,由专人进行管理和运送。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目的 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2、范围 适用于进入肿研所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肿研所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3.2进入肿研所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制度要求 4.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4.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4.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实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科研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4.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 4.6.1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 4.6.2患发热性疾病; 4.6.3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4.6.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4.6.5妊娠; 4.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 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8外单位来肿研所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部备案。 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感染性材料合理归放,管理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一、感染性材料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管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操作技能,监控感染性材料外流。 二、建立感染性材料登记册,详细填写感染性材料名称、编号来源、使用、污染、销毁等情况。 三、按照感染性材料保存要求,严格无菌操作。 四、感染性材料不得随意对外使用;确需使用者须经科主任审批。五、感染性材料的请购与销毁须经科主任审批;销毁时必须经过彻底灭菌处理。六、在准备及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时、定点、安全、妥善放置;一旦发

(完整版)BSL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要求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要求 第一节实验室建设要求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根据实验室的设计特点、建筑结构和屏障设施等可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个安全防护等级,即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一级(biosafety level,BSL-1)~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四级(biosafetylevel,BSL-4),BSL-1防护水平和隔离要求最低,BSL-4防护水平和隔离要求最高。BSL-1、BSL-2实验室属基础实验室,BSL-3实验室为屏障实验室,BSL-4实验室为高度屏障实验室。但使用频率最高,最频繁的是BSL-2级实验室,因此,这里需要对BSL-2实验室的建设问题重点讨论。 二、实验室建设的防护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实验室在建设前就要委托具有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组织专业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性、科学性、实用性、选址布局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等方面论证。其次,实验室的建设应由具有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经验的单位承建;再者,在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及用材等方面进行监督与质量控制,最后应对建成的实验室进行工程质量的验收。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平面布局上可通过分区物理隔离措施,将实验污染区和其它清洁区进行隔离,还有就是通过气流组织的方式,使实验室形成单向气流(负压梯度),即空气气流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方向流动,达到抑制感染性因子外泄的目的。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布局要求 1、安全原则: 毒性强、感染性高的专业实验室应与办公区域隔离,成独立或相对独立区域;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等尽量设在人员流动少的区域(新建最好独立设置) 2、实验室流向:由安全低毒实验室向高毒高感染性实验室过度,高度高感染性实验室应远离人员活动频繁区域,设在建筑物末端 3、人流物流通道尽量分开 人员进出通道和物品通道分开 洁净物品与污染物品通道分开 4、按项目设立专业实验室 HIV、PCR、正常细胞、血清免疫学

生物安全责任书承诺书(完整版)

生物安全责任书 为确保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号)、卫生计生委相关法规文件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特制订本安全责任书如下: 1、按照责任化分的管理原则,各室主要负责人为本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2、确保本室人员在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中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规定。如违反规定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将依法追究责任并根据情节轻重报院领导作相应处理。 3、确保本室在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采集、保藏、运输及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等规定,杜绝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特别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被盗、被抢、丢失、泄漏、扩散等事故发生。 4、按要求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5、建立组各项实验室生物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落实到位 6、建立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实验室人员熟知预案,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责任科室: 科室负责人: 免疫室负责人: 化学室负责人: 临检室负责人: 微生物室负责人: 急诊检验负责人: 日期:年月日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书 根据国家、省、市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本院制定的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规定,现将相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如下: 1、本人已熟读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等相关受控文件,意识到本实验室存在病原微生物获得性感染的风险和危害,对所读内容无任何疑义,对部门告知单内容已完全清楚和全面了解,并能认真履行告知的义务,全面接受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2、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中,自觉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相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要求。 3、根据标准的内容从事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不擅自改变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范围;不更改病原微生物技术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执行各种标准化操作程序,认真如实填报各项实验记录,认真履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和灭菌规则及规范。 4、有权拒绝违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一切操作,对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等所有缺陷或隐患有权向生物安全责任人或生物安全主管进行书面报告并自留有效文件备查。同时有义务完成上级生物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交办的其他相关任务。 5、本人已知在实验室工作,有可能感染《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确定的已知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感染性疾病及由于医学学科发展的局限性等尚未了解的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6. 本人保证:如违反了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本人将承担由此产生的所有法律责任和民事责任。 7. 对于上述内容和有关实验室安全的其他相关文件内容,本人已被详细告知并能全面遵章执行,本人愿意亲笔签署“知情并同意”意见,同时,自签名

实验室生物安全试题及参考答案(新)

1.ISO15489是A《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 B.《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C.《实验室生物安通用要求》 D.以上都对答案: A 2.为了实施质量体系 A.在与质量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岗位上都使用相应的有效版本文件 B.及时撤出失效文件 C.及时撤出作废文件 D.以上都对答案: D 3.实验室对质量体系运行全面负责的人是: A.最高管理者 B.质量负责人 C.技术负责人 D.专业实验室组长答案: A 4.下列活动中的哪一项必须有与其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来进行? A.管理评审者 B.合同评审者 C.监督检验 D.质量体系审核答案: D 5.进行现场质量体系审核的主要目的是 A.修改质量手册 B.检验质量体系文件的实施情况 C.修改程序文件 D.寻找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答案: B 6.实验室的客户请一个有资格的机构对该实验室进行质量体系审核,这种审核称为 A.第一方审核 B.第二方审核 C.第三方审核 D.以上都对答案: C 7.审核过程中确定中确定的不符合项必须 A.记录 B.备受审核方管理层认可 C.第三方审核 D.第一方审核答案: B

8.有时工作急需,所采购的物资或在校准/检测过程中的消耗品来不及检验或沐浴合适的仪器,又不能确定质量的,在此种情况下 A.仍不准投入使用 B.应充分相信供应商出具的合格证或充分相信校准/检测操作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可以投入使用 C.要经实验室授权人审批后,做好记录和标识后方可放行使用 D.经实验室授权人审批后,可以不做记录和标识后就可放行使用答案: C 9.对仪器设备的审查主要是审查 A.校准/检测检测证书的合法性 B.量值溯源结果的有效性 C.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的完整性 D.以上都对答案: B 10.通常一般医院实验室属生物安全几级实验室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答案: B 11.“患者准备”是: A.检验程序内容 B.预防措施 C.检验前程序内容 D.检验后程序内容答案: C 12.对于测量设备 A.只有经授权的人才可操作设备 B.只有实验室主任才可操作设备 C.进入实验室的人,只要按照说明要求都可操作设备 D.各实验室组长都可操作设备答案: A 13.医学实验室是 A.以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 B.对来自人体材料进行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细胞学等检验的实验室 C.实验室可以提供其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 D.以上都是答案: D 14.对质量体系的总要求可以归纳为 A.写你所做的(应该做到的事情一定要写成文件) B.做你所写的(写入文件的内容一定要做到) C.记你所做的(做到的事情一定要有记录) D.以上都对

生物安全责任书承诺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书 为确保我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卫生计生委相关法规文件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特制订本安全责任书如下: 1、按照责任化分的管理原则,各室主要负责人为本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2、确保本室人员在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中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规定。如违反规定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将依法追究责任并根据情节轻重报院领导作相应处理。 3、确保本室在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采集、保藏、运输及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与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等规定,杜绝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特别就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被盗、被抢、丢失、泄漏、扩散等事故发生。 4、按要求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5、建立组各项实验室生物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工作人

员进行培训,保证落实到位 6、建立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实验室人员熟知预案,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责任科室: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科室负责人: 免疫室负责人: 化学室负责人: 临检室负责人: 微生物室负责人: 急诊检验负责人: 日期: 年月日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书 根据国家、省、市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与本院制定的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规定,现将相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如下: 1、本人已熟读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等相关受控文件,意识到本实验室存在病原微生物获得性感染的风险与危害,对所读内容无任何疑义,对部门告知单内容已完全清楚与全面了解,并能认真履行告知的义务,全面接受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2、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中,自觉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相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与规范的规定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要求。 3、根据标准的内容从事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不擅自改变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范围;不更改病原微生物技术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执行各种标准化操作程序,认真如实填报各项实验记录,认真履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与灭菌规则及规范。 4、有权拒绝违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一切操作,对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等所有缺陷或隐患有权向生物安全责任人

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程序

一、生物风险评估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二、生物风险评估要素 (1)病原微生物特征; (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3)实验活动人员; (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 (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三、生物风险评估实施 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 (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 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

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 (8)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的药物、有效疫苗、疾病监测手段、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手段。 2、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评估 (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培训、检测等活动。 (2)实验活动的类型包括:标本或样品处理、离心、匀浆、超声、移液操作、锐器的使用、生物安全柜使用、医疗废物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等。 (3)实验活动风险影响因素: a.气溶胶产生:离心、旋转、匀浆、接种环等。 b.潜在伤害:注射器等锐器、酒精灯、玻璃器皿等。 c.标本的浓缩:来自临床、现场、培养、浓缩等。 d.毒株和细胞:野毒、减毒、疫苗株、毒素产生等。 e.操作指导书。 (4) 废弃物处理风险影响因素: a.标准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程序。 b.化学消毒剂选择、配置和使用。 c.物理消毒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d.各种实验材料、器具,尤其是锐器处理。 3、实验活动人员要求评估 (1)健康状况和健康历史、耐药和过敏。 (2)人员资质和心里素质。 (3)生物安全知识。 (4)微生物学专业知识。

(高考生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要求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要求

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和要求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任务书的制定,包括制定实验楼每个部门、每个实验室的面积和功能要求;制定生物实验室每间房的建筑、装修内容,门窗要求,环境控制、电力(照明、通讯及网络等)、气体管道、给排水、空调、消防控制、结构等工艺设计的要求;制定每间生物实验室所需固定实验设备清单。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设备规划,包括按照国际生物实验室标准及项目工艺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生物实验室固定设备规划、工艺布置图、典型生物实验室放大工艺平面图、主要立面图和主要剖面图;完成生物实验室固定设备厂商资料及工程设计数据归总。具体地说,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建筑工艺设计的要求是: 1.基地环境方面 在对基地现状充分分析基础上,采用将建筑作为环境背景的设计理念,将单体建筑包容于环境之中。 2.建筑方面 主要包括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室内装修材料要求等。 实验室基本工作区域尺度(ELM),是为保证生物医学研究的安全运行,而对其所需工作区域尺度的规划。实验室的ELM一般包括对操作台、实验设备(包括储藏柜)、工作台、化学排烟罩以及生物安全柜的长度要求。 实验室设计当前的趋势,已经开始朝着规划区域空间尺度的方向发展,而不仅仅限于规划区域长度。这种趋势是起源于模块化实验室形式的采用。 建筑面积由于包括流通区域、建筑核心区域、墙体以及公共区域的面积,必然在整体上大于特定功能区域的使用面积。参考根据AIA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换算方式,实验室(包括内部流通和功能分配区域)面积的基本换算系数在1.7至2.2之间。换算出的工程总面积在实际规划时,还需要做相应调整。 实验室建筑的材料,应该选择耐用和易清洗的类型,并且应能有助于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材料设计的关键因素,在于易清洗、易维护、易储藏并且尽量减少毒害传播。所选材料作穿墙以及楼板处理时,还必须考虑到保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3.结构方面 包括生物实验室结构设计、结构负荷要求等。由于振动会干扰到实验室的敏感性仪器,所以设计者们必须考虑适当控制振动,并将振动源放置在远离敏感性仪器的区域,必须对建筑结构的振动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为了控制振动在实验室区域的传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