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矩控制

转矩控制
转矩控制

交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综述

本文介绍了目前几种比较常见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并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中小容量而言,控制方案重点在于进行转矩、磁链无差拍控制和提高载波频率。对大容量来说,其区别在于低速时采用了间接转矩控制,从而达到低速时降低转矩脉动的目的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几种比较常见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并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中小容量而言,控制方案重点在于进行转矩、磁链无差拍控制和提高载波频率。对大容量来说,其区别在于低速时采用了间接转矩控制,从而达到低速时降低转矩脉动的目的。

关键词:磁场定向控制直接转矩控制DTC

Abstract:This article presents a review of several kinds of commonly used direct torqu e control strategies

and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ion are made. The emphases of control scheme is put on the dead-beat control of torque and stator flux as well as the increasing of carrier freque ncy for low power

drives, whereas, indirect torque control is adopted to achieve torque ripple minimizatio n in low speed,

for high power drives.

Keywords:Field-oriented control Direct Torque Control

1 引言

交流电机相对于直流电机在结构简单、维护容易、对环境要求低以及节能和提高生产力等方面具有足够的优势,使得交流调速已经广泛运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以及日常生活之中。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的高速发展,交流调速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在高性能的交流调速领域主要有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两种。1968年Darmstader工科大学的Hasse博士初步提出了磁场定向控制(Field Orientation)理论,之后在1971年由西门子公司的F.Blaschke对此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实现,并以专利的形式发表,逐步完善并形成了现在的各种矢量控制方法。

对于直接转矩控制来说,一般文献认为它由德国鲁尔大学的M.Depenbrock教授和日本的I.Takahashi于1985年首先分别提出的。对于磁链圆形的直接转矩控制

来说,其基本思想是在准确观测定子磁链的空间位置和大小并保持其幅值基本恒定以及准确计算负载转矩的条件下,通过控制电机的瞬时输入电压来控制电机定子磁链的瞬时旋转速度,来改变它对转子的瞬时转差率,达到直接控制电机输出的目的。在控制思想上与矢量控制不同的是直接转矩控制通过直接控制转矩和磁链来间接控制电流,不需要复杂的坐标变换,因此具有结构简单、转矩响应快以及对参数鲁棒性好等优点。图1为典型的圆形磁链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1 圆形磁链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控制框图

事实上,1977年A·B·Plunkett曾经在IEEE的工业应用期刊上提出了类似于目前直接转矩控制的结构和思想的直接磁链和转矩调节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转矩给定与反馈之差通过PI调节得到滑差频率,此滑差频率加上电机转子机械速度得到逆变器应该输出的电压定子频率;定子磁链给定与反馈之差通过积分运算得到一个电压与频率之比的量,并使之与定子频率相乘得到逆变器应该输出的电压,最后通过SPWM方法对电机进行控制。

图2是直接磁链和转矩调节的控制框图,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两者都是对转矩和磁链进行直接控制,本质上都是对瞬时滑差进行了控制,所不同的是前者通过Bang-Bang控制的方法获得电压矢量,后者通过PI调节的方式获得电机输入控制电压。

图2 直接磁链和转矩调节系统控制框图

直接转矩控制提出来将近有20年了,目前在此基础上已经发展出来了多种控制策略及其数字化实现方案、磁链观测以及速度辨识的方法,本文将对它们进行分类,并作分析和比较。

2 电机模型和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直接转矩控制是基于静止坐标系下来进行控制的,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中,通过检测定子两相电流、直流母线电压和电机转速(在无速度传感器DTC中不需要测速)进行定子磁链观测和转矩计算,使二者分别与定子磁链给定和转矩给定相减,其差值又分别通过各自的滞环相比较,输出转矩和磁链的增、减信号,把这两个信号输入优化矢量开关表,再加上定子磁链所在的扇区就得到了满足磁链为圆形、转矩输出跟随转矩给定的电压矢量。磁链和转矩的滞环可以设置多级,并且其宽度可变,滞环宽度越小,开关频率越高,控制越精确。

直接转矩控制具有结构简单、转矩响应快以及对参数鲁棒性好等优点,但它却是建立在单一矢量、转矩和磁链滞环的Bang-Bang控制基础之上的控制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低速开关频率低、开关频率不固定以及转矩脉动大,限制了直接转矩控制在低速区的应用。针对于此,国内外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各种提高开关频率、固定开关频率以及减小转矩脉动的方法,本节将逐一列出分析比较。

3 无差拍(Deadbeat)空间矢量调制方法

3.1 T.G.Habetler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

把无差拍方法应用于直接转矩控制首先是由美国人T.G.Habetler提出来的。这种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在本次采样周期得到转矩的给定值与反馈值之差,这个差值可以用下式表示出来:

其中包含有空间电压矢量在d轴和q轴上的两个分量。另外可以得到使定子磁链幅值达到给定值的所加空间电压矢量的数学式子:

利用式(1)和式(2)可以联立求解出下一周期使转矩误差和磁链误差为零的空间电压矢量的两个分量Vd和Vq,显然,此空间电压矢量的幅值和相位是任意的,可以通过相邻的两个基本的电压矢量合成而得。利用计算出来的空间电压矢量可以达到转矩和磁链无差拍的目的。

利用Habetler的无差拍方法,从理论上可以完全使磁链和转矩误差为零,从而消除转矩脉动,可以弥补传统DTC的Bang-Bang控制的不足,使电机可以运行于极低速下。另外,通过无差拍控制得到的空间电压矢量可以使开关频率相对于单一矢量大幅提高并且使之固定,这对于减少电压谐波和电机噪声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由式(1)和式(2)可以联立求解出的空间电压矢量作用时间可能会大于采样周期,这说明不能同时满足磁链和转矩无差拍控制。因此作者提出了三个步骤,首先是否转矩满足无差拍,如果不满足再看是否磁链满足无差拍,如果还不满足就按照原有直接转矩控制矢量表来选取下一周期的单一电压矢量。因此按照Habetler的无差拍方法最大的计算量有四个步骤,这将耗费很大的计算资源,不易实现,另外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对电机参数的依赖性比较大,这将降低控制的鲁棒性。

3.2 转矩或磁链的预测控制方法

在T·G·Habetler的无差拍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中,由于计算量很大而不易实现,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简化的无差拍直接转矩控制,比较典型的是转矩跟踪预测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分析了低速转矩脉动的情况,得出转矩脉动锯齿不对称的结

论,之后又进一步由基本电机方程得出转矩变化式子:

其中:,

通过分析(3)式可知,非零电压矢量和零电压矢量对转矩变化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可以使转矩上升或下降,而后者总是使转矩下降。另外,在不同的速度范围内二者对转矩作用产生的变化率也在变化。在转矩预测控制方法中,电压矢量在空间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合成在两个单一电压矢量的中间,但是电压矢量不是作用整个采样周期,而是有一定的占空比,在一个采样周期中可以分为非零电压矢量和零电压矢量。如果使下一采样周期非零电压矢量和零电压矢量共同作用产生的转矩变化等于本周期计算出来的转矩误差,如下式所示:

将消除转矩误差,达到转矩无差拍控制的目的。即使出现计算出来的电压矢量作用时间超出采样周期,也可以用满电压矢量来代替,因此是非常易于实现的,从实验结果来看,转矩脉动的锯齿基本上对称,说明转矩的脉动已经大为减少。上法认为磁链被准确控制或变化缓慢,而没有考虑磁链的无差拍控制,在文献中对磁链也进行了预测控制,在这中方法中,通过磁链的空间矢量和电压矢量关系可近视得到:

其中ΔΨS是在电压矢量作用下的磁链幅值改变量,θVΨ是二者的空间角度。设第k采样周期的磁链误差为ΔΨSO,那么根据公式(5),可以得到使第k+1周期磁链误差为零的矢量作用时间为:。以转矩控制优先为原则,根据转矩预测控制计算出来的矢量作用时间和磁链预测控制计算出来的作用时间可以得到综合的矢量作用时间。考虑磁链的无差拍控制之后相对于单纯的转矩无差拍控制效果好,既消除了转矩脉动,又不会产生磁链畸变,并且计算量不会太大。除了上述的转矩无差拍控制方法,在文献中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最后的电压矢量计算作用时间也基本相同,此处不详述。同Habetler的无差拍方法一样,预测方法也要用到比较

多的电机参数,如果能在线实时辨识定子电阻和转子时间常数,将大大提高控制精度。

3.3 基于检测反电势的离散时间直接转矩控制(DTDTC)

使用离散时间的方法进行异步电机的控制在文献中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在文献中,首次把这种方法使用于直接转矩控制,其基本方法如下:对由电机的基本电路模型得到的电压方程和磁链方程进行离散化如下:

a,b的定义对转矩方程也进行离散化,并把方程(7)代入其中,同时也把方程(7)代入到磁链的幅值平方表达式中去,利用离散的转矩方程和离散的磁链幅值平方式可以求解出下一周期的的空间电压矢量的增量

ΔVSx和ΔV Sy,代入以下方程可以得到转矩和磁链无差拍控制的电压矢量,并对其进行了限幅:

离散时间直接转矩控制可以通过差分方程,把k+1周期的所应达到的转矩和磁链递推出来,因此可以同时达到转矩和磁链的无差拍控制,从实现方式上是很适合于数字化控制的,另外这种方法主要基于定子侧进行控制,所需的电机参数只有定子电阻和电感,对电机参数变化的鲁棒性比较好,从实验结果来看,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种方法中,需要检测电机的相电压,这增加的系统硬件的复杂性,另外,计算量也比较大。

3.4 基于几何图形的无差拍控制

在文献中,对定子磁链方程、转子磁链方程以及由定、转子磁链表达的转矩方程进行离散化,之后把前两个方程带入到转矩方程中去。通过离散的转矩方程分析可以知道施加电压矢量可以使转矩误差为零,转矩变化到平面上的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与转子磁链矢量方向平行。采取同样的方法可以分析知道施加电压矢量可以使磁链误差为零,磁链变化到平面上的一个园上,这个园与与磁链园同

心。于是利用直线和园的交点就可以得到使转矩和磁链无差拍控制的电压矢量,当然这个电压矢量受到逆变器所能输出的电压大小的限制。

把几何图形引入到无差拍的控制中来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可以得到最优的无差拍控制的电压矢量,同时也有助于理论上的分析。但是就如何把图形方式和数字化控制结合起来从实现方式上来说还是存在有一定的难度。

4 离散空间矢量调制(DSVM)方法

无差拍的直接转矩控制从理论上可以最大化地消除转矩和磁链的的误差,克服了Bang-Bang控制不精确性的弱点,但是需要比较大的计算量,并且这些计算都是与电机参数有关,容易引起计算上的误差。因此在文献中提出了既不需要多少计算,又能提高转矩和磁链控制精度的离散空间矢量调制方法。

图3 DSVM的空间电压分布情况

在离散空间矢量调制方法中,通过对两电平逆变器输出的六个基本电压矢量中的相邻电压矢量和零电压矢量进行有规律的合成,如图3是使用相邻的单一矢量2和单一矢量3以及零电压矢量合成出来的空间电压矢量。从图3中可以看出其合成方法是把整个采样周期平均分为3段,每一段由非零电压矢量或零电压矢量组成,如空间电压矢量23Z是由矢量2和矢量3以及零电压矢量各作用1/3采样周期,可以采用5段式或7段式方式合成(文中没说明),利用这种有规律的合成方法一共可以合成出10个电压矢量。

细化的电压矢量可以对转矩和磁链进行更精确的控制,文献中对磁链使用了传统的2级滞环Bang-Bang控制,而考虑到转矩需要动态响应快,对其划分了5级滞环Bang-Bang控制,如图4所示,不同的误差带内使用不同的电压矢量表。另外,作者通过推导得到电压矢量对转矩变化的影响式子如下所示:

从式(10)中可以看出同一电压矢量在低速和高速对转矩变化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的速度范围使用了不同的电压矢量,如图3所示。从另一方面看,低速使用幅值小的电压矢量以及高速使用幅值大的电压矢量也是符合V/f=C这一规律的。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在低速时连续使用较多的零电压矢量使开关频率很低,转矩脉动大。而按照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方法由于低速使用幅值小的电压矢量,因此连续使用的零电压矢量少,开关频率高,转矩脉动小。另外,由于高速时的电压矢量比较多,可以划分12个扇区,使用两个电压矢量表,这样可以进行更精确的控制。

图4 磁链2级滞环和转矩5级滞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离散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易于实现,不需要有无差拍控制那样多的计算,保持了传统Bang-Bang控制的优点,因此鲁棒性好,但相对于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又可以提高转矩和磁链控制精度,减小低速转矩脉动。但是控制精度越提高,矢量划分就越细,电压矢量控制表就越多越大,这将增加控制的复杂性。因此,如果能让离散的空间矢量调制与无差拍控制结合起来,将会有助于克服这个缺点。

5 由PI调节器输出空间电压矢量的方法

在直接转矩控制中,如果能获得任意相位的空间电压矢量,将有助于减小低速下的转矩脉动,达到矢量控制在低速下的稳态性能。第3节中的无差拍控制就能得到任意相位的空间电压矢量,但是计算比较复杂,实现比较困难。另一种获得任意相位的空间电压矢量的方法是使用PI调节器。A·B·Plunkett的直接转矩和磁链调节方法就是一种PI调节方法,只是那时候还没有空间电压矢量这个概念,只能使用SPWM方法输出电机控制电压。在文献中,所提出的直接转矩控制使用PI 调节的方法,并且用于SVM的方法输出空间电压矢量,其控制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基于PI调节的直接转矩控制结构图

在图5中,由转矩给定和转矩反馈获得转矩误差输入PI调节器中,经过PI调节得到q轴电压矢量,由定子磁链给定和定子磁链反馈获得定子磁链误差输入PI 调节器中,经过PI调节得到d轴电压矢量,之后将d轴和q轴的电压矢量旋转变换到静止坐标系下的α轴和β上,用于空间电压矢量的输出,显然这个空间电压矢量在空间位置上的相位是任意的。从结构上看基于PI调节的直接转矩控制相似于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定向于定子磁链d轴,q轴磁链为零,另外在d轴方向还要对磁链和和q轴方向上的电流进行解耦,而这些对于基于PI调节的直接转矩控制不需要,其中只需要使转矩输出和定子磁链反馈通过PI调节方法来跟随上给定即可,因此从实现上是比较简单的,同时鲁棒性也比较好,并且相对于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可以提高开关频率,减小了低速下的转矩脉动,但是在这种方法当中需要选取合适的PI参数,否则会影响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除了以上这种PI调节的直接转矩控制外,在文献中还在A·B·Plunkeet的直接转矩和磁链调节法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使用空间电压矢量的方式输出,此处不详细叙述。

6 注入高频抖动提高开关频率

在前面的各种直接转矩控制策略中都谈到提高低速下的开关频率可以降低转矩脉动,同时也可以降低噪声。在文献中,提出了一种在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基础上注入高频抖动的方法提高开关频率,其中作者用图表的方式显示了开关频率随转矩和磁链滞环宽度的减小而提高,但是这种提高是有限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磁链和转矩控制上的延迟,滞后越大开关频率就越低。例如从仿真来看10μs 延迟有14kHz的开关频率,但当有20μs的延迟时只有8kHz的开关频率。文献中提出的提高开关频率方法是在转矩和磁链滞环内叠加上高频的三角波,其幅值与滞环宽度相当,其结构图6所示。

图6 注入高频抖动的方法提高开关频率

当反馈值大于三角波时电压矢量减小,当反馈值小于三角波时电压矢量增大,因此,即使控制上有延迟,但随着三角波频率的增大,开关频率也就提高了,例如当三角波的频率为30kHz时,开关频率可达10kHz。文献中采用的是单一电压矢量的方法,如果能采用空间任意电压矢量的方法,可以使开关频率进一步提高。

7 大容量的直接转矩控制的低速控制策略

直接转矩控制当初在德国提出来是为了解决大容量的机车控制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降低开关频率。目前以GTO作为逆变器的功率器件时,其开关频率一般不超过200Hz,使用IGBT时,一般也不能超过500Hz。因此以上的各节所描述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将不适用于大容量的直接转矩控制,否则将造成比较高的开关频率。在低速下,如果使用直接转矩进行控制,首先是采样周期很小,

否则转矩脉动大,而且容易过流。其次是要求圆形磁链,否则转矩脉动大;再次是要使用单一电压矢量,并且占空比为100%,这样才能减少至少一半的开关频率;最后是转矩和磁链要有比较大的滞环,否则开关频率也比较高,但是,如果转矩和磁链的滞环太大,又会造成比较大的转矩脉动。因此在大容量的调速中不易使用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目前使用的最成熟的方法是间接转矩控制,其控制结构如图7所示。

图7 间接转矩控制框图

由图7可以看出,这种控制方法其实是在A·B·Plunkett的直接转矩和磁链调节法上的一种改进,其中转矩调节器输出的是动态滑差在一个采用周期的积分动态增量ΔXd,而稳态滑差由磁链和转矩计算出来。动态滑差与电机机械角速度之和得到同步角速度,对其在一个采样周期进行积分就可以得到磁链在一个周期内的相位稳态增量ΔX0,使之与动态增量相加可得磁链在一个采样周期总的相位增量ΔX。磁链调节器输出幅值增量kψ,利用相位增量和幅值增量以及电压方程可以得到控制电机的空间电压矢量。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间接转矩控制的物理概念是很清晰的。通过计算磁链的幅值增量和相位增量来决定空间电压矢量,不但可以保证磁链轨迹为圆形,而且还对转矩进行了稳态和动态的调节。另外,可以象矢量控制那样通过增大采样周期来减小开关频率而不会产生额外的转矩脉动,这主要是因为磁链的幅值增量和相位增量在一个采样周期中是可以准确计算出来的。因此间接转矩控制具有很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在大容量的调速中能大大减小低速转矩脉动,增大调速范围。

8 结束语

本文对目前几种比较常见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对于这些控制策略主要是围绕着如何改善低速性能来提出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扩展直接转矩控制的调速范围。

相对于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来说,目前对于中小容量电机控制的改进方法主要是进行转矩、磁链无差拍控制和提高、固定开关频率。同时实现转矩和磁链的无差拍控制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出现了单独的转矩和磁链的预测跟踪控制,以及界于无差拍控制和Bang-Bang控制之间的离散空间电压矢量控制,不但简化了控制算法,还提高了控制精度。运用PI调节器进行转矩和磁链控制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省却了无差拍控制的复杂计算,易于实现。无论是无差拍控制或PI调节的方式都可以输出任意或比较多的空间电压矢量,这自然提高并且固定了开关频率,对于降低转矩脉动和减少噪音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应该清楚的看到,目前的小容量直接转矩控制的低速性能还达不到矢量控制那样,转矩脉动和噪音都比后者大,因此就如何降低转矩脉动和减小噪音上来说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另外,把间接转矩控制引入到小容量的低速控制中来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思路。

对于大容量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来说,与中小容量的主要区别是限制开关频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由于在低速采用了间接转矩控制,因此转矩脉动比较小,几乎能达到矢量控制那样的低速性能。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向着大功率化和高频化发展,将有助于大容量直接转矩控制的进一步发展。

力矩电机控制器工作原理

力矩电机控制器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力矩电机控制器工作原理: 力矩电机控制器Y LJ-K-3-F系列是在原YKT-3,LTS系列力矩电机控制器的基础上改制的一种新型的电子调压(开、闭环)控制装置,主要特点是在线速度变化后,张力仍能保持在所允许的范围内,适用于卷绕产品时的张力基本保持不变,电机性能与卷绕性能协调匹配,因此能代替传统复杂的设备系统,可大大节省投资。是机电一体化力矩电机的理想配套装置。控制器采用可控硅对电机无级调速、电压调节平稳,起动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解决传统设备维护困难的缺点,延长使用寿命。本控制器有开环、闭环控制两种模式。开环控制有系统简单、调整方便等优点,闭环控制是指系统中由检测传感器,如张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将所需控制的物理量转换成电压讯号反馈到控制器中,控制器通过调压方式对这些物理量实现闭环控制。控制器采用GB3797-89及Q/JBHZ2-99标准。 主要技术数据 1、额定电压:三相 380V±10%;频率: 50Hz或60Hz。 2、输出电压范围:电压从70V到365V。 3、输出最大电流:6、8A、12、22、32、50、80A。 4、输出电压三相偏差:±3%。 5、转矩调节比:10﹕1。 使用条件 1、环境温度:-5℃~+40℃,温度变化率应不大于5℃/h。 2、相对湿度:在40℃时,不超过50%;在20℃以下时,不超过90%,相对湿度的变化率不超过5%/h,且无凝露现象。 3、安装使用地点的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 4、控制器在使用环境中,不得有过量的尘埃和足以使电气元器件金属腐蚀的气体。 5、控制器工作时,外部振动频率≦150Hz,振动加速度不得超过5m/s2。 6、交流输入电源 a、电压持续波动范围±10%;短暂波动不超过-10%~+15%; b、频率波动不超过±2%,频率的变化速度不超过±1%/S ;

力矩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力矩电机控制系统 一、设计目的及任务 力矩电机分直流力矩电机和交流力矩电机,其工作原理和普通直流和交流电 机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是直流力矩电机的电枢绕组的电阻比普通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的电阻大,同样交流力矩电机转子的电阻比普通交流电机的转子电阻大。对于力矩电机我们注重它的技术参数主要是额定堵转电压,额定堵转电流和额定堵转电流下的堵转时间。 力矩电机的特点是具有软的机械特性,可以堵转。当负载转矩增大时能自动 降低转速,同时加大输出转矩。当负载转矩为一定值时改变电机端电压便可调速,但转速的调整率不好。因而在电机轴上加一测速装置,配上控制器,利用测速装置输出的电压和控制器给定的电压相比,来自动调节电机的端电压,使电机稳定。 设计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控制系统来控制力矩电机,使其产生满足要求的力矩。 1、能产生所要求的力矩,可用于一些地面模拟设备上,用来模拟设备运行时的干扰力矩; 2、可用于控制系统设计课程实验设备或是控制算法的验证。 二、设计要求 本系统为力矩电机的控制系统,设计要求如下: 1、可以产生三种固定的力矩波形; 2、可以根据要求任意设定力矩波形,这样可以大大增加系统的灵活性; 3、可以实现单片机和PC的相互传输; 4、控制精度高,响应快; 5、力求简单,实用。 三、设计方案 系统的装置由光电码盘,稀土永磁直流力矩电机和飞轮组成。 在控制器的设计上,为了做到简单、实用,选择了常用的PID控制;为了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从软件上对系统进行误差补偿。 1、系统工作原理 通过控制向力矩电机施加的电流,向飞轮施加力矩,使飞轮加速后减速旋转,反作用力矩通过模拟器机械装置的底座同时施加到连接的转台上,达到向状态施加力矩的作用,全部过程再闭环控制下进行。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总体框图 2、控制系统描述 电机转动的角度经光电码盘检测转化为脉冲输出,对脉冲信号进行计算就得 到角度转动的累计值,控制计算机将指令与光电码盘输出的角度信号相比较,得

交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和改进方案详解

交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和改进方案详解 1 前言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微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展,交流调速性能日益完善,足以和直流调速媲美,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国防和日常生活。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中主要有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两种。直接转矩控制是由德国的Depenbrock教授于1985年提出的。近年来,结合智能控制理论与直接转矩控制理论,提出诸多基于模糊控制和人工工神经网络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其控制性能。目前它已成为各种交流调速方法中研究最多、应用前景最广的交流调速方法之一。 2 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 直接转矩控制原理是利用测得的电流和电压矢量辨识定子磁链和转矩,并与磁链和转矩给定值相比较,将其差值输入两个滞环比较器,然后根据滞环比较器的输出和磁链位置从开关表中选择合适的电压矢量,进而控制转矩。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交流电机的转矩表达式如下: 式中:δ为定、转子磁链夹角,np为极对数。 转子磁链和定子磁链之间存在一个滞后惯性环节,当定子磁链改变时,认为转子磁链不变。因此,从式(1)知道,如果保持定子磁链的幅值恒定,通过选择电压矢量,使定子磁链走走停停,改变定子磁链的平均旋转速度,从而改变定、转子磁链夹角,就能够实现对转矩的控制。从这里看,直接转矩控制的关键在于如何保持定子磁链恒定和改变磁链夹角。直接转矩控制自提出以来,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不断改进,完善性能。这些方案虽然方法不同、原理各异,但都是期望选取适当电压矢量来保证磁链的圆形轨迹,从而减小脉动。 3 直接转矩控制改进方案 3.1 改进磁链辨识方法 直接测量定子磁链很麻烦而且成本很高,通常采用一些容易得到的变量(如U、I)来进行估

力矩计算

选择步进电机时,首先必须确保步进电机的输出功率大于负载所需的功率。选择动力步进电机时,应首先计算机械系统的负载转矩。电动机的转矩-频率特性可以满足机械负载并具有一定的裕度,以确保其可靠的运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种频率的负载力矩必须在力矩-频率特性曲线的范围内。一般来说,静转矩Mjmax大的电动机具有大的负载转矩。 选择步进电机时,步进角应与机械系统匹配,以便获得机床所需的脉冲当量。在机械传动过程中,为了减小脉冲当量,一个可以改变丝杠的导程,另一个可以通过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来实现。但是细分只能更改其分辨率,而不能更改其精度。精度取决于电机的固有特性。 在选择动力步进电机时,应估算机械负载的负载惯量和机床所需的启动频率,以使其与步进电机的惯量频率特性相匹配,并具有一定的余量,以便可以实现最高速度的连续工作频率。满足了机床快速运动的需求。 选择步进电机需要进行以下计算: (1)计算齿轮的减速比 根据所需的脉冲当量,齿轮减速比I计算如下: i =(φ.S)/(360.Δ)(1-1)

φ步进电机的步进角类型(o /脉冲) S ---螺距(mm) δ-(毫米/脉冲) (2)计算从工作台,螺杆和齿轮到电动机轴的惯量Jt。 Jt = J1 +(1 / i2)[(J2 + Js)+ W / g(S /2π)2](1-2) Jt的类型---转换为电动机轴上的惯性(Kg.cm.s2) J1,J2 ---齿轮惯性(Kg.cm.s2) 螺杆的JS惯性(Kg.cm.s2) W ---工作台重量(n) S ---螺距(cm) (3)计算电动机输出的总转矩m M = Ma + Mf + Mt(1-3) Ma =(Jm + Jt).n / T×1.02×10ˉ2(1-4) Ma ---电动机启动时的加速转矩(N.m) Jm,Jt ---电机本身的惯量和负载惯量(Kg.cm.s2) N ---电动机所需转速(r / min) T ---电机ACC时间(秒)

力矩电机控制器工作原1

力矩电机控制器工作原理: 力矩电机控制器Y LJ-K-3-F系列是在原YKT-3,LTS系列力矩电机控制器的基础上改制的一种新型的电子调压(开、闭环)控制装置,主要特点是在线速度变化后,张力仍能保持在所允许的范围内,适用于卷绕产品时的张力基本保持不变,电机性能与卷绕性能协调匹配,因此能代替传统复杂的设备系统,可大大节省投资。是机电一体化力矩电机的理想配套装置。控制器采用可控硅对电机无级调速、电压调节平稳,起动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解决传统设备维护困难的缺点,延长使用寿命。本控制器有开环、闭环控制两种模式。开环控制有系统简单、调整方便等优点,闭环控制是指系统中由检测传感器,如张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将所需控制的物理量转换成电压讯号反馈到控制器中,控制器通过调压方式对这些物理量实现闭环控制。控制器采用GB3797-89及Q/JBHZ2-99标准。 主要技术数据 1、额定电压:三相380V±10%;频率: 50Hz或60Hz。 2、输出电压范围:电压从70V到365V。 3、输出最大电流:6、8A、12、22、32、50、80A。 4、输出电压三相偏差:±3%。 5、转矩调节比:10﹕1。 使用条件 1、环境温度:-5℃~+40℃,温度变化率应不大于5℃/h。 2、相对湿度:在40℃时,不超过50%;在20℃以下时,不超过90%,相对湿度的变化率不超过5%/h,且无凝露现象。 3、安装使用地点的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 4、控制器在使用环境中,不得有过量的尘埃和足以使电气元器件金属腐蚀的气体。 5、控制器工作时,外部振动频率≦150Hz,振动加速度不得超过5m/s2。 6、交流输入电源 a、电压持续波动范围±10%;短暂波动不超过-10%~+15%; b、频率波动不超过±2%,频率的变化速度不超过±1%/S ; c、三相电源的不平衡度不大于2%; d、波形畸变不超过5%。 工作原理与电路特性: 控制器主要电路采用三相全波Y联接,可任意选择所需要的负载形式,即为三角形或星形(星形负载中线不必联接);与其他类型电路相比这样的电路优点是输出谐波分量低,使电机内部损耗小于任何一种其他类型的电路,则电路效率高,并对邻近通讯电路干扰小,是控制器各种形式主电路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控制器采用进口的双向晶闸管,改变流过电机交流电流的导通角,从而使电机的工作电压从70V~365V连续可调,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情况;控制电路中采用宽脉冲及光电耦合管来触发主晶闸管,采用自动跟踪控制方法,用三相网路相位同步控制,保证三相输出自动平衡,并通过输出反馈控制,能有效地防止电机在运行过程调压失控;其次对电机起动、关机均采取了控制措施。因此产品性能优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起动性能好,平稳,无电流冲击,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 本控制器除具有同类型控制器特点之外,还有以下独具的特点。 1. 控制器有二种工作模式选择:即调压工作模式、反馈控制模式。 调压工作模式:工作电压从70V~365V连续可调。 反馈控制模式:可进行恒张力反馈或速度反馈控制,视反馈信号性质的不同。

力矩电机控制器 工作原理

本控制器为代替三相自耦变压器,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先进的全电子化控制装置,能工作在电阻、电感性负载。广泛适用于五金机械塑料、电线、电缆、绳网、印刷、造纸、纺织、印染、化疑纤、橡绞、电影胶皮等各种机械、机电行业。 与三相自藕调压器相比较,本控制器由于采用了电子调节,无触点磨损,电压调节平衡,起动性能好,本控制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发热小、节约能源(经测定平均节能17%以上),使用寿命长、安装、维修方便。 二、工作条件: 1、环境温度:-25℃~+55℃。 2、空气相对湿度:≤85%(20℃±5℃)。 3、无显著冲击震动外。 4、工作电压:三相电压交流380V、220V(±10%)。 5、50~60HZ。 三、工作原理: 三相调压器调速控制器主回路采用进口双向可控硅,改变可控制硅的开放角大小,就能使电机或其它负载的工作电压从0至375V连续可调,也就实现了平衡地调压调速过程,以满足不同生产的工艺要求。 在可控硅控制电路中采用了三相同步集成模块,加入了电流正反馈,构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既提高了力矩电机的机械性硬度,又改善了力矩电机在低电压时的起动性能,同时还提高了力矩电机的过载能力,扩大了力矩电机的使用范围。为了使调速过程尽快进入稳定状态,在控制回路中还加入了电压反馈,以提高控制器的技术性能。 四、使用方法: 接线说明:请严格按以下接线示意图接线,D1、D2、D3三点为控制器的输出端,接力矩电机的电源线柱W1V1U1(Ⅱ型力矩电机必须为Y接法及星型接法,电机中性点W2V2U2必须严格接电源零线N,否则,本控制器无法正常工作或烧毁本装置。) 1、调速旋钮旋至零位。 2、接通总电源,打开控制器开关。(指示灯亮) 3、整好面板上反馈设定按键。(一般不需调节,出厂时已按常规设定好,可适用不同启动电压的力矩电机)。 4、调节调速电位器旋钮,使电机达到你所需的速度。

位置 速度 转矩3种控制方式介绍

1从原理上理解3种控制方式 一般伺服都有三种控制方式:速度控制方式,转矩控制方式,位置控制方式。之所以有这三中控制方式,是因为伺服一般为三个环控制。所谓三环就是3个闭环负反馈PID调节系统。由伺服系统的三个控制回路来实现。 第1环是电流环,它是最内环。此环完全在伺服驱动器内部进行,通过霍尔装置检测驱动器给电机的各相的输出电流,负反馈给电流的设定进行PID调节,从而达到输出电流尽量接近等于设定电流,电流环就是控制电机转矩的,所以在转矩模式下驱动器的运算最小,动态响应最快。 第2环是速度环,它是次外环,通过检测的电机编码器的信号来进行负反馈PID调节,它的环内PID输出直接就是电流环的设定,所以速度环控制时就包含了速度环和电流环,换句话说任何模式都必须使用电流环,电流环是控制的根本,在速度和位置控制的同时系统实际也在进行电流(转矩)的控制以达到对速度和位置的相应控制。 第3环是位置环,它是最外环,可以在驱动器和电机编码器间构建也可以在外部控制器和电机编码器或最终负载间构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由于位置控制环内部输出就是速度环的设定,位置控制模式下系统进行了所有3个环的运算,此时的系统运算量最大,动态响应速度也最慢。 2从使用上理解3种控制方式 1、转矩控制:转矩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模拟量的输入或直接的地址的赋值来设定 电机轴对外的输出转矩的大小,具体表现为例如10V对应5Nm的话,当外部 模拟量设定为5V时电机轴输出为2.5Nm:如果电机轴负载低于2.5Nm时电机正 转,外部负载等于2.5Nm时电机不转,大于2.5Nm时电机反转(通常在有重力 负载情况下产生)。可以通过即时的改变模拟量的设定来改变设定的力矩大小, 也可通过通讯方式改变对应的地址的数值来实现。应用主要在对材质的受力有 严格要求的缠绕和放卷的装置中,例如饶线装置或拉光纤设备,转矩的设定要

YLJ系列力矩电机简介

YLJ系列力矩电机简介 YLJ、YDLJ系列力矩三相异步电动机是一种具有软机械特性和宽调速的范围的 特种电机。当负载增加时,电动机的转速能自动的随之降低,而输出力矩增加,保持与负载平衡。力矩电机的堵转转矩高,堵转电流小,能承受一定时间的堵转运行。由于转子电阴高,损耗大,所产生的热量也大,特别在低速运行和堵转时更为严重,因此,电机在后端盖上装有独立的轴流或离心式风机(输出力矩较小100机座号及以下除外),作强迫通风冷却,力矩电机配以可控硅控制装置,可进行调压调速,调速范围可达1:4,转速变化率≤10%。本系列电机的特性使其适用于卷绕,开卷、堵转和调速等场合及其他用途,被广泛应用于纺织、电线电缆、金属加工、造纸、橡胶、塑料以及印刷机械等工业领域。 应用范围 一、卷绕: 在电线电缆、纺织、金属加工、造纸等加工时,卷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序。产品卷绕时卷筒的直径逐渐增大,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被卷产品的张力不变十分重要,因为张力过大会将线材的线径拉细甚至拉断,或造成产品的厚薄不均匀,而张力过小则可造成卷绕松驰。为使在卷绕过程中张力保持不变,必须在产品卷绕到卷盘上的盘径增大时驱动卷筒的电机的输出力矩也增大,同时为保持卷绕产品线速度不变,须使卷盘的转速随之降低,力矩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恰好能满足这一要求。图一、为卷绕工序示意图、典型力矩电机转矩-转速特性与卷绕张力的匹配曲线。在力矩电机1/3~2/3N0转速范围内(卷径比1:2)二条曲线相交的阴影部份,卷绕特性最为理想,这时P=F·V=常数即T·n=常数(P:功率、F:张力、V线速度、T:力矩、n:电机转速)。对于卷径比1:3、1:4或更大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控制张力的要求,只是精度稍差,对卷径比大且张力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可选用双速或三速力矩电机来达到。 通常每台设备生产的品种和规格较多,在材料和规格变化时,所要求的张力和转速也不同,这时可利用调压装置调节电机端电压,即可达到增减电机输出力矩的目的。图二、为不同电压力矩电机特性曲线族,此时输出力矩与电压的关系为 TαU2。 力矩电机卷绕时具有优点: 1.从空盘到满盘过程中张力保持稳定。 2.张力调节方便,一次调节后能正确重复。 3.结构可靠,维护方便,控制,操作简便, 成本低。 二、开卷(制动恒功率特性) 开卷亦称松卷、放卷、放线等,见图三。在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把卷绕在滚筒上的产品输送到下一个工序。在输送过程中,要求施于产品一个与传动方向相反的张力,同时要求随着筒径的变化,而保持产品传动的线速度和反张力恒定,这就要求电机具有制动恒功率特性。利用力矩电机在制动状态的机械特性,见图四,把已成卷的产品松开后再加工,可防止产品在开卷过程中因时松时紧而影响质量。其原理同于卷绕时一样分析。 三、无级调速 力矩电机的机械特性很软,当负载增加时,电机的转速降低,输出力矩增加,而输出力矩是正比于电压的平方。如果负载固定,则电机的转速将随电压变化而变化,如图五所示。因此在负载恒定的装置上,只要通过调压装置改变电机的输入

力矩电机

当负载增加时,电动机的转速能自动的随之降低,而输出力矩增加,保持与负载平衡。力矩电机的堵转转矩高,堵转电流小,能承受一定时间的堵转运行。由于转子电阴高,损耗大,所产生的热量也大,特别在低速运行和堵转时更为严重,因此,电机在后端盖上装有独立的轴流或离心式风机(输出力矩较小100机座号及以下除外),作强迫通风冷却,力矩电机配以可控硅控制装置,可进行调压调速,调速范围可达1:4,转速变化率≤10%。本系列电机的特性使其适用于卷绕,开卷、堵转和调速等场合及其他用途,被广泛应用于纺织、电线电缆、金属加工、造纸、橡胶、塑料以及印刷机械等工业领域。 力矩电机的特点是具有软的机械特性,可以堵转.当负载转矩增大时能自动降低转速,同时加大输出转矩.当负载转矩为一定值时改变电机端电压便可调速.但转速的调整率不好!因而在电机轴上加一测速装置,配上控制器.利用测速装置输出的电压和控制器给定的电压相比,来自 动调节电机的端电压.使电机稳定!具有低转速、大扭矩、过载能力强、响应快、特性线性度好、力矩波动小等特点,可直接驱动负载省去减速传动齿轮,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运行精度。为取得不同性能指标,该电机有小气隙、中气隙、大气隙三种不同结构形式,小气隙结构,可以满足一般使用精度要求,优点是成本较低;大气隙结构,由于气隙增大,消除了齿槽效应,减小了力矩波动,基本消除了磁阻的非线性变化,电机线性度更好,电磁气隙加大,电枢电感小,电气时间常数小,但是制造成本偏高;中气隙结构,其性能指标略低于大气隙结构电机,但远高于小气隙结构电机,而体积小于大气隙结构电机,制造成本低于大气隙结构电机。 在纺织、造纸、橡胶、塑料、金属线材和电线电缆等工业中,需要将产品卷绕在卷筒(盘)上。卷绕的直径从开始至末了是越卷越大,为保持被卷物张力均匀(即线速度不变),就要求卷筒转速越卷越小,卷绕力越卷越大. 一、卷绕: 力矩电机 在电线电缆、纺织、金属加工、造纸等加工时,卷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序。产品卷绕时卷筒的直径逐渐增大,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被卷产品的张力不变十分重要,因为张力过大会将线材的线径拉细甚至拉断,或造成产品的厚薄不均匀,而张力过小则可造成卷绕松驰。为使在卷绕过程中张力保持不变,必须在产品卷绕到卷盘上的盘径增大时驱动卷筒的电机的输出力矩也增大,同时为保持卷绕产品线速度不变,须使卷盘的转速随之降低,力矩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恰好能满足这一要求。

伺服电机位置速度转矩控制的区别

伺服电机位置、速度、转矩控制的区别? “位置”、”速度”、”转矩”是伺服系统由外到内的三个闭环控制方式。 位置控制方式有伺服完成所有的三个闭环的控制,计算机只需要发送脉冲串给伺服单元即可,计算机一侧不需要完成 PID控制算法;使用速度控制方式时,伺服完成速度和扭矩(电流)两个闭环的控制,计算机需要发送模拟量给伺服单元,计算机一侧需要完成PID 位置控制算法,然后通过D/A输出。 一般来讲,我们的需要位置控制的系统,既可以使用伺服的位置控制方式,也可以使用速度控制方式,只是上位机的处理不同。另外,有人认为位置控制方式容易受到干扰。 扭矩控制方式是伺服系统只进行扭矩的闭环控制,即电流控制,上位机的算法也简单,只需要发送给伺服单元一个目标扭矩值,是一个模拟量。多用在单一的扭矩控制场合,比如在印刷机系统中,一个电机用速度或位置控制方式,用来确定印刷位置,另一个电机用作扭矩控制方式,用来形成恒定的张力。这三种工作方式实际上由三个控制回路来实现的。 位置控制方式由位置环实现,即将输出位置与指令位置比较生成控制量,使输出位置与输入位置保持一致。 位置控制模式是上位机给到电机的设定位置和电机本身的编码器位置反馈信号,或者设备本身的直接位置测量、反馈进行比较形成位置环,以保证伺服电机运动到设定的位置。位置环的输出给到速度环作为速度环的设定。 速度方式时,由速度环实现,速度回路则将输出速度与指令速度比较,生成控制量,位置环断开。使输出速度与输入速度信号保持一致。 速度模式下就是电机速度设定和电机上所带编码器的速度反馈形成闭环控制。以伺服电机实际速度和和设定速度一致。速度环的控制输出就是转矩模式的下的电流环的力矩给定。 转矩方式时,由电流环实现,速度环与位置环均断开,它的用途是使输出的电流与输入的电流保持一致。 转矩控制模式,就是让伺服电机按给定的转矩进行旋转就是保持电机电流环的输出恒定。如果外部负载转矩大于或等于电机设定的输出转矩则电机的输出转矩会保持在设定转矩不变,电机会跟随负载来运动。如果外部负载转矩小于电机设定的输出转矩则电机会一直加速直到超出电机或驱动的最大允许转速后报警停在。 电流环为最内环,速度环为次外环,位置环为外环。所以说,转矩控制模式是利用了伺服电机控制最基层的电流控制环,速度控制环是建立在电流环之上的,位置控制环又是建立在速度环之上的还有底层的电流环。 早期的伺服驱动一般没有位置环。由定位模块和数控装置实现位置环。

电机输出扭矩计算公式

电动机输出转矩 转矩(英文为torque ) 使机械元件转动的力矩称为转动力矩,简称转矩。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转矩是各种工作机械传动轴的基本载荷形式,与动力机械的工作能力、能源消耗、效率、运转寿命及安全性能等因素紧密联系,转矩的测量对传动轴载荷的确定与控制、传动系统工作零件的强度设计以及原动机容量的选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转矩与功率的关系T=9549P/n 电机的额定转矩表示额定条件下电机轴端输出转矩。转矩等于力与力臂或力偶臂的乘积,在国际单位制(SI)中,转矩的计量单位为牛顿?米(N?m),工程技术中也曾用过公斤力?米等作为转矩的计量单位。电机轴端输出转矩等于转子输出的机械功率除以转子的机械角速度。直流电动机堵转转矩计算公式TK=9.55KeIK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公式为: S R2 M=C U12 公式[2 ] R22+(S X20)2 C:为常数同电机本身的特性有关;U1 :输入电压; R2 :转子电阻;X20 :转子漏感抗;S:转差率 可以知道M∝U12 转矩与电源电压的平方成正比,设正常输入电压时负载转矩为M2 ,电压下降使电磁转矩M下降很多;由于M2不变,所以M小于M2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导致电动机转速的下降,转差率S上升;它又引起转子电压平衡方程式的变化,使转子电流I2上升。也就是定子电流I1随之增加(由变压器关系可以知道);同时I2增加也是电动机轴上送出的转矩M又回升,直到与M2相等为止。这时电动机转速又趋于新的稳定值。 转矩的类型 转矩可分为静态转矩和动态转矩。 静态转矩是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小、很缓慢的转矩,包括静止转矩、恒定转矩、缓变转矩和微脉动转矩。 静止转矩的值为常数,传动轴不旋转; 恒定转矩的值为常数,但传动轴以匀速旋转,如电机稳定工作时的转矩; 缓变转矩的值随时间缓慢变化,但在短时间内可认为转矩值是不变的; 微脉动转矩的瞬时值有幅度不大的脉动变化。 动态转矩是值随时间变化很大的转矩,包括振动转矩、过渡转矩和随机转矩三种。振动转矩的值是周期性波动的;过渡转矩是机械从一种工况转换到另一种工况时的转矩变化过程;随机转矩是一种不确定的、变化无规律的转矩。 根据转矩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转矩测量方法。 转矩=9550*功率/转速 同样 功率=转速*转矩/9550 平衡方程式中:功率的单位(kW);转速的单位(r/min);转矩的单位(N.m);9550是计算系数。

弯管力矩计算公式

第二节管材弯曲 一、材弯曲变形及最小弯曲半径 二、管材截面形状畸变及其防止 三、弯曲力矩的计算 管材弯曲工艺是随着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管材弯曲常用的方法按弯曲方式可分为绕弯、推弯、压弯和滚弯;按弯曲加热与否可分为冷弯和热弯;按弯曲时有无填料(或芯棒)又可分为有芯弯管和无芯弯管。 图6 —19、图6 —20、图6 —21和图6 —22分别为绕弯、推弯、压弯及滚弯装置的模具示意图

图6-19 在弯管机上有芯弯管 1—压块2—芯棒3—夹持块4—弯曲模胎5—防皱块6—管坯

图6-20 型模式冷推弯管装置 图6 — 21 V 形管件压弯模 1 —压柱2—导向套3 —管坯4—弯曲型模 1 —凸模 2—管坯 3—摆动凹模

图6 —22 三辊弯管原理 1 —轴2、4、6—辊轮3—主动轴5—钢管 一、材弯曲变形及最小弯曲半径Q 管材弯曲时,变形区的外侧材料受切向拉伸而伸长,内侧材料受到切向压缩而缩短,由于切向应

力及应变沿着管材断面的分布是连续的,可设想为与板材弯曲相似,外侧的拉伸区过渡到内侧的压缩区,在其交界处存在着中性层,为简化分析和计算,通常认为中性层与管材断面的中心层重合,它在断面中的位置可用曲率半径表示(图6 —23)。 管材的弯曲变形程度,取决于相对弯曲半径只。和相对厚度t D( R为管材断面中心层曲率半径,D为管材外径,t为管材壁厚)的数值大小,RD和tD值越小,表示弯曲变形程度越大(即RD和tD过小),弯曲中性层的外侧管壁会产生过度变薄,甚至导致破裂;最内侧管壁将增厚,甚至失稳起皱。同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断面畸变(扁化)也愈加严重。因此,为保证管材的成形质量,必须控制变形程度在许可的范围内。管材弯曲的允许变形程度,称为弯曲成形极限。管材的弯曲成形极限不仅取决于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弯曲方法,而且还应考虑管件的使用要求。 对于一般用途的弯曲件,只要求管材弯曲变形区外侧断面上离中性层最远的位置所产生的最大伸长应变max不致超过材料塑性所允许的极限值作为定义成形极限的条件。即以管件弯曲变形区外侧的外表层保证不裂的情况下,能弯成零件的内侧的极限弯曲半径r min,作为管件弯曲的成形极限。r min与材料力学性能、管件结构尺寸、弯曲加工方法等因素有关。

直流力矩电动机

1.3 直流力矩电动机 1.3.1 概述 在某些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运动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例如某一种防空雷达天线的最高旋转速度为90°/s,这相当于转速15 r/min。一般直流伺服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为1500 r/min或3000 r/min,甚至6000 r/min,这时就需要用齿轮减速后再去拖动天线旋转。但是齿轮之间的间隙对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很有害,它会引起系统在小范围内的振荡和降低系统的刚度。因此,我们希望有一种低转速、大转矩的电动机来直接带动被控对象。 直流力矩电动机就是为满足类似上述这种低转速、大转矩负载的需要而设计制造的电动机。它能够在长期堵转或低速运行时产生足够大的转矩,而且不需经过齿轮减速而直接带动负载。它具有反应速度快、转矩和转速波动小、能在很低转速下稳定运行、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线性度好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位置伺服系统和低速伺服系统中作执行元件,也适用于需要转矩调节、转矩反馈和一定张力的场合(例如在纸带的传动中)。 1.3.2 结构特点 直流力矩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普通的直流伺服电动机相同,只是在结构和外形尺寸的比例上有所不同。一般直流伺服电动机为了减少其转动惯量,大部分做成细长圆柱形。而直流力矩电动机为了能在相同的体积和电枢电压下产生比较大的转矩和低的转速,一般做成圆盘状,电枢长度和直径之比一般为0.2 左右;从结构合理性来考虑,一般做成永磁多极的。为了减少转矩和转速的波动,选取较多的槽数、换向片数和串联导体数。 总体结构型式有分装式和内装式两种,分装式结构包括定子、转子和刷架三大部件,机壳和转轴由用户根据安装方式自行选配;内装式则与一般电机相同,机壳和轴已由制造厂装配好。 图1 - 28 直流力矩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1.3.3 为什么直流力矩电动机转矩大、转速低 如上所述,力矩电动机之所以做成圆盘状,是为了能在相同的体积和控制电压下产

电机转速和扭矩(转矩)计算公式

电机转速和扭矩(转矩)公式 含义: 1kg=9.8N 1千克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是9.8牛顿。 含义: 9.8N·m 推力点垂直作用在离磨盘中心1米的位置上的力为9.8N。 转速公式:n=60f/P (n=转速,f=电源频率,P=磁极对数) 扭矩公式:T=9550P/n T是扭矩,单位N·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n是电机转速,单位r/min 扭矩公式:T=973P/n T是扭矩,单位Kg·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n是电机转速,单位r/min 形象的比喻: 功率与扭矩哪一项最能具体代表车辆性能?有人说:起步靠扭矩,加速靠功率,也有人说:功率大代表极速高,扭矩大代表加速好,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错误解释,其实车辆的前进一定是靠发动机所发挥的扭力,所谓的「扭力」在物理学上应称为「扭矩」,因为以讹传讹的结果,大家都说成「扭力」,也就从此流传下来,为导正视听,我们以下皆称为「扭矩」。 扭矩的观念从小学时候的「杠杆原理」就说明过了,定义是「垂直方向的力乘上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公制单位为牛顿-米(N-m),除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之后,单位可换算成国人熟悉的公斤-米(kg-m)。英制单位则为磅-呎(lb-ft),在美国的车型录上较为常见,若要转换成公制,只要将lb-ft的数字除以7.22即可。汽车驱动力的计算方式:将扭矩除以车轮半径即可由发动机功率-扭矩输出曲线图可发现,在每一个转速下都有一个相对的扭矩数值,这些数值要如何转换成实际推动汽车的力量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除以一个长度」,便可获得「力」的数据。举例而言,一部1.6升的发动机大约可发挥15.0kg-m的最大扭矩,此时若直接连上185/ 60R14尺寸的轮胎,半径约为41公分,则经由车轮所发挥的推进力量为15/0.41=36.6公斤的力量(事实上公斤并不是力量的单位,而是重量的单位,须乘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才是力的标准单位「牛顿」)。

交流力矩电机控制器的电路原理与检修

交流力矩电机控制器的电路原理与检修 交流力矩电机控制器的电路原理与检修 一、交流力矩电动机性能简述 力矩电动机,又分为交流力矩电动机和直流力矩电动机,在电路结构上与一般的交、直流电动机相类似,但在性能上有所不同。本文以交流力矩电机控制器的原理和检修内容为重点。交流力矩电动机转子的电阻比变通交流电动机的转子电阻大,其机械特性比较软。对力矩电机的使用所注重的技术参数主要是额定堵转电压、额定堵转电流和额定堵转电流下的堵转时间等。 力矩电动机是一种具有软机械特性和宽调速范围的特种电机,允许较大的转差率,电机轴不是像变通电机一样以恒功率输出动力而是近似以恒定力矩输出动力。当负载增加时,电机转速能随之降低,而输出力矩增加;力矩电动机的堵转电流小,能承受一定时间的堵转运行。配以晶闸管控制装置,可进行调压调速,调整范围达1:4;力矩电动机适用于纺织、电线电缆、金属加工、造纸、橡胶塑料以及印刷机械等工业领域,其机械特性特别适用于卷绕、开卷、堵转和调速等工艺流程。 早期对力矩电动机的调速和出力控制,是采用大功率三相自耦变压器,来调节力矩电机的电源电压,电力电子技术相对成熟后,逐步过渡到采用晶闸管调速(调压)电路和变频器调速(调频),实施对力矩电动机的调速控制。交流力矩电动机的晶闸管调速控制器,与一般的三相晶闸管调压电路(主电路结构和控制电路)是相同的,只不过驱动负载有所不同而已。有的设备在控制环节引入电流或电压负反馈闭环控制,改善了起动和运行性能,也提高了机械特性硬度。 2 、一款最简单的力矩电动机控制器 _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点击图片看大图: 图1 HDY-2型力矩电机控制器 这是一款适用于额定堵转电流12A以下小功率三相力矩电动机的控制器电路,整机电路安装于一个小型机壳内,机器留有6个接线端子,三个为电源进线端子,三个为电机接线端子。主电路采用双向晶闸管BT139(三端塑封元件),工作电流16A,耐压600V,触发电流≤50mA。两只双向晶闸管串接于L1、L2电源支路,L3直通,省去了一只双向晶闸管。因为三相电源经负载互成回路,只对两相电源进行移相调压控制,即改变了三相输出电压。移相触发电路和调光台灯的控制思路相同,用R、C积分电路与双向触发二极管相配合,提供双向晶闸管每个电网周期内正、负半波的两个触发电流,实现交流调压。470k电位器为双联电位器,调节时使两只双向晶闸管的控制角同步变化,使输出三相电压平衡。 〔故障实例1〕HDY-2型力矩电机控制器,工作不正常,检测为输出电压不平衡。U、W之间输出电压为380V。检查发现L1电源所接双向晶闸管BT139击穿损坏,失去调压功能,导致三相输出电压不平衡。 晶闸管调压电路中,发现1000V以下截止电压的器件,较易发生击穿损坏故障。BT139为截止电压600V的管子,处于交流电压峰值500V的边缘,虽然实际上有200V的截止电压余量(标定击穿电压值尚有100V富裕量),若用于优质电网(未被污染,电压呈较好的正弦波),一般没有问题。但问题是现在的电网,因非线性整流设备的大量安装和应用,好多地区电网波形畸变已相当严重,这使得晶闸管调压设备的运行(电气)环境变得恶劣,设备本身的应用,又反过来加剧了电网的劣变。用户和供应厂商,往往又出于成本的考虑,省掉了安装该类设备必须追加的输入电抗器!所以导致晶闸管调压设备的高故障率,表现为耐电压稍低的晶闸管模块屡被击穿! 遇有此类故障,须尽量更换反向耐压值高的管子。对于屡损晶闸管的场所,应追加输入电抗器,以改善电网供电质量。 更换损坏晶闸管器件,在三相供电回路中串入了3只由XD1-25扼流圈代作的三相电抗器,交付用户使用后,晶闸管击穿的故障率大为降低。

什么是扭矩 扭矩计算公式和单位

什么是扭矩扭矩计算公式和单位 2008年01月07日 10:07 转载作者:本站用户评论(0) 关键字: 什么是扭矩 扭矩:扭矩是使物体发生转动的力。发动机的扭矩就是指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条件下它与发动机转速成反比关系,转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车在一定范围内的负载能力。 扭矩和功率一样,是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指数之一,它反映在汽车性能上,包括加速度、爬坡能力以及悬挂等。它的准确定义是:活塞在汽缸里的往复运动,往复一次做有一定的功,它的单位是牛顿。在每个单位距离所做的功就是扭矩了。是这样的,扭矩是衡量一个汽车发动机好坏的重要标准,一辆车扭矩的大小与发动机的功率成正比。举个通俗的例子,比如,像人的身体在运动时一样,功率就像是身体的耐久度,而扭矩是身体的爆发力。对于家用轿车而言,扭矩越大加速性越好;对于越野车,扭矩越大其爬坡度越大;对于货车而言,扭矩越

大车拉的重量越大。在排量相同的情况下,扭矩越大说明发动机越好。在开车的时候就会感觉车子随心所欲,想加速就可加速,“贴背感”很好。现在评价一款车有一个重要数据,就是该车在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而这个加速时间就取决于汽车发动机的扭矩。一般来讲,扭矩的最高指数在汽车2000-4000/分的转速下能够达到,就说明这款车的发动机工艺较好,力量也好。有些汽车在5000/分的转速左右才达到该车扭矩的最高指数,这说明“力量”就不是此车所长。 扭矩在物理学中就是力矩的大小,等于力和力臂的乘积,国际单位是牛米Nm,此外我们还可以看见kgm、lb-ft这样的扭矩单位,由于G=mg,当g=9.8的时候,1kg=9.8N,所以1kgm =9.8Nm,而磅尺lb-ft则是英制的扭矩单位,1lb=0.4536kg;1ft=0.3048m,可以算出1lb-ft =0.13826kgm。在人们日常表达里,扭矩常常被称为扭力(在物理学中这是2个不同的概念)。现在我们举个例子:8代Civic 1.8的扭矩为173.5Nm@4300rpm,表示引擎在4300转/分时的输出扭矩为173.5Nm,那173.5N的力量怎么能使1吨多的汽车跑起来呢?其实引擎发出的扭矩要经过放大(代价就是同时将转速降低)这就要靠变速箱、终传和轮胎了。引擎释放出的扭力先经过变速箱作“可调”的扭矩放大(或在超比挡时缩小)再传到终传(尾牙)里作进一步的放大(同时转速进一步降低),最后通过轮胎将驱动力释放出来。如某车的1 挡齿比(齿轮的齿数比,本质就是齿轮的半径比)是3,尾牙为4,轮胎半径为0.3米,原扭矩是200Nm的话,最后在轮轴的扭力就变成200×3×4=2400Nm(设传动效率为100%)在除以轮胎半径0.3米后,轮胎与地面摩擦的部分就有2400Nm/0.3m=8000N的驱动力,这就足以驱动汽车了。 若论及机械效率,每经过一个齿轮传输,都会产生一次动力损耗,手动变速箱的机械效率约在95%左右,自排变速箱较惨,约剩88%左右,而传动轴的万向节效率约为98%。整体而言,汽车的驱动力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扭矩×变速箱齿比×最终齿轮比×机械效率 驱动力= ———————————————————— 轮胎半径(单位:米) 小结:1kgm=9.8Nm 1lb-ft=0.13826kgm 1lb-ft=1.355Nm 一般来说,在排量一定的情况下,缸径小,行程长的汽缸较注重扭矩的发挥,转速都不会太高,适用于需要大载荷的车辆。而缸径大,行程短的汽缸较注重功率的输出,转速通常较高,适用于快跑的车辆。简单来说:功率正比于扭矩×转速 补充一点:为什么引擎的功率能由扭矩计算出来呢? 我们知道,功率P=功W÷时间t 功W=力F×距离s 所以,P=F×s/t=F×速度v

力矩电机调速控制器的设计

设计(论文)专用纸力矩电机调速控制器的设计 学校: 昆明理工大学 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姓名: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081 指导教师单位: 应用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仉月仙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设计(论文)专用纸Torque motor speed controller design Universit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ulty: Facul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Name: Wu Wen Ya Professional clas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081 Faculty Adviser Unit: Facul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Faculty Adviser Name: Zhang Yue Xian Professional Title: Lecturer

设计(论文)专用纸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3) 第一章绪论 (5) 1.1力矩电机 (5) 1.2调压调速 (6) 1.3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7) 1.4设计的主要目标任务 (7) 第二章设计方案及其论证 (9) 第三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2) 3.1电源模块设计 (12) 3.1.1 电源的方案设计 (12) 3.1.2 元器件的选择 (12) 3.1.3 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15) 3.1.4 元器件明细表 (15) 3.2主电路的模块设计 (16) 3.2.1 主电路方案设计 (16) 3.2.2 元器件的选择 (16) 3.2.3 主电路电路图 (19) 3.2.4 元器件明细表 (19) 3.3控制电路部分设计 (20) 3.3.1 控制电路方案设计 (20) 3.3.2 控制电路元件的选择 (20) 3.3.3 控制电路电路图 (30) 3.3.4 元件明细表 (31) 第四章调试与制作 (33) 4.1制作过程 (33) 4.2调试过程 (33) 结论 (36) 总结与体会 (37) 谢辞 (39)

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

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 从1985年德国鲁尔大学德彭布洛克(Depenbrock )教授首次提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以来,短短十几年时间,直接转矩控制理论以它简明的系统结构,优良的静、动态性能得到迅猛发展和应用。 1 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异步电机数学模型是一个高阶、强耦合、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理想状态下(一般这样假设)电机三相(定、转子)均对称,定、转子表面光滑,无齿槽效应,电机气隙磁势在空间正弦分布,铁心涡流、饱和及磁滞损耗不计。在固定坐标系下(α,β,0),用异步电机转子的量来表示异步电机数学模型(则有r u α= r u β=0)。基本方程如下: ???? ?????????????????? ?? ????? ? +--+++=????????????r r s s r r r m m r r r m m m s s m s s s s i i i i L R L L L L L R L L L L R L L R u u βαβαβαωωωω.. . .. . . . 000 000 (1) )()(r s r s m p s s s s p e i i i i L n i i n T βααβαββαψψ-=-= (2) p e p n F TL T dt n Jd ω ω--= (3) s R 、s L :定子电阻和自感 r R 、r L :转子电阻和自感 m L :定子互感 ω:电机转子角速度,即机械角速度 s u α 、s u β:定子电压(α、β)分量 s i α 、s i β:定子电流(α、β)分量

r u α、r u β:转子电压(α、β)分量 r i α、r i β:转子电压(α、β)分量 J ,F 分别为机械转动惯量和机械磨擦系数 本文均采用空间矢量分析方法,图1是异步电机的空间矢量等效图,在正交定子坐标系(βα- 各个物理量定义如下: )(t u s —定子电压空间矢量 )(t i s —定子电流空间矢量 )(t i r —转子电流空间矢量 )(t s ψ—定子磁链空间矢量 ω —电角速度 依图1以下表达式表示异步电机在定子坐标系下的方程: s s s s i R U ψ&+= (4) 0 =r r i R -r ψ&+j ωr ψ (5) s ψ=L u i (6) r ψ =s ψ-r i L σ (7) 定子旋转磁场输出功率为(下式s ω表示定子旋转磁场的频率): P=d s T ω= *}{2 3s s i RE ψ&=)(23 ββααψψs s s s i i &&+ (8) 并且有 s . ψ=)(βαωs s s ji i L j +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