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20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成都七中2020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成都七中2020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成都七中2020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202137

反应后质量/g15321未知

A.物质Y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4

D.物质Z一定的该反应的催化剂

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4.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5.“”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B

C

D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7.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

...的是( )

A.B.

C.D.

8.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D

A.A B.B C.C D.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10.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A.看B.听C.闻D.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12.根据如图所示的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带有电荷B.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

C.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读出液体体积D.加块状固体14.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15.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56%B.b=6%C.c=17%D.d=8%

16.下列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的不同粒子

B.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C.图①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D.以上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少量固体B.塞紧橡皮塞

C.称量固体D.点

燃酒精灯

18.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

19.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A.B.

C.D.

20.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

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问题:

(1)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固体时,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__________(选填“上部”、“中部”或“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2)图1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请指出该装置中的一处错误

____________。

(3)利用图2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________(选填“A”或“B”)中溶液变红。

(4)图3是过滤的装置,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图4是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已知二氧化硫是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若收集二氧化硫,则应选用图4中的__________(选填“X”、“Y”或“Z”)。22.下列装置常用于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通过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装置需要改进的是

_____。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看到_____时说明已经集满。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能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发生装置一般用C 而不用B,原因是_____。

(3)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D制取二氧化碳与B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二氧化碳可用F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把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试管中,溶液变为_____色;将变色的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又变为紫色,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_____(选填编号)。

A 将水槽换成烧杯

B 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

C 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23.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填

写编号)。

A发生装置相同 B都可用MnO2作催化剂

C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D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相同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___端进入(填“c”或“d”)。

(5)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大理石和稀盐酸

②碳酸钠固体和稀硫酸

③锌粒与稀硫酸

④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

(6)有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室制取CO2装置,该装置是否具有C装置的作用________(填“是”或“否”)。

2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质置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甲组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乙组同学用图二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镁条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甲组同学待镁条燃烧后,称量留在石棉网上固体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镁条的质量要轻,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经过分析后,该组同学在燃烧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夹持的镁条完全燃烧并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则称得的质量和原镁条质量比____________(填“相等”或“变大”或“变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实验现象是:天平____________(“保持平衡”或“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

25.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装置如下,请回答:

(1)写出编号I仪器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并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装置编号),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G),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4)实验室如果用过氧化氢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药品用______(A.6%的过氧化氢溶液 B.20%的过氧化氢溶液)比较合适。

(5)工业制氧气,利用的原料是空气。步骤:首先将空气净化,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然后在低温下加压使空气液化,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

26.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其中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现象是

_________ 。

(2)实验Ⅱ中木炭表现出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___。

(3)实验Ⅲ中,先给a、c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然后分别向a、c 两支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塞紧胶塞,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所观察到的现象是a试管中______,c试管中_______。

27.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2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3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4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

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_________。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的药品为_________。

(3)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__________; 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_________性。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只用下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图中可用于加热KClO3制备O2的装置为______(填序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用铁片与稀盐酸在A装置中制备H2,铁片应放在________;用F收集H2时导入气体的导管端为________(填“b”或“c”) ;检验装置D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导管口的橡胶管后,_____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3)图中可用于固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

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反应过程中若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后,________。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O2,最好选用装置______(填序号),把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O2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________端(填“b”或“c”)连接上一个量筒。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本题可分析X、Y、Z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Q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20g﹣15g=5g,为反应物;Y的质量增加了32g﹣2g=30g,故Y是生成物,生成的Y的质量为30g;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30g﹣5g=25g,未知的数值为37g﹣25g=12g。因此:A、该反应为:X+Q→Y,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故A错误;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故B正确;C、反应过程中X、Q 的质量比为:5:25=1:5,故D错误;D、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和题意;

B、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鞭炮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粉身碎骨浑不怕中有新物质生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有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B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故选B。

4.C

解析:C

【解析】

A.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不写,错误;

B.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错误;

C.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正确;

D.

=100%??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其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312314163

??+?+? ×100%,错误。故选C 。 5.C

解析:C

【解析】

A 、图A 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

B 、图B 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

C 、图C 中的物质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正确;

D 、图D 中的物质是由不同分子构成,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故选C 。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

B 、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

C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D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故选C 。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化合物中铁元素显+3价时读铁,所以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 3.选B 。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气压减小,量筒内的水会被倒吸入集气瓶内,通过水体积变化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不符合题意;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故不符合题意;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烧杯中的水能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故符合题意;

D、排水法收集氧气中水的作用排尽瓶中空气并便于观察O2何时集满,故不符合题意。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不正确;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间隔变大,故C不正确;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故D 不正确。故选A。

10.B

解析:B

【解析】

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

B、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操作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或刺激性,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凑到瓶口用鼻子闻,图中操作错误;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用嘴吹易引发危险,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

点睛:一些气体有毒或刺激性,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常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C错误;

D、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以是氮气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理解和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带上电荷,为离子,而第二个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

B、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它们表示四种不同元素,错误;

C、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前三个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第四个不同,错误;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故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正确;

故选D。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操作不正确,因为给是观众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

B、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是正确的操作;

C、读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是正确的操作;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平放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A

1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故A正确;

B、由微粒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错误;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能示意CO与O2的反应,故C错误;

D、反应物属于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为0,故D错误。

故选A。

15.A

解析:A

【解析】

对比图1、图2和图3得,反应后甲和乙质量减少了,丙质量增加了,丁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则甲+乙丁丙。A、甲由70→42,减少了28,图2应减少14,a=70%-14%=56%;B、乙由14%→11%,减少了3%,图3应减少6%,b=14%-6%=8%;C、丙由6%→40%,增加了34,图2应增加17,c=6%+17%=23%;D、对比图1和图3得,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没有改变,d=10%。故选A。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核内质子数不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不同的元素,它们表示氧、氖、钠三种元素的不同粒子,A选项错误;

B. ②表示的是氧离子,④表示的是钠离子,在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钠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故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B选项正确;

C. 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图①表示的是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阴离子,C选项错误;

D. 氧、氖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钠位于第三周期,D选项错误。故选B。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错误。故选A。

18.A

解析:A

【解析】

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以上所列的各种用品中均含有元素,并且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故选A。

1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具有芳香气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详解】

A、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闻气味,有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有酸味的是白醋,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 正确;

C、取样品,加水溶解,会形成溶液的是氯化钠,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滴入酚酞,溶液显碱性,都会变成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底部未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表述意思正确即可) A 引流 Y

【解析】

【详解】

(1)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固体时,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

解析:底部未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表述意思正确即可) A 引流 Y

【解析】

【详解】

(1)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固体时,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使药品落到试管底部;

(2)图1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中的一处错误是未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易导致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管;

(3)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时观察到烧杯A中溶液变红,利用装置图2可探究分子的运动;

(4)图3是过滤的装置,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内,防止浊液洒在漏斗外边;

(5)图4是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已知二氧化硫是一种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硫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若收集二氧化硫,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应选用图4中的Y。

2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瓶外冒出跟B中的长颈漏斗比,C中使用的是分液漏斗具有控制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同时分液漏斗还能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量具有节

解析: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瓶外冒出 222222H O 2O H n O+O M ↑ 跟B 中的长颈漏斗比,C 中使用的是分液漏斗具有控制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同时分液漏斗还能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量具有节约药品的优点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跟空气中的氧气等成分反应 红 23

22H CO H O+CO Δ↑ 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为了防止反应时高锰酸钾随氧气流进入导气管,该装置需要改进的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瓶中充满氧气后,氧气就会从瓶口向瓶外冒出,因此若用G 装置收集氧气看到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瓶外冒出时说明已经集满。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能制取氧气,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2H O 2O H n O+O M ↑;发生装置一般用C 而不用B ,原因是:跟B 中的长颈漏斗比,C 中使用的是分液漏斗具有控制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同时分液漏斗还能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量具有节约药品的优点。

(3)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D 装置具有启普发生器的特点,用D 制取二氧化碳与B 相比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F 装置是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二氧化碳可用F 装置收集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跟空气中的氧气等成分反应;把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试管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此溶液变为红色;将变色的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又变为紫色,其原因是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H CO H O+CO Δ↑。

(4)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示装置检查气密性,如果将水槽换成烧杯,不会影响检查结果;如果装置中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装置就漏气,检查时就不会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如果先用手捂住试管,试管中的空气体积膨胀从导管另一端管口逸出,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就不会看到有气泡从导管口冒出。因此若按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是:BC 。

【点睛】

装置气密性检查时在连接好仪器后,必须先将导气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面以下,然后用手捂

住试管,如果气密性良好,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否则即使气密性良好也不能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3.长颈漏斗锥形瓶 A 2KMnO4K2MnO4+MnO2+O2↑ C CaCO3+2HCl=CaCO3+H2O+CO2↑ c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长颈漏斗锥形瓶 A 2KMnO4?

K2MnO4+MnO2+O2↑ C

CaCO3+2HCl=CaCO3+H2O+CO2↑ c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①③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a是长颈漏斗,仪器b是锥形瓶,故填:长颈漏斗;锥形瓶;

(2)高锰酸钾是固体,再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所以应该选择A装置来作为发生装置,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故填:A;2KMnO4

?

K2MnO4+MnO2+O2↑;

(3)对比两种方法可知因为条件不同所以反应装置不同,二氧化锰第一个是催化剂,第二个是生成物,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生成物不相同;故填:C;

(4)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在用E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时应该从c管进入,故填:

CaCO3+2HCl═CaCl2+H2O+CO2↑;c;

(5)将B换成C,则当需要气体时,将多孔隔板向下移入液体药品中,当不需要气体时,将多孔隔板向上移出液体药品,从而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选用C装置反应物必须是块状固体和液体,而碳酸钠固体是粉末,二氧化锰是粉末状;故填: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①③;

(6)图2中的铜丝网相当于装置C中的多孔隔板,所以该装置是否具有C装置的作用;故填:是。

24.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多了氧元素的质量大 2Mg+O22MgO 向右偏转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不能被称量

解析: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多了氧元素的质量大 2Mg+O22MgO 向右偏转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不能被称量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解析】

【分析】

【详解】

(1)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氧化镁固体逸散到空气中不能被称量,故质量会减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的

质量多了氧元素的质量,故称得的质量比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大。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方程式为:2Mg+O22MgO。

(2)乙组同学的实验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故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不能被称量,故天平向右偏转。由以上实验可获得: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25.锥形瓶 B CaCO3+2HCl=CaCl2+H2O+CO2↑ b F A 沸点【解析】

【分析】

【详解】

(1)写出编号I仪器的名称:锥形瓶;

(2

解析:锥形瓶 B CaCO3+2HCl=CaCl2+H2O+CO2↑ b F A 沸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1)写出编号I仪器的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装置应该是固液不加热装置,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选用装置B;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从a端通入,空气从b 端排出,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4)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排水法,收集装置应选用F;药品用6%的过氧化氢溶液比较合适,因为浓度过大会导致反应速率快,不易收集。

(5)工业制氧气,利用的原料是空气。步骤:首先将空气净化,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然后在低温下加压使空气液化,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取及收集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使用多功能瓶收集气体时,应考虑待收集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相对大小,先判断出空气从哪个管排出,待收集气体则从另一个管进入。

26.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1处还原性无明显变化颜色消失

【解析】

【分析】

【详解】

(1)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熄灭后,装置冷却至室温,

解析:2

4P 5O +252P O 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1处 还原性 无明显变化 颜色消失

【解析】

【分析】

【详解】 (1)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熄灭后,装置冷却至室温,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能证明空气中O 2的含量; (2)实验中观察到黑色粉末慢慢变成红色,这是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将其转化为铜,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在反应中碳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3)因为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而石墨没有吸附性,所以c 试管中的颜色消失,当活性炭吸附NO 2后,试管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大气压将水压入c 试管,而a 无明显变化。

27.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NaOH 溶液 氢气和一氧化碳 氧化 2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有水珠(或水雾) 迅速将小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

解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322Ca OH +CO CaCO +H O =↓ NaOH 溶液 氢气和一氧化碳 氧化 2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有水珠(或水雾) 迅速将小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和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特点可知,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装置B 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式是:

()2322Ca OH +CO CaCO +H O =↓.

故答案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322Ca OH +CO CaCO +H O =↓;

(2)C 装置中应是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3)E 中氧化铜变红,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或氢气或二者的混合气体;F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氢气,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可生成水;G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因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可生成二氧化碳;同时E 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氧化性.

故答案为氢气和一氧化碳、氧化;

【实验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可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一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碳,故猜想(2)正确.

故答案为(2);

【实验反思】

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其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可吸收二氧化碳,氧化钙

化学期中考试后分析报告

多数学校都已进行完期中考试,那么,在期中考试中孩子化学学科暴露出来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发现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以每次考试结束后,孩子和家长都应该总结一下自己试卷上所反映出自己平时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 现根据一些孩子和家长所整理出来的问题,加上我的教学经验,一一分析作答,希望对初三的孩子们有所帮助。 1、学好化学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从上课听讲、习题作业、复习巩固三个方面努力: ①上课听讲:抓重点(老师反复强调的)、难点(没有理解透彻的)、易错点(课上练习或者老师提问的题看似简单但是特别容易出错的),笔记记录重点难点易错点,课下整理笔记,难点询问老师及时解决。 ②习题作业:按时按质按量当成考试完成,做完对答案,根据整理得笔记和教材中对应的知识点,自己独立用红笔订正错题、标出不确定的题目和难题,找出原因(审题不清、知识点模糊、没有思路等),思考总结类似题目如何解决,不懂得问老师;如果觉得做题速度慢或者出错率高或者很多题目模糊或者不会,说明课上听讲有问题,建议先把当天习题作业对应的教材和笔记上的知识点理解记忆一遍,再做题。 ③复习巩固:化学知识点繁多,在单元复习或者考前复习,首先利用教材和笔记,把本阶段老师所讲知识点自己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串成网络,然后复习本单元或前一阶段所做的所有作业、习题中所有标记的难题、知识点模糊题、易错题,对应做好的知识网络中的每个点,逐一理解+记忆一到两遍。 简单来说,化学知识点繁琐,特别容易忘记,唯有上课尽可能多的理解各个知识点记好笔记、当做考试做习题并且做完认真订正错题模糊题难题、单元或考前知识网+错题和重点题目自检来复习,这样才能没有漏洞。在这三方面,都要注意的是学习和做题养成好习惯。 2、质量守恒定律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的不好,怎么办? 对这一模块做一定量的针对性练习(包括以前做过的这部分题和没做过的新题): ①上课记笔记了吗?把笔记和教材浏览一遍,注意理解重点和难点,比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有哪些?哪些不变,哪些变了,什么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围是什么等等;没有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g B/g C/g 甲739 乙649 丙X Y6 丁55Z A.Y可能等于8 B.X可能等于4 C.X可能等于8 D.Z一定等于7.5 2.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3.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 D. 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6.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8.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10.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N-14、Mn-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题后 的答案栏内) 1.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措施与其要达到的目标不相符的是 A.研制、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 2.自然界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云雾消散 B.冰雪融化 C.树木折断 D.铁器生锈 3.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飞船常使用的一种助燃剂液氧是由氧气加压降温制成的蓝色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和氧气的构成分子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B.液氧中的氧分子停止了运动 C.液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不同 D.液氧中的氧分子间没有空隙4.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图所示,火柴燃烧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塞被冲飞,这种现象主要能说明 A.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机械能 B.内能可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光能 D.化学能可转化为内能 5.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给液体加热 D.称量药品质量 6.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比较四种物质:CO2、SO2、MnO2、NO2,它们的共同点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B.构成中都含有氧分子 C.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比都是2:1 D.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7.关于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必须使用直流电对水进行电解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测试题

榆林市第八中学九年级第二轮模拟考试试题 化学试卷 命题人:李伟伟全卷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K—39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0题,1-6每题1分,7-10每题2分,共计14分) 1.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煤气燃烧水变蒸气 B、瓷碗破碎剩饭变馊 C、菜刀生锈水果腐烂 D、灯泡发光冰块熔化 2.图中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H2O2)B.二氧化锰(MnO2)C.二氧化碳(CO2)D.空气 4.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 ... 的选项是() 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 A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 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5.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最佳方法是() A、观察是否澄清、透明进行区分。 B、品尝是否有异味进行区分。 C、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有无泡沫进行区分。 D、加热,观察有无固体析出进行区分。 6.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 ... 的是()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 B.液面要始终不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 Al2O3 B. SiO2 C. Fe3O4 D . CO2 8.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武器“神光二号”用了磷酸二氢钾(KH2PO4)大晶体。下列关于磷 酸二氢钾的说法中,错误 .. 的是() A.磷酸二氢钾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B. 一个磷酸二氢钾分子中含有六个原子 C. 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D.磷酸二氢钾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2 9.火箭常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NO 2X +2H2O。 则X的化学式是() A.N2B.NO2C.NH3 D.N2O 10.“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 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个大题,共分)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9分) 11.用化学符号表示: (1)正一价的氢元素;(2)两个氢原子________;(3)两个氢气分子_________ ;(4) 氢氧根_________。 12.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名称氮气氧化铁氢氧化铜

最新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化学月考质量分析 王菊华 一、命题质量分析 1、试题知识面覆盖广,取材丰富。 试题考查知识涵盖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从物质的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科学实验探究、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选取试题素材。 2、试题情境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学生实际生活,试题素材情境涉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氧气的性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分析,这些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熟知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3、突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考查了化学概念(物质变化、物质变化类型、混合物、纯净物等)和化学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化学实验的简单设计应用等),这些内容约占试题的90%。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参加化学考试的总人数126人,学生单人独坐考试,考试情况正常,绝大部分学生成绩真实可信,全体考生平均分是41.9分。 从考试统计情况看,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一班的优生和平均分都高于另外两个班,二三班中个别同学很差,究其原因可能是: (1)老师工作量大,精力有限,对部分学困生帮扶不够 (2)学困生关注度不够,面批面改不到位 从学生答卷看,化学客观试题得分不高,某些题目作业中出现过,学生仍然出错,填空题回答不能切中要点,分析能力欠缺。究其原因可能是: ①学生平时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校正错误,或老师对学生错误纠正不及时 ②学生审题分析能力较差

③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三、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加强教学研究,考试后,备好一节课,写好每一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开展教学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2、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全体、全面、全程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工厂,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现实情景中,感悟化学的重要性。 3、进一步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在平时教学中,突出化学用语教学,多检查、多应用、多落实,积极筹备化学用语竞赛,全面检查,促进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 4、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尽量做好面批面改工作,关注“优等生、学困生”,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发展,成绩都有进步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B. C. D. 2.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3.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4.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 B.46 C.92 D.96 5.现有 18.6g NaOH 和 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3:3,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A.9.2 g B.6.9 g C.4.6 g D.2.3 g 6.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过氧化氢溶液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7.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8.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10.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11.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B. C. D.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4.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5.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6.“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7.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3.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4B.+3C.+2D.+5 4.“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5.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 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

D. 6.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 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7.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和t2时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M N P Q t1时的质量/g519317 t2时的质量/g233x51 A.x的值小于3 B.Q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D.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14:3 8.某高性能锂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Li+MnO2= LiMn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MnO2是氧化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9.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

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2.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3.“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4.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 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 D.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6.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7.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这次是化学学习以来的第一次统考,通过成绩可看出,优等生成绩一般,学困生的成绩普遍较低,就班级而言,4、5、6优等生优势明显,整体上3、4班平均分有一定的优势,班级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在平均分上有7分的差距,前25名的平均分差距达到了8分。透过成绩和日常的教学,我将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 3.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4、学生学习气氛和学习积极性差,学生缺少初三毕业班学生应有的压力感,玩心太重。 5、学习时间紧,从开学到现在化学科始终处于赶课的状态,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很少,更缺少练习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因为从以往题目看出,绝大部分题目是考查的基础知识。 2.加强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平时注意多举一些和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主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加强知识的检测力度,让学生养成随时记忆的习惯,同时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 4.对于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应提醒学生重点标出、反复记忆、反复练习,加深记忆。 5.加强知识点的拓展,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与此知识点相关的内容。 6.加强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记忆,使他们能熟练写出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7.有意识的补充实验探究题,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8、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此基础上督促学生转换学习态度,让学生自我加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镇江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镇江市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5.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

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6.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4B.+3C.+2D.+5 7.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8.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贝思特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鲜奶制酸奶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水果榨果汁 2.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水银 C. 干冰 D. 铁锈 3.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下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5. 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 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核电荷数为3 B. 电子总数为2 C. 属于氢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B.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 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层不会增加。 7.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 42-),则在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4 B .-2 C .-4 D .+6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 (反应前) (反应后)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A.看B.听C.闻D. 吹 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4.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5.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 6.“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7.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 8.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蜡烛燃烧 C、衣服晾干 D、菠萝榨汁 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 确的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往试管中加入锌粒加热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 ABCD 3、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 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g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氢分子—2H B.3个氧原子—O3 C.4个水分子— D.5个钠离子—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B、催化剂可能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 6、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该实验表示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9、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B、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上册期中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 2.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关的实验是()A. B. C. D.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 D. 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5.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6.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 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8.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卷

上册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CO2 密度比空气的大 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5.“”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B. C. D. 6.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7.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8.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初中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9学年初三化学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化学出题的范围是前四单元,有适当的区分度,体现低起点,缓坡度,难易适中。 二、基本情况: 平均分是63.95分,考试人数260人,优生35人,13.46%;及格167人,及格率65%;40至59分56人,21.54%;40分以下37人,14.23%。 三、问题 1.细节:写错别字:如“水槽”的“槽”,写成“糟糕”的“糟”字。 2.典型错误分析: 1)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如第14题。 2)概念理解不透:如第4题,学生不能正确地根据题目要求从微粒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选项五花八门。 3)化学用语的书写及意义掌握不够:如第16、19题,反映出学生对原子、离子、分子、化合价及化学式这些化学用语的书写和意义模糊不清,所以出现原子的符号与分子的符号混淆、不能正确地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等一系列问题;再如第5题,物质的现象掌握也不是很好,而且缺乏一定的理解,所以错误率较高。4)实验操作规范化、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第26、27题,反映了学生对一些基本操作仍然有出现盲点的情况,如液面不应高于滤纸边缘;对装置不能正确认识,主要原因是实验原理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5)语言表达能力差:如第28题,语言表达不全面,反映出学生思维不够全面、严谨,表达能力差。 6)选择题题型得分不高。 四、改进措施 化学试题关注双基,重视实验,题量适中,难易适度,区分度好,体现了初中化学的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试卷侧重检测学生的化学素养,尤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应用性、开放性,对“双基”的考查又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避免了知识的简单复现和技能机械组合的记忆模式。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 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 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 B. 酒精挥发 C. 瓷碗破碎 D. 雪糕熔化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3. 第一单元开头图上有一只猫在一薄板上,而薄板下面正在用火加热, 薄板 上的猫无任何反应。这块薄板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A. 透气 B. 导电 C. 隔热 D. 导热 4. 发现元素周期律, 使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这位科学家是 () A. 汤姆生 B. 门捷列夫 C. 阿伏加德罗 D. 道尔顿 5. 能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 空气 6、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7. 下列仪器中, 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 烧杯 B. 试管 C. 集气瓶 D. 量筒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9.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 项 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 酒精和100mL 水混合在一起,体 分子是有质量的 积小于200mL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 的 10.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1.区分硬水和软水不可行的方法是() A、观察是否澄清、透明进行区分。 B、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浮渣的多少进行区分。 C、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的多少进行区分 D、加热,观察有无固体析出进行区分。 12.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2.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 7 A.12 克B.12 C.1.66*10 千克D.1/12 克 14.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6. 实验桌上因打翻酒精灯而着火时, 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A. 用手扑灭 B. 用湿布盖灭 C. 赶紧逃跑 D. 拨打电话119 1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H 2O 2 )B.二氧化锰(MnO 2 )C.二氧化碳(CO 2 )D.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