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揭阳市地名分布

揭阳市地名分布\由来揭阳市揭阳市在广东省东南部。市人民政府驻榕城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始建揭阳县,属南海郡。以县西北秦戍五岭之一的揭阳岭得名。1991年建揭阳市(地级),辖榕城区、揭东县、揭西县、惠来县和普宁市。 榕城区,原榕城镇,得名于城中古榕广布。1991年建揭阳市,原揭阳县辖镇榕城、梅云、仙桥、渔湖、磐东五镇划入榕城区。 渔湖试验区老揭阳县辖镇、一部分划入榕城区,大部分现名开发区。在县境南部、榕江中游南北两河中间。镇人民政府驻渔湖桥。古为咸淡水交汇的海边,渔民多在此作业,取名渔湖。 仙桥街道办事处老揭阳县辖镇。在县境南部,东北濒临榕江南河。镇人民政府驻仙桥山,故名。现已改仙桥街道。 梅云街道办事处老揭阳县辖镇。在县境南部,南依紫峰山,北临榕江南河。镇人民政府驻马索圩。因圩位于梅畔、云光两村,各取首字而得名。现已改梅云街道 磐东街道办事处老揭阳县辖镇,一部分划入榕城区,大部分现名东山区。在县境中部。镇人民政府驻乔林村边(盘东新市场)。清属崇义乡磐溪都,因处磐溪都之东部,故 普宁市普宁县在广东省东南部。县人民政府驻流沙镇。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取“普遍安宁”之意,置普安县。县治始在今潮阳县贵屿,明万历三年(1575)迁厚屿(洪阳)。万历十年(1582)改称普宁县。1952年县治迁流沙。 流沙镇普宁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境中部偏东、大南山北麓、练江上游。古时此地河溪泥沙淤积,建村名流沙。清代形成流沙圩。镇因驻地名。 云落镇普宁县辖镇。在县境中部。镇以驻地名。因山谷白云缭绕而得名,又传说有仙鹤栖密林中,故名云鹤。 高埔镇普宁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镇以驻地名。清初建村于高坡地上,故名高埔。 船埔镇普宁县辖镇。在县境西部。镇因驻地名。相传建于明中叶,初称船埠头,成集市后改名船埔。 梅林镇普宁县辖镇。在县境中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始建村,因多梅树而得名。清代形成梅林圩,镇因圩名 里湖镇普宁县辖镇。在县境北部,北频榕江,邻接揭西县。镇以驻地名。古时此地榕江有龙门桥,桥下常有鲤鱼游跃,名鲤湖,简作里湖。 赤岗镇普宁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邻接揭西县。镇人民政府驻赤岗山村。明代建村,左侧有呈赤色山岗,故名。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如选择题第8、9题,填空题最后一道和综合应用第一题,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3.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6.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三、教学建议 1.增强质量意识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1.21 出题教师陈自钦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u—64 Br—8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合理的是: A.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是SO2 B.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森林的乱砍滥伐 C.黄河水是由浊液、胶体、溶液组成的混合体系 D.工业上用硅制造光导纤维 2.以下有关氧化物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一定能和水反应B.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C.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 3.下列物质中,见光不易分解的是 A.HClO B.AgBr固体C.MgCl2D.浓HNO3 4.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常保存在煤油中 B.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C.烧碱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盛液溴的试剂瓶里应加水液封 5.下列说法中(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不正确的是 A.0.0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电子数目为0.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与11.2L氯气所含原子数均为N A C.0.5molAl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5N A D.常温常压下,32 g 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 N A 6.下列元素中,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是 A.Si B.S C.N D.Fe 7.下列选项的括号内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 ..的是 A﹒二氧化氮中混有NO(水) B﹒石英中混有石灰石〔盐酸〕 C﹒氯气中混有水蒸气(浓硫酸) D﹒氨气中混有水蒸气(碱石灰)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A.硫酸与氯化钡在溶液中反应:Ba2++SO42BaSO4↓ B.用Cl2将苦卤中的Br—氧化:Cl2+Br—=Cl—+Br2 C.小苏打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O3—+OH—=CO2↑+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将引起何种(系统、随机)误差。使用没有校正的砝码引起系统误差;用部分风化的H2C2O4·H2O标定NaOH引起系统误差;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不一致为随机。 2.万分之一天平的每次称量误差为±0.0001g,其相对误差为 % 100 001 .0 ? ± m 若要求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2%,称量时至少要称取质量0.1 g。 3.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有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 4.用0.10mol/L NaOH溶液滴定0.10mol/L HCl和H3BO3混合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 1 个突跃。(H3BO3的p Ka1=9.42) 5.写出NH4Ac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HAc]+[H+]=[OH—]+[NH3] 6.0.10mol/L乙酸钠(p Ka=4.74)的pH=8.87 。 7.0.10mol/L NH3·H2O和0.10mol/L NH4Cl水溶液的pH=9.26。 8.六次甲基四胺的p K b = 8.85,用它配制缓冲溶液时的pH范围是5.15±1 9.某一弱酸型的指示剂和离解常数为K HIn=1.0×10-5,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是pH=5±1 。 10.用0.100mol/L HNO3滴定同浓度的NaOH的pH突跃范围为9.7~4.3。若HNO3和NaOH的浓度均减小10倍,则pH突跃范围为8.7~5.3 。 11.用KMnO4滴定 - 2 4 2 O C时,红色的消失由慢到快是属于自动催化反应。 12.于20.00mL0.100mol/L Fe2+(1mol/L H2SO4)溶液中分别滴入19.98mL和20.028mL Ce4+溶液,平衡时,体系的电位分别0.86 为和 1.26 ;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 1.06 ( V V Fe Fe Ce Ce 68 .0 ; 44 .1'0 / '0 /2 3 3 4= =+ + + +? ? )。 13.某有色物的浓度为1.0×10-4mol/L,以1cm吸收池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为 0.480,在此波长下该有色物的ε= 4.8×103L·mol-1·cm-1,T%= 0.33=33%。 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某人根据置信度为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如下几种报告,合理的是(B)A.(25.48±0.1)% B.(25.48±0.13)% C.(25.48±0.135)% D.(25.48±0.1328)% 2.下列各组酸碱,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B)

广东省揭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非常全面)

广东省揭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揭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依据 (2) 三、规划范围 (3) 四、规划期限 (3)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4) 一、土地利用战略 (4) 二、土地利用目标 (5)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7)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7) 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8) 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9) 第四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10) 第五章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11) 一、交通运输项目 (11) 二、水利项目 (11) 三、能源电力项目 (11) 四、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12) 五、环保项目 (13) 六、其他项目 (13)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4) 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14) 二、完善规划实施管理 (14) 三、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15) 四、建立规划的全社会参与制度 (16)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目的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对揭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改通过后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3、?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 5、?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 6、?关于印发?广东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审批办法?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198号); 7、?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电…2010?30号); 8、?关于市县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07号); 9、?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温馨提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核糖体 C.叶绿体 D.溶酶体 2.下列选项中,两种物质的元素组成不同的是 A.甘氨酸和丙氨酸 B.ATP和RNA C.油脂和磷脂 D.糖元和淀粉 3.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图表示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若乙图视野中出现一污点,污点可能位于目镜或物镜上 C.若观察乙图,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是⑥,换到高倍镜下后距离可能是⑤ D.高倍镜下观察乙图中的B细胞,操作顺序为:向左侧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和细准焦螺旋 4.下列各种试剂中,可用于多肽检测的是 A.碘-碘化钾 B.苏丹III染液 C.双缩脲试剂 D.本尼迪特试剂 5.萤火虫发光是由于发光细胞内荧光素被氧化成氧化荧光素。该过程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A.A TP B.葡萄糖 C.DNA D.氨基酸 6.下列各组细胞器均具单层膜的是 A.液泡和核糖体 B.中心体和叶绿体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D.内质网和线粒体 7.下列物质中,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主要的能源物质的依次是 A.糖类、脂类、纤维素、核酸、糖类 B.蛋白质、核酸、脂肪、磷脂、糖类

(word完整版)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武陟一中2011-2012学年上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8题为选择题,分值54分,Ⅱ卷19、20、21为填空题,22、23题为推断题,24题为计算题,分值46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题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大,基本上覆盖了期中考试前所学的所有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有一定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试卷分析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12题和第1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7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很基本的要求,也是命题时常考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并能熟练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但是不能找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导致出错。 相应措施:引导学生从两条线的变化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第20题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9-201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Al 27S 32Cu 64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A.B.C.D. 2.下列关于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都含氢元素B.酸都含氧元素 C.盐都含金属元素D.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 3.下列是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和HCl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新制氯水中只含Cl 2 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Cl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值将增大 2

4.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是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氧化产物 D.还原产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 L B.1mol H 2 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C.1 L0.5 mol·L-1的 MgCl 2 溶液中,含有Cl-的个数为0.5N A(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 g的N 2 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 L 6.0.8 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8 B.16 C.64 D.160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B.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通常大于100 nm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mol·L—1FeCl 3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得Fe(OH) 3 胶体 8.现有NaOH、 Na 2CO 3 、 Ba(OH) 2 三种溶液,选用一种试剂把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 A.稀盐酸 B.稀硫酸 C.BaCl 2溶液 D.Na 2 SO 4 溶液 9.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离子 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SO 4 2-离子C.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u2+离子 D.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O 3 2-离子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 H 2SO 4 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 2 ↑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 反应:Ba2++SO 4 2-=BaSO 4 ↓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32-+2H+=H 2 O+CO 2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揭阳市揭东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

揭阳市揭东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6题,3分/题共48分) 2019年2月19日,年度“最大最圆月”现身夜空,与“元宵月”上演“巧遇”好戏。我国公众可欣赏到一轮皎洁明亮的“超级元宵月”。据此完成1~3题。 1.月球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超级元宵月”出现的日期是 A.农历正月初一 B.公历1月1日 C.农历正月十五 D.公历1月15日 3.“超级元宵月”出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地月三者连线成一直角 B.月球位于太阳、地球之间 C.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D.潮汐现象最为平静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据此完成4~5题。 4.百岁兰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A.元古宙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5.下列对百岁兰特征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 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完成6~7题。 6.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A.平流层上层 B.平流层中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7.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②机内温度过低③飞机颠簸强烈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灵璧一中高一化学学科组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6题为选择题,分值48分,Ⅱ卷17、18为填空题,19题为推断题,20题为实验题,21题为计算题,分值52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总体难度稍偏难,抽样分析难度系数在0.6左右。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体现在新课标的三维能力考查的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但试卷中基础偏易题相对较少,试卷适合对将来选修化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不太适合将来不选修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二、试卷分析 1、整体分析

满分有3人,90-99有92人,80-89有187人,70-79有260人,60-69有320人,不及格有1249人,从及格以上来看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合理。 从考试情况来看,第4、9、11、12、13和20题得分率较低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知道溶液、胶体和浊液的 区别和联系,知道肢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还要了解胶体中胶粒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学生不了解胶粒 的概念,误以为1molNaCl中有1mol胶粒。 第9题和第11题: 命题意图:考查物质的量相关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审题不清,误把原子数看成分子数做题导致 错误较多。对于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 很好掌握标准状况和气体与22.4的关系。 第12题和第13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溶液中的离子共存,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判断离子方程式,以及运用离子共存条件判断溶液中的离子 共存情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 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8题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溶液配制的填空题。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为载体,涉及具体考点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误差的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的判断、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等。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回答言语不够严谨,如在第(2)小题中很多学生都回答出了量筒,但没有指明量筒的规格,导致失分;2、第(4)小题得分情况很不好,不理解溶液配制的具体顺序;3、误差分析中仰视与俯视导致的误差容易颠倒。 相应措施:训练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化学用语要规范,不丢三拉四。 第19题 命题意图:本题为离子推断题。重点考察通过物质之间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 推断离子,特别突出常见反应的考察。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镁不知道写沉 淀符号。2、离子共存条件不熟练,不会根据现象判断何种离子在反应。3、离子 检验不熟悉,检验氯离子时只知道加入硝酸银而不知道加入硝酸来检验。 相应措施: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应进行专题讲练,使学 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20题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探究的过程与实验顺序。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对物质探究不熟悉,心生胆怯。对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看不懂,不知道各种装置的作用,不会从对比实验中得出结论,还有审 题不清,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化学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有关项目填、涂清楚。将第Ⅰ卷题目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题目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39 Fe 56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烟火璀璨耀首都,火树银花庆国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上,最后的烟花表演用璀璨的焰火点亮了北京的夜空,惊艳了无数国人。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 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 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镍丝或铁丝)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说明水银发生了还原反应 B.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2Fe3++3Cu C.水银温度计打破后可以用硫粉覆盖水银,防止中毒 D.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3.下列制备实验中的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 Zn+H2SO4= ZnSO4+H2↑ B.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C.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D. CaCO3 +2HCl=CaCl2+H2O +CO2↑ 4. 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 A.被氧化,做氧化剂 B.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C.被还原,做氧化剂 D.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级年《分析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定量分析包括的主要步骤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莫尔(Mohr)法和佛尔哈德(Volhard)法所用指示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法分析铁时,如有少量Cl-存在,则分析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碘量法应注意__________。 2、用硫酸滴定NaOH时,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硫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试样中K2O的质量分数为a,则换算成K3PO4的化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 曲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宜选用_________为指示剂。 p H 指示剂变色范围p H 苯胺黄 1. 3 — 3. 2 甲基橙 3. 1 — 4. 4 甲基红 4 .4 — 6. 2 9.7 酚酞8. 0 — 10.0 8 硝胺11.0 — 12. 3

7.7 6 4 2 50 100 150 200 标准溶液加入量% 4、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差吸光 光度法与普通吸光光度法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1×10-2,K a2= 1×10-6,K a3= 1×10-12。用NaOH标准 溶液滴定时有___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 =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 6、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草酸钠为基准物质,用直接滴定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的条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摩尔吸光系数ε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揭阳市揭东县登岗镇西淇乡神明概况的谢备报告

关于揭阳市揭东县登岗镇西淇乡神明概况的谢备报告’ 陈洁玲2007101605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省潮州521041) 调查目的:调查该地神明慨况,了解该地神明特点及游神赛会的特别之处,积累更多的区域文化,填补潮汕历史中的部分空白。 调查时间:2009年1 2月12日——13日’ 调查范围:揭阳市揭东县登岗镇西淇乡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采访当地村民 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摘要:揭阳市揭东县登岗镇西淇乡的神明名目较多,规模较大,分布较散。其祭拜仪式很是特别,也在近年出现一些演化。 前言: 揭阳市揭东县登岗镇西淇乡坐落在桑浦山北侧,位于揭阳市与潮州市的交界处。这里的山民在改革开放前靠山吃山,祸福全寄托在神明身上。 正文: 这个小小的村庄里面竟有25位神明,其中大王公、二王公、三王公、花公姆、天地父母、土地之神、三山国王各3位,伯公、千岁爷、龙爷公及龙爷公夫人各1位,还有一些只有香炉叫不出名字的神明。以上所列神明大多分布在桑浦山山脚下,其中的龙爷公和龙爷公夫人列为于该村的祠堂里。另外,还有各家各户者都有的地神和司命公。 大王公、二王公、三山国王和天地父母都是大神,主管一切大小事件,主管范围很广,据当地村民陈巧花【1】说,这四位神明的功力无边,他们无所不知,就连汕火、广州等地信神的人都慕名前来祭拜祈福;比如谁家要做大生意或者将要完成一件大事或者有孩子要高考等等都会提前祭拜这四位神明,祈求福运。一旦事成了,就得办大礼知功。 其他的神明比较普通,在当地没有受到特别的尊崇。 西淇乡每年有4次较大型的游神祭神活动。:其中最大型的是大王公的诞辰一一农历七月廿二日进行的,实际上祭神活动主要是在廿一日晚上,据该村人陈茂龙【2】说,先前祭拜活动确实是在廿二日进行的,文革期间因政府封杀,人们不敢在白天祭拜,也不敢不拜,怕得罪神明,就都在廿二凌晨或廿一晚上祭拜。按当地的说法是:夜里的11点是第二天的第一个时辰。所以很多人都抢着在廿一日晚上的11点过去祭拜大王公。再后来,有些人为了避开祭神高潮,提前到廿一日下午去祭拜,按当地的说法是:祭神只可提前,不可滞后。但是即便大多数人在廿一日祭拜大王公,人们还是仍然说大王公诞辰是廿二日。就连外乡人都熟知“七月廿二是西淇的老爷生"。由于是最隆重的祭神活动,所以家家户户在外打工的、读书的都会回家,甚至带上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去祭拜,显得更是热闹。祭神活动在桑浦山的山脚下举行,就说廿一日晚上11点左右的祭神高潮,村里到山脚下是一遍田园,乌漆抹黑,唯有通向山脚下的那条小路在上山村民的灯火照耀下光亮起来。在祭拜现场一般会有两台皮影戏、两处电影放送,在村里祠掌前会请来一个潮剧戏剧团现场表演潮剧。近年来还增加了“卡拉OK”供村民娱乐。. 调杏中发现:这个村子本次祭神很别样,七月份在地方也有祭神活动,基本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在反思中 -----高一化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矿务局中学刘花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与难度: 1、试题的结构: 试题范围包括了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与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内容。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的虽然都就是基本知识与实验,但就是比较灵活。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能注重基础与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新高考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与激励作用。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第一大题选择题1—15题共45分。第二大题填空及简答题16—19题共31分。第三题实验及探究性题20题共12分。第四题计算及分析题21题共8分。卷面分4分。本次试题总分为100分。 2.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①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多分析与思考的时间。 ②化学能量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 (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就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3.试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1、 2、 3、5、8做得相对好些。 4、7、10、12、14做得较好。 5、9、11、13、15做得较差。第5小题考查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学生算错的较多。第9题考察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的多少。11题考察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映的影响。13题同11题考察内容一样形式不同。15题图像的方式考察外界条件的改变可逆反应的影响。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较差。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一年级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Zn:65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B .凡是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为化学能的装置 B 、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3、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22286 Rn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 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 A .136 B .50 C .86 D .22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5、反应4NH 3(g)+5O 2(g) 4NO(g)+6H 2O(g),在5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 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A v(O 2)=0,01mol/(Ls) B V (NO )= mol/(Ls) C V( H 2O)= mol/(Ls) D V(NH 3)= mol/(Ls) 6、下列关于元素化合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IIIA 族的 B 和Al 都能形成+3价的化合物 B .IVA 族的 C 和Si 都能形成+4价的化合物 C .VA 族的N 和P 都能形成+5价的化合物 D .VIA 族的O 和S 都能形成+6价的化合物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 .NaCl 和HNO 3 B .H 2O 和 NH 3 C .CaF 2和 CsCl D .CCl 4和H 2S 8、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A. CH 4、NH 3、H 2 B. OH -、F -、Ne C. H 3O +、NH 4+、Na + D. O 2-、F -、Mg 2+ 9、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10、 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 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 保持平衡状态 C. 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 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

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9)

分析化学 A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一组测量结果的精密度最好用( D )表示。 A、绝对偏差 B、相对误差 C、相对平均偏差 D、相对标准偏差 2. 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当lg K=20.43,则K= ( A)。 A、2.7×1020 B、2.69×1020 C、2.692×1020 D、3×1020 3. 某弱酸HA的K a=1×10?5,则其0.1mol?L?1溶液的pH值为(C ) A.1.0; B.2.0; C.3.0; D.3.5 4. 欲用EDTA测定试液中的阴离子,宜采用: (D)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5. 二苯胺磺酸钠是K2Cr2O7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B) A、自身指示剂 B、氧化还原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 D、其他指示剂 6. 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无定型沉淀的洗涤液应是( C ) A、冷水 B、含沉淀剂的稀溶液 C、热的电解质溶液 D、热水 7. 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某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A) A. 不变、增加 B. 不变、减小 C. 向长波移动、增加 D. 向短波移动、不变 8. 配制以下标准溶液必须用间接法配制的是( C ) A NaCl B Na2C2O4 C NaOH D Na2CO3 9. 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B)。 A、试样不均匀 B、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 C、有过失操作 D、使用校正过的容量仪器 10. 标定硫代硫酸钠时,重铬酸钾的物质量与硫代硫酸钠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D ) A.1∶2 B.1∶3 C.1∶4 D.1∶6 二、填空 1.EDTA的化学名称为(乙二胺四乙酸),当溶液酸度较高时,可作(六)元酸, 有(七)种存在形式。 2.重量分析是根据(称量形式)的质量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3.一有色溶液对某波长光的吸收遵守比尔定律。当选用2.0cm的比色皿时,测得透射比为T, 若改用1.0cm的吸收池,则透射比应为(T1/2)。 4.写出NH4HCO3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H+]+[H2CO3]=[NH3]+[CO32-]+[OH-] )。 5.常用分析天平可称准至(0.1 )mg;用减量法称样时,一般至少应称取(0.2)g 以满足相对误差 0.1%。 6.某弱酸的解离常数为Ka,当pH=pKa时,[HA]( =)[A-]; 当pH>pKa时, [HA]( < )[A-](填>,<或=)

广东省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广东省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及趋势。 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深度解读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核心指标从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揭阳揭东区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揭阳揭东区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揭阳揭东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揭阳揭东区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揭阳揭东区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揭阳揭东区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揭阳揭东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针对我校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及学生答题情况,本组教师进行了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得分率及通过率 符合哈尔滨市试题题型和难度要求,试题既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又能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具备较好的层次与区分度。 二、答题中体现出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的成就 1、基础知识扎实,知识掌握准确 从统计结果看第1、2、6、10题得分率和高超过了90%,第3、4、5、7、8、9、13、14题得分率比较高,超过了80%。这些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情况,学生的成绩较为理想,反映出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双基”的掌握情况达到了课标的要求,试题将双基的考察置于问题情境中。试题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新闻报道的社会热点问题中提取素材,生成问题,图文并茂使学生感到亲切,增强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学生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化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课程改革目标之一。例如:第34题B到C 过程中气球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图示信息提炼出镁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这个信息的获取,再结合理化知识来解释A到B过程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注意审题、思路清晰,体现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第31题第(1)增大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供给燃烧充足的氧气,使煤粉充分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在烟囱上安装净化过滤装置,建议有的同学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脱硫没技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第35提连接成一个五角星,体现了公平、公正和希望,实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结合。体现了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第29题从微观的角度解释魔术中的奥秘,体现了学生具有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的思维的结合能力,并能用较准确的化学语言来表达一个化学变化发生的实质过程。 4、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逐渐提高 第36题:表格部分 5、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试卷中的第15题和37为计算题,第15题的难度不大,通过率为57%,第37题最后一问有一定的区分性,通过率为25.7%,体现了平时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达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学生的过程计算、综合司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答卷中发现的问题与今后的对策 在成绩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