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精品教案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过程,掌握法兰克王国建立的发展及分裂的过程。

2.了解封臣和封君的关系的形成过程及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3.明白中世纪西欧社会国家形态的演变过程,即蛮族列国——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大裂变。

4.在讨论、评价历史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解释、评价文明的特征,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

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难点

中世纪西欧国家形态的演变过程。

回忆罗马的历史。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起封建制国家,西欧封建国家是如何发展的?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领略这段历史的风采。

一、基督教的兴起

1.基督教产生的背景

史料1罗马帝国的残酷统治:公元一世纪左右,巴勒斯坦犹太人处于罗马帝国统治下,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掠夺,激起犹太民族的强烈反抗。当时发生了多次犹太民族大起义,但都在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

史料2传统的犹太教弊端显现: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奴隶、贫苦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是反抗运动的主力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原来以维护以色列国家的奴隶社会秩序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犹太教已经不能起到团结犹太民族摆脱罗马帝国的统治作用。

教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为什么会产生?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民族的团结就必须有一个精神上的统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这一点要求,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能够为全民族接受的宗教,基督教

应运而生。

2.基督教的创立

史料1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耶稣是上帝耶和华之子,公元一世纪元年他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伯利恒。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教会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庆祝耶稣诞生,成为基督教最盛大的节日。为了纪念耶稣,人们把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纪年,耶稣诞生前叫“公元前”。

史料22世纪中后期之后,罗马帝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危机开始显现。早期基督教提倡平等、博爱和互助,鄙视富人权贵等,对受到现实压迫的民众具有巨大吸引力。但是一些罗马统治者担忧基督教教义对自己不利,因此对基督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史料3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不少富裕农民、工商业者和奴隶主都开始信仰基督教,基督教会逐渐被他们控制。在流传过程中,基督教教义也在发生变化,并逐渐承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合理性。罗马帝国统治者也逐步了解和认识到基督教的变化和可利用价值。基督教由此逐渐失去了被压迫者宗教的性质,转化为帝国上层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4世纪初,基督教最终获得了合法地位。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基督教诞生初期的发展情况。

学生: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4世纪初,获得合法地位,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

二、法兰克王国

史料1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中一支强大的部落,3世纪南迁进入高卢(今法国南部)东北,定居于莱茵河下游地区,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阶段。西罗马帝国开始瓦解时,法兰克人乘机扩展地盘。

481年,克洛维继任部落酋长后,开始全力扩张,战胜了匈奴人,柔然人(阿瓦尔人)和日耳曼部落等法兰克其他势力。

史料2克洛维执政期间事迹:

①在征服罗马帝国的过程中,他没收了2/3的土地,并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廷臣和主教。

②皈依基督教。496年,他率3 000亲兵在兰斯接受基督教洗礼。511年,他下令召开奥尔良宗教会议,重申古罗马法所规定的神庙特权。教会成为政府机构的一部分,新的上层建筑逐步建立和完善。

史料3法兰克王国疆域的变化。

教师:结合上述材料及教材,请学生们找出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及关键的统治措施。

学生:建立时间:481年。建立者:克洛维。关键措施: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三、封君与封臣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

1.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

2.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

3.规定采邑不得世袭,只限终身,而且如果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或者死亡,赐予者有权收回采邑,终止封授关系,要是继续以前的关系,则必须重新分封。

思考:在分封土地的过程中,封君与封臣之间形成了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教师完善补充。

教师: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

教师: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君,而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四、查理曼帝国

1.法兰克王国的扩张

史料8世纪,查理继承法兰克王位,四处征伐,进行扩张。

(1)774年,他征服伦巴德王国,把意大利北部并入法兰克。

(2)772—804年多次进攻萨克森人,使其皈依基督教并夺取易北河流域广大土地。

(3)787年和801年两次出兵西班牙,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得厄布罗河以北土地,建立“西班牙边区”。

(4)787年又吞并了东部巴伐利亚,征服了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汗国。796年征服多瑙河中游的潘诺尼亚。

教师:查理时期,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哪一范围?

学生: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2.加冕为帝

史料世俗政权与教会的结合是查理曼政权的重要特征。加强与教会的结盟,是查理曼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查理曼以教会保护人的姿态,极力维护和提高罗马教会的权益。他每征服一地都强化基督教势力,强迫他们皈依基督教,要求人民缴纳“什一税”。同时还极力维护罗马教皇的统治地位。795年教皇利奥三世以阴谋手段登上教皇宝座,遭到罗马一些大贵族的反对。利奥派使者赴法兰克王国向查理曼求救,并把彼得大殿的钥匙和罗马城的旗帜呈献给查理,以示臣服与忠诚,得到查理的支持,从而保住了地位。799年4月,利奥三世又被罗马贵族废黜,只身逃离罗马。800年,查理曼把利奥三世救出,并亲自送回罗马,扶其复位。因此这一年圣诞节,感恩图报的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授予他“罗马人的皇帝”称号。自此,法兰克王国遂成为查理曼帝国。

思考:查理称帝标志着什么?

学生交流归纳。

教师:查理称帝不仅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更标志着西欧新兴封建国家的独立地位得到确认,并与罗马教会联手共同统治西欧。

3.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教师:查理曼去世后,查理曼帝国分裂成哪三个国家?

学生: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公元1世纪,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4世纪末被定为罗马的国教,得到广泛传播,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从国家形态上上演着分合变异的同时,内部也完成了社会制度的变迁,最终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文明。法兰克王国发展成强大的查理曼帝国,但后来强盛一时的查理曼帝国却走向分裂。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一、基督教的兴起

二、法兰克王国

三、封君与封臣(等级性)

四、查理曼帝国(分裂成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

1.图片展示:《耶稣》

2.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提示:犹太人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7课《阿拉伯帝国》检测试卷学习精品

《阿拉伯帝国》检测试卷 1.以下不属于古代阿拉伯文化成就的是() A.《天方夜谭》 B.万神庙 C.清真寺 D.《医典》 2.“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有可能是(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3.《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联系各种不同的教派,发生了最有效的纽带作用。这种制度几乎是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 A.印度 B.巴勒斯坦 C.罗马 D.麦加 4.阿拉伯帝国扩张带来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②奠定了哈里发国家疆域的基础 ③改变了中古时代文明的格局④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他是当今世界主流宗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他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材料中的“他”是()A.汉谟拉比 B.释迦牟尼 C.耶稣基督 D.穆罕默德 6.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是在()A.麦加 B.耶路撒冷 C.麦地那 D.巴比伦 7.沙特阿拉伯的国旗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写了这么一段文字:“除真主外,别无神袛,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段话出自() A.《论语》 B.《金刚经》 C.《圣经》 D.《古兰经》 8.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阿拉伯帝国实行怎样的统治() A.封建专制统治 B.奴隶主贵族统治 C.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D.资产阶级统治 9.小刘的爸爸信仰伊斯兰教,他说622年是为伊斯兰教的元年,请你帮小明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是( ) A.这一年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B.这一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C.这一年阿拉伯帝国成为跨三洲的大帝国 D.这一年阿拉伯半岛已经基本统一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对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的复习,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发展脉络,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时间脉络和对基本事件有清晰的定位。 2、通过对本册历史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历史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国际主义精神和唯 物主义历史观,让学生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领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罗马日本大化改新三大宗教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基督教会的演变新航路开辟的因果和影响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讲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时反馈,教师有的放矢,重点难点点拨。 【教学流程】

讲明本册考点 人类文明 的开端 解 疑 析 错 归 纳 拓 展 迁移 .拓展 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知识考点:人类文明的开端 、亚欧封建社会和古代文明交往方式、步入近 代的运动与革命和改革、殖民掠夺与殖民抗争和无产阶级的抗争、工业革命 考点一:古代文明 (一)考点回顾 一、 上古人类文明 1.大河流域的文明: ① 约公元前 3100 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② 公元前 1894 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 一部著名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法典的实质是保护 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③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 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3.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 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4布匿战争:罗马战胜迦太基的战争。公元前 27 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亚欧封建社 会和古代文 明交往方式 典例 剖析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7课 教学设计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地提取、整理课文中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方法。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5.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图示归纳法、直观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史料、网上下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这个人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他的事情。 【讲授新课】 一、阿拉伯数字 挂《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说明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引导学生弄清陆地和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沿途的自然条件、重要地点。讲述早期人类结绳、刻木记事的故事和古代印度人发明0~9十个数字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字、数字的发明来源于生活,科学技术的发明同样来源于生活。 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的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 1.图片展示:《耶稣》 2.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提示:犹太人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3.教师提问: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 提示: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4.教学补充: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圣经》的知识,如关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诺亚方舟、大洪水的

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是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比如,在大洪水的故事中,就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的部分历史史实,以此消除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形成对基督教的正确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提示: 目标导学二:法兰克王国 1.教师讲述: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相继在西欧建立起一系列的日耳曼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是最典型的西欧封建国家。 法兰克(意为勇敢的、自由的)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散居在莱茵河下游,其中,居住在三角洲的称萨利克(海滨)法兰克人,居住在两岸平原的称里普阿尔(河畔)法兰克人。3世纪,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进入高卢。4世纪,以罗马同盟者的资格定居在高卢东北部。5世纪下半期到6世纪初,在克洛维(465—511)统率下,经过不断地武力扩张,建立法兰克王国,占有了罗马在高卢的绝大部分领土。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地图《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指出法兰克王国在不断扩张过程中的版图范围。 3.教师提问: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作用:①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③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起来。 目标导学三:封君与封臣 (1)西欧封建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提示: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2019年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古代埃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提示:便于航行。 4.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二)象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象形文字字母—英文字母对照表” 2.教师提问:请学生猜测其中几个文字的含义并说说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

《古代埃及》 教材分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知识点整理 1、人类的形成 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 ⑵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⑷劳动创造了人; 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 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 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 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 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3500年)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3500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500年) 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2100年) 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含义:尼罗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 5、对金字塔的认识 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 ③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6、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①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 ②内容: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专政。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目的: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⑤历史意义: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7、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①形成:是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严格等级的制度; ②内容: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同,权利与义务也不同,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阶级、特权等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地位悲惨。 ③种姓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④种姓制度的实质:印度的等级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 ⑤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8、西方文明之源 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⑵雅典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6c成为共和国, ③公元前5c后半期达到全盛。 ⑶雅典的全盛: ①时期:公元前5c后半期(希波战争之后) ②当政者:伯利克里(政绩) 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权利,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③雅典达到全盛的表现: a、经济上,经济繁荣; b、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c、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⑷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九年级历史上册至下册第7课

九年级历史上册至下册第7课 一、选择题。 1、右图所示文明古国创造的宝贵文明成果是 A.汉谟拉比法典B.金字塔C.佛教D.阿拉伯数字 2.“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但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却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当时的四个等级中,处于第二等级的皇帝是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3.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杰山代表4.要了解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首先应查阅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马可·波罗行纪》D.《哈姆雷特》 5.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它的创造者是A.古代苏美尔人B.古代印度人C.古代埃及人D.古代犹太人 6.14—16世纪,世界历史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下列事件为新时代的到来创造条件的是①文艺复兴运动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新航路的开辟④法国大革命()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以下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内涵的语句是A.国家和君权是上帝的创造物B.上帝的伟大是人不能企及的C.上帝随意创造和毁灭一切D.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8.14—16世纪,欧洲的思想领域和商业交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世界被发现”是指A.尼德兰革命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新航路的开辟 9.有人认为,2010年3月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将成为丰田公司的“滑铁卢”。“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克伦威尔B.圣马丁C.罗伯斯庇尔D.拿破仑10.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它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事件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①英国宪章运动②法国巴黎公社成立③俄国十月革命④美国南北战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1.如果让你从“五月流血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国大典等内容中归纳和提炼一个学习的主题,以下名称最恰当的应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B.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C.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2.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①巴黎和会②华盛顿会议③慕尼黑协定④《联合国家宣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历史学家认为罗斯福“改变了美国生活的全貌”。罗斯福主要改变了美国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二战后对苏联的战略C.政府对经济的放任政策D.工业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14.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15.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改写了法国历史。因为在这天A.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C.法国建立了共和国D.拿破仑颁布了《法典》 16.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即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英国举办博览会的最主要条件是A.新航路开辟B.君主立宪制确立C.“日不落帝国”形成D.工业革命完成17.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摆脱了民族危机B.推翻了旧的政治统治C.解放了广大农奴D.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8.“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响起来”。这首打油诗与日本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大化改新B.推翻幕府统治C.日本侵略朝鲜D.明治维新 19.2008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排在前两位的是“北京奥运会”、“金融危机”,如果1917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 是 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新 宪法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20.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法令》的颁布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材料二:“……在北京郊外的芦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材料四: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时间双边贸易额(亿元)人员往来(万人)友好城市(对) 1972年11 ——0 2006年2073 480 233 材料三: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表91-7-1:“电气时代”的到来 表91-7-2: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的发明比较表表91-7-5: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历史开始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时间是(C)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70年代 D.20世纪初 2.下列科学家中,哪些在电力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B) ①爱迪生②卡尔·本茨③西门子④瓦特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③④ 3.下列发明家中,哪位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A) A.爱迪生 B.瓦特C.史蒂芬逊 D.莱特兄弟 4.下列不属于19世纪晚期以后才出现的新事物是(B) A.汽车 B.火车 C.飞机 D.飞艇 5.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制造者是(C ) A.爱迪生 B.西门子 C.卡尔·本茨 D.莱特兄弟 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A) A.萨拉热窝事件 B.三国同盟军事集团形 C.三国协约军事集团形成 D.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 7.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形成的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核心分别是(B) A.意大利与法国 B.德国与英国 C.奥匈帝国与英国 D.德国与俄国 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D) A.反法西斯战争 B.民族解放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战争 D.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9.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最初的同盟国加入到协约国一方的国家是(D) A.德国 B.奥匈帝国 C.俄国 D.意大利 10.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绞肉机”的一场战役是(A)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马祖尔湖战役 二、完成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问题: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次科技(工业)革命,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 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雅尔塔会议。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自豪。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PPT出示两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找出两河是那两条河。说明西亚也曾经是人类文明之一 (二)、讲授新课: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气候特点:干旱少雨问: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农业发展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 2、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 3、国家的建立:公元前3500年出现很多小国。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4、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汉谟拉比即位及逝世时巴比伦王国领土对比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

【人教版】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测试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在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君毕恭毕敬,而对他的封君的封君却敢于出言不逊。这是由于当时西欧实行的制度是 A.奴隶制度 B.民主共和制 C.封建等级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但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时,改变了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办法,实行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君服兵役。一个大封君相对于国王或皇帝来说是封臣,国王和皇帝是他的封君;但相对于这个大封君自己分封的中小贵族来说他就是封君,由他分封的人则是他的封臣;依次类推,直至最低一等的普通骑士,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在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封臣只对他的直接封君负责,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拥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 B.推动了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发展 C.在思想文化上处于垄断地位 D.鼓吹教权高于王权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时期,基督教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高于王权。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会鼓吹封建神学,严厉压制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发展。由此可知,拥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的描述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推动了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发展的描述错误,故B符合题意;在思想文化上处于垄断地位的描述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的描述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B。 3.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整理了如下资料卡片:资料反映了校名巴黎大学校名:牛津大学建立时间:12世纪中期建立时间:11世纪晚期发展:由原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发发展: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展而来,主要研习神学。1198年教皇为校训。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西勒士丁三世赐给巴黎大学许多特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权。1231年,罗马教皇以谕令肯定该学问的中心。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大学的自决权。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展而来,主要研习神学。1198年教皇为校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建立的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校训出自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这说明基督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及其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和欣赏文学和艺术作品,认识文学和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建议】 对牛顿和达尔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或图示的方式归纳和总结两人的主要成就及其成就的重大意义;对文学、音乐和绘画成就,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名著、表演课本剧、听音乐、欣赏名画等方式来理解和欣赏文学和艺术作品,也可以召开鉴赏交流会,互相交流自己对名著、名乐和名画的心得体会。 【新课导入】 霍金的葬礼于英国当地时间2018年3月31号举行,地点位于剑桥大学冈维尔—凯厄斯学院附近的圣玛丽教堂。1942年1月8日,霍金生于英国牛津。他生前曾任剑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和黑洞,提出过与黑洞相关的“霍金辐射”理论。他还撰写过全球畅销科普书《时间简史》,这本书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销售量超过千万。霍金的骨灰将被安放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与历史上的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达尔文等毗邻安息。与霍金毗邻安息的牛顿和达尔文取得过什么样的科学成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 一、科学家 教师用幻灯片出示自主探究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 (1)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为何能取得重大成就?(引导学生从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 (2)17世纪至20世纪初,涌现了哪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哪国人?如何评价他们?他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些成就有何重大意义?(请用列表格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8~29的内容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 (1)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突破。第二,思想解放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教会对思想的禁锢有所松动,人们有了更自由的思想。第三,文化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科学知识,造就了一大批科学家。 (2)表格概况: 教师出示幻灯片,详细介绍牛顿。 材料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材料二牛顿一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的勤奋精神是分不开的。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精品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精品教案(全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认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历史原因。 2.对比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异同,理解二者结果不同的根源。 3.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在反抗殖民统治斗争中的主要事迹及杰出作用,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导入新课: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4.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5.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6.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背景: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对外扩张最早,所以在当时的美洲新大陆地区,这两个国家的殖民地最多,以至于后来有了?拉丁美洲?这个地理名称。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反抗外来殖民的斗争。影响:①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美国家的格局;③鼓舞了殖民地人民。 探究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影响。 结果: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英国的残酷镇压下失败。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相似之处? 从起因上看,都是由于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引起的;从影响来看,都打击了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在反抗斗争中,都出现了英雄人物:拉丁美洲有玻利瓦尔、圣马丁;印度有章西女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