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基本资料

自然地理:

全市地貌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即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龙门山、诸暨盆地、新嵊盆地、三界—章镇盆地、浦阳江、曹娥江、绍虞平原。按类型分:平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8.34%;盆地面积占19.43%;丘陵面积占32.03%;台地面积占5.58%;山地面积占24.62%。境域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素以“水乡泽国”之称而享誉海内外。主要河流有曹娥江、浦阳江和浙东运河。主要湖泊30多个,镜湖为最,现已建成为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又以鉴湖最为著名,为绍兴黄酒制作的唯一水源,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和旅游胜地,现已开发成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绍兴行政区域划分

民族宗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多所佛教名寺得到修缮,一些著名法师升座讲经,重大佛事活动相继举行;道教已近湮灭;基督教、天主教会获得健康发展。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全市有宗教信徒5万余名,约占总人口的1.2%,其中基督教徒4.43万名、天主教徒365名、佛教僧尼252名、三皈依信徒约1.25万名;全市有各教各级爱国组织18个,各教活动场所218处。教徒在各个领域劳动、生活和参加宗教活动,爱国爱教,心情舒畅。

绍兴经济:

25家企业进入中国大企业大集团竞争力500强,45家企业跨入全国民企500强,均列全省第二位。“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成功发布,轻纺产业集群、制袜产业集群、领带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绍兴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些制约长远发展的瓶颈和难题还需要着力突破:一是促进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仍不完善,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的动力不足,节能减排工作压力大;二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过快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攀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压力明显加大;三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企业融资面临更大挑战,企业投资实业信心不足,保持投资适度稳定增长的压力较大;四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偏低,传统产业转型提升还不够快,产业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增效压力较大,充分就业任务依然艰巨。

重大节会和活动

中国绍兴黄酒节中国兰亭书法节祭禹大典(4月20日)鲁迅文化艺术节

全市实到外资前十位企业情况(单位:万美元)

绍兴工业经济“十一五”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2009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224.6亿元,是2005年的1.6倍,2006、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54.1%和54.4%,2008、2009两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依然达到53.4%和51.5%,依然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2009年全市全部工业单位数12.1万个,其中工业企业数2.0万个,分别较之2005年增长18.8%和17.7%;工业从业人员121.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36.8%。“十一五”前四年,全市累计工业性投资达到2113.2亿元,占全社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的59.0%,工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地位不可动摇。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加快构建“5+3”现代产业体系,落实“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班子、一个协会”培育举措,2010年上半年,现代纺织、机械电子、节能环保、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五大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5%左右,其中纺织产业占比已从五年前的50%下降到38%,机电产业占比已从16%上升到21%,基本形成以现代纺织产业为主体,机械电子、医药化工产业为支柱,食品饮料等特色产业快

速提升,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集群培育取得新成果。传统块状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2009年,全市纳入经贸委统计口径的块状经济达到38个,集聚工业企业3.9万家,解决就业人口56.7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112亿元。其中绍兴县纺织、诸暨大唐袜业、嵊州领带等集群先后获得“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称号,绍兴县纺织、诸暨大唐袜业、嵊州领带、新昌轴承等4个集群成功列入全省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绍兴纺织印染产业基地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四)企业培育取得新突破。截至2009年底,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有1家,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8家,比2005年新增4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87家,比2005年增加41家;有20家企业列入浙江省首批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名单,占全省的13.7%;累计已有36家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其中“十一五”以来新增12家。

(五)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工业发展平台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滨海新城建设全面启动,袍江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经济开发区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构建,截止2009年底,绍兴拥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3家,省级区域科创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74家,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2家,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5%。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初步预计可以顺利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荣获“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城市”称号。

“十一五”以来,尽管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化解,并且随着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又不断暴露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传统产业比重依然偏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依然偏低,企业抗风险能力有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集约发展水平依然有待提升,作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绍兴正致力于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有绍兴特色的工业转型升级路子。

第三产业情况

旅游事业不断发展。据市旅游局统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1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435.0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4.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5.1%;接待入境游客39.8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3.1%。年末共有星级饭店88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36家。东湖景区和大香林景区分别通过全省4A级旅游景区审核;新昌重阳宫、七盘仙谷景区被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鲁迅故里申报5A级旅游景区、西施故里申报4A级旅游景区和会稽山景区创建浙江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进展顺利。

科技事业再创新绩。2008年,绍兴市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在全国地级市中居第6位,获“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五十强称号,并居“中国最具创新环境城市”第11位,“中国最具创新动力城市”第10位;绍兴市被公安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称号,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部专家论证。2008年专利申请量为18647件,授权专利量为11192件,其中发明专利119件。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2008年新认定省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0家,占全省的20%,全市累计达到389家;新认定浙江省科技型企业33家,占全省的17.5%,位居全省第二。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2项,占全省的16%。新培育认定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3家,列全省第二位。2008年有57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占全省的15%,33个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占全省的18%。

上市公司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共有上市公司34家,其中境外上市企业9家。全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当年融资额16.3亿元,累计融资额达到了131.2亿元,同比增长14.2%。三力士、

大东南和海亮股份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上市,华程房产和三鼎股份在法国挂牌上市。

中国轻纺城座落于浙江省绍兴县城柯桥。市场集聚了各类纺织服装面料、家居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目前,中国轻纺城已基本形成了“南部的传统交易区、北部的市场创新区、中部国际贸易区、西部原料龙头区和东部物流配套区”。

新温州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后,绍兴既温州苏锡常地区之后成为长三角第三经济模式的发祥地,其最显着的特点在于贫富差距较采用温州模式的浙南地区小,而又较采用苏南模式的苏锡常地区高收入人群比例大。因成为国内第一个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城市而得名。与温州采取个人家庭作坊单打独斗发展的方式和苏锡常地区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相左,绍兴以内资民营股份制和国企转型股份制与外资私有制为主的新私有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低调发展,在2005年后国内生产总值在国内迅速上升,经济总量逼近浙江省私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其模式因与浙江东南与浙西义乌地区多发展的温州模式有较大区别,在美国专业经济评论杂志福布斯中“绍兴的奇迹”一文中,被称为新温州模式和绍兴模式。

绍兴县为绍兴市下辖的一个县,是绍兴经济最发达地区,多年位居全国10强县。纺织业是绍兴县工业支柱,柯桥的中国轻纺城是亚洲最大的纺织产业集散地,全球最大的轻纺贸易中心,交易额占全球纺织品的1/4,日均客流量逾10万人次。(素有“江南明珠”、“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士之乡”之美誉)绍兴县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县之一,柯桥中国轻纺城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依托中国轻纺城建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已初具规模,是绍兴县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名优特产:绍兴黄酒、绍兴乌毡帽、绍兴花雕、绍兴腐乳、绍兴茴香豆、绍兴臭豆腐、绍兴王星记纸扇(黑纸扇。这是当初“王星记”得以扬名四海的传统产品,也是今日王星记纸扇久负盛名的名牌产品,其中尤以“毛全本”和“全棕”最为名贵;工艺挂扇;白纸扇;香木扇)诸暨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块状特色产业与大企业大集团交互辉映,已形成了袜业、五金、珍珠、服装、贡缎,新型管材,等在全国知名度的区域性特色产业。诸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施传奇故事和五泄秀美景色闻名遐迩。

上虞是一个产业特色比较鲜明的县市。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形成了机电、化工、轻纺、建材、食品等五大行业,以及伞件、铜管、手套袜业、电光源、汽配等八大块状经济。是著名的“建筑之乡”。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农业基础扎实、特色明显,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67万亩以上,是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拥有茶叶、板栗、杨梅、葡萄、女儿红黄酒等一大批特色农副产品。上虞非常重视向外发展,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已有9家世界500强和著名跨国公司在虞投资落户,如日本松下、荷兰菲利浦、西班牙阿克希龙等。

越城区【新兴产业稳步培育】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0.9%;新产品产值率达20.4%,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天龙锡材、盛洋科技、振德敷料3家企业列入市级新兴产业重点成长型企业。工业升级投资不断扩大,3个超亿元项目动工建设,一批工业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成功建立1家院士工作站,新认定1家国家级、3家市级高新技

术企业,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100家。新立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66只,全年专利授权量达到1832件。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转搬”工作扎实推进,累计有56家企业完成签约,签约率达到90%以上。完成1000万米印染布、500吨化纤产能削减和高能耗企业有序用电任务,淘汰1座粘土砖瓦窑,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3%,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本达标。越城传统手工业生产,素以酒缸、酱缸、染缸为特色,有“越酒行天下”之说,较大的酒坊、酱园多在城内。越城又有“锡半城”之称,全区已形成以纺织、印染、制革、塑料、橡胶、包装、建材为特色的工业体系,主产纯棉布、化纤布、呢绒、毛线、服装、针织、工艺品等600多种,并不断更新产品,提高档次。

工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纺织、印染、服装、家私为特色的经济格局。近几年来,该区把加大技术改造作为调整工业结构的突破口。三产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体,社区服务为特色的发展格局。东方家园家具广场,中兴路再就业市场和塔山竹木交易市场分别通过了全省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市场的考核验收。全区社区服务网络已初具体系,区、街道和居委会相继建立了1400多个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并出现了“好邻舍”服务中心等—些社区服务品牌企业。

嵊州市是全国产茶大县(市)之一,国家级龙头企业华发出口茶厂被评为全国百家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大鹏茶业以2596万元成功收购百年名牌“祁门红茶”,实现了农产品品牌经营的突破。产业集聚: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五大支柱产业。一是领带产业。年产领带近3亿条,占全国的90%,世界的40%,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21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全球最大的领带专业批发市场和全国十大专业市场之一的中国领带城。2002年,嵊州还新建成世界领带精品展销中心,并在香港创办了内地首家在港投资发展的专业市场--香港中国领带城,一个世界领带制造业基地正在嵊州崛起。二是电机产业。三是厨房用具产业。由绍兴市普田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普田牌油烟机被评为全国免检产品。四是针织服装产业。五是茶叶产业。嵊州茶业源于秦汉,名起盛唐,宋系进贡之佳品,清末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珠茶年产量居全国县(市)之首,是全国最大的精制珠茶加工出口基地,出口量占全国的60%,名茶"越乡龙井"荣获99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此外,机械链轮、电声器材、建材、矿产、医药化工等产业也较为发达,是中国三大链轮出口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电声配件生产基地。(领带之乡、茶叶之乡、长毛兔之乡、竹编之乡、亚洲最大电声配件生产基地、迅猛发展的嵊州厨具业、绢丝针织出口红火、中国果蔬之乡)新昌县是一个以山林、旱地为主的山区丘陵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知名产业:维生素E(新昌两大企业新昌制药、新和成占全球维E的40%产量)[3],旅游业(众多古装戏取景基地,如白蛇传,张纪中版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少林寺传奇[4]),茶业(盛产大佛龙井),轴承业(2010年,新昌正式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轴承之乡”称号[5]),胶丸业,制冷配件业(全球最大),丝绸业,铝轮业(新昌万丰奥特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铝轮生产基地)。全年旅游增长最快增长27.2%,占GDP的11%(新昌旅游节);上市公司: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日发数码。友好城市:韩国陕川郡浙江省旅游金名片:荣获“景区金名片”、“宾馆住宿金名片”、“旅行社金名片”、“商品金名片”等;名茶之乡

绍兴县名企:

单位名称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万元)

浙江永通染织集团有限公

241363 浙江金鑫化纤有限公司45313 浙江钱清发电有限责任公

41516 绍兴华茂化纤有限公司40348 绍兴诚邦化纤有限公司(兴

发)

37243 绍兴县鹏越纺织有限公司33229 绍兴县华荣实业公司31752 浙江古纤道股份有限公司27841 绍兴县兴鑫纺织有限公司25508 绍兴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24221 绍兴县凤仪纺织印染有限

公司

23365 绍兴华清化纤纺织有限公

21727 浙江钱清热电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

20741 浙江八达铜业有限公司19914 浙江繁盛纺织集团有限公

19600 浙江梅盛实业股份有限公

17123 浙江维艺纺织印染有限公

13432 绍兴县红光纺织服装有限

公司

12625 绍兴县义鑫化纤有限公司11658 绍兴县柏盛热电有限公司11247 浙江金蝉服饰有限公司10956 绍兴金海岛化纤有限公司10739 绍兴县华星实业有限公司10580 浙江晨光布业印染有限公

10192 绍兴市南洋染织有限公司10011 浙江恒丽织造有限公司9819 绍兴县华升实业有限公司9031 绍兴县钱江制管有限公司8262

浙江金隆服饰有限公司7984

绍兴县新乐纺织有限公司7641 绍兴县庆庆纺织有限公司7137 浙江威凌纺织印染有限公

1010 司

绍兴县柏林印染有限公司6802 绍兴县无梭纺织有限公司6419

绍兴县钱清西湖织造有限

5987 公司

绍兴县国华纺织品有限公

5792 司

绍兴恒远钢结构有限公司5777 绍兴县远通纺织有限公司5042

浙江绍兴金威塑料染整有

4486 限公司

浙江绍兴富茂电踱五金有

4378 限公司

绍兴博腾纺织服饰有限公

4338 司

浙江嘉成服饰有限公司4337 浙江二毛纱业有限公司4300

浙江绍兴双菱针织有限公

4236 司

绍兴嘉禾彩印包装服饰有

3838 限公司

绍兴县凤仪天龙印染有限

3758 公司

绍兴县金鑫软管厂3655 绍兴美纶化纤有限公司3634 浙江惠凯针纺服饰有限公

3607 司

绍兴县新鹿制衣公司35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