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

秦汉
秦汉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考点一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1)客观上:结束割据,完成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的必然

①经济上: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

②政治上:各诸侯国废除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③民族关系上: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了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人心向背:长期战乱,人民深受其苦,渴望统一。

⑤局部统一:长期争霸战争,形成局部统一(战国七雄),为统一提供了重要条件。(2)主观上:秦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①商鞅变法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强。

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广罗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

2、统一的过程:

兼并战争(灭六国)、南征越族(凿灵渠)、北击匈奴(筑长城)

◎拓展:对秦长城的评价:

①积极方面:抵御了匈奴等少数民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闻名世界,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

②消极方面:它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中国人民与北部少数民族的往来,不利于民族融合,它是统治阶级滥用民力的产物,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3、秦朝的疆域

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拓展: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焚书坑儒的实质是文化专制,它表明秦朝不仅要取缔与当局政策相抵触的不同政见,在政治上不准“以古非今”;而且要在学术上严禁产生不同政见的思想渊源“私学”,即以儒家为主的诸子学说在民间的流行,而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焚书坑儒虽对巩固维护统一的封建集权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整体上看却适得其反,因为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不是单靠行政高压手段所能统一的。

焚书坑儒这种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与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加深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封建皇权摧残文化、迫害知识阶层的先例,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同时用来巩固统一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守成与进取不同,应变换指导思想,采取不同的统治手段,反而日益迷信法家学说,一味强调法治,结果愈益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秦旋即灭亡。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初步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二两汉的兴衰

1、西汉的建立:

背景: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

时间:公元前202

标志:汉高祖刘邦定都

性质:封建统治内部争夺最高权力的战争。

胜因:收揽民心(约法三章);善于用人(汉初三杰);巩固富饶根据地(关中)

影响:消灭以项羽为首六国旧贵族势力,为汉初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创造条件。

2、西汉的发展:

⑴汉初休养生息

原因:

客观——长期战争使社会生产力遭受极大破坏,经济困难

主观——吸取秦亡教训,“与民休息”

目的:恢复战乱带来的影响作用:为后来的盛世垫定基础

实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理论依据:“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

措施:政治上: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经济上:轻徭薄赋慎刑;重农抑商;

外交上:和亲匈奴,稳定边疆。

⑵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公元前141年)

措施:①重视农业,多次减免田租;②鼓励生产;③改革法律;④提倡节俭。

实质: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继续和发展,第一个封建治世。

意义: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和物质条件。

3、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大一统(前156年—前87年)

⑴背景:经济条件:休养生息,实力雄厚。政治需要:土地兼并、商贾膨胀、边境不宁等问题。

⑵措施:

①政治方面:改革中央官制,加强专制皇权(外朝与内朝)

改革选官制度,大量选拔人才(察举制与征召制)

强化监察制度,加强官僚控制(刺史制度)

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与附益法)

改革币制(半两钱-----五铢钱)

②经济方面: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③军事方面:出兵匈奴(卫青与霍去病);进军南越(南海九郡)

④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建太学与郡国学;崇尚法制

4、西汉的灭亡:王莽篡汉(公元8年)

5、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

⑴背景:王莽改制失败,引发农民起义(绿林、赤眉);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

⑵措施:(以“柔道”治天下)进一步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优待武将;重用文臣;扩大内朝权力;加强监察制度),解决奴婢问题,恢复农业生产

6、东汉政治的特点

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含义:也叫世族地主。是享有特权,拥有极强政治经济势力的大地主。

演变:产生于战国;发展于西汉初期;抑制打击于汉武帝;迅速发展于东汉(“不抑兼并”;政治基础)

特点:

政治上——把持中央与地方政权,累世公卿;

经济上——田庄经济(占地广大人口众多不纳租赋)

军事上——私人武装,坞堡壁垒

影响:形成割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造成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

⑵外戚和宦官专权

7、东汉统治的瓦解:黄巾起义(184年)

原因: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特点:有准备、有组织;利用宗教(太平道)

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作用:瓦解东汉统治(名存实亡)

三秦汉的官僚制度

(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2)地方官制: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

四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召制

(1)确立时间:汉武帝

(2)选拔标准:前期:才能和品德

后期:门第和声望

(3)作用:前期:选拔了大批人才,为国家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后期:形成官僚集团,助长了豪强地主的势力。

五监察制度

秦——御史大夫

汉——刺史制度

目的: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县长官。

设立:汉武帝时,设州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及地方高官。

演变:东汉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练出高分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

2、岭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

A西周B秦汉C西晋D隋唐

3、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B设置西域都护C实行察举制D颁布推恩令

4、古人对秦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仪廉耻)不张……故万民叛离

C所以歼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考点二秦汉的经济

1、农业

(1)农具和技术:西汉赵国推广二牛三人的耦犁法,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赵国还推行先进的撒播方法——代田法;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2)农作物的引进:葡萄、苜蓿、胡桃等

(3)水利工程的兴修:灵渠

(4)赋税制度:秦:田租、户赋、苛捐杂税

汉:编户齐民:目的:控制人口,剥削农民,加强封建统治.

特点: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负担:田租、人口税、更赋、田亩附加税、徭役、兵役、各种杂役

2、手工业

(1)冶铸业

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2)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3)丝织业:西汉政府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考点三秦汉的文化

考点四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跟对外关系

一、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1.与匈奴的关系

(1)西汉初期,匈奴不断南下进攻,鉴于国力有限,汉政府与匈奴“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高祖刘邦“白登之围”)

(2)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迁徙漠北。

(3)汉元帝时,将宫女王昭君作为公主,远嫁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四十多年间双方和睦相处。

(4)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汉称臣,北匈奴仍威胁着中原及河西、西域。东汉前期,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2.与西域各族的关系

(1)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

(2)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东汉班超经营西域,西域与内地联系加强。

3.与西南夷和百越的关系

(1)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东汉初,西南夷重新并入汉朝版图。

(2)汉朝时,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众多,总称百越。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

二、两汉时期对外关系

1.两汉与东亚国家交往

两汉与东亚国家的交往密切,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1)与朝鲜的交往。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

避地者数万人”。两汉时期,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和光武帝,其中的辰韩受中国的先进文化影响很大。朝鲜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2)与日本的交往。秦汉时期,不少中国人渡海去日本。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与汉通使。东汉光武帝赐倭奴国国王“汉委奴国王”金印。

2.两汉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国家的交往

(1)便利的交通条件:西汉时有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玉门关或阳关、西域、葱岭,通往大月氏、安西、大秦的陆上要道“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2)交流的内容: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制瓷、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3)交往的主要国家:安息是西亚的大国,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大获其利。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行至波斯湾,未能到达大秦。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终于到达东汉,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给东汉皇帝。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交往的最早记载。

1.有一首歌在歌颂汉代的一位为汉匈和睦相处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时唱道:“当你的日子失去光彩/五色花瓣也变得苍白/有一个呼唤从命运中悄悄传来/让你的全部柔情/都投入到同一个所在/有一种爱,要你用一切来表白/有一种爱,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沿着一条路越走越远/你的寻找已落满尘埃/有一个身影从人群中慢慢走来/走过大漠金色草原/人世的繁华、千年血脉……”这一人物是()

A.文成公主

B.金城公主

C.昭君

D.张骞

2、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

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A.张骞“凿空”

B.卫青远征

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

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

4、西汉先后开辟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使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关于我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出自()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春秋》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四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秦汉的科学技术岳麓版课后辅 导练习第四篇 第1题【单选题】 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记述了我国古代( )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是人类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下面哪一古代人物的创新体现过这一点( ) A、李冰 B、蔡伦 C、李时珍 D、毕昇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我国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 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 ) 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 B、简化制作过程 C、使造纸原料容易得到而又便宜 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数学名著,下列关于这部著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书于我国东汉时期

B、书中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数学成就 C、内容涉及现代初等数学的许多成就 D、其中一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东汉改进造纸术的科学家是( )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班超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商鞅变法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导学案无答案中华书局版.doc

第十三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的成就及影响、张衡发明地动仪、和张仲景和华佗的中医学成就。 2.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我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完成下表。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类别时间人物著作或成就影响 造纸术105年 数学标志着我国当时已取得很高的数学成 就,并形成了较完整的数学体系。在世 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动学张衡 医学张仲景为后世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至今仍是中医学的经典。对朝鲜、 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医学影驸幔踊陶尔 为“聲” o 发明“麻沸 散”;编成“五 禽戏” 二、合作探讨 1.你能说出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吗? 2.你知道我国书写用品的演变过程吗? 3.纸的出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引起了巨大变革。联系纸张的广泛用途, 比一比谁列举得多。 三、反馈测验(50分)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正确答案英文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4 分) 1.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这是因为他() A.改进和推广造纸术 B.出使西域归来 C.他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D.东渡日本成功 2.东汉时如果有人要修一条水渠,计算土方要运用到下列哪本书的内容() A.《齐民要术》 B.《九章算术》 C.《缀术》 D.《农政全书》 3 .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者贡献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4.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在南阳市,总有大量群众在医圣祠自动参加祭拜活动,表达对一位医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且对我国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的深爱和怀念。这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秦汉史》期末考试 新 1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78.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分
?
A、
郡县制
?
B、
州县制
?
C、
省县制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分
?
A、
西汉末年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分
?
A、
豪强
?
B、
王嗣
?
C、
庶民
?
D、
循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分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分
?
A、
国王
?
B、
天子
?
C、
国民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分
?
A、
秦国
?
B、
齐国
?
C、
燕国
?
D、
赵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延续至今的原因(新)

---------------------------------------------------------------最新资料推荐------------------------------------------------------ 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延续至今的原因(新) 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延续至今的原因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和自豪,当这个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人仍然生活在饮毛茹血的蒙昧中时,他们已经创造了灿若星辰的先秦文明,孔子、老子与同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一起用他们智慧的思想照亮了人类理性的天空。 而当西方的诸多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只留下苍老的金字塔孤独地守望着岁月的痕迹,或是空中花园的神话倾诉着历史的辉煌时,中华文明却历九死而重生,在一次次文明入侵再度崛起,老干生新枝。 今天的印度人不是昨天的印度人,今天的埃及人不是昨天的埃及人,但今天的中国人就是昨天的中国人。 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究竟有什么特点深深地刻在了中华文明的骨子里,使中华文明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无数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为此探索良久,小可不才,在这里谈谈一孔之见,全当抛砖引玉。 一,我认为,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文化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和对本身文化传统的坚持与固守,就是文明认同感。 这也是中华文明最大的外在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的交流史。 1/ 13

在秦汉以前,中华文明也有对外的文明交流,但是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真正的内部整合尚未完成,对外交流和内部融合同时进行,他们的界定比较困难。 秦汉以后,中华文明一旦真正形成,就在允许的情况下,开始了真正的文化交流,而且,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例如,丝绸之路的开辟,就是中华文明本身争取的结果,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交流的第一个高潮,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华文明带着惊讶与好奇开始审视西域,乃至更远的西方。 对西方的各种风俗习惯,兼容并受,从西域传入的歌舞、生活器具等在上流社会中广受欢迎。 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座、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后汉书。 五行志》转自《中国文化史纲》房烈曙,木华主编科学出版社)就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仅几十年来,在中国特别是新疆地区发现的大量具有西域和汉双重色彩的生活器具也为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提供了佐证。 之后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长盛不衰,在此不再累述。 需要指出的是,从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就抹煞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对外来文明的兼容并包的特点是错误的,那仅仅是中华文明在遭到外来入侵后,异文明统治集团的意志体现。 但是,中华文明的对外交流并没有削弱自己的文明特色,从世界范围上看,今天的中华文明体系是最复杂多样,五彩纷呈的,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题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题1.(2019·福建四地六校联考)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上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小农经济的阻碍 C.精耕细作的需要 D.耕牛的极度缺少 【答案】 B 【解析】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改进生产工具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这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选B项。 2.(2018·石家庄一中期末)《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 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B.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 C.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D.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 【答案】 C 【解析】由题干中“县官鼓铸铁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等信息可知,铸铁官营产品低劣,影响了农业生产,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管理”的问题,排除A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价格”的问题,排除B项;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2018·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有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秦汉时期科技发达

B.大米成为了主要的商品 C.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D.政府推行抑制商业政策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中“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可见当时关卡林立,且对商品征收重税,从本质上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 4.(2019·湖北孝感四校联考)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③B.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①错误,人文主义是强调人性,汉代儒学开始扼杀人性;②正确,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由民本发展到君本;③正确,先秦儒学重点在于主张仁政,反对暴政,汉代儒学则是强调维护君主的统治作为自己的目标; ④是二者的共同点,排除。故选B项。

精品: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教案

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2.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说出造纸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阐明中国古代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说出《九章算术》的成书时间、内容、特点;列举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历史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汉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力和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情感。 二、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及其涉及到的物理学力学原理和相关名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东方朔上奏的故事导入本课。 教师讲述东方朔上奏的故事。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谈感想,在此基础引导学生说出古代劳动人民用过的一些书写材料并说出这些材料的不足之处,老师强调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还在不断改进,从而引出纸的产生。进而导入本课教学。 (二)讲授新课 1.造纸术 (1)出示《甘肃天水出土的纸》,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知道它出现的朝代。引导学生理解这时纸虽出现了但并未普及。(西汉时期出现的纸质量较差,产量也少,不适于书写,因此并未传播开来。到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提问:我国纸张的普及是在什么时候?是谁改进了造纸术?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根据纸的原料以及《造纸生产过程示意图》来说)分析它的优点有哪些?(进而明白这种纸能够普及的原因) (3)思考与讨论:纸的出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引起了巨大变革。联系纸张的广泛用途,比一比谁列举得多。 (4)提问: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和传播,将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汇总

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220 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一、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灭六国后,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 “削藩”,至汉武帝时王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逐步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东汉政权最终被推翻,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黄河流域尤其中西部地区是封建经济的重心。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西北畜牧业经济区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实现了交融。 三、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由战到和。汉武帝时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两汉时期,开始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南海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对外关系方面这一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开始突破东亚的范畴。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的交往开始沟通。 五、文化方面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辉煌。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最新满分答案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章节测试答案 2018.10网页不好保存?阅读不方便? 移步微信公众号超星助手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 中国人口的來源 1 【单选题】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D)。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 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 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2 【多选题】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ABCD)。 A、日本 B、东南亚 C、欧洲 D、美洲 3 【多选题】历史上,(ABCD)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A、回鹘 B、高丽 C、契丹 D、昭武九姓 4 【判断题】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5 【判断题】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人口与户口 1 【单选题】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A)。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 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 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 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 2 【多选题】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是为了(ABC)。 A、兵役 B、徭役 C、征收赋税

D、划分土地 3 【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4 【判断题】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1 【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C)。 A、2千多万 B、4千多万 C、6千多万 D、8千多万 2 【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ACD)。 A、高出生率 B、低死亡率 C、低增长率 D、高死亡率 3 【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出现“两高一低”的原因是(ABCD)。 A、初婚年龄早,有偶率低 B、赋役制度 C、核心家庭规模不大 D、战争和自然灾害 4 【判断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两高一低”的原因 1 【单选题】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B),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 B、长平之战 C、伊阙之战 D、破赵之战 2 【多选题】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BCD)。 A、孔融 B、陈琳 C、徐干 D、刘祯

《“物色”:秦汉时代的“人脸识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物色”:秦汉时代的“人脸识別” 作为时下颇为流行的一项高科技,“人脸识别”已逐步在社会各领域推广开来,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別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而在未有现代图像采集技术和人工智能化的古代中国,个人身份的识别需要画像与文字记录作为参照,尤其需要详细的“人脸”文本资料,识别方式也更为原始。 出土的秦汉简牍资料中,有一些关于个人身份信息的记载,西北汉简所见戍卒的身高和肤色较早引起大家的注目,尤其是出现了大量的“黑色”人,不少例子是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均记录为黑色,讨论集中在是单纯的肤色问题还是有人种基因的内涵,甚至一度怀多追究种族问题,而应该看作当时“人脸识别”的一般记录。 一般而言,个人的身份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对个人的身份标识,以籍贯和职业为主要内容,属于人的社会或行政属性,即社会人的一面,这种身份记录流传到现今则是以户口和身份证件为体现。二是个人的形象标识,以体貌特征为主要内容,属于人的自然属性,即自然人的一面。秦汉时期记为年、长、物色、疵瑕见外者,今也部分呈现为身份证件上的图像和年龄资料。两种形式互为表里,共同确认个人的身份。现代社会依然如此,以火车站进站验票系统为例,目前,这种根据体貌特征主要是脸部进行身份辨识的方法,与查验身份证件的方式仍需配合着使用,以保证身份信息的吻合度。“人脸识别”系统通过现代技术实现了人脸资料数字化,识别方式人工智能化,其核心内容和达到精确匹配、身份确认的目的与传统时代是一脉相承的。 记录个人身份信息的意义在于国家对个体实行有效控制。秦汉实行八月案比制度,年末对户口进行核查,逐户逐口记录年龄形貌等个人信息,作为造册的依据,由乡制作文书逐级向上汇总。隋统一后推行大索貌阅,核对户籍记载和个人体貌特征,确定的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体貌、年龄段、疾病等,纠正魏晋以来户口隐匿和瞒报之风,以保证国家赋役来源。传统史书中,人物性格的描述相对丰富,属于“物色”方面的资料要少一些,或是因其更具体琐碎的缘故而被史家放入次要位置。秦汉时代虽距今遥远,社会普通人的形象却宛在眼前,正是包括简牍“物色”记载和各类画像在内的这些出土资料,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选自《文史知识》2018年第6期) 6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人脸识别”技术需借助现代图像采集和人工智能化等技术的支持。

秦汉的科学技术

攸县三中初中部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学案 课题:18、秦汉的科学技术 七年级学科:历史主备:文武校正:___审核:___执教: ___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一、造纸术 1、纸的发明:____早期用____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_____的纸。 2、纸的制造: (1)时间:_____时期 (2)人物:_____ (3)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 (4)特点:___易找,价格____,质量____。 (5)名称:后人把这种纸叫做“_____”。 二、《九章算术》 1、时间:_____时期 2、内容:涉及____、____、____和____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我国古代_____。 3、意义:是当时世界上_____。 三、地动仪 1、发明人:____,生活在____时期 2、功能:测定地震_____。 3、意义:是世界公认的_____的仪器。 四、名医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1)年代:____末年。 (2)贡献:写成《_____》,阐述了_____理论和治病原则。 (3)尊称“_____” 2、华佗 (1)擅长:_____手术。 (2)贡献:制成“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制医学体操“____”。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 (1).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

秦汉时期的美术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美术 (221 BC——公元220年) [知识点提示]: (一)秦俑艺术;(二)西汉大型石刻造像艺术;(三)西汉帛画;(四)两汉墓室壁画;(五)画像石、砖艺术。 [重、难点提示]: 介绍秦汉美术的繁荣与发展,秦汉在雕塑艺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秦俑艺术和两汉大型的纪念碑式的石刻造像);汉代绘画在种类、题材、内容上的丰富和艺术上的新风格。 第一节秦汉时期的美术概况 一、历史文化背景: 1.历史概况: a.秦:(BC221—BC206) 西汉:(BC206—公元8年) 新莽:(公元9—24年) 新汉:(公元25—220年) b.秦汉时期的中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强大、富庶、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最为繁荣的 国家之一,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班超出关经营,以及在交通上起重大作用的“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社会思想: 以“儒”为主,以“道”为辅,佛教自西汉后期已传入中国,东汉时代已为少数统治者支持和信仰,但无显著影响。 两汉时代的社会思想表现不外是:一者尊君、一统、伦常之说支配人心;一者神仙方士之说盛行,谶纬学说盛行。 形成以儒、释、道三家哲学相结合的中国哲学的主要根基思想 二、社会思潮对美术的影响 三、美术发展的概况: 1.突出成就: a.秦汉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等,美术的各方面,都得到飞跃的发展,体现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富于创造活力的时代特征,对民族美术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三国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美术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b.建筑:都城及宫殿、坛庙、苑囿、住宅以至陵墓等建筑类型,已形成中国建筑一整套有异于世界其它各系建筑的艺术表现手法。 c.雕塑:秦始皇兵马俑、两汉大型石刻造像艺术、汉俑等雕塑类型,气势雄浑、真实生动、充分运用了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交织的艺术表现手法。 d.绘画:马王堆的西汉帛画、汉代墓室壁画、画像石、砖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和道德理想。 d.工艺美术:分工细致、种类繁多、制作精美、青铜工艺、陶瓷工艺、漆器工艺、丝织工艺等成就辉煌、蜚声中外。 书法艺术:各种书体已基本臻于完备,玺印篆刻艺术也很发达。 2.题材内容: a.表现统治者的威严和奢侈享乐的生活。 b.祈求长寿升仙和神仙世界的表达。 c.表彰功臣、烈女、贞妇、孝子、贤妃、忠勇侠义之士、古圣先贤之类的人物故事。 3.艺术风格: a.简朴雄浑、奔放有力,展示了奋发向上、满怀自豪感以及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时代精神。 b.这个时期在美术创作中已着力神情的生动刻划和动态情节的明确表达,同时也往往注意抓取动人的细节,并适当运用夸张的手法。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 秦汉时代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一个突飞猛进、成就辉煌、风格奔放沉雄、影响深远的发展阶段。就文献记载和现在已发现的事物资料来看,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大体可分为: ①宫殿、坛庙、苑囿、陵墓前的大型仪卫纪念性雕塑。 ②用于砌筑及装饰墓室、石祠、石阙的画像石、砖。 ③用于殉葬的陶、石、木、金属雕塑的人物和动物(俑) ④中原地区汉族与边远各民族的实用工艺装饰性雕塑等。 一、秦俑艺术: 自1974年3月在陕西临潼西杨村距秦始皇陵东1.5公里的地方发现大型陶兵马俑后,才真正揭开秦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填补了秦代雕塑乃至美术史的空白。 1.形制结构: a.现已发现的三个俑坑,均为地下土木结构建筑,坑底铺青砖,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从 葬兵马俑约八千件,已出土一千多件,从形制来看,是按当时的左、中、右军制安排的一个统一完整、威武雄壮的军阵构图。

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参考答案)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的统一 1.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 王朝。 2.拓展疆域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易形成暴政,加重人民的负担,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君主专制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世袭制和皇位继承制,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制于 中央政府。 考点一“家天下”的秦朝中央官制

1.秦朝中央官制如何体现君主专制 (1)三公九卿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国家军政大事的 最终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接掌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充分体 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2. (1) (2) ”的表现。 材料 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答案官员由皇帝任命,官员有职分、等级、俸禄,不再是世卿世禄。 1.秦朝廉政建设的制度设计 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秦汉第5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含解析.doc

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一 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01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2.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3.地主田庄:汉代,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4.手工业 (1)经营形态????? ①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02政府垄断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 (2)主要成就????? ①纺织业:汉代花色品种多样, 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03丝国”。②冶铁业: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04水力作为动力的05鼓风冶铁装置——水排。③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5.商业 (1)主要表现????? ①汉代商人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06丝绸之路”。 (2)政府管理? ???? 07管理机构。②汉武帝时,打击富商大贾、推行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二 “焚书坑儒”——儒学的重大挫折

1.背景????? 1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 借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部分儒生攻击郡县制。 2.概况????? 1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将秦以外的各国史书, 医药、卜筮、种树等有 实用价值以外的私人收藏的书籍统统焚烧, 并严禁私下讨论《诗》《书》和私藏禁书。2焚书后不久,秦始皇又将违犯禁令的460 多名儒生坑杀,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 三 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③思想:汉初道家“01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02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加强君权:宣扬“03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维护统治秩序:提出“04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2规定“05五经”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3兴办06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3.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 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

秦汉时期铁制品冶炼和制造技术的发展

秦汉时期铁制品冶炼和制造技术的发展 ——《冶金史》课程结课报告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逐渐巩固。百家争鸣、思想自由的时代走向终结,专制思想、独尊儒术开始占据统治地位。一系列的统一政策促进了科技发展高潮的连续出现。在手工业方面,秦汉时期中国完成了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同时也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最终过渡。生产工具、兵器等铁器化的完成、冶铁技术的进步以及炒钢、百炼钢和铸铁脱碳钢技术都日趋成熟。尤为突出的是在约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我国铁器中的球状石墨就已由低硅的生铁铸件经柔化退火的方法得到了,这是我国古代铸铁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下面我将在秦汉时期冶铁工业的历史和铁制品冶炼和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两个方面,来介绍秦汉时期铁制品冶炼和制造工业的情况。 一.秦汉时期冶铁工业的历史 冶铁业起于春秋时期。春秋末期,炼铁炉温提高,得到含碳 3.5%以上的生铁,可以在较低温度(1200℃)熔化、铸造,并通过加热退火,消除脆性,得到韧性铸铁器件。战国中期,铁在农具、手工工具、兵器上大规模应用,冶铁业中心逐渐形成。山东临淄齐国故都、河北易县燕下都、赵国的邯郸、楚国的宛(今河南南阳)都是当时重要的冶铁中心。 秦汉时期,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品相比,秦汉铁器具有品种多、质量好、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铁器遍及兵器、工具和生活用具各个方面。秦灭六国后,采取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等政治经济措施,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有利于钢铁技术的进步。始皇陵侧出土的秦代大型铁铧长达三百毫米,重十余斤。近年来河北围场县等地也先后出土秦代铁权。从战国时已用“铁杖”,“铁殳”作兵器看,《史记·张良传》记载夯土使用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当非虚传。同时,秦收集六国之优秀手工艺者,发展临邛(今四川邛崃)为又一个冶铁业中心。据记载,赵人卓氏“用铁冶富”,秦破赵迁之于临邛,仍“即铁山鼓铸”,“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长,拟于人君”;“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 汉代冶铁业较秦有更大发展。公元前 119年,武帝刘彻和桑弘羊等实行盐铁官营,全国设立了四十九处铁官,每个铁官下属一至几个作坊,人力物力相对集中,推广先进技术。在西汉近二百年历史中,三大手工业里冶铁业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汉书·贡禹传》说:当时“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以上”。实际上包括民间开采以及《盐铁论》所说“家人合会”这类

1.先秦,秦汉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班别姓名学号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先秦是指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基本奠定。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整合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 一、远古时代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3.已经学会养蚕、缫丝、织绸等技术。 二、夏、商、西周时期 (1)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与宗法制: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农业:以石器为主。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土地制度:井田制。 (2)手工业:完全官营;商周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1)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也有一些是刻在器物上的铭文。 (2)夏商产生了宫廷舞蹈,周朝制定出包括舞蹈在内的礼乐制度。 三、春秋战国时期 (1)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包括国家、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几种形式。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直到鸦片战争后才逐步瓦解。 (3)农业:井田制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水利和耕作方法改善;重农政策出 现。 (4)手工业: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 (5)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 (6)重农抑商政策: ①含义:强调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②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③最早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历代封建王朝继承并发展。 (1)思想:老子“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孔子“仁”“礼”儒家思想体系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期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 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 (3)文学和艺术:《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和楚辞体《离骚》;帛画《人物龙凤图》 等。 【整合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一、秦朝的大一统 1.政治:确立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2.经济:统一货币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 3.文化: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儒学受到沉重打击。 二、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并加强对地方监察力度。 (2)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得以沿袭,并发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3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中华书局版课后辅导练习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中华书局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七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在下图所示的两部史学名著中,下列人物的有关活动都有可能查阅到的是( ) A、黄帝 B、汉高祖 C、隋炀帝 D、唐太宗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为本土宗教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基兰教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由东汉宦官官蔡伦改进并对文化文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史事中,可以通过《史记》了解的有( ) ①齐桓公称霸②汉武帝举办太学③黄巾起义④文景之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宗教的影响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你知道我们经常说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因果报应”“下辈子”等与下面何种宗教有关(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它传入欧洲,结束了欧洲人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的历史。它大大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它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发明之一。“它”指的是( )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中国人最早在南海航行,最早发现南海诸岛并留下相关文字资料。与东汉、三国对南海诸岛记述无关的是( ) A、司马迁的《史记》 B、杨孚的《易物志》 C、康泰的《扶南记》 D、班固的《汉书地理志》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论语》 B、《离骚》 C、《史记》 D、《资治通鉴》 【答案】: 【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作业13 秦汉的科技成就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作业13 秦汉的科技成就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近年来的地震海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探究自然和预防自然灾害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在这方面成就最大的是 A.张仲景B.华佗 C.蔡伦D.张衡 2 .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助于人类文化快速、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是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 . 下列关于纸及造纸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B.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D.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4 .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关于造纸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出现用麻做的纸 C.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D.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5 . 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庆典、庙会等场合,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对下图所示的燃放物使用得特别多,在中国古代,对这种燃放物的生产起了直接促进作用的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发明 ④火药的发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 . 我国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预测地震的仪器,其发明者是 A.张骞 B.王充 C.张衡 D.范缜

第18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岳麓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第18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1课时) 主备:审校:历史备课组备课时间:2011年11月15日 教学目标1.了解造纸术,认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2.知道《九章算术》,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3.知道张仲景和华佗及他们各自在医学上的成就。 教学重点造纸术、《九章算术》、张仲景。 教学难点理解科技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教学过程关键点拨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于哪一年?建立者是谁? 2. 教师引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吞并六国,完成统一。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文化也出现 繁荣的局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秦汉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自主合作与探究 1.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以下探究的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圈划相关重要内 容。 (1)我国人民在什么时候就能造纸?东汉时改进造纸术的是谁?造 纸术的发明有什么作用? (2)东汉时期出现的代表当时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应用数学著作是什 么?地动仪的发明者是谁? (3)被称为“医圣”的是谁?他写成了一部中医学著作是什么? (4)创制了麻醉药剂“麻沸散”的是谁?他还编成了一套体操,名 字叫什么? 2.合作探究 (1)蔡伦所使用的造纸原料与西汉时期的造纸原料是否相同?使用 这种原料生产出来的纸与西汉的絮纸和麻纸相比会有哪些优点? (2)从张仲景和华佗两位医学家的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3)完成课本P85“知识巩固”中的连线题。 三、展示与评价 1.学生展示探究的成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纠 正、强调、补充。师生互动,学生订正错误内容。

秦汉的科学技术

秦汉的科学技术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攸县三中初中部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学案 课题:18、秦汉的科学技术 七年级学科:历史主备:文武校正:___审核:___执教: ___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一、造纸术 1、纸的发明:____早期用____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_____的 纸。 2、纸的制造: (1)时间:_____时期 (2)人物:_____ (3)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 (4)特点:___易找,价格____,质量____。 (5)名称:后人把这种纸叫做“_____”。 二、《九章算术》 1、时间:_____时期 2、内容:涉及____、____、____和____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我国古代_____。 3、意义:是当时世界上_____。 三、地动仪 1、发明人:____,生活在____时期 2、功能:测定地震_____。 3、意义:是世界公认的_____的仪器。 四、名医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1)年代:____末年。 (2)贡献:写成《_____》,阐述了_____理论和治病原则。 (3)尊称“_____” 2、华佗 (1)擅长:_____手术。 (2)贡献:制成“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制医学体操“____”。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