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系统仿真设计报告二

雷达系统仿真设计报告二
雷达系统仿真设计报告二

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设计报告

雷达系统仿真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二

一、设计题

仿真产生两到三种相关雷达杂波,并检验其概率分布和功率谱。

二、设计过程

1.选择运用MATLAB 软件实现设计要求。2.选择以下三种相关雷达杂波。(1)相关高斯杂波;

(2)非相干相关韦布尔杂波;(3)非相干相关对数正态杂波。3.仿真产生相关高斯杂波(1)实现方法

采用时域褶积法,这种方法是从给定杂波的功率谱密度着手,在时域产生相关序列的。

首先,由功率谱)(f S 求出它的采样值)(^

f S n ,可以证明,离散随机过程的频谱采样间是相互独立的,于是,便可从线性滤波理论出发,将产生相关高斯随机序列看作是一种离散滤波过程,可得到滤波器的幅频响应的离散值

)

()(^^

f S f H n n =显然,它是个实序列。如果以)(^

f X n 表示输入高斯白噪声的频谱采样值,则滤波器的输出谱可表示为

)

()()(^

^

^

f H f X f y n n ?=这样就可用傅里叶反变换表示滤波器的输出))((^

f y ifft y n k =。本设计中

给出相关高斯杂波的功率谱密度函数为2exp()(2

2f f f S σ

-

=,f

σ

在编程中指定

第3页共26页

(2)相关高斯杂波仿真结果(1)参数f σ

=100

(3)相关高斯杂波仿真结果(2)参数f σ=20

第4页共26

从图中可看出独立高斯杂波和相关杂波的区别。

3.仿真产生非相干相关韦布尔杂波(1)实现方法

在对非高斯杂波的模拟中,Weibull 分布模型在很宽的条件范围内良好的与实验数据相匹配。它能很好的描述多种杂波,包括地物杂波、海杂波和云雨杂波等。而且瑞利分布式Weibull 分布的一个特例。因此Weibull 分布杂波,特别是具有一定相关性的Weibull 分布杂波的模拟具有重要的意义。Weibull 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

)(exp[)()(1p p q

x

q x q p x p -=-0

≥x 式中,q 是尺度参数,表示分布的的中位数,p 是形状参数,表明分布的偏斜度。可以看出,p=2是的Weibull 分布就是瑞利分布。

步骤如下:

①给定韦布尔分布的分布参量p,q ;②根据公式2

p

q =

σ计算出所需要的相关高斯杂波随机序列的方差2σ;

③产生一对均值为零,方差为1的相关高斯杂波随机序列1x ,2x 并分别乘以

σ,得到1y ,2y ;

④按照下面的流程图产生非相干相关韦布尔分布的杂波z 。

具体设定为:p=1.5,q=2,谱型为高斯相关的Weibull 分布,其

f

σ为40Hz ,

滤波器的设计采用傅里叶级数展开法,模拟的杂波的功率密度采用改进的周期图法估计得到,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采用直方图估计法。

(2)仿真结果

仿真数据绘图如下:

功率谱估计中将2000个点分为5段进行估计,然后取平均,故上图中功率谱估计只有400个点。

4.仿真产生非相干相关对数正态杂波(1)实现方法

在高分辨率和低擦地角条件下,海面和地面的回波可以认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

2/(

ln exp(21)(22c c

c x

x

x p σμσπ-=

式中,c μ是尺度函数,表示分布的中位数;c σ是形状函数,表明分布的偏斜度。

步骤如下:

①给定对数正态分布的尺度参数c μ,形状参数c σ;

②产生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1的相关高斯杂波随机序列作为线性滤波器的输入,滤波器的设计采用傅里叶级数展开法;

③由于线性滤波器输出信号x 的方差不为1,故需对x 进行归一化处理,然

后使其满足给定的cμ和cσ;

④最后完成非线性变化,得到具体给定参数的非相干相关对数正态随机序列。

按照下面的流程图产生非相干相关对数正态分布的杂波z。

具体设定为概率密度函数参数cσ=0.6dB,尺度函数cμ=10,谱型为高斯谱,fσ为40Hz,模拟的杂波的功率密度采用分段周期图法估计得到,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采用直方图估计法。

(2)仿真结果

仿真数据绘图如下:

设计报告三

一、设计题

选择某雷达系统,对其进行建模与仿真并输出仿真结果。

二、设计过程

1.选择运用MATLAB软件实现设计要求。

2.选择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

脉冲多普勒雷达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检测运动目标的一种脉冲雷达。它是在动目标(MTI)雷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雷达体制。由于脉冲多普勒雷达集中了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的优点,同时具有脉冲雷达的距离分辨率和连续波雷达的速度分辨率,因此它具有更强的杂波抑制能力,能在强杂波背景中提取运动目标。

本设计的仿真模型为某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的信号和数据处理部分,具有数字化正交解调,数字脉压处理,固定目标对消,动目标(MTD)检测和恒虚警(CFAR)处理等功能。仿真模型具体组成如下:

本设计中选用脉冲重复频率(PRF)为1kHz,中频发射信号为线性调频和13位巴克码混合调制的信号的某雷达系统。线性调频中心频率为30MHz,调频带宽为4MHz,每一位码宽为10s ,采样频率为50MHz。

3.仿真设计步骤

步骤如下:

①对该系统发射波形进行仿真,发射信号为线性调频和13位巴克码混合调制的信号,参数在上面已给出;

②设计数字正交解调模块,并通过对子脉冲进行数字正交解调获得子脉冲压缩的一次匹配系数、通过对整个脉冲进行数字正交解调获得混合调频脉冲压缩的二次匹配系数;

③对该系统的回波信号进行仿真,包括动、静目标回波,瑞利分布杂波信号和均匀分布白噪声信号;

④依次设计脉压、固定目标对消、MTD和CFAR模块,并使18个周期的回波信号依次通过这些模块,最后获得仿真结果,即清晰的动目标视频信号。

4.仿真结果

(1)假设在120公里处有一个移动的目标,多普勒频率为0.4kHz,在67.5公里处有一个固定的点目标,通过运行matlab程序,获得如图1仿真图形;

(2)假设在60公里处有一个移动的目标,多普勒频率为0.4kHz,在67.5公里处有一个固定的点目标,通过运行matlab程序,获得如图2仿真图形。

图中列出了各模块的输出图形,并获得了动目标回波相对于发射脉冲的延迟时间,从而得到动目标的距离信息,达到了在强杂波背景中提取运动目标的目的。

第10页共26

图1

第11页共26

图2

附程序实现代码

设计报告二实现代码

(1)相关高斯杂波实现代码

%用来产生相关高斯杂波随机序列,长度为8*sigmaf

%谱参数sigmaf(Hz),决定了滤波器宽度

sigmaf=20;

f=(-4*sigmaf+1):(4*sigmaf);

s=exp((-f.^2)/(2*(sigmaf^2)));

H=zeros(1,length(f));

for i=1:length(f)

H(i)=sqrt(s(i));

end

x=randn(1,length(f));

X=fft(x);Y=H.*X;

y=real(ifft(Y));

subplot(321);hist(x,20);title('独立高斯概率分布');grid on;

subplot(323);plot(x);title('独立高斯杂波');grid on;

subplot(322);hist(y,20);title('相关高斯概率分布');grid on;

subplot(324);plot(y);title('相关高斯杂波');grid on;

%%功率谱估计%%%%%%%%%%

P=(abs(Y).*abs(Y))/length(Y);

P=P/max(P);

for i=1:length(Y)

P(i)=10*log10(P(i));

end

subplot(326);plot(f,P);title('功率谱估计');ylabel('幅度(取对数)');xlabel('f');

s=s/max(s);

for i=1:length(s)

s(i)=10*log10(s(i));

end

subplot(325);plot(f,s);title('真实功率谱');ylabel('幅度(取对数)');xlabel('f');grid on;

(2)非相干相关韦布尔杂波实现代码

clear all;

close all;

clc

azi_num=2000;

fr=1000;

lamda0=0.05;

sigmav=0.7;

sigmaf=2*sigmav/lamda0;

rand('state',sum(100*clock));

d1=rand(1,azi_num);

rand('state',7*sum(100*clock)+3);

d2=rand(1,azi_num);

xi=1*sqrt(-2*log(d1)).*cos(2*pi*d2);

xq=2*sqrt(-2*log(d1)).*sin(2*pi*d2);

coe_num=12;

coeff=zeros(1,coe_num+1);

for n=0:coe_num

coeff(n+1)=2*sigmaf*sqrt(pi)*exp(-4*sigmaf^2*pi^2*n^2/fr^2)/fr;

end

b=zeros(1,2*coe_num+1);

for n=1:2*coe_num+1

if n<=coe_num+1

b(n)=1/2*coeff(coe_num+2-n);

else

b(n)=1/2*coeff(n-coe_num);

end

end

%生成高斯谱杂波

xxi=conv(b,xi);

xxq=conv(b,xq);

xxi=xxi(coe_num*2+1:azi_num+coe_num*2);

xxq=xxq(coe_num*2+1:azi_num+coe_num*2);

xisigmac=std(xxi);

ximuc=mean(xxi);

yyi=(xxi-ximuc)/xisigmac;

xqsigmac=std(xxq);

xqmuc=mean(xxq);

yyq=(xxq-xqmuc)/xqsigmac;

p=1.5;

q=2;

sigmac=sqrt((q.^p)/2);%杂波的标准差

yyi=sigmac*yyi;

yyq=sigmac*yyq;

xdata=(yyi.*yyi+yyq.*yyq).^(1/p);

subplot(311),plot(xdata);title('相关Weibull分布杂波时域波形');

num=100;

maxdata=max(abs(xdata));

mindata=min(abs(xdata));

NN=hist(abs(xdata),num);

xpdf1=num*NN/((sum(NN))*(maxdata-mindata));

xaxis1=mindata:(maxdata-mindata)/num:maxdata-(maxdata-mindata)/num; th_val=p*(xaxis1.^(p-1)).*exp(-(xaxis1/p).^p)./(q.^p);

subplot(312),plot(xaxis1,xpdf1);hold on;

plot(xaxis1,th_val,':r');

title('杂波幅度分布');xlabel('幅度');ylabel('概率密度');

Ns=400;

pxx1=abs(fft(xdata(1:400),Ns).^2)/Ns;

pxx2=abs(fft(xdata(401:800),Ns).^2)/Ns;

pxx3=abs(fft(xdata(801:1200),Ns).^2)/Ns;

pxx4=abs(fft(xdata(1201:1600),Ns).^2)/Ns;

pxx5=abs(fft(xdata(1601:2000),Ns).^2)/Ns;

pxx=10*log10((pxx1+pxx2+pxx3+pxx4+pxx5)/5);

f=(0:length(pxx)-1)/length(pxx);

subplot(313),plot(pxx);title('功率谱估计');ylabel('幅度(取对数)');xlabel('f');grid on;

(3)非相干相关对数正态杂波实现代码

clear all;

close all

azi_num=2000;

fr=1000;

lamda0=0.05;

sigmav=1.0;

sigmaf=2*sigmav/lamda0;

rand('state',7*sum(100*clock));

d1=rand(1,azi_num);

rand('state',7*sum(100*clock)+3);

d2=rand(1,azi_num);

xi=1*sqrt(-2*log(d1)).*cos(2*pi*d2);

coe_num=12;

coeff=zeros(1,coe_num+1);

for n=0:coe_num

coeff(n+1)=2*sigmaf*sqrt(pi)*exp(-4*sigmaf^2*pi^2*n^2/fr^2)/fr; end

b=zeros(1,2*coe_num+1);

for n=1:2*coe_num+1

if n<=coe_num+1

b(n)=1/2*coeff(coe_num+2-n);

else

b(n)=1/2*coeff(n-coe_num);

end

end

xxi=conv(b,xi);

xxi=xxi(coe_num*2+1:azi_num+coe_num*2);

xisigmac=std(xxi);

ximuc=mean(xxi);

yyi=(xxi-ximuc)/xisigmac;

muc=10;

sigmac=0.6;

yyi=sigmac*yyi+log(muc);

xdata=exp(yyi);

subplot(311),plot(xdata);title('对数正态杂波时域波形');

num=50;

maxdata=max(abs(xdata));

mindata=min(abs(xdata));

subplot(312),hist(abs(xdata),num);title('概率密度函数估计');

Xdata=fft(xdata);

%%%%%%%%用分段周期图法对相关对数正态杂波进行谱估计Ns=400;

pxx1=abs(fft(xdata(1:400),Ns).^2)/Ns;

pxx2=abs(fft(xdata(401:800),Ns).^2)/Ns;

pxx3=abs(fft(xdata(801:1200),Ns).^2)/Ns;

pxx4=abs(fft(xdata(1201:1600),Ns).^2)/Ns;

pxx5=abs(fft(xdata(1601:2000),Ns).^2)/Ns;

pxx=10*log10((pxx1+pxx2+pxx3+pxx4+pxx5)/5);

f=(0:length(pxx)-1)/length(pxx);

subplot(313),plot(f,pxx);title('功率谱估计');ylabel('幅度(取对数)');xlabel('f');grid on;

设计报告三实现代码

close all;

clear all;

clc;

%%%%%%产生雷达发射信号%%%%%%%%%%%%%%%%%%

f_frame=1e3;%雷达发射信号重频

T_frame=1/f_frame;%雷达发射脉冲重复周期

code=[1,1,1,1,1,-1,-1,1,1,-1,1,-1,1];%13位巴克码

tao=10e-6;%脉冲宽度10us

fc=28e6;%调频信号起始频率

f0=30e6;%中频频率

fs=50e6;%采样频率50MHz

ts=1/fs;%采样周期

B=4e6;%调频信号带宽

t_tao=0:1/fs:tao-1/fs;%在一个脉宽内的采样点数

N=length(t_tao);

k=B/fs*2*pi/max(t_tao);

n=length(code);

pha=0;

s=zeros(1,n*N);

for i=1:n

if code(i)==1

pha=pi;

else pha=0;

end

s(1,(i-1)*N+1:i*N)=cos(2*pi*fc*t_tao+k*cumsum(t_tao)+pha);

end

%%%%%%%产生脉冲压缩系数%%%%%%%%%%%%%%%%%%%

%对单个脉宽内线性LMF信号进行正交解调

n=0:N-1;

s1=s(1:N);

local_oscillator_i=cos(n*f0/fs*2*pi);%i路本振信号

local_oscillator_q=sin(n*f0/fs*2*pi);%q路本振信号

fbb_i=local_oscillator_i.*s1;%i路解调

fbb_q=local_oscillator_q.*s1;%q路解调

window=chebwin(51,40);

[b,a]=fir1(50,2*B/fs,window);

fbb_i=[fbb_i,zeros(1,25)];

fbb_q=[fbb_q,zeros(1,25)];

fbb_i=filter(b,a,fbb_i);

fbb_q=filter(b,a,fbb_q);

fbb_i=fbb_i(26:end);%截取有效信息

fbb_q=fbb_q(26:end);

fbb=fbb_i+j*fbb_q;

%%产生理想线性调频脉冲压缩匹配系数%%%%%%%%%%%%%%

M=65536;%在一个周期内采样了50000个点,所以利用fft做65536点fft(2^16) D=B*tao;

match_filter_1=ts*fliplr(conj(fbb))*sqrt(D)*2/tao;

match_filter_1_fft=fft(match_filter_1,M);%第一次脉冲压缩匹配处理系数%%%%对混合调制信号进行正交解%%%%%%%%%%%%%%%

N=length(s);

n=0:N-1;

local_oscillator_i=cos(n*f0/fs*2*pi);%i路本振信号

local_oscillator_q=sin(n*f0/fs*2*pi);%q路本振信号

fbb_i=local_oscillator_i.*s;%i路解调

fbb_q=local_oscillator_q.*s;%q路解调

window=chebwin(51,40);

[b,a]=fir1(50,0.5,window);

fbb_i=[fbb_i,zeros(1,25)];

fbb_q=[fbb_q,zeros(1,25)];

fbb_i=filter(b,a,fbb_i);

fbb_q=filter(b,a,fbb_q);

fbb_i=fbb_i(26:end);%截取有效信息

fbb_q=fbb_q(26:end);

signal=fbb_i+j*fbb_q;

signal_fft=fft(signal,M);

pc_result_fft=signal_fft.*match_filter_1_fft;

pc_result=ifft(pc_result_fft,M);

t=tao*length(code);

match_filter_2=2*ts*fliplr(conj(pc_result))*2/t;

match_filter_2_fft=fft(match_filter_2,M);%第二次脉冲压缩匹配处理系数

clear local_oscillator_i;

clear local_oscillator_q;

clear fbb;clear fbb_q;clear fbb_i;

clear match_filter_1;

clear match_filter_2;

clear signal;

clear signal_fft;

clear pc_result;

clear pc_result_fft;

%%%产生雷达回波信号:动目标反射回波+静目标反射回波+瑞利杂波+噪声N_echo_frame=18;%本程序设计为对18个脉冲进行采样

%%动目标反射回波信号%%%%%%%%%%%%%%%%%%%%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2011级) 题目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学院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永忠/刘伟峰 完成日期2014年6月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 ———交流异步电机动态仿真 一 设计目的 1.了解交流异步电机的原理,组成及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原理。 2. 设计交流异步电机动态结构系统; 3.掌握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的整定。 二 设计及Matlab 仿真过程 异步电机工作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仿真异步电机在空载启动和加载过程中的转速和电流变化过程。仿真电动机参数如下: 1.85, 2.658,0.2941,0.2898,0.2838s r s r m R R L H L H L H =Ω=Ω===, 20.1284Nm s ,2,380,50Hz p N N J n U V f =?===,此外,中间需要计算的参数如下: 21m s r L L L σ=-,r r r L T R =,22 2 s r r m t r R L R L R L +=,10N m TL =?。αβ坐标系状态方程: 其中,状态变量: 输入变量: 电磁转矩: 2p m p s r s L r d ()d n L n i i T t JL J βααωψψβ=--r m r r s r r d 1d L i t T T ααβαψψωψ=--+r m r r s r r d 1d L i t T T ββαβψψωψ=-++22s s r r m m m s r r s s 2r r r r d d i R L R L L L L i u t L T L L ααβαα σψωψ+=+-+22 s s r r m m m s r r s s 2 r r r r d d i R L R L L L L i u t L T L L ββαββ σψωψ+=--+[ ] T r r s s X i i αβαβωψψ=[ ] T s s L U u u T αβ=()p m e s s s s r n L T i i L βααβ ψψ=-

计算机仿真与建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计算机仿真与建模 实验报告 题目:理发店的服务过程仿真 姓名:XXXX 班级:计科XXXX班 学号:0909XXXX 日期:2013XXXX

理发店的服务过程仿真 1 实验案例 (2) 1.1 案例:理发店系统研究 (2) 1.1.1 问题分析 (3) 1.1.2 模型假设 (3) 1.1.3 变量说明 (3) 1.1.4 模型建立 (3) 1.1.5 系统模拟 (4) 1.1.6 计算机模拟算法设计 (5) 1.1.7 计算机模拟程序 (6) 1实验案例 1.1 案例:理发店模拟 一个理发店有两位服务员A和B顾客随机地到达该理发店,每分钟有一个顾客到达和没有顾客到达的概率均是1/2 , 其中60%的顾客理发仅用5分钟,另外40%的顾客用8分钟. 试对前10分钟的情况进行仿真。 (“排队论”,“系统模拟”,“离散系统模拟”,“事件调度法”)

1.1.1 问题分析 理发店系统包含诸多随机因素,为了对其进行评判就是要研究其运行效率, 从理发店自身利益来说,要看服务员工作负荷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增加员工等考 虑。从顾客角度讲,还要看顾客的等待时间,顾客的等待队长,如等待时间过长 或者等待的人过多,则顾客会离开。理发店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排队系统,可以用 排队论有关知识来研究。 1.1.2 模型假设 1. 60%的顾客只需剪发,40%的顾客既要剪发,又要洗发; 2. 每个服务员剪发需要的时间均为5分钟,既剪发又洗发则花8分钟; 3. 顾客的到达间隔时间服从指数分布; 4. 服务中服务员不休息。 1.1.3 变量说明 u :剪发时间(单位:分钟),u=5m ; v: 既剪发又理发花的时间(单位:分钟),v=8m ; T : 顾客到达的间隔时间,是随机变量,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单位: 分钟) T 0:顾客到达的平均间隔时间(单位:秒),T 0=λ 1; 1.1.4 模型建立 由于该系统包含诸多随机因素,很难给出解析的结果,因此可以借助计算机 模拟对该系统进行模拟。 考虑一般理发店的工作模式,一般是上午9:00开始营业,晚上10:00左 右结束,且一般是连续工作的,因此一般营业时间为13小时左右。 这里以每天运行12小时为例,进行模拟。 这里假定顾客到达的平均间隔时间T 0服从均值3分钟的指数分布, 则有 3小时到达人数约为603 603=?人, 6小时到达人数约为1203 606=?人, 10小时到达人数约为2003 6010=?人, 这里模拟顾客到达数为60人的情况。 (如何选择模拟的总人数或模拟总时间)

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 2学期 学生姓名:林泽佳专业班级:08自动化1班指导教师:钟秋海工作部门:信息学院一、课程设计题目 :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 本课程设计共列出10个同等难度的设计题目,编号为:[0号题]、[1号题]、[2号题]、[3号题]、[4号题]、[5号题]、[6号题]、[7号题]、[8号题]、[9号题]。 学生必须选择与学号尾数相同的题目完成课程设计。例如,学号为8xxxxxxxxx2的学生必须选做[2号题]。 二、课程设计内容 (一)《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课题设计内容|

! " [2 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具体要求见(二)。 (二)《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课题设计要求及评分标准【共100分】 , 1、求被控对象传递函数G(s)的MATLAB描述。(2分) 2、求被控对象脉冲传递函数G(z)。(4分) 3、转换G(z)为零极点增益模型并按z-1形式排列。(2分) 4、确定误差脉冲传递函数Ge(z)形式,满足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稳态误差为零和实际 闭环系统稳定的要求。(6分) 5、确定闭环脉冲传递函数Gc(z)形式,满足控制器Dy(z)可实现、最少拍和实际闭环系统稳 定的要求。(8分)

6、根据4、5、列写方程组,求解Gc(z)和Ge(z)中的待定系数并最终求解Gc(z)和Ge(z) 。 (12分) 7、求针对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并说明Dy(z)的可实现性。 (3分) ! 8、用程序仿真方法分析加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7分) 9、用图形仿真方法(Simulink)分析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8分) 10、确定误差脉冲传递函数Ge(z)形式,满足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稳态误差为零和实际 闭环系统稳定的要求。(6分) 11、确定闭环脉冲传递函数Gc(z)形式,满足控制器Dw(z)可实现、无波纹、最少拍和实际 闭环系统稳定的要求。(8分) 12、根据10、11、列写方程组,求解Gc(z)和Ge(z)中的待定系数并最终求解Gc(z)和Ge(z) 。 (12分) 13、求针对单位速度信号输入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并说明Dw(z)的可实现性。(3分) 14、用程序仿真方法分析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7分) 15、用图形仿真方法(Simulink)分析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 (8分) 16、根据8、9、14、15、的分析,说明有波纹和无波纹的差别和物理意义。(4分) 三、进度安排 6月13至6月14: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复习控制理论和计算机仿真知识,收集资料、熟悉仿真工具;确定设计方案和步骤。 6月14至6月16:编程练习,程序设计;仿真调试,图形仿真参数整定;总结整理设计、 仿真结果,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6月16至6月17:完成程序仿真调试和图形仿真调试;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答 辩总结。 [ 四、基本要求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刘峰 7.2.2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学习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掌握时间相应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二阶系统G(s)=10/(s2+2s+10)

键入程序,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录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记录实际测去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并与理论值比较。 (1)实验程序如下: num=[10]; den=[1 2 10]; step(num,den);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2)再键入: damp(den); step(num,den); [y x t]=step(num,den); [y,t’] 可得实验结果如下:

记录实际测取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并与理论计算值值比较 实际值理论值 峰值 1.3473 1.2975

峰值时间 1.0928 1.0649 过渡时间+%5 2.4836 2.6352 +%2 3.4771 3.5136 2. 二阶系统G(s)=10/(s2+2s+10) 试验程序如下: num0=[10]; den0=[1 2 10]; step(num0,den0); hold on; num1=[10]; den1=[1 6.32 10]; step(num1,den1); hold on; num2=[10]; den2=[1 12.64 10]; step(num2,den2); 响应曲线:

(2)修改参数,分别实现w n1= (1/2)w n0和w n1= 2w n0响应曲线试验程序: num0=[10]; den0=[1 2 10]; step(num0,den0); hold on; num1=[2.5]; den1=[1 1 2.5]; step(num1,den1); hold on; num2=[40]; den2=[1 4 40]; step(num2,den2);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现代雷达信号检测及处理

现代雷达信号检测报告

现代雷达信号匹配滤波器报告 一 报告的目的 1.学习匹配滤波器原理并加深理解 2.初步掌握匹配滤波器的实现方法 3.不同信噪比情况下实现匹配滤波器检测 二 报告的原理 匹配滤波器是白噪声下对已知信号的最优线性处理器,下面从实信号的角度 来说明匹配滤波器的形式。一个观测信号)(t r 是信号与干扰之和,或是单纯的干扰)(t n ,即 ? ??+=)()()()(0t n t n t u a t r (1) 匹配滤波器是白噪声下对已知信号的最优线性处理器,对线性处理采用最大信噪比准则。以)(t h 代表线性系统的脉冲响应,当输入为(1)所示时,根据线性系统理论,滤波器的输出为 ?∞ +=-=0)()()()()(t t x d h t r t y ?τττ (2) 其中 ?∞ -=0 0)()()(τττd h t u a t x , ?∞ -=0 )()()(τττ?d h t n t (3) 在任意时刻,输出噪声成分的平均功率正比于 [ ] ??∞∞=?? ? ???-=0 20202 |)(|2)()(|)(|τττττ?d h N d h t n E t E (4) 另一方面,假定滤波器输出的信号成分在0t t =时刻形成了一个峰值,输出信 号成分的峰值功率正比于 2 02 2 0)()()(? ∞ -=τττd h t u a t x (5) 滤波器的输出信噪比用ρ表示,则

[ ] ?? ∞ ∞ -= = 2 02 02 2 20|)(|2)()(| )(|) (τ ττ ττ?ρd h N d h t u a t E t x (6) 寻求)(τh 使得ρ达到最大,可以用Schwartz 不等式的方法来求解.根据Schwartz 不等式,有 ??? ∞ ∞ ∞ -≤-0 20 2 02 0|)(||)(|)()(τττττ ττd h d t u d h t u (7) 且等号只在 )()()(0*τττ-==t cu h h m (8) 时成立。由式(1)可知匹配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由待匹配的信号唯一确定,并且是该信号的共轭镜像。在0=t t 时刻,输出信噪比SNR 达到最大。 在频域方面,设信号的频谱为 ,根据傅里叶变换性质可知,匹配滤 波器的频率特性为 (9) 由式(9)可知除去复常数 c 和线性相位因子 之外,匹配滤波器的频率 特性恰好是输入信号频谱的复共轭。式 (2)可以写出如下形式: (10) (11) 匹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与输入信号的幅频特性一致,相频特性与信号的相位谱互补。匹配滤波器的作用之一是:对输入信号中较强的频率成分给予较大的加权,对较弱的频率成分给予较小的加权,这显然是从具有均匀功率谱的白噪声中过滤出信号的一种最有效的加权方式;式(11)说明不管输入信号有怎样复杂的非线性相位谱,经过匹配滤波器之后,这种非线性相位都被补偿掉了,输出信号仅保留保留线性相位谱。这意味着输出信号的各个频率分量在时刻达到同相位,同相相加形成输出信号的峰值,其他时刻做不到同相相加,输出低于峰值。 匹配滤波器的传输特性 ,当然还可用它的冲激响应 来表示,这时有: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篇一: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目录 1 上机性质与目的.................................. 2 2 上机内容....................................... 2 3 交叉口几何条件、信号配时和交通流数据描述.......... 3 3.1 交叉口几何数据................................ 3 3.2 交叉口信号配时系统............................ 3 3.3 交叉口交通流数据.............................. 4 4 交叉口交通仿真.................................. 4 4.1 交通仿真步骤.................................. 4 4.2 二维输出..................................... 13 4.3 3D输出...................................... 14 5 仿真结果分析................................... 15 6 实验总结和体会 (15) 实验上机名称:信号交叉口仿真 1 上机性质与目的 本实验属于计算机仿真实验,借助仿真系统模拟平面信号交叉口场景,学生将完成从道路条件设计到信号相位配置等一系列仿真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平面信号交叉口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 2. 了解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主要形式、规模等基本情况; 3. 了解交叉口信号相位配时及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

课程设计之matlab仿真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 专业课程设计报告书 院系名称: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李群学号05113096 专业名称: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光信1103 实习时间:2014年4月8日至2014年4月 18日

一、课程设计题目: 用matlab 仿真光束的传输特性。 二、任务和要求 1、用matlab 仿真光束通过光学元件的变换。 ① 设透镜材料为k9玻璃,对1064nm 波长的折射率为1.5062,镜片中心厚度为3mm ,凸面曲 率半径,设为100mm ,初始光线距离透镜平面20mm 。用matlab 仿真近轴光线(至少10条)经过平凸透镜的焦距,与理论焦距值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大小。 ② 已知透镜的结构参数为101=r ,0.11=n ,51=d ,5163.121==' n n (K9玻璃), 502-=r ,0.12=' n ,物点A 距第一面顶点的距离为100,由A 点计算三条沿光轴夹角分别为10、20、 30的光线的成像。试用Matlab 对以上三条光线光路和近轴光线光路进行仿真,并得出实际光线的球差大小。 ③ 设半径为1mm 的平面波经凸面曲率半径为25mm ,中心厚度3mm 的平凸透镜。用matlab 仿 真平面波在透镜几何焦平面上的聚焦光斑强度分布,计算光斑半径。并与理论光斑半径值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大小。(方法:采用波动理论,利用基尔霍夫—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 2、用MATLAB 仿真平行光束的衍射强度分布图样。(夫朗和费矩形孔衍射、夫朗和费圆孔衍射、夫朗和费单缝和多缝衍射。) 3、用MATLAB 仿真厄米—高斯光束在真空中的传输过程。(包括三维强度分布和平面的灰度图。) 4、(补充题)查找文献,掌握各类空心光束的表达式,采用费更斯-菲涅尔原理推导各类空心光束在真空中传输的光强表达式。用matlab 对不同传输距离处的光强进行仿真。 三、理论推导部分 第一大题 (1)十条近轴光线透过透镜时,理想情况下光线汇聚透镜的焦点上,焦点到像方主平面的距离为途径的焦距F ,但由于透镜的折射率和厚度会影响光在传输过程中所走的路径(即光程差Δ)。在用MATLAB 仿真以前先计算平行光线的传输路径。,R 为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径,h 为入射光线的高度,θ1为入射光线与出射面法线的夹角,θ2为出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n 为透镜材料的折射率。设透镜的中心厚度为d ,则入射光线经过透镜的实际厚度为:L=(R-d) 光线的入射角为:sinq1=h/R 折射角度满足:sinq2=nsinq1 而实际的光束偏折角度为:θ2-θ1。 由此可以看出,当平行光线照射透镜时,在凸面之前光线平行于光轴,在凸面之后发生了偏折,于光轴交汇一点,这一点成为焦点f ,折线的斜率为(-tan(θ2-θ1))。 (2)根据题意可得,本题所讨论的是与光轴夹角不同的三条光线,经过透镜的两次反射后的成像问题。利用转面公式计算。

DDC单回路PID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时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 2011-- 2012 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题目:DDC单回路PID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时仿真院系: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朱耀春 设计周数:一周 成绩:

日期:2012 年 6 月20 日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设计目的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对DDC 直接数字闭环控制的仿真加深对课程容的理解。 2.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通过多人合作完成DDC 直接数字闭环控制的仿真设计,学会A/D 、D/A 转换模块的使用。通过手动编写PID 运算式掌握数字PID 控制器的设计与整定的方法,并做出模拟计算机对象飞升特性曲线,熟练掌握DDC 单回路控制程序编制及调试方法。 二、 设计正文 1.设计思想 本课程设计利用Turboc2.1开发环境,通过手动编写C 语言程序完成PID 控制器的设计,A/D 、D/A 转换,绘出PID 阶跃响应曲线与被控对象动态特性曲线。整个设计程序模块包含了PID 配置模块,PLCD-780定时采样、定时输出模块,PID 手/自动切换模块(按键控制)及绘图显示模块。 设计中,通过设定合理的PID 参数,控制PLCD-780完成模拟计算机所搭接二阶惯性环节数据的采集,并通过绘图程序获得对象阶跃响应曲线。 2. 设计步骤 (1)前期准备工作 (1.1)配备微型计算机一台,系统软件Windows 98或DOS (不使用无直接I/O 能力的NT 或XP 系统), 装Turbo C 2.0/3.0集成开发环境软件; (1.2)配备模拟计算机一台(XMN-1型), 通用数据采集控制板一块(PLCD-780型); (1.3)复习Turboc2.0并参照说明书学习PLCD-780的使用 (2) PID 的设计 (2.1)PID 的离散化 理想微分PID 算法的传递函数形式为:??? ? ??++=s T s T K s G d i p 11)( 采用向后差分法对上式进行离散,得出其差分方程形式为: u[k]=u[k-1]+q0*e[2]+q1*e[1]+q2*e[0]; 其中各项系数为: q0=kp*(1+T/Ti+Td/T); q1=-kp*(1+2*Td/T);

雷达测速试验报告

雷达测距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和任务 1.1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目的是掌握雷达带宽同目标距离分辨率的关系,通过演示实验了解雷达测距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仪器仪表使用方法,了解雷达系统信号测量目标距离的软硬件条件及具体实现方法。 1.2 实验任务 本次实验任务如下: (1)搭建实验环境; (2)获得发射信号作为匹配滤波的参考信号; (3)获得多个地面角反射器的回波数据,测量其各自位置,评估正确性; (4)获得无地面角发射器的回波数据,与(3)形成对比,并进行分析。 2. 实验场地和设备 2.1 实验场地和环境条件 本次实验计划在雁栖湖西校区操场进行,环境温度25℃,湿度40%。 实验场地如上图所示,除角反射器以外,地面上还有足球门、石块以及操场上运动的人等比较明显的目标。

2.2 实验设备 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1) 矢量信号源SMBV100A ; (2) 信号分析仪FSV4; (3) S 波段标准喇叭天线; (4) 角反射器 (5) 笔记本电脑 2.3 设备安装与连接 设备连接关系图如下: 雷达波形文件雷达回波数据 时钟同步 计算机终端 SMBV100A 矢量信号源 FSV4信号分析仪 角反射器 交换机 图1 实验设备连接示意图 其中:蓝色连接线表示射频电缆,灰色连接线表示网线。 3. 实验步骤 3.1 实验条件验证 检查仪器工作是否正常,实验环境是否合适。 3.2 获取参考信号 1. 调节信号源参数,生成线性调频信号,作为匹配滤波的参考信号,然后通过射频电缆将信号源与频谱仪相连,利用频谱仪的A/D 对线性调频信号采样,并通过网线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保存为“b1.dat ”。参考信号的主要参数如下所示:

基于Simulink仿真双闭环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验证 学院年级:工程学院08级 组长:陈春明学号200830460102 08自动化1班成员一:陈木生学号 200830460103 08自动化1班 指导老师: 日期: 2012-2-28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摘要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是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由于其静态性能良好,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因而在工程设计中被广泛地采用。现在直流调速理论发展得比较成熟,但要真正设计好一个双闭环调速系统并应用于工程设计却有一定的难度。 Matlab是一高性能的技术计算语言,具有强大的科学数据可视化能力,其中Simulink具有模块组态简单、性能分析直观的优点,方便了系统的动态模型分析。应用Simulink来研究双闭环调速系统,可以清楚地观察每个时刻的响应曲线,所以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参数来得出较为满意的波形,即良好的性能指标,这给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模型带来很大的方便。 本研究采用工程设计方法,并利用Matlab协助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依据自动控制系统快、准、稳的设计要求,重点分析系统的起动过程。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 Simulink 自动控制

目录 1、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分析....................... 1.1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 1.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 2 、建立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模型............................ 2.1 小型直流调速系统的指标及参数......................... 2.2 电流环设计............................................... 2.3 转速环设计................................................ 3、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MATLAB仿真.................... 3.1 系统框图的搭建............................................. 3.2 PI控制器参数的设置...................................... 3.3 仿真结果.................................................... 4、结论与总结....................................................... 5、参考资料.......................................................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剖析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 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2013 年 6 月

目录实验一 MATLAB环境的熟悉与基本运算(一)实验二 MATLAB环境的熟悉与基本运算(二)实验三 MATLAB语言的程序设计 实验四 MATLAB的图形绘制 实验五基于SIMULINK的系统仿真 实验六控制系统的频域与时域分析 实验七控制系统PID校正器设计法 实验八线性方程组求解及函数求极值

实验一 MATLAB环境的熟悉与基本运算(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开发环境 2.掌握矩阵、变量、表达式的各种基本运算 二、实验基本原理 1.熟悉MATLAB环境: 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命令历史窗口、帮助信息浏览器、工作空间浏览器、文件和搜索路径浏览器。 2.掌握MA TLAB常用命令 表1 MA TLAB常用命令 3.MATLAB变量与运算符 3.1变量命名规则 3.2 MATLAB的各种常用运算符 表3 MATLAB关系运算符 表4 MATLAB逻辑运算符

| Or 逻辑或 ~ Not 逻辑非 Xor 逻辑异或 符号功能说明示例符号功能说明示例 :1:1:4;1:2:11 . ;分隔行.. ,分隔列… ()% 注释 [] 构成向量、矩阵!调用操作系统命令 {} 构成单元数组= 用于赋值 4.MATLAB的一维、二维数组的寻访 表6 子数组访问与赋值常用的相关指令格式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计算机 四.实验程序及结果 1、新建一个文件夹(自己的名字命名,在机器的最后一个盘符) 2、启动MATLAB,将该文件夹添加到MATLAB路径管理器中。 3、学习使用help命令。

倒车雷达测试及评价试验规范

Q/SQR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QR . x x. x x x - 2008倒车雷达性能台架测试及评价试验规范

前言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03进行。本规范是在满足奇瑞汽车产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的。本标准作为公司开发新产品和抽检配套供应商供货质量的依据。 本规范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试验技术中心提出。 本规范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试验技术中心 本规范首次发布日期是2008年XX月XX日。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川、郑春平、周琴

倒车雷达性能台架测试及评价试验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车型所用倒车雷达系统台架性能测试及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 倒车辅助系统技术要求 ISO 17386-2003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noeuvring Aids for Low Speed Operation.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 3 试验条件 试验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3℃±5℃ 相对温度:25~75% 气压:86~106kPa 试验电压:13± 4 性能要求 探测区域分类 及ISO 17386-2003要求,把倒车雷达探测距离分为5段,见图1: OA(0~20cm]:由倒车雷达探头换能器工作原理决定,该区域为不定状态区域,因此在测试过 程中可以不进行测试; OS(0~35cm):为急停区域,当障碍物出现在在区域内时,必须停车,且声音报警声长鸣; SB[35~60cm]:为急停区域,当障碍物出现在在区域内时,必须停车,且声音报警声急促4Hz; BC(60~90cm]:为缓行区,在该区域内,车辆应该减慢车速,保证车速在5km/h内(在实际行驶 过程中),且声音报警声频率2Hz; CD(90~150cm]:为预警区,表示障碍物已经进入车辆倒车辅助系统进行提示作用,保证车速 在5km/h内(在实际行驶过程中),且声音报警声频率1Hz。 探测误差 及ISO 17386-2003要求,倒车雷达探测误差距离为±5cm。 测试条件 1)、倒车雷达安装台架(按实车状态调整好探头的测试台架) 2)、倒车雷达探测标准障碍物:Φ75mm、高1000mm的标准PVC管(水平范围探测);Φ50mm、 长500mm的标准PVC管(滚地试验) 3)、探测距离范围记录原始记录单(见附表一) 4)、倒车雷达探测范围测试网格(宽至少超出倒车雷达安装整车车宽两侧各20cm)(见附表二) 5)、倒车雷达评价的区域在AD段内,如设计探测距离超出1.5m,超出部分均算为CD部分距离。 图1:倒车雷达探测距离分区 检测过程注意事项

计算机仿真实训实验报告实验1-4

实验一 熟悉MATLAB 工作环境 16电气5班 周树楠 20160500529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启动和退出MATLAB 软件的方法。 2.熟悉MATLAB 软件的运行环境。 3.熟悉MATLAB 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设备及条件 计算机一台(带有MATLAB6.0以上的软件境)。 三、实验内容 1.练习下面指令: cd,clear,dir,path,help,who,whos,save,load 。 2.建立自己的工作目录MYBIN 和MYDATA ,并将它们分别加到搜索路径的前面或者后面。 3.求23)]47(*212[÷-+的算术运算结果。 4.M 文件的建立,建立M 文件,求出下列表达式的值: ?? ????-+=++=+= 545.0212),1ln(21 185sin 2222 1i x x x z e z o 其中

5.利用MATLAB的帮助功能分别查询inv、plot、max、round函数的功能和用法。 四、运行环境介绍及注意事项 1.运行环境介绍 打开Matlab软件运行环境有图1-1所示的界面

图1-1 MATLAB的用户界面 操作界面主要的介绍如下: 指令窗( Command Window ),在该窗可键入各种送给 MATLAB 运作的指令、函数、表达式,并显示除图形外的所以运算结果。 历史指令窗( Command History ),该窗记录已经运行过的指令、函数、表达式;允许用户对它们进行选择复制、重运行,以及产生 M 文件。 工作空间浏览器( Workspace Browser ),该窗口罗列出 MATLAB 工作空间中所有的变量名、大小、字节数;并且在该窗中,可对变量进行观察、编辑、提取和保存。 其它还有当前目录浏览器( Current Directory Browser )、 M 文件编辑 / 调试器(Editor/Debugger )以及帮助导航/ 浏览器(Help Navigator/Browser )等,但通常不随操作界面的出现而启动。 利用 File 菜单可方便对文件或窗口进行管理。其中 File | New 的各子菜单, M-file ( M 文件)、 Figure (图形窗口)、或 Model ( Simulink 编辑界面)分别可创建对应文件或模块。 Edit 菜单允许用户和 Windows 的剪切板交互信息。 2.在指令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所有输入的指令、公式或数值必须按下回车键以后才能执行。例如: >>(10*19+2/4-34)/2*3 (回车) ans= 234.7500 2)所有的指令、变量名称都要区分字母的大小写。 3)%作为MATLAB注释的开始标志,以后的文字不影响计算的过程。 4)应该指定输出变量名称,否则MATLAB会将运算结果直接存入默认的输出变量名ans。 5)MATLAB可以将计算结果以不同的精确度的数字格式显示,可以直接在指令视窗键入不同的数字显示格式指令。例如:>>format short (这是默认的) 6)MATLAB利用了↑↓二个游标键可以将所输过的指令叫回来重复使用。按下↑则前一次输入的指令重新出现,之后再按Enter键,即再执行前一次的指令。

MATLAB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北华大学 《MATLAB仿真》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学号: 实习日期: 辅导教师:

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的各种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变得日益复杂起来。如何快速有效的构建系统并进行系统仿真,已经成为各领域学者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而MATLAB作为当前国际控制界最流行的面向工程和科学计算的高级语言,能够设计出功能强大、界面优美、稳定可靠的高质量程序,而且编程效率和计算效率极高。MATLAB环境下的Simulink是当前众多仿真软件中功能最强大、最优秀、最容易使用的一个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动态仿真环境集成工具箱,并且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对磁盘驱动读取系统校正部分的设计,运用自动控制理论中的分析方法,利用MATLAB对未校正的系统进行时域和频域的分析,分析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设计目标,若有不符合的,根据自动控制理论中的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直到校正后系统满足设计目标为止。我组课程设计题目磁盘驱动读取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是设计一个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的动态过程超调量δ%≤7%,调节时间ts≤1s。 电锅炉的温度控制系统由于存在非线性、滞后性以及时变性等特点,常规的PID控制器很难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考虑到模糊控制能对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系统进行很好的控制, 但无法消除静态误差的特点, 本设计将模糊控制和常规的PI D控制相结合, 提出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新方法。并对电锅炉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抗扰动的仿真试验, 结果表明, 和常规的PI D控制器及模糊PI D复合控制器相比,模糊自适应PI D控制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2010级) 题目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学院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永忠/刘伟峰 完成日期2013年7月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 ——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控制系统仿真1.1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的一般方法,深入了解反馈控制、前馈-反馈控制、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性能及优缺点,实验分析控制系统参数与系统调节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过程控制系统参数整定的方法。 1.2 设计原理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的操作变量是给水流量,目的是使汽包水位维持在给定的范围内。汽包液位过高会影响汽水分离效果,使蒸汽带水过多,若用此蒸汽推动汽轮机,会使汽轮机的喷嘴、叶片结垢,严重时可能使汽轮机发生水冲击而损坏叶片。汽包液位过低,水循环就会被破坏,引起水冷壁管的破裂,严重时会造成干锅,甚至爆炸。 常见的锅炉汽水系统如图1-1所示,锅炉汽包水位受汽包中储水量及水位下汽包容积的影响,而水位下汽包容积与蒸汽负荷、蒸汽压力、炉膛热负荷等有关。影响水位变化的因素主要是锅炉蒸发量(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就是通过调节给水量,使得汽包水位在蒸汽负荷及给水流量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稳定状态。 图1-1 锅炉汽水系统图

在给水流量及蒸汽负荷发生变化时,锅炉汽包水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分别对应的传递函数如下所示: (1)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的动态特性 汽包和给水可以看做单容无自衡对象,当给水增加时,一方面会使得汽包水位升高,另一方面由于给水温度比汽包内饱和水的温度低,又会使得汽包中气泡减少,导致水位降低,两方面的因素结合,在加上给水系统中省煤器等设备带来延迟,使得汽包水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因此,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近似于一个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相串联的无自衡系统,系统特性可以表示为 ()111()()(1)K H S G S W S s T s ==+ (1.1) (2)汽包水位在蒸汽流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 在给水流量及炉膛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当蒸汽流量突然增加时,瞬间会导致汽包压力的降低,使得汽包内水的沸腾突然加剧,水中气泡迅速增加,将整个水位抬高;而当蒸汽流量突然减小时,汽包内压力会瞬间增加,使得水面下汽包的容积变小,出现水位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上述现象称为“虚假水位”。虚假水位在大中型中高压锅炉中比较显著,会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虚假水位”现象属于反向特性,变化速度很快,变化幅值与蒸汽量扰动大小成正比,也与压力变化速度成正比,系统特性可以表示为 222()()()1f K K H s G s D s T s s ==-+ (1.2) 常用的锅炉水位控制方法有:单冲量控制、双冲量控制及三冲量控制。单冲量方法仅是根据汽包水位来控制进水量,显然无法克服“虚假水位”的影响。而双冲量是将蒸汽流量作为前馈量用于汽包水位的调节,构成前馈-反馈符合控制系统,可以克服“虚假水位”影响。但双冲量控制系统要求调节阀具有好的线性特性,并且不能迅速消除给水压力等扰动的影响。为此,可将给水流量信号引入,构成三冲量调节系统,如图1-2所示。图中LC 表示水位控制器(主回路),FC 表示给水流量控制器(副回路),二者构成一个串级调节系统,在实现锅炉水位控制的同时,可以快速消除给水系统扰动影响;而蒸汽流量作为前馈量用于消除“虚假水位”的影响。

某某城墙病害普查探地雷达测试报告-样本

某某城墙病害普查 探地雷达测试报告 编号:结检-某某-2009-05 项目名称:某某城墙病害普查地点:某某市 类别:古建筑结构病害 二00九年五月十八日

注意事项 1.复制的报告或有涂改的报告无效。 2.报告无审核人及批准人签字无效。 3.对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 出。

项目名称: 某某城墙病害普查探地雷达测试委托单位: 某某勘察设计研究院 检测人员:白雪冰 报告编写:白雪冰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检测依据 (1) 3.检测精度要求 (1) 4.检测方法 (1) 5.采用的仪器和设备 (4) 6.测线布置 (5) 7.检测工作量和工作布置 (5) 8.现场测试照片 (6) 9.数据处理和解释 (7) 10.探地雷达测试结果 (8)

某某城墙病害普查 探地雷达测试报告 1.工程概况 略。 2.检测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 2、《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 10013-2004 3.检测精度要求 因所测试城墙顶部存在数条横向布置的电缆管道,影响了测距轮的精度,因此缺陷病害的水平定位误差约1-1.5米;另外因为无探坑或钻孔验证城墙夯土的电磁波速度,此次数据分析的电磁波速均为0.1m/ns(经验值,比较接近于真实值),缺陷病害的垂直深度定位误差约为0.3米内。 4.检测方法 根据国内测试相关经验,检测采用探地雷达法,工作方式为连续探测。 探地雷达法(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Method)是利用探地雷达发射天线向目标体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由接收天线接收目标体的反射电磁波,探测目标体空间位置和分布的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其实际是利用目标体及周围介质的电磁波的反射特性,对目标体内部的构造和缺陷(或其他不均匀体)进行探测。 探地雷达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地下探测与混凝土建筑物无损检测的新技术,它是利用宽频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介质结构位置和分布的非破坏性的探测仪器,是目前国内外用于测量混凝土内部缺陷最先进、最便捷的仪器之一,天线屏蔽抗干扰性强,探测范围广,分辨率高,具有实时数据处理和信号增强,可进行连续透视扫描,现场实时显示二维黑白或彩色图像。探地雷达工作示意图见图1。 探地雷达通过雷达天线对隐蔽目标体进行全断面扫描的方式获得断面的垂直二维剖面图像,具体工作原理是:当雷达系统利用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

仿真课设报告

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柔性生产线仿真案例 班级:物流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9月23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内容 (3) 三、设计步骤 (3) 3.1案例分析 (3) 3.1.1案例说明 (3) 3.1.2建模步骤 (5) 3.1.3主要技术设计 (5) 3.2模型搭建 (6) 3.2.1基础空间总体布局 (6) 3.2.2Track设计 (6) 3.2.3加工设备的设计 (7) 3.2.4工件和AGV的属性设计 (9) 3.2.5表的设计 (10) 3.2.6工件生成器和消灭器的设计 (12) 3.2.7Method和Variable的设计 (12) 3.3仿真实现 (13) 3.3.1工件加工流程及时间设计 (13) 3.3.2任务队列设计 (13) 3.3.3小车的运行规则设计 (14) 3.3.4其它控制方法 (17) 四、仿真分析 (20) 4.1设备利用率 (20) 4.2轨道利用率 (21) 4.3加工总时间 (22) 五、模型优化 (22) 5.1订单投产优化 (22) 5.2小车优化 (23) 5.3其它优化 (26) 六、课设总结 (29)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与物流工程专业教学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结合《现代生产管理》、《设施布置与规划》、《离散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课程的具体教学知识点开展。在完成以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全面的实操性锻炼。设计采用企业的实际案例数据,要求完成生产线物流仿真建模和生产线物流优化方案设计两大方面的实际设计内容。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我们可以加深对本课程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同时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 二、课程设计内容 以某企业柔性制造系统(FMS)为对象,按该企业的生产实际资料为设计依据。对该柔性制造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模拟该制造系统的物流状况,寻找优化的物流方案进行产能平衡,并针对优化后的方案再次进行仿真,对比两个仿真结果在交货期要求,设备利用率等方面的不同,并制定该柔性制造系统生产作业计划。 三、设计步骤 3.1案例分析 3.1.1案例说明 1.柔性制造系统状况: 某企业柔性制造系统共有5台加工中心,定义加工中心名称分别为CNC_1、CNC_2、CNC_3、CNC_4、CNC_5。该制造系统内有一辆AGV小车,运行速度为1米/秒,可控制其实现不同的运送策略。每台设备入口和出口前有容量为4的缓冲,工件在由设备完成加工前后必须经过入口缓冲和出口缓冲,每台设备由一工人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