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括号》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 说课稿

《小括号》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 说课稿
《小括号》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 说课稿

《小括号》说课稿

教材与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4页例3及相关内容。

2、教材简析: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可以增加试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 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1、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学生分析

在算式10-2+3上学生可能不知道怎样才能先算加法,这时通过让学生思考在算式中添加适当的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法和学法

关于教法: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

关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主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预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利用课件动态展示例3的情境图:出示10个五角星,先减去2个,再剪去3个。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还剩几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3、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确定解题思路。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画一画,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第一种:先减去两个五角星,

再减去三个五角星,最后还剩几个五角星?第二种:先算出一共减去多少个,再计算还剩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与画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4、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首先请学生列出第一种算式:10-2-3=5,其次提出要先算“一共剪去几个”,再算“还剩几个”应怎样列式?学生回答:10-2+3

学生思考讨论,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能先算2+3吗?

(设计意图:围绕“10-2+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5、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1)“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提问: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吗?

(2)认识小括号,感受数学符号的统一性和简洁性。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提出()这个数学符号,并板书:小括号(4)使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教师将小括号添上,提问:你能说说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学生回答

(5)总结提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