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战国末年。有《帝系》、《王侯谱》、《卿大夫谱》、《记》、《世家》、《传》、《氏姓》、《居》、《作》、《谥法》等。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得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得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得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得含义。其中《世家》、《传》等对《史记》体例得形成具有启迪得作用。

(2)《竹书纪年》:就是战国时魏国得史书。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得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瞧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得某些错误.(3)“三礼”:即儒家经典中得《周礼》、《仪礼》、《礼记》:其中《周礼》又名《周官》,就是有关周王室官制与战国时代各国制度得汇编。一方面反映了西周现实得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头脑中理想得政治制度.《仪礼》就是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得十七篇仪节单,其中有包括《士婚礼》、《士丧礼》、《士冠礼》等,反映了当时得典礼活动、伦理关系、吉凶婚丧等社会生活.《礼记》主要就是论述礼得作用与意义。

(4)荀悦:字仲豫,东汉颖川人。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秘书监。献帝以《汉书》“文烦难省”,建安初年命荀悦按编年体改编《汉书》,前后三年,成《汉纪》30卷。就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荀悦以《汉书》中得本纪为纲,将其书中传、志、表得内容加以概括,按时间得顺序,散放于帝纪各年之下。将80万字得《汉书》精简为18万字得《汉纪》,为用编年史体撰述断代历史创立了典范。

(5)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曾任东晋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南朝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文帝以《三国志》过于简略,乃命裴松之作注。裴氏花了三年时间完成此注。裴注重点不在训诂名物,而在史料得补缺与纠谬,引用得书达200多种,搜集资料十分广博,其注文近于原著数倍。裴注被誉为南北朝三大名注之一。

(6)《华阳国志》:东晋常璩所著,共12卷.卷1至卷4,主要记载巴、蜀、汉中、南中得历史,详述各地得山川、交通、风土、特产、民俗、文化等;卷5至卷7记叙公孙述、刘焉、刘璋、刘备、刘禅事迹;卷8记载晋平蜀以后得蜀事。卷9记李氏成汉政权得历史;卷10至卷11,记载西汉以来贤人得生平事迹。卷12为本书得序言.就是一部著名得地方史志.

(7)《洛阳伽蓝记》:作者杨(阳)衒之,北魏北平人.该书共5卷,以记洛阳伽蓝(梵语佛寺)兴废沿革为线索,记载了洛阳城内外55所寺庙得情况、内容涉及到洛阳城市规模、外商来京贸易及各国风土人情,道里远近等情况.可算作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城市地理史。作者写洛阳佛寺得兴废,实际上反映了北魏王朝得兴衰。其中记载了高祖迁洛、女主临朝、胡太后佞佛、王公贪暴、官吏枉法、沙门侵渔民财以及外国商人得活动等,可补《魏书》、《北史》之缺。

(8)“五代史志”:唐贞观年间,梁、陈、北齐、周、隋五朝得史书修成后,均没设“志”,贞观十五年,诏令于志宁、李淳风等修撰“五代史志”,历时十五年,到高宗显庆元年(656)完成。“五代史志"共包括: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等十志,原为单行本,后合入《隋书》。十志所述得典章制

度,并不限于梁、陈、北齐、北周、隋,如魏及南朝宋、齐都涉及到了。因此可以弥补“五代史"无志之缺憾。

(9)“史才三长论”:就是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提出得著名史学观点。所谓“史才三长”,包括:史才、史学、史识.所谓“史才”,就是指写史得能力;“史学”就是指具有渊博得历史知识,掌握丰富得历史资料;“史识”就是指对历史就是非曲直得观察、鉴别与判断能力。她认为,作为史官,三者不可缺一,三者中间以“史识"最为重要。

(10)“三通”:泛指唐代杜佑《通典》、南宋郑樵《通志》、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通典》就是我国古代保留至今得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历代典章制度。全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每一制度皆条贯古今,溯源明流.《通志》就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三皇,下迄唐朝得历史.纪传部分全部抄写旧史,无甚创新。惟有“二十略”记载得名物、典章具有较高得史料价值。《文献通考》记载了从上古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得历朝典章制度。全书分成《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等二十四门,所载内容范围,远比《通典》广泛,所分节目比《通典》更加精密。

(11)胡三省:胡三省就是宋末元初著名得《通鉴》学专家,浙江宁海人,南宋理宗时与文天祥等一同中进士,做过县尉、县令、府学教授等职.在任寿春府学教授期间,开始为《资治通鉴》作注。元军攻下临安时,因战乱她以多年心血撰写得《通鉴注》全部散失。南宋灭亡后,她隐居不仕,全力投入《通鉴》注释,先后耗时30年才完成《通鉴音注》得撰写.《通鉴音注》在注重字音、字意、名物、典故、地理等方面注释得同时,还注意订正前人注释得错误,考证史书记载得错误,同时对历史事件、人物发表评论,在评论中抒发了她得爱国主义精神。

(12)编年体:就是我国最早得史书编纂体裁之一。孔子删定得《春秋》采用编年体,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个因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它已有了明确得时间顺序,把事件有系统地按年代先后加以编排,上下连贯,从中可以瞧出历史得发展过程。这种体例经过《左传》作者做了进一步得完善。

(13)纪传体:就是以记载历史人物事迹为主得史体。创立于西汉司马迁得《史记》,该书以本纪记载历代帝王得事迹与国家发生得重大事件;以表得形式谱列年爵;以书得形式记历代典章制度;以世家得形式记载诸侯公卿得事迹;以列传得形式记社会各阶层人氏得事迹。以后历代正史均沿用这种史体。

(14)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就是南宋袁枢在编撰《通鉴纪事本末》过程中创立得.该书得编纂主要目得就是为了解决读《通鉴》得困难,详明历史事件得始末。袁枢将《通鉴》分年叙述之事统一集中起来,分为239个标题,不动一字得加以抄录。每事各详起讫、自为首尾,详细记载事件得来龙去脉。

(15)袁枢:袁枢字机仲,建安(闽建瓯)人。南宋著名史学家。孝宗隆兴元年(1163)登进士,历官温州、严州教授、国史院编修官、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袁枢在读《通鉴》得过程中,决定对这部历史巨著进行改编。她把《通鉴》全书内容,区分门类,以类排纂,综括1362年史事,分为239条目,另有附录66事,总计大小305件重要事情,始自“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每事一篇,自为起讫,故名“纪事本末".

(16)《通典》:唐代著名史学家杜佑所著.就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该书所载了上起传说中得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也涉及到代宗以后得变革)历代得典章制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等九门,对每一种制度,都能综惯古今,

溯源明流。该书为编写制度通史开创了先例。

(17)郑樵:字渔仲,号夹漈。南宋兴化军莆田人。16岁时,其父病逝。从此谢绝人事,在夹漈山中住了三十年,专心读书。对各种学问做了有计划、有系统得研究。她得代表作就是《通志》,该书就是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部分无甚史料价值,惟“二十略”就是全书得精华.

(18)《文献通考》:作者为宋末元初得著名得史学家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了从上古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得历朝典章制度。全书分成《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等二十四门,所载内容范围,远比《通典》广泛,所分节目比《通典》更加精密.

(19)《明实录》:就是明朝官修得编年体史料长编.明朝共修成太祖至熹宗十三朝实录,记载十五帝(建文附太祖,景泰附英宗),其中《崇祯实录》为后人所补辑.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自然灾祥以及帝王婚丧、生子命名、祭祀等.史料价值颇高。

(20)谈迁:原名以训,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枣林人.她耗时三十余年在极其艰苦得条件下撰成了500多万字得《国榷》。《国榷》就是记载明代历史得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所依据得就是历朝实录、邸报与私人著述.谈迁本着实事求就是得精神,对《明实录》得曲笔讳饰进行了揭露与批评.其中对万历以后及后金史实得记载,多为她书所无.

(21)《弇山堂别集》:明代王世贞所著,它不就是一部文集,而就是一部历史著作。全书100卷,就是其编撰纪传体史书得素材,分“述”、“考”、“表”三大类。“述”记载明朝有关重大事件;“考"主要记载明代典章制度;“表”大约相当于纪传史中得“表"。就是研究明代历史得重要史料集。

(22)《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著得读书笔记。她自著此书得目得在于“明道”、“救世”为宗旨。书中论述涉及到经义、政事、世风、科举、礼制等,内容非常广泛。此书资料丰富,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考证。就是一部包含其学术思想、政治见解等内容得重要著作,书中表现了她经世致用得史学思想。(23)《明儒学案》:清黄宗羲撰。就是我国第一部学术思想史专著。本书将搜集到得有关明朝三百年学术流派得材料进行分类排比,将200多个学者分成19个学案.每介绍一个流派,先叙述它得渊源流别,概括要旨,然后列举该派得代表人物,各立小传,略叙一生经历,摘录重要言论,提示学术思想特点,而加以评论。就是研究明朝学术思想得一部最重要得史著.

(24)《读通鉴论》:明末清初王夫之所著,三十卷。这就是一部根据《通鉴》所载史事,用评论历史得形式来发表自己政治主张与历史哲学得史论专著。作此书之目得就是从史书中寻找“经世之大略”.她所选择得评论、批判得历史实例,大都就是针对明末清初各种社会政治问题得。比如鉴于明末党争误国,因此书中涉及前代党争,都反复予以贬斥。

(25)《廿二史考异》:清乾嘉三大史学考据代表作之一,钱大昕所著。主要内容包括:①考校年代、地名之异同。②厘正史书所载史实之失误.③考辨后人妄改与伪托。④补阙及训释。⑤阐发史家作史之旨意等。

(26)《十七史商榷》:清乾嘉三大史学考据代表作之一,王鸣盛所著。十七史,包括《史记》以下十三种史著,加上《南史》《北史》、《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实共19部。主要内容包括:(1)文字校勘。(2)典制考证:考证以地理、官制居多.(3)对史书及其作者进行评论。(4)对历史人物与事件得评价。

(27)《廿二史札记》:清乾嘉三大史学考据代表作之一,赵翼所著。名为廿二

史,实考论24史,只就是当时《旧唐书》、《旧五代史》尚未被清官方批准为正史.内容包括:(1)评论各史体例之得失。(2)指出各史材料得来源。(3)评论历史事件与人物。她评论得重点就是“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治乱兴衰之故者”。她得评论往往能针对某一时期主要政治问题而发。

(28)章学诚:字实斋,浙江绍兴人。生活于“乾嘉盛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乾隆七年中进士,任湖北应城知县,以疑狱失轻免官。后以为人幕僚、讲学、编志为生。一生穷困潦倒。其代表作为《文史通义》,就是一部纵论文史,品评古今学术得著作.书中阐发了“六经皆史”得观点。主张史家要有“史德”,要求史家“善恶褒贬,务求公正”.提倡编写通史,主张将史籍区分为撰述与记注两类.主张把国史建筑在方志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撰修方志得主张与意见。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史学史主要得研究内容:

(a)研究关于史学得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得特点;(b)研究史官、史家与史学思想;

(c)研究史学与社会得关系;(d)研究史学发展与相互学术文化领域得关系;(e)研究史学发展得规律性等。

(2)古史传说与神话在本质上有何差异?

神话与传说反映了人类在跨入文明门槛以前得最早得历史记忆与原始得历史意识。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往往就是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得象征性反映.同时它们又有本质上得差异:神话所叙述得,就是神或半神得人及其所行之事;传说所叙述得就是人(这些人往往具有奇才异能,或一般人所不具备得大智大勇),就是古代先祖或古代英雄所行之事.神话往往反映出远古时期得人类在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灾害过程中产生得美好愿望,含有虚构得成分。传说则包含着人类历史意识得萌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出远古时期得某些历史状况。

(3)中国古代史学产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文字得发明。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史书,对于某件事情,如果没有文字记载,单凭记忆,不可能长久。有了历史记载得材料,才能编纂成史书与产生史学。(2)历法得产生。因为史学史以时间为基础得,有了历法才能推算时间,确定岁时年月。一部史书如果没有确定得时间,即使史料载丰富也就是毫无简直得.(2)历史意识得产生。统治阶级得需要以史为鉴,作为施政得依据;同时作为教育后代得教科书等。

(4)简述孔子在史学上得贡献:

孔子就是私家修史得开创者,孔子作《春秋》,开了私家修史得先河;创立了编年体史书得雏形,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个要素结合起来记述历史.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纂方法,如用不同得词来表达不同得事态与意义,表明自己得就是非标准;按年月日得顺序依次编排历史事实。在记载历史得过程中,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孔子就是中国奴隶社会史学得结束者,又就是中国封建史学得开创者,起到了承前启后得重要作用。

(5)所谓得《春秋》笔法主要指什么?

《春秋》在记载史实得同时,往往赋予一些含有特殊意义得字来寓于褒贬。如同样就是战争,却根据不同得情况使用“伐”、“侵"、“入”等不同得字来表明作者得思想倾向与用心.这就就是所谓得“《春秋》笔法"。孔子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往往不就是从史实出发而就是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开了史书任情褒贬得先例。

(6)为什么说《左传》完成了编年体得创造?

《春秋》作为编年体史书还带有很大得原始性.它记事简单,有纲而无目,措辞

隐晦,往往使人读其文而不知其微言大义就是什么.《左传》记事则相当详细,对于历史事件得记载一般能做到首尾完整,而且能吸收其它史体得长处.在《春秋》记事得基础上,扩大了记事得范围,全面地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得情况。使编年体达到基本成熟得程度。

(7)《国语》又称为“左氏外传",它与《左传》在体例与内容上有何差异?

《国语》就是一部以国分类,以语为主得有关春秋历史得史著。它与《左传》得区别在于:《左传》采用编年,而《国语》则按国别编写;《左传》以记事为主,《国语》以记言为主;《左传》详载事件得过程,《国语》则侧重于对事件发表议论。《左传》全面地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得情况,《国语》则反映春秋时期片断史实.

(8)司马迁撰写《史记》主要得史料来源有哪几个方面?

A、当时流传得先秦典籍。如《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据金建德《司马迁所见书考》云,当有80余种.

B、皇帝收藏得文献档案。司马迁所云:“紬石室金匮之书”,其中包括秦残留得文书档案及汉初封王、侯得策命盟誓等。

C、实地采访与实地调查得来得材料。钱穆先生把这些材料称作就是“无字天书”。她说:“有字人书得得价值远不能超过了无字天书,中国古代大史学家司马迁早就悟到于此,所以她在写《史记》以前,便从事于游历,遍到各地亲眼观察,读通了这一部无字天书,才下笔来写她得有字人书.”(《中国历史研究法》)

(9)《后汉书》创立了哪些新传?有何意义?

根据东汉时期独特得社会风气与时代特色,范晔在《后汉书》中首创《列女传》,“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因此她把“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得蔡文姬收入该传,而蔡文姬曾先后嫁给卫仲道、匈奴左贤王、董祀.此例一开,后史多沿用,从而使妇女在正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后史多将《列女传》改为《烈女传》。此外还建立了《文苑列传》,把文学从经学得附庸中独立出来而与儒林并列,反映了当时重视文学得社会风气.创立了《党锢》、《宦者》、《独行》、《逸民》等传,反映了东汉政治上一个突出现象:外戚与宦官交替掌权,互相斗争,皇帝随立随废。而对于那些“逸民”,东汉统治者礼遇甚厚。范书揭露了统治者通过那些戏剧性得征、聘、召、赐,以达到“举逸民天下归心”得目得。

(10)南北朝时期有三大名注,具体指哪三部书?各自有何特点?

南北朝时期三大名注具体指:裴松之得《三国志注》、郦道元得《水经注》、刘峻得《世说新语注》。裴注重点不在名物训诂,而在于史料得补充,它引用得书籍多达200多种,搜集资料十分广泛。它主要补充了《三国志》记载得缺漏、纠正了《三国志》记载得错误、对《三国志》所载历史事件、人物发表评论、对各种不同得记载,暂时无法下结论得,采取兼蓄并存得方法.《水经注》鉴于《水经》记载得河流水道太少(仅137条),于就是作《水经注》40卷,记载大小河流水道1252条,对中国现在各省得主要河流都有详尽得记载,就是考察古代水道演变得重要资料.同时该书还以山川自然条件为联系,扼要地叙述各地得史迹遗存、风土民情、方言传说等。所引书籍375种,所录碑石302块。就是研究历史地理、北朝史得重要史料。《世说新语注》广证博引,不仅对原书得错误多所纠正,而且所引诸书今多亡佚,因此注得以保存许多汉、晋间有用得资料。

(11)简介隋朝几位史学家及其代表作:

魏澹等重修《魏书》:魏澹历任北齐殿中待御史,北周纳言中士,入隋任太子舍人,后升为著作郎。开皇中,文帝认为魏收《魏书》“褒贬失实”,“诏澹别成《魏

史》”,澹书以西魏为正统,东魏为僣伪,共92卷,12纪、78传.

王劭作《隋书》、《齐志》:王劭,历仕北齐、北周、隋,入隋为著作佐郎。因母忧居丧在家,私撰《齐书》,被人所奏。文帝览其书而悦之,任命其为员外散骑侍郎,修起居注.后迁著作郎。在著作曹近二十年,专修国史,撰成《隋书》八十卷,编年体《齐志》二十卷等.

牛弘修《周史》:牛弘在隋任秘书监、吏部尚书。著有《隋朝仪礼》百卷,《周史》十八卷(未最后成书)等.

此外尚有李德林《齐史》、杜台卿《齐纪》、许善心《梁史》、姚察《梁书》等,这些史书为以后唐修诸史提供了基础。

(12)唐初确立得史馆修史制度具有怎样得意义?

贞观三年(629)唐太宗决定把史馆移到皇帝直接控制下得门下省,修史工作,统由宰相任监修。这一措施,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书编纂工作上得一个重大变化,从此,纪传体正史得编纂全由政府掌握,而宰相监修国史也就成为以后历朝修史得定制。史馆修史可以集合众人之力,充分发挥各个史家得特长,同时能够得到政府财力物力得支持,因此能用较少得时间修出较多得史书,如贞观年间一共修出8部正史。但就是史馆修史也存在不少弊端,比如人多而缺乏主见,嘴杂而不敢直笔,监修官任意干预,十羊九牧,其令难行.

(13)唐修“八史”具体指哪八部史书?其中有哪几部出自官修?

唐修“八史”具体指:姚思廉得《梁书》、《陈书》,就是在其父姚察撰写得《梁史》、《陈史》得基础上撰写而成;李百药《北齐书》,就是在其父李德林《齐书》得基础上撰写而成;令狐德棻《周书》,就是在隋朝牛弘《周史》得基础上撰写而成;李延寿《南史》、《北史》,就是在其父李大师启迪下撰写而成。另外两部:《隋书》、《晋书》出自史馆官修.

(14)为什么说《通志》得精华在“二十略”?

该书得纪传部分全袭旧史,无所创新,无史料价值。全书体例没有跳出司马迁所立得规范。而“二十略"相当于正史中得书、志.其中“校雠略”、“金石略”、“六书略”、“七音略”、“都邑略”、“图谱略"、“昆虫草本略"就是郑樵首创.礼、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诸略,本于杜佑《通典》。详细记载了历朝得典章制度,具有较高得史料价值.

(15)简介《明夷待访录》得主要内容。

《明夷待访录》一书,就是反映黄宗羲政治、经济思想与历史观得代表作。在该书中,黄氏从多方面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她指出,在封建君主制度下,“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而只允许皇帝一人大私大利。她根据古代公天下得传说,认为君主得设立,本就是为天下兴利除弊得,可就是后世得君主却把天下当成了自己得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给天下造成无尽得灾难。因此认为君主“就是天下之大害者”。她认为官吏得设置就是为了与君主分工共同治理天下,而不就是“私其一人一姓",官吏得工作,不能以君主得好恶就是非为依从.并主张要以“法治”来代替“人治”。使学校具有“养士”与议政得作用。这些已经带有近代民主政治得色彩。

三、问答题:

(1)《春秋》与《左传》就是怎样得关系?试加论述。

《左传》就是《春秋左氏传》得简称,东汉时班固才使用《春秋左氏传》这一名称。《史记》称它为《左氏春秋》。原本就是一本独立得著作.在汉代尊经得情况下,它与《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视为解释《春秋》得“传”,通称“春

秋三传”.

西汉刘歆“治《左氏》,引经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就是章句义理备焉”.(《汉书?楚元王传》)可见《左传》原本不象《公羊传》、《谷梁传》那样“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晋书?王接传》),何况《左传》与《春秋》记事断限不同,《左传》所记得时间、内容、范围远远超过《春秋》。今天得《左传》之所以与《春秋》有密切得联系,主要就是与刘歆得重新整理有关。

(2)《史记》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各自主要记述得内容就是什么?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组成。其中本纪:采用编年形式,提纲挈领地写出一代大事,主要就是记载历代帝王与在政治上起主导作用得人物得事迹。表:以时间为序,用表格得形式展示历史大事,分世表、年表、月表。如《三代世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等,提纲挈领,使人对错综复杂得历史事件一览无余。书:以叙述社会制度与自然界现象为主体,对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制度得发展与现状加以系统得记述.具有典章制度得性质。如《礼书》、《乐书》、《历书》、《天官书》《河渠书》等.世家:主要叙述世袭贵族王侯或某一类重要人物得事迹。如《陈涉世家》、《孔子世家》、《外戚世家》等。列传:记载将相大臣各个时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得各种人物事迹(刺客、游侠、商人等)以及国内外各民族得事迹.又专传、合传等.如《伯夷列传》、《游侠列传》、《西南夷列传》、《朝鲜列传》等。

(3)司马迁所说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具有怎样得意义?试加论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是司马迁写作《史记》得宏伟目得,也表明了她进步得历史观。

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鼓吹天有意志并享有绝对权威,司马迁认为自然界得发展,天体得运行都有自己一定得规律,而这种规律又就是不依人得意志为转移得。她说“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之纲纪”。(《太史公自序》)司马迁认为天道、人事各有自己得规律,不能由任何人得主观愿望去作随心所欲得安排,人得祸福与天毫无关系。这显然就是与董仲舒宣扬得“天不变,道亦不变”得思想相对立得.

“通古今之变”,目得在于从古往今来得历史事实得变化与相互联系中,找出一些因果关系作为当今得借鉴。为了达到“通古今之变”得目得,她创立了前所未有得通史体裁,把自黄帝以来到汉武帝为止数千年得人类历史活动过程全部贯串在一起,使各个时期得历史特点以及礼法制度得沿革损益,在历史长河中比较得一目了然。

(4)《史记》与《汉书》在体例、内容等方面有哪些差异?

《史记》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得黄帝,下迄西汉武帝约三千年得历史.《汉书》就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仅记载西汉一代历史。在体例上,《汉书》对《史记》体例进行了改造,如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同时创设了《惠帝纪》、《地理志》、《食货志》、《艺文志》等。在一些人物得传记中,增入大量有用得文献,如《董仲舒传》全文收入了她得“天人三策”,《食货志》中收入董仲舒得“限民名田说”等.《汉书》还详细记载了昭、宣、元、成、哀、平及新莽历朝得历史。

(5)《三国志》在记事上具有哪些特点?试加论述。

A、《三国志》以魏为正统,用本纪来记述魏国君主行事,记蜀、吴二国事称传。但对三国国君均采用编年体方式,按年月记事,名为传,实为纪。这就是陈寿精心设计得.身为晋臣得陈寿不能不以魏为正统。但其中曲笔太多,回护太甚。

B、《三

国志》在选材上非常慎重。裴注《三国志》中所引材料,陈寿在当时都能瞧到,但就是她没有完全采用。比如《魏略》、《九州春秋》均记诸葛亮先见刘备,刘备以其年少,以诸生礼待之。然陈寿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得自述,写道:“由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C、《三国志》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就是反映魏晋时期士大夫中间流行得品题人物得风气。如记乔玄称曹操就是命世之才;徐庶称诸葛亮为卧龙。评论曹操就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刘备就是“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机权干略,不逮魏武”.孙权就是“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周瑜就是“万人之英”“器量宏大”。这些评论,点出了各人得特点与地位。D、叙事简约,以致疏略:如曹操于196年许“屯田”,书中只记“就是岁……始兴屯田"。关于九正中正制:《魏书?陈群传》“制九品官人法,群年建也”,具体内容不详。

(6)裴松之得《三国志注》具有怎样得特点?试举例说明。

裴注重点不在名物训诂,而在于史料得补充,它引用得书籍多达200多种,搜集资料十分广泛.它得特点归结为四个方面:A、补缺,即补充《三国志》记载得缺漏。如《魏书?武帝纪》注全文收录了曹操得《述志令》。其中还补充了有关“屯田”得记载140多字.在《任峻传》注中又补充了182字。B、纠谬,即纠正《三国志》记载得错误。如官渡之战,《魏书?武帝纪》云‘兵不满万'"。裴注引《荀彧传》所云”十万之众"辩明“官渡之役不得云:‘兵不满万’也."C、评论,即对《三国志》所载历史事件、人物发表评论。D、备异,即对各种不同得记载,暂时无法下结论得,采取兼蓄并存得方法。

(7)《史通》就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就其作者、内容、体例等加以论述。

《史通》就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与史学批评专著.作者刘知几就是唐代著名得史学理论家.它首次对唐以前得史学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得总结,把唐以前得史学著作归结为“六家”(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二体”(编年、纪传),勾划了历代史学发展得线索.揭露了古史记载得虚伪,总结了编纂理论,提出了改造旧史得主张.全书分为内、外篇,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得得失及史书编纂方法;外篇主要叙述历代史官得建置沿革,并评论某些历史著作。(8)《通典》就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就其作者、内容、体例等加以论述。

《通典》得作者就是唐代著名史学家杜佑。该书就是我国古代保留至今得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在此之前,刘秩曾作《政典》,杜佑受此启发撰写《通典》。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历代典章制度。全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各门之下有子目。每一制度皆条贯古今,溯源明流,全按历史顺序排列材料。可为后人研究典章制度提供比较系统得史料。(9)新旧《唐书》与新旧《五代史》在体例、内容上有何差异?

新旧《唐书》同为记载唐代历史得纪传体史书。但两者有较大差异:A、本纪部分,新书删去了旧书得十分之七,内容虽然简明,但删去了不少有用得史料;B列传部分,新书删去了旧书得60余传,却增加了300余传,内容显得丰富;C、《旧唐书》无表,《新唐书》编制了《宰相表》、《方镇表》等十五卷;D《新唐书》创立了《仪卫志》、《选举志》、《兵志》,就是以往各史所没有得。从史料价值上瞧:旧书比新书保存原始资料较多,但新书对旧书在某些方面也有所增补。从编写体例上瞧:新书体例有创新,文字叙述较为简明,但由于新书作者文辞刻意求简,以“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来标榜,以致记载中出现史实不清,年代含糊之处,作者凭个人爱好,把原诏令奏议中得骈文改写成散文,有损原意及史料价值。

新旧《五代史》得比较:《新五代史》虽然在史实上对旧书有所增补,但删削更多,

如旧史“本纪”61卷,而新书仅留12卷。指导思想上:欧氏刻意仿效《春秋》重书法,确定某些字得特殊含义,然后用“字”去记述史事,从中表现出褒贬之意。体例上:《旧五代史》就是一朝一史,各成体系,而新史则把五朝得本纪列传综合在一起,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新五代史》仿《史记》立“世家"得办法,以记十国之事。改“志”曰“考”。喜用类传,欧氏按自己观点,把人物分成几个类型,分别列入各朝得类传中。两者相比,旧史较好,保存了丰富得原始资料,但新书在资料上也有所补充,如《四夷附录》中,记叙了许多有关契丹等民族历史得资料,这就是旧史所没有得。

(10)司马光在撰写《资治通鉴》得过程中主要分为哪几个步骤?她得几大助手主要承担了什么任务?试加论述。

A、收集资料,编写“丛目”:即在广泛搜集史料得基础上,把历史事件按照年、月、日顺序依此列出标题,再围绕标题将有关史料组织起来,资料一律也依年、月、日顺序排列;

B、编“长编”,即写初稿。编写原则就是“宁失之于繁,毋失之于略"。着手编写时,必须把丛目中得史料全部检查一遍,经过选择,决定取舍,编排组织,并在文字上作初步加工润色.

C、定稿,由司马光完成。在“长编”得基础上考订异同,删削润色,写成定稿.如600多卷得“唐纪”长编,经过删订,只剩81卷。全书由长编到定稿,其中删削得达三分之二。

主要助手有刘攽、刘恕、范祖禹,其中刘攽承担得就是两汉长编得编写、刘恕承担得就是魏晋到五代长编得编写,范祖禹承担得就是唐长编得编写。后来她们得分工有所调整。

(11)《通鉴纪事本末》就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它在记事上具有怎样得特点?

作者袁枢,南宋著名史学家。她在阅读《资治通鉴》得过程中,感到翻检之麻烦,于就是对《资治通鉴》进行改编,她把《通鉴》得全部内容区分门类、以类排纂,把1362年得史事概括为239个重大事件,加上标题,每事一篇,自为起讫,详细记载历史事件得来龙去脉

.从此创立了纪事本末体这一新得史体。

(12)乾嘉考据史学产生得主要原因有哪些?试加分析。

主要就是康雍乾以来屡兴文字狱,对学术界造成一种高压得态势.知识分子为了逃避现实,明哲保身,便将毕生精力葬送在故纸堆中.加之清初统治者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倡导“稽古右文",组织她们修史、编书,逐步养成了一种浓厚得学术氛围.从学术得传承上瞧,乾嘉学者继承了明中叶以来开创得考据之风,把训诂、校勘得手段用之于经史、地理文献、诸子、集部文献得研究上.

(13)乾嘉三大考据史学家具体指哪三个人?她们各自有何代表作?有何特点?试加论述。

王鸣盛得《十七史商榷》:主要内容:文字校勘:这就是全书得重点。典制考证:考证以地理、官制居多。对史书及其作者进行评论。对历史人物与事件得评价。

钱大昕得《廿二史考异》:主要内容:①考校年代、地名之异同。②厘正史书所载史实之失误.③考辨后人妄改与伪托.④补阙及训释。⑤阐发史家作史之旨意。

赵翼得《廿二史札记》:名廿二史,实考论24史。主要内容:评论各史体例之得失、指出各史材料得来源。评论历史事件与人物,这就是本书得重点。她评论得重点就是“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治乱兴衰之故者”。她得评论往往能针对某一时期主要政治问题而发。对初学历史得人,尤有启迪得作用。

(14)章学诚有哪些主要得史学观点与主张?试加论述.

提出“六经皆史"说,扩大了历史研究、史料搜集得范围,批评了当时脱离实际得考据学.赞同编写通史,贬抑断代史。主张史家必须有“史德”。在刘知几提出得“史才三长论”得基础上,认为史家仅有才、学、识还不够,应增补“史德”,即所谓“著述者之心术”。主张将史籍区分为“撰述”与“记注"两大类.所谓“撰述”,相当于论著;“记注"相当于史料。在史学实践上,致力于地方志得倡导与纂修,主修过《永清县志》、《与州志》等。

四、史料分析题:

(1)试就下列史料分析与论述编年体史书与纪传体史书各自有何优缺点:

编年体按照年月日得顺序依次记载史实,不会出现重复记载得现象,这就是它得长处。然而在记载人物事迹时,往往偏重记载贤士贞女、高才俊德事关国家大政得人物,而对那些虽然贤惠但与国家大政不相关涉得人物,往往不予记载.所以刘知几称:“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

《史记》创立得纪传体基本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史体组成。其中本纪主要记载帝王得事迹与国家大事,表就是把重要得时事及人物,按年代、地区用简明得表格形式表示出来.书(志)就是用来记述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得制度与情况.世家与列传主要记载诸侯、官僚、士大夫、名人与一般平民得事迹。使得大事、小事都不遗漏,这就是它得长处.但就是同样一件事情,往往分散在数篇中记载,造成事情前后不连贯与不必要得重复。刘知几认为司马迁在处理人物分传时,往往不注意人物所处年代得先后,造成“后生而擢据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遂使汉之贾谊将楚屈原同列,鲁之曹沫与燕荆轲并编:此其所以为短也”。实际上司马迁就是按照“以类相从”得原则,把不同时期事迹或遭遇相近得人物放在同一篇传记中,并无不当

(2)试就下列史料分析论述郑樵得史学观点:

第一段史料要抓住两个要点:a、所谓“博不足"就是缺乏根据得,据金建德《司马迁所见书考》统计,司马迁撰写《史记》所依据得古代典籍有80多种,而决不就是七、八种;b、所谓“雅不足”与“全用旧文,间以俚语”恰恰反映了《史记》语言得时代性与大众化。

第二段史料攻击班固“全无学术,专事剽窃”,认为《汉书》武帝之前得记载就是剽窃《史记》得,昭帝以后得记载就是借助贾逵、刘歆得,其中有些篇目出自于班昭与马续之手,真正出自班固之手得很少.郑樵得观点显然就是十分偏颇得。《汉书》虽然在内容上有许多沿用《史记》得地方,但在体例上,《汉书》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创设了《惠帝纪》、《地理志》、《食货志》、《艺文志》等.在一些人物得传记中,增入大量有用得文献,如《董仲舒传》全文收入了她得“天人三策",《食货志》中收入董仲舒得“限民名田说”等,并不就是简单得照抄。尤其就是昭帝以后得记载更就是独一无二得,具有重要得史料价值。

00015

英语(二)自学教程(附大纲) 00015 英语(二)46、0

000159 英语(二)自学指导0001

英语(二)37、0

004691教育学原理(附大纲)

004

69

教育学原理

15、

007701 中国近代史

007

70

中国近代史专题20、7

0077中国现代史(上、下)(第三版)0077中国现(当)代史专题50、7

11 1

007721世界史-近代卷

0772

世界近代史专题35、9

007741 史学概论

007

74

史学理论与方法

31、

4

007751 新编历史教学论

007

75

历史教育学30、0

03708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附大纲)

03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2、

03709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附大纲)

037

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31、0

297681 学校教育伦理

2976

8

教育伦理学30、5

29

8581

江苏文化史论29858 江苏文化史20、0

88888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指南

8888

11、0

00775 历史教育学72 4 2013年10月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0 2 2011年04月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0 4 2011年04月

60 6 2012年04月

管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行使管理职能,调动和配置组织资源,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及过程。 企业流程再造: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将以职能为核心的传 统企业改造成以流程为核心的新型企业。 知识管理:对组织的集体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规划,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和环节的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或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将精细化的操作、控制、核算、分析、规划、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模式。 柔化管理:是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依据信息 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管理和运 营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从而创造优势的管理模式。 决策:是指组织为使未来行动目标优化或达到某种满意程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上佳方案并组织实施的过程,即管理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 在所指定的若干方案中选择的过程。 程序化决策:是对常规的、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也就是对例行问题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做的决策,也就是对例外问题进行的决策。 风险性决策:管理者在决策事件中面临者不可控因素,各种备选方案会出现多种不同结果,到底会出现哪种结果不能确定,但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 是预先知道的。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存在风险,只能在计算各种方案不同的 自然状态(发难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损益值的情况下,比较各方案损益值后 在进行的决策。 计划:是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工作内容及方式的预案,也就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而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组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有机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或生活中,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的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的数量。直接管理的下属多,称为管理幅度大或跨度宽。实际反映管理者直接控制和协调业务活 动的多少。 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是组织内部管理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的等级划分。实质反应组织内部纵向分工的关系,各个层次担负不同的管理职能。 事业部制:是一种具有分权性的组织形式,在公司总部下设一层独立经营的“事业部”,实行统一政策,事业部是独立经营的一种组织体制。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美史名词解释 1、意大利学院派: 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 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 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 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 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代表画家有:格拉尔德. 特鲍赫、皮特. 德. 霍赫、和加布里尔. 梅蒂绥等。 7、团体肖像画: 17世纪的荷兰美术除了单幅肖像画外还盛行团体肖像(群像)画,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就会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的情节来统一画面与构图。但是,天才的肖像画家哈尔斯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尽量将人物安排的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代表作品如《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 8、西班牙“黄金时代”: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美术人才辈出并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1560-1700)。他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三个条件:一是西班牙文学的有力影响(文学家塞万提斯和戏剧家维加);二是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三是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西班牙绘画的艺术特点是反映生活、表现时代和民族精神。代表画家有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 9、“波德格涅斯”: 17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城流行的一种画风(即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波德格涅斯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由于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们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于是以嘲弄的口吻把这类作品通称为“波德格涅斯”的绘画。委拉斯贵支就曾受到过这种画风的影响。作品有《卖水的人》、《早餐》、《音乐师》等。 10、罗可可: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那种对岩洞、贝壳、钟乳石的模仿手法,被称为罗可可风格。它从巴洛克艺术的背景中演变出来,同时又反对巴洛克的豪华壮观,既繁华纤秀、浮华做作、矫揉妩媚,又愉悦亲切、轻快优雅,可

专插本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1.管理学的性质就是管理的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1)管理的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2)管理的艺术是指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知识,并通过一定的技巧达到某种效果。 (3)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科学性: A 、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这些规律具有客观性。 B 、管理学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 艺术性:在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4.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理论要点:管理的五种职能、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一般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1)管理的五种职能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是指: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是指: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5**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只要还管用就不要改变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不变革那就不管用了。 (2)在对待新观点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如果不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 (3)在关于谁对创新负责上,传统组织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 (4)传统组织的主要担心是发生错误,而学习型组织的主要担心是不学习不适应 (5)传统组织认为产品和服务是组织竞争优势,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 (6)在管理者的职责上,传统组织认为,管理者职责是控制别人;而学习型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 6**企业的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需要满足5 个条件: (1)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技术和技能的整合; (2)不是物理性资产; (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 (4)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和对贵金属的渴求,在宗教狂热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西欧一些探险家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世界市场扩大。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商业革命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因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力图恢复希腊、罗马典文化,使之“复活”、“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传播到英法德等其他西欧国家,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促使欧洲人开始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欣赏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人文主义对于人们摆脱神权的束缚,争取自由平等乃至推翻封建统治,都具有巨大进步作用 5.克伦威尔——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外国美术史口诀

外国美术史口诀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国美术史试题1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之法。 9、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和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着的首推,殉葬的和驼、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的表现形式。 14、明代“派”的代表画家时和。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其中以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 名词解释: 1.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1898年,为夺取属地、和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的第一次战争。和既有重要的价值,又是分别向和扩张的。新兴的拥有雄厚的、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 2.门户开放政策:在整个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内,不论是否在或都实行这个原则。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3.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2月,与为了侵占东北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扩张受到阻挠。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日、俄、中(清)三方在这场中都蒙受到了严重损失,并为之后各国的发展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三国同盟: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 5.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三国同盟相对抗的帝国主义集团,由英、法、俄三国于1904—1907年期间签订一系列协议而组成。1893年为抗衡德、意同盟,法俄首先签订军事协定。面临日益增长的德国威胁,英法调整在殖民地上的矛盾,于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随后在日俄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俄国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也于1907年和英国签订英俄协约。至此协约国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意、美等二十五国先后加入。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出。1918年德国投降后,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曾以协约国的名义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均遭失败。因协约国间矛盾不断加深,逐步瓦解。 6.马恩河战役:1914年5月,德军在进攻中,右翼第一、二集团军之间出现了50公里宽的暴露地段,补英法联军楔入,被迫撤退。联军开始反攻但其后受阻,遂设防固守,此为马恩河战役。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以德军第一次撤退和失败,联军取得胜利告终,联军向前推进改革60公里。马恩河之战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德军在6周内打败法国的计划宣告破产。 7.坦能堡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东线的一次重要战役。一战爆发后,俄军为配合西线协约国的军事作战,于1914年8月在东线发动军事进攻,但由于其指挥系统差,后勤补给困难,东线德军在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的指挥下,最终击溃入侵俄军,俄军全线溃败,12万人被俘。德军在东线由此从防御进入进攻,最终在12月,在俄国内陆战局陷入僵持状态。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精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68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42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1、服务于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

一、单顶选择题 1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的古典管理学家是()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2根据罗伯特卡茨的观点,基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领导技能 3有关研究表明,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 A.原则层次 B.惯例层次 C. 前惯例层次 D.后惯例层次 4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全球化任务环境的是() A.政治体制 B.供应商 C.顾客 D.竞争对手 5把全球作为一个单一的市场,认为不同国家消费者的品味和喜好没有实质性差别而采用的全球化组织模式是() A.多国组织模式 B.国际组织模式 C.跨国组织模式 D.全球组织模式 6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中,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MRPH指的是() A.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B.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C.制造资源计划 D.企业资源计划 7在决策的影响因素中,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属于() A.环境因素 B.组织自身的因素 C.决策问题的性质 D.决策主体的因素 8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属于() A.定性快策方法 B.确定性快策方法 C.风险型决策方法 D.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9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可以将计划分类为() A.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10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是() A.程序 B.规则 c.方案D.预算 11制定战略类型的划分,属于成长战略范畴的是() A.收缩战略 B.剥离战略

C.市场开发 D.清算战略 12伍德沃德等人根据制造技术的复杂程序将技术划分成若干类,其中定制产品 采用的技术是() A.单件小批量生产技术 B.大批量生产技术 C.流程生产技术 D.连续生产技术 13按照工作的过程标准划分的组织部门化形式是() A.职能部门化和流程部门化 B.流程部门化和顾客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和地域部门化 D.职能部门化和地域部门化 14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但主管对下属的监管和协调控制难度较大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矩阵型结构 B.动态网络型结构 C.扁平式组织结构 D.锥形式组织结构 15为了发挥专家的核心作用,减轻直线主管的任务负荷并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而 设立的职权是() A.直线职权 B.职能权限 C.参谋权限 D.管理权限 16组织变革的基本目标是() A.提高组织的效能 B.提高组织的效率 C.提高组织的获利能力 D.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 17与行政职位高低无关的权力是() A.奖赏性权力和惩罚性权力 B.感召性权场和春图生辅导 C.奖赏性权力和感召性权力 D.专长性权力和惩罚性权力 18根据权力运用方式不同,领导者可以划分为() A.集权式领导者和民主式领导 B.魅力型领导者和变革型领导者 C.事务型领导者和战略型领导者 D.激进型领导者和保守型领导者 19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参与型领导在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两个领导维度方 面表现为() A.高任务一低关系 B.高任务一高关系 C.低任务一高关系 D.低任务一低关系 20激励力、效价和期望值之间相互关系的表达式是() A.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B.激励力=效价X期望值 C.期望值=效价+激励力 D.期望值=效价x激励力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下名词解释 (适用于王晓焰老师) -------杨帆编辑整理1. 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1837年由洛维特领导的“伦敦工人协 会”拟定,次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的名称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皆有选举权;②无记名秘密投票;③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④议员应支付薪俸;⑤平均分配选举区,按各自选民的人数分配代表名额;⑥议员每年改选一次。其核心内容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反映了当时英国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推动了宪章运动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也有一定影响。 2.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即国际工人协会的第一次大会。原为1864年9月,在伦敦 圣马丁教堂召开的声援波兰人民起义的国际性工人大会。大会根据法国工人代表的提议,通过了建立“国际工人协会”的决议,选出21人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委员,对第一国际指导,拟定《成立宣言》、《共同章程》,使第一国际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并阐明了其目标、任务,建立了组织架构,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3. 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缔造者。路易·波拿马原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 统,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其在位时期,积极促进法国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法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在此期间,法国完成的工业革命。为了改变1815年以来法国的孤立状态,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积极发动对外战争,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英国击败俄国,取得欧洲大陆的霸权。在普法战争中,色当战役惨败被俘,其第二帝国也随之覆灭。拿破仑三世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巨变,在经济上确立了现代水平的资本主义的根基。 4. 1832年会议改革: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进行斗争, 争取重新分配政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在1832年会议改革中,资产阶级的全国政治联合会等团体同辉格党政府相呼应,利用人民运动发声势,迫使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了56个“衰败选区”(指地处农村,已无人烟,由大地主指派议员的选区),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工业城市的代表名额,并降低了选民的财产数额限制,扩大了资产阶级选举权。 5. 宪法纠纷:德国统一过程中出现的议会与政府之间就军事改革进行的争论。前后共两 次。第一次是1860年,陆军部长洛恩提出的一个军事改革方案,遭议会否决,其后政府在没有得到议会批准的情况下强行进行了军事改革,后又解散议会,从而酿成军事改革是否合法争论。这就是第一次“宪法纠纷”。俾斯麦上台后,很快宣布议会休会,下令增加军费,封闭反对派刊物,禁止自由派活动,这些独断的行为被指责为违宪,从而酿成第二次“宪法纠纷”。1864年,俾斯麦以对丹麦的军事胜利征服了朝野,这场冲突才结束。宪法纠纷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同容克阶级争夺政治权的斗争,也为德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6. 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 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农民运动不断高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国内矛盾,农奴危机日益严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政府被迫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拥有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必须交付高额赎金。这样,农民获得“自由”时受到了残酷的剥夺。这场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是指住址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特点:一般性。历史性,多科性,实践性。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较换性,相互依存性。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极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一般环境包括哪些因素: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哪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具体环境因素。简述外部环境的类型: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述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计划工作:是指指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索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素,就越能准确的客观的选择可行方案。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许诺原理:是指任何可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方面,1目标性,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2主导性,计划工作应在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之前进行。3普遍性,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具有普遍性。4经济性,也就是说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5W1H: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索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部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的考核依据。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网络性4多样性5时间性6可考核性。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目标的SMART特点;目标要具体明确specific,目标可以测量或度量measurable,目标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目标管理的过程;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4进入下一轮循环。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68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42 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 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 实际是指 14 世纪到 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 (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 17 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 1、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饱含激 情和强烈的运动感。 3、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讲究光线的运用,追求戏剧性效果。4、强

专插本管理学(两本教材)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总论 一、管理活动 1 .识记 ( 1 ) .管理的概念或定义(周三多)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 2 )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2 .领会 ( l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茂生)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管理的性质——即管理二重性(蔡茂生) 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跟有效组织社会生产力相关的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联系的属性。 管理的二重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 3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茂生) 科学性 A 、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这些规律具有客观性。 B 、管理学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 艺术性 在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 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砰)管理者的角色(亨利一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 A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B 、信息角色:监督人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C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 5 )、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一卡茨Katz ) a .概念技能 b .技术技能 c .人际技能 霍桑试验―是指梅奥领导的于1924 一1932 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并于 1933 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a .工作定额。 b .标准化。 c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 .差别计件工资制。 e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另外,与泰罗同时代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和甘特等也对科学管理理论做出了贡献。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1494 年经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调解,于1494年6月7日两画了一条线,线西归西班牙,东归葡萄牙,此即所谓“教皇子午线”。 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开创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参课本P19)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表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通常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他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救出来。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反对教会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教育;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界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3.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创作了西欧

文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小说《菲亚美达》;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4.因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 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内容有:1.圣经乃唯一的、最高的成就。2.平信徒皆为祭司3.僧俗平等,恪守天职。 这一宗教伦理是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行为称义”的否定,所蕴含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宗教情感的个人主义与文艺复兴中具有理性的个人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5.预定论: 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1509——1564)提出,也成为加尔文派的奠基。 预定论认为神的旨意是绝对的,也是无条件的,一切有限的受造物联合起来也不能影响神的旨意,这旨意完全是神在永恒里安排的。神是万物的主宰,伟大而有能力,安排大自然的运行,支配人类的历史,任何细节都在他的掌管之下。其内容为将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预定论提出了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去发财致富。 6.开明专制: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矛盾尖锐化而进行的具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 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的口号,进行种种改革,如改革教会,兴办教育事业,编纂法典等 “开明专制”的时代是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时开始的。他自称“国家的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