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小能手比赛试题(无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小能手比赛试题(无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小能手比赛试题(无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小能手比赛试题

(卷面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竖式:三位数乘两位数20

135×45 108×25 54×312 47×210 138×54

208×24 36×137 406×23 460×23 305×56

二、竖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20

336÷21 858÷39 918÷27 888÷37 645÷32 689÷34 618÷88 372÷45 294÷29 328÷42

三、简便计算60

1.加法交换结合律:10

48+25+175 578+143+22+57 378+527+73

153+38+162 163+32+137+268

2.乘法交换结合律28

25 ×125×32 38×25×4 35×2×5 (60×25)×4 (125×5)×8

25×17×4 (25×125)×(8×4)38×125×8×3 125×50×2

5×289×2 125×5×8×2 9×8×125 25×43×4 42×125×8

3.乘法分配律22

34×72+34×28 7×48+7×52 35×37+65×37 16×17+16×23

27×36+27×64 73×36+36×27 57×35+43×35 18×72+72×182 31×69+31×31 34×13-34 ×3 99×46+46

2020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一、我是计算小能手。(16分) 78-56= 90+800= 620+80= 860-40= 96-46= 540-200= 2800-800= 70+300= 72-66= 370-140= 900-400= 50+900= 32+61= 400+800= 500+560= 880-500= 48+32= 420+310= 650-300= 200+546= 79-38= 980-460= 3200+500= 630-330= 76-13= 60+800= 1000-500= 600+400= 80+60= 1400-800= 2000+600= 8000-6000= 二、用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14分) 473+256= 782-351-108= 587-388+268= 123+376+485=※387+476= ※ 800-172= 三、我会填。(26分) 1.由3个千、6个百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2.最大的四位数是( );比最小的四位数少1的数是()。 3.3605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其中6在()位上,表示(),这个数读作 ()。 4.在3303这个数中,从右边起第三个“3”表示 ()。 5.在()填上合适的单位。 数学课本厚度大约是5()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0() 黑板的长度大约是4()火车每小时行180() 6.3千米=()米 3米=()厘米 800厘米=()米 7.长方形的()相等,正方形的()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 8.找规律,填数。(2分) 2996 2997 2998 2999 ()() 6040 6030 6020 6010 () () 9.请在○填上“>”或“<”。(2分)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 2.关于教材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 B、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 C、教材分析要注意避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D、教材分析要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3.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 A、函数思想 B、集合思想 C、化归思想 D、极限思想 5.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A、范例学习 B.接受学习 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 7.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8.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真分数与假分数 C、正方形 D、分数 9.如果小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10.一般说来,“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指() A、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B、非常规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C、数学应用问题 D、纯数学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1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 上册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知识大展台,(1—5题每空1分,6—9题每空2分,共计36分。) (1)第一单元学的长度单位有()和(),()厘米=1米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合()厘米。 (3)估一估。 (4)我的课桌相当于我的()拃(zhǎ)的长度。 (5)给下列数排排队。 5厘米99厘米5米50厘米1米 ()<()<()<()<() (6)认一认。 ()厘米()厘米 (7)数一数下列字母或图形各有几条线段组成。 ND ()条()条()条 (8)在()里填上“厘米”或“米”。 教室长8()图钉长约1() 粉笔长7()操场的跑道长400() (9)一只蚂蚁从尺子的刻度“3”爬到刻度“10”,蚂蚁爬了()厘米。 二、我是计算小能手,(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60米—8米=()米32厘米+5厘米=()厘米 13厘米—6厘米=()厘米89米+7米=() 70厘米+30厘米=()米1米—40厘米=()厘米 (2)在○里填上“>”“<”或“=”。 36厘米○63厘米46米○64厘米 1米○95厘米1米—30厘米○70厘米 80厘米+2厘米○2米4米○40厘米 三、我是数学小法官,(对的在()里打“√”,错的在()里打“×”,共10分。) (1)线段是不可以量出长度的。() (2)一颗大树高10厘米。() (3)黑板长400米。() (4)一根黄瓜长22厘米。() (5)门高2厘米。() 四、动动手,(每空2分,画线段4分,共计20分。) (1)用尺子量一量。 数学书的短边长约()厘米。我的铅笔长约()厘米。 (2) ()厘米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_全国1月自考试卷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_全国2009年1月自考 试卷 全国2009年1月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观察力、记忆力属于( ) A.生理素质B.心理素质 C.文化科学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2.把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联合成整体,从而进行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属于( ) A.归纳B.综合 C.推理D.演绎 3.一位学生在做一道四则混合式题时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种思维方法是( ) A.综合B.分析 C.实验D.观察 4.创造力的核心是( ) A.再造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 C.集中思维D.直觉思维

5.为了测定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发展的程度的考评是( ) A.预示性考评B.总结性考评 C.诊断性考评D.形成性考评 6.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 ) A.杜威B.赫尔巴特 C.克伯屈D.卢梭 7.无线电广播开始最早的教育节目起始于( ) A.19世纪20年代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8.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为( ) A.主体作用B.主导作用 C.平等作用D.评价作用 9.学生在学习了“分数”概念基础上,又学习“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这种概念同化的形式是( )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总括同化D.上位同化 10.在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的研究,取得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D.加里培林 11.数学操作技能的活动品质主要指( )

二年级数学【下册】能力检测试题B卷 含答案

乡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二年级数学【下册】能力检测试题B 卷 含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2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2分,密封线外请勿作答。 一、填空题(共2大题,每题5分,共计10分) 1、填空,单位换算。 1.想一想,填一填。 10元能换( )张5元。 100元能换( )张20元。 50元能换( )张20元和( )张10元。 2.1角=( )分 3角=( )分 2元=( )角 20角=( )元 70角=( )元 90分=( )角 3.有一些 的人民币,妈妈需要100元钱,可以这样拿: ( )(填两种拿法)。 2、我是填空小专家。 1、除法算式:10÷5=2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表示把( )个圆片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个。 2、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 )。 3、用3、5、6、7组成一个四位数,最大的数是( ),它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二、计算题(共2大题,每题6分,共计12分) 1、脱式计算。 60-15+35 53+3×9 35+14÷7 8×(45-25) (4+36)÷9 81÷(26—17) 2、算一算。 34+8= 49+5= 42+31= 6×6= 3×5= 4×6= 24+60-7= 2×6-6= 三、列竖式计算(共2大题,每题6分,共计12分) 1、列竖式计算。 39+28= 83-56= 90-42= 74-18= 70-24-16= 28+36+19= 71-34+26= 64+17-25= 2、列式笔算下面各题。 19+58= 90—45 = 29+35+9= 75—46+31= 四、选一选(共8小题,每题2分,共计16分) 1、小刚和小强进行口算比赛,每人做72道,小强每分钟做9道题,小刚9分钟做完,他们俩谁做的速度快? ( ) A.小刚 B.小强 C.一样快 2、小红、小芳和小兰进行跳绳比赛,她们跳了100、112、135下,小红说:“我跳的不是最高”。小芳说:“我刚好跳到100下”。小兰跳了( )下。 A.100 B.112 C.135 3、12个杯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 )个。列式为( )。 A 、12÷3 B、12 ÷4 C、12-4 4、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如果除数是9,余数( )。 A 、大于9 B 、小于9 C 、等于9 5、2406中的4表示( )。 A 、4个百 B 、4个十 C 、4个一 6、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适合二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试卷

【篇一】 一、计算题。 1、口算 54÷6=63÷7=300+90=270-80=18÷2=6×9=50÷2=500+300=9×8=65+24= 150-90= 600+85=7×4=90-90=32÷8=200-90=2、竖式计算。 59+28=36÷6=72-19=48÷6=二、填空 1、2014是()位数,最低位是()位。 2、4026里面有()个千、()个十和()个一,读作()。 3、最小的三位数是(),的三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差是()。 4、用5、0、2、3组成一个四位数,的是(),最小的是()。 5、最接近4000的数是()和()。 6、时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7、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⑴教室黑板约45()⑵跑步100米大约需要20()⑶东东身高135()⑷一节课时间大约45()⑸一枚1角硬币厚约1()⑹一棵大树高约8() 8、在()里填上>、<或=。 600-200()200+200 3050()3005 三千五百二十()3502 60秒()6分钟30毫米()4厘米 1米()100厘米 9、按规律填数。420、400、380、()、() 520、515、510、()、() 2010、2020、2030、()、() 499、500、501、()、() 10、在3060、2648、1542、4520、5999和5889这几个数中。 比3500小的数有是()。 在3000和5000之间的数是()。 将上面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西北风是从西北方向吹向()方向。 ①东北②西南③东南 2、589最接近几百?() ①600 ②700 ③800 3、与299相邻的两个数是() ①297和298 ②300和301 ③298和300 4、校园有一块空地放了200盆花,占了这块地的三分之一,这块地大约能放()盆花。 ①300盆②600盆③1000盆 5、3人比赛踢毽子,小红第二名。她可能踢了多少个?() 小明小花小红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2021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一填,我能行!(每空1分,计26分) 1. 2米=( )厘米 60角=( )元 4角=( )分 2. 54÷6=9,读作( ),表示把( )平均分成( ) 份,每份是( ),计算所用的口诀是( )。 3. 一张可以换( )张,或者也可以换( )张。 4. 有3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 )个小朋友;如果每6人一 组,可以分成( )组。 5.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大树高约8( ) 铅笔长约17( ) 妈妈的身高约为1( )62( ) 6.4的8倍是( ),8是4的( )倍,( )的5倍是10。 7. 看右图填一填 8×7 = 8×( )+8×( ) 8. 按规律写数。 6, 12,( ), 24,( ),36 4, 9, 14,( ),( ),29 9.淘气测量自己的铅笔(如右图),这支铅 笔长( )厘米。 二、辨一辨,我是数学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计10分) 1. 5×8读作5乘8,35÷7读作35除7。 ( ) 2. 3元=300分。 ( )

3. 把10朵小红花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一定分得5朵。 ( ) 4. 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 ( ) 5. 1米长的绳子和100厘米长的铁丝同样长。 ( ) 三、精挑细选,我最棒!(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计10分) 1. 6个9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错误的是( )。 ①9+9+9+9+9+9 ②6+9 ③9×6 2.下面的交通标志,对折后两边图案不能完全重合的是( )。 ①②③ 3. 比25与36的和少14的数是( )。 ①65 ②47 ③48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6的2倍是3 ②2的3倍是6③6是2的3倍 5. 买一套校服大约需要( )。 ①②③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计20分) 1.口算。(每小题1分,共11分) 5×9=49÷7=4×8=36-6= 7×9=4÷1=56÷7=8÷8= 3×9+9=7×5-7= 6+5×6= 2.列竖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9分)

2009年1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2009年1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观察力、记忆力属于() A.生理素质B.心理素质 C.文化科学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2.把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联合成整体,从而进行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属于() A.归纳B.综合 C.推理D.演绎 3.一位学生在做一道四则混合式题时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种思维方法是() A.综合B.分析 C.实验D.观察 4.创造力的核心是() A.再造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 C.集中思维D.直觉思维 5.为了测定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发展的程度的考评是()A.预示性考评B.总结性考评 C.诊断性考评D.形成性考评 6.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 A.杜威B.赫尔巴特 C.克伯屈D.卢梭 7.无线电广播开始最早的教育节目起始于() A.19世纪20年代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8.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为() A.主体作用B.主导作用 C.平等作用D.评价作用 9.学生在学习了“分数”概念基础上,又学习“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这种概念同化的形式是()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总括同化D.上位同化 10.在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的研究,取得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D.加里培林 11.数学操作技能的活动品质主要指() A.思维的品质B.动作的品质 C.意识的品质D.语言的品质 1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的迁移是()

小学二年级数学试题

小学二年级作业 年 姓名 一、 看一看,填一填。 1. ( )厘米 3. ( )厘米 二、量一量,填一填。 1.这本练习册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2.数学书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三、我是测量小高手。 这个图形是( )形, 四条边共( )厘米。 四、我的眼力最棒。(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 ( ) ( ) ( ) 一只蜗牛往墙上爬,第一天爬了30厘米,晚上 却滑下10厘米,第二天又向上爬30厘米,现在蜗牛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一、我会选“米”和“厘米”来填空。 ( )厘米 ( )厘米( )厘米 ( )厘米 数学小博士

桌子高约80( ) 床长2( ) 牙刷长约15( ) 汽车长约3( ) 茄子长约20( ) 小红高130() 二、我会填。 1.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 )作单位。 2.用尺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 )作单位。 3.1米=( )厘米800厘米=( )米 4. 9厘米比( )少4厘米。 5. 18厘米-9厘米=( ) 厘米60米+7米=()米 三、我会比较。 1.在里填上“>”、“<”或“=”。 33厘米23厘米100厘米1米 40厘米4米1米30厘米+70厘米 2.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厘米60厘米6米66厘米60米 四、我是数学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一枝粉笔长12米。()

2.学校教学楼高16米。 ( ) 3.一根黄瓜长18米。 ( ) 4.小明的身高是135厘米。 ( ) 五、估一估椅子有多高,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六、森林运动会。 终点 起点 60m 50m 40m 30m 20m 10m 0m 1.正在进行的是( )米短跑比赛。 2.( )号是冠军。 3.①号比②号运动员慢( )米。 4.②号比④号运动员( )米。 一、我会判断。(下面图形中,是线段的画“√”)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1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第一次把小学算术更名为小学数学是在(B) A.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

案)》 B.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C.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D.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2.教材是课程内容的(A) A.载体B.展现 C.工具 D.根据 3.将原来的课程标准更名为教学大纲的是(B) A.1950年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B.1952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D.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4.19 《奏定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堂修业(B)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5.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学生获取数学知

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C) A.操作过程B.认知过程 C.思维活动过程 D.感知过程 6.认知-发现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加涅B.布鲁纳 C.布卢姆 D.皮亚杰 7.“猎犬具有灵敏的嗅觉”,它的这种经验是(C) A.个体经验B.群体经验 C.种系经验 D.实际经验 8.学生已掌握了总价和数量、路程与时间等数量关系,现在又学习稻谷量与出米量的关系,这种概念的同化属于(B)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上位同化 D.下位同化 9.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D)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 D.加里培林 10.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是(C) A.教师与教材的矛盾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二年级数学小能手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小能手竞赛 姓名 学校 得分 一、我是计算小能手。 1.直接写出得数。(20分) 6×1= 9÷3= 54÷6= 30+5= 27÷3= 4×8= 36÷9= 6×7= 3×5= 9×2= 48-8= 5÷5= 84-8= 3×6÷9= 40÷5÷8 3×3×5= 3+5×4= 9-4×2= 15-7×2= 8+20÷4= 2.用竖式计算 。(8分) 65-8+25= 74+16-28= 95-27-39= 45+46-23= 二、我是思维小能手。(每题3分,共30分) 1. □×△=30 △-□=1 □=( ) △=( ) 密 封 线 学 校 班级 姓名 考试证号

2.小红有20颗糖,小亮有12颗糖,小红给小亮()颗糖,两人的糖一样多,都是()颗。 3.小刚身高132(),他从家到学校的路程长约800()。 4.一根长绳原来长20米,第一次减去5米,第二次减去10米,现在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米。 5.猴妈妈摘了一些桃子,比20个多,比40个少,把他们平均分给一些小猴,每只猴分得的个数和猴的只数同样多,猴妈妈摘了()个桃子,有()只猴。 6.数一数,右图共有()个长方形。 7.看图填算式。 □○□○□=□() □○□○□=□() 8.小红在棋盘上摆正方形,如果四条边上都有4枚棋子共要用()枚棋子,如果每条边上都要有5枚棋子,一共需要()枚棋子。 9.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接着往下画。 10.两盒玻璃球都有100颗,从第一盒拿出30颗放入第二盒,第二盒比第一盒多()颗。

三、我是操作小能手。(每题6分,共12分。) 1、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 2.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最多可以画几条线段?画一画,并写出来。 (1) (2) ()条线段()线段 四、我是解决问题小能手。(每题6分,共30分) 1.下面每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 2.小明家到学校有50米,一天他上学走了20米,想起忘记带蜡笔了,又返回家拿了蜡笔再到学校,他一共走了多少米?

二年级计算小能手练习题

二年级计算小能手 140-50= 1800-200= 800+700= 1800+600= 5×8=72÷9= 30+300= 66-25+39= 37+52= 70-14= 140-90=420+380= 338=()+237 438=()-121 ()- 180=250 ( ) - 350=50 723=( ) + 323 430=( ) +250 930=200+() 760=()+440 520=()-160 690-()=190 405=280+() 308=()+297 904= ( ) + 680 700=( ) + 350 ( ) - 450=150 666=200+() 460=()+340 530 =()-130 514-()=190 3 分 4 秒=()秒 85 分=()时()秒105 秒=()分()秒 3 时 35 分=()分 1 时=()秒 4000 毫米=()米 3 分40 秒=()秒 1时 15 分=()分 551+368= 800-224= 812-677= 351+168= 500-424= 712-277=

460-80=670-90=750-260=400+330=900+500=720+90=53+600=630+500=480+160= 900-250= 880-350= 530-270= 1800-650= 1400-600= 880+680= 910-190= 3400+520=760-280=460+270=8200-570=()+ 49=232 893=() +230 240 =()-130 734= ( ) + 499 1000=( ) + 750 ( ) - 350=550 538=()-211 ()- 186=250 405=299+()() +39=132 693=() +300 270 =()-150 ( ) - 350=50 843=( ) + 343 456=( ) +150 23分米=()毫米 300毫米=()厘米 400 毫米=()分米 200 分米=()米 265厘米=()毫米 180秒=()分 150 秒=()分()秒 5千米=()米300 厘米=()毫米8000 毫米=()厘米551-368= 300-224= 512-257= 351-68= 600-327= 712-379=

关于全国年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级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是要提高他们的( D) A. 计算能力 B. 初步数学思维能力 C. 空间观念 D.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B )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克伯屈 D. 卢梭 3. 狭义的教材是指( B) A. 教学指导书 B. 教科书 C. 教学软件 D. 练习册 4.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创建者是( A) A. 布鲁纳 B. 皮亚杰 C. 加涅

D. 奥苏伯尔 5.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的迁移是( D)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6. 在皮亚杰看来,数学思维实质上是一种(C ) A. 反应 B. 运算 C. 动作 D. 直觉 7. 学生掌握了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后,再把它们总括成“角”这种概念的同化是( C) A. 下位同化 B. 类属同化 C. 上位同化 D. 并列同化 8. 概念的形成适用于小学( A) A. 低年级 B. 高年级 C. 中低年级 D. 中高年级 9.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A ) A. 能动的主体

B. 被动的主体 C. 能动的客体 D. 被动的客体 10.在教师指导下,以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C) A. 演示法 B. 操作实验法 C. 练习法 D. 谈话法 11. 关于讲练课的基本结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 基本训练一引入新课一进行新课一尝试练习一阅读课本一独立练习一布置作业 B. 基本训练一引入新课一尝试练习一阅读课本一布置作业 C. 引入新课一进行新课一练习一阅读一布置作业 D. 基本训练一进行新课一布置作业一独立练习 12.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 A) A. “是什么”的知识 B. “为什么”的知识 C. “怎么样”的知识 D. “怎么办”的知识 13. 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是(C ) A. 教学过程 B. 教学内容 C. 教学目标 D. 教学特色 14. 程序性知识与技能形成有密切关系,具有(D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套测试卷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套测试卷试卷 (长度单位) 一、我是口算小能手(10分) 7+81= 14+36= 25+12= 66-9= 72-51= 85-30= 71-8= 35-8= 68+20= 86+6= 二、我会填(22分)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量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在刻度尺上;从“3”厘米到“9”厘米是()厘米 3、芳芳的妈妈身高1米60厘米;芳芳身高1米20厘米;妈妈比芳芳高()厘米。 4、1米=()厘米300厘米=()米 30厘米+20厘米=()厘米1米-20厘米=()厘米 5、在○里填上“>”“<”或“二” 6米○60厘米12米○32米38厘米○83厘米 200厘米○1米10厘米4厘米+20厘米○3米48厘米-8厘米○40厘米 6、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棵大树高约10()房子高约3()课桌高约80() 小红身高120()黑板长约4()课本长约18() 三、火眼金睛判对错(10分) 1、一根粉笔长5米() 2、一块橡皮厚1米() 3、1米的的线段比100厘米的线段长() 4、爸爸身高180米() 5、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四、哪些是线段;请画“√”不是线段的画“×”。(8分) ( ) ( ) ( ) ( ) ( ) ( ) ( ) ( ) 五、动手画一画(9分)

1、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多1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10厘米短8厘米的线段 六、量一量组成每个图形的线段共有多长;(12分) ()厘米()厘米()厘米 七、请帮小树排排队(10分) ()>()>()>()>() 八、解决问题(19分) 1、一根铁丝长90厘米;用去65厘米;还剩多少厘米?4(分) 2、用一根3米长的杆子量水深;杆子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5分) 3、小华家到学校有60米;一天他上学走了20米;想起忘记带蜡笔了;又返回家拿了蜡笔再到学校;他一共走了多少米?(5分) 4、一段绳子用去79厘米还剩11厘米;这段绳子原来有多长?比一米长还是短?(5分)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三年级计算能手答案

三年级计算能手答案 【篇一:三年级数学试卷】 得名姓不 内线封级密班密 校学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五) 一、填空题。 余数最少是(),此时被除数是()。 4、最大的一位数除最小的三位数,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5、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976年()2004年() 2011年() 2100年() 1900年()2010年() 8、王叔叔4月27号去上海出差,月底回来,王叔叔 出差了()天。 9、6月有()个星期余()天;8月有()个星 期余()天。 10、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7月1日是建 党()周年。到()是建党100周年。 11、把下面的24时计时法改成普通计时法。 2时()17时()20时() 12、把下面的普通计时法改成24时计时法。 凌晨4时()上午10时()下午4时() 13. 用小数表示。 1米3分米=()米 1米3厘米=()米 1米12厘米=()米 50厘米=()米 1元3角=()元 2元 第1页(共22页) 15分=()元 9厘米=()米 30分米=()米 8元8分=()元 2角3分=()元 2元3分=()元 14、一间超市每天上午9:30开门,晚上10:15关门,这间超市 每天营业()小时()分钟。 15、2平方米=()平方分米 5公顷=()平方米 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00公顷=()平方千米 二、判断。 (1)24 时计时法中,5时就是17 时。()(2)李文的生日是2000年2月29 日。()(3)妈妈的生日是1975年2月29 日。()(4)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5)一个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6)1900年是闰年。() (7)2米5厘米写成小数是2.5米。() (8)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9)每相邻 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度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三、计算。 1、估算。 1.63+ 2.8= 10- 3.6= 3.4+5.8= 第2页(共22页) 3、脱式计算。 四、解决问题。 1、2007年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1976年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2、王师傅平均每天生产25个零件,请你算一算,(1)王师傅4 月份能生产多少个零件? 第3页(共22页)(2)12月份能生产多少个零件? 3、一辆汽车从上午9时从甲地出发,下午2时到达乙地。行6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将两个边长都是5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多少?面积是多少? 5、一幅书法作品,形状是长12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1) 这幅作品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若在四周加上边框,边框的总长度是多少? 6、在一个长20米,宽15(1)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剩余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第4页(共22页) 号学 题答得名姓不 内线封级密班密 校学 7、阳光小学的教学楼共4层,每层楼有8个教室,每个教室有30 套桌椅。 阳光小学一共有多少套桌椅? 右所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检测题(六) 一、填一填。(39分) 1.今年是2013年,共有()天,二月有()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试卷12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试卷 一、我是计算小能手 4200+300=3700-500=2300+7000=1000+2500=70+40=300+700=4900-1000=900+1000=二、填一填 5千克=()克3000克=()千克 9千克=()克2000克=()千克 6千克=()克7000克=()千克 8千克=()克4千克=()克三、连一连 2克4千克200千克190克 四、算一算 30千克+10千克=50克+4克=6克×6=80克-30克=65克+5克=10千克+1000克=56千克÷7=7克×9=60克-10克= 58克+7克=82克-9克=81克÷9= 五、判断 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2、小明2岁,体重2000克()

六、我会填 1、在括号里填“克”或“千克” 300( ) 15( ) 2( ) 100( ) 750( ) 50( ) 2、填合适的单位 一袋面粉重25( ) 一个鸡蛋60( ) 一个冬瓜重10( ) 一辆汽车装货4000( ) 一块糖重3( ) 一个皮球重50( ) 爸爸的体重70( ) 4个苹果重500( ) 七、比大小 4千克 400克 3千克2900 克 9克 11克 6000克 6 千克 9千克 5千克 700克 1千克 5001 5010 6230 6203 4586 4568 八、解决问题

2000克 4千克 100克 (1)按从轻到重排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买多少克香蕉就和小兔一样重? 家里有27千克桔子,每天吃3千克,可以吃几天? 书店有60本故事书,第一天卖出16本,第二天卖出25本,两天一共卖出多少本?

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考试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小学数学教学论》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小学算术(数学)课程标准制订于( )年。(分) A. 1950 B. 1949 C. 1951 D. 1952 2.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始于( )年。(分) A. 2011 B. 1985 C. 2001 D. 1986 3.《课标(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为()。(分) A. 了解、理解、掌握 B. 经历、体验、探索、运用 C. 经历、体验、探索 D.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4.在我国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中,把“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分) A. 八 B. 七 C. 五 D. 六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次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分) A. 七 B. 八 C. 六 D. 九 6.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分析,提出五种不同类型的课程: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和( )。(分) A. 经验课程 B. 实验课程 C. 体验课程 D. 做的课程7.《课标(2011年版)》中,对《课标(实验稿)》的课程总目标()。(分) A. 由四条改为两条 B. 由三条改为四条 C. 没有修改 D. 由四条改为三条 8.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 ( ) 的科学。(分) A. 数的基础知识 B. 形象思维 C. 逻辑推理 D. 空间形式 9.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统一施行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名称是()。(分) A. 《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B.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 《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D.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1.规—例法的学习一般属于( )(分) A. 下位学习 B. 变式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并列学习 2.质数与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的关系属于()(分) A. 属种关系 B. 矛盾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3. 例—规法的学习属于( )(分) A. 下位学习 B. 并列学习 C. 变式学习 D. 上位学习 4.创立发生认识论理论体系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分) A. 奥苏伯尔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六年级上册数学计算能手竞赛

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能手”竞赛 (卷面分:1分)(时间:30分钟)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口算 0.1-0.01= 31-61= 0.24×5= 21÷78= 5.8×9+5.8= 75÷10= 21×9 4 = 7.2÷0.08= 83÷23= 417×51 6= 0.012= 24×(31+41)= 3.14×25= 3.14×5 = 28.26÷3.14= 8л= (4 1)2= 0.1+0.41= =6128? =87 2 ÷ =5221- =21 5 6- =375÷ =319÷ =5325? =6118- =3 2 2÷ =4138÷ 54-(54-2 1 )= 25 ×0×58 = 2.5×7×4= 6×58 +58 ×2= 二、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简算) 71÷32×7 254×43–501 12 11 –(91+125) 12÷(1–73) 83+31+41 (65–4 3 )÷92 30×(61+52–21) 87+32÷54+61 6–125 ×10 9–813

134×51+139÷5 72×(21–31+4 1 ) (95+131)×9+134 (65–43)÷(32+94) [1–(41+83)]÷81 98×(9+4 3 )–32 257×101-257 257×99+25 7 503×51 503 ×49 三、解方程 53X +52= 5 53+41x =2017 x -85x =31×45 31X+5=21X 1-52x =52 8-32 x=2x 四、计算提高题(能简算的简算) (813121++)×0.24 15.36-375672- 722318÷9

2019-2020年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新人教版 含答案

2019-2020年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试卷60分钟,满分为100分,卷面分为5分) 试卷满分为100分,卷面书写有下列情况,在100分基础上酌情扣1-5分: 1.书写字迹潦草,答卷不整洁扣2分。 2.使用修正纸、涂改液、透明胶等纠错扣1分。 3.不规范纠错,乱涂乱画扣2分。 一、按要求填空(本题共计12分) 1、填空。 1、8+22=30,54-30=24,把这两道算式改写成一道算式应该是( )。 2、72÷8=9 可以表示72里面有( )个( );也可以表示72是( )的( )倍。 3、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大的个位数的和( )。 2、填空。 1、在算盘上用6个算珠表示四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小明在算一道减法算式时,不小心把减数百位上的3看成了5,结果得78,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 3、36÷4=9,这个算式读作( ),其中除数是( ),商是( )。 二、计算题(本题共计10分)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9-32= 35÷7= 3×8÷6= 32÷8÷2= 61-6= 6×6+20= 8×7+6= 46-6×5= 39+21= 7×7= 81÷9×3= 42÷7×5= 2、想一想,算一算。 三、列竖式计算(本题共计6分) 1、列竖式计算。 64+59= 720+190= 730+170= 310-150= 四、选一选(本题共计12分) 1、与499相邻的两个数是()。 A、497和498 B、500和501 C、498和500 2、下面的图中是平均分的是()。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是要提高他们的( ) A.计算能力 B.初步数学思维能力 C.空间观念 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克伯屈 D.卢梭 3.狭义的教材是指( ) A.教学指导书 B.教科书 C.教学软件 D.练习册 4.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创建者是( ) A.布鲁纳 B.皮亚杰 C.加涅 D.奥苏伯尔 5.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的迁移是(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6.在皮亚杰看来,数学思维实质上是一种( ) A.反应 B.运算 C.动作 D.直觉 7.学生掌握了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后,再把它们总括成“角”这种概念的同化是( ) A.下位同化 B.类属同化 C.上位同化 D.并列同化 8.概念的形成适用于小学( ) A.低年级 B.高年级 C.中低年级 D.中高年级 9.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 ) A.能动的主体 B.被动的主体 C.能动的客体 D.被动的客体 10.在教师指导下,以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操作实验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 11.关于讲练课的基本结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基本训练—引入新课—进行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独立练习—布置作业 B.基本训练—引入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布置作业 C.引入新课—进行新课—练习—阅读—布置作业 D.基本训练—进行新课—布置作业—独立练习 12.陈述性知识是关于( ) A.“是什么”的知识 B.“为什么”的知识 C.“怎么样”的知识 D.“怎么办”的知识 13.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特色 14.程序性知识与技能形成有密切关系,具有( ) A.抽象性 B.具体性 C.系统性 D.操作性 15.在减法教学中,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是( ) A.教学难点 B.教学重点 C.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D.既非重点,亦非难点 16.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 ) A.数学概念 B.数学命题 C.数学公理 D.数学定理 17.“奇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从外延上看,存在着( ) A.矛盾关系 B.对立关系 C.交叉关系 D.并列关系 18.复合应用题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解析应用题 B.列出方程 C.解答应用题 D.检验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