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年号表

东汉年号表
东汉年号表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时序性,没有时间作维度就无法对历史作准确记载,因此记时间的方法对历史的记录至关重要。中学七年年级岳麓版历史教材第五课介绍了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源自于西方的“公元纪年法”(又叫西元纪年法)。作为有四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多种纪年方法,本文就五种常见纪年法向大家作简介。 一、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是我国现在仍然使用的一种古老的纪年方法。 干即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汉字符号。 支即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汉字符号,在民俗中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一一相对应。 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就得到六十个新的符号,称六十干支。 干支据说出自黄帝时期的大挠氏,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商朝的王名字叫天乙(即商汤),盘庚,武丁,受辛(即纣王)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商朝,即在三千六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商周时期,干支仅是用来纪日的,如《左传·肴之战》就有“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的记载。干支用来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后来,又发展到用来纪月、纪时。民间所谓生辰八字即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用干支分别来表示。如公元2011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二十)中午12时,用干支来表示就是辛卯年、戊戌月、甲辰日、庚午时。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用来纪年。中国近代史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干支纪年的不足之处在于只用六十个符号,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这样,就有重复。如2011年是辛卯年,1951年也是辛卯年,二千年来就有三十多个辛卯年,容易造成混淆,后来干支纪年常与年号纪年并用。 二、帝王谥号纪年 谥号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王公贵族、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综合评价,或褒或贬或同情。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如周“厉”王、齐“桓”公、晋“愍”帝、欧阳“文忠”公、曾“文正”公等。 帝王的谥号制度形成于西周,在西周、东周时期与西汉初年,我国是以君主谥号纪年,即以君主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史记·周本纪》:“(周)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左传·骰之战》:“(鲁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后来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曾经一度把谥号废除。西汉建立之后才又恢复。但由于正在在位的帝王没有谥号(如《史记》记载汉武帝刘彻的事迹,是用“今上”代替),加上后来帝王谥号日趋复杂(如唐太宗谥号有七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康熙谥号更多达二十一字:“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以及有了新的纪年方法,谥号就不再用来纪年。 三、年号纪年 年号是指古代帝王颁布的专门用于纪年的名号。

中国年号干支公元纪年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二十二年丙午46 二十三年丁未47 二十四年戊申48 二十五年己酉49 二十六年庚戌50 二十七年辛亥51 二十八年壬子52 二十九年癸丑53 三十年甲寅54 三十一年乙卯55 三十二年丙辰56 中元元年丙辰56 二年丁巳57 永平元年戊午58 二年己未59 三年庚申60 四年辛酉61 五年壬戌62 六年癸亥63 七年甲子64 八年乙丑65 九年丙寅66 十年丁卯67 十一年戊辰68 十二年己巳69 十三年庚午70 十四年辛未71 十五年壬申72 十六年癸酉73 十七年甲戌74 十八年乙亥75 建初元年丙子76 二年丁丑77 三年戊寅78 四年己卯79 五年庚辰80 六年辛巳81 七年壬午82 八年癸未83 九年甲申84 元和元年甲申84 二年乙酉85 三年丙戌86 四年丁亥87 章和元年丁亥87 二年戊子88 永元元年己丑89 二年庚寅90 三年辛卯91 四年壬辰92 五年癸巳93 六年甲午94 七年乙未95 八年丙申96 九年丁酉97 十年戊戌98 十一年己亥99 十二年庚子100 十三年辛丑101 十四年壬寅102 十五年癸卯103 十六年甲辰104 十七年乙巳105 元兴元年乙巳105 延平元年丙午106 永初元年丁未107 二年戊申108 三年己酉109 四年庚戌110 五年辛亥111 六年壬子112 七年癸丑113 元初元年甲寅114 二年乙卯115 三年丙辰116 四年丁巳117 五年戊午118 六年己未119 七年庚申120 永宁元年庚申120 二年辛酉121 建光元年辛酉121 二年壬戌122 延光元年壬戌122 二年癸亥123 三年甲子124 四年乙丑125 永建元年丙寅126 二年丁卯127 三年戊辰128 四年己巳129 五年庚午130 六年辛未131 七年壬申132 阳嘉元年壬申132 二年癸酉133 三年甲戌134 四年乙亥135 永和元年丙子136 二年丁丑137 三年戊寅138 四年己卯139 五年庚辰140 六年辛巳141 汉安元年壬午142 二年癸未143 三年甲申144 建康元年甲申144 永嘉元年乙酉145 本初元年丙戌146 建和元年丁亥147 二年戊子148 三年己丑149 和平元年庚寅150 元嘉元年辛卯151 二年壬辰152 三年癸巳153 永兴元年癸巳153 二年甲午154 永寿元年乙未155 二年丙申156 三年丁酉157 四年戊戌158 延熹元年戊戌158 二年己亥159 三年庚子160 四年辛丑161 五年壬寅162 六年癸卯163 七年甲辰164 八年乙巳165 九年丙午166 十年丁未167 永康元年丁未167 建宁元年戊申168 二年己酉169 三年庚戌170 四年辛亥171 五年壬子172 熹平元年壬子172 二年癸丑173 三年甲寅174 四年乙卯175 五年丙辰176 六年丁巳177 七年戊午178 光和元年戊午178 二年己未179 三年庚申180 四年辛酉181 元始元年辛酉 1 二年壬戌 2 三年癸亥 3 四年甲子 4 五年乙丑 5 居摄元年丙寅 6 二年丁卯7 三年戊辰8 初始元年戊辰8 新始建国元年己巳9 二年庚午10 三年辛未11 四年壬申12 五年癸酉13 天凤元年甲戌14 二年乙亥15 三年丙子16 四年丁丑17 五年戊寅18 六年己卯19 地皇元年庚辰20 二年辛巳21 三年壬午22 四年癸未23 更始元年癸未23 二年甲申24 三年乙酉25 东汉建武元年乙酉25 二年丙戌26 三年丁亥27 四年戊子28 五年己丑29 六年庚寅30 七年辛卯31 八年壬辰32 九年癸巳33 十年甲午34 十一年乙未35 十二年丙申36 十三年丁酉37 十四年戊戌38 十五年己亥39 十六年庚子40 十七年辛丑41 十八年壬寅42 十九年癸卯43 二十年甲辰44 二十一年乙巳45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帝王年数及分支对照表 从已知的公历年计算分支的年份:年数减3,余数除以10为天干,余数除以12为地支 根据已知日期计算主干和分支日期的公式为 g = 4C+[C/4]+5Y+[Y/4]+[3 *(M+1)/5]+D-3Z = 8C+[C/4]+5Y+[Y/4]+[3 *(M+1)/5]+D+7+I 其中奇数月份i=0,偶数月份i=6,C为世纪1月和2月是根据前一年的13个月和14个月计算的。[]表示四舍五入g除以10的余数是天极,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部支持日期,清宣彤元年,1909年,清德宗年,载湉光绪年,1875年,义海年,清穆宗载年,1862年,淳同治元年,清文怡咸丰元年,1911年,清宣宁道光元年(1821年),清仁宗元年(公元1796年),清元年(公元1736年),清雍正帝元年(公元1723年),清叶璇元年(公元16年)62年(公元1644年),仁贤生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沈嘉年(公元256年)+ 年(公元1621年),明太祖元年(公元1628年),崇祯元年(公元1621年),明朝太仓元年,朱常洛、光宗、16XXXX、庚申、明神宗、朱翊钧、万历、1573年,明朝的贵由、穆宗、朱载垕、隆庆、1567年,明朝的丁卯、师宗、朱厚熜在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明朝的朱厚昭正德元年(公元1506

年),明朝的朱由堂弘治元年(公元1506年),公元1488年,朱见深成化元年,明宪宗于公元1898年,公元1466年,徐兵年,朱祁镇天顺年,明英宗年,丁丑年,朱祁钰景泰年,明代宗年,武庚年,朱祁镇郑桐年,明英宗年,1436年,明朝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明朝仁宗朱高炽弘熙年(1425年),伊势年(1425年),明朝成祖年(1403年),朱迪永乐年(1368年),文健元年(1399年),贵妃年(1368年),公元年的乌审年元 年的皇帝年数、公元日期、干部供养日期、元、、陀帖木儿,到公元1340年的、元、、陀帖木儿,到公元1335年的元元年、元元年、元元年、元元年、年、陀玛特木尔年、元元年、1333年元宁宗年,林逸之班年,顺三年,任申年,元朝年,屠铁木年,元朝年,顺元年,1330年武庚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元年、明太祖元年,清元元年宗海山铁木尔达德元年宗海山,贞元元年铁木尔渊,贞元元年忽必烈 南宋, 皇帝年号:元年,许,宋端宗元年,赵昌景延元年,宋公宗元年,赵显德祐元年,宋度宗赵琪元年,贤淳元年,宋理宗昭丁运景宋理宗昭云开清远年,宋理宗昭鲍云祐元年,宋理宗昭云淳祐元年,宋立宗昭云嘉熙元年,宋立宗昭云段平元年,西夏一元化主赵濉天兴元年,西夏一元化主赵濉邢凯元年,西夏一元化主宋理宗赵云少定,西夏末

中国历史年表及皇帝年号

中国历史年表 夏(前2070-前1600) 商[前期(迁殷前)(前1600-前1300)后期(迁殷后)(前1300-前1046) 周1.西周(前1046-前771) 2.东周(前770-前221)包括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楚汉争霸(前206-前202) 汉(前202-公元220):1.西汉(前202-公元8) 2.新(8-23)和更始帝(23-25) 3.东汉(25-220)三国(220-280)1.魏(220-265)2.蜀汉(221-263)3.吴(222-280) 晋(265-420)1. 西晋(265-316)2.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09) 1.南朝:1)宋(420-479)2)齐(479-502)3)梁(502-557)4)陈(557-589) 2.北朝:1)北魏(386-534)2)东魏(534-550)3)北齐(550-577) 隋(581-618)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唐(618-907) 五代十国(907-979)1.五代1)后梁(907-923)2)后唐(923-936)3)后晋(936-946)4)后汉(947-950)5)后周(951-960) 2.十国1)吴(902-937)2)南唐(937-975)3)吴越(907-978)4)楚(907-951)5)闽(909-943)6)南汉(991-971)7)前蜀(903-925)8)后蜀(934-980)9)南平(924-963)10)北汉(951-979)宋(968-1279)1.北宋(960-1127)2.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夏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金(1115-1234) 元(1206-1368)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称帝,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明(1368-1644) 清(1616-1911)努尔哈赤于1616年,定国号为金(历史上称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帝王年号、干支、纪年与西元对照表

文/刘世高编辑/刘业挥2006-5-28 [返回主页] 我国历朝帝王年号、干支、纪年对照明细表 天干地支十二生肖对照 肖属: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干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干支: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 干支: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 干支: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 干支: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干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公元前:2997 2996 2995 2994 2993 2992 299 l 2990 2989 2988 2987 2986 干支: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 公元前:2985 2984 2983 2982 2981 2980 2979 2978 2977 2976 2975 2974 干支: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 公元前:2973 2972 297 l 2970 2969 2968 2967 2966 2965 2964 2963 2962 干支: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 公元前:2961 2960 2959 2958 2957 2956 2955 2954 2953 2952 2951 2950 远古代伏羲01伏羲02伏羲03伏羲04 干支: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公元前:2949 2948 2947 2946 2945 2944 2943 2942 2941 2940 2939 3938 伏羲代伏羲05伏羲06伏羲07伏羲08伏羲09伏羲10伏羲11伏羲12伏羲13伏羲14伏羲15伏羲16 干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公元前:2937 2936 2935 2934 2933 2932 2931 2930 2929 2928 2927 2926 伏羲代伏羲17伏羲18伏羲19伏羲20伏羲21伏羲22伏羲23伏羲24伏羲25伏羲26伏羲27伏羲28干支: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奇数月i=0,偶数月i=6,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表示取整。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清溥仪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己酉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乙亥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壬戌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辛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丙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辰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癸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 明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壬午年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丙寅年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戊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公元1466年丙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丁丑年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丙辰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丙午年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乙巳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己卯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年 元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元年公元1340年庚辰年

西周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西周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西周(公元前1122 -公元前771)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周武王发周武王元年公元前1122年己卯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二年公元前1121年庚辰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三年公元前1120年辛巳年周武王发周武王四年公元前1119年壬午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五年公元前1118年癸未年周武王发周武王六年公元前1117年甲申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七年公元前1116年乙酉年周成王周成王元年公元前1115年丙戌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114年丁亥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113年戊子年周成王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112年己丑年周成王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111年庚寅年周成王周成王六年公元前1110年辛卯年周成王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109年壬辰年周成王周成王八年公元前1108年癸巳年周成王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107年甲午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年公元前1106年乙未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一年公元前1105年丙申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二年公元前1104年丁酉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三年公元前1103年戊戌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四年公元前1102年己亥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五年公元前1101年庚子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六年公元前1100年辛丑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七年公元前1099年壬寅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八年公元前1098年癸卯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九年公

元前1097年甲辰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年公元前1096年乙巳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1095年丙午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二年公元前1094年丁未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三年公元前1093年戊申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92年己酉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1091年庚戌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六年公元前1090年辛亥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七年公元前1089年壬子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八年公元前1088年癸丑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九年公元前1087年甲寅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年公元前1086年乙卯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一年公元前1085年丙辰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二年公元前1084年丁巳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三年公元前1083年戊午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1082年己未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五年公元前1081年庚申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六年公元前1080年辛酉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七年公元前1079年壬戌年周康王周康王元年公元前1078年癸亥年周康王周康王二年公元前1077年甲子年周康王周康王三年公元前1076年乙丑年周康王周康王四年公元前1075年丙寅年周康王周康王五年公元前1074年丁卯年周康王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73年戊辰年周康王周康王七年公元前1072年己巳年周康王周康王八年公元前1071年庚午年周康王周康王九年公元前1070年辛未年周康王周康王十年公元前1069年壬申年周康王周康王十一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 │ │ │ │ │ │ │ │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 │ │ │ │ │ │ │ │ │ │ │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 年的干支 方法一: ???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

??? 天干算法: 4、 5、 6、 7、 8、 9、 0、 1、 2、 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 余数分别为: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方法二: 对应数字:1、 2、 3、 4、 5、 6、 7、 8、 9、 0 相应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对应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相应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公元年份-3,除以10得余数可得天干,如1984年,(1984-3)|10=1所以天干为甲;

公 元 干 支 纪 年 对 照 表

公元干支纪年对照表 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干支纪年1864 1924 1984 甲子 1894 1954 2014 甲午1865 1925 1985 乙丑 1895 1955 2015 乙未1866 1926 1986 丙寅 1896 1956 2016 丙申1867 1927 1987 丁卯 1897 1957 2017 丁酉1868 1928 1988 戊辰 1898 1958 2018 戊戌1869 1929 1989 己巳 1899 1959 2019 己亥1870 1930 1990 庚午 1900 1960 2020 庚子1871 1931 1991 辛未 1901 1961 2021 辛丑1872 1932 1992 壬申 1902 1962 2022 壬寅1873 1933 1993 癸酉 1903 1963 2023 癸卯1874 1934 1994 甲戌 1904 1964 2024 甲辰1875 1935 1995 乙亥 1905 1965 2025 乙巳1876 1936 1996 丙子 1906 1966 2026 丙午1877 1937 1997 丁丑 1907 1967 2027 丁未1878 1938 1998 戊寅 1908 1968 2028 戊申1879 1939 1999 己卯 1909 1969 2029 己酉1880 1940 2000 庚辰 1910 1970 2030 庚戌1881 1941 2001 辛巳 1911 1971 2031 辛亥1882 1942 2002 壬午 1912 1972 2032 壬子1883 1943 2003 癸未 1913 1973 2033 癸丑1884 1944 2004 甲申 1914 1974 2034 甲寅1885 1945 2005 乙酉 1915 1975 2035 乙卯1886 1946 2006 丙戌 1916 1976 2036 丙辰1887 1947 2007 丁亥 1917 1977 2037 丁巳1888 1948 2008 戊子 1918 1978 2038 戊午1889 1949 2009 己丑 1919 1979 2039 己未1890 1950 2010 庚寅 1920 1980 2040 庚申1891 1951 2011 辛卯 1921 1981 2041 辛酉1892 1952 2012 壬辰 1922 1982 2042 壬戌 1893 1953 2013 癸巳 1923 1983 2043 癸亥 收藏分享

中国历史上各朝年号一览表

实用文档 中国历史上各朝年号一览表 年,汉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正式创立年号,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公元前113汉武帝此次创举深刻的影响了以后近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纪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元方式。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新君即位一般都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明朝以前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2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到了明清两朝,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洪宪”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公元纪年。 、刘恒为太宗(孝西汉【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刘邦太祖高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光武、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景帝刘启上庙号)帝刘秀上庙号)】武帝刘彻 年年—前建元:前140135 年134年—前129 元光:前年128年—前123 元朔:前年122年—前117 元狩:前年116年—前111 元鼎:前年年—前105 元封:前110 年年—前101 太初:前104 年年—前97 天汉:前100 93年年—前太始:前96 89年征和:前92年—前 87年后元:前88年—前 昭帝刘弗陵 80年七月始元:前86年—前 年80元凤:前年八月—前75 年74年—前74 元平:前废帝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天。在位仅27 年年—前74 前74 ,汉武帝和卫子夫之长子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汉武帝曾孙宣帝刘询: 70年73 本始:前年—前 66年地节:前69年—前 年65元康:前年—前62 年年—前5861 神爵:前 54年57 五凤:前年—前年53甘露:前年—前50 49年49 黄龙:前年—前元帝刘奭年年—前初元:前 4844 实用文档 永光:前43年—前39年 建昭:前38年—前34年 竟宁:前33年—前33年 成帝刘骜 建始:前32年—前29年 河平:前28年—前25年 阳朔:前24年—前21年 鸿嘉:前20年—前17年 永始:前16年—前13年 元延:前12年—前9年 绥和:前8年—前7年 哀帝刘欣 建平:前6年—前3年

天干地支纪年对照表

天干地支纪年对照表(1904年-2043年)天干地支纪年对照表(1904年-2043年)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天干地支年份对照表

天干地支年份对照表 ------------------------------------------------------------------------------------------------------------------------------ 木鼠甲子 1084 1144 1204 1264 1324 1384 1444 1504 1564 1624 1684 1744 1804 1864 1924 1984 2044 木牛乙丑 1085 1145 1205 1265 1325 1385 1445 1505 1565 1625 1685 1745 1805 1865 1925 1985 2045 火虎丙寅 1086 1146 1206 1266 1326 1386 1446 1506 1566 1626 1686 1746 1806 1866 1926 1986 2046 火兔丁卯 1027 1087 1147 1207 1267 1327 1387 1447 1507 1567 1627 1687 2747 1807 1867 1927 1987 土龙戊卯 1028 1088 1148 1208 1268 1328 1388 1448 1508 1568 1628 1688 1748 1808 1868 1928 1988 土蛇己巳 1029 1089 1149 1209 1269 1329 1389 1449 1509 1569 1629 1689 1749 1809 1869 1929 1989 铁马庚午 1030 1090 1150 1210 1270 1330 1390 1450 1510 1570 1630 1690 1750 1810 1870 1930 1990 铁羊辛未 1031 1091 1151 1211 1271 1331 1391 1451 1511 1571 1631 1691 1751 1811 1871 1931 1991 水猴壬申 1032 1092 1152 1212 1272 1332 1392 1452 1512 1572 1632 1692 1752 1812 1872 1932 1992 水鸡癸酉 1033 1093 1153 1213 1273 1333 1393 1453 1513 1573 1633 1693 1753 1813 1873 1933 1993 木狗甲戍 1034 1094 1154 1214 1274 1334 1394 1454 1514 1574 1634 1694 1754 1814 1874 1934 1994

中国历史上各朝年号一览表

。 中国历史上各朝年号一览表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正式创立年号,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汉武帝此次创举深刻的影响了以后近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纪元方式。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新君即位一般都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公元纪年。 西汉【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刘邦太祖高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光武帝刘秀上庙号)】 武帝刘彻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汉: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后元:前88年—前87年 昭帝刘弗陵 始元:前86年—前80年七月 元凤:前80年八月—前75年 元平:前74年—前74年 废帝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 前74年—前74年 宣帝刘询:(汉武帝曾孙,汉武帝和卫子夫之长子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本始:前73年—前70年 地节:前69年—前66年 元康:前65年—前62年 神爵:前61年—前58年 五凤:前57年—前54年 甘露:前53年—前50年 黄龙:前49年—前49年 元帝刘奭 初元:前48年—前44年

按照顺序列出中国古代所有的年号铜钱 六

按照顺序列出中国古代所有的年号铜钱六 秦朝:(前221~206) 秦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西汉:(前221~23) 帝王:高祖(刘邦)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半两·榆荚半两 帝王:少帝恭(刘恭)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八铢半两 帝王:少帝弘(刘弘)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五分钱 帝王:文帝(刘恒)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半两 帝王:武帝(刘彻)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钱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 帝王:昭帝(刘弗陵)年号:始元、元凤、元平发行钱币及备注:昭帝五铢 帝王:宣帝(刘询)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帝五铢、小五铢 帝王:元帝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

铢 新(8~23) 帝王:王莽(莽巨君)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发行钱币及备注: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国宝金匮直万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 帝王:更始帝(刘玄)年号:更始发行钱币及备注:更始五铢、铁半两五铢(公孙述) 东汉:(25~220) 帝王:光武帝(刘秀)年号:建武、建武中元发行钱币及备注:建武五铢 帝王:灵帝(刘宏)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 帝王:废帝(刘弁)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减边五铢、延环五铢帝王:献帝(刘协)年号:初平、兴平、建安、延康发行钱币及备注: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三国 魏(220~265)

帝王:文帝(曹丕)年号:黄初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汉五铢 帝王:明帝(曹睿)年号:太和、青龙、景初发行钱币及备注:压五压金五铢 吴(222~280) 帝王:大帝(孙权)年号: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蜀(汉)(221~363) 帝王:昭烈帝(刘备)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蜀五铢直百五铢直百直一·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西晋、东晋、十六国 西晋(265~316) 帝王:武帝(司马炎)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旧钱 帝王:惠帝(司马衷)年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发行钱币及备注:一类小型私铸泉泉、

天干地支和年份对照表

天干地支与年份对照表 甲子:1024 1084 1144 1204 1264 1324 1384 1444 1504 1564 1624 1684 1744 1804 1864 1924 1984 2044 2104 乙丑: 1025 1085 1145 1205 1265 1325 1385 1445 1505 1565 1625 1685 1745 1805 1865 1925 1985 2045 2105 丙寅: 1026 1086 1146 1206 1266 1326 1386 1446 1506 1566 1626 1686 1746 1806 1866 1926 1986 2046 2106 丁卯: 1027 1087 1147 1207 1267 1327 1387 1447 1507 1567 1627 1687 1747 1807 1867 1927 1987 2047 2107 戊辰: 1028 1088 1148 1208 1268 1328 1388 1448 1508 1568 1628 1688 1748 1808 1868 1928 1988 2048 2108 ......完美整理、供学习、参考、分享.....

己巳: 1029 1089 1149 1209 1269 1329 1389 1449 1509 1569 1629 1689 1749 1809 1869 1929 1989 2049 2109 庚午: 1030 1090 1150 1210 1270 1330 1390 1450 1510 1570 1630 1690 1750 1810 1870 1930 1990 2050 2110 辛未: 1031 1091 1151 1211 1271 1331 1391 1451 1511 1571 1631 1691 1751 1811 1871 1931 1991 2051 2111 壬申: 1032 1092 1152 1212 1272 1332 1392 1452 1512 1572 1632 1692 1752 1812 1872 1932 1992 2052 2112 癸酉: 1033 1093 1153 1213 1273 1333 1393 1453 1513 1573 1633 1693 1753 1813 1873 1933 1993 2053 2113 ......完美整理、供学习、参考、分享.....

中国历史年 年号索引

中国历史年年号索引 社会朝代起止年代创建人都城原始社会五帝约前26世纪-前21世纪 奴隶社会夏前21世纪-前17世纪禹阳城商前17世纪-前11世纪汤亳→殷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武王镐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周平王洛邑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封建社会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秦前221年-前206年始皇(嬴政) 咸阳 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高祖(刘邦) 长安 新公元8年-23年王莽长安 东汉25 年-220年光武帝(刘秀) 洛阳 三国魏220年-265年曹丕洛阳 三国蜀221年-263年刘备成都 三国吴229年-280年孙权建业 西晋265年-316年武帝(司马炎) 洛阳 东晋317年-420年元帝(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304年-439年 南朝宋420年-479年刘裕建康 南朝齐479年-502年萧道成建康 南朝梁502年-557年萧衍建康 南朝陈557年-589年陈霸先建康 北朝北魏386年-534年拓跋珪平城→洛阳北朝北齐534年-550年元善见(高欢立) 邺 北朝东魏535年-557年元宝炬(宇文泰立) 长安 北朝西魏550年-577年高洋邺 北朝北周557年-581年宇文觉长安 隋581年-618年文帝(杨坚) 大兴 唐618年-907年高祖(李渊) 长安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北宋960年-1127年太祖(赵匡胤) 开封 南宋1127年-1279年高宗(赵构) 临安 辽916 年-1125年耶律阿保机上京 西夏1038年-1227年李元昊兴庆 金1115年-1234年完颜阿骨打中都 元1271年-1368年世祖(忽必烈) 大都 明1368年-1644年太祖(朱元璋) 南京→北京清1644年-1840年(努尔哈赤)世祖(福临) 北京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末 中华民国 1840年-1911年 1912年-1949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北京 南京(曾北京)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讲解(汇编)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 │ │ │ │ │ │ │ │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 │ │ │ │ │ │ │ │ │ │ │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 年的干支 方法一: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 天干算法: 4、 5、 6、 7、 8、 9、 0、 1、 2、 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 余数分别为: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方法二: 对应数字:1、 2、 3、 4、 5、 6、 7、 8、 9、 0 相应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对应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相应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公元年份-3,除以10得余数可得天干,如1984年,(1984-3)|10=1所以天干为甲; 公元年份-3,除以12得余数可得地支,如1984年,(1984-3)|12=1所以地支为子; 所以公元1984年为甲子年。 方法三: 用一个你知道的年份的天干地支来推算,比如用2006年算1955年的天干地支,先要知道2006年是丙戌年,用2006-1955=51,再用51除以10,余数为1,表明天干是丙往前推一位,答案是乙,接着用51除以12,余数为3,表明地支是戌往前推三位,答案是未,那么1955年就是乙未年。 方法四: 查表法,前提是你要有个六十甲子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