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概论

运动处方概论

运动处方就是在身体检测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要求,按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简而言之,就是以处方形式规定运动以参加者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这是一种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形式。

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不同在于:一是目的不是,运动处方是用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或防治疾病,医药处方是为了治疗疾病;二是使用终点不同,医药处方在病人痊愈后来即停止用,而运动处方在人的一生都可以发近重要作用。为了获得良好的体适能水平,必须终身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按照运动处方进行科学的锻炼,既安全可靠,又有计划性,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强身健体和疾病康复治疗的双重目的。

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运动处方可追溯到我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作品《行气玉佩铭》。《黄帝内经》中有“形劳而不倦”、“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劳倦伤脾”。我国古代还有许多丰富的运动形式。最早的资料有汉代(公元前168年)的《导引图》。《五禽戏》是三国时期的华佗(公元141-208年)提出的一套既可合又可分的医疗体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

西方的运动医疗法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最早用体操来治疗疾病,他的论著《运动疗法》、《健身术》是运动处方的萌芽。

近代运动处方从19世纪开始,瑞典的Petet.H.Ling(1776—1839年)创造了利用肋木,配合徒手操进行康复锻炼的方法,创编了专门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医疗体操,从而使运动处方治疗系统化。

现代运动处方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仅有60年左右时间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运动处方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发展趋势为:由应用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由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发展到各种慢性疾病的防治的运动处方;由单一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发展到多方位的力量处方、耐力处方、柔韧处方等;功能评定方法由繁到简;处方程序由手工发展到信息化处理等。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运动处方的要领和理论,近30年来在应用推广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分类

一、按目的分类

(一)健身运动处方

健康人进行运动处方锻炼,是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的。

(二)竞技运动处方

是针对从事专项运动的运动员,为增强其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为目的而制定的运动处方。

(三)康复治疗运动处方

用于慢性病患者和残疾者,以辅助治疗疾病、提高康复医疗效果为目的。

二、构成体质的要素分类

(一)改善身体形态的运动处方。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通过锻炼身体形态得到改善。如增加身高运动处方、控制体重运动处方,改善胸围运动处方等。

(二)增强身体机能的运动处方

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能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提高健康水平。如增强心血管功能运动

处方、增强肺功能运动处方、促进消化功能运动处方等。

(三)增强身体素质的运动处方

为增强身体素质制定的运动处方,如增强力量素质运动处方、增强速度素质运动处方、提高耐力素质运动处方、发展灵敏性素质运动处方等。

(四)调节心理状态的运动处方

制定有关的健心运动处方,通过锻炼心理健康。如培养意志品质运动处方、增进健康情感运动处方等。

(五)提高适应能力的运动处方

(六)通过提高适应能力运动处方的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内外环境各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对疾病和有生物因素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各种社会心理性紧张刺激的应激能力。

三、按照锻炼的器官系统分类

(一)心血管系统的运动处方

以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为主,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康复和预防,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二)呼吸系统的运动处方

改善和提高呼吸系统功能,以预防、治疗和康复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结核、气管炎等。

(三)神经系统的运动处方

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功能,以预防、治疗和康复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改善睡眠的运动处方、预防和治疗经衰弱症的运动处方等。

(四)消化系统的运动处方

改善和提高消化、吸收功能,以预防、治疗和康复消化系统疾病,如治疗消化不良的运动处方等。

(五)运动系统的运动处方

以改善和提高运动系统的功能为主,预防、治疗和康复运动系统疾病。如治疗肩周炎的运动处方、预防关节炎的运动处方等。

四、按实施运动处方的环境分类

(一)社区运动处方

针对社区健身特点制定的运动处方,称为社区健身运动处方。

(二)健身房健身运动处方

利用健身房的条件制定的运动处方称为健身房健身运动处方。

(三)家庭健身运动处方

针对家庭健身而制定的运动处方称为家庭健身运动处方。

(四)学校健身运动处方

利用学校健身条件和环境制定的运动处方称学校健身运动处方。

第三节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

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运动目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等;其中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为运动处方的四大要素。

运动处方的目的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愉悦身心。2、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3、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运动技能以提高运动成绩等。

运动处方的运动种类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也就是耐力性运动,是运动处方最主要、最基本的运动手段。有氧运动的项目有:步行、慢跑、走跑交替练习、登山、上下楼梯、游泳、自行车、跳绳、滑冰、

滑雪、划船、室内功率自行车、运动跑台、步行车、非竞赛性球类运动等。

(二)力量性运动。力量性运动主要以发展和维持肌肉力量为目的。在运动处方中,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肌肉神经麻痹或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以恢复肌肉力量和肢体活动功能为主。力量性运动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力运动、免负荷运动(即在排除肢体重力负荷的情况下进行主动运动,如在水中运动)、抗阻运动等。其中抗阻运动包括:等张练习、等动练习、等动和短促最大练习(即等张练习与等动练习相结合的训练方法)等。(三)伸展性运动。伸展性运动是指人体活动时,拉伸肌肉韧带、加大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

三、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一)评定耐力性运动强度的指标。评定耐力性运动强度的指标有:最大吸氧量(V02max)、心率、代谢当量(METs)、自觉疲劳分级(RPE)等。

1、最大吸氧量(V02max)

最大吸氧量是指极量运动时人所能吸取(消耗)氧的最大数值。是心肺功能最高水平、人体最大工作能力的主要指标,最大吸氧量越大,运动强度越大,二者之间存在相对固定的关系。最大吸氧量的测定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要求和测定方法较为复杂,实际上采用得不多。心率是最简便、最易测量的生理指标,除去环境、心理、疾病等因素,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2、心率。用心率来评定运动强度的常用方法:1、年龄减算法:运动适宜心率=180(或170)—年龄2、靶心率:是指能获得最佳运动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个体最大心率220—年龄。上限靶心率=(个体最大心率—安静心率)×0.8+安静心率。下限靶心率=(个体最大心率—安静心率)×0.6+安静心率

3、代谢当量

代谢当量是指运动时的能耗量与安静时的能耗量的比值(译音为“梅脱”)。1METs是指每千克体重、每分钟活动。消耗3.5亳升的氧,表示为:3.5ml.kg-1/分钟。按运动时的吸氧量和代谢当量来划分,通常将运动强度分为五级

4、自觉疲劳分级。自觉疲劳分级(缩写RPE)是瑞典生理学家Borg首先于1970年提出的概念,RPE是用主观感觉来反映身体负荷强度的一种方法。在修订运动处方时,可用来调节运动强度。不同强度运动的RPE分值乘以10,大约相当于当时的心率值(如13级约等于130次/分)。在训练开始阶段,可先掌握运动中心率与RPE之间的关系,在以后的运动中就可以用RPE来调节运动强度了。

(二)评定力量性运动强度的指标

力量训练的运动强度以局部肌肉反应为准,而不是以心率等指标为准。在力量性运动处方中,负荷强度是影响锻炼效果的关键。如大强度的训练,发展的是肌肉最大力量,小强度训练,则发展肌肉耐力,而达不到发展肌肉力量的目的。在各种力量性练习中,最终以重量千克、磅或千克.米、英尺.磅(等速训练)为单位为表示负荷强度。

评定力量性运动强度的指标有:负荷强度、持续时间、重复次数、完成组数等。

1、负荷强度。指所抗阻力的重量。一般以千克、磅为单位,等速训练中的负荷以千克.米、英尺.磅为单位。确定负荷强度的原则是用“RM”。RM的含义是,可重复某一次数的最大重量。

2、持续时间。指完成一次练习的时间。即由起始姿势开始运动,至还原到起始姿势所需的时间。

3、重复次数。指连续完成的次数。中间没有间隔,静力性练习规定有短暂的间隔时间。

4、完成次数。连续完成次数,称为一组。完成组数,将规定一共需完成几组。

(三)评定伸展性运动强度的指标

1、有固定套路的伸展运动及健美操的运动量。有固定套路的伸展运动及健美操的运动量,如太极拳、广播操、健美操等。其运动强度相对固定。

2、一般的伸展运动及健美操的运动强度。一般的伸展运动及健美操的运动强度分为大、中、小三类。小运动量指四肢个别关节的简单运动,轻松的腹背肌肉运动等,运动间隙较多,一般在8-12节;中等强度指多个关节或肢体的联合运动,一般在14-20节;大强度指以四肢及躯干大肌肉群的联合动作为主,可加负荷,有适当间隙,一般在20节以上。

四、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指运动的持续时间,是除必要的准备与整理活动外,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一)确定运动时间的依据:1、临床检查和功能检查的结果;2、运动试验及体力测试的结果;3、所确定的运动内容;4、所确定的运动强度;5、受试者的年龄、运动经历等。(二)常见运动项目运动时间的确定:1、耐力性运动的运动时间。据研究每次进行20-60分钟的耐力性运动是比较的。2、力量性运动的运动时间。力量性运动的运动时间是指每个练习动作的持续时间。如:等长练习中的肌肉收缩的维持时间一般认为在6秒以上较好。最大练习是负重屈膝后再维持5-10秒。3、伸展性运动和健美操的运动时间。成套的伸展运动和健美操的运动时间一般较为固定,而不成套的伸展运动和健美操的运动时间有较大差异。

五、运动频率。指每周的锻炼次数。每周锻炼3-4次是最适宜的运动频率。但由于运动效应和蓄积作用,间隔不宜超过3天。作为一般健身保健或处于退休和疗养条件等,坚持每天锻炼一次当然更好。(一)耐力性运动的运动频率。(二)力量性运动的运动频率。(三)伸展性运动和健美操的运动频率。

六、注意事项。主要包括四方面的注意事项:一是指出禁忌的运动项目和某些易发生危险的动作;二是提出运动中自我观察指标及出现指标异常时停止活动的标准;三是每次锻炼前后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四是明确运动疗法与其他临床疗法的配合。(一)耐力性运动的注意事项:1、运动的禁忌症和某些易发生危险的动作。例如,心脏病人运动的禁忌症有:病情不稳定的心力衰竭和严重的心功能障碍等;又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锻炼时要注意少做一些急蹲、急起的动作和过多的低头动作等。2、运动中自我观察指标及出现指标异常时停止运动的标准。例如,心脏病人在运动中出现胸闷、无力、头晕、气短等应停止运动。3、每次锻炼前后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4、明确运动疗法与其他临床疗法的配合。例如,糖尿病人的运动疗法须与药物治疗、伙食治疗相结合;运动时间应避开降糖药物和血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运动前、中、后,可适当增加饮食,以避免出现低血糖等。(二)力量性运动的注意事项:1、力量练习不应引起明显疼痛;2、力量练习前、后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及放松整理活动;3、运动时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4、必要时给予保持和帮助。5、注意肌肉等长时间收缩引起的血压升高反应,以及屏气用力时心血管的负荷增加。有轻度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慎做力量练习;有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忌做力量练习。6、经常检修器械、设备,确保安全。(三)伸展性运动和健美操的注意事项。1、根据动作的难度、幅度等,应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2、指出某些疾病应慎用的动作。例如,高血压患者、老年人等应该不做或少做过分用力的动作,以及幅度较大的弯腰、低头等动作。3、运动中注意正确的呼吸方式和节奏。由于个人的身体条件千差万别,不可能预先准备好适应各种场合的处方,接受运动处方的人,首先按处方锻炼,在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不适合自己条件的地方,可以自己进行微调整,以求适合自己的条件。如一次微调整不成功,便可从反复实践中进行修正,最终就可能找到自己独特的、最适合自己条件的运动处方。这样有自己的加工,才会安全、有效而且愉快的运动。

运动疗法概论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 一、概念 运动疗法(physical therapy)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技术中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他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各部功能的现状,利用生物力学的原理,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或康复治疗者的辅助操作所进行的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以促进患者各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 二、特点 (一)主动积极治疗 要求患者主动、资源的参加治疗的全过程,通过主动积极锻炼,以促进患者心理障碍和躯体障碍恢复。 (二)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 通过肌肉、关节活动达到局部器官的锻炼,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机制来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功能康复的目的。 (三)防病和治病相结合 能增强体力和免疫功能,可预防疾病和具体健身益寿的作用。 (四)简便易行 运动疗法可不受时间、地点、设备、器材等条件限制,简便、经济、易行。 三、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一)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运动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和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二)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以补偿丧失的功能。 (三)促进器官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 (四)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通过运动训练可保持和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五)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功能,如促进糖代谢,增加骨组织对矿物质的吸收。

四、分类及临床应用 根据运动过程中用力的方式和程度,可将运动氛围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自主主动运动和抗阻主动运动,但后三种都有主动用力的形式,亦可大致划分为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两大类。 (一)被动运动 1.概念由外力作用于人体某一部分所引起的动作称被动运动。一般用于维持正常或增大已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2.服务对象 (1)瘫痪(肌力0-1级) (2)关节功能性障碍 (3)需要保持关节活动范围但又不能或不宜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 3.注意事项 (1)明确治疗的目的及顺序运动方向先做向心性后做离心性,常用于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运动顺序错那个肢体近端至远端,刺激神经和肌肉,有利于瘫痪患者的康复。 (2)舒适自然的体位 (3)运动饿肢体要自然放松 (4)用力应缓慢轻柔 (二)主动运动 依靠患者自身的肌力进行运动的方法称主动运动,患者肌力在3级以上者,均可进行主动运动,单纯的主动运动一般不给予辅助、也不施加阻力,主要用于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增强肌力和持久力的训练和增强肌肉之间的协调性的训练。属于主动运动的尚有下列形式: 1.辅助主动运动肌力达到1-2级时,患者依靠主动力量进行运动,实质上是从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度的一个中间阶段。助力来自于治疗者、他人或患者自身健康肢体或辅助器械。 2.主动运动肌力不到3级或3级以上时,可由物理治疗师(pt),健侧肢体或运动器械,帮助患者进行活动。 3.抗阻运动在肌力达到4级以上时,为增强患者的肌力,可以进行抗阻运动锻炼。这种运动对增强肌力和耐久力有效,但是应在医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抗阻运动的方式有徒手抵抗和器械抵抗两种形式。

【最新范文】《社会体育概论》试题库-名词解释及答案

《社会体育概论》试题库-名词解释及答案 1、社会体育 2、群众体育 3、娱乐体育 4、余暇体育 5、终身体育 6、体育人口 7、非体育人口 8、社会生产方式 9、生活方式 10、亚健康 11、社会体育指导员 12、职工体育 13、职工体育竞赛的过程管理 14、农村体育 15、社区体育 16、体育锻炼 17、心境

18、娱乐体育 19、运动处方 20、运动强度 21、健康 22、体质 23、体力 24、终身体育 25、老年人体育 26、社会老龄化 27、老年人身体锻炼 28、残疾人 29、广义的残疾人体育 30、狭义的残疾人体育 31、结构性访谈 32、非结构性访谈 33、体育锻炼 34、间接参与 35、生活活动

36、余暇时间 37、异化 38、职业标准 39、农村体育 40、运动处方 41、运动强度 42、运动时间 43、运动频率 44、灵敏度 45、柔韧度 46、最大摄氧量 47、健康 48、体质 49、体力 50、形态指标 51、身体素质指标 52、运动能力指标 53、运动能力

54、防御能力 55、身高 56、体重 57、腰围 58、臀围 59、皮褶厚度 60、肺活量 61、血压 62、台阶实验 63、握力 64、坐位体前屈 65、亚健康 66.社会化: 67、大众传播: 68.民族: 69.种族: 70、体育人口: 71、社区体育:

72、直接参与: 73、终身参与: 74、素质教育: 75、生活方式: 76、孔德: 77、结构功能主义: 78、冲突论: 79、社会变迁: 80、社会团体

答案 1、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娱乐体育,是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善渡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4、余暇体育,是人们怀着自由自在的心态,在余暇时间里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有特定目的的,不拘一定形式的身体娱乐活动。 5、终身体育,是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活动,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6、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7、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群。 8、社会生产方式,就是人们需要的满足方式。 9、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健身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健身锻炼:是指体育健身锻炼,即人类为了追求自己设定的健康目标,以体育的身体练习为媒介(手段) ,采取遵循人类身心发展规律、适合自身健康特点的方式,凭借一定的体育健 身工具,如健身器材等,对身体实施积极影响的实践活动过程。 2.健身锻炼方法:是指体育健身锻炼方法,即人类为了追求自己设定的健康目标,而以体育的身体练习为手段,采取的遵循人类身心发展规律、适合自身健康特点的方式,且可 以凭借一定的体育健身工具,如健身器材等,来实现这些目标的所有实践活动手 段的总称。 3.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的健康、体力状况以及心血管功能状态,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 有计划、科学锻炼的一种方式。 4.梅脱:译为能量代谢当量,是能量消耗的单位。1 MET就是安静时的能量代谢率,或者说,1 MET 是指安静时每分钟需要的氧量,相当于每千克体重,从事1分钟的活动,消耗3.5ml 的氧。 5.靶心率:是运动中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也称运动中适宜心率。 二、填空 1.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先天因素的影响:遗传?后天因素的影响①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②生物学因素③生活方式 ●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多种后天因素是通过营养、卫生、运动来实现的。 2.库泊认为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最大时锻炼最好 3.现代健身锻炼方法的发展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①科学化和系统化②专业化和现代化 ③生活化和自然化④多样化和个性化 4.机体对一定量的运动负荷刺激有个适应过程一般分为负荷、恢复和超量恢复三个阶段。 5.健身运动应包括三方面的练习:①是增强耐力的练习②增强体力的练习③增强柔韧性的练习6.运动处方的设定与以下有关:①有氧运动的价值②超量恢复原理③全面身心健康概念 7.在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选择是最主要的,如果设定出现错误,即使所选择的运动种类适宜,也会使运动处方发生质的变化,这是非常危险的 8.有氧耐力评定……12分钟跑 9.在制定提高心脏功能的运动处方中,有三个专用指标:即功能能力、运动能力和靶心率 10 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是保证俱乐部运营发展、会员服务、会员续会的关键 11.健身会所购买的健身设备应包括:①心肺训练设备②重量训练设备③自由训练设备 12.运动处方比一般锻炼计划有如下优点: ①科学性②计划性强③安全可靠 13.运动处方分类:(1)临床治疗运动处方(2)健身运动处方(3)竞技训练运动处方 三、问答题 1.健身的内涵与本质 ①健身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②健身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形式 ③健身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和指向的社会活动 ④健身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活动 ⑤健身必须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因素 ⑥健身与生活关系密切

运动处方文字版(1-3章)

第一章运动处方概论 运动处方就是在身体检测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要求,按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简而言之,就是以处方形式规定运动以参加者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这是一种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形式。 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不同在于:一是目的不是,运动处方是用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或防治疾病,医药处方是为了治疗疾病;二是使用终点不同,医药处方在病人痊愈后来即停止用,而运动处方在人的一生都可以发近重要作用。为了获得良好的体适能水平,必须终身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按照运动处方进行科学的锻炼,既安全可靠,又有计划性,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强身健体和疾病康复治疗的双重目的。 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运动处方可追溯到我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作品《行气玉佩铭》。《黄帝内经》中有“形劳而不倦”、“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劳倦伤脾”。我国古代还有许多丰富的运动形式。最早的资料有汉代(公元前168年)的《导引图》。《五禽戏》是三国时期的华佗(公元141-208年)提出的一套既可合又可分的医疗体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 西方的运动医疗法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最早用体操来治疗疾病,他的论著《运动疗法》、《健身术》是运动处方的萌芽。 近代运动处方从19世纪开始,瑞典的Petet.H.Ling(1776—1839年)创造了利用肋木,配合徒手操进行康复锻炼的方法,创编了专门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医疗体操,从而使运动处方治疗系统化。 现代运动处方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仅有60年左右时间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运动处方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发展趋势为:由应用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由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发展到各种慢性疾病的防治的运动处方;由单一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发展到多方位的力量处方、耐力处方、柔韧处方等;功能评定方法由繁到简;处方程序由手工发展到信息化处理等。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运动处方的要领和理论,近30年来在应用推广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分类 一、按目的分类 (一)健身运动处方 健康人进行运动处方锻炼,是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的。 (二)竞技运动处方 是针对从事专项运动的运动员,为增强其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为目的而制定的运动处方。 (三)康复治疗运动处方 用于慢性病患者和残疾者,以辅助治疗疾病、提高康复医疗效果为目的。 二、构成体质的要素分类 (一)改善身体形态的运动处方。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通过锻炼身体形态得到改善。如增加身高运动处方、控制体重运动处方,改善胸围运动处方等。 (二)增强身体机能的运动处方 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能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提高健康水平。如增强心血管功能运动处方、增强肺功能运动处方、促进消化功能运动处方等。

运动处方概论

运动处方概论 运动处方就是在身体检测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要求,按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简而言之,就是以处方形式规定运动以参加者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这是一种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形式。 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不同在于:一是目的不是,运动处方是用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或防治疾病,医药处方是为了治疗疾病;二是使用终点不同,医药处方在病人痊愈后来即停止用,而运动处方在人的一生都可以发近重要作用。为了获得良好的体适能水平,必须终身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按照运动处方进行科学的锻炼,既安全可靠,又有计划性,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强身健体和疾病康复治疗的双重目的。 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运动处方可追溯到我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作品《行气玉佩铭》。《黄帝内经》中有“形劳而不倦”、“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劳倦伤脾”。我国古代还有许多丰富的运动形式。最早的资料有汉代(公元前168年)的《导引图》。《五禽戏》是三国时期的华佗(公元141-208年)提出的一套既可合又可分的医疗体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 西方的运动医疗法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最早用体操来治疗疾病,他的论著《运动疗法》、《健身术》是运动处方的萌芽。 近代运动处方从19世纪开始,瑞典的Petet.H.Ling(1776—1839年)创造了利用肋木,配合徒手操进行康复锻炼的方法,创编了专门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医疗体操,从而使运动处方治疗系统化。 现代运动处方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仅有60年左右时间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运动处方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发展趋势为:由应用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由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发展到各种慢性疾病的防治的运动处方;由单一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发展到多方位的力量处方、耐力处方、柔韧处方等;功能评定方法由繁到简;处方程序由手工发展到信息化处理等。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运动处方的要领和理论,近30年来在应用推广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分类 一、按目的分类 (一)健身运动处方 健康人进行运动处方锻炼,是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的。 (二)竞技运动处方 是针对从事专项运动的运动员,为增强其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为目的而制定的运动处方。 (三)康复治疗运动处方 用于慢性病患者和残疾者,以辅助治疗疾病、提高康复医疗效果为目的。 二、构成体质的要素分类 (一)改善身体形态的运动处方。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通过锻炼身体形态得到改善。如增加身高运动处方、控制体重运动处方,改善胸围运动处方等。 (二)增强身体机能的运动处方 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能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提高健康水平。如增强心血管功能运动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绪论 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概论科性质、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第一节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 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概念、群众体育概念、大众体育概念、全民健身 第二节社会体育的历史与现状 主要知识点: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国外大众体育的兴起过程 第三节社会体育的结构与功能 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的结构类型及其特征、社会体育的功能 第四节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发展的社会化、产业化趋势 第二章社会体育参与 第一节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主要知识要点:参与社会体育是国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途径、、影响人们参与社会体育的因素 第二节体育人口概述 主要知识点:体育人口的概念,体育人口的制定标准 第三节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主要知识要点:体育人口结构、总量、对我国体育人口现状的评价 第四节非体育人口 第三章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 第一节生产方式及其变迁 主要知识要点:生产方式概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 第二节生产方式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的相互关系、体育意识的阶段性特征 第四章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第一节生活方式概述 主要知识要点:生活方式概念、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要素 第二节急剧变化中的生活方式 主要知识要点:社会转型、恩格尔系数、消费性支出、城市化、工业化 第三节亚健康与社会体育 主要知识要点:亚健康概念、引起亚健康的原因、亚健康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第一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概述 主要知识要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产生背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地位和意义 第二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组织实施 主要知识要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组织实施 第六章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一节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概述 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与作用、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职业标准的内容与实施 主要知识要点: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鉴定、申报与审批 第七章社会体育的经费和场地设施管理 第一节社会体育经费管理

09.12.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在括号内打“√”或“×”) 1、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日本按照“完善人体”的体育目标设计了健身运动处方。(√) 2、1762年法国出版了教育家卢梭的名著《李弥王》。(×) 3、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自身的良好影响。(×) 4、体育目的是规定体育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 5、身体运动是体育手段的核心手段。(√) 6、北欧国家在1938年成立了国际性的体育学会。(×) 7、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 8、体育体制由机制、制度构成。(×) 9、终身化是体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10、人们的体育需求是确定体育目的依据之一。(√) 11、英国利兹大学的摩根和亚当逊在1957年创设了一套科学的健身方法——巡回锻炼。(√) 12、德国顾兹姆茨于1793年出版了《青年的体操》。(√) 13、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自身具有的良好作用。(×) 14、体育目的是一种客观结果。(×) 15、运动技术的综合性特征是运动节奏。(√) 16、德国在1912年成立了运动医学学会。(√) 17、体育文化具有历史连续性。(√) 18、体育体制的构成包括制度、机构、机制。(×) 19、社会化是体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20、社会发展水平是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之一。(√) 21、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体联秘书长安德鲁斯进一步阐明了体育与运动竞技、身体娱乐之间的关系。(√) 22、在中国“体育”这个词是19世纪末从美国引进的。(×)

23、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自身的效能。(×) 24、体育目的是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5、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包括技术基础和技术细节。(√) 26、法国于1941年成立了运动医学协会。(×) 27、体育文化具有时代性。(√) 28、体育体制由机构、职能、制度构成。(√) 29、全球化是体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30、体育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是确定体育目的依据之一。(√)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横`线内) 1、毛泽东在早期曾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B。 A、《体育研究》 B、《体育之研究》 C、《体育的研究》 2、体育的结构质功能包括 A 。 A、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B、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C、健身功能,文化功能。 3、运动技术以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划分可分为 A 。 A、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综合性特征; B、时间特征、空间特征、综合性特征; C、运动学特征、时空特征、综合性特征。 4、1793年德国学者古茨姆茨出版了 B 。 A、《体操原理》 B、《青年体操》 C、《体育学》 5、体育功能分为下列三层次 B 。 A、自然质功能、结构质功能、社会质功能; B、自然质功能、结构质功能、系统质功能; C、自然质功能、结构质功能、体育质功能。 6、1961年我国出版了体育学院本科 A 讲义。 A、《体育理论》 B、《体育原理》 C、《体育概论》 7、体育的自然质功能是指 B 。 A、健心功能; B、健身功能; C、娱乐功能

2017年《体育概论》复习材料

一、单选题(共20个,每个1分,共20分) 1、《体育概论》是从()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A、微观上、宏观上 B、单项上、整体上 C、宏观上、整体上 D、全面和局部上 2、《体育概论》的学科性质属于() A.自然科学 B.人文与社会科学 C.工程技术科学 D.医药科学 3、()年,体育科学被列为一级学科。 A 1990 B 1980 C 1992 D 2000 4、()发表的《体育之研究》较为系统地探讨体育的含义、体育的功效、体育在“三育”中的地位以及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A 朱德 B 洛克 C 毛泽东 D 郑杭生 5、()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A 体育教育 B 竞技运动 C 健身休闲 D 体操 6 ()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A 体育教育 B 竞技运动 C 健身休闲 D 体操 7 ()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A 体育教育 B 竞技运动 C 健身休闲 D 体操 8、下面哪项不属于体育的本质功能() A 健身功能 B 教育功能 C 娱乐功能 D 政治功能 9、“三维”健康观不包括() A 身体健康B心理健康C医疗卫生D社会适应能力 10、(),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权利。 A 1989年11月26日 B 1979年11月26日 C 1999年11月26日 D 1969年11月26日 11、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称之为。 A.体育人口 B.运动员 C.体育锻炼者 D.体育爱好者 12、竞技运动的本质特征是。 A.高度的科技性 B.激烈的竞争性 C.严密的组织性 D.广泛的国际性 13、()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 A 体育参与 B 体育教育 C 竞技运动 D 健身 14、体育的延伸功能除了政治功能,还有() A 健身功能 B 教育功能 C 娱乐功能 D 经济功能 15、我国体育运动的根本任务是() A 增强人民体质 B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C 提高运动成绩D丰富人民业余生活 16、以()为标准,可将体育划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等。 A 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 B 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体 C 参与体育活动人群的年龄D参与体育活动的职业。 17、体育的功能取决于。 A.体育自身的特点 B.社会的需要 C.劳动 D.A+B 18、“体育”这一术语在含义上有一个演化的过程,当这一术语传入我国时,就是指___,是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出现的。 A.身体的教育 B.竞技运动 C.体操 D.大众体育 19、1971年,有名的“乒乓外交”最终促成了中国和()建立外交关系,传为外交工作的佳话。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印度 20、体育过程控制按时间分类,可分为_______ A 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 ??? B ?预先控制、时间控制、事后控制 C ?预先控制、事后控制、过程控制 D ?预先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控制 21、体育过程按活动的主客体分类,可分为______

体育学概论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体育的功能? (一)体育的自然质功能 1.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2.调试和保持心理健康 3.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4.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5.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二)体育的结构质功能 1.体育的教育功能: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教 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2.体育具有娱乐功能:体育娱乐的参与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三)体育的系统质功能 1.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经济已成为现代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 点 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体育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体育的政治功能:提高国家威望、振奋民族精神,表明国家政治立 场、为外交服务呈现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 (一)体育精神文化的比较: 1.中国古代文化是追求静态美的文化,中国传统的体育价值观有明显的重人格倾向,中国传统体育坚持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强调和谐运动观 2.古希腊的体育精神是西方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主导古希腊人的哲学观是天人相对、天人有别;人生观是求价值、谋进取、趋极端 (二)体育行为制度文化的比较: 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修身养性,体育活动项目强调整体效果和直观感受,强调意念的作用。中国古代对竞技体育不太重视,人们普遍持“胜固可喜,败亦无忧”的态度,这也不利于竞技体育的发展。 2.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最初就是一种展现城邦实力的“邦际语言”,经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后,竞技体育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其体育文化提倡竞争,超越对手和自己,并逐步形成以竞技运动项目的竞赛,进而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各种体育项目的竞赛组织和制度。 (三)体育物质文化的比较 1.受中国传统精神的影响,相应的体育行为是以个体活动为主,活动形式以徒手较多,这使得体育专用的场地和器材发展较为缓慢。 2.西方的体育文化建设在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开始就初见端倪,西方古代很早就有了体育活动的专业器械和设备。奥运会场地、设施的规范和发展,是西方体育物质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也使得西方现代体育的得以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体育的主流。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 适用专业: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 总学时数: 34 (理论28学时: 自主6学时) 学分数: 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以及民众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学学生必须掌握康复医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服务大众,促进人民健康。本门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临床课程,于第八学期开设.其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明确康复医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常用的功能障碍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技术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原则与方法,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史、康复医学工作方式以及康复医学领域的新进展。 通过康复医学课程的学习,了解康复医学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树立早期康复的理念,强化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临床康复治疗手段,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指导或介绍病人应用康复疗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概论(4 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基本工作内容和对象,熟悉康复医学的工作 方式及各专业的职责,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史。 2。掌握功能、残疾和健康的概念;掌握ICP 国际分类的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 系,建立基于ICP框架之上的整体康复观念。 I教学内容 1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康复医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康复医学的特点,康复医学学科的内容,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各类康复机构. 2。残疾的概念; 残疾的国际分类: ICP框架: 残疾的预防。 第二章康复医学相关基础(3学时) 目的要求

运动处方的文献综述

运动处方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以及国民体育休闲观念的增强,运动处方的规范推广与普及工作势在必行。高校课外体育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原理指导健身的前景是极为广阔。在高校课外体育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原理进行体育锻炼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具有推广价值。我国在校大学生是国家今后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运用不同的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来培养更多这方面的人才,为我国各阶层的群众的健身锻炼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运动处方体育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运动处方教学 运动处方的概念: 在医学上,人类可分为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三类人群,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千差万别,不可能预先准备好适应所有人的运动处方,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机能状态下,对同一运动负荷的反应和效果也不一样.因此,运动处方的制定要做到对“症”下“药”,克服锻炼的盲目性. 1953年,西德的黑廷格和缪拉等关于“不同强度、不同持续时间和频率的运动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的论文的发表,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对运动处方的广泛关注。我国对运动处方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几十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体情况看,研究和应用尚不够普厦。后有多位专家学者从自己所从事专业的角度对运动处方的概念作了界定:运动处方是一种根据体育锻炼或运动的人的现实状态,具体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结

合生活环境重要任务和运动爱好等个人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和频度及注意事项,以便有针对性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强体、防治疾病目的。 我国和国外运动处方的发展: 运动处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运动处方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均有了很大进展。1995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美国运动医学会联合提出:把原来的“强健模式”修改为“健康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把原来运动方案中过高的运动强度降下来,建议以快走或类似快走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每天累计运动时间为30分钟以上。 与国外运动处方的研究相比我国尚缺乏大样本、大规模、多指标、长时间跟踪、多学科之间协作的研究;运动处方的个性化研究比较薄弱,各种疾病的运动处方研究需要进一步精确化、科学化,特殊人群的运动处方研究还不够;在坚持健康评价和体能测试方法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还需实现简捷化和实用化;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处方的教学工作、社区与家庭运动处方的推广工作亟待加强,这将有利于终身体育理念和科学健身思想的传播:应用型专业人才欠缺。因此我国应加强这方面的人才。 运动处方的制定: 在进行运动处方的制定前,必须对其进行健康诊断和体力测定,包括体格检查和运动测试.运动测试中可采用台阶试验等方法.运动处方的制定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运动项目,运动方式,运动类

(2023)《社会体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2023)《社会体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社会体育的主要功能是:() 1.健身功能; 2.文化娱乐功能; 3.社会情感功能; 4.发展生产力功能; 5. 1.~4.均是。 2、社会体育学的学科性质是:() 1.运动人体科学; 2.体育人文社会学; 3.体育教育训练学。 3、与社会体育相近的概念为:() 1.群众体育、大众体育、身体锻炼; 2.娱乐体育、休闲体育、生活体育、终身体育; 3.1.与2.均是。 4、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创业阶段、马鞍型阶段、畸形发展阶段; 2.创业阶段、畸形阶段、初步改革阶段、深化改革阶段; 3.创业阶段、马鞍型阶段、畸形阶段、初步改革阶段、深化改革阶段。 5、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1.社会体育; 2.终身体育; 3.身体锻炼; 4.社会体育、终身体育、身体锻炼。 6、社会体育的组成要素包括:() 1.人的要素、财、物; 2.人、财、物、时间; 3.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 7、社会体育的参与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 2.终身参与和间断性参与、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 3.终身参与和间断性参与、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8、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 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 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4.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 9、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等级分为:() 1.初级、中级、高级; 2.初级、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师; 3.初级、中级、高级、 社会体育指导师。 10、根据职业标准规定,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师接受培训的时间应不少于:() 1.130学时; 2.150学时; 3.140学时; 4.120学时。 11、我国体育场地设施按产权性质可以分为:()

华南师范大学706体育概论与运动生理学2010-2021年真题

运动生理学 论述题 1根据肌肉收缩后长度和张力变化,简述肌肉收缩方式,分别描述各种收缩方式的力学优势和不足,并举例说明肌肉收缩方式在运动训练中的综合应用。 2选一项运动简述该运动能量供应方式并阐明主要供能方式评价方法和训练手段。 3简述儿童生长发育身体素质规律,并据此提出儿童青少年业务训练基本原则。4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结合一项运动项目或技术讲一下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与基本原则 应用题 1结合日常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或健身实践提出学术研究问题,并简要给出研究设计方案。 2张先生50岁,身高170 体重85kg,每年体检血脂血糖未见异常,平时无运动习惯,现在想参加健身活动,在健身前要有进行哪些检查和机能检测,并根据身体情况制定有氧耐力测试方案,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果,给出不同的健身方案。 体育概论 名词解释 1体育本质2体育功能 简答 1例举说明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2简述竞技体育的价值 论述 1结合体育目的的概念探讨中国现有体育形态应该采取的体育手段2结合体育中考100分热议,可能给学校体育带来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40分) 1.基础代谢 2.突触传递 3.肺活量 4.体质指数 二、简答题(55分) 1.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规律 2.准备活动的生理基础 3.胰岛素对代谢的作用 三、分析题(25分) 甲和乙都是长跑运动员,都经过3年时间的系统训练。在一次5000米运动比赛之后,测得甲乙的运动成绩和最大摄氧量都相同。甲的无氧阈为63%VO2max,血乳酸水平为3.9mmol/L,乙的无氧阈为79%VO2max,血乳酸水平为4.2mmol/L,分析甲和乙运动员谁的发展潜力更大? 四、简述运动中循环系统的变化(30分) 体育概论 一、名词解释(40分) 1.健身休闲 2.体育的娱乐功能 3.身体姿势 4.三维健康观 5.举国体制 二、简答题(60分) 1.实现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举例说明体育运动项目的分类 3.从体育全球化的角度简述体育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50分) 运用我国体育目的和体育的功能等相关知识分析“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一句话

康复医学书籍

康复医学书籍 康复医学教材 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序号书名出版社主编价格1康复医学导论华夏出版社吴弦光¥13.3 ¥4.2 2人体发育学华夏出版社江钟立17 元 11.7 元 3运动学华夏出版社周士枋¥32.50 ¥32.2 4康复心理学华夏出版社贺丹军¥32.00 ¥22.40 5康复疗法评定学华夏出版社恽晓平75.00 ¥55.50 6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华夏出版社桑德春 7运动疗法技术学华夏出版社纪树荣75.00 ¥52.50 8临床运动疗法学华夏出版社励建安40.00 ¥37.60 9文体疗法学华夏出版社金宁35.00 ¥32.90 10理疗学华夏出版社乔志恒 11日常生活技能与环境改造华夏出版社汪家综39.00 ¥36.66 12基础作业学华夏出版社陈立嘉21.00 ¥16.80 13临床作业疗法学华夏出版社王刚75.00 ¥70.50 14假肢与矫形器学华夏出版社赵辉三48.00 ¥33.60 15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华夏出版社许健鹏60.00 ¥42.00 16言语治疗学华夏出版社李胜利25.00 ¥17.50 17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研究华夏出版社刘克敏 18临床康复学华夏出版社关骅60.00 ¥42.00 19社区康复学华夏出版社赵悌尊29.00 ¥27.26 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序号书名出版社主编价格 1功能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汪华侨 2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瑞元22.00

¥20.90 3人体发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李晓捷17.00 ¥15.98 4人体运动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戴红10.50 ¥3.20 5康复医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宁华10.50 ¥3.20 6康复功能评定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玉龙¥60.00 7物理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燕铁斌¥55.00 8作业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窦祖林75.00 ¥70.50 9语言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李胜利¥26.00 10传统康复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陈立典¥46.00 36.80 11临床疾病概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刘文励¥89.00 78.20 12肌肉骨骼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张长杰¥33.00 13神经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倪朝民88.00 ¥82.72 14内外科疾患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何成奇¥39.00 ¥32.00 其它 序号书名出版社主编价格1运动生物力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建设¥12.20 ¥10.40 2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4.40 ¥12.96 3运动营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张钧20.00 ¥6.00 4运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世昌37.10 ¥31.90 5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 研究生教学用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田野87.00 ¥81.78 6运动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孙少强18.00 ¥12.80 7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邓树勋 87.00 ¥81.78 8运动时间营养学北京体育大学李世成¥31.35 9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毛家宏20.00 ¥18.80 康复医学专著 序号书名出版社主编价格1实用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南登崑70.00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学后总结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学后总结 第一篇:《运动人体科学概论》学后总结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学后总结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讲述了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应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和体育保健学等多种人体科学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的综合性科学知识体系,是我国体育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系统的介绍了人体基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特点和运动伤病的基本知识;适当介绍了人体基本组成、运动员营养和运动按摩;而对运动训练更为重要的身体素质、运动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和运动代谢,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作为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学过这门课程后感到受益良多。作为一个有生命体,了解自身的生命系统,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了解其正常有益的生活习惯,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首先谈谈运动与营养。 一、运动与营养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运动与营养应该是相结合的。营养和运动是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优异的运动成绩取决于三个因素:正确选材、科学训练和合理营养,缺一不可。合理的营养提供运动适宜的能源物质,有助于剧烈运动后的恢复,可减轻运动性疲劳的程度或延缓其发生。引起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常见原因如脱水、体温调节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酸性代谢产物的蓄积、电解质平衡失调所致的代谢紊乱、能源储备物的损耗等均可在合理营养的措施下(如适宜的饮食营养和补液等)延缓疲劳的发生或减轻程度。合理营养有助于解决运动训练中的一些特殊医学问题,如减体重;生长发育时期的运动员、妇女、老年人、患有不同疾病的人参加体育运动时,均面临的不同的生理问题,需要特殊的营养调控,以保证练习效果及身体健康。 其次要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既要满足各类人群对各种营养素的生

完整word版)康复医学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康复医学教案(word文档良 心出品).doc 康复医学概论 第一节康复 教学目的: 1.理解康复的定义、对象、方式和对策,澄清对康复的模糊认识。 2.了解康复医学的组成、康复评定和主要康复治疗途径。 教学重点: 1.康复的定义。 2.康复预防和主要康复途径。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康复的定义。 2.康复医学的定义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板书 教学进程: 1.导言(2-3分钟) 简要介绍康复医学的重要性。 2.讲授(1学时) 一、康复的定义 二、康复的内涵 三、康复医学的组成、范围和与疾病的关系 四、康复预防和主要康复途径 五、康复治疗的分类 六、康复医学管理 3.小结(4-5分钟) 简要总结康复的概念、对象、领域和方式。

4.布置作业 1.什么是康复? 2.康复的领域是什么? 第二节残疾的发生与预防 教学目的: 1.理解残疾的概念、形成原因和分类。 2.了解残疾的预防。 教学重点: 1.残疾的概念。 2.残疾的形成原因和分类。 3.残疾的预防。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残疾的概念。 2.掌握残疾的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板书 教学进程: 1.导言(2-3分钟) 简要介绍本节课主要讲解的内容:残疾的发生与预防。 2.讲授(1学时) 一、残疾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二、残疾的分类 三、残疾的预防 3.小结(4-5分钟) 简要总结残疾的概念、形成原因和分类,以及残疾的预防。 4.布置作业 1.什么是残疾? 2.残疾的分类有哪些? 和压缩性

2、肌肉的收缩和伸长过程中的力学变化 提问 1、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有哪些? 2、肌肉的收缩和伸长过程中有哪些力学变化? 3.小结(时间)4~5分钟 简要总结人体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肌肉、肌腱、韧带、骨痂和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4.布置作业 1、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有哪些? 2、软骨的剪切性和压缩性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章康复医学基础 第二节人体生物力学 一、生物力学定义 二、骨骼的生物力学 1、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 2、骨痂的生物力学 三、关节的生物力学 1、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 2、肌肉的生物力学

杨文轩《体育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 引论 0.1复习笔记 0.2课后习题详解 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章体育概念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体育功能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体育目的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体育过程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过程性评价。[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研]第5章体育手段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体育科学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体育文化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体育体制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体育发展趋势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引论 0.1复习笔记 一、概念 1体育 体育是伴随着人类起源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伟大的、有关人类身体实践的文化活动。 2体育学 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主要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层次及其演变;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3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体育概论是关于体育学的要略论述,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体育学子全面了解体育与体育学的指导性课程。 二、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初步形成阶段 (1)我国体育学的形成源于对体育原理、体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 (2)出版的一批著作使带有学科性质的体育学研究得以起步。 (3)体育主要是根据运动项目的分类作为高等院校的课程,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学学科体系。 2引进与移植阶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