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 精品

诗词鉴赏-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 精品
诗词鉴赏-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 精品

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

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五言绝句有仄起、平起二格。

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

全篇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特色。

下面是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ō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

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希望你喜欢。 首春逢耕者 作者: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此诗写的是诗人来到永州第一年即公元806年(元和元年)早春的情景。 一天,诗人独自出游到永州郊外,目睹到一幅在长安做京官时不曾有过的春意盎然的田园图景。原野上清泉涌流,草木萌蘖,鸟语花

香,更有农人春耕正忙。诗人倍感新奇与兴奋,以饱蘸深情的笔,记下了这赏心悦目的幕幕景象;身为“僇人”,羁留异地,触景生情,勾起了诗人对故土的不尽思念,以及对不幸人生的无限感慨。 全诗以第五联过渡,由所见所闻转入写所思所感。诗人看到一派宜人的早春景象后,引发的不是美好的憧憬、宏大的志愿,而是强烈的思念故土之情。正如近藤元粹《柳柳州诗集》卷三所言:“贬谪不平之意片时不能忘于怀,故随处发露,平淡中亦有愤懑,可压也。”由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北方旧居已人去楼空,昔日田园因无人料理而杂草丛生,沦为荒地;由此又进一步引发对人生的感慨,感到无可寄托——政治前途既已渺茫,沉闷之情又无以排遣,精神的家园不知安在。惶惶不可终日,诗人对这种无所事事的无聊生活,极度地不适与不满,甚至羡慕起隐士来——尽管他们功名无所成但还有所寄寓。无意间诗人遇到了田间劳作的老汉,于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诗人向这位素昧平生的老汉一吐衷肠,一泄为快。于此,也正是辛勤劳作的农民给了他以莫大的慰藉,使他舍不得离开田头,无限眷恋地抚摸着农夫的犁耙,交谈中已不知天色已晚,猛回头,发现炊烟已弥漫天空。 在身为“羁囚”的情况下,农夫已成为柳宗元倾诉的对象,与农夫倾心交谈已成了他精神解脱的最好方式。柳宗元之所以那般热爱永州山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永州人的信赖和感激。 但诗歌尾联,诗人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落寞,思念故乡,但在他眼前的仍是烟云横断。这意境与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柳宗元诗歌鉴赏

柳宗元诗歌鉴赏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代:柳宗元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译文及注释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注释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 注释

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 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⑶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郑玄注:“异服,若聚鷸冠、琼弁也。”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后汉书·西南夷传论》:“夷歌巴舞殊音异节之技,列倡于外门。” ⑷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宋周密《武林旧事·进茶》:“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 ⑸趁虚:即“趁墟”。赶集。宋钱易《南部新书》辛:“端州已南,三日一市,谓之趁虚。” ⑹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山罽(jì):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元倪瓒《次韵曹都水》:“萧闱馆里挑灯宿,山罽重敷六尺床。” ⑺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宋苏轼《雷州》诗之一:“呻吟殊未央,更把鸡骨灼。”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 ⑻公庭:公堂,法庭。唐王勃《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怀道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唐朝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代表作品: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翻译】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柳宗元(鹘说)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柳宗元《鹘说》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 原文: 有鸷曰鹘者,穴于长安荐福浮图有年矣。浮图之人,室宇于其下者,伺之甚熟,为予说之曰:“冬日之夕,是鹄也,必取鸟之盈握者完而致之,以燠其掌,左右而易之,旦则执而上浮图之跂焉。纵之,延其首以望,极其所如往,必背而去焉。苟东矣,则是日也不东逐;南北西亦然。 呜呼!孰谓爪吻毛翮之物而不为仁义器耶?是固无号位爵禄之欲,里闾亲戚朋友之爱也,出乎鷇卵,而知攫食决裂之事尔,不为其他。凡食类之饥,唯旦为甚,今忍而释之,以有报也,是不亦卓然有立者乎?用其力而爱其死以忘其饥,又远而违之,非仁义之道耶?恒其道,一其志,不欺其心,固斯世之所难得也。 余又疾夫今之说曰:“以煦煦而嘿,徐徐而俯者善之徒;以翘翘而厉,炳炳而白者暴之徒。”今夫枭鸺晦于昼而神于夜;鼠不穴寝庙,循墙而走,是不近于煦煦者耶?今夫鹄,其立趯然,其动砉然,其视的然,其鸣革然,是不亦近于翘翘者耶?由是而观其所为,则今之说为未得也。孰若鹄者,吾愿从之。毛耶翮耶,胡不我施?寂寥太清,乐以忘饥。 译文: 有一种鹘的鸷鸟,在长安的荐福佛塔上筑巢居住已经很多年了。在荐福寺居住的和尚伺探它,非常熟悉它,对我讲起这只鹘说:“到了冬天的晚上,这只大鹘一定要带一只盈盈一握的小鸟完整无缺地回到巢穴之中,来捂热小鸟的爪掌,还左右不停地轮换着捂。到第二天早上就带上小鸟,登上荐福寺佛塔的顶端,放走那只小鸟,伸长脖子翘首而望,极目张望小鸟所飞往的方向,他自身一定背着这个方向而离开。假如小鸟飞向东方,那么它这一天决不会去东方逐食,其他的南、北、西三个方向的情况也是这样。” 诶,谁说爪吻毛翮的动物就不做仁义的事呢?鹘本来是没有名声职位,官爵俸禄的欲望的,没有邻里亲戚朋友的友爱之心,它从壳卵之中出生,就知道攫取食物撕袭后吞吃,不做别的事情。大凡象鹘鸟这类吃肉食动物的饥饿,在早晨的

柳宗元的诗全集

柳宗元的诗全集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那么,柳宗的诗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的诗全集,各位小伙伴有了解柳宗元的这些诗?欢迎赏析柳宗元的诗全集。全唐诗卷350_1 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柳宗元皇耆其武,于溵于淮。既巾乃车,环蔡具来。 狡众昏嚚,甚毒于酲。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皇咨于度,惟汝一德。旷诛四纪,其徯汝克。 锡汝斧钺,其往视师。师是蔡人,以宥以釐。 度拜稽首,庙于元龟。既祃既类,于社是宜。 金节煌煌,锡质雕戈。犀甲熊旂,威命是荷。 度拜稽首,出次于东。天子饯之,罍斝是崇。 鼎臑俎胾,五献百笾。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既涉于浐,乃翼乃前。孰图厥犹,其佐多贤。 宛宛周道,于山于川。远扬迩昭,陟降连连。 我旆我旗,于道于陌。训于群帅,拳勇来格。 公曰徐之,无恃额额。式和尔容,惟义之宅。 进次于郾,彼昏卒狂。裒凶鞠顽,锋猬斧螗, 赤子匍匐,厥父是亢。怒其萌芽,以悖太阳。

王旅浑浑,是佚是怙。既获敌师,若饥得餔. 蔡凶伊窘,悉起来聚。左捣其虚,靡愆厥虑。 载辟载袚,丞相是临。弛其武刑,谕我德心。 其危既安,有长如林。曾是讙譊,化为讴吟。 皇曰来归,汝复相予。爵之成国,胙以夏区。 度拜稽首,天子圣神。度拜稽首,皇祐下人。 淮夷既平,震是朔南。宜庙宜郊,以告德音。 归牛休马,丰稼于野。我武惟皇,永保无疆。 全唐诗卷350_2 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柳宗元 方城临临,王卒峙之。匪徼匪竞,皇有正命。 皇命于愬,往舒余仁。踣彼艰顽,柔惠是驯。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既砺既攻,以后厥刃。 王师嶷嶷,熊罴是式。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寇昏以狂,敢蹈愬疆。士获厥心,大袒高骧。 长戟酋矛,粲其绥章。右翦左屠,聿禽其良。 其良既宥,告以父母。恩柔于肌,卒贡尔有。 维彼攸恃,乃侦乃诱。维彼攸宅,乃发乃守。 其恃爰获,我功我多。阴谍厥图,以究尔讹。 雨雪洋洋,大风来加,于燠其寒,于迩其遐。 汝阴之茫,悬瓠之峨。是震是拔,大歼厥家。 狡虏既縻,输于国都。示之市人,即社行诛。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一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柳宗元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一首《江雪》正是这样,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柳宗元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柳宗元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柳宗元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一首先,柳宗元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柳宗元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

柳宗元《视民诗》原文及注释

柳宗元《视民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视民诗(眎民诗)》的作者是柳宗元 ,被选入《全唐诗 》的第 350 卷第 16 首。 原文 帝视民情,匪幽匪明。 惨或在腹,已如色声。 亦无动威,亦无止力。 弗动弗止,惟民之极。 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 明翼者何?乃房乃杜。 惟房与杜,实为民路。 乃定天子,乃开万国。 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 有作有迁,无迁无作。 士实荡荡,农实董董,工实蒙蒙,贾实融融。 左右惟一,出入惟同。 摄仪以引,以遵以肆。 其风既流,品物载休。 品物载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 惟天子明,乃二公之成。 惟百辟正,乃二公之令。 惟百辟谷,乃二公之禄。 二公行矣,弗敢忧纵。 是获忧共,二公居矣。 弗敢泰止,是获泰已。 既柔一德,四夷是则。 四夷是则,永怀不忒。 注释

1、帝:上帝,天帝。眎:古“视”字,审察。 2、匪:非。言不论幽明皆察之。 3、惨腹:肚痛。二句谓或疼在腹中,已得如有色声见于外者而知之。 4、极:最高准则。 5、 民眎:下民的观察。 《孟子·万章上》 :“ 《泰誓》 曰:“‘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 6、明德:指明德之君。翼:辅佐之臣。 7、房:房玄龄,唐太宗时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杜:杜如晦,太宗时任尚 书右仆射。”二人同为太宗贤相,时号“房杜”。 8、路:大道,正路。 9、释:消除。盆民:指游手好闲之民。 10、作:创造,作为。迁:变易。 11、荡荡:胸怀宽广。董董:憨厚貌。 12、蒙蒙:幼稚貌。融融:和乐貌。 13、左右:指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 14、摄仪:法度。引:引导。 15、肆(yì):通“肄”,习。 16、品物:万物。休:美。 17、守:主持,掌管。 18、百辟:百官。 19、优纵:忧虑和放纵。忧共:共优患难。 20、泰止:安居。 21、柔:安抚。一德:同心同德。则:仿效。 22、忒:差错。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 年—819 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柳宗元是中国唐朝文 学 家、哲学家、散文 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 大于诗。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7、《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1、《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种柳戏题 唐代: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译文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能够流传。 注释 戏:逗趣。戏题:以题诗作为消遣之意。在这里,柳宗元借种柳为题,以轻松的笔调,抒发感情,寄托理想。 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当时亦称浔水。 故事:过去的事情。推移:指时光的流逝。 昔年:往年,历史。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种柳会成为将来人们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种史迹。

垂阴:指柳树遮阴。当:理应。覆地:遮盖大地。 耸干(sǒnggàn,即怂赣):高耸的树干。会:能够,一定能。 参(cān餐)天:高入云天。 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对,决 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思召 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大意即召公有惠 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所种的甘棠树,还做了诗 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后世诗词中,遂用“思人树”作为赞 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 福于民的愿望。 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赏析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之所 以说其“别具一格”,是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 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 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 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另外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意使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 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 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不过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 妙不可言。 而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 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的一段佳话。这绝不是作者的自夸,实际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处的时代

柳宗元诗歌简论

柳宗元诗歌简论 作者:梁鉴江时间:2010/7/8 16:24: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柳宗元出身L林盛旗,父镇官至侍御史l_…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涛≥、《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珠若珠贝。当时流辈成推之“(《旧唐书梆宗元传》)他不仅年纪轻轻便卓越的文才能和渊博的学问在流辈L}1享有盛誉,而儿利举仕途也颇为顺利。他2l岁登进l一,26岁第博学宏词科,授集贤院正字,3l岁任监察御史里行,两年后人尚书省为札部外郧.颇得翰林学±王叔文器重,参与政治革新,成为时的风云人物从26岁至33岁,铆宗元可谓“超取显美”(《与萧悦书)),春风得意。但是随着革新失败,顺宗逊位,王叔文被贬(次年被杀),柳宗元受到残酷的逼害,十年永州.四年梆州,在僻远的蛮荒之地度过以后的岁月。柳宗元的诗歌,陈少数儿篇,绝大部分写于贬谪之后,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他的贬谪生活和思想感情.成为我们认识柳宗元的非常重要的资料柳宗元诗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抒写被贬的幽愤。“长吟哀歌,舒泄幽郁。”((上李中丞献所著文启>)政治上的失意之感、被贬的悲愤之情.时刻伴随着柳宗元的贬谪生活.他无计排遣愁怀.稍舒幽郁。翻开柳宗元的诗歌,处处都可以见到诗人在极度的痛苦中挣扎。(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届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未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写于永州。弘农公,即诗人岳丈杨凭。他任江西观察时,为御使中丞李夷简所劾.以贪污僭侈之罪贬监贺尉。其后罪名得以昭雪,人为王傅。这是杨凭罪名旧雪后柳宗元献给他的~首诗涛叶1赞坝杨凭的才德,写他由贬谪而人博,最后写技自己的不幸遭遄: 独弃伦人国,难窥夫子墙……世议排张挚,时情弃仲翔不言螺绁枉,徒恨};擞长。贾赋愁单阐,邹书-陆大粱。炯0那自是昭世懒佯狂鸣玉机全息,怀沙事不忘:恋恩何敢死7垂泪对清湘 诗人张挚未能取悦当世,致终身不仕,虞翻犯颜直谏.肚不协俗,终见谤坐徙,写出自己因参与王叔文革新被贬的悲愤,并箕子、屈原自况.表白自己的炯炯忠IL,。《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感谢娄图南在自己失意之时相濡以沫.诗中处处表现出诗人“锻羽”的惨痛、机锋四伏的凄惶和“远弃”“天边”的孤寂。在(零睦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中,诗人叹友伤己,悲愤之情不能自已。吴武睦亦永州流^,与柳宗元有相似的遭遇。“锻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是柳宗元和友人的不幸遭遇与满腔悲愤的形象描写(人黄溪闻猿>写由猿声而引起对身世的哀伤,读者如见其泪.如闻其哭。(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人七律的脍炙人口之作.饱蕴远逐柳州的“茫茫……愁思”<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是现存柳诗最长的一首。此诗纪游、写景、咏志融合成篇,而以咏志为主。作者在游南亭夜还之时,百感交侵,

柳宗元的诗词名句_经典语句

柳宗元的诗词名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柳宗元《渔翁》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1 / 3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柳宗元《饮酒》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柳宗元《咏三良》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柳宗元《饮酒》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柳宗元《饮酒》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柳宗元《饮酒》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柳宗元《饮酒》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柳宗元《跂乌词》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2 / 3

柳宗元《江雪》高考诗歌鉴赏

柳宗元《江雪》鉴赏 古诗鉴赏 0125 1314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 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

诗词鉴赏: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诗词鉴赏: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首春逢耕者 唐代: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译文 楚南一带春天的征候来得早, 冬天的余寒未尽,草木的生机却已萌发。 原野的泥土释放出肥力, 像冬眠的动物争相在上面安家。 春天的景象还没装点到城郊, 农民便已结伴耕稼。 园林中传出鸟儿婉转的叫声,

小洲洼地的新泉清澈令人叹嗟。 农事确实要平时致力, 如同囚犯般寄居外地也许会耽误终生。 故居的池塘想必已被杂草淹没, 老家的田园当时长满了乔木、灌木和蔓藤。 羡慕隐士已有所托, 谋取功名却已不成。 姑且跟随田间老汉细细攀谈, 详细地表述了自己的苦衷。 无限眷恋地抚摸着犁耙, 时间于不知不觉中过去,回头一看已是满天烟云。 注释 首春:诗人来到永州度过的第一个春天。 土膏:泥土的肥力。 蛰(zhé折):蛰居,即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缀(zhuì坠):装饰,点缀。 穑(sè色)人:农民。偶耕:两人并耕。 啭(zhuàn转):鸟婉转地叫。 渚(zhǔ主):水中的小块陆地,小洲。 羁(jī鸡)囚:留在外地的囚犯。羁,羁留,停留。故池:旧居的池塘。芜(wú吴):丛生的杂草。

遗亩:家乡旧日的田园。榛荆(zhēnjīng针茎):榛,一种落叶乔木;荆,一种落叶灌木。 款曲:衷情。 眷然:怀念的样子。耒耜(lěisì累四):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木把叫“耒”,犁头叫“耜”。 鉴赏 此诗写的是诗人来到永州第一年即公元806年(元和元年)早春 的情景。 一天,诗人独自出游到永州郊外,目睹到一幅在长安做京官时不 曾有过的春意盎然的田园图景。原野上清泉涌流,草木萌蘖,鸟语花香,更有农人春耕正忙。诗人倍感新奇与兴奋,以饱蘸深情的笔,记 下了这赏心悦目的幕幕景象;身为“僇人”,羁留异地,触景生情, 勾起了诗人对故土的不尽思念,以及对不幸人生的无限感慨。 全诗以第五联过渡,由所见所闻转入写所思所感。诗人看到一派 宜人的早春景象后,引发的不是美好的憧憬、宏大的志愿,而是强烈 的思念故土之情。正如近藤元粹《柳柳州诗集》卷三所言:“贬谪不 平之意片时不能忘于怀,故随处发露,平淡中亦有愤懑,可压也。” 由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北方旧居已人去楼空,昔日田园因无 人料理而杂草丛生,沦为荒地;由此又进一步引发对人生的感慨,感 到无可寄托——政治前途既已渺茫,沉闷之情又无以排遣,精神的家 园不知安在。惶惶不可终日,诗人对这种无所事事的无聊生活,极度 地不适与不满,甚至羡慕起隐士来——即使他们功名无所成但还有所 寄寓。无意间诗人遇到了田间劳作的老汉,于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 诗人向这位素昧平生的老汉一吐衷肠,一泄为快。于此,也正是辛勤 劳作的农民给了他以莫大的慰藉,使他舍不得离开田头,无限眷恋地 抚摸着农夫的犁耙,交谈中已不知天色已晚,猛回头,发现炊烟已弥 漫天空。

唐诗江雪柳宗元

唐诗江雪柳宗元 《江雪》这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在冰天雪地的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 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 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 江雪柳宗元 ,欢迎阅读。 【原文】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 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翻译 】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创作背景】
1/8

唐顺宗永贞元年, 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 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 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 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 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 他就借描写山水 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 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 诗。 【赏析】 头二句写雪封山野的情景。 千山万壑, 树木茂密, 可是山中却不见一只飞鸟; 原野辽阔,路径万条多,却不见一个行人的足印。极目四望,唯见四野白茫茫, 一片银色世界,这两句没有明点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的幽寂境界,却生动地 表现出了漫山遍野的雪封景象,使人感到寒意凛冽。 后两句别开生面,勾画了一个渔翁独钓寒江的奇异景象。风雪满江,在那严 寒的江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有一叶渔舟,渔舟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的渔翁,正迎风抗雪,在寒江上垂钓。最后一句点出雪字,包笼全篇。 四句诗,有山有水,有孤舟,有渔翁垂钓,人物与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 极佳,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后世画家, 多喜用该诗的意境入画。 这首诗看似乎写景, 其实是借江野雪景的描写来塑造诗人自己的形象的。 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形,实际上是诗人的自画像,它寄寓着诗人在永贞 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远 谪永州,与同党天各一方,处境孤独,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答 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就曾表明:虽万受摈弃,也不更乎其内。在永州十年后, 他改任柳州刺史, 地虽更为僻远, 但有了实权, 他就又以积极的革新政治的姿态, 兴利除弊, 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这都清楚地说明他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坚 贞不屈的精神。 所以说诗中所刻画的老渔翁形象, 正是诗人同恶劣环境对抗的内 心世界的形象表现。 但是诗中以辽阔空旷的背景映衬寒江独钓的孤舟, 也透露出 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简约, 意境高洁。 绝、 灭、 雪都是以入声字作韵脚。 入声字短促, 很适合表达愤慨不平的心声和幽寂凄冷的情调。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 (公元 773 年—公元 819 年) , 字子厚, 汉族, 河东 (现在山西芮城、 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 家、哲学家、散文
2/8

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什么诗

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什么诗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江雪是一首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

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

柳宗元诗歌名篇赏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 唐顺宗时为礼部员外郎,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这个政治改革集团,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推行免除部分苛捐杂税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 因为改革触犯了宦官权豪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宪宗李纯继位后,改变遂告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人被贬到边远的地区。柳宗元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最后病死在柳州,年仅四十六岁。人称柳河东,有《柳河东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诗鉴赏 这是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时写的一首吟咏江野雪景的五言绝句,是古今传诵的名作。 头二句写雪封山野的情景。千山万壑,树木茂密,可是山中却不见一只飞鸟;原野辽阔,路径万条多,却不见一个行人的足印。极目四望,唯见四野白茫茫,一片银色世界,这两句没有明点“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的幽寂境界,却生动地表现出了漫山遍野的雪封景象,使人感到寒意凛冽。 后两句别开生面,勾画了一个渔翁独钓寒江的奇异景象。风雪满江,在那严寒的江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有一叶渔舟,渔舟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正迎风抗雪,在寒江上垂钓。最后一句点出“雪”字,包笼全篇。 四句诗,有山有水,有孤舟,有渔翁垂钓,人物与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极佳,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后世画家,多喜用该诗的意境入画。 这首诗看似乎写景,其实是借江野雪景的描写来塑造诗人自己的形象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形,实际上是诗人的自画像,它寄寓着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远谪永州,与同党天各一方,处境孤独,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就曾表明:“虽万受摈弃”,也“不更乎其内”。在永州十年后,他改任柳州刺史,地虽更为僻远,但有了实权,

小学生古诗《江雪》教学案例

小学生古诗《江雪》教学案例教学背景 搭建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桥梁,巧妙点拨。给学生以自主学习字词的权利,充分调动其学习、积累、辨识字词诗句的积极性。从而顺利跨越诗文障碍,使先入为主的记忆为正确无误。 领会诗作意境与创作背景的关联,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积淀,诱发情感的共鸣,激发表达的欲望。使学生在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的同时,既开启了想象的闸门,又训练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阅读人物,延展主题。尝试把诗人感性而又真实的展现给学生,把同主题的诗文潜移默化的渡入学生的脑海。收集同主题以及同作者的古诗,激发学生利用 课余时间积极学习古诗的兴趣,拓展古诗阅读的范围,初窥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力求使课堂教学走向“意犹未尽”的境界。 教材简析 辽阔深远的雪景,清高孤傲的隐者,禅韵绝妙的意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一尘不染、一声不 响的白漫漫大地真干净的空无世界,看到了一个忘却俗

世里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境地,享受着禅意带来的愉悦,毅然独钓寒江的渔翁,感受到诗人为实现某一目标所承载着常人承受不了的压力,品尝着常人不愿品尝的孤独,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那种孤傲狷介凛然不可侵犯的高贵个性。 目标预设 1、正确背诵诗文,注意“径”、“踪”、“蓑笠”、“翁”字的读音;正确默写诗文,把握“孤”、”蓑笠”、“钓”字的字形。 2、理解诗词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积累写雪景的词语。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其孤傲不屈的品质。 4、收集同主题以及同作者的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拓展古诗阅读的范围。 重点 1、背诵、默写诗文。 2、字词所创设的凄清高远的意境 难点 1、感受诗人孤傲不屈的品质。 设计理念 1、搭建教学与能力考察的桥梁,打破古诗掌握的音似意去远,似懂非懂的小和尚念经式的熟读成诵,摹写面目全

柳宗元的诗赏析

柳宗元的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柳宗元一生中,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是我国著名的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赏析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译文 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 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 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 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江雪》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江雪 体裁:诗 题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 名字:柳宗元 年代:唐代 描述: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翻译: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绝迹;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原文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赏析二:思想内容 诗人仅仅用二十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向读者展示了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而这一切实则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在走下坡路的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 赏析三:艺术特色 诗人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使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首先,“千山”、“万径”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倒反而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如此一来,表达诗人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诗人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遥远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突出。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