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路

浅论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13054011.html,

浅论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路

作者:甘毛文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2期

摘要:笔者通过考查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现状,认为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存在整体开发不足、产业结构低端和发展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等问题,提出了促进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构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链;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

关键词: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思路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当时比较有影响力旅游项目有龙胜龙脊梯田、三江侗寨、宁明花山等。经过近40年的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在扶贫开发、解决就业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中的一个亮点。本文试图分析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不足问题以及进一步促进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路。

一、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三条民族文化旅游带基本形成

目前,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基本形成了桂北、红水河、中越边境三条旅游带,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游、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中越边境探秘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1.桂北民族文化旅游带:以民族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桂北山地民族文化旅游带,包括龙胜、三江、融水、罗城、环江、南丹等县。这条民族文化旅游带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如龙胜龙脊梯田、三江程阳风雨桥、融水苗族节庆、广西独特的仫佬族和毛南族风情以及特色鲜明的南丹白裤瑶风情等。其中龙胜、三江都是中外游客最喜爱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2.红水河民族文化旅游带:以长寿养生、铜鼓文化等为特色的红水河流域民俗文化旅游带。这条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为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最具人文气息的特色旅游资源。

3. 中越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带:以边境民族风情、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带,覆盖东兴、防城、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8个边境县(市、区)。这里既有防城的大板瑶、那坡的黑衣壮、龙州的天琴、靖西的绣球街等民族风情,也有宁明花山壁画、凭祥友谊关、龙州小连城等历史文化,更有大新德天跨国瀑布、靖西通灵大峡谷等自然山水奇观,被誉为“中越边境旅游画廊”。

(二)“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的模式基本形成

广西的民族地区大多在农村,乡村旅游已成为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新农村建设、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建设、清洁乡村等融为一体,同步推进。民族地区的星级乡村旅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国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 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在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 化和连南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因此,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 的课题。客家文化渊源于中原文化,历史上中原汉族因宫‘廷内哄受贬、战乱和自然灾害等种种原因而出现过六次大南徙,汉族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舍。黎、瑶等族)融合,形成一支既保留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又容纳了南方少数民族文化

精华,在民俗风情、文化语言等方面有显著特征和相对独立性的客家文化,集中分布在粤东、闽南、赣南、东南亚,是一种颇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地域文化。本文试以客家文化为例,论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操作实践。 一、国内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六种基本模式: 1.集锦芬草式: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 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园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 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2.复古再现式: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 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六、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旅游社会学 班级旅管134班 学号89 姓名强兴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但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背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旅游文化失去其本真性时,逐渐被商业化、戏剧化、仪式化代替,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没有了其原承载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上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两个时期非常重要,即吴越国时期和南宋时期,至今西湖周边地区还遗留着大量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显著的都

广西与东盟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

广西与东盟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 . 2007-5-31 王洪涛李伯兴阅读11次 一、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合作的现状 东盟成立于1967年,成员国包括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10国,人口约5.2亿,国内生产总值(GDP) 总和约有7000亿美元,目前东盟是世界上比较活跃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中旅游业是它们重要的产业之—。2003 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开始生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开始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其中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广西与东盟的越南山水相连, 与东盟其他国家邻近,是我国与东盟国家联系的重要桥梁之一,在开展与东盟旅游合作方面优势明显,具有比其他内地省份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2年,广西国际旅游人次比1990年增加了1.63倍,其中接待的外国游人占国际旅游者的比重由1990年的29.60%上升到48.4%,增加了1.65倍,东盟旅游者占外国游人的比重由1990年的4.92%上升到2002年的26.56%,增加了5倍。2002年广西日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排在全国第7位,接待的东盟旅游者17.5万人次,占全区亚洲市场旅游者的42.3%。其中越南占60.88%,马来西亚占16.78%,泰国占11.59%,印度尼西亚占8.38%,新加坡占3.53%,菲律宾占1.88%。其余四国旅游者很少。这说明东盟10国在广西国际旅游市场的地位正在提升且发展迅猛,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是广西东盟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地。从1990~2002年广西国际旅游人数增加了1.63倍,国际旅游收入增加了6.22倍,说明国际旅游业投资的乘数效应很高,游客每增加1人可以带来约4倍的收入。国际旅游业的这一特性使它成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因此,广西加大力度拓展国际旅游市场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广西“十五”计划纲要和广西“旅游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已勾画出把广西建成旅游大省的宏伟蓝图。广西要建成旅游大省,不仅要做好国内市场,而且还要经营好国际市场。 目前,东盟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是我国首批开放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的目的地国家,也是广西公民自费旅游的主要目的地。1993年至2000年,广西的旅行社组织前往上述国家自费旅游人数达52807人次。越南是广西中越边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除广西本土居民外,全国各地每年都有约50 万人次经过广西的凭样、东兴、北海等口岸前往越南旅游。但是,除旅游人员外,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旅游其他领域的合作如旅游投资、旅游人才交流等方面较少。

广西传说典故:广西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

; 广西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要在不断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注重突出广西民族文化的三大优势:一是发挥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优势。广西民族地域文化绚丽多姿,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如扁担舞、铜鼓舞、绣球舞、芦笙舞等各具特色;民族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如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芦笙节、侗族花炮节、彝族跳弓节、京族唱哈节等各展风采;文化古迹如铜鼓、花山崖壁画、灵渠、真武阁、风雨桥、鼓楼等闻名中外。此外,广西边境文化、旅游文化特色浓郁,凭祥友谊关、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乐业天坑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和边寨风情文化,都展现了广西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优势,抓好这些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广西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基础。二是发挥民族文化艺术品牌优势。广西多年来举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文化节、北海珍珠文化节、柳州奇石文化节以及孔雀奖少数民族声乐大赛;刘三姐歌圩"等,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这些品牌活动和工程建设,使之成为西部大开发广西文化建设的大型重点项目,以此提高广西文化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发挥民族地方戏剧精品优势。广西具有悠久独特的少数民族戏剧和地方戏种,如壮剧、桂剧、彩调剧、邕剧、苗剧、毛南剧等。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挥广西民族戏剧和地方剧种的特色优势,实施民族文化精品战略,积极组织剧作家、艺术家深入实践,创作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浓郁民族风情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新剧目。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实现文化和建设的新跨越。迈入新世纪,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展先进文化,繁荣广西文化事业,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我们就能在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广西文化建设新跨越的进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摘要: 一、指导思想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 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 一、指导思想 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山为龙头,以XX湖为引擎,以三区三线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努力推动旅游业突破性大发展,为开创山水一体大旅游新格局,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打好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市旅游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2%以上,其中境外游客13万人次,外汇收入429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唏口29.8%;新增和提档升级A级旅游区5家,新增和提档升级星级饭店和星级农家乐100 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突破12 万人; 旅游投诉结案率和满意率力争均达到100%,旅游安全生产责任死亡事故为零。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1、抓好旅游项目规划和实施。按市政府即将批复的《XX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筛选旅游重点项目,积极申报,争取纳入省和国家项目库。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加快XX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XX 新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基本完成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完成XX XX修复、XX码头等十大工程,启动XX—级客运站等十大工程,形成东中西三大旅游板块。 3、配套完善一批项目。重点推进XX等项目建设,配套发展XX国际大酒店、XX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高质量做好环一江两山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二期建设工程。 抓政策引导,力推三线游持续快速升温 1、继续做好旅游一卡通发行。力争累计发行旅游一卡通达6万张。 2、完善三线游奖励政策。力争将原《实施细则》关于三线游的奖励标准由每人 1 0元调整到每人20 元,奖励资金纳入市政府旅游专项资金。 3、切实做好三线游促销等工作。精心策划包装三线游主题线路,充分发挥旅行社在拓展客源市场的主体作用,鼓励旅行社招徕外地游客,选择部分旅行社全力推介。创新制作三线旅游宣传品,继续抓好宣传品进宾馆工作。指导各县市区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培育三线旅游热点。 抓理念创新,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1、大力推进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用发展旅游的理念统筹相关产业的发展,用发展旅游的思路谋划社会事业的发展,主动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工业、农业当中去,把移民的内安后靠与旅游名镇、名村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名镇、工业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乐等创建工作。 2、加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深入挖掘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及吕家河民歌等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节目。探索发展旅游房车、游艇、露营地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3、推动旅游商品纪念品研发生产上水平上规模。巩固全市旅游商品大赛成果,对首

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思路研究

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思路研究 摘要 欠发达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囊括了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多高山高原峡谷盆地,可进入性差,交通不便,又远离海岸线多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生产、生存条件艰苦,水旱灾害频繁,广泛存在生态脆弱、环境污染、观念保守、人才匮乏、教育落后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欠发达地区由于其“欠发达”的属性——城镇化程度低以及可进入性差的不足,客观上会较好的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现状分析和当地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本文认为应当从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角度通盘考虑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投资环境、领导体制、教育水平以及人才战略,继而制定科学规划理清思路,确立几个促经济促民生的长远目标,稳步实施。欠发达地区落后的核心原因只是没能够找到一条绿色、科学的发展道路。如果真正做到“科学规划先行,官民上下一心”那么发展旅游业无疑是使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改善民生达到共同富裕的快速有效途径。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旅游;研究思路;SWOT分析 Abstract Underdeveloped are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regions of China, including the first step and the second step in our coentry, and it has many alpine valley and basin, poor accessibility , traffic inconvenience, and far away from the coast line and belongs to arid and semi arid climate zone, productive and living conditions is difficult, flood and drought is frequent. and it has a lot of questions to solve,for example ecological fragile,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nservative idea,lack of talents,backward education etc. However, because of its" underdeveloped" attribute -- the low level of the urbanization and poor accessibility will better maintain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tourism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local SWOT analysi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 article thinks that we should from underdeveloped region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consider of developing local tourism resource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raffic conditions, investment environment, leadership system,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alent strategy, and then make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manage clear thinking, and Identify a few hurried economy ti promote the livelihood of the long-term goal, and carry out steadily. The core reason of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behind is not able to find a green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f truly " scientific planning, the officials and the people of one mind" s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will help the underdeveloped area to take off deficient to become more rich and improve the livelihood and achieve the common prosperity. Key words: underdeveloped areas;Tourism;Researching thought;SWOT analysis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作者简介:宋琳英(1992-),女,汉族,山西省洪洞县,硕士,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摘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生存环境、历史渊源,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各自独具特色的民俗。不同的民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是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他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甚至可以说,特色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因素之一。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淳朴的民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将为山西旅游带来更多的魅力和活力。以大槐树为切入点,对民俗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为现实条件下山西省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开发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35亿人次,国内旅游超过2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近1500万人,2012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29.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国内旅游收入22706亿元,增长17.6%。

在此之中,民俗旅游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俗旅游项目以其鲜明的民俗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浓烈的民俗气息、显著的地域特征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外旅游者形成了巨大诱惑和感染。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到处流传,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明朝初年山西人民向各地迁移的情况,也在华夏民族心目中留下了悲欢离合的血泪回忆。 一、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文化生境 (一)大槐树景区的移民历史 大槐树旅游区位于洪洞县内,洪洞县位于临汾北30公里,位于临汾盆地北端,东靠南同蒲铁路与霍侯一级公路,南临309国道,西接汾河与大运二级公路以及大运高速公路,北依洪三公路,交通极为便利。从洪武六年开始至永乐十五年间,发生的数以万计的大规模移民总共18次,主要是从山西迁往周边主要的省份等地。直到元末明初时期,由于灾害越来越多,战争不断,导致中部地区人空虚,耕地荒芜,同时山西因太行山、吕梁山、黄河作为屏障,这个地利优势导致易守难攻,所以人民生活安定,农作物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和相邻的其他省份相比,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正因为这些原因,各地各省的难民大量涌入山西,是的这里

广西民俗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西民俗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发以来,旅游作为一项无烟的绿色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旅游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以观光为主的旅游,而是向着休闲、度假、求知等多方向发展。旅游活动发展的早期是强调文化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在旅游发展的成熟时期,则需要用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当地文化的传播。 民俗,指的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自古有之。而民俗文化则指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的风俗,具有世代相习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间社会文化,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在本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的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服饰、居住、生产、饮食等方面都形成了不同的风俗。这些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也从各个方面反应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俗的博大精深。 民俗文化同旅游的结合,给我国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文化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不仅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的要求,同时,还满足了游客“求知、求异、求新”的心理要求,逐渐成为各地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民俗文化游一方面促进了民俗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有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拉动了旅游景区当地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1.文化性与历史性 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是由各民族的民俗来承载的,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从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开始。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因其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自然产生不同的生活习俗,这是他们能够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保证,也是他们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文化能力,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形成自己独居特色的风俗习惯、饮食习惯、服饰习惯、待客礼仪、

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

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 (目录) 一、德化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特点 (二)旅游业发展优势 (三)旅游业发展机遇 (四)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德化县旅游业发展构想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旅游工作领导 (二)加大旅游引资投入 (三)加快旅游资源整合 (四)挖掘旅游文化涵 (五)优化旅游要素配置 (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七)开发旅游精品路线 (八)创新旅游促销手法 四、近期旅游业发展建议 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 (修改稿) 旅游业属于“无烟”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是现代 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促进开放,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德化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德化县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自然景观优美,历史古迹众多,瓷艺术精湛,山水风光秀丽, 民俗风情得体,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旅游业发展特点 1、起步晚、发展快。2005年,德化县接待旅游人数达27.6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12.3 万人次,年均增长15.6 %,“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15 %; 2005年旅游总收入8280 万元,比2000年增加3690万元,年均增长15.6 %,“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15 %。据统计,按旅游目的分类,游客以度假休闲、观光游览为主的占70%左右;科研调查、 商务活动、公务、进香朝拜、健身、购物和其它旅游的大约占30%。 2、旅游资源分布集中。德化旅游资源集中在北部赤水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以及城关浔中镇,有“一窑两漂四山”(即屈斗宫古窑址,石牛山、戴云山、唐寨山、九仙山和石龙溪、桃仙溪)等重要旅游景点。城区旅游资源包括浔中镇和龙浔镇,是以瓷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复兴,但另一方面也给民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并找出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对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1 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 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度,从而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熟悉,

广西桂平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舞春牛”民俗现状调查报告 2012级文化项目创意与管理张智 1240703013 调查对象:广西桂平市石龙镇居民 调查目的:了解石龙镇民俗“舞春牛”发展现状 调查方式:调查法:(1)走访调查(2)文献法 调查地点:广西桂平市石龙镇 一、桂平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桂平市是广西历史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其中部,地处低纬地区,属南亚热带。这里阳光充足,气候温和,交通便利,东可下广州往香港,南至北海,西通贵港达南宁到昆明,北上柳州可到京、沪、郁江、黔江得江三江交汇,水路也交通方便。桂平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得城半边山”之美誉,这里“得城半边山”就是指桂平西山,向有“林秀、石奇、泉甘、茶香”四绝而著称。此外,道教一一罗从岩、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广西第一高塔一一东塔、广西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江流峡谷大藤峡等都是美丽的景色而又具有特色的文化,更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金田起义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 石龙镇位于桂平市西部,是桂平市的“西大门”。东与蒙圩镇相邻,西与港北区庆丰镇、奇石乡相连,南与厚禄乡相接,北与武宣县桐岭乡接壤,与三里镇隔黔江相望。总面积284平方公里,辖21个村街146个自然屯,总人口7.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0%。 二、民俗介绍 民俗,即民间习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承袭的生活及文化活动。俗话说,“聊向村斋问风俗”,“入国先问禁,入境先问俗”,我们除了对山水的徜徉,也应注意对民俗景观的欣赏,从而使民俗文化可以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广西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广西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 现如今,广西旅游业面临了许多的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如有相当部分的旅游企业缺乏有知识价值的旅游资源观,旅游资源开发粗放;旅游景区、景点的过度开发给环境造成破坏。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风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区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这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一些风景区的水土、大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超过了规定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缺乏必备的景区规划和监管机制旅游业创新能力欠缺,旅游产品处于初级品开发,缺乏知识含量;一些旅游企业的管理手段落后,缺乏高素质的管理、经营的服务人才等等,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国际金融危机方面的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的旅游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现如今,我国旅游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容易受到各种政治、经济和自然等突发事件影响,如骚乱事件、非典疫情、洪灾地震等。广西旅游业也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后危机时代的挑战,受到国际局势、突发事件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3)竞争方面的问题 在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后,全国各省区旅游业发

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计划

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一、旅游产业是后发展地区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 贫困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世界很多国家都十分关注并提出了很多解决此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贫困落后地区多数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但同时也多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落后地区应该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而放弃机会成本较大的产业重点发展,西部的农牧业和采掘、原料长期以来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其存有的基础是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大,而这一部分成本既没有从经济的角度进行量化考核,也没有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环境保护的考察。现在看来,其实际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不具备继续作为先导产业的条件。 西部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独特性,旅游产业是西部真正的优势之所在。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目前西部12省区拥有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占全国总数的35%,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总数的34%,国家森林公园占总数的18%;从人文旅游资源来看,西部12省区拥有的文化名城占全国总数的32%,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总数的28%。同时,西部还是我国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有特色,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业本身以及它带动的相关行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从 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从而为西部贫困落后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提供一个适当的结合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通过开发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开发特点鲜明、品位较高的旅游产品,而且能够通过旅游开发及旅游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摆脱以往部分地区因贫穷而破坏生态,越破坏越贫穷的恶性循环,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旅游产业具有率先实现对外开放的产业优势

乡镇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育镇现代化发展水平,促进全镇旅游事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京南旅游文化小镇”,我村参加了由镇党委举办的“特色农业与旅游规划”培训,尽管这次培训班的时间很短,但是,培训的内容丰富,启发很深,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我进一步学到我们要抢抓城镇旅游建设机遇,更好更快的建设“京南旅游文化小镇”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就这次培训谈谈几点体会。一、加强城市的科学的规划。科学的规划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我们本地的特色因地制宜,借鉴其他著名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经验,随时跟上建设“京南旅游文化小镇”的步伐,为我镇度假旅游提供有利的因素,把我们的葡萄文化发扬光大。其中,旧城区的改造、新区的开发与保护、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及旅游设施的设置和建设等都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二、加强城乡规划法、规划体系的学习。《城乡规划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是一套系统的法律法规,要学好落实好、执行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例如,城乡规划的编制、管理、监督和实施的基本原则与运作程序,在很多方面今后都有待于加强和掌握。三、挖掘内涵,活用资源。城市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发展过程。学会认识、挖掘和利用所处优势,延续过去,创造城市发展空间。扶持发展,形成特色。四、做大做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的高度融合。采玉镇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对外来游客来说是极好的旅游吸引物。特色农产品本身就是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旅游产品,规划建成一大批集科技、现代、生态、展示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依据自己的农业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有地域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特色旅游农产品基地。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休闲农业。强化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其次是一体化,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携手并进。树立“用景观的理念经营农业、用旅游的理念建设农村”的观念,把发展“农家乐”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生态旅游型、田园风光型、文化特色型小城镇特色。五、特色型等类型的休闲旅游特色村建设。结合乡村旅游,加大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环境整治”、“乡村工程”、“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实现村庄绿化、洁化、亮化与美化。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的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支撑,吸引大批游客和市民前往农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整体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纳入我镇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实行统一规划、规范管理,整体对外营销、人员整体培训,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营融合,着力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旅游的互动发展。编制《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和农家乐的旅游标准,成立农家乐行业协会和乡村旅游联盟等自律组织,开展星级评定,建立卫生、安全、环保、消防等联合监督管理机制。六、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农业现代化不仅指农业生产部门的现代化,还包括农业产业外部社会环境的现代化和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等丰富内涵。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色”,不仅体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的技术手段上,而且还体现在这一过程所包涵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社会经济内容上。首先,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对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形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新农村建设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器。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的主要职能转向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容易造成农民与政府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和沟通的真空地带。农村集体经济能有效弥补这一缺陷,成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重要沟通渠道,在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农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总之,这次的培训,对于做好今后的工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2013年,广西紧紧抓住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重大机遇和重大举措,确定了“一个龙头,两条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和创建一批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战略部署,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推动旅游跨越发展,有力促进了广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3年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2013年旅游业发展现状 总体看,全年旅游投入加大,服务能力提高,旅游整体形象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业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 (一)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13年,广西旅游业发展环境优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更加重视。2013年充实调整了广西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建立了广西领导联系重大旅游项目、特色旅游名县和重点旅游工作跟踪服务制度。广西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全广西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标志着广西全面构建旅游产业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开始。对旅游相关项目的投入明显加大,如自治区本级旅游发展资金比2012年增长3倍多。二是相关部门在推动旅游发展上协作联动进一步强化。旅游部门与广西发展改革委共同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国土资源厅支持落实项目用地,与住建部门合作推进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与环保部门共建生态旅游示范区,与农业部门合作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协作联动促进了旅游与工业、水利、商务、畜牧水产、扶贫、网络电信、文化、体育等行业或产业的大融合,发展了观光工业、乡村旅游、农家乐、林家乐等,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旅游业发展环境得到前所未有改善。三是各市精心谋划旅游发展工作。广西旅游发展大会后,各设区市均召开了旅游发展大会或工作推进会,精心谋划旅游发展工作,如桂林市着重完善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和政府投融资工作机制,吸引保利文化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各市均大幅提高旅游发展资金,如南宁、北海旅游发展资金由数千万元增加到上亿元。四是旅游重大项目投融资环境改善。在广西旅游投融资工作会上,广西旅游部门分别与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中信银行南宁分行、广西农村信用社联社等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与广西金融投资集团签订《广西担保基金》合作协议;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广西各级

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现状

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现状 【摘要】民俗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广西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本文对广西的民俗旅游资源现状进行了介绍和简单分析。 【关键词】广西;民俗旅游资源 广西是全国有名的民俗旅游大省,其境内居住着汉、壮、瑶、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等12个民族,而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则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各族人民生息和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劳动和共同斗争,创造了广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了一个完整博大的民俗社会。而且广西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其民俗风情古朴原始,传统文化完整,可以说,广西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缩影,它融合了西南十几个少数民俗的文化精华,谱出了代表中国西南民族的交响曲,对于开发民俗旅游有着极大的优势,所以广西发展民俗旅游是时代的要求。 一、民俗旅游的概念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二、广西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广西旅游业取得不俗的成绩,桂林、南宁、北海、玉林四个城市先后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旅游行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好,正朝着旅游强省的方向稳步发展。据统计,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可供开发的景区景点400多处,分布于8个地区、63个县,其中开设为民俗旅游景区(点)58个。广西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物质精神文化,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铸就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民俗旅游资源宝库。 (一)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 广西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民俗节庆活动。壮族的蚂拐节、苗族的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京族的唱哈节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较高的开发和旅游价值。而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史文化节、阳朔的渔火节和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承袭了广西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这些现代节庆活动,在传播文化、促进旅游,扩大各地的知名度、树立各地的旅游形象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二)各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习惯 广西的民族服饰丰富多姿、独具民族风情。如“黑衣壮”妇女的服饰,分为上、中、下三层,上衣较短,向右斜直开襟,中层为黑叠裙,下边为长裤子,该民族以黑为贵,在各种重要节庆活动时都要穿黑衣。而瑶族则有五彩斑斓的服装,象征瑶王的五个手指印的各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