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机械优化大作业

北航机械优化大作业
北航机械优化大作业

现代机械优化设计

授课老师:王春洁

2014-12-17

目录

第一部分

一、一维优化方法 (2)

1. 进退法 (2)

2. 格点法 (2)

3. 牛顿法 (2)

4. 二次插值 (3)

应用原则: (4)

二、多维无约束优化 (4)

1. 梯度法 (4)

2. 二阶牛顿法与阻尼牛顿法 (5)

3. DFP变尺度法 (6)

4. 单纯形法 (6)

三、多维约束优化 (6)

1. 随机方向搜索法 (8)

2. 可行方向法 (8)

3. 惩罚函数法 (8)

第二部分

一、采用有约束多维优化方法解决箱梁模板的设计问题 (10)

问题的描述 (11)

多维约束优化 (14)

总结与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部分

本部分为简述学过的优化算法(一维,多维无约束,多维有约束)的选择方法及应用原则。

一、 一维优化方法

1. 进退法

由单峰函数的性质可知,在极小点m x 左边函数值应严格下降,而在极小值右边函数值应严格上升。因此,可从某一个给定的初始点0x 出发,以初始步长0h 沿着函数值的下降方向,逐步前进(或后退),直至找到相继的3个试点的函数值按“高---低---高”变化为止。

2. 格点法

格点法是一种计算极其方便的方法,其迭代步骤可简要概括为把搜索区间等分成n 个点12,,n x x x …,,计算各个点对应的数值,取出函数值最小的点的横坐标m x ,之后,在m x 两侧取临点11,m m x x -+,作为新的区间并判断11m m x x eps +--<是否成立,倘若成立,则m x 就是最优解,对应的函数值m y 即为最优值;若不成立则以11[]m m x x -+为新区间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满足条件为止。

3. 牛顿法

牛顿法是用切线代替弧,逐渐逼近函数根值的方法。当目标函数()f x 有一阶连续导数并且二阶导数大于零时,在曲线'()y f x =上作一系列切线,使之与x 轴的脚垫(0)(1)(2)(3),,,......x x x x 逐渐趋于'()0f x =的根*x 。

对于一维搜索函数()y f α=,假定已经给出极小点的一个较好的近似点0α,在0α点附近用一个二次函数()φα来逼近函数()f α:

()()()()()()()20000012

f f f f αφαααααααα'''≈=+-+- 然后以该二次函数()φα的极小点作()f α极小点的一个新的近似点1α。根据极值必要条件:

()0φα'=

即:

()()()0000f f αααα'''+-=

可得:

()()

0100f f αααα'=-'' 依次继续下去可得到牛顿迭代公式:

()()

10,1,2,...k k k k f k f αααα+'=-=''

其具体计算步骤概括为:

1) 给定初始点0α,控制误差ε,并令0k =;

2) 计算'()k f α,''()k f α;

3) 根据牛顿迭代公式求1k α+;

4) 若1k k a a ε+-≤则求得近似解*1k a a +=,停止计算,否则转到5);

5) 令1k k =+转到1)。

4. 二次插值

二次插值是多项式逼近法的一种。所谓多项式逼近,是利用目标函数在若干点的信息(函数值,导数值等),构成一个与目标函数值很接近的低次插值多项式,然后利用该多项式的最优解作为函数的近似最优解,随着区间的逐次缩短,多项式函数的最优点与原函数最优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到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时迭代终止。

设原目标函数在123x x x <<的三个点对应的函数值123()()()f x f x f x ><则可作出如下多项式:

2012()P x a a x a x =++

多项式()P x 的极值点可从极值的必要条件求得:

12'()20p P x a a x =+=

即:

12

2p a x a =- 又由于:

()()21012221P x a a x a x f x =++=

()()22012222P x a a x a x f x =++=

()()23013233P x a a x a x f x =++=

根据以上各式可知:

113212p c x x x c ??=+- ???

式中:

()()31131

f x f x c x x -=- ()()21121223

f x f x c x x c x x ---=- 以上是插值法的公式推导过程,根据其基本思想概括其迭代过程如下:

1) 确定初始搜索区间,定出初始插值结点;

2) 利用式与计算p x 与()p f x ;

3) 终止条件判断

当2||p x x ε-<时,如果2()()m f x f x ≤,则m x 为所求的极小点;如果2()()m f x f x >,则2x 为所求的极小点;

当2||p x x ε-≥时,则需比较2(),()m f x f x 的大小,以便在123,,,m x x x x 中丢掉1x 或3x ,得到新的三点,然后再转2)。

应用原则:

一维优化算法是求一维目标函数的最优点和最优值。求单变量的极值问题,但是在很多时候函数的求导很困难,甚至根本不可导,而且计算机不擅长求导,求导是用其他算法实现的,计算量大,需要的时间长。所以在优化过程中一般不采用解析法而采取直接探索法求最优点。这种求优方法称为一维优化方法。

求解一维的最小值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确定函数值最小值所在的区间

[a,b],称为搜索区间;第二步是在该区间内求出最优步长因子或最优值。

确定搜索区间的方法:进退法、外推法。一维最优化算法分有格点法、二次插值法、三次插值法等。格点法结构和程序很简单,但效率偏低;二次插值法和三次插值法的搜索效率较高,收敛速度较快,调用函数次数少。三次插值法的效率比二次插值法更高,在同样搜索次数下,其精度更高,但程序复杂,可靠性差些,对高维数的优化问题更适宜,经过某些技术处理,方法的可靠度可以大为提高。

二、 多维无约束优化

1. 梯度法

函数的梯度方向是函数值增加最快的方向,则负梯度方向必然是函数值下降最快的方向,所以在优化中采取负梯度矢量作为一维搜索的方向,成为最速下降法,也叫一阶梯度法。(此法属于解析法,既间接求优法)

梯度法的迭代过程简单,对初始点的选择,要求不高。梯度方向目标函数值下降迅速只是个局部性质,从整体来看,不一定是收敛最快的方向。以二维二次函数为例,相邻两次的搜索方向是正交的,所以搜索路径是曲折的锯齿形的;对于高维的非线性函数,接近极值点处,容易陷入稳定的锯齿形搜索路径。 目标函数在点()k x 的梯度为:

()()()()

()()()() T 12 ...... k k k k n f f f f x x x x x x x ????????=????????? 搜索方向为梯度方向: ()()()()()k k k f

f x s x ?=-?

梯度法的迭代公式为:

()()()()()()()()()()1k k k k k k k k f f x x

x s x x αα+?=+=-? 式中:()k s 是函数()f x 在迭代点()k x 处的梯度;

()k α最优化步长。

概括其迭代过程为:

1) 任选初始迭代点(0)x ,选定收敛精度ε,令0k =;

2) 确定()k x 点的梯度()()k f x ?,并确定搜索方向()k S ;

3) 判断是否满足迭代终止条件()||()||0k f x ?<,若满足,则给出最优解

()*,*(*)k x x y f x ==,否则转向下一步;

4) 从()k x 出发,沿负梯度方向做一维搜索,求最优步长()k α;

()()()()()()min ()()k k k k k k f x S f x S αα-=- ()0k α>

5) 令(1)()()()k k k k x x S α+=+,1k k =+,返回2)。

2. 二阶牛顿法与阻尼牛顿法

二阶牛顿法与一维搜索方法中的牛顿法类似,只需将其推广到n 维。利用二次函数(二次曲线)()x φ来逐点去近似或者逼近目标函数()f x ,然后求出这个二次

函数的极小点*0x ,作为对原目标函数求优的下一个迭代点(1)k x +,通过若干次的

重新迭代,使迭代点逐步逼近元目标函数极小点*x 。

二阶牛顿法的一般迭代公式:

(1)()2()1()[()]()k k k k x x f x f x +-=-??

式中2()()k f x ?就是Hessian 矩阵,可写为:

(1)()()1()[()]()k k k k x x H x f x +-=-?

阻尼牛顿法是在二阶牛顿法基础上进行修正得到的。在上述牛顿法中,存在一个问题,由于迭代式中没有步长因子,所以有时候函数值反而会有所增大,即:

(1)()()()k k f x f x +≥

从而可能造成发散导致计算失败。所以要对牛顿法进行修正。通过将步长改用为最优步长因子()k α,将迭代式改写为:

(1)()()()1()[()]()k k k k k x x H x f x α+-=-?

此时:

()()1()[()]()k k k S H x f x -=-?

迭代步骤如下:

1) 任选初始点(0)x ,给定精度0ε≥,同时置0k =;

2) 计算()k x 点的梯度和海鳃矩阵的逆矩阵;

3) 检验是否满足精度要求()||()||k f x ε?≤,若满足停止迭代,否则进行步骤4);

4) 令()()1()[()]()k k k S H x f x -=-?;

5) 从()k x 出发沿牛顿方向(0)x 进行以为搜索:

()()()()()()min ()()k k k k k k f x S f x S αα+=+

求出最优步长()k α;

6) 令(1)()()()k k k k x x S α+=+,1k k =+,转步骤2)。

当初始点选择得当的时候,两方法是目前算法中收敛速度最快的一种(尤其对于二次函数),但是初始点选择不当的时候,会影响收敛导致计算失败,不过对于修正牛顿法,即使初始点选择不当,也能求出最优解。

在应用时,两方法要计算一二阶偏导数及Hessain 矩阵的逆矩阵,准备工作量较大,程序较为复杂,存储量也大,特别的,当变量较多时,因为次数较高,Hessain 矩阵是奇异矩阵,逆矩阵不存在,因而不能使用牛顿法。

3. DFP 变尺度法

由于梯度法和牛顿法具有各种缺点,为弥补上述缺点,综合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提出了变尺度法。

变尺度法迭代公式为:

(1)()()()()[]()k k k k k x x A f x α+=-? 它可以看成是梯度法和牛顿法的改进算法,

当()k A I =时,上式变成梯度法:

(1)()()()()k k k k x x f x α+=-?

当()1[]k A H -=时,上式变成牛顿法:

(1)()()1()[]()k k k k x x H f x α+-=-?

DFP 变尺度法综合了梯度法、牛顿法的优点而又避弃它们各自的缺点,只需计算一阶偏导数,无需计算二阶偏导数及其逆矩阵,对目标函数的初始点选择均无严格要求,收敛速度快。

在应用时,对于高维(维数大于50)问题,变尺度法被认为是无约束极值问题最好的优化方法之一。

4. 单纯形法

所谓单纯形是指变量所属的()n R 中,由n+1个线性独立的点构成不可分割的简单几何图形。对于二维问题,线性独立是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构成的三角形。对于三维问题就是不同平面上的四个点构成的空间四面体,对n 维问题就是由n+1个顶点构成的凸多面体。它的基本思路是:对构成单纯形的各个顶点的函数值进行比较,从函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函数变化的大致趋势,舍去最坏点,代之以好点,构成新的单纯形逐步向最优点逼近。它不同于前面的沿某一方向进行的一维搜索思想。其迭代过程包括:反射,延伸,压缩,缩边。

单纯形法属于直接法,这类方法甚至适用于未知目标函数的数学表达式而只知道他的具体算法情况,程序简单,收敛快,效果好,适用于中小型问题。

三、 多维约束优化

根据处理约束条件的不同,约束优化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在迭代过程中逐点考察约束,并使迭代点始终局限于可行域内的算法称为直接法,如随即方向法、可行方向法、复合形法等。把约束条件引入目标函数,将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求解的算法称为间接法,如惩罚函数法。

(1)直接法:是设法使每一次迭代产生的新迭代点限制在可行域内,且一步一步地降低目标函数的值,直到获得一个在可行域内的约束最优解。但需要满足可行性和适用性。

可行方向法用于解决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IP型),在有约束优化问题中,可行方向法求解大型约束优化问题的主要方法,并且收敛速度快、效果好,但程序较复杂,它解决具有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也是用梯度法求解约束非线性最优问题的直接方法之一。适用可行法的条件:目标函数沿该方向下降。

求优过程中,探索方向必须是在可行域内:

a可行域内;

b在容许的约束边界上;

c已越出可行域,则通过计算取得新的步长,使其迭代点返回至可行域前的边界上。

(2)间接法:用无约束方法解决有约束问题

约束优化类型:①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IP型)

②等式约束优化问题(EP型)

③一般约束优化问题(GP型)

注:等式约束条件小于变量个数。

惩罚函数法是一种使用很广泛、很有效的间接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求解的一种算法,其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不破坏原约束的约束条件;二是最优解必须归结到原约束问题的最优解上去。

按照惩罚函数的构成方式,惩罚函数法分为三种:内点法、外点法和混合法。内点罚函数是在可行域内逐步逼近最优解,解决不等式问题。内点法只适用于解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由于内点法需要在可行域内部进行搜索,所以初始点必须在可行域内部选取可行设计点。内点法的突出优点在于每个迭代点都是可行点。因此,当迭代达到一定阶段时,尽管尚没有达到最优点,但也可以被接受为一个较好的近似解。外点法是解决等式或不等式问题。混合罚函数法是指用罚函数法解决有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的一般约束(GP型)优化问题的方法,把它称为混合惩罚函数法,简称混合法。

1. 随机方向搜索法

在可行域内选择一个初始点,利用随机数的概率特性,产生若干个随机方向,并从中选择一个能使目标函数值下降最快的随机方向d 作为搜索方向,从初始点0x 出发,沿d 方向以一定步长进行搜索,得到函数值最小的一点l x ,若0()()l f x f x <,则以0()l x x -方向为搜索方向,以适当的步长h 向前跨步,得到新点1x ,若1()()l f x f x <,则将10x x ?,重复前面的过程,否则就缩短步长h ,直到步长h ε<(或者其他的判别方法),就结束计算,取得约束最优解。

约束随机方向搜索法的程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这种方法对于目标函数的性态无特殊要求,由于其搜索方向是从许多当相中选择最好的方向,加之可随机变化的步长,因此收敛速度快。

常用于小型优化问题的求解,但为了避免所求的结果是局部最优解,往往需要选择几个不同的初始点,,从几次计算结果中做出正确的分析,得出全局最优解。

2. 可行方向法

可行方向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可行点出发,沿着可行下降方向进行搜索,求出使目标函数值下降的新的可行点,算法主要包括选择搜索方向和确定搜索步长的两个方面,概括其基本迭代格式为:

1) 从可行点0x 开始迭代,设已得到可行点k x ;

2) 在k x 处用某种方法确定一可行下降方向k d ;

3) 在k d 方向上寻找新的迭代点1k k k k x x d λ+=+,使得1k x +是可行点且

1()()k k f x f x +<,令1k k =+,转至2)直到满足条件停机。

可行方向法是求解大型约束优化方法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收敛速度快,效果好,但是程序较为复杂。一般当求解大中型的约束优化问题,且可行域为连续闭集,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均为设计变量的连续函数,可采用可行方向法求解。

3. 惩罚函数法

罚函数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约束条件去构造一个制约函数,当约束条件不满足是,该函数就受到制约,反之当约束条件满足条件时,则不受制约,吧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函数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函数,将约束问题化成一系列无约束问题求解。

要保证如下两点:一是不能破坏约束问题的约束条件,二是使它归结到原约束问题的同一最优点上去。一般形式为:

()()1(,)()[()]m k k u u x r f x r G g

x φ==+∑

新的目标函数称为增广目标函数,上式右端第二项成为惩罚项,()k r 称为罚因子,是一个递增或者递减的数列,在迭代过程中,使惩罚项起的作用越来越小,最后使得:

()lim [()]0k u k r G g x →∞

=∑ 根据惩罚项的不同,罚函数法可分为内点罚函数法,外点罚函数法以及混合

罚函数法。

1) 内点罚函数法

他要求迭代过程均在可行域g 内进行,因此在可行域g 的边界上设置一道屏障,使迭代点靠近g 的边界时给出的函数值很大,甚至趋近于无穷大,离边界较远的可行域内,新旧函数值尽量接近,因此惩罚函数的形式为:

()()11(,)()()

m k k u u x r f x r g x φ==-∑ 或者:

()()1(,)()ln[()]m k k u u x r f x r g

x φ==+∑

2) 外点罚函数法

外点法是将惩罚函数定义于可行域外,且求解无约束问题的搜索点是从可行域外部逼近元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外点惩罚函数的构造形式一般为:

()()2()211(,)()min[0,()][()]p

m k k k i j i j x r f x r

g x r h x φ===++∑∑ 上式中的()k M 是递增数列:

(0)(1)()()()(1),lim ,,1k k k k k r r r r Cr C →∞-<<→∞=>…

3) 混合罚函数法

他综合了内点发和外点法的优点,该方法可处理等式和不等式约束,可任选初始点,甚至可得到多个最优解。

混合罚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12()()221

1(,)()[()][()]()l k k u v u I I v u x r f x r g x h x g x φ∈∈==++∑∑ 内点罚函数法是解决不等式优化问题的很好的办法,但是他不能处理等式约束,一般当选用的约束优化方法是应用求导数的解析法时,应用式()()1(,)()ln[()]m k k u u x r f x r g

x φ==+∑,求函数的梯度较为简便,当用直接发或者用差分法代替求导的解析法时用()()11(,)()()m k k u u

x r f x r

g x φ==-∑式为宜。此外,内点罚函数法由于要有一个严格的可行域内的初始点,在计算上比外点法复杂些,但它是机械优化算法中常用的方法。

外点罚函数法可以处理等式或者不等式约束问题。它的初始点定义于可行域之外,且求解无约束问题的探索点是从可行域外部逼近原目标函数的约束最优解的,这是它较为重要的优点,因为我们在给定初始点时可以有灵活的选择,而且外点惩罚函数法适用于含有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如果约束中有等式约束,则可以选择外点法。

混合罚函数法既可以处理等式或者不等式约束问题。在应用过程中使用混合惩罚函数法时,初始点0x 应为内点,惩罚因子可参照内点法选取,迭代过程与内点法类似。

第二部分

该部分为应用多维有约束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例及论述。

一、采用有约束多维优化方法解决箱梁模板的设计问题

工程中的优化问题,就是求解极大值或极小值问题,即极值问题。优化设计是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设计的。机械优化设计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效益,是设计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机械优化设计将机械设计的具体要求构造成数学模型,将机械设计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规划命题。逐步求解这个规划命题,使其最佳地满足设计要求,从而获得可行方案中的最优设计方案。

机构运动参数的优化设计是机械优化设计中发展较早的领域,不仅研究了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再现函数和轨迹的优化设计问题,机械零部件的优化设计最近十几年也有很大发展。主要是研究各种减速器的优化设计、液压轴承和滚动轴承的优化设计以及轴、弹簧、制动器等的结构参数优化。除此之外,在机床、锻压设备、压延设备、起重运输设备、汽车等的基本参数、基本工作机构和主体结构方面也进行了优化设计工作。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引入优化设计方法后,把优化设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起来,使设计过程完全自动化,已成为设计方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机械优化设计已陆续用到建筑结构、化工、冶金、铁路、航天航空、造船、机床、汽车、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以及电机、电器等工程设计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多维有约束优化是在优化问题中最普遍的问题,它的基本形式是,有一个目标函数F(x),多个约束条件。用公式描述如下:

求:

式中,X为N维向量,表示所需求得的未知量,g(x)与h(x)为两种不同形式的约束条件。通过对未知向量X的求解,可得到问题的最优解以实现获得最低成本的最优收益。

应用多维有约束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例有很多,本文的问题是某工

厂箱梁模版的优化设计。大型的箱梁预制要求机械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其中箱梁内模设计是关键。对24m单线箱梁内模板的设计加工,通过对弯曲位置X,Y 和弯曲角度的约束优化,求得内模可下降的最大距离H。通过使用了坐标轮换法和罚函数两种方法实现了优化的运算。在实际问题中,不仅需要考虑可下降的距离H,还需考虑强度校合等问题,但由于得到数据不全,仅以最大距离H作为最优函数进行求解。

问题的描述

箱梁内模的结构为无底式,其具体形状如图1,其中,未知量为X,Y, 已知量为:a,b,c,d,e,f,g,h,m。X为第一次动作中模板转动的位置,Y为第二次动作中模板转动的位置。

图1 内模断面结构图

箱体梁模的四个动作步骤:

①收下侧模;

②收上侧模;

③收顶部油缸,内模整体下降;

④通过外设卷扬机将内模拉出预制梁箱体。

通过这4步骤中的前3步建立约束条件。

(a)

(b)

(c)

(d)

图2 箱体的三个运动过程

首先,在静止条件时可得到X,Y的约束条件:

动作一:收下侧模,以A点为中心,将下模旋转角度c,在旋转过程中,为了避免碰撞。其中。

这时F1点坐标

Gl点坐标

其中:

动作二:收上侧模,以B点为中心,将上侧模(此时下侧模与上侧模连为一体,为刚性体)旋转角度c1,在旋转过程中,要求G点的横坐标Xg2<(a+2b-h)/2,同时H点横坐标X H>g。

动作三:内模整体下降,在此过程中,G1点的Y轴位置应该更大。即:值最大。这样可以得到所有的约束条件和所需函数:

多维约束优化

多维约束优化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在直接法中,每一步的迭代解都要服从两个条件:可行性和使用性。解的可行性是指每一步的迭代解都应当在可行域的范围之内。解的使用性是指每一步的迭代解都应是较上一值更优的。使用的轮换法就是一种典型的直接优化方法。

间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优化问题转换,使其去除约束,成为无约束优化问题,从而使用无约束优化的方法来解决。其中惩罚函数法为较为常用的间接法。

一般问题的可行域为:

在约束范围中存在某个点X*,使其周围每个点距离小于e>0时,f(x)

轮换法为一种直接求解的有约束优化方法,建立在多维无约束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基本思想为:寻找某维上的最小值直至找到或超出范围,换维继续寻找,直至到达终止条件。步骤可以简单描述:

1.选取一个步长a,初始值x(0)和终止条件e;

2.沿x(0)中的第一维方向进行搜索,其初始步长为a;

3.当x(0)的第一维方向以a=2a的速度进行搜索,直至f(x)开始增大(找到局部最优解)或x超出约束条件;

4.退回当前步长a,将此x(0)的第一维方向记做x(1)的第一维方向,增加一维从新进行2-4步过程;

5.当x(0)达到其最大维数,使用所记录的x(1)进行新的搜索,此时,a=a/2;

6.如此循环直至达到终止条件。

其流程图基本如下:

图3 轮换坐标法的流程图

惩罚函数法是一种间接求解的多维有约束优化算法,数学模型与轮换法类似,不过引入了一个新的条件,罚函数:

此罚函数须满足两个条件:

1.不破坏原函数的约束条件;

2.取最小值时的x为f(x)取最小值时的x。

通过引入罚函数,原问题变成了高维的无约束优化问题,可以使用无约束优化方法进行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

1.在可行域内选择初始点x0可根据经验选择;

2.确定初始罚因子r0和C,并确定K值为0;

3.求罚函数的最小值,解出最优点X k;

4.当K=0时,跳至步骤5,否则至6;

5.K=K+1,r(K+1)=C·r(K),X K+1=X K,转至步骤3;

6.判断终止条件,满足则继续到7,否则至步骤5;

7.输出f(x)与x。

其路程图大致如下:

图4 罚函数法的流程图

结束条件通常有两个,一为两次的X值的变化较小,即,,二为两次的F(x)值变化较小,即,

在实际问题中,应当先建立正确的模型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问题的分析后给出的数学模型建立如下:

其中,X,Y, c,c1作为未知量进行轮换,而下面四个为约束条件,函数F(x)是个求最大值的函数,故可将F(x)=-F(x)。使用轮换坐标法对其进行优化,将X(X,Y,c,c1 )作为坐标四维向量进行轮换运算。当达到结束条件时,可终止运算。对模型的建立,罚函数法与坐标轮换法基本一致,分析出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在运算时,罚函数用(x)的形式表示。即,因为约束条件为4个,且只存在的形式。使用此罚函数进行多维无约束优化运算,达到终止条件时对其终止,可得到优化结果。

通过使用坐标轮换法对箱体的压模进行设计后,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虽然同实际的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需考虑到物体的强度等更多的因素,需增加更多的约束条件。从整体看来,机械优化是一种先进有效的优化方法,它有效的运算了在多维有约束的条件下,机械设计的最优解的求得。在各个领域里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与设计。机械优化设计是适应生产现代化要求发展起来得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现代机械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更科学的设计方法,它可使机械产品的设计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并且,随着对运算要求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优化方法也被提出,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神经网络算法,蚁群算法。这些方法更能快速有效的提高了优化的运算,为机械的设计提供了更好的工具。

总结与致谢

通过学习现代机械优化设计这门课,我学到了许多在读本科时就经常听到的优化算法,这次学习让我从原理上,本质上真正认识到了这些算法的实现过程。受益颇多。

通过这学期机械优化设计的学习,让我明白在设计机械零部件的过程中要从优化设计的角度考虑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的优化知识使机构最优化。和其他的课不同,这门课学习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了方法和思路,而且老师给出了算法的流程图,就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编写程序,计算最优解。

感谢王老师的授课和指导,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上课的激情激励着我不断奋进。

参考文献

北航最优化方法大作业参考

北航最优化方法大作业参考

1 流量工程问题 1.1 问题重述 定义一个有向网络G=(N,E),其中N是节点集,E是弧集。令A是网络G的点弧关联矩阵,即N×E阶矩阵,且第l列与弧里(I,j)对应,仅第i行元素为1,第j行元素为-1,其余元素为0。再令b m=(b m1,…,b mN)T,f m=(f m1,…,f mE)T,则可将等式约束表示成: Af m=b m 本算例为一经典TE算例。算例网络有7个节点和13条弧,每条弧的容量是5个单位。此外有四个需求量均为4个单位的源一目的对,具体的源节点、目的节点信息如图所示。这里为了简单,省区了未用到的弧。此外,弧上的数字表示弧的编号。此时,c=((5,5…,5)1 )T, ×13 根据上述四个约束条件,分别求得四个情况下的最优决策变量x=((x12,x13,…,x75)1× )。 13 图 1 网络拓扑和流量需求

1.2 7节点算例求解 1.2.1 算例1(b1=[4;-4;0;0;0;0;0]T) 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 Minimize c T x1 Subject to Ax1=b1 x1>=0 利用Matlab编写对偶单纯形法程序,可求得: 最优解为x1*=[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T 对应的最优值c T x1=20 1.2.2 算例2(b2=[4;0;-4;0;0;0;0]T) Minimize c T x2 Subject to Ax2=b2 X2>=0 利用Matlab编写对偶单纯形法程序,可求得: 最优解为x2*=[0 4 0 0 0 0 0 0 0 0 0 0 0]T 对应的最优值c T x2=20 1.2.3 算例3(b3=[0;-4;4;0;0;0;0]T) Minimize c T x3 Subject to Ax3=b3 X3>=0 利用Matlab编写对偶单纯形法程序,可求得: 最优解为x3*=[4 0 0 0 4 0 0 0 0 0 0 0 0]T 对应的最优值c T x3=40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 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设计题目 机构运动简图 机械传动系统原始参数

2、传动比的分配计算 电动机转速min /745r n =,输出转速m in /1201r n =,min /1702r n =, min /2303r n ,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5.2max =p i ,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4m ax =v i ,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4m ax =d i 。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现。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5.2max =p i ,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321v v v i i i 、、,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f i ,则总传动比 令 4max 1==v v i i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为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 设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3、齿轮齿数的确定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7、8、9和10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 35,18,39,14,43,111098765======z z z z z z ;它们的齿顶高系数1=* a h ,径向间 隙系数25.0=*c ,分度圆压力角020=α,实际中心距mm a 51'=。

最优化方法大作业答案

1.用薄钢板制造一体积5m 3,长度不小于4m ,无上盖的货箱,要求钢板耗量最小。确定货箱的长x 1、宽x 2和高x 3。试列出问题的数学模型。 解:min 32312122x x x x x x z ++= s.t 5321=x x x 41≥x 0,,321≥x x x 2.将下面的线性规划问题表示为标准型并用单纯形法求解 max f=x 1+2x 2+x 3 s .t .2x 1+x 2-x 3≤2 -2x 1+x 2-5x 3≥-6 4x 1+x 2+x 3≤6 x i ≥0 i=1,2,3 解:先化标准形: Min 321x x x z -+= 224321=+-+x x x x 6525321=++-x x x x 646321=+++x x x x 列成表格:

1 2 1 610011460105122001112----- 可见此表已具备1°,2°,3°三个特点,可采用单纯形法。首先从底行中选元素-1,由2/2,6/2,6/4最小者决定选第一行第一列的元素2,标以记号,迭代一次得 1 2 1 2102310401162010021212 11-------- 再从底行中选元素-2/3,和第二列正元素1/2,迭代一次得 1 2 12 32 30 210231040116201002121211- ------ 再从底行中选元素-3,和第二列正元素2,迭代一次得 4 2 3 3 410120280114042001112--- 再迭代一次得 10 2 30 2 10 6 221023 1010213000421021013-- 选取最优解:

专业点题北航机械原理

一、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 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点:(1)渐开线齿廓能够保证定传动比;(2)渐开线齿廓之间的正压力方向不变;(3)渐开线齿廓传动具有可分性。 齿轮机构的特点是:传动平稳、适用范围广、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但制造和安装精度高、制造费用大,且不适合于距离较远的两轴之间的传动。齿轮传动可以用来传递任意轴间的运动和动力。 齿轮传动按照一对齿轮传递的相对运动分为平面齿轮传动和空间齿轮传动,平面齿轮传动又分为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和人字齿轮传动;按照工作条件可以分为开式传动、半开式传动和闭式传动。 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是:传动准确、平稳;承载能力强。 二、齿轮传动的设计与计算 齿廓曲线与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在啮合传动的任一瞬时,两轮齿廓曲线在相应接触点的功法线必须通过按给定传动比确定的该瞬时的节点。 渐开线齿轮啮合的正确条件:啮合轮齿的工作侧齿廓的啮合点必须总是在啮合线上,即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应该分别相等。 齿轮传动的无侧隙啮合及标准齿轮的安装:一个齿轮节圆上的齿厚等于另一个齿轮节圆上的齿槽宽是无侧隙啮合的条件;外啮合齿轮的标准中心距为,内啮合是标准中心距为。

齿轮及其变位的相关计算:相关参数为齿数、模数、分度圆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及标准直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包括分度圆直径、齿顶高、齿根高、齿全高、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基圆直径、齿距、齿厚、齿槽宽、中心距、顶隙以及变位齿轮的变位系数等。 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用展成法加工齿轮式,若刀具的齿顶线或齿顶圆与啮合线的焦点超过被切齿轮的极限点,则刀具的齿顶会将被切齿轮的齿根的渐开线齿廓切去了一部 分。避免根切的最小齿数,用标准齿条刀具切制标准齿轮时,因为 ,最少齿数为17。 三、机构的组成 构件指独立的运动单元,两个构件直接接触组成仍能产生某些相对运动的连接叫运动副。运动副按照相对运动的范围可以分为平面运动副和空间运动副;按运动副元素分为:低副-面接触、应力低;高副-点接触或线接触,应力高。其中运动副元素是只形成运动副的组建之间直接接触的部分。 四、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机构相对于机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叫机构的自由度。设一个平面机构由N个构件组成,其中必定有一个构件为机架,其活动构件数为n=N-1.设机构共有个低副、 个高副,因为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和高副分别限制两个自由度和一个自由度,故平面机构的自由度为。在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应该注意三种特殊情况:(1)复合铰链:三个或更多的构件在同一处联接成同轴线的两个或更多个转动副,就构成了复合铰链,计算自由度时应该按照两个或更多个运动副计算。(2)局部自由度:在有些机构中,为了其他一些非运动的原因,设置了附加机构,这种附加机构的运动是完全独立的,对整个

最优化方法大作业

发动机空燃比控制器 引言:我主要从事自动化相关研究。这里介绍我曾经接触过的发动机空燃比控制器设计中的优化问题。 发动机空燃比控制器设计中的最优化问题 AFR =a f m m && (1) 空燃比由方程(1)定义,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如果控制AFR 稳定在14.7可以获 得最好的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如果假设进入气缸的空气流量a m &可以由相关单元检测得到,则可以通过控制进入气缸的燃油流量f m &来实现空燃比的精确控制。由于实际发动机的燃油喷嘴并不是直接对气缸喷燃油,而是通过进气歧管喷燃油,这么做会在进 气歧管壁上液化形成油膜,因此不仅是喷嘴喷出的未液化部分燃油会进入气缸,油膜 蒸发部分燃油也会进入气缸,如方程(2)。这样如何更好的喷射燃油成为了一个问题。 1110101122211ττττ?? ?? -?? ??????????=+????????-????????????-???? ? ??? ?? ????????? ?f f f v X x x u x x X x y =x && (2) 其中12、,==ff fv x m x m &&=f y m &,=fi u m &这里面,表示油膜蒸发量ff m &、fv m &表示为液化部分燃油、fi m &表示喷嘴喷射的燃油,在τf 、τv 、X 都已知的情况下,由现代控制理论知识,根据系统的增广状态空间模型方程(3) 0000001 1 011011114.70ττττ????-?? ??????????=-+-??????????????? ??????????????? ?? ??=?????? f f v v a X X u +q q m y q x x x &&& (3) 其中()0 14.7?t a q = y -m &。由极点配置方法,只要设计控制器方程(4),就可以 使得y 无差的跟踪阶跃输入,那么y 也能较好的跟踪AFR *a m /&。 12-- u =K q K x (4) 这里面的12、K K 确定,可由主导极点概念降维成两个参数12C ,C ,虽然都是最终稳态无差,但是目标是使得瞬态过程中y 和阶跃输入y r 的差异尽可能的小。所以原问

北航计算机控制系统大作业

北航计算机控制系统大作业

————————————————————————————————作者:————————————————————————————————日期:

计算机控制系统 大作业 姓名:陈启航 学号: 教师:周锐 日期:2016年6月1日

综合习题1 已知: 4 4)(+= s s D , 1) 试用 Z 变换、一阶向后差分、向前差分、零极点匹配、Tus tin 变换和预修正的Tus tin (设关键频率=4)变换等方法将D (s)离散化,采样周期分别取为0.1s 和 0.4s; 2) 将 D(z )的零极点标在Z 平面图上 3) 计算D (j ω)和各个D(e j ωT )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并绘图,w由0~ 20r ad ,计算40 个点,应包括=4 点,每个T 绘一张图(Z 变换方法单画) 4) 计算 D(s)及T=0.1,T=0.4 时D (z )的单位脉冲响应,运行时间为4 秒 5) 结合所得的结果讨论分析各种离散化方法的特点 6) 写出报告,附上结果。 解: (1) Z 变换法: a.离散化: T =0.1s 时, D (z )= 4z z ?0.6703; T =0.4s 时, D (z )= 4z z ?0.2019 ; b.D (z )的零极点 c. D (jω)和D(e jωT )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连续系统: -1 -0.8-0.6-0.4-0.200.20.40.60.81 -1-0.8-0.6-0.4-0.200.20.40.60.81 零点 T=0.1s 时极点T=0.4s 时极点

T=0.1s时 T=0.4s时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机构第四题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机构设计 姓名:李清蔚 学号:1140810304 班级:1408103 指导教师:林琳

一.设计题目 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其原始参数见表 1 表一:凸轮机构原始参数 升程(mm ) 升程 运动 角(o) 升程 运动 规律 升程 许用 压力 角(o) 回程 运动 角(o) 回程 运动 规律 回程 许用 压力 角(o) 远休 止角 (o) 近休 止角 (o) 40 90 等加 等减 速30 50 4-5-6- 7多 项式 60 100 120

二.凸轮推杆运动规律 (1)推程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推程F0=90° ①位移方程如下: ②速度方程如下: ③加速度方程如下: (2)回程运动规律(4-5-6-7多项式) 回程,F0=90°,F s=100°,F0’=50°其中回程过程的位移方程,速度方程,加速度方程如下:

三.运动线图及凸轮线图 本题目采用Matlab编程,写出凸轮每一段的运动方程,运用Matlab模拟将凸轮的运动曲线以及凸轮形状表现出来。代码见报告的结尾。 1、程序流程框图 开始 输入凸轮推程回 程的运动方程 输入凸轮基圆偏 距等基本参数 输出ds,dv,da图像 输出压力角、曲率半径图像 输出凸轮的构件形状 结束

2、运动规律ds图像如下: 速度规律dv图像如下: 加速度da规律如下图:

3.凸轮的基圆半径和偏距 以ds/dfψ-s图为基础,可分别作出三条限制线(推程许用压力角的切界限D t d t,回程许用压力角的限制线D t'd t',起始点压力角许用线B0d''),以这三条线可确定最小基圆半径及所对应的偏距e,在其下方选择一合适点,即可满足压力角的限制条件。 得图如下:得最小基圆对应的坐标位置O点坐标大约为(13,-50)经计算取偏距e=13mm,r0=51.67mm.

北航惯性导航大作业

惯性导航基础课程大作业报告(一)光纤陀螺误差建模与分析 班级:111514 姓名: 学号 2014年5月26日

一.系统误差原理图 二.系统误差的分析 (一)漂移引起的系统误差 1. εx ,εy ,εz 对东向速度误差δVx 的影响 clc;clear all; t=1:0.01:25; g=9.8; L=pi/180*39; Ws=2*pi/84.4*60; Wie=2*pi/24; R=g/(Ws)^2; e=0.1*180/pi; mcVx1=e*g*sin(L)/(Ws^2-Wie^2)*(sin(Wie*t)-Wie*sin(Ws*t)/Ws); mcVx2=e*((Ws^2-(Wie^2)*((cos(L))^2))/(Ws^2-Wie^2)*cos(Ws*t)-(Ws^2)*((sin(L))^2)*cos(Wi e*t)/(Ws^2-Wie^2)-(cos(L))^2); mcVx3=(sin(L))*(cos(L))*R*e*((Ws^2)*cos(Wie*t)/(Ws^2-Wie^2)-(Wie^2)*cos(Ws*t)/(Ws^2-Wi e^2)-1); plot(t,[mcVx1',mcVx2',mcVx3']); title('Ex,Ey,Ez 对Vx 的影响'); xlabel('时间t'); ylabel('Vx(t)'); 0,δλδL ,v v δδ

legend('Ex-mcVx1','Ey-mcVx2','Ez-mcVx3'); grid; axis square; 分析:εx,εy,εz对东向速度误差δVx均有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εx,εy还会有舒勒周期分量的影响,其中,εy对δVx的影响较大。 2.εx,εy,εz对东向速度误差δVy的影响 clc;clear all; t=1:0.01:25; g=9.8; L=pi/180*39; Ws=2*pi/84.4*60; Wie=2*pi/24; R=g/(Ws)^2; e=0.1*180/pi; mcVy1=e*g*(cos(Wie*t)-cos(Ws*t))/(Ws^2-Wie^2); mcVy2=g*sin(L)*e/(Ws^2-Wie^2)*(sin(Wie*t)-Wie/Ws*sin(Ws*t)); mcVy3=g*cos(L)*e/(Ws^2-Wie^2)*(sin(Wie*t)-Wie/Ws*sin(Ws*t)); plot(t,[mcVy1',mcVy2',mcVy3']); title('Ex,Ey,Ez对Vy的影响'); xlabel('时间t'); ylabel('Vy(t)'); legend('Ex-mcVy1','Ey-mcVy2','Ez-mcVy3'); grid; axis square;

北航航空工程大型通用软件应用大作业样本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航空工程大型通用软件应用》大作业 机翼结构设计与分析 组号第3组 小组成员11051090 赵雅甜 11051093 廉佳 11051100 王守财 11051108 刘哲 11051135 张雄健 11051136 姜南 6月

目录 一 CATIA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作业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作业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三维模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FLUENT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作业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作业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计算方法和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网格分布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气动力系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翼型表面压力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翼型周围压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翼型周围x方向速度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翼型周围y方向速度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翼型周围x方向速度矢量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9、翼型周围y方向速度矢量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流线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ANSYS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作业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作业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机翼按第一强度理论计算的应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机翼按第二强度理论计算的应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机翼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的应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机翼按第四强度理论计算的应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 二、题目(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在图示的正弦机构中,已知l AB =100 mm,h1=120 mm,h2 =80 mm,W1 =10 rad/s(常数),滑块2和构件3的重量分别为G2 =40 N和G3 =100 N,质心S2 和S3 的位置如图所示,加于构件3上的生产阻力Fr=400 N,构件1的重力和惯性力略去不计。试用解析法求机构在Φ1=60°、150°、220°位置时各运动副反力和需加于构件1上的平衡力偶M 。 b Array 二、受力分析图

三、算法 (1)运动分析 AB l l =1 滑块2 22112112/,/s m w l a s m w l v c c == 滑块3 21113113/cos ,sin s m l w v m l s ??== 212 113/sin s m w l a ?-= (2)确定惯性力 N w l g G a m F c 2 1122212)/(== N w l g G a m F 121133313sin )/(?-== (3)受力分析 i F F i F F x R D R x R C R 43434343,=-= j F j F F R R R 232323-==

j F i F j F i F F R x R y R x R R 2121121212--=+= j F F F y R x R R 414141+= 取移动副为首解副 ① 取构件3为分离体,并对C 点取矩 由0=∑y F 得 1323F F F r R -= 由0=∑x F 得 C R D R F F 4343= 由 ∑=0C M 得 2112343/cos h l F F R D R ?= ②取构件2为分离体 由0=∑x F 得 11212cos ?R x R F F = 由0 =∑y F 得 1123212sin ?F F F R y R -= ③取构件1为分离体,并对A 点取矩 由0=∑x F 得 x R x R F F 1241= 由0 =∑ y F 得 y R y R F F 1241= 由0=A M 得 1132cos ?l F M R b = 四、根据算法编写Matlab 程序如下: %--------------已知条件---------------------------------- G2=40; G3=100; g=9.8; fai=0; l1=0.1; w1=10; Fr=400; h2=0.8; %--------分布计算,也可将所有变量放在一个矩阵中求解------------------- for i=1:37 a2=l1*(w1^2); a3=-l1*(w1^2)*sin(fai); F12=(G2/g)*a2;

北航计算机控制系统大作业

计算机控制系统 大作业 姓名:陈启航 学号: 教师:周锐 日期:2016年6月1日 综合习题1 已知: 4 4 )(+= s s D , 1) 试用 Z 变换、一阶向后差分、向前差分、零极点匹配、Tustin 变换和 预修正的Tustin (设关键频率=4)变换等方法将D(s)离散化,采样周期分别取为 和 ; 2) 将 D(z)的零极点标在Z 平面图上 3) 计算D (j ω)和各个D(e j ωT )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并绘图,w 由0~ 20ra d ,计算40 个点,应包括=4 点,每个T 绘一张图(Z 变换方法单画) 4) 计算 D(s)及T=,T= 时D(z)的单位脉冲响应,运行时间为4 秒 5) 结合所得的结果讨论分析各种离散化方法的特点 6) 写出报告,附上结果。 解: (1) Z 变换法: a.离散化: T =0.1s 时, D (z )=4z z ?0.6703 ; T =0.4s 时, D (z )=4z z ?0.2019 ; b.D (z )的零极点 c. D (jω)和D(e jωT )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连续系统: T =0.1s 时 T =0.4s 时

d. D(s)和D(z)单位脉冲响应 D(s)单位脉冲响应: D(z)单位脉冲响应: T=0.1s时 T=0.4s时 (2)各种离散化方法: a.离散化后的D(z) 1、一阶向后差分: T=0.1s时 D(z)= 0.2857z z?0.7143 T=0.4s时 D(z)= 0.6154z z?0.3846 2、一阶向前差分:T=0.1s时 D(z)= 0.4 z?0.6 T=0.4s时 D(z)= 1.6 z+0.6 3、零极点匹配T=0.1s时 D(z)=0.1648(z+1) z?0.6703 T=0.4s时 D(z)=0.3991(z+1) z?0.2019 4、Tustin变换T=0.1s时 D(z)=0.1667(z+1) z?0.6667 T=0.4s时 D(z)= 0.4444(z+1) 5、预修正的Tustin变换(设关键频率=4) T=0.1s时 D(z)=0.1685(z+1) z?0.6629 T=0.4s时 D(z)=0.5073(z+1) z+0.0146 b.D(z)的零极点 1、一阶向后差分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级: 者: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2机械传动系统原始参数 设计题目: 系: 齿轮传动设计 1、设计题 目 1.1机构运动简图 - 11 7/7777777^77 3 UtH TH7T 8 'T "r 9 7TTTT 10 12 - 77777" 13 ///// u 2

电动机转速n 745r/min ,输出转速n01 12r/mi n , n02 17r /mi n , n°323r/min,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pmax 2.5 ,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 i vmax 4,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d max 4。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 现。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i pmax 2.5,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9、心、「3,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i f,则总传动比 i vi i vmax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为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 设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3、齿轮齿数的确定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 7、8 9和10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 Z5 11,Z6 43,Z7 14,Z8 39,Z9 18,乙。35 ;它们的齿顶高系数0 1,径向间隙

系数c 0.25,分度圆压力角200,实际中心距a' 51mm。 根据定轴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11、12、13和14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Z11 z13 13,乙 2 z14 24。它们的齿顶高系数d 1,径向间隙系数c 0.25,分度圆压力角200,实际中心距 a' 46mm。圆锥齿轮15和16选择为标准齿轮令13,乙 6 24,齿顶高系数 h a 1,径向间隙系数c 0.20,分度圆压力角为200(等于啮合角’)。 4、滑移齿轮变速传动中每对齿轮几何尺寸及重合度的计算 4.1滑移齿轮5和齿轮6

北航数值分析大作业第二题精解

目标:使用带双步位移的QR 分解法求矩阵10*10[]ij A a =的全部特征值,并对其中的每一个实特征值求相应的特征向量。已知:sin(0.50.2)() 1.5cos( 1.2)(){i j i j ij i j i j a +≠+== (i,j=1,2, (10) 算法: 以上是程序运作的逻辑,其中具体的函数的算法,大部分都是数值分析课本上的逻辑,在这里特别写出矩阵A 的实特征值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的求法: ()[]()() []()[]()111111I 00000 i n n n B A I gause i n Q A I u Bu u λλ-?-?-=-?-?? ?-=????→=??????→= ?? ? 选主元的消元 检查知无重特征值 由于=0i A I λ- ,因此在经过选主元的高斯消元以后,i A I λ- 即B 的最后一行必然为零,左上方变 为n-1阶单位矩阵[]()()11I n n -?-,右上方变为n-1阶向量[]()11n Q ?-,然后令n u 1=-,则 ()1,2,,1j j u Q j n ==???-。

这样即求出所有A所有实特征值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10 #define E 1.0e-12 #define MAX 10000 //以下是符号函数 double sgn(double a) { double z; if(a>E) z=1; else z=-1; return z; } //以下是矩阵的拟三角分解 void nishangsanjiaodiv(double A[N][N]) { int i,j,k; int m=0; double d,c,h,t; double u[N],p[N],q[N],w[N]; for(i=0;i

北航七系机械学院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课程机构设计 实验报告 题目:建筑垃圾破碎机的设计与分析小组成员与学号: 班级: 第1页

建筑垃圾破碎机的设计与分析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与工艺性,并自主设计了将颚式破碎机与反击式破碎机相结合的建筑垃圾破碎机。通过solidworks软件对设计机构进行建模,用adams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设计的机构均达到设计需要与可行性。 关键词:建筑垃圾破碎机、连杆机构、凸轮廓线设计 第2页

目录 1.机构的引出 (4) 1.1 建筑垃圾及其回收利用价值 (4) 1.2颚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各自的利弊分析 (4) 1.3设计新的建筑垃圾破碎机 (6) 2.机构的结构、功能介绍及建模 (7) 2.1 机构设计简图及各部分功能 (7) 2.2尺寸设计及建模 (8) 2.2.1主动轮和各从动轮的传动比 (8) 2.2.2凸轮廓线设计与挡板行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机构的仿真分析 (12) 3.1颚式破碎机的急回特性 (12) 3.2颚式破碎机的传动角验证 (14) 3.3停歇运动导杆机构所带动的下挡板往复运动的间歇性 (14) 4.总结 (17) 第3页

第4页 1. 机构的引出 1.1 建筑垃圾及其回收利用价值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地铁的大规模扩建,建筑行业的新陈代谢全面加速,建筑垃圾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然而,传统的方法处理建筑垃圾是将建筑垃圾运往乡村或郊外,露天堆放或掩埋。这样不仅破坏植被,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而且会让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水层,污染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因此,如何实现建筑垃圾的高效、环保循环利用成为当今人们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建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废弃混凝土和砖块,而它们都是由水泥和天然砂石拌合而成的,这些都是砖块等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建筑垃圾,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其中的大块物料进行破碎,只有这样,破碎后的小快物料才能很好的还原天然砂石的性能,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 1.2颚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各自的利弊分析 目前应用较广的破碎机有颚式破碎机与反击式破碎机两种。 颚式破碎机的主体构造如图 1 图 1 颚式破碎机的主体构造 其工作原理为:轮①通过皮带和电机上的主动轮相连,①的转动带动杆②进而带动构件③的摆动(构件③的上端和机架铰接)。构件③通过摆动将体积较大

北航涡轮泵大作业

学号姓名成绩 《冲击式涡轮和反力式涡轮的设计计算》 总结:对冲击式涡轮和反力式涡轮进行设计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具体见表1 和表2。 表1 反力式涡轮的计算结果 表2 冲击式涡轮的计算结果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对比可以得到冲击式涡轮和反力式涡轮的相同点 是: 冲击式涡轮和反力式涡轮在计算功率时,均由泵的功率决定,由 T P N N =∑ 计算。 不同点具体见表3. 表3 反力式涡轮和冲击式涡轮的比较 1. 冲击式涡轮出口压力值取决于涡轮排气是直接排入周围环境还是导入辅助喷管,但两种情况下出口压强和反力式相比均很小。而反力式涡轮通常用于补燃式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中的涡轮泵中,所

以在不记喷注器压降的条件下,涡轮的出口压力等于燃烧室的压力。 2.在计算反力式涡轮的参数时,由于反力度容易确定,在分析过程 中广泛采用热力反力度。

反力式涡轮的设计计算 一.反力式涡轮参数的选择 在具有冲击式涡轮的供应系统(无补燃发动机系统)中,由燃气发生器产生的富燃燃气驱动涡轮,涡轮不冷却,富燃燃气的温度在1000~1200K 的范围内,比富氧燃气的允许温度(600~800K)高得多。另外,富燃燃气的气体常数比富氧燃气的气体常数大一些,这些都有利于减小需通过涡轮的燃气流量。 涡轮流量m t q 是具有冲击式涡轮的供应系统的主要参数之一。m t q 值越小,发动机的比冲就越高。涡轮流量m t q 可由泵和涡轮的功率平衡: T Pf Po N N N =+ 泵的需用功率降低,可减小通过涡轮的燃气流量,因此应尽量提高泵的效率。选定泵的结构并确定其效率后,可根据功率平衡求出所需的涡轮燃气流量,由此确定涡轮的效率。 涡轮入口压力(燃气发生器压力)取决于氧化剂泵的出口压力。当用燃料冷却推力室时,燃料泵出口压力比氧化剂泵的出口压力高。 涡轮出口压力之值取决于涡轮排气是直接排入周围环境还是导入辅助喷管。 冲击式涡轮计算的原始数据为: (1)涡轮的设计功率:涡轮功率T N 由泵所需的功率决定,由涡轮泵装置设计任务给定: 其中,T N —涡轮的设计功率,又称涡轮的轴功率; Pf N —燃料泵的轴功率; Pf N —氧化剂泵的轴功率。 (2)涡轮的设计角速度:涡轮的设计转速ω由泵不发生汽蚀时允许的最大角速度确定; (3)涡轮工质的物理常数和温度:涡轮进口总压*0P 、进口总温*0T 、和出口静压2P ;涡轮工质的绝热指数k 和气体常数R 。 二.反力式涡轮参数的选择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 _______ 设计题目: 凸轮机构设计 院 系: ------------------------- 班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哈尔滨工业大学 Harbin I nstituteof Techndogy

设计题目 如右图所示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选择一组凸轮机构的原始参数, 据此设计该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原始参数 二.凸轮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凸轮推杆升程运动方程:冷3唱—亦(中] 156 12 .. v 」1 - cos()] 兀1 5 374.4 2 12 ? a 1si n( ) 兀 1 5 % t 表示转角, s 表示位移 t=0:0.01:5*pi/6; %升程阶段 s= [(6*t)/(5*pi)- 1/(2*pi)*si n(12*t/5)]*130; hold on plot(t,s);

t= 5*pi/6:0.01:pi; %远休止阶段 s=130; hold on plot(t,s); t=pi:0.01:14*pi/9; %回程阶段 s=65*[1+cos(9*(t-pi)/5)]; hold on plot(t,s); t=14*pi/9:0.01:2*pi; %近休止阶段 s=0; hold on plot(t,s); grid on % t表示转角,令3 1=1 t=0:0.01:5*pi/6; %升程阶段v=156*1*[1-cos(12*t/5)]/pi hold on plot(t,v); t= 5*pi/6:0.01:pi; %远休止阶段

北航机械设计试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年 第一学期期末 《机械设计A4》 考试 A 卷 班 级______________学 号 _________姓 名______________成 绩 _________ 年月日

班号学号姓名成绩 《机械设计A4》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所有题目按步给分,非标准合理答案适当给分,但不超过该步骤的二分之一,计算过程纯计算错误不重复扣分。 2、本试卷共8页,所有题目均在本试题册上作答,拆页或少页本试题册无效。 题目: 一、填空 ……………………………………………………………( 25 分) 二、选择填空 …………………………………………………………( 5 分) 三、简答 ……………………………………………………………( 20 分) 四、分析计算 ……………………………………………………………( 35 分) 五、结构设计 ……………………………………………………………( 15 分) 题号 1 2 3 4 5 成绩

一.填空 ………………………………………………… (共25分,每空0.5分) 1.轴上零件的固定主要是将轴与轴上零件在,和方向上以适当的方式固定。 2.按轴负担的载荷分类,自行车的中轴属于轴;前轴属于轴;后轴 属于轴。 3.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和,其传动比不稳定主要 是由引起的。 4.闭式软齿面齿轮设计时,考虑到其主要失效形式为 所以一般按 照 强度进行设计,按照 强度进行校核。 5.当滚动轴承在基本额定动载荷作用下运行时,其所能达到的基本额定寿命为 , 此时滚动轴承的工作可靠度R为。 6.齿轮强度计算中的齿形系数主要取决于 和 。 7.设计中提高轴的强度可以采用、等方法,提高 轴的刚度可以采用等方法。 8.斜齿轮传动与直齿轮相比较,其优点为 、 和 ,开式齿轮传动与闭式齿轮传动比较,其不足之处有 。9.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条件是,, 及。10.三角形螺纹的牙型角α= ,适用于 是因为其 ;矩形 螺纹的牙型角α= ,适用于 是因为其 。 11.螺纹防松是要防止 之间的相对运动;常用方法有如,如,如。 12.斜齿轮传动的标准模数是,圆锥齿轮传动的标准模数是, 加工标准直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是。 13.代号为71208的滚动轴承,该轴承的类型为,轴承的宽度系列 为,内径尺寸为 mm,精度等级为级。 14.普通平键连接的工作面为,用于轴与轴上零件的固定,传 递。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1208105 分析者:殷琪 学号: 指导教师:丁刚 设计时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设计说明书 1 、题目 如图所示机构,一只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AB=100mm,BC=,CE=,BE=,CD=,AD=,AF=7AB,DF=,∠BCE=139?。构件1的角速度为ω1=10rad/s,试求构件2上点E的轨迹及构件5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2、机构结构分析

该机构由6个构件组成,4和5之间通过移动副连接,其他各构件之间通过转动副连接,主动件为杆1,杆2、3、4、5为从动件,2和3组成Ⅱ级RRR 基本杆组,4和5组成Ⅱ级RPR 基本杆组。 如图建立坐标系 3、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1) 位置分析 2) 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可得速度方程: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可得加速度方程: RRR Ⅱ级杆组的运动分析 如下图所示 当已知RRR 杆组中两杆长L BC 、L CD 和两外副B 、D 的位置和运动时,求内副C 的位置、两杆的角位置、角运动以及E 点的运动。 1) 位置方程 由移项消去j ?后可求得i ?: 式中, 可求得j ?: E 点坐标方程: 其中 2) 速度方程 两杆角速度方程为 式中, 点E 速度方程为 3) 加速度方程 两杆角加速度为 式中, 点E 加速度方程为 RPR Ⅱ级杆组的运动分析 (1) 位移方程 (2)速度方程 其中 (3)加速度方程 4、 计算编程 利用MATLAB 软件进行编程,程序如下: % 点B 和AB 杆运动状态分析 >>r=pi/180; w 1=10; e 1=0; l 1=100; Xa=0; Ya=0;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连杆的运动的分析 一.连杆运动分析题目 图1-13 连杆机构简图 二.机构的结构分析及基本杆组划分 1.。结构分析与自由度计算 机构各构件都在同一平面内活动,活动构件数n=5, PL=7,分布在A、B、C、E、F。没有高副,则机构的自由度为 F=3n-2PL-PH=3*5-2*7-0=1 2.基本杆组划分 图1-13中1为原动件,先移除,之后按拆杆组法进行拆分,即可得到由杆3和滑块2组成的RPR II级杆组,杆4和滑块5组成的RRP II级杆组。机构分解图如下:

图二 图一 图三 三.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图一为一级杆组, ? c o s l A B x B =, ? sin lAB y B = 图二为RPR II 杆组, C B C B j j B E j B E y y B x x A A B S l C E y x S l C E x x -=-==-+=-+=0000 )/a r c t a n (s i n )(c o s )(?? ? 由此可求得E 点坐标,进而求得F 点坐标。 图三为RRP II 级杆组, B i i E F i E F y H H A l E F A l E F y y l E F x x --==+=+=111)/a r c s i n (s i n c o s ??? 对其求一阶导数为速度,求二阶导数为加速度。

lAB=108; lCE=620; lEF=300; H1=350; H=635; syms t; fai=(255*pi/30)*t; xB=lAB*cos(fai); yB=lAB*sin(fai); xC=0; yC=-350; A0=xB-xC; B0=yB-yC; S=sqrt(A0.^2+B0.^2); zj=atan(B0/A0); xE=xB+(lCE-S)*cos(zj); yE=yB+(lCE-S)*sin(zj); a=0:0.0001:20/255; Xe=subs(xE,t,a); Ye=subs(yE,t,a); A1=H-H1-yB; zi=asin(A1/lEF); xF=xE+lEF*cos(zi); vF=diff(xF,t); aF=diff(xF,t,2); m=0:0.001:120/255; xF=subs(xF,t,m); vF=subs(vF,t,m); aF=subs(aF,t,m); plot(m,xF) title('位移随时间变化图像') xlabel('t(s)'),ylabel(' x') lAB=108; lCE=620; lEF=300; H1=350; H=635; syms t; fai=(255*pi/30)*t; xB=lAB*cos(fai); yB=lAB*sin(fai); xC=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