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发育和早期教育(对照表)

儿童语言发育和早期教育(对照表)
儿童语言发育和早期教育(对照表)

儿童语言发育和早期教育(对照表)

Dr Luo 育儿罗医生中医学堂

2020-06-15

语言的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12-20个月开始说话都是正常,孩子说话存在4-6个月的差异,因此如果你家孩子比其他同龄孩子说话稍微慢一步,不要着急,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但是,如果孩子到了两岁仍不会开口说话,或者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缺乏交流性的语言,排除以下原因,请尽快带孩子去医院专科进行专业的诊断:

?家长少言寡语或语速过快

?对宝宝有求必应

?家长过于心急

?家长嘲笑宝宝发音

?孩子过早接触电子设备

?孩子患儿童孤独症(自闭症)

通常男孩说话要比女孩晚。

语言发展的阶段和早期教育

1-2个月:感知语言。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能发出n、a、m、b的单音节,主要还是哭闹表达自己的情绪。

但是这不影响家长和孩子甲流,和孩子的说话越多,给他的信息刺激就越多,语言能力的发育就会越快。

3个月:除了哭,孩子平时嘴里还会嘟嚷些声音,并且能够笑出声音。

4个月:这个阶段孩子会发辅音,如“mu”、“na”、“ma”等。

在孩子发出这些声音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孩子回应,与孩子交流,刺激孩子说话的兴趣。

5个月:此阶段孩子也能够在别人和他说话时寻找声源,并做出反应。在与孩子反复应答和交流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将看到的与听到的联系起来,提高认知能力。

6 个月:在这一阶段模仿发音节,能感受到语气的变化。

孩子会通过发出声音引起家长注意,期待得到父母的关注,与他交流。多与孩子交流是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最好方法。

7-8 个月:“言语-动作”联系阶段。

这个阶段的语言训练的第一个关键期,此时的教育要寓教于乐,通过不断用新鲜事物的刺激来积累知识。将语言和动作联系起来,如:说“再见”时,扶着孩子的小手摇摆,让孩子了解这个动作是“再见”的意思,长时间的刺激后会形成条件反射。

这个时期也是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阶段,要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意识到不好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在该阶段逐渐给孩子强化

语言和动作之间的联系,培养良好习惯,给孩子语言发育和行为发育打下基础。

9-10个月:孩子能学识图、识物。

家长可通过绘本教孩子识别物体,或指着家里的某一物品,告诉孩这是“XX”,孩子会在脑海里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自己说出来。

11-12 个月:孩子会主动发音,如见到爸爸妈妈会主动地叫“爸爸”“妈妈”,此时一定要给孩子应答,要让孩子觉得说话是有意义的。

13-18 个月:孩子在这个阶段,可逐渐掌握约50个词,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可以熟练叫人,也会叫出熟悉的物品的名字,能与大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会懂得语言的命令,能听懂大人的要求,也能简单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家长让孩子拿一个物品,他会主动的将这个物品拿给你。

25—30个月:孩子可以理解大部分语句,能用4~5个词语组句,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和性别,已经学会了用你、我、他等这类人称代替,孩子差不多能掌握300个词汇量,可以用简单的复合句描述一个事情、说出自己的意图和想法。

31—36个月:孩子可以掌握并能运用大概500个词汇,看图识物约100张,还能说出5、6个字的复杂句子,谢谢、拜拜、再见、请等礼貌用语也可以流畅使用。语言表达比较清楚,陌生人也可以听懂;

孩子逐渐开始理解故事情节,会讲简单的故事。还会尝试询问“为什么”,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3岁以后一般是语言成长较为快速的时期,会开始理解更多字词,并且能适用较为复杂的句式,并在6岁左右达到正常对话的水平,能够和成人正常交流。

婴幼儿各阶段的行为语言发育特点表1

婴幼儿各阶段的行为语言发育特点表 年轻的爸爸妈妈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的体格发育是否正常,判断标准很简单,可以通过孩子不同年龄的体重、身长,以及运动功能的发育,语言行为的发育等等来进行判断,只要每位家长把正常的标准范围掌握了,随时都可以监测自己孩子的发育是否属正常范围,如低于正常标准范围,应继续观察,分析原因。加强训练,以促进其发育。以下是农十师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科为年轻的爸爸妈妈提供的婴幼儿各阶段的行为语言发育特点表,供参考。 12月龄独走,弯腰拾东西;会将圆圈套在 木棍上 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 灯碗,指出自己的手眼 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作, 用杯喝水 15月龄走的好,能蹲着玩,能叠一块方木能说出几个词和自己 的名字 能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 18月龄能爬台阶;有目标地扔皮球能认识和指出身体各 部分 会表示大小便,懂命令,会自己进食 2岁能双脚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 勺子吃饭 会说2-3个字构成的句 子 能完成简单的动作,如拾起地上的物品, 能表达喜、怒、怕、疼 3岁能跑,会骑三轮车,会洗手,洗脸, 穿脱简单衣服 能说短歌谣,数几个数 能认识画上的东西;认识男女,自称“我” 表现自尊心,同情心,害羞 农十师卫生局 年龄行为动作语言对周围人和物的反应能力与行为 新生儿无规律,不协调动作,紧握拳能哭叫铃声使全身活动减少 2月龄直立位及俯卧位时能抬头发出和谐的喉音能微笑,有面部表情,眼随物转动 3月龄仰卧位变为侧卧位,能用手摸东西咿呀发音头可随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转动180度,关注自己的手 4月龄扶着髋部时能坐,可以在俯卧位时 用两手支持抬起全身,手能握持玩 具 笑出声 抓面前物件,自己弄手玩,见食物表示 喜悦,较有意识的哭和笑 5月龄扶腋下能站得直,两手可各握一玩 具 能喃喃地发出单调音 节 伸手取物,能辨视人声,望镜中人笑 6月龄能独坐一会,用手摇玩具——能认识熟人和陌生人,自拉衣物,自握足玩 7月龄会翻身,自己独坐很久,将玩具从 一只手换入另一只手 能发出“爸爸”、“妈 妈”等复音,但无意识 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自握饼干吃 8月龄会爬,会自己坐起来,躺卜去,会 扶着栏杆站起来,会拍手 重复大人所发简单音 节 注意观察大人的行动,开始认识物体, 两手会传递玩具 9月龄试独站,会从抽屉中取出玩具能懂几个较复杂的词 句,如再见等 看见熟人会伸手要抱,或与人合作游戏 10-11月龄能独立站片刻;扶推车或椅子能走 几步 开始用单词,一个单词 表示很多意思 能模仿*的动作,招手、‘再见’;抱奶 瓶自食 12月龄独走,弯腰拾东西;会将圆圈套在 木棍上 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 灯碗,指出自己的手眼 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作, 用杯喝水

儿童发育对照表

发育对照表

目录 体格 (3) 视听觉 (4) 理解 (4) 语言 (5) 手功能 (5)

体格 体格发育是小儿发育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体重、身长、头部、胸部、牙齿等方面。 1.体重 体重为身体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体格发育尤其是近期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临床给药、输液也常根据体重计算用量。 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约为3kg.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入量的不足、水分的丧失及排除胎便,体重可暂时下降3%~9%(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后迅速恢复和增长。生后前半年增长较快,每月平均增长0.7kg.后半年增长速度变慢,1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9kg),1岁以内小儿估计体重的推算公式是: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后半年体重(kg)=6+(月龄×0.25) 1~2岁一年中体重平均增加3kg,2岁时的体重为出生时的4倍(12kg)。2周岁以后每年平均增加2kg,故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是:体重(kg)=年龄×2+8 12岁以后为青春发育阶段,受内分泌影响,体重增长较快,不再按上述计算。因个体差异,小儿体重可波动在±10%.低于15%以上,应考虑营养不良。高于20%以上,应考虑营养过剩。 2. 身长 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包括头部、躯干、下肢的长度。是反映骨骼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约为50cm.1岁内增长最快,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1岁时约为75cm,1~2岁一年增长10cm,2岁时约为85cm.2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cm,故2~12岁平均身长可按以下公式粗略推算:身长(cm)=年龄×7+70身长的个体差异较大,若低于正常身长平均数30%以上,为异常。 3.头部 (1)头围。头围反映颅骨与脑的发育。正常新生儿约为34cm,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都约增长6cm,1岁时头围约为46cm,2岁约为48cm,5周岁时约为50cm,15岁时即与成人相近。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过小,可见于头小畸形或大脑发育不全。 (2)囟门。前囟为额骨和顶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5~2.0cm(两对边中点连线)。一般在生后2~3个月随头围增大而略增大,以后则逐渐骨化而变小,至12~18个月时闭合。前囟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迟见于佝偻病、克汀病和脑积水等。前囟饱满、紧张、隆起,表示颅内压增高,是婴儿脑膜炎、脑炎或脑积水等重要体征之一,前囟凹陷常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患儿。后囟一般于生后6~8周闭合。颅骨骨缝一般于生后3~4个月闭合。 4.牙齿 牙齿可分为乳牙及恒牙两类。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最早4个月,如果12月仍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乳牙2~2.5岁出齐,共20个。2岁以内乳牙总数=月龄-4~6推算。6~8岁开始换生恒牙。约14岁时全部换为恒牙,共28个。18岁以后第三磨牙出现(有终生不出者),出齐后则为32个牙齿。出牙是一个生理过程,一般无特殊反应。但有的也可出现暂时性流涎、睡眠不安及低热等症状。佝偻病、营养不良、呆小病及先天愚型等患儿出牙延迟、牙质欠佳。 5.骨化中心发育 临床上通常采用左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来了解和判断小儿的骨骼发育年龄。小婴儿可采用膝及髋部X线片来了解发育情况。骨骼简易计算法:10岁以前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等于年龄加1. 6脊柱出生时脊柱是直的。3个月小儿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第一个生理弯曲),6个月小儿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第二个生理弯曲),1岁小儿站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第三个生理弯曲),从而形成脊柱的自然弯曲,至6~7岁时随韧带的发育而固定。

9种促进语言发育的方法

宝宝通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语言将直觉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概括思维,通过语言来认识他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语言是帮助宝宝顺利建立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研究证明,智力发展首先是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是进行思维、反映思想、表达情感、记录思维成果的工具。 宝宝通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语言将直觉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概括思维,通过语言来认识他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语言是帮助宝宝顺利建立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儿童早期语言发展受到阻碍,则将对儿童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阻碍。语言的重要性绝不容忽视。

情境再现:小鹿已经3 岁多了,但是却只会发一些简单的音节,一句完整的句子都不会说。经医生检查,发现小鹿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都没有什么问题,声带也发育正常,只是词汇量严重缺乏。便询问父母平时在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结果发现,小鹿在家人的宠爱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东西,根本不用说话,只要手一指妈妈就会给她拿到面前。听完小鹿妈妈的介绍,医生说:“孩子身体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你们父母这儿。孩子根本没有使用语言的必要,她怎么还能学会说话呢?” “语言饥饿”导致孩子不能开口讲话 孩子说话比较晚,父母往往都从孩子身体上找原因,以为孩子得了什么病,可是却没有想过,其实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比如小鹿想要什么只要手一指,根本不用说话,父母就会把东西拿到她面前,在这样的家庭中,小鹿不需要学习和使用语言,通过行为就可以达到效果,语言就被忽视了。外加父母和家里的老人将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在孩子物质生活的保障上,忽视了与孩子的语言交流和沟通,这对孩子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等都是严重的损害。 防止孩子“语言饥饿”的方法

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前言 3 1-1. 研究背景3 1-2. 研究方法3 1-3. 执行情况4 1-4. 概念定义4 第二章主要数据 5 2-1. 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认知5 2-2.家庭早期教育的需求5 2-3. 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的反馈与需求6 第三章分析结论8 3-1.家长普遍重视早期教育,观念更新8 3-2.年轻父母是0-6岁儿童的主要抚养者和早期教育方式决定者8 3-3.家长早期教育期望值与自身能力间存有差距,面临诸多困难需要社会支持9 3-4.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认知度逐渐增高,但早教机构的服务水平与家长的高需求呈现较大反差9 3-5.区域、城乡之间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不平衡9 第四章对策建议11 4-1.高度重视0-6岁儿童早期教育的战略意义,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11 4-2.完善我国早期教育,特别是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大投资力度12 4-3.将早期教育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范畴,以城乡社区为依托,构建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网络12 4-4.帮助家长和儿童的其他抚育者更新早教观念,加强施教者的能力建设13 4-5.加强社会动员,发挥媒体和新技术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4 第一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 学前教育泛指对0—6岁儿童实行的保育和教育,也称婴幼儿早期教育。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3—6岁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因此,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中的基础环节,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早期教育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对0—6岁婴幼儿实行的保育和教育。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获得幸福、快乐的童年,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掌握早期教育的现状和家长需求,配合政府推进早期教育工作,促进将早期教育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以调研工作为宣传平台,提高社会对早期教育的关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类对象开展:0-6岁(侧重0-3岁)儿童的家长,包括法定监护人和实际监护人,部分妇联系统自办和社会力量办的托幼机构和早期教育机构,部分城市早期教育工作的政府主管负责人和早期教育专家。调查的托幼机构包含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等为0-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其中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集体和私人举办的托幼园所以及学前班。早期教育机构包括母

儿童发育时间表(全版)

时间段 特点玩具(游戏)类型备注0-3岁初生觅食反射(出生半小时)、抓握反射(1周岁后消失)、惊跳反射(3-5月消失)、强 直性颈部反射、巴宾斯反射(6个月后消失)、踏步反射(8周左右消失)、蜷缩反射 (8周左右消失)、视觉、颈部反射(避开强光) 第1月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片刻(2秒)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会握紧拳头 适应能力:眼睛可以跟踪红球过中线,听到声音有反应 语言:自己会发出细小生音 社交行为:眼睛跟踪走动的人1-2月:目视可看1米左 右颜色 经常跟孩子说话。 视觉训练:用色彩鲜艳夺目、五光十色且能移动发出声响的玩具。(在吃饱喝睡醒状态下 适度逗引) 第2月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短时(5秒)精细动作:俯卧时头可抬离床面,拨浪鼓在手中留握片 刻 适应能力:立刻注意大玩具 语言:能发出a,o,e等元音 社交行为:逗引时有反应吸吮手指, 10周可以分辨颜色 适合儿童抓握玩具:竖抱可以让孩子练习抬头 2-3个月:抓 带细柄适合抓握得玩具:哗啷棒、拨浪鼓、塑料捏响玩具 可在可视范围悬挂带声音玩具、吹气娃娃、小动物等,帮助儿童够取 触觉训练:每天抚摸宝宝身体和躯干。 1、玩具必须卫生 2、避免小颗粒、小球及尖锐物体 (孩子会放到嘴里) 第3月翻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45度,抱直时头稳。 精细动作:两手可以握在一起,拨浪鼓在手中留握0.5 秒 适应能力:眼睛跟红球可转180度 语言:笑出声 社交行为:模样可爱,见人会笑 抓玩具(训练抓握能力, 通过抓握区分形状、质 感);可以翻身; 目视可看5-7米颜色 3-4月可以与成年人视力 相同。 抓握玩具注意视听触觉的配合(形状、颜色、质感) 八音盒、会叫的鸭子、给宝宝听音乐 视觉:找人,找大人手中的玩具。 第4月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90度,扶腋可站片刻。可以分辨不同的声音, 精细动作:摇动并注视拨浪鼓 适应能力:偶然注意玩具,找到声源 语言:高声叫,咿呀作声 社交行为:认亲人 游戏:在不同远近的地方呼喊宝宝的名字,训练宝宝寻找声音来源,电话、门铃等。 第5月大运动:轻拉腕部即可坐起,独坐头身向前倾精细动作:抓住近处玩具 适应能力:拿住一个积木,注视另一个积木 语言:对人及物发声 社交行为:见食物兴奋5-6月训练用拇指、食指 捏取小物件。 手铃串 第6月坐大运动:俯卧翻身 精细动作:会撕纸,摆弄桌上积木 适应能力:两手同时拿住两块积木,玩具失落了会找 语言:叫名字会转头 社交行为:自己吃饼干,会找躲猫猫(手绢挡脸)的人 的脸 将手的动作与声音联系 (让宝宝抓挠、伸出食指 表示“1”,双手鼓掌是“欢 迎欢迎”) 训练爬行 戏水(水中小鸭子、皮球、软木塞等玩具) 撕纸 取米花 叫宝宝名字,并给宝宝提示以记住名字。 模仿发音 6个月以内只会用哭声表达,必须 及时关注。6个月-1岁半为亲子 依恋关系形成期 第7月滚大运动:独坐自如 精细动作:摆弄玩具(直径约0.5厘米)自己取一积木, 再另取一积木。 适应能力:积木换手,伸手够远处玩具 陌生反应(怕生)7-9个月需要联系爬行,预防感觉 统合失调。

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训练

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一般的表现有:过了说话的年龄仍不会说话,开始说话后,比别的正常孩子发展慢或出现停滞,虽然会说话,语言技能较低,语言应用、词汇和语法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只会用单词交流不会用句子表达,回答问题反应差,语言理解困难和遵循指令困难。 语言发育迟缓的障碍分为: 语言符号障碍:主要是未掌握语言符号,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语言符号、手势、儿语使患儿掌握语言符号,建立人际交流的基础,然后再做理解符号的训练。 语言表达障碍:患儿不能用语言表达意愿,这部分患儿训练的目的要以表达为目标,在训练时与语言的理解能力相配合,有手势语、语言的实地训练,使患儿获得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水平落后于同龄儿:这一部分患儿占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大多数、表现语言水平落后,符号理解障碍,表达障碍,所以要加强训练,加强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促进语言发育。 理解语言符号但不能表达:对这一部分患儿训练的目标是在加强语言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开始可采用手势语训练,然后再进行表达训练。

语言交流态度障碍:这部分患者可以理解语言符号,有一定表达能力,但是有交流的态度障碍,性格孤僻,怕人,不能与人交流,训练时要重点从交流态度上下工夫。 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多数全身的运动功能也落后或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存在,因此在进行语言疗法的同时,要配合做理学疗法、作业疗法的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会有更大的帮助。 对发展迟缓儿童的语言训练必须因材施教与不断练习。发展迟缓的儿童仍然是有学习的能力,只是通常他并不善于应用一些学习策略。 对于发展迟缓儿童的语言训练时,我们先要了解儿童的语言状况:发展迟缓儿童除了语言发展迟缓造成字汇太少、句子不完整之外,通常还会伴随其它的语言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构音问题、声音沙哑、发声困难、口吃……:等困难;唯有在对儿童目前的语言状况做一个了解之后,才能定出语言训练的目标。同时还要定时、定点接受训练。训练的时间以每次十分钟为宜,因为太长的时间会造成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的问题。倘若真的无法采取定时、定点的训练时,则可以考虑采用机会教育的方式;机会教育必须掌握一个重点,那就是你运用的题材除了必须符合训练目标之外,还必须是儿童有兴趣,或者能引起他的好奇心。在训练中要把能减少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到最低程度。事先设计活动的内容:就孩子的心智年龄,挑选适当的教材,主要是语言方面与认知方面的教材。良好的辅助教材会使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 【作者:wrqbest】【字体:大中小】【我要评论】【献花】【打印】Tag:语言,运动,注意力,健康,自然,活动,妈妈,家庭,家长,养,母婴 一、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训练 (一)阶段1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各种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 1.注意力的训练在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中,给予足够的感官刺激,鼓励和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如用能发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儿童的注视,然后训练其对活动事物的持续注意能力。 2.对事物持续记忆的训练建立事物恒存 的概念,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寻找。 3.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通过游戏,增加儿童与他人的视线接触,促进意识传递方法的学习。 4.事物的操作学习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某种操作而引起变化的过程。从触摸、抓握等单一的操作发展到敲、拿出等复杂的操作,可利用各种玩具,如搭积木、投环、击鼓等。最初可使用帮助的手法,逐渐让儿童对事物能做出相应合适用途的操作。 (二)阶段2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要训练其能对日常事物有基本的理解,具有事物的匹配、选择能力,

并能听懂事物的名称和要求。 1.事物基础概念的学习训练通过模仿让儿童懂得身边日常用品(帽、杯、电话等)的用途。训练应与家庭指导同时进行,让儿童能做到操作场面的扩大,即在训练室、家庭和幼儿园等均能做。 2.多种事物的辨别学习训练 (1)以形式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通过分类游戏,学习认识事物的外部属性(颜色、大小等)。如将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分组。 (2)以功能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即认识事物的特性和用途,建立事物类别的概念,如将混放的人物、水果的图片分开。可有以下两种课题:①匹配:呈现2个以上示范项,儿童就手上的1个物品与示范项中的某一个相关物品进行匹配;②选择:呈现1个示范项,给儿童2个以上选择项物品,针对示范项,让儿童在选择项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三)阶段3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为事物的符号形式形成阶段。训练顺序为:符号形式形成一言语理解一言语表达。 1.手势符号的训练适应证为中度到重度语言发育迟缓,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尚未掌握的儿童,或言语符号理解尚可,但表达不能的儿童。因对儿童来说手势符号比言语符号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故可作为媒介,逐渐向获得言语符号过渡。 (1)状况依存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培养儿童能够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训练方法是在日常的情景及训练的游戏中促进和强化。.如在分别的情况下,挥挥手表示“再见”,先让儿童看着手势,令其模仿;然后从模仿逐渐进入自发产生阶

早期教育专业

早期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早期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一)专业分析 本专业为高等专科早期教育专业。 从职业面向上看,具有职业性和师范性的双重性质。从职业性而言,本专业以培养面向各类早期教育机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师范性而言,本专业毕业生的服务对象是0-3岁学前儿童,是一个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身心正在迅速发展的稚嫩的生命群体。由于服务对象不同于工厂车间的流水线上打造的规格统一的物质产品,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和方法也与其他专业不同,具有很强的师范性。 从学历层次上看,本专业为专科层次。以专科层次为主的教育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既不同于中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轻理论、重技能”的培养方向,也不同于本科院校早期教育专业“重理论、轻技能”的培养方向,而是既要立足行业特色,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积极寻求与本科早期教育专业的对接,给学生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空间。 从高职高专教育的服务对象特点来看,本专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山西省各县市的早期教育机构,少量辐射周边部分省市的早期教育机构。山西省早期教育人才的培养大多数处于中专层次,只有三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专科层次的早期教育人才,使得该专业在人才培养层次上出现滞后现象。本专业的设置可以为山西省早期教育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早期教育工作者,引领山西省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专业定位

本专业的定位是:体现职业性和师范性的统一,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早教师资,强化专业办学的师范性,突出实践性,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早期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教师专业基本能力的训练。根据省情、校情,遵循高职高专办学理念,顺应教师教育办学的格局,利用学校办学优势创新办学体制,形成以专科教育为主,开办早期教育师资培训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山西省广大城乡定向培养早期教育师资,实现立足山西、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培养目标。 二、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一)开设早期教育专业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统计:中国0-3岁婴幼儿约为0.7亿人,城市分布为1100万人,而且,平均每小时就有2000多名婴儿诞生。目前,这个市场正在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尤其是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以来,2016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创十一年新高,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是过去15年来最高。2003年,教育部等部委颁布《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视0-3岁婴儿教育”。这些都表明国家已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教育政策的主流,0-3岁婴幼儿教育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早期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早期教育的支持决定了社会对早期教育人才的需求。而目前国内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针对3-6岁幼儿的教育管理人才和教育人才的培养,0-3岁早期教育人才的培养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要保证早期教育良好、正常的发展,必须依靠高质量的早期教育人才。早教机构、亲子中心以及各种早期教育类的服务机构将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全国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家庭训练指导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家庭训练指导 王如蜜(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语言治疗室) 语言训练时间与训练效果是成正比的,因此,持续、连贯的语言训练非常重要。家长是最好的语言老师,不管每周接受语言治疗是的训练是几次,都请您每天抽岀1?2个小时进行家庭训练, 并用笔记本记录每天的训练内容及孩子语言能力的变化。以下是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家庭训练指导: 理解训练语言发育前阶段的儿童,要训练其注意外界人与物的存在及进行事物匹配和选择的能力。已获得语言信息的儿童已完成从概念形成到言语理解再到言语表达,此时应扩大词汇量学习,内容从名词到动词、形容词、介词等,并把已学过的词组成词句,从不完整句到主谓句、主谓宾句、简单修饰句、词序等形式进行训练。家长可选用不同范畴的卡片,如水果、动物、生活用品等,向患儿出示2张,说出其中一张的名称让其指认。卡片数量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由少到多,内容由熟悉到陌生,从不同类物品到同类物品的指认从名词、动词,再到两词句、三词句、简单句、复杂句等进行语法的训练。从两词句水平开始可以看出图书指认。 操作性课题训练如镶嵌板和智力箱,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提高整体智力水平。 记忆能力的训练反复识记人名、地名、电话号码等。 注意力训练穿珠子、听故事、回答问题等。认知能力训练大 小、颜色的识别,猜谜语,算术等。

表达训练在家屮、社会屮应随时随地进行,家长应充分引导儿童与人主动交流。从手势语、象声词(如临喘、汪汪)到叠声词(猫猫、狗狗)再到成人语,从容易发音的双唇音(b\p\m)开始。 训练时间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分配训练内容,建议每次15-20 分钟,每天2?3次。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应在玩中教,玩中学,让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多鼓励、多表扬。

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

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 1、训练感觉器官:视觉:新生儿所在的房间要宽敞明亮,视力所及处要有鲜艳的物品。听觉:不要避开人的声音,而且要有音乐存在。嗅觉:让宝宝闻各种各样的气味。味觉:让宝宝品尝酸甜苦辣的滋味。触觉:经常抱宝宝,并有意识地用软、硬等不同材质的东西触碰宝宝,让他能够有所感受。 2、发展交往能力: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宝宝进入社会的开始。爸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宝宝接触同龄宝宝和成人,鼓励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行事礼貌;并创造机会比如鼓励宝宝正确称呼客人、给客人倒茶、带宝宝串门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为其高明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 3、培养观察提问的能力:教宝宝学会看世界。从衣食住行、花草树木、砖瓦泥石等日常所见来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即时地对宝宝的提问作出回应,比如宝宝指天上的星星,爸妈就要立刻告诉他“星星”这一概念,将物与概念对应起来。等宝宝再大些,观察的事物多了,就要引导他进行思考提问,刺激他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求。 4、进行体能训练:平时多带宝宝进行运动,有条件的家庭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比如新生儿期开始学游泳、1岁半左右学滑冰等。根据对中美两国儿童的调查,在身体运动、发展体力方面,中国儿童明显不足。爸妈要提高宝宝的体能训练,让宝宝在拥有健壮体格的同时,还可培养大胆勇敢等品格。 5、训练劳动制作:从猿到人的标志就是:开始用手使用和制作工具。人的个体成长也是需要劳动和制作的。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动手能力却很差,其原因在于爸妈的溺爱剥夺了宝宝的动手权力。所以爸妈要鼓励宝宝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将宝宝力所能及的动手权力还给宝宝,让他在做纸工、玩玩具中体会创造的快乐。 6、培养口语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巴甫洛夫将语言称之为“人类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语言的信息量,将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宝宝的大脑;要用规范化语言,比如每天花20分钟给宝宝朗诵美文。此外,若要学习外语,就让宝宝及早接触。

3岁儿童早期教育计划

2-3岁儿童早期教育计划 一、训练感观灵敏,发展运动能力,提高认知水平 二、掌控亲子爱态,培养行为习惯,诱导语言发展 三、丰富孩子生活,培养广泛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1. (1)增加颜色、形体的认识,积木、插塑越做造 型越好,能想象并说出建设什么(不是盲目搭建) (2)态度要亲切、耐心、冷静、沉着,多与孩子有说有笑,有商有量,又学又玩,有问有答。继续鼓励宝宝跟家人一起吃好饭,饭桌上家人轻松的谈话孩子逐步插话参与,多谈些营养保健话题。继续将谈话与识字结合,写上小白板,每个人都高兴地读一读、认一认。 (3)体育:学翻筋斗溜滑梯游泳溜冰 音乐:继续听音乐学唱歌、看小乐队演奏 语言:爱听故事、读儿歌、背古诗爱认字问字和英语单词爱买书读书 认知:会认不同的商店会辨不同的天气开始认地图找地名喜欢到室外玩,继续问物问字美术:喜欢看画、美术工艺品喜欢看大人作画和陶艺、剪纸 交往﹕喜欢与大人交朋友,喜欢熟人带出去玩

数学:喜欢数东西,喜欢背数字喜欢拿糖果算简单加减法喜欢问时间、认钟 2. 认识上下、左右、前后、里外、高低、远近、快慢、来去、宽窄,以及早上看太阳时能认东南西北 家里有客人来,教育孩子懂礼貌,热情接待,落落大方地谈话,客人也要亲切礼貌,但不过份关注小孩,尊重孩子,顺其自然最好;事前父母要告诉孩子,客人来了不能闹"人来疯",会说"早上好!""不客气!""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不打扰大人谈话,自己静静地听或到一旁去看书、画画、做事。孩子做好了,客人和家人都要表扬他 3. 要在实际生活中逐步知道什么是黎明、清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夜里、昨天、今天、明天特喜欢与大人或孩子捉迷藏,要选择丰富而安全的环境让他想方设法躲藏或寻找。喜欢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喜欢集体唱歌、跳舞,发言答题,喜欢与父母(成人)一起唱歌 4. 尽量多指认万事万物,培养提问能力,开始学习问"为什么"(见《早教革命》理论篇P94~95)4. 鼓励孩子帮大人做事,如拿拖鞋,递伞,送帽子、上衣、公文包,东西不能拿做;开始学做家里的整洁、卫生、杂活,如摆餐桌上餐具,叠凉干的衣服等,能准确找出常用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

2--6岁儿童认知发展 24个月(2岁) 1 会从两个实物中分辩大,小。 2 听从指示,将东西放进杯子里或放在杯子旁边。 3 给予两种不同的实物时,会依照指示选择一种。 4 依序将三个不同大小的套杯放入插座里。 5 完成三块拼板。 6 配对基本相同的形状和颜色。 (1). 1对1 (2).1对2 (3). 1对3 7 模仿把数字卡1放在一个东西的旁边。 8 看到数字卡1会自动说一。 36个月(3岁) 1 能辨认大小、长短、软硬。 2 有位置的概念(利用实物表现):上面、下面、穿过。 3 依指示给一样或全部的东西。 4 会做1对三配对。(1). 红(2).绿(3).蓝(4).黄(5).黑(6).白 5 会做上述6色,1 对2 的选择。 6 会做上述6色,1对4的选择与配对。 7 将8张简明图卡加以配对--选择--分类。 8 完成6块拼图。 9 模仿把数字卡2,放在两个东西的旁边。 10 看到数字2,会说2。 11 能认数字卡3。 12 将数字卡3与3的集合,配对。 13 将1.2.3依序排列。 48个月(4岁) 1 会分辨真实与不真实的东西(如模型水果与真的水果)。 2 会选择轻与重的东西。 3 会将东西与图卡分类,如分出:(1).人(2).衣服(3). 动物(4).食物 4 依指示放置和选择东西(1).旁边(2).前面(3).后面 5 会选择很多和很少的东西 6 给5样东西,凭触摸找到指示的东西 4--5岁 1 专注力增加,能听故事最少15分钟 2 说出3件物品中不见的一件的名称 3 知道"昨天""明天"的意思 4 顺序排列数字1--10 5 配对数字与实物1--10 6 数10件物品

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课程定位 幼儿教师作为从事一种专门化职业的道德引导者、思想启迪者和心灵开拓者,更是人才培养教育情境中的主体之一。良好的职业素质会促进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完成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本课程是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根据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社区服务与管理岗位,通过学习婴幼儿早期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早期教育智能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早期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组织幼儿进行儿歌、阅读、认知、交往等活动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对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的认识,感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后,能够面向儿童教育岗位,如早教机构教师、幼儿园游戏指导教师、以及开发相应儿童早教课程等岗位。通过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双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为走向相应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前修课程为:发展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后续课程为:游戏理论、幼儿绘画;本门课程是前修课程的后续课程,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和辅助课程。

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如早期教育指导师、幼儿教师、幼儿教学课件制作等一系列相关岗位的分析,本课程将采取课堂基础知识+实训练习+模拟教学情境的结构完成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坚持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按照早教老师的工作任务来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设计思路 第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 第二,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内容; 第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第四,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职场岗位的要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参考学时为54学时,3个学分。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及教育重点,了解其智力开发的黄金关键 期; 2. 掌握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了解其个性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3. 掌握婴幼儿发育五大领域以及八大智能的内容,体悟早期教育的重要 性; 4. 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行为,表述行为及早期阅读习惯; 5. 如何利用亲子游戏和看图讲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6. 如何利用儿歌和音乐活动促进婴幼儿的音乐感知力和右脑开发; 7. 针对不同年龄段(0-3岁)的婴幼儿,开展相应游戏活动的原则及要 求。 语言表达能力。 基础从业能力 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能力目标 1. 具有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丰富的想象力;

儿童幼儿启蒙早教教育游戏大全

儿童幼儿启蒙早教教育游戏大全 一、幼儿园游戏:手指兄弟 兄弟十个两组(十指个展手心外)。生来个子有高低(翻动两手手心向内)。老大长得最粗壮(两手伸拇指)图。老二生来有主意(两手伸食指)。老三长得个子大(两手伸中指)。老四生来没出息(两手伸无名指)。老五别看个子小(两手伸小拇指)。拉起勾来有本事(两手小指互勾)。老大碰碰头(两手大拇指相碰)。老二碰碰脸(两手食指相碰)。老三弯弯腰(两手中指上下运动)。老五伸伸腿(两手小指伸展运动)。大家拍手把歌唱(两手拍掌)。握紧拳头有力气(握双拳举双手)。东一捶(右手捶左手心)。西一捶(左手捶右手心)图1-16。南一捶(右手捶左手背)。北一捶(左手捶右手背)。 二.幼儿园游戏:手指睡觉了。 老大睡了(两手心向上,拇指弯曲)老二睡了(食指弯曲)。大个子睡了(中指弯曲)。你睡了(无名指弯曲)。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小指弯曲,同时两手心转向下方)。小不点醒了(小指伸直)。老四醒了(无名指伸直)。大个子醒了(中指伸直)。你醒了,我醒了(食指、拇指先后伸直)。大家都醒了(两手相互拍)。 三、幼儿园游戏:手指宝宝 两个大拇指(两手成拳相对,拇指伸直)。比比一样高(两拳相合,拇指并在一起)。相互点点点(两手拇指向前弯曲)。接着弯弯腰(两手拇指向前弯曲)。两个小拇指(两拳打开,两手小拇伸直)。一样都灵巧(两手小指弯曲运动)。相互拉拉勾(两手小指反复互勾)。点头问问好(两拳成竖起两手小指相互弯屈运动)。食指(弹食指)。中指(弹中指)。无名指(弹无名指)。样样事情离不了(两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弯曲运动)。摊开双手数数数(两手心向上,十指伸展)。一(左手拇指弯曲)。二(左手食指弯曲)。三(右手中指弯曲)。四(左手无名指弯曲)。五(左手小指弯曲)。六(右手拇指弯曲)。七(右手食指弯曲)。八(右手中指弯曲)。九(右手无名指弯曲)。十(右手小指弯曲)。都是我的好好宝宝(两手互拍)。

儿童早期教育的利与弊

早期教育的利与弊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应该让许多准备做父母的人,在孩子出生前就应做好、做足各种准备,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这段时间的教育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0~3岁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早期系统的全面智力开发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学习是一件最苦、最累的事。其实,在孩子眼中,学习是一种最快乐之事。咱们的家长希望孩子好好的玩耍、尽兴的玩耍,年龄大点了再学习,今后学习的时间长,慢慢学也不迟,孩子就是要玩。为此,孩子的早期成长过程中,孩子应该是玩?还是应该学习呢? 一、早期教育知多少 1、认同早期教育 对早期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认为早期教育很重要,可以帮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孩子应从小严格管教,希望孩子将来有一定的成就,最好能成为天才,或者是****家。所以,教育要从小抓起,应受到严格的、最好的培养和教育。信奉:三岁看老,七岁看终身。 2、不了解早期教育 对早期教育一点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婴幼儿还可以进行早期教育,最大疑问是,孩子都还不会讲话,能听懂吗? 3、不认同早期教育 (1)不管了解与不了了早期教育,没理由就是反对早期教育; (2)提倡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应顺其自然。 (3)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不需要进行早期教育。 (4)认为孩子小,自己在家里就可以教他(她)学习。 (5)认为孩子小听不懂,孩子这么小就上课,大一些再说。 (6)认为孩子太小,太可怜;学的东西多了,脑袋装不下,头会疼的。 (7)家长认同早期教育;但是,家里的老人反对,孙子太小,心疼孙子;为了孝敬老人,只好放弃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8)父母不管工作忙与闲,认为孩子小,不愿花精力与时间在孩子身上。由家里老人带就行了,不然浪费了资源。 二、早期教育与右脑 脑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到3岁时就已经完成了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6岁时脑细胞就完成了80%。科学研究发现,在成长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 ~ 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脑力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人们大多只知道左脑,而忘却了右脑的存在,一直不了解右脑的作用,只是片面地由左脑的功能好坏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我们的大脑97%的功能都在右脑中,只有3%的功能在左脑;经研究证明,右脑的信息容量是左脑的100万倍,如果遗忘了99%,剩下的1%也是计算机的信息容量的100万倍;因为大脑97%的功能都存在右脑中,所以左脑的记忆力容易使人忘记,而右脑则不会。因为右脑是通过图像作为记忆的。左脑是一个低速运转的意识脑,以语言处理信息,掌管逻辑、文字、数字、判断、分析;右脑是一个高速运转的潜意识脑,以图像思考、记忆,掌管的是韵律、想象空间、颜色、大小、形态。因此,偏重于运用左脑的人理性、逻辑,处理信息不能进行换位思考,比较固执;而偏重于运用右脑的人思维又太过于跳跃,感性、想象,缺乏规则意识。右脑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脑。一般的家长都喜欢给小朋友讲故事,这只能帮助左脑的开发;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试表(知识参考)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 首都儿科研究所出长发育研究室研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是与全国12个省,市密切合作,旧在收集15053例婴幼儿神经、经理发育宝贵资料的基础上,历时10年完成的,它不仅摸清了我国各地区婴幼儿神经、精神发育的基本情况,而且首次获得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系统、有代表性的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常模。 本《量表》不公可以用发育商来评价孩子的智能发育速率,也可用智龄来表明其发育水平,为智能超常或发育迟缓提供了可靠的早期诊断依据。 五大智能 婴幼儿的智能主要表现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等五个方面的能力。 大运动 大运动主要指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幅度较大的动作,比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独脚站、上下楼梯、四肢活动和姿势反应,躯体平衡等各种运动能力。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早期动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发展的水平,同时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整个心理的发展。 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手眼配合能力,比如抓握、摇动、耙弄、拇食指对捏、握笔乱画、搭积木、穿扣眼、模仿画竖道、折纸、用筷子、画人像等。这些动作为书写、绘画和劳作的技巧和技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精细动作的发展和婴幼儿整个神经、心理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从某个角度说,大运动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行为成熟的程序,是从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逐步成熟开始的。 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主要指婴幼儿对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如对物体和环境的精细感觉,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运动器官的能力,对外界不同情景建立新的调节能力等等。由此可见,适应有力是在视觉、听觉、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综合判断能力,通过它可直接观察婴幼儿的智慧。比如听声音有反应和找到声源,玩具失落后会找,积木对敲,从杯子中取出物或寻找盒内东西,盖瓶子盖,积木搭高和搭桥,能一页一页的翻书,知道主要的颜色和简单的数目,能理解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用拼板拼出圆形、方形、椭圆形和长方形,能提点出画的物体少画了什么等等。 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比如,孩子彼此之间交谈,听音乐、歌曲,读故事、歌谣,写字、画图画等,这些听、说、读、写都是不同形式的语言活动,语言对儿童的心理发燕尾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间的交往。扩大知识面,而且可以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使自己的行动有一定的目睥和方向,同时还可以促进孩子认识能力的发展。语言可以帮助儿童的想象。总之,言语活动可以促进儿童心理活动的迅速发展。 社交行为 社交行为是指孩子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其行为模式也是由内在成长因素所决定的,有一定的发展程序。孩子大小便的控制是适应外界要求所形成的,但是最终能否控制,还得取决于神经功能的成熟程度。 社交行为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①社会交往能力,如逗引时有反应,见人会笑,能认识亲人,让生,懂得家长的

儿童言语发育迟缓训练方法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 一、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训练 (一)阶段1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各种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 1.注意力的训练在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中,给予足够的感官刺激,鼓励和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如用能发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儿童的注视,然后训练其对活动事物的持续注意能力。 2.对事物持续记忆的训练建立事物恒存的概念,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寻找。 3.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通过游戏,增加儿童与他人的视线接触,促进意识传递方法的学习。 4.事物的操作学习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某种操作而引起变化的过程。从触摸、抓握等单一的操作发展到敲、拿出等复杂的操作,可利用各种玩具,如搭积木、投环、击鼓等。最初可使用帮助的手法,逐渐让儿童对事物能做出相应合适用途的操作。(二)阶段2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要训练其能对日常事物有基本的理解,具有事物的匹配、选择能力,并能听懂事物的名称和要求。 1.事物基础概念的学习训练通过模仿让儿童懂得身边日常用品(帽、杯、电话等)的用途。训练应与家庭指导同时进行,让儿童能做到操作场面的扩大,即在训练室、家庭和幼儿园等均能做。 2.多种事物的辨别学习训练

(1)以形式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通过分类游戏,学习认识事物的外部属性(颜色、大小等)。如将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分组。 (2)以功能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即认识事物的特性和用途,建立事物类别的概念,如将混放的人物、水果的图片分开。可有以下两种课题:①匹配:呈现2个以上示范项,儿童就手上的1个物品与示范项中的某一个相关物品进行匹配; ②选择:呈现1个示范项,给儿童2个以上选择项物品,针对示范项,让儿童在选择项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三)阶段3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为事物的符号形式形成阶段。训练顺序为:符号形式形成一言语理解一言语表达。 1.手势符号的训练适应证为中度到重度语言发育迟缓,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尚未掌握的儿童,或言语符号理解尚可,但表达不能的儿童。因对儿童来说手势符号比言语符号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故可作为媒介,逐渐向获得言语符号过渡。 (1)状况依存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培养儿童能够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训练方法是在日常的情景及训练的游戏中促进和强化。如在分别的情况下,挥挥手表示“再见”,先让儿童看着手势,令其模仿;然后从模仿逐渐进入自发产生阶段。 (2)表示事物的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理解手势符号和事物的对应关系。利用玩具娃娃训练事物的对应关系:在儿童面前放作为选择项能穿戴在玩具娃娃身上的三种事物,例如帽子、鞋、手套;训练者拍打玩具娃娃的头部再拍打训练者自身的头部,然后说“帽帽”,促使儿童选择帽子。训练中必须让儿童充分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