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文化的理解:

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整个文化系统的基础,是人们物质生产及其产品的总和,制度文化算是人们。。。P2

2、当前文化现象中的国学热怎么看?

(1)直接表现:1992年初,北大正式成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筹办集刊《国学研究》,2006年,光明生日报设《国学》专版,大力推动国学的研究与传播。

(2)外围表现:国学兴起过程中,孔子一直被抬到至高无上的低位。中国教育部在海外成立多所孔子学院。

3、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中国是一个素称“以农业立国”的国家,究其原因,地理环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一农业立国”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文化。中国疆土广阔,始终保持着自己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完整系统。(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中国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缘文化和区域思想观念。中国的区域文化虽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又并存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多元结构。

(3)、地理环境开放和封闭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生产力对环境有不同要求,也会产生不同结果。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独自酝酿成长,虽偶有外来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传入,皆能容纳,使中国文化的发展稳定而富于自信。

4、早期国家阶段文化特点(即夏商周文化特点)。

(1)、万国共主。(王权观点形成、礼制传统确立、)

(2)、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3)、华夏的滥觞。地理意义上所谓的中原地区,政治意义上所谓的天子之国,蒙族意义上所谓的华夏民族,文化意义上所谓的华夏文明。

宗法制?P20

百家争鸣的原因?P28

四大学派?P29 儒家学派、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P42

5、秦汉文化:黄老思想是什么?

积极用世、入世,关注现实和人生;

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要求统治者宽刑罚、薄赋税;

顺其自然。

==》遵循旧制,奉事无所变更

少干预下事,勿扰民

择吏以“厚重长者”为标准

皇帝带头躬修节俭;

轻徭薄赋,奖励耕织

轻刑慎罚

与民休息,毋夺农时。

西汉古今经文之争

两汉时期,产生了儒家两种不同经典——今文经和古文经.

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亦相形成为习儒的两个重要学术流派。二者习儒的主张和风格各异。

西汉后期至于东汉,儒家的两个重要学派之间为了立官学而争论不休。总体而言,两汉今文经学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并被立为官学。而古文经除了王莽统治时期被立官学外,主要在民间流传。

到了东汉时期,在经学家贾逵、马融、郑玄等人影响下,今文经和古文经趋向融合。

制度文化:中央集权制。P69

察举制:P89

6、道教兴起P78

佛教流行及影响:源于印度,BC5,6世纪,由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1)、传播条件:一方面,长期战乱,社会动荡,造成宗教流行的土壤;另一方面,统治者的提供也是佛教得以传播的重要因素。三、西域高僧加鸠摩罗什等来到中国,加速传播。(2)、表现:最先在上层社会尤其是宫廷中流行,贵族先崇佛,很快流行开来,南北朝同时出现兴盛。佛寺林立,僧尼众多;西行取经者众多,大量佛经被翻译;石窟寺艺术大兴。(3)、影响:促使僧侣势力膨胀。包括政治经济势力。寺庙林立,侵夺两天,广占沃土,享有免疫免税特权。

带来了西域、天竺的文化,丰富了我国国有的传统文化。

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

特点:文学上是诗歌与文艺理论成就,尤其五言诗更为成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同时文学作品的现实主义强。

玄学兴起、发展阶段:背景:黄巾起义之后,军阀混战不断,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巨大的冲击,儒家的精血思想已不能完全维系人心。儒学与谶学结合。

发展阶段:曹魏正始年间:名教出于自然;

西晋前期元康时期:越名教而任自然

西晋末年永嘉时期:名教即自然

东晋时期:名教与佛教逐渐合流

名教衰落的原因P112

四史:后汉书汉书三国志史记

唐修八史:p161

7、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P159

唐代文化的特征:兼收并蓄、大气包容、积极向上、开拓创新

唐诗兴盛的原因及发展:p155

背景:繁荣昌盛的社会经济基础;

知识分子队伍扩大;

宽松开放的社会和思想环境:大量吸收域外文明成果;积极输出中华文化;文化政策开明,

尊道、礼佛、崇儒;汉俗胡风的交融。

表现:社会风气:胡风豪迈,边塞诗,志在四海的开阔气度;礼法上:胡风氤氲,女子好爽,妇女地位提高;文化生活上:胡气十足,胡乐流行,胡舞、胡食、胡装。

唐代书法、代表人物P164

科举制起源与发展p169

8、宋代科技上的主要贡献p201_p205

9、利玛窦p281

市民文学——明清代表小说p257

考据学:(乾嘉考据学)

从文字到音韵、名物训诂入手,以校勘辑佚的办法考证今古的治学方法。又称“汉学”,高潮在乾隆、嘉庆时期。

礼仪之争:乾隆嘉庆时期,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派使团来中国,在外交交涉中围绕礼仪问题而中断了中西方的谈判。

10、雅俗文化,谈谈理解。

对于文化的“雅”与“俗”有两种不同的解释:(1)取它们的价值评估含义:即根据文化品质高低优劣来判断。如:雅文化:精美的艺术成果,深刻的学术著作。俗文化:庸俗的低俗的物质成果。这里的雅与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味的高低、情理的深浅、走向的提高与普及性。(2)、日常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雅文化与精英文化联系,俗文化与平民文化、市井文化相联系。

注意:大众文化并非粗野简陋,精英文化未必高雅精致。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画等号。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

1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从未中断。

务实、复古、持中、求和的文化特色(农耕特色),“安土重迁,追求社会稳定和和平,重务实、轻幻想。”

家族本位的宗法文化;

思维方式——实用理性;

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核心

12、两汉时期制度文化:汉武、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