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与交换机发展展望

--路由器与交换机发展展望
--路由器与交换机发展展望

路由器的网络技术发展及展望

摘要

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通信中采用最为普遍的TCP/IP协议吸收了OSI标准中的概念及特征。TCP/IP模型由四个层次组成即: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只有对等层才能相互通讯。一方在某层上的协议是什么,对方在同一层次上也必须采用同一协议。路由器就工作在TCP/IP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主要作用是为收到的报文寻找正确的路径,并把它们转发出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怀疑信息技术更新如此之快的信息时代路由器和或交换机未来的发展前景,会不会很快会被淘汰,在未来将往那方面发展。本文就这个话题作出了研究分析:中低端路由器还将长期存在,连接各个网络是路由器产生的根本原因。随着国内网络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以太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连接较之从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太网和ADSL已经成为连接的主流技术。但像路由这样的传统连接方式还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去年市场的增长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近两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三层交换机的出现给中低端路由器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因此给人们的感觉是交换机会将一统天下。实际上,很多的传统线路(如ATM、帧中继等)在银行、电信等大型行业用户中广泛运用。在传统连接的方式上,处于网关位置的路由器,其作用不可能被交换机所替代。在未来,随着IPv6技术、提高路由器吞吐量的技术、可编程ASIC技术、VPN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路由器将有更快的速度,更好地服务。

关键词:TCP/IP协议、以太网、IPv6技术、提高路由器吞吐量的技术、可编程ASIC技术、VPN技术、PV4包头服务类型字段、RSVP

一、路由器简介

传统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于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以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下一个目的地址。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那么一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网络中,每个路由器的基本功能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动态地更新它所保持的路由表,以便保持路由信息有效。为了便于在网络间传送报文,路由器总是先按照预定的规则把较大的数据分解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再将这些数据包分别通过相同或不同路径发送出去。当这些数据包按先后顺序达目的地后,再把分解的数据包按顺序包装成原有的报文形式。路由器的分层寻址功能是路由器的重要功能之一,该功能可以帮助具有很多节点站的网络来存储寻址信息,同时还能在网络间截获发送到远地网段的报文,起转发作用。选择最合理的路由,引导通信也是路由器基本功能。多协议路由器还可以连接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段,成为不同通信协议网络段之间的通信连接平台。

1.1路由器的基本构成部分:

(1)处理器

和其他计算机一样,运行着10S的路由器也包含了一个“中央处理器”(CPU)。不同系列和型号的路由器,CPU也不尽相同。路由器的处理器负责执行处理数据包所需的工作,比如维护路由和桥接所需的各种表格以及作出路由决定等等。路由器处理数据包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处理器的类型。

(2)内存

所有计算机都安装了某些形式的内存。路由器主要采用了四种类型:只读内存(ROM)、闪存、随机存取内存(RAM)、非易失性RAM(NVRAM)。在所有类型的内存中,RAM是会在路由器启动或供电间隙时丢失其内容的唯一一种内存;

(3)接口

所有路由器都有“接口”(Interface)。在采用I0S的路由器中,每个接口都有自己的名字和编号。一个接口的全名由它的类型标识以及至少一个数字构成。编号自零0开始。

1.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网络层数据报时,路由器便要决定是直接转发给与自己相连的网络还是发往另一个路由器,或者丢弃该数据报。路由器利用网络层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信息来确定信息发往哪一个网络,如果源网络号和目的网络号在同一个网络中则送到该网络的指定主机。一个信息包到达路由器后先进入队列,然后路由器依次进行如下处理:提取信息包的目的地址,查看路由表,如果到达目的地的路径不止一个,则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另外,路由器在进行选择时还综合了互联网上网络负载、延时、数据报长度、数据报头中规定的服务类型等因素来选择出最优路径。

路由器把需到达的网络的网络号保存在路由表中,当一个IP数据报被路由器接收到时,路由器先从该IP数据报中取出目的站点的IP地址,根据IP地址计算出目的站点所在网络的网络号,然后用网络号去查找路由表以决定通过哪一个接口(线路)转发该IP数据报。

根据TCP/IP协议,路由器的数据包转发具体过程是:网络接口接收数据包,这一步由网络物理层处理,即把经编码调制后的数据信号还原为数据。根据网络物理接口,路由器调用相应的链路层功能模块,以解释处理此数据包的链路协议报头。这一步处理比较简单,主要是对完整性的验证,如CRC校验、帧长度检查。在链路导层完成对数据帧的完整性验证后,路由器开始处理此数据帧的IP层。这一过程是路由器功能的核心。根据数据帧IP包头的目的的IP地址,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查找下一跳的IP地址,IP数据包头的TTL域开始减数,并计算新校验和(Check-sum)。根据路由表中所查到的下一跳IP地址,将IP数据包送往相应的输出链路层,封装上相应的链路层包头,最后经输出网络物理接口发送出去。

简单地说,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

1.3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1)实现网络的互连和隔离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三层,即网络层。路由器利用网络层定义的“逻辑”上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来区别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的互连和隔离,保持各个网络的独立性。路由器不转发广播消息,而把广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网络内部。发送到其他网络的数据先被送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转发出去。IP路由器只转发IP分组,把其余的部分挡在网内(包括广播),从而保持各个网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可以组成具有许多网络(子网)互连的大型的网络。由于是在网络层的互连,路由器可方便地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只要网络层运行的是IP协议,通过路由器就可互连起来。

(2)根据IP地址来转发数据

网络中的设备用它们的网络地址(TCP/IP网络中为IP地址)互相通信。IP地址是与硬件地址无关的“逻辑”地址。路由器只根据IP地址来转发数据。IP地址的结构有两部分,一部分定义网络号,另一部分定义网络内的主机号。目前,在Internet网络中采用子网掩码来确定IP地址中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子网掩码与IP地址一样也是32bit,并且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并规定,子网掩码中数字为“1”所对应的IP地址中的部分为网络号,为“0”所对应的则为主机号。网络号和主机号合起来,才构成一个完整的IP地址。同一个网络中的主机IP地址,其网络号必须是相同的,这个网络称为IP子网。

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网络号的IP地址之间进行,要与其它IP子网的主机进行通信,则必须经过同一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或网关(gateway)出去。不同网络号的IP地址不能直接通信,即使它们接在一起,也不能通信。

路由器有多个端口,用于连接多个IP子网。每个端口的IP地址的网络号要求与所连接的IP子网的网络号相同。不同的端口为不同的网络号,对应不同的IP子网,这样才能使各子网中的主机通过自己子网的IP地址把要求出去的IP 分组送到路由器上。

(3)选择数据传送的线路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选择通畅快捷的近路,能大大提高通信速度,减轻网络系统通信负荷,节约网络系统资源,提高网络系统畅通率,从而让网络系统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来。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

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4)目前许多路由器都具有防火墙功能

它能够起到基本的防火墙功能,也就是它能够屏蔽内部网络的IP地址,自由设定IP地址、通信端口过滤,使网络更加安全。

二、相关网络技术的浅析

2.1 IPv6技术

IPv6是IP的一种新的版本,它同目前广泛使用的的IPv4相比,地址由32位扩充到128位。从上说,地址的数量由原先的2的32次方个增加到2的128次方个。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经由IPv6,路由数可以减少一个数量级。

IPv6所以能使互联网连接许多东西变得简单而且使用容易是因为它使用了四种技术:地址空间的扩充、可使路由表减小的地址构造、自动设定地址以及提高安全保密性。IPv6在路由技术上继承了IPv4的有利方面,代表未来路由技术的发展方向。

2.2 提高路由器吞吐量的技术

路由器的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单位时间内能够转发的报文数,通常用pps (Packet Per Second)表示。以一个典型的企业网为例,一个派驻机构的上行速率有2000pps就够了,分支的核心路由设备必需具有几万pps的吞吐能力,而公司总部的路由中心则可能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pps的处理能力。

目前主要有下面的提高路由器吞吐量的技术:

改造路由表;采用Cache;采用分布式处理;高层交换;硬件(FPGA/ASIC)转发等,交换式路由器(Switch Router)就是利用这些技术的结晶。

2.3 可编程ASIC技术

ASIC技术能够使得路由器的速度提高并降低制造成本。由于设计生产的投入相当大,ASIC基本上都用于已完全标准化和固化的过程。为了满足机各种结构和协议的频繁变化的要求,出现了“可编程ASIC”技术。实际中多数采用在ASIC 芯片中内嵌入专门处理通信协议的CPU,通过改写微码,使其具有处理不同协议的能力。

2.4 VPN技术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私有网络就是利用公共网络来构建的私人专用网络。用于构建VPN的公共网络包括Internet、帧中继、ATM等。在公共网络上组建的VPN象现有的私有网络一样能够保证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管理性等。

VPN的出现减少了用于相关的调制解调器和终端服务设备的资金及费用,简化了网络。实现本地拨号接入的功能来取代远距离接入,这样能显著降低远距离

通信的费用。除此之外,VPN兼备了公众网和专用网的许多优点,将公众网低廉的价格、丰富的功能与专用网的高性能、高安全性结合在一起,成为构建企业专用网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路由器未来发展

3.1速度更快

传统意义上,路由器通常被认为是网络速度的瓶颈。在局域网速度早已达到上百兆时,路由器的处理速度至多只到几十兆比特率。这几年伴随着因特网的爆炸性增长,大家对路由器的研究也重点体现在提高路由器的处理速度上。随着千兆位路由器和太位交换路由器。这些路由器的光接口速度也很快从622Mbps跳到2.5Gbps再到10Gbps。但IP路由器速度的急剧提高网络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中ASIC技术的贡献尤为突出。

ASIC技术。这些年,出于成本和性能的考虑,ASIC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在路由器中要极大地提高速度,首先想到的也是ASIC。有的用ASIC做包转发,有的用ASIC查路由,并且查找IPV4路由的ASIC芯片已经开始上市销售。在ASIC 蓬勃发展、大量应用的潮流中,有一动向值得注意,这就是所谓可编程ASIC的出现,这恐怕也是网络本身日新月异所导致的一种结果。由于ASIC的设计生产的投入相当大,一般来说,AISC只用于已完全标准化的过程,而网络的结构和协议又变化相当快,因此相应地在这一领域,出现了奇特的“可编程ASIC”。可编程ASIC芯片不仅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还可以通过改写微码,可使这颗专用芯片具有处理不同协议的能力以适应类似从IPV4到IPV6的变化。

3.2服务质量更好

前面所述的路由器在速度上的提高仍只不过是为了适应数据流量的急剧增加。而路由器发展趋势更本质、更深刻的变化是:以IP为基础的包交换数据将在未来几年内迅速取代已发展了近百年的电路交换通信方式,成为通信业务模式的主流。这意味着,IP路由器不仅要提供更快的速度以适应急剧增长的传统的计算机数据流量,而且,IP路由器也将逐步提供原电信网络所提供的种种业务。但是传统的IP路由器并不关心也不知道IP包的业务类型,一般只是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转发数据包,语音电话数据、实时视频数据、因特网浏览数据等等各种业务类型的数据都被不加区分的对待。由此可见,IP路由器要想提供包括电信广播在内的所有业务,提高服务质量是其关键。事实上,提高服务质量不仅是路由器的一个发展趋势,以路由器为核心的整个IP网络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对提高服务质量的支持来自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从硬件方面说,更快的转发速度和更宽的带宽是基本前提。从软件协议方面来说,IPV4包头服务类型字段及RSVP(资源预留协议)及相应的系列协议是近几年努力的结果:IPV4包头中有一个3位的区域用以标识此IP包的优先级。据此优先级,IP 路由器可以决定不同IP包的转发优先顺序。当然,仅仅在IP包中定义服务类型是绝对不够的,通过信令在整个网络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保证支持所要求的服务质量。而RSVP(资源预留协议)及相应的系列协议使得IP路由器为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向前迈进的具有深刻意义的一步。传统上IP路由器只负责包转发,通过路由协议知道临近路由器的地址。而RSVP则类似于电路交换系统的信令协议一样,为一个数据流通知其所经过的每个节点。

四、总结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上网用户的越来越多,路由器技术特别是核心路由器技术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相信在未来路由器的研究中,它必将朝着高速度、高服务、集成化、智能化以及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这就有待相关的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

五、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 https://www.360docs.net/doc/a1505507.html,/view/86705a2aaaea998fcc220eb1.html

[3] https://www.360docs.net/doc/a1505507.html,/view/9555b90d4a7302768e9939a7.html

无线路由器作为无线交换机使用的设置方法

一、TP-Link 1、将设备回复默认配置:用笔尖或细铁丝按下无线路由器的 Default或Reset孔(在天线旁边),等到电源灯闪烁时松开,即可恢复出厂默认配置; 2、连接校园网络时将网线直接连接在LAN口上,空出WAN口不 用; 3、用有线或无线方式登入无线路由器的管理界面,设置如下: a)进入“网络参数”页面,点击“Wan口配置”,如图,设为 “动态IP”; b)点击“Lan口设置”,如图,将LAN IP地址更改为你所在 楼层的IP地址,最后一位设置为150之后的数值,并报本 楼网络协管员备案,以防止IP地址冲突;

c)进入“DHCP服务器设置”页面,如图,点击“启用”,设 置IP地址池开始地址为你所在楼层的IP地址,IP地址应配置为与无线路由器的IP地址相邻的地址,如无线路由器的IP最后一位是151,计算机可设成152、153等。宿舍楼各层的网关IP地址的前三位与本机IP地址相同,第四位均为254,如172.18.22.254。 d)根据提示重启无线路由器后,即可连入校园网络。

二、NetCore 1、将设备回复默认配置:用笔尖或细铁丝按下无线路由器的 Default或Reset孔(在天线旁边),等到电源灯闪烁时松开,即可恢复出厂默认配置; 2、连接校园网络插口时将网线直接连接在一个LAN口上,空出 WAN口不用; 3、用有线或无线方式登入无线路由器的管理界面,设置如下: a)进入Internet接入配置(或Wan口配置),设为动态IP用 户(如图); b)Lan管理:如图,将LAN IP地址更改为你所在楼层的IP 地址,最后一位设置为150之后的数值,并报本楼网络协管 员备案,以防止IP地址冲突;

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网关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集线器(HUB) 集线器就是将网线集中到一起的机器,也就是多台主机和设备的连接器。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同步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是中继器的一种形式,区别在于集线器能够提供多端口服务,也称为多口中继器。集线器在OSI/RM中的物理层。集线器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分发,它把一个端口接收的所有信号向所有端口分发出去。一些集线器在分发之前将弱信号重新生成,一些集线器整理信号的时序以提供所有端口间的同步数据通信。 集线器实际就是一种多端口的中继器。集线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数量的RJ45接口,通过这些接口,集线器便能为相应数量的电脑完成“中继”功能(将已经衰减得不完整的信号经过整理,重新产生出完整的信号再继续传送)。由于它在网络中处于一种“中心”位置,因此集线器也叫做“HUB”。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很简单,比如有一个具备8个端口的集线器,共连接了8台电脑。集线器处于网络的“中心”,通过集线器对信号进行转发,8台电脑之间可以互连互通。具体通信过程是这样的:假如计算机1要将一条信息发送给计算机8,当计算机1的网卡将信息通过双绞线送到集线器上时,集线器并不会直接将信息送给计算机8,它会将信息进行“广播”——将信息同时发送给8个端口,当8个端口上的计算机接收到这条广播信息时,会对信息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该信息是发给自己的,则接收,否则不予理睬。由于该信息是计算机1发给计算机8的,因此最终计算机8会接收该信息,而其它7台电脑看完信息后,会因为信息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该信息。 2、交换机(Switch) 交换机是集线器的升级换代产品,外形上和集线器没什么分别,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自动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用途和HUB一样也是连接组网之用,但是它具有比集线器更强大的功能。 交换机也叫交换式集线器,它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生成,并经过内部处理后转发至指定端口,具备自动寻址能力和交换作用,由于交换机根据所传递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将每一信息包独立地从源端口送至目的端口,避免了和其他端口发生碰撞。广义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机是针对共享工作模式的弱点而推出的。集线器是采用共享工作模式的代表,如果把集线器比作一个邮递员,那么这个邮递员是个不认识字的“傻瓜”——要他去送信,他不知道直接根据信件上的地址将信件送给收信人,只会拿着信分发给所有的人,然后让接收的人根据地址信息来判断是不是自己的!而交换机则是一个“聪明”的邮递员——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当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 (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换机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地址表中。 可见,交换机在收到某个网卡发过来的“信件”时,会根据上面的地址信息,以及自己掌握的“常住居民户口簿”快速将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万一收信人的地址不在“户口簿”上,交换机才会像集线器一样将信分发给所有的人,然后从中找到收信人。而找到收信人之后,交换机会立刻将这个人的信息登记到“户口簿”上,这样以后再为该客户服务时,就可以迅速将信件送达了。

图解交换机与路由器组网方式

?图解交换机与路由器组网方式 ?说到交换机和路由器有的则根本搞不清楚它们各自到底有什么用,而有的则是弄不清它们之间的到底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在各媒体大肆宣扬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的背景下。其实说到这里,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现在交换机与路由器区别是越来越模糊了,它们之间的功能也开始相互渗透。 不仅三层交换机具有了部分原来独属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而且现在宽带和高端企业级路由器中也开始兼备交换机的“交换”功能了。可谓是相互渗透,于是有人就预言,将来交换机和路由器很可能会合二为一,笔者也坚信这一点。 因为现在从技术上看,实现这一目标根本没有太大难度,同时对用户来说也是迫切需求的。一方面可以简化网络结构,另一方面用户不必购买两种价格那么昂贵的设备,何乐而不为呢?但就目前来说,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区别的,当然这不仅体现在技术理论上,更主要体现在应用上。 本文就要全面向大家解读交换机与路由器在应用的主要区别。 一、交换机的星形集中连接 我们知道,交换机的最基本功能和应用就是集中连接网络设备,所有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PC机、笔记本电脑、路由器、防火墙、网络打印机等),只要交换机的端口支持相应设备的端口类型都可以直接连接在交换机的端口,共同构成星形网络。基本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在星形连接中,交换机的各端口连接设备都彼此平等,可以相互访问(除非做了限制),而不是像许多刚涉入网管行列的朋友那样,认为连接在交换机的服务器是最高级的。 二、交换机的级联与堆栈

拓扑图 上图所示的仅是一个最基本的星形以太网架构,实际的星形企业网络比这可能要复杂许多。这复杂性不仅表现在网络设备如何高档,配置如何复杂,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网络交换层次比较复杂。企业网络中的路由器和防火墙通常只需配备一个,但交换机通常不会只是一个(除了只有20个用户左右的小型网络)。如果用户数比较多,如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就必须依靠交换机的级联或者堆栈扩展连接了。但级联技术和堆栈技术也有所不同,它们的应用范围也不同。 交换机级联就是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通过交换端口进行扩展,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单一交换机端口数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离机房较远距离的客户端和网络设备的连接。因为单段交换双绞以太网电缆可达到了100米,每级联一个交换机就可扩展100米的距离。但这也不是说可以任意级联,因为线路过长,一方面信号在线路上的衰减也较多,另一方面,毕竟下级交换机还是共享上级交换机的一个端口可用带宽,层次越多,最终的客户端可用带宽也就越低(尽管你可能用的是百兆交换机),这样对网络的连接性能影响非常大,所以从实角度来看,建议最多部署三级交换机,那就是核心交换机-二级交换机-三级交换机。 这里的三级并不是说只能允许最多三台交换机,而是从层次上讲只能三个层次。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不同端口的交换机都属于同一层次,所以每个层次又能允许几个,甚至几十个交换机级联。层级联所用端口可以是专门的UpLink端口,也可以是普通的交换端口。有些交换机配有专门的级联(UpLink)端口,但有些却没有。如果有专门的级联端口,则最好利用,因为它的带宽通常比普通交换端口宽,可进一步确保下级交换机的带宽。如果没有则只能通过普通交换端口级联了。

路由器、交换机、MODEM、HUB(集线器)的功能及区别

路由器、交换机、MODEM、HUB的作用和不同之处,下面以大家参考: 集线器--集线器也叫Hub,工作在物理层(最底层),没有相匹配的软件系统,是纯硬件设备。集线器主要用来连接计算机等网络终端。集线器为共享式带宽,连接在集线器上的任何一个设备发送数据时,其他所有设备必须等待,此设备享有全部带宽,通讯完毕,再由其他设备使用带宽。正因此,集线器连接了一个冲突域的网络。所有设备相互交替使用,就好象大家一起过一根独木桥一样。集线器不能判断数据包的目的地和类型,所以如果是广播数据包也依然转发,而且所有设备发出数据以广播方式发送到每个接口,这样集线器也连接了一个广播域的网络。 交换机--交换机Switch,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第二层),稍微高端一点的交换机都有一个操作系统来支持。和集线器一样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等网络终端设备。交换机比集线器更加先进,允许连接在交换机上的设备并行通讯,好比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并行行使一般,设备间通讯不会再发生冲突,因此交换机打破了冲突域,交换机每个接口是一个冲突域,不会与其他接口发生通讯冲突。并且有系统的交换机可以记录MAC地址表,发送的数据不会再以广播方式发送到每个接口,而是直接到达目的接口,节省了接口带宽。但是交换机和集线器一样不能判断广播数据包,会把广播发送到全部接口,所以交换机和集线器一样连接了一个广播域网络。高端一点的交换机不仅可以记录MAC地址表,还可以划分VLAN (虚拟局域网)来隔离广播,但是VLAN间也同样不能通讯。要使VLAN间能够通讯,必须有三层设备介入。

路由器--路由器Router,工作在网络层(第三层),所有的路由器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来维持,并且需要人员调试,否则不能工作。路由器没有那么多接口,主要用来进行网络与网络的连接。简单的说路由器把数据从一个网络发送到另一个网络,这个过程就叫路由。路由器不仅能像交换机一样隔离冲突域,而且还能检测广播数据包,并丢弃广播包来隔离广播域,有效的扩大了网络的规模。在路由器中记录着路由表,路由器以此来转发数据,以实现网络间的通讯。路由器的介入可以使交换机划分的VLAN实现互相通讯。 集线器:纯硬件、用于连接网络终端、不能打破冲突域和广播域。 交换机:拥有软件系统、用于连接网络终端、能够打破冲突域,但是不能分割广播域。 路由器:拥有软件系统、用于连接网络、可以打破冲突域也可以分割广播域,是连接大型网络的比备设备 MODEM其实是取MOdulatorDEModulator两个英文的缩写合并而成,译成中文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数据在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转换,以实现在电话线上的传输。现在的MODEM基本上都带有传真和语音功能,所以通常叫做Fax/Voice/Modem。在日常生活使用的电话线路中,所有信息都是以连续性的模拟信号,也就是音频信号来表示和传送,而对电脑来说,只认识0和1两个数字,所有信息都是以不连续的数字信号来表示和传送,这下MODEM就派上用场了!电脑先把数据交给MODEM,MODEM把数字信号转为音频模拟信号,送进电话线里这个过程叫"调制";在接收一方MODEM 收到音频模拟信号,将其还原为数字信息交给电脑处理,这个过程叫"解调"。MODEM的作用打个比方,就好比是网络这座桥梁两端的桥头堡。至于电脑与

路由器可以直接当交换机用and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一文读懂)

1、路由器可以直接当交换机用, 2、路由器直接当交换机用需要进行一些设置,方法如下:首先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在浏览器中输入默认路由器登录地址即可,一般默认是192.168.1.1,然后输入路由器的管理账号和密码,一般默认为admin), 3、进入路由器管理界面之后,选择左侧菜单栏“DHCP服务器”,“DHCP 服务”,选择不启用“DHCP服务器”,之后保存, 4、设置不启用DHCP服务器后,再在左侧菜单栏中选择“网络参数”,LAN 口设置,将LAN口的IP地址改为:192.168.1.254 或者其它IP地址只要不与别的电脑本地IP地址冲突即可,(建议统一改成192.168.1.254 比较好), 5、LAN口IP地址设置,以上设置好了,基本路由器就可以当作交换机来使用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路由器的WAN端口不可用,其它四个端口就可以当做交换机端口

路由器lan口完全可以当交换机使用。 1.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路由器一般只能分四台电脑使用。 如何把路由器当成交换机用? 2.因为路由器的网线接口就5个,1个WAN接口,接外网,另外4个LAN接口,分四台电脑用。 3.可是有些人说,我的公司的电脑不只4台呀?那怎么办呢?稍微懂点的人马上会想到,加个8口或是16口的交换机,爱接多少台电脑就接多少台电脑,连接的方式也相当容易,腾出一个路由器的LAN口与交换机相接,交换机的其它接口就可以随便用了。实际上,路由器的4个LAN口本质上就是一个4口交换机,我们所使用的路由器,是路由器与交换机的结合,只不过交换接口就只有4个而已。交换机所连的所有电脑同属于一个局域网下,电脑之间可以互相访问。 4.有些人手头上路由器有好几个,就是没有交换机,为了省点钱,就想用路由器代替交换机,扩展电脑数量。那也容易,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后路由器的WAN 接口与前路由器的LAN接口相连。这种接法就把7台电脑分成了两个局域网,不同局域网的电脑互相之间不能访问。一台电脑就无法把文件或者打印机共享给所有的电脑了。那有没有办法让两个路由器所连的电脑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呢?答案是可以的。要用到方案二。 5.方案二:只用B路由器的LAN口,WAN口不用。路由器中的4个LAN口本来就是一个交换机。但每个路由器都带有DHCP自动分配地址的功能,为了防止冲突,必须关掉一个。另外,路由器的LAN口一般默认都是192.168.1.1,现在两个路由器的LAN口都接在一起了,要想不冲突,必须改掉。设置完成B 路由器后,就可以把它当成交换机用了,它所连的电脑和A路由器所连的电脑

深入了解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功能和区别

深入了解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功能和区别(1) 2009-06-08 12:30中国IT实验室安琪 关键字:交换机路由器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询问交换机、路由器是什么,功能如何,有何区别,笔者就这些问题简单的做些解答。 首先说交换机(又名交换式集线器)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 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而路由器与交换机有明显区别,它的作用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并且找到网络中数据传输最合适的路径,可以说一般情况下个人用户需求不大。路由器是产生于交换机之后,就像交换机产生于集线器之后,所以路由器与交换机也有一定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设备。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换机不能路由转发数据包的不足。 目前个人比较多宽带接入方式就是ADSL,因此笔者就ADSL的接入来简单的说明一下。现在购买的ADSL猫大多具有路由功能(很多的时候厂家在出厂时将路由功能屏蔽了,因为电信安装时大多是不启用路由功能的,启用DHCP。打开ADSL的路由功能),如果个人上网或少数几台通过ADSL本身就可以了,如果电脑比较多你只需要再购买一个或多个集线器或者交换机。 考虑到如今集线器与交换机的价格相差十分小,不是特殊的原因,请购买一个交换机。不必去追求高价,因为如今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我最便宜的交换机现在没有任何问题。给你一个参考报价,建议你购买一个8口的,以满足扩充需求,一般的价格100元左右。接上交换机,所有电脑再接到交换机上就行了。余下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把各个机器的网线插入交换机的接口,将猫的网线插入uplink接口。然后设置路由功能,DHCP等,就可以共享上网了。 看完以上的解说读者应该对交换机、路由器有了一些了解,目前的使用主要还是以交换机、路由器的组合使用为主,具体的组合方式可根据具体的网络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_实例(图解)

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实例(图解) 目的:学会使用三层交换与路由器让处于不同网段的网络相互通信 实验步骤:一:二层交换机的配置: 在三个二层交换机上分别划出两VLAN,并将二层交换机上与三层交换或路由器上的接线设置为trunk接口 二:三层交换机的配置: 1:首先在三层交换上划出两个VLAN,并进入VLAN为其配置IP,此IP将作为与他相连PC的网关。 2:将与二层交换机相连的线同样设置为trunk接线,并将三层交换与路由器连接的线设置为路由接口(no switchsport) 3:将路由器和下面的交换机进行单臂路由的配置 实验最终结果:拓扑图下各个PC均能相互通信

交换机的配置命令: SW 0: Switch> Switch>en Switch#conf 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vlan 2 Switch(config-vlan)#exit Switch(config)#int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itch(config-if)#no shut Switch(config-if)#int f0/3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changed state to down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changed state to up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 SW 1: Switch>en Switch#conf 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int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 Access VLAN does not exist. Creating vlan 2 Switch(config-if)#no shut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 f0/3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changed state to down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changed state to up Switch(config-if)# SW 2: Switch>en Switch#conf 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

交换机和路由器常用命令大全

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命令 Cisco 交换机的命令行模式: 1、用户模式 Switch> 2、特权模式 Switch>enable Switch# 3、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 terminal Switch(config)# 4、接口模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Switch(config-if)# Fastethernet表示百兆位以太网接口。 Ethernet表示十兆位以太网接口。 Gigabitethernet表示千兆位以太网接口。 Tengigabitethernet表示万兆位以太网接口。 如果从特权模式回到用户模式,需要输入disable命令,其他无论在那个模式,只要输入命令exit就能回到前一个模式,在全局模式或是接口模式,只要输入命令end都能回到特权模式,或者按下ctrl+z组合键等效于命令end。 (命令行帮助机制:1、“?”。2、Tab键。)

常用快捷组合键: Ctrl+A 光标移动到命令行的开始位置。 Ctrl+E 光标移动到命令行的结束位置。 一、常用命令介绍: 1、hostname 用于配置主机名,可简写为host. Switch(config)#host sw1 Sw1(config)# 2、show version 显示系统IOS名称以及版本信息,可简写为sh ver. 3、Show running-config 查看交换机当前配置信息,可简写为sh run. 4、Show startup-config 显示已保存的配置信息,可简写为sh star. 5、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保存当前配置信息,可简写 为copy run star。这个命令还等效于write(简写为wr)。 保存当前配置如下: Switch#wr 或者switch#copy run star 6、erase nvram 删除已保存的配置信息,这命令等效于erase startup-config.(擦除)。 7、reload 重新启动。 8、设置console口永不超时命令exec-timeout 0 0 (第一个0为分 钟,第二个0为秒钟)。 Switch(config)#line con 0

路由器(Router)、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的各自特点与区别

路由器(Router)、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的各自特点与区别 1.路由器(Router)是一种负责寻径的网络设备,它在互连网络中从多条路径中寻找通讯量最少的一条网络路径提供给用户通信。路由器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对用户提供最佳的通信路径,路由器利用路由表为数据传输选择路径,路由表包含网络地址以及各地址之间距离的清单,路由器利用路由表查找数据包从当前位置到目的地址的正确路径。路由器使用最少时间算法或最优路径算法来调整信息传递的路径,如果某一网络路径发生故障或堵塞,路由器可选择另一条路径,以保证信息的正常传输。路由器可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成为不同协议之间网络互连的必要设备。 路由器使用寻径协议来获得网络信息,采用基于“寻径矩阵”的寻径算法和准则来选择最优路径。按照OSI参考模型,路由器是一个网络层系统。路由器分为单协议路由器和多协议路由器。 Internet由各种各样的网络构成,路由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Internet上的路由器不计其数。Intranet要并入Internet,兼作Internet服务,路由器是必不可少的组件,并且路由器的配置也比较复杂。 (一)路由器的寻址和路由选择 在互连网上交换信息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每个站都具有可达的唯一地址。像邮政编址类似,互连网地址也由几部分组成。在互连网上,通常要求使用网络地址、主机地址和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 规定了地址之后,接下来便是如何选择路径到达报文的终点。路由选择涉及规定路由选择参数以及如何获得这些参数。 在互连网中使用的地址是32位的IP地址,该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IP地址分为下述3类:A类地址使用7位来标识网络,24位用来规定网络上的主机; B类地址使用14位来标识网络,16位用来标识主机; C类地址使用21位来标识网络,8位用来标识主机。 路由器在选择路径时常用的算法有两种:一是距离向量;二是链路状态。前一种由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使用,后一种由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使用。 现举例来说明路由器如何工作。假设由一个路由器连接了三个子网,子网地址(掩码)分别为1000、2000 和 3000,相互通信的两个站的地址分别是1400和2034。 假定编址为1400的站向2034发送报文。信源站首先将其网络地址掩码(1000)与终点网络地址掩码进行比较,因为两者不同,源站认识到报文接收者不在同一LAN上,不能直接发送到接收者。于是该源站便从其路由选择表中把它所连接的路由器1的地址和该报文置于一个信封内,并将信封发给路由器1。 路由器1收到报文,丢掉信封,观察报文的终点地址,将其与它具有的3个网络地址掩码(1000,2 000 和 3000)比较。由于与2000相同,路由器便将报文直接发送给接收者。当然,这个例子是互连网络中最简单的一种,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二)路由器与网桥的差别

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1)工作层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 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 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带的,由网卡生产商来分配的,而且已经固化到了网卡中去,一般来说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则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 (3)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 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 路由器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未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 交换机一般用于LAN-WAN的连接,交换机归于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有些交换机也可实现第三层的交换。路由器用于WAN-WAN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异性网络之间转发分组,作用于网络层。他们只是从一条线路上接受输入分组,然后向另一条线路转发。这两条线路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网络,并采用不同协议。相比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速度相对也慢,价格昂贵,第三层交换机既有交换机线速转发报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广泛应用。

hc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H3C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传统的基于集线器的局域网中所有的站点都处于同一个“冲突域”中,这里的“冲突域”是.指CSMA/CD算法中每个站点所监听的网络范围。处于同一个冲突域中的站点在任意时刻只能有一个站点占用信道,这意味着传统以太网的带宽被各个站点在统计意义上均分的,这决定了传统形式的以太网不具有可伸缩性。局域网交换机可以让通信的双方拥有一条不受干扰的信道,当一个站点想发送一802.3帧是,他就向交换机发送一标准帧,交换机通过检查帧头的目的地址并将此帧通过高速背板总线从连接目的站点的端口发出。高速背板总线的设计可以保证同时通信的若干站点互不影响。 对交换机的配置有多中方法:通过Console口,通过telnet等。 用Console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对没有经过任何配置的交换机进行配置单唯一途径,配置过程如下: 1.用Console电缆把交换机和PC机进行连接,RJ—45的一端插在交换机的Console 口,另一端与计算机的串口相连。 交换机 Console线缆 PC 图1:通过Console口配置交换机 2.在PC机上打开超级终端应用程序建立与交换机的连接,在PC上点击开始,以此选择程序,附件,通讯,单击“超级终端”,弹出“连接描述”对话框,在名称框输入名称并在图标框选择一个图标(名称和图标可以自由设置,不会影响对交换机的配置),然后点击确定,弹出COM1属性对话框,设置波特率为:9600 数据位为:8 奇偶效验为:无停止位为:1 流量控制为:无,点击“确定”,进入配置编辑窗口。 图2:COM1口属性配置 3.在编辑窗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交换机路由器基本命令

准备工作: 1)SecureCRT 软件(推荐使用8.0注册机版) 2)console线一条,RS232转USB线一条(淘宝购买) RS232转USB线插在电脑上,打开设备管理(快捷键devmgmt.msc),就会有提示,用360驱动(或其他驱动软件)打上即可。 下图为驱动安装成功后的设备管理器界面(本人电脑系统为win10)。 注意:com口与电脑上USB口是对应的,接在另一个USB口,com口的序号会变化。 file:///C:/Users/Potte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 e002.jpg 3)电脑一台 4)网络基础知识(OSI,IP,路由交换基础等) 5)登陆设备( CLI命令行) 设备-----Console—RS232-USB---电脑,打开SecureCRT软件 file:///C:/Users/Potte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 e004.jpg 一,锐捷交换机( 和cisco命令类似) 1,设备登陆 Web登陆:192.168.1.1 admin/admin Console密码:默认为空,如果不行试试ruijie / admin 2,系统基本配置

enable //进入用户模式,华为H3C无对应命令clockset 10:00:00 3 17 2017 //clock set 小时:分:秒月日年! config //进入全局模式,对应华为H3C的sys hostname xx //修改设备名称 ! 3,配置vlan ! config //进入全局模式 vlan 10 name xxx //创建一个vlan,并命名 vlan 20 name xxx exit ! no vlan 10 //删除一个vlan ! int range gi 0/2-4 sw mo ac //配置多个接口为access模式 sw ac vl 10 //配置多个接口加入vlan10 exit

D-Link路由器当交换机配置步骤

D-Link路由器当交换机配置步骤 篇一:用路由器做交换机图文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程>计算机技术>网络应用教程>用路由器做交换机图文教程 用路由器做交换机图文教程 感谢sou6的投递时间:20XX-03-23浏览:58次来源: 准备:D-LInK504m路由器当交换机用 华为mT800开启路由功能 联想交换机 环境:A办公室一台华为mT800开启路由功能+联想交换机;b办公室D-LInK504m路由器当交换机用。 步骤/方法:从A室进来的网线接b路由器的wAn口,LAn口接电脑进入路由器配置Ie窗口输入192.168.0.1用户名:admin密码空进入设wan口为动态Ip地址,lan口设置为默认图 Dhcp设置为默认图 此时电脑自动获取了地址如图。 如果dhcp禁用能不能上网呢,试试看。禁用本地连接再启用后本地连接成了黄色受限或无连接,更改Ip地址为图6,又能够正常上网了。方法2:接线方法不变,设wan口为图7,如果dhcp关闭电脑设固定Ip

篇二:无线路由器当交换机用的设置方法及其Ip分配和配置 无线路由器当无线交换机用的设置方法 Dhcp服务器:改为不启用 LAn参数:将无线路由器的“LAn口设置”中的“Ip地址”改为有线路由器端的“Dhcp服务”中“地址池开始地址”和“地址池结束地址”之间的Ip地址范围段(一般都设为192.168.1.100)下图 无线参数:开启无线参数 进无线路由里面在wan设置里选择拨号方式为静态ip然后输入Ip地址:192.168.1.100(这个ip就是原来你们办公室电脑的ip记得不要和其他机器ip相同) 子网俺码:255.255.255.0 网关:192.168.1.1 Dns:202.96.128.86 各个地区会不同的,自己的多少自己看;方法是先把网线接到自己的电脑上,然后调出cmD在里面输入ipconfig-all然的在里面就会看到这个值 然后进入lan口设置把里面的ip地址改成和原来路由不同的网段比如原来的是192.168.1.1那么这里就可以填192.168.0.1 子网掩码还是255.255.255.0 保存后就找条线一头插到办公室路由器的lan口上另一头插到你的无线路由器的wan口就可以了 无线路由器作为无线交换机使用的设置方法

三层交换机不能完全取代路由的作用

三层交换机不能完全取代路由的作用 三层交换机并不等于路由器,也不可能完全取代路由器。 近年来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迅猛发展和B/S计算模式的广泛应用,跨地域、跨网络的业务急剧增长,业界和用户深感传统的路由器在网络中的瓶颈效应。而三层交换机既可操作在网络协议的第三层,起到路由决定的作用,又具有几乎达到第二层交换的速度,且价格相对较低。 一时间,三层交换机将取代路由器成为网络界最流行的话题。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传统的路由器在网络中有路由转发、防火墙、隔离广播等作用,而在一个划分了VLAN以后的网络中,逻辑上划分的不同网段之间通信仍然要通过路由器转发。 由于在局域网上,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数据量很大,这样,如果路由器要对每一个数据包都路由一次,随着网络上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它将成为瓶颈。而第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 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路由器的转发采用最长匹配的方式,实现复杂,通常使用软件来实现。而三层交换机的路由查找是针对流的,它利用CACHE技术,很容易采用ASIC实现,因此,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并实现快速转发。 但从技术上讲,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在数据包交换操作上存在着明显区别。路由器一般由基于微处理器的引接执行数据包交换,而三层交换机通过硬件执行数据包交换。因此与三层交换机相比,路由器功能更为强大,像NAT、VPN等功能仍无法被完全替代。 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的各子网的互联,可以用三层交换机来代替路由器,但局域网必须与公网互联以实现跨地域的网络,这时路由器就不可缺少。一个完全构建在交换机上的网络会出现诸如碰撞、堵塞以及通信混乱等问题。使用路由器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通过路由所具备的功能来有效进行安全控制策略,则可以避这些问题。 三层交换机现在还不能提供完整的路由选择协议,而路由器则具备同时处理多个协议的能力。当连接不同协议的网络,像以太网和令牌环的组合网络,依靠三层交换机是不可能完成网间数据传输的。除此之外,路由器还具有第四层网络管理能力,这也是三层交换机所不具备的。 所以,三层交换机并不等于路由器,也不可能完全取代路由器。

(整理)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往往由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连连接而成。如果几个计算机网络只是在物理上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并不能进行通信,那么这种“互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通常在谈到“互连”时,就已经暗示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是可以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计算机网络已经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或称为互联网络,也可简称为互联网、互连网。 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或中间系统),ISO的术语称之为中继(relay)系统。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五种中继系统: 1.物理层(即常说的第一层、层L1)中继系统,即转发器(repeater)。 2.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层L2),即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3.网络层(第三层,层L3)中继系统,即路由器(router)。 4.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兼有网桥和路由器的功能。 5.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即网关(gateway). 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时,一般不称之为网络互联,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了,而这仍然是一个网络。高层网关由于比较复杂,目前使用得较少。因此一般讨论网络互连时都是指用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互联的网络。本文主要阐述交换机和路由器及其区别。 2 交换机和路由器 “交换”是今天网络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桥接到路由到ATM直至电话系统,无论何种场合都可将其套用,搞不清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交换。其实交换一词最早出现于电话系统,特指实现两个不同电话机之间话音信号的交换,完成该工作的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所以从本意上来讲,交换只是一种技术概念,即完成信号由设备入口到出口的转发。因此,只要是和符合该定义的所有设备都可被称为交换设备。由此可见,“交换”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词语,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二层的设备时,实际指的是一个桥接设备;而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三层的设备时,又指的是一个路由设备。 我们经常说到的以太网交换机实际是一个基于网桥技术的多端口第二层网络设备,它为数据帧从一个端口到另一个任意端口的转发提供了低时延、低开销的通路。

如何设置将路由器作为交换机使用图文教程

如何将无线路由器当无线交换机使用 说简单点,仅设置3点: ①网络参数→LAN口设置:改ip为别的网段,不能和原来主路由或局域网中其他机IP冲突。 ②网络参数→WAN口设置:改为静态IP ③关闭DHCP服务 完毕重启路由即可。 补充一下:当做无线交换机的路由用网线连接时不要用WAN口,仅用LAN口。 现有网络布局如下图,房间A和B相隔比较远,而且A里的无线路由比较老,所以信号覆盖面积达不到房间B,只能由无线路由的LAN口拉出一个双绞线接到房间B的交换机上!共享上网冲浪.... 现有网络IP基本如图设置了,均在192.168.1.XXX段上。 现在房间B多了几个笔记本,大家还都希望用无线来上网....没办法,没困难创造困难也得上哦!在网上查了查,一个无线的集线器怎么这也得万儿八钱的,咱们可玩不起!就想如果用无线路由可以当无线交换机用.....说干经干,经过一番折腾后现在成功,和大家分享一下(PS:网络真是个好老师):

当前的网络布局如图: 成功后的网络布局: 无线路由B是新买的,如图从交换机上拉一双绞线接入B的LAN口,或从无线路由A的LAN口拉一线到B的LAN口也可以!无线路由B的WAN口是不用!!

现在就过程流水一遍供大家参考: 我买的是“TL-WR941N无线宽带路由器”,据说说是802.11n可实现高带宽、高质量的WLAN服务,使无线局域网达到以太网的性能水平。这个东西倒是很好,但我这里有几个以前的无线网卡TL-WN322G+好像是跟不上时代了,和这个路由连接不稳定!其他笔记本、手机(HTC T2223)

等内置无线网卡的用的却很好!! 第一步:关闭旧路由A(因为它的IP也是192.168.1.1,和新路由B 冲突)!把新路由B连接到局域网中!依照上图连接。 第二步:找一台电脑,更改电脑的IP,使其和路由ip在同一段上,否则访问不了路由。无线路由默认IP一般都是192.168.1.1,具体可看说明说!如下图 第三步:登录新路由B,在IE中地址栏输入192.168.1.1,在弹出的

图解分析交换机与路由器组网功能

图解分析交换机与路由器组网功能 说到交换机和路由器有的则根本搞不清楚它们各自到底有什么用,而有的则是弄不清它们之间的到底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在各媒体大肆宣扬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的背景下。其实说到这里,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现在交换机与路由器区别是越来越模糊了,它们之间的功能也开始相互渗透。 不仅三层交换机具有了部分原来独属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而且现在宽带和高端企业级路由器中也开始兼备交换机的“交换”功能了。可谓是相互渗透,于是有人就预言,将来交换机和路由器很可能会合二为一,笔者也坚信这一点。 因为现在从技术上看,实现这一目标根本没有太大难度,同时对用户来说也是迫切需求的。一方面可以简化网络结构,另一方面用户不必购买两种价格那么昂贵的设备,何乐而不为呢?但就目前来说,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区别的,当然这不仅体现在技术理论上,更主要体现在应用上。本文就要全面向大家解读交换机与路由器在应用的主要区别。 一、交换机的星形集中连接 我们知道,交换机的最基本功能和应用就是集中连接网络设备,所有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PC机、笔记本电脑、路由器、防火墙、网络打印机等),只要交换机的端口支持相应设备的端口类型都可以直接连接在交换机的端口,共同构成星形网络。基本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在星形连接中,交换机的各端口连接设备都彼此平等,可以相互访问(除非做了限制),而不是像许多刚涉入网管行列的朋友那样,认为连接在交换机的服务器是最高级的。 二、交换机的级联与堆栈 拓扑图

上图所示的仅是一个最基本的星形以太网架构,实际的星形企业网络比这可能要复杂许多。这复杂性不仅表现在网络设备如何高档,配置如何复杂,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网络交换层次比较复杂。企业网络中的路由器和防火墙通常只需配备一个,但交换机通常不会只是一个(除了只有20个用户左右的小型网络)。如果用户数比较多,如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就必须依靠交换机的级联或者堆栈扩展连接了。但级联技术和堆栈技术也有所不同,它们的应用范围也不同。 交换机级联就是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通过交换端口进行扩展,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单一交换机端口数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离机房较远距离的客户端和网络设备的连接。因为单段交换双绞以太网电缆可达到了100米,每级联一个交换机就可扩展100米的距离。但这也不是说可以任意级联,因为线路过长,一方面信号在线路上的衰减也较多,另一方面,毕竟下级交换机还是共享上级交换机的一个端口可用带宽,层次越多,最终的客户端可用带宽也就越低(尽管你可能用的是百兆交换机),这样对网络的连接性能影响非常大,所以从实角度来看,建议最多部署三级交换机,那就是核心交换机-二级交换机-三级交换机。 这里的三级并不是说只能允许最多三台交换机,而是从层次上讲只能三个层次。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不同端口的交换机都属于同一层次,所以每个层次又能允许几个,甚至几十个交换机级联。层级联所用端口可以是专门的UpLink端口,也可以是普通的交换端口。有些交换机配有专门的级联(UpLink)端口,但有些却没有。如果有专门的级联端口,则最好利用,因为它的带宽通常比普通交换端口宽,可进一步确保下级交换机的带宽。如果没有则只能通过普通交换端口级联了。 通过级联端口进行级联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通过级联端口进行级联 而通过普通端口所进行的级联方法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