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素质提高对培育学生的重要性

谈教师素质提高对培育学生的重要性
谈教师素质提高对培育学生的重要性

谈教师素质提高对培育学生的重要性

【摘要】在知识经济下,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我认为只有教师先学会“求真”,方能“教人求真”。文中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教师需要用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健康情绪,让他们成为对生活和生命充满真挚感情的人。第二,教师要以自身的示范行为带动学生,交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真正的方法。第三,教师要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真实价值的社会人。“求真”的过程的过程,是一辈子都应该追求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生涯中至高的追求。

【关键词】信息;教师“求真”;“教人求真”;培养真人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起初说的好像是“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实,我个人觉得这句话中教师的“教人求真”和学生的“学做真人”是辨证统一的,并且只有教师先学“求真”,方能“教人求真”;教师先“学做真人”,才能教人“学做真人”。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单纯地地看教师的“教人”的职责,同时要看到自我修养提高的内在需求;也不能只看学生的接受地位,而忽视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作用。在有关情商的研究中,丹尼尔·戈尔曼指出“学生可以学习社交和情感技能,而学校无疑是一个理想的环境。”[1]由此,我要接着说,教师无疑是这个使命的承担者;并且,只有自身学会“求真”,才能教会学生“求真”。俗话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树人,树怎样的人,这是当前教育形式下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社会赋予我们一代育人者的神圣使命。

那么,教师如何能够做到这些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拙见:

第一,我认为教师需要用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健康情绪,让他们成为对生活和生命充满真挚感情的人。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做“情绪污染”,个人的消极的情绪对周围人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人的学习和工作,这种现象可能很容易被忽略。其实,现在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着隐形的但是很严重的职业情感危机。这是什么现象呢?记得看过一幅漫画,画的是一头驴拉着沉重的车辆,实在拉不动了,农夫举着鞭子抽打,说:“再不使劲拉车,我让你去当老师”。于是,驴子奋力拉车。看到这儿,我不禁觉得悲哀,教师的地位竟如此之低下啊!

2007年9月10日《重庆晚报》上公布了一份全市教师生存状况的调研报告。显示: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除了工作时间长、家长要求高等压力之外,教师还存在着调整自身不良情绪的压力,找不到快乐的压力,疲劳过度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压力,收入不如其他行业的压力,学校升学率考核的压力,为职

[1]《中小学生情商培养活动实例》第2页美Adina Bloom Lewicz 著侯英妮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称忙碌的压力,学生家长不理解教学方式的压力等。[2]这其实是目前教师真实的生存状况,一个远没有幸福与自我满足的生存状况。很多教师面对现实抑郁寡欢,找不到解脱的办法,但又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工作。于是,只得带着情绪进课堂,带着情绪处理问题学生,结果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学生问题,这无疑要严重影响着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怎样保持良好情绪呢?

首先,学会心理重塑,保持心态平衡。面对种种压力引起的不良,教师不妨来一个积极的心理转换,重新审视自己的挫折、苦恼和焦虑、重视评价外界事物,学会积极的自我调适。学会积极的心理重塑,定会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发现全新的自我。

其次,明确自我认知标准。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与教师具有同样的人格尊严,要了解、尊重学生,还要有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学生的各种声音,这是师生达到真正平等的基础。教师要学会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再有,换位思考。在受到学生顶撞的时候尝试转换角色,以学生的角度、以平等的身份考虑问题,真正地去了解去认识自己的学生。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我想我们收获的也许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朱永新博士在他的《我的教育理想》中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2]因此要改变现状,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对事业充满爱心,有了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敬业心,我们不能愧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伟大的称号,我们所承担的是“托起明天的太阳”这个伟大的使命。

第二,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带动学生,交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真正的方法。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主张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并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主张教师和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今的

[2]《草根化研究:提升教师专业价值》第298页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

[2]转引自《草根化研究:提升教师专业价值》第298页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年12月第一版

社会似乎显得尤为重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对青少年是极大的考验,当然对教师来说也是考验,并且教师首先要禁得住考验。陶行知在《南京安徽共学办学旨趣》一文中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恭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恭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恭亲共守。”[3]他认为,“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只有真教育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真学习的学生。这些主张不但引领着师生关系的新变化,而且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在世界这么纷繁奇妙的今天,我们为人师者如何做好学生的表率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做好示范,怎样才能让教师做好示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人求真,教师先要做一个爱学习的、善思考的教师以丰富的知识熏陶学生,带动学生求真知。有人说,先知者为师,教师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只是我们比学生先知道了一些知识罢了,那么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变化之快,我们当然要不断追求新的学问。“活到老学到老”不是没有道理的。

其次,教人求真,教师先要教会学生反思。教师要学会并教会学生反思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当然教师首先要学会反思,陶行知指出要做到“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3]先说这种行为,体现着成长必须的反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天学会回头望,反思一天收获和不足,自问得失,是一个人自我修养提升的主要途径,也是工作经验积累的主要途径。要反思,并且让学生帮助教师反思,让学生指出教师的优点和不足,既能帮助老师提高业务水平和道德素养,又能更好地维系师生感情,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带给学生成长的指导,让学生在反思的氛围中成长、成熟。再说说反思的内容,不仅仅是学问,还包括身体、工作、道德,因此这既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毕竟老师的反思指导着教育的行动啊。

再次,教人求真,教师要以科学的评价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健全人格,需要健全的教学评价方式,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师良好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影响着学生的良好素质的养成。评价方式决定教学目标和方向。原来的升学指标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行为及努力的方向。教师把学生的成绩当作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这样的标准既对教师行为产生效力,也对学生行为产生效力,教师重视成绩,学生就努力抓成绩。评“三好学生”的标准其实只看“一好”,就是成绩好。如此以来,教师就无形中忽视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学生自然也忽视这方面。对于成绩后进的学生而言,他们是处于平时无人管,犯了错误老师、家长都来管的境地,受到的管理当然无非是训斥甚至挨打,殊不知,这样的教育责任不单是学生的,也不单是老师的,隐形的责任是评价机制在作怪。因此我认为,实现发展性教师评价尤为重要。“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本质

[3]《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43页

和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全

面提升。”[4]

第三,教人求真,教师首先要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真实价值的社会人。

多元化智能理论强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对于人类智力的判断,依赖的不是考试成

绩,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特别强调该能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受重视的程

度。”[5]忽视素质培养而重视学科分数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只注重分数的老师也是不合

格的老师,只注重分数的评价是不科学的评价。因此,我认为首先要从老师做起,重视自身

素质,重视自身能力,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进而培养学生素质,训练学生能力。

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呢?

首先就要多看书。陶行知说过,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

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研究也显示:爱看书的老师

是最受欢迎的老师。只有广泛阅览各类书籍,除了专业书籍是必须看的以外,还要阅读与专

业相关的书籍,以及历史,地理书籍,心里学,教育学等等,这样一个老师的知识面拓宽了,

他讲出来的课,才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才能够让原本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活泼,丰富有

趣,才能够吸引住学生的目光。

其次,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转变教育观念的关键。

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

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

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

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有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老师是那些非常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他要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

要像母亲一样慈爱,他要充满爱心和宽容,这样的老师在学生中非常受欢迎。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

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

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

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

再次,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着眼于孩子的未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而创新的关键在于科技

创新和教育创新,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多一点危机感的好,不认识到这一点,我国教育还将与发达国家拉开更大距离。而在欧美国

[4]《广西教育》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2009 3B 第32页

[5]《江苏教育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2009·3C (总第045期)第19页

家实行的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

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概念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6]加德纳的研究只看重那些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价值的人物,而不是抽象的人的能力。强调文化环境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只要某种能力在一个文化背景中被视为是有价值的,这种能力就应被确定为智能;否则,这能力就不应被认为是智能。这里就对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生活和生存能力,才能交给学生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尤其是现代学校教育,必须把育人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的一辈子(柳斌语)”

“求真”的过程大体体现在追求高素养、获取真知识、学会生存之道等方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辈子都应该追求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生涯中至高的追求。因此,要教会学生“做真人”,教师先要会“求真”,自己“求真”方能“教人求真”。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情商培养活动实例》美Adina Bloom Lewicz 著侯英妮译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2]、《草根化研究:提升教师专业价值》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年12月第一版

[3]、罗明主编《陶行知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4]、《广西教育》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2009 3B

[5]、《江苏教育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9·3C (总第045期)

[6]、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16页

[6]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16页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机制 摘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对学生的日常评价改革是学生评价改革的关键,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标杆管理的原理应用于学生评价,在学校推行标杆管理和学生的评价机制,不仅有其可行性,而且是学校绩效提升的杠杆。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评价;日常评价;标杆管理;全面发展1.问题的提出 学生评价历来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受到所有关心教育发展人士的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2002年12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也明确提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可见,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在学生评价改革方面,强调的是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反对以评价的附加性功能取代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反对以选拔性评价代替日常性

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日常学生评价和选拔性的考试区分开来,使学生评价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其最原始的本真功能。长期以来,在教育实践中,学生评价的选拔性功能被当作了学生评价的主要功能,致使学生评价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了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新课程倡导的日常学生评价和选拔性的考试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评价。日常学生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强调的是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是其最终目的。它要求学生评价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都要凸显并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发展功能。这既是新课程学生评价的出发点,也是衡量学生评价改革成败与好坏的标准。学生评价中每一个具体措施的提出与落实,都要服务于这一目标。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对学生的日常评价改革是学生评价改革的关键,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从理论上认清日常评价在学生评价中的作用,在实践中摸索日常评价的操作措施和实施方法,以推动学生评价改革的深入进行,确保课程改革的成功。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中,不断尝试学生的评价机制,从2003年开始,在长乐初中进行农村初中“标杆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大胆改革了学生的评价机制,实施了学生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介绍

学生管理工作介绍 首先谈的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角色------辅导员 “用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知识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一、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一般人眼中的高校辅导员,不外乎就是一名“班主任”,工作也就是一些传达学校文件、管理学生生活、抓抓学生学习,以“不出事”为第一目标,是典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岗位。这其实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异化。正是由于这种认识的普遍存在,我们才有必要对高校辅导员作一番重新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这支队伍加强建设和进行科学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教育体制的重要环节 我们辅导员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末端环节,也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学校的全部工作大致可分为:教学、行政和后勤三大部分,无论哪一部分的工作,只要涉及到学生,都需要我们辅导员来具体实施。因此,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既包括对学校政策的领会和解释,又包括对学生意见的搜集;既包括协助实施正常的教学计划,又包括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活动;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辅导,又要负责各种补助、评优、贷款等等琐碎事务。总之,如果把高等教育体系作为一个有机运行的整体来看,辅导员工作无疑是这个有机体重要的环节和枢纽,换言之,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效率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成效。 2.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幸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在这里他们不但要学会学习,完成繁重的学业,而且要学会做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处事,为适应未来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他们毕竟年轻,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有朝气蓬勃的一面,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思想、性格、心理上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比较淡薄等等,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可以说是处于思想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否能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正确加以引导,以理,以情,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帮助引

心理健康知识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心理健康知识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心理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个人情感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就像是社会的缩影,里面充满了各色各样的人。 刚进大学的学生一定会对大学感到很失望,因为它并不像老师所描述地那么美好。 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的反差确实很大: 生活上没有了家长的照顾,学习上了没有老师的督促。 彷徨、寂寞等各种不良心态一定会干扰我们的生活。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学会独立,学会自觉,要让大学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大学里比你强的同学比比皆是,他们有的多才多艺,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成绩优异,这时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敢于挑战困难,面对挫折。 在大学里人际交往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也许你是一个胆小怯懦的人,不敢和别人说话;也许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让你觉得如鲠在喉;也许和人在交往中发生了矛盾、摩擦。 这时有些人往往会选择封闭自己,不和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了一种不合群、孤僻的心理,这会严重影响阻碍今后人生的发展。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勇于克服心理障碍,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发展的关键,拥有健康的心理更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人人追求健康,健康不仅仅指具备健康体魄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心理健康。 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任何一方都不可忽视的。 有时,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不次于生理因素。 我国古代医学,对此有过许多研究和论述。 《黄帝内经》中写道: “故喜怒伤气,塞署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署过度,生乃不固。 ……怒伤肝。 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 恐伤肾。 ”可见,古代医学认为,情绪的过度兴奋或思维的过渡紧张、激烈可使内脏致病。 当今的医学告诉人们情绪变化直接导致人体内分泌的变化,使人的免疾力发生变化,可能使身体发生病变。 对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青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使得青年极易接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则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相互教育,促进心理健康 同学之间,因具有相似的心理水平、相通的语言,较为接近的兴趣爱好,情感容易交流,在交往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相互教育的作用。平常教学中可以把一些热点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例如:“数学作业错题较多怎么办?”“怎样才能学好数学?”“你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一种最理想的心态,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为学生搭建成长与体验成功的平台与机遇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回到生活的某个事件中,形成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原始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构成学生已有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让学生在不断解决矛盾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1. 要重视给学生提供适时援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个体差异,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听不懂、啃不动的情况时,就会产生心理认知障碍,如苦恼、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等,进而会产生厌学情绪。此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伸出关爱之手,给予及时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化解所遇到的困难。提供援助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和波折,不要讽刺、挖苦,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2. 五、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讲话稿

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讲话稿 官路小学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的孩子敢于直言,敢于展示自己;自信的孩子心境平和、愉快,行动坚定有方向感;自信的孩子给人一种向上的、无比充实的感觉。因而自信心的培养与提高,是孩子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它比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拿破仑曾说过:“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们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当你有强大的自信心去推动你成功的车轮,你就可平步青云,无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岭。”他认为:“信心是‘不可能’这一毒药的解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但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而儿童时期是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大量研究表明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营造氛围,树立自信心。 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细想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鲍威也曾讲过:“缺乏自信心,是失败的最大原因。”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我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我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办手抄报比赛、辩论比赛等等。以前,我班学生自己组织了一次“我自

信,我成功”的演讲比赛。比赛前,同学们就认真准备稿子,积极地请教老师做指导。比赛现场,选手们都充满自信,或抑扬顿挫,或激情飞扬,或深情告白,或旁征博引,赢得了同学们的雷鸣般的掌声。通过这次演讲比赛,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都重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重新振奋精神,再塑自我,扬起自信的风帆,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二、学会竞争,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良好的竞争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各种活动,就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的最好办法是激励。我在班级管理,采用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每个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竞选演说,竞争上岗。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很强。 三、教给方法,培养自信心。 小学生,培养自信心尤为重要,如果没有信心,那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张海迪通过自学,去参加高考,获得硕士生学位,她不是天生就聪明,那她靠什么,自信。如果她没有信心,会去参加高考么,没有信心参加高考,又怎么能获得硕士生学位呢?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心理体验的获得与巩固需要有外部信息的不断刺激。小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尚处在被动

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15195829.html, 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于敬茹 来源:《活力》2019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受教育的要求是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涉及了德智体美劳这五项内容,本文围绕一个“劳”字展开,通过分析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发现目前劳动教育被忽视又重新认识的原因,最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贡献一定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作用 众所周知,劳动教育是人的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一定的劳动技能,不仅有利于学生战胜眼前所面临的学习困难,更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入相应的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劳动在社会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爱护劳动者和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时,劳动教育同当下的教育发展相结合,必然可以为教育改革的进程发展提供一定的动力。 一、劳动教育的来源 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已经发布了要加强劳动教育的指示。2015年7月20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以教基一〔2015〕4号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该《意见》分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四部分。从教育部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重视可以看出当前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根据目前的学生现状,在教育改革热潮的推动下,对于学生做出了全方位发展的需求,在教育过程中,不单单是一样的脑力开发,而是引入了体力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在学习和家庭生活中要多劳动,要在懂得他人劳动不易的基础上,形成爱劳动者和以劳动为荣的意识,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二、劳动教育的发展 劳动创造了未来,在人类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劳动才有了人类的进化,社会的一切都在变化,唯独这一句“劳动才是创造未来”亘古不变,劳动之所以如此重要,与劳动的成果和起因有关,在原始人类的阶段,人们劳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打猎或者采摘野果以满足人生存的需要,再后来,建立起了社会,人们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利用诚实的劳动换取等价交换物,现代的劳动在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下,帮助人们更好的生产与生活。心理学研究指出,劳动可以增加幸福感,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劳动使得人很累,应该是缺乏幸福感吧?其实不然,劳动能让人产生幸福感是有据可依的,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感受的辛酸和不容易,都会随着劳动的结束而减轻,而一旦劳动结束,人就会因为劳动的成果而受到激励,幸福感油然而生。

三个自信对青年大学生的启示

论述三个自信对青年大学生的启示 摘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党的建设起到提纲挈领理论引导的作用,为今后的发展鼓足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关键字: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正文: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庆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坚定“三个自信”,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前景。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这种自信,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坚持道路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近代百年以来,中华民族就一直为寻找救国图强道路而不懈探索和奋斗,自打鸦片战争起,千千万万爱国仁人志士就开始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肩负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并开拓更为灿烂的前景。 作为一个当代青年大学生,祖国前进道路的开拓者,我们更应该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转化为自身人生的道路,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在人生的历程之中: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有高度的自觉性,积极的完成学业和以后的工作;在现在的学习中以及以后的工作中加强自身创新的能力;加强个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坚定道路自信,回顾光辉历程,增强底气,认清前进方向,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并进行不断的扩展和完善。 二、坚持理论自信,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 张 冲 1,2** (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8) 摘要 培养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初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和任务。本文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我国目前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初中生应重点培养的九项积极心理品质:爱、信念希望、友善、谦虚、执着、创造力、真诚、宽容和领导力。最后,本文提出了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五项策略,并结合青春期亲子关系问题例举了培养 爱 品质的活动案例。 关键词 初中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品质 青春期亲子关系分类号 B849 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 坚持全面发展 的战略主题中提到,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从而为培养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积极心理学运动发起人塞里格曼认为,当代 心理学家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国外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孟万金教授吸收了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精华,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 积极 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否定,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矫正、发展和补充。初中阶段正值青春期,是人生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初期,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转折期,该阶段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人的发展和成长具有特殊意义。 1 在初中阶段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建设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规范指导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等。这些文件都重点强调心理健康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2年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预防性、发展性和促进性功能,并指出,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而这也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往往侧重于学生的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侧重于预防性和发展性的轨道。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预防性、发展性和促进性,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和开发心理潜能上,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积及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练、心态的调整、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立等 [2] 。11、12岁到14、15岁的初中生正处于 青春期 ,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在这一时期发生急剧发展变化,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型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情绪情感发展的极不稳定性被 青年心理学之父 霍尔喻为 疾风怒涛 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负性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课题 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 (批准号:FBB060244)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批准号:G Y200824)的阶段性成果。 **张冲,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情绪发展研究。E-mail:zhangchongchina@https://www.360docs.net/doc/a15195829.html, 。 !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11期(总第125期)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Mon thly) 11th Issue,2010(Serial No.125)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评价除了来自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以外,还来自其社会交往中的角色行为。小学生往往以别人眼里的“我”来评价自己。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老师在学生眼里,被看成圣人一般。老师的评价,就是最高的评价,是终极的评价,是不可更改的评价。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嘲讽学生,打击学生,即使学生回答得不令人满意,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也要肯定其合理性,鼓励其再思、再悟,更不得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当学生需要鼓励时,教师应义不容辞的鼓励他,当学生需要赞美时,教师不要吝啬溢美的语言。 二、培养自我评价意识 课堂教学中自我评价往往被教师和同学评价所掩盖,当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现在师生面前时,往往会由于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缺陷而受到嘲笑,因而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心。导致许多原本对学习充满好奇心,渴望发展和表现自我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对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反而降低了。这其中的原因就可能缘于学生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被逐渐地放在了次要位置。在教学中,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去研究讨论,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在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以维护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多元化 每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亲身经历有所不同。要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对他们的要求要低些。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后进生有的是智力发育较慢,有的是心不在焉,调皮捣蛋,教师要拿出全部的热情和他们交朋友,课堂上要有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课上课下多和他们交流,亲其师则信其道,对教师没有距离感了,自然胆量也大了许多。教师要对后进生的知识现状了如指掌,用尽可能适合他回答的问题去提问,让他有机会成功,自信心就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培养起来了。 总之,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信心逐渐地培养起来。

分层设计作业对学生全面发展重要意义

分层设计作业对学生全面发展重要意义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最大的误区是教师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所谓小学数学分层布置作业,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既注重他们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重要意义 1、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布置作业,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体现,是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的体现,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世界上没有安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这样,每个学生在个性特征等许多方面都有差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施教,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2、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现阶段我们的教学工作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尤其是对人数多的“大班”而言,在教学中,往往难以做到“因人而教”,极大地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分层教学无疑是最佳教学策略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确立了“分层教学研究”的主题,并做了一些有成效的探索。 二、分层数学作业设计的具体措施 1、摸底调查,划分层次。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的1/4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组,1/2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组,1/4较差的学生编为C组,重新编排座位。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要向学生说明这种分组和座位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会不间断调整。为防止分层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

加强对我校学生学习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

浅谈加强对我校学生学习管理的认识和具体措施 (2011_____2012)学年下学期张彩霞 作为一名一线的职业教育教师,个人在亲历了我校的各个发展阶段后,深刻认识到加强学生学习管理,对于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否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学习管理制度能够促进学生保持持久学习兴趣,热爱所学专业,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是我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向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的根本出路。为此,个人想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我校加强学生学习管理的认识并提出几点具体的管理措施,不足之处请同仁指正。 一.为什么要加强学生学习管理? 结合我校发展实际和现状,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管理。 1. 自2007年国家提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来,我校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职业教育空前发展的大背景和国家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的有利形势下,经历了一个快速而跳跃的发展时期。招生人数剧增,2007年春季招生在校学生数达到2000多人;专业数量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现在的12个;办学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对口升学, 3+2直通车,短期就业培训,与高一级职业院校联合办学等;办学条件也越来越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求。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如何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劳动者,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况且,现阶段我校正在举全校之力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国家级示范校项目是”国家级重点“称号后的又一轮高层次竞争。申报过程既是一种办学实力的显示,也是一次提升内涵的契机,更要符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的项目要求。为此,加强学生学习管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2.近两年来,我校招生压力大,全日制招生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生源质量下降。分析招生 困难的原因,除了初中就读人数减少,一中、蒙中抢夺生源这些客观因素之外,我校新生入学后由于学校学生学习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要求不严格,学生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学生学习态度过于松散,学习能力及自主学习意识薄弱,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等因素才是内在的、深层次的诱因,是每一位职教人必须面对和不容忽视的必然原因。为此,加强学生学习管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让学生在我们的培养下真正具备一技之长,能安身立命,服务社会,才是解决生源不足的根本出路。更是我校不断提高办学能力、服务奈曼经济发展的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有偏差的最有说服力的宣传方式。 3.另外,我校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也迫使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管 理。我校学生在就业时,经常因为不能流利地简述自己这样的小细节而引起就业单位的不满。如果学生在校时,我们有一套严格、科学而有效的学习制度是按照用人单位的雇佣标准来保证他们的智力需求及能力水平,那么学生就会很自信地面对他们未来的的职业生涯,社会也能找到所需人才,满足了社会需求,学生解决了就业,家长感到放心,学校完成了培养目标,皆大欢喜,良性循环。细节决定成败”并非危言耸听。2000年《中国经济报》曾发表过一篇《难道我们连螺丝都拧不紧吗?》的文章。说的就是我国的产业工人不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和从业技能的现象。国内某大型水电站,它依靠世界银行贷款引进国外机组,一组是100%国外进口,二组是90%,三组是80%,后面就国产化了。所有机组安装完毕,到投入运行时,国产化程度高的那三个机组全部漏水了。然后停下来开始

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上大学除了学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 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 个重要转折时期,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在大学校 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 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下面将阐述大学生拥 有良好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为什么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么重要 第一,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第二,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第三,人际交往是一个集 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年来,学生长期在高考指挥棒下,过 分注重追求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进入高 校后,学校也很少有专门的系统课程培训,所以导致一些大学生智 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沟通、交流。在各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员工的交际与沟通能力越来越 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动力,因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 看重求职者的"情商"。 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另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有关调查 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由此可见,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在大学校园与人友好 相处,拥有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同时又为将来步人社会做一 个充分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准备呢? 如何拥在大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1)要充分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 天起,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但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那么,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自信,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 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健康向上的心理。如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办小报比赛、辩论比赛等。使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爱好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请问你们学校举行过这类活动吗?举例说明。 例如,学生自己组织了一场“打电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会。辩论前,正、反双方都会收集了大量有利于自己的资料,

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辩手上场,辩论会开始。你会惊讶地发现正方三辩是平时不善言辞的李娟,她想:正方怎么会派她出场,这不是明摆着要输给对方吗?正在这时,我听到她说:“请问对方辩友,假如打电脑没有益处,为什么目前世界己进入网络时代?又为什么会有人说:不懂电脑的人是21世纪的新文盲?”顿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为她喝彩……辩论会越辩越激烈,双方辩手都有上乘表现。课后,我夸李娟:“你真行!”她满脸兴奋地说:“谢谢老师。我们什么时间再开辩论会?我相信自己会表现得更好。”这个事例说明: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让学生学会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良好的竞争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就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的最好办法是激励。教师可以开展“找优点”等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树立“我能行”的积极进取精神。 如:在一次题为“谈谈我的优点”的主题班会上,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身上的优点,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学生谈的尽是“缺点”和“不足”,优点少得可怜,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优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

浅谈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

浅谈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历程,诸如“诱导、启发式教学”、“兴趣教学法”、“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等,归结起来,无非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给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提供了极大的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越来越需要培养全面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那种平日只会盲目的搞题海战术的学生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需要。只有那些敢学习,会学习的学生才是优秀的。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在新的世纪,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1、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标的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查找自己所要问题的答案,再在“当堂训练”中去证明和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这就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上,我们直接在讲授中告诉学生“正

方体有6个面”,要求学生背下来,而不去让学生自主验证,这样的记忆是不牢固的。相反让学生自主去检验所得到的记忆会比较深刻。 这一做法的好处就是必须让每一位学生都行动起来,去积极地思考和学习,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得,因而可以使学生得到整体的发展和提高。 2、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发展全体学生。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状况是,学习自觉的学生,实际上就是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上去了,而那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学习不主动的学生,也就成了后进生。我们现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要让原来的后进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学习的信心。 3、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自身的巨大潜能。 科学家发现,人类贮存在脑内的能力大得惊人,人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要是人类能够发挥一大半的大脑功能,那么可以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

(完整word版)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当前在全国各级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普遍生根开花。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全国各级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普遍生根开花。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需要,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预防针。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正常心理,纠正偏态心理,治疗变态心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①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②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③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中和个性形成时期的小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④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积极的治疗,使之尽快恢复健康。

培养中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

培养中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摘要: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自信在中学生通向成功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中学生做事的毅力,和个人自我潜能的发掘有着重要影响。 Abstract:Confidence is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a very important for a person, but also the motive of human behavior.Confidence is a reflection of the individual for his ability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ust degree of an activity,and it is a positive and effective expression of self-worth, self-respect, consciousness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of self understanding.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students' confidence leads to success on the road, it is on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o perseveranc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and explore the self potential. 关键词:中学生自信重要性激发意志力潜能 引言:在集体活动中,人际交往中,自信心不足的中学生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紧张,不流利;不敢主动参加其他同学的小组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不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不敢主动与其他同学交往,退避,独逛。在遇到问题时,常常害怕,退缩,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培养中学生自信心对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自信是成功的基础 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自信。美国工商管理学硕士(MBA),他们这些人成功非凡,主要归结于自信,他们对自己很自信。是自信给予了他 们前进的动力,是自信激励他们走向了成功。自信为什么会对人产生如此大的激励 第1 页

德育教育对新时代学生管理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对新时代学生管理的重要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和统帅,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德、智、体、美、劳登诸多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当然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要积极探索新路子、新经验。正确认识德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德育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管理效果,建设和 谐校园的重要方面。 一、德育的重要内容 (一)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历 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美国教育学者阿 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 用道德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

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 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通的标志或表现。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 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学生的“学生守则”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二)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