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解答2

习题解答2
习题解答2

第二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3.VMI: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4.JMI:JMI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

5.QR:快速反应是指通过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EDI等信息技术,进行销售时点以及订货补充等经营信息的交换,用多频度、小数量配送方式连续补充商品,以实现缩短交货周期,减少库存,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一种供应链物流管理方法。

6.ECR:有效客户反应是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以业务伙伴方式紧密合作,了解消费者需求,建立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和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系统。

二、填空题

1.从供应链的结构模型看,供应链是一个_网链结构_,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_用户_、用户的用户_组成。

2._快速响应市场_是现代扩展供应链产生的一个基本要求。

3.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将供应链分为_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_。

4.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将供应链分为_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5.有效性供应链_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

6._反应性供应链_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等。

7.人们普遍认识到,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不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而是_供应链和供应链_之间的竞争。

8.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_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_,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9.供应链管理的第一个层次是_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将企业内部所有的经营业务单元和相应的财务活动、人事管理等纳入到一条业务链内进行管理。

10._全球网络供应链管理_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的全球网络供应链。

11.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需求、_计划_、__物流_、_供应_、_回流__五个领域。

12.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目标是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_、_总库存最小化_、_总周期时间最短化_、_物流质量最优化_。

13.供应链物流管理是以__物流__为控制对象的供应链管理。

14.供应链的良好运作是以供应链成员企业相互间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为基础的。

15.供应链管理实现了纵向管理模式向横向管理模式的转变。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供应链的概念在______提出。( C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E.21世纪初

2.供应链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 B )

A.供应商和生产厂家

B.供应商,生产厂家,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企业

C.生产厂家,批发及物流,零售行业

D.供应商,流通业

E.供应商,生产厂家,批发商,零售商

3.供应链的特征有:(ABCD )

A.复杂性 B.增值性 C.快速响应性

D.交叉性 E.一致性

4.供应链中的成员应建立______。( B )

A.你死我活的输赢关系

B.双赢策略指导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C.有各自利益的一般合作关系

D.不断变动的合同关系

E.传统的供需关系

5.以下关于供应链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CDE )

A.供应链管理是制造商与它的供应商,分销商及用户协同合作,为顾客所希望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市场,提供一个共同的产品和服务

B.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理论源于产品的分销和运输管理,因此供应链管理就是后勤管理

C.供应链管理是计划、组织和控制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及其消费的整个业务流程,这些流程连接了从供应商到顾客的所有企业

D.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供应链中的物流和信息流的有效流动

E.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又高于物流

6.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领域包括______。( ABDE )

A.供应 B.生产计划 C.销售

D.物流 E.需求

7.供应链管理的层次包括:( ACDE )

A.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 B.企业外部供应链管理

C.产业供应链管理 D.动态联盟供应链管理

E.全球供应链管理

8.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业务流程有:( ABDE )

A.客户关系管理 B.需求管理 C.计划

D.生产流程管理 E.产品开发和产品商业化

9.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______已上升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 C )

A.价格 B.质量 C.速度

D.客户服务 E.企业形象

10.CPFR的本质特点表现为:( ABCD )

A.协同 B.规划 C.预测

D.补货 E.供应链各企业共同参与

四、简答题

1.试举例比较传统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特点。

传统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1)纵向一体化的的物流系统;

(2)不稳定的供需关系,缺乏合作;

(3)资源的利用率低,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的有用资源;

(4)信息的利用率低,没有共享有关的需求资源,需求信息扭曲现象严重。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

(1)信息-共享;

(2)过程-同步;

(3)合作-互利;

(4)交货-准时;

(5)响应-敏捷;

(6)服务-满意。

2.简述供应链的特征。

供应链的特征有:

(1)复杂性;

(2)增值性;

(3)动态性;

(4)快速响应性;

(5)面向用户需求;

(6)交叉性。

3.简述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有:

(1)实现了核心功能和一般功能的分离;

(2)实现了纵向管理模式向横向管理模式的转变;

(3)实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全球资源整合信息技术的发展。

4.简述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物流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客户物流——供应链物流的起点;

(2)核心企业——供应链物流的协调与管理中心;

(3)企业接口物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利润源;

(4)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供应链物流管理实现的基础前提;

(5)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供应链物流管理实现的理论保证。

5.简述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原理。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原理,就是要结合供应链的特点,综合采用各种物流手段,实现物资实体的有效移动,既保障供应链正常运行所需的物资需要,又保障整个供应链的总物流费用最省、整体效益最高。

供应链物流管理,也是一种物流管理,它和通常的物流管理没有本质的区别。它同样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和信息处理等活动的策划设计和组织等工作,同样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特点,就是在组织物流活动时,要充分考虑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最大的特点,就是协调配合,例如在库存点设置、运输批量、运输环节、供需关系等。都要统筹考虑集约化、协同化,既保障供应链企业的运行的需要,又降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总物流费用,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行效益。

6.VMI具体实施步骤是怎样的?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策略可以分如下几个步骤实施:

(1)建立客户情报信息系统;

(2)建立销售网络系统;

(3)建立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合作框架协议;

(4)组织机构的变革。

7.简述JMI的实施策略。

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

(2)发挥两种资源计划系统的作用;

(3)建立快速响应系统;

(4)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

8.QR具体实施步骤是怎样的?

QR的实施步骤如下:

(1)采用条形码和EDI;

(2)固定周期补货;

(3)先进的补货联盟;

(4)零售空间管理;

(5)联合产品开发;

(6)快速反应的集成。

9.ECR课鼓励供应链相关业者在哪些项目中进行不断地改进?

ECR可鼓励供应链相关业者能在下列四个范畴(14个项目)中不断地做改善:

(1)需求面管理。其内容包括①需求策略与能力;②商品组合最佳化;③促销最佳化;④新商品导入最佳化;⑤合作创造消费者的价值。

(2)供应面管理。其内容包括①供应策略与能力;②有效供给;③整合需求导向的供给;④操作最佳化。

(3)驱动力。

(4)整合力。其内容包括①减少存货成本;②较低的商品售价;③降低缺货率;④销售额(量)提升。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21世纪的竞争模式是供应链?这种模式有何特点?

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传统上,大多数企业认为自己是和其他企业独立存在的,并且为了生存而与他们竞争。供应商与上下游之间经常是对抗多于合作,许多企业仍谋求把成本降低或利润增加建立在损害供应链其他成员的利益上。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将自己的成本简单地转移到上游或下游并不能使他们增强竞争力(也许短期有效),因为最终所有成本都要设法由市场转嫁给最终消费者。只有通过增加整个供应链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以及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最后才能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供应链的特征有:

(1)复杂性;

(2)增值性;

(3)动态性;

(4)快速响应性;

(5)面向用户需求;

(6)交叉性。

2.供应链管理中为什么要重视合作关系管理?

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是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水平、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用户满意度以及业绩的改善和提高。显然,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现代企业应更注重于高价值生产模式,更强调速度、专门知识、灵活性和革新。与传统的“纵向一体化”控制和完成所有业务的做法相比,实行业务外包的企业更强调集中企业资源于经过仔细挑选的少数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也就是集中在那些使他们真正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技能和知识上,而把其他一些重要的但不是核心的业务职能外包给世界范围内的“专家”企业,并与这些企业保持紧密合作的关系。同时,还可以省去一些巨额投资。最重要的是,实行业务外包的公司出现财务麻烦的可能性仅为没有实行业务外包公司的三分之一。把多家公司的优秀人才集中起来为我所有的概念正是业务外包的核心,其结果是使现代商业机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内向配置的核心业务与外向配置的业务紧密相联,形成一个关系网络(即供应链)。企业运作与管理也由“控制导向”转为“关系导向”。

供应链的良好运作是以供应链成员企业相互间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为基础的。供应链上的企业甚至可以了解到另一个合作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由此可见供应链中的企业相互间是相当信任和合作的。缺乏这种信任和强烈的合作愿望,供应链的有序运作是不可能的。但是,供应链不可能永远一团和气。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个体,虽然相互间存在战略伙伴关系而却同时存在自身的利益,而这些企业加入供应链的最根本的想法也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由于存在利益的分配问题,不免存在着异议、矛盾、甚至冲突。要保证供应链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就必须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和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供应链所面临的核心挑战是随着供应链形成和实施其战略决策而获得节点企业积极的和自愿的合作。

3.试述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由内部一体化向外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与物流管理之间存在不可割裂的联系,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虽源于物流管理,却高于物流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1)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的联系

人们最初提出“供应链管理”一词,是用来强调物流管理过程中,在减少企业内部库存的同时也应考虑减少企业之间的库存。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其视角早已拓宽,不仅仅着眼于降低库存,其管理触角伸展到企业内外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从某些场合下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描述来看,它类似于穿越不同组织界限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

实质上,供应链管理战略的成功实施必然以成功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为基础。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于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它的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应对市场竞争,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2)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的区别

在200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修订了物流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

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从这个最新的物流定义可以看出,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子集,两者非同义词。CLM的定义清楚表明,物流在恰当的实施下,总是以点到点为目的,而供应链管理是将许多物流以外的功能穿越企业间的界限整合起来,它的功能超越了企业物流的范围。因此,物流管理仅仅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是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物流过程,包括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二是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它影响和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三是供应链管理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是节点企业资源的简单连接;最后是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协调合作关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

六、案例分析

1.1980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日用品制造商Proctor&Gamble(简称P&G,宝洁),接到密苏里州圣路易市一家超级市场的要求,说能不能自动补充架子上的Pamper牌尿布,不必每次再经过订货的手续,只要架子上一卖完,新货就到,可以每月付一张货款的支票。P&G的经理Duane Weeks 经过筹划,把两家公司的计算机连起来,做出一个自动补充纸尿布的刍型系统,结果试用良好,两家公司不必再为“尿布”发愁了。由此,自动化的供应链管理也就开始了。

连续补充虽然只是工作流程上的一个技术问题,但是从此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两家的电脑连接在一起,Wal-Mart销售P&G产品的情况,随时会被传送到P&G的工厂,用来安排生产、包装和运送的时间;Wal-Mart也同样可以通过计算机联网,了解下一批产品上午需求情况。双方信息的共享,使服务质量大为改善,存货量也大为降低,建立了双方进一步合作的基础。

怎么想到从连续补充做起呢?据P&G副总裁Rolph Drayer解说,零售业上下游买卖的手续过于繁琐,尤其是对多家、多样商品的买卖,不但复杂,而且费时耗力,要付出很高的成本。P&G与Wal-Mart 这两家最大的卖主与买主,就想到换一种有效率的做法,来降低存货、运费和其它不确定的因素。这件事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P&G告诉Wal-Mart,由我供货商来管你零售商的存货,而且会比你自己管理的更好。零售商听了,起初都不以为然,以后逐渐打开心结,一步步合作,事实证实了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1987年,P&G副总裁Ralph Drayer把“尿布”系统扩大,向他们下游的经销商和日用品销售商推销这个系统,以让双方获利。P&G为推广这个概念,告诉下游的经销商“由我来管理你的存货”,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上下游的厂商仅有买卖关系,从未坐下来谈过象大家如何联手加强为顾客服务的话题。联手加强为顾客服务,大家都欢迎,但是如何联手呢?P&G就提出来一起来定价、促销、追踪服务,彼此交流双方信息。要做到这一点,头一件事是双方要有诚意合作,如果相互猜忌、敌对,那就走不下去了。所以,P&G首先对下游的经销商说,非常在意他们的营运,希望能把相关的信息分享运用,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P&G与Wal-Mart实施连续补货有何意义?连续补货成功实施的关键在哪里?

(2)供应链管理中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与传统的买卖关系有何不同?这种关系的改变对双方有何好处?

答案:

(1)连续补货简化了双方交易的手续,也使存货量降低,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连续补货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双方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信息的共享。

(2)由案例可见,供应链管理中上下游企业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买卖关系,而是建立在信息充分共享基础上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基础上的,是一种双赢关系,完全有别于传统的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可使双方:

①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

②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

③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

④共同参与产品和工艺开发,实现相互之间的工艺集成、技术和物理集成;

⑤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及其造成的风险;

⑥降低投机思想和投机几率;

⑦增强矛盾冲突解决能力;

⑧订单、生产、运输上实现规模效益以降低成本;

⑨减少管理成本;

⑩提高资产利用率。

2.这是一条爆炸性的消息:2001年1月26日,爱立信公司宣布,它决定对其产品结构进行重大的战略调整,将手机生产外包。而西门子和诺基亚等公司在2000年手机业取得的骄人业绩表明,手机制造是一块“香饽饽”,作为手机市场“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爱立信,为什么偏巧在这个时候将手机生产外包呢?一些手机生产商和业内专家认为“爱立信撤离手机领域是积弊所致”,如业务方向判断失准、产品上市缓慢、供应品种单一、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等,而最主要的,是飞利浦芯片厂发生的一场大火,促使爱立信下决心实施这次变革。

2000年3月17日晚上8点,美国新墨西哥州,飞利浦公司第22号芯片厂的车间发生了一起火灾,火灾持续了10分钟,破坏了正在准备生产的数百万个芯片,更严重的是飞利浦公司需要几星期才能使工厂恢复生产。这家工厂是爱立信供应链中的一环,为爱立信公司提供多种重要的零件芯片。它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于:90年代中期,爱立信公司为了节省成本简化了它的供应链,基本上排除了后备供应商。也就是说,有几种芯片只能由该工厂提供。当飞利浦公司将发生火灾的消息告诉爱立信公司时,那些刚刚坐上新位置的高级经理们根本就没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仍是按部就班地安排工作。危机很快显现:在市场需求最旺盛的时候,由于飞利浦公司的供应跟不上,供应链中又没有其它的后备供应商,没有其他公司生产可替代的芯片,爱立信失去了市场。爱立信公司的官员透露,这场火灾可能导致公司损失了4亿美元的销售额,市场份额也由一年前的12%降至9%。主管市场营销的总裁Jan Ahrenbring抱憾:“可惜的是,我们当时没有第二个可选择方案。”

也许爱立信并非因这场大火而决定将手机生产外包,但这场大火给爱立信带来的市场销售的损失却实实在在,它同时也给正在建设或使用供应链的厂商提了一个醒: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应及时防范。

请问:供应链中有哪些潜在风险?应如何防范?

供应链的潜在风险主要有天灾和人祸。

天灾如台风、地震、洪水、火灾、雪灾等来自大自然的破坏,它们时刻威胁着供应链的安全。

相对于天灾而言,人为因素更加复杂多变。比如独家供应商问题。从爱立信案例可以看出,采取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其它一些因素比如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作用的发挥;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甚至一些小的如交通事故,海关堵塞,停水停电等,还有各种政治因素、战争等也都影响着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建成并投入运作,并不代表人们就可抽身而出,坐享其成。相反应保证供应链运行状况时刻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并针对其中潜伏的天灾人祸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1)与供应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2)应有后备供应商;

(3)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

运筹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线性规划具有唯一最优解就是指 A.最优表中存在常数项为零 B.最优表中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部非零 C.最优表中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零 D.可行解集合有界 2.设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为 则基本可行解为 A.(0, 0, 4, 3) B.(3, 4, 0, 0) C.(2, 0, 1, 0) D.(3, 0, 4, 0) 3.则 A.无可行解 B.有唯一最优解medn C.有多重最优解 D.有无界解 4.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 对任意可行解X 与Y,存在关系 A.Z > W B.Z = W C.Z≥W D.Z≤W 5.有6 个产地4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10个变量24个约束

B.有24个变量10个约束 C.有24个变量9个约束 D.有9个基变量10个非基变量 6、下例错误的说法就是 A.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大值 B.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小值 C.标准型的常数项非正 D.标准型的变量一定要非负 7、m+n-1个变量构成一组基变量的充要条件就是 A.m+n-1个变量恰好构成一个闭回路 B.m+n-1个变量不包含任何闭回路 C.m+n-1个变量中部分变量构成一个闭回路 D.m+n-1个变量对应的系数列向量线性相关 8.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存在关系 A.原问题无可行解,对偶问题也无可行解 B.对偶问题有可行解,原问题可能无可行解 C.若最优解存在,则最优解相同 D.一个问题无可行解,则另一个问题具有无界解 9、有m个产地n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m+n-1个基变量 B.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 C.有mn个变量m+n-1约束 D.有m+n-1个基变量,mn-m-n-1个非基变量 10.要求不超过第一目标值、恰好完成第二目标值,目标函数就是

第2章习题与解答

第2章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 2.1本章知识框架学习与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进行智能化信息管理科学决策的系统。它由三大理论体系支撑,即管理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理论。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经历了一个逐步的深入的过程,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系统不再仅仅是支持事务数据的简单处理,而是成为大多数业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运作的方式。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的相互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对决策的支持等有个全面的认识。 2.1.1 知识框架与学习要求 一、系统与信息系统 (一)系统(掌握) 1.系统的概念 2.系统的定义 3.系统的结构与分类 (1)系统的结构 (2)系统的抽象 (3)系统的分类 4.系统的特点 (1)集合性 (2)整体性 (3)相关性 (4)层次性 (5)环境适应性 (6)目的性和功能性 (7)动态性 (8)结构的层次性 (9)有序性 (二)信息(掌握) 1.信息 2.信息与数据 3.信息的分类与性质 (1)事实性 (2)时效性 (3)不完全性 (4)可压缩性

(5)等级性 (6)变换性 (7)价值性 (8)共享性 (9)传输性 4.信息的度量 (三)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的定义(掌握) 2.管理信息系统(理解) 3.信息系统的结构划分(掌握) (1)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各部件的构成框架 (2)按处理功能结构划分 (3)按对应管理活动的不同层次划分 (4)按辅助管理职能的结构划分 (5)按物理部件组成的结构划分 (四)系统工程(理解) 1.系统工程的概念 2.系统工程方法论 3.系统工程的特点 (1)研究方法的整体性 (2)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 (3)管理上的科学化 (五)信息系统工程(了解) 二、信息系统与组织 (一)组织 1.什么是组织(掌握) 2.组织的特性(理解) (1)标准操作流程 (2)组织的政策 (3)组织文化 3.组织的结构(掌握) 4.组织对信息系统的影响(理解) (二)信息系统与组织的相互影响(理解) 1.组织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1)组织决定了信息系统的开发目的 (2)组织决定了信息系统的任务 (3)组织决定了信息系统的全部工作 2.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掌握) (1)对微观经济模型理论的影响 (2)对交易成本理论的影响 (3)对代理成本理论的影响 3.信息系统影响组织内的平衡 (三)信息系统与竞争优势(掌握) 1.竞争优势

线性代数习题2解答

习 题 二 (A ) 1.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行列式: (1) cos sin sin cos θθθ θ -. 解 原式1=. (2)2 2 x y x y . 解 原式()xy y x =-. (3)123 3 12231 . 解 原式18=. (4)0 00a b c a b a . 解 原式3a =. (5)000 a a b a b c . 解 原式3 a =-. 2.按定义计算下列行列式: (1) 0000000000a b f c d e . 解 原式13 11000(1) 0(1)0 b c a f c ab abc d d e d e ++=-=-=-.

(2)01000020 0001000 n n -L L L L L L L L L . 解 原式1 100020(1)00 1 n n n +=-=-!)1(1n n +-. 3.利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下列行列式: (1)ab ac ae bd cd de bf cf ef ---. 解 原式1 11 1 1 1 1 110221 1 1002 abcdef abcdef -=-=-=-abcdef 4-. (2) 111 1222233334444 ------. 解 原式11110 444 19200660008 = =. (3)a x a a a a a x a a a a a x a a a a a x ++++. 解 原式11111 0000 (4)(4) 0000a a x a a a x a x a x a a a x a a x a a a a x a x +=+=+=++3(4)a x x +.

运筹学典型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计算题(60分) 1、已知线性规划(20分) MaxZ=3X1+4X2 X1+X2≤5 2X1+4X2≤12 3X1+2X2≤8 X1,X2≥0 其最优解为: 基变量X1X2X3X4X5 X33/2 0 0 1 -1/8 -1/4 X25/2 0 1 0 3/8 -1/4 X1 1 1 0 0 -1/4 1/2 σj 0 0 0 -3/4 -1/2 1)写出该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 2)若C2从4变成5,最优解是否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3)若b2的量从12上升到15,最优解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4)如果增加一种产品X6,其P6=(2,3,1)T,C6=4该产品是否应该投产?为什么?解: 1)对偶问题为 Minw=5y1+12y2+8y3 y1+2y2+3y3≥3 y1+4y2+2y3≥4 y1,y2≥0 2)当C2从4变成5时, σ4=-9/8 σ5=-1/4 由于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仍然都是小于0的,所以最优解不变。 3)当若b2的量从12上升到15 X=9/8 29/8 1/4 由于基变量的值仍然都是大于0的,所以最优解的基变量不会发生变化。 4)如果增加一种新的产品,则 P6’=(11/8,7/8,-1/4)T σ6=3/8>0 所以对最优解有影响,该种产品应该生产 2、已知运输问题的调运和运价表如下,求最优调运方案和最小总费用。(共15分)。 B1B2B3产量销地 产地 A1 5 9 2 15 A2 3 1 7 11 A3 6 2 8 20 销量18 12 16 解:初始解为

计算检验数 由于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小于0,所以不是最优解,需调整 调整为: 重新计算检验数 所有的检验数都大于等于0,所以得到最优解 3、某公司要把4个有关能源工程项目承包给4个互不相关的外商投标者,规定每个承包商只能且必须承包一个项目,试在总费用最小的条件下确定各个项目的承包者,总费用为多少?各承包商对工程的报价如表2所示: (15分) 项目 投标者 A B C D 甲 15 18 21 24 乙 19 23 22 18 丙 26 17 16 19 丁 19 21 23 17 答最优解为: X= 0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总费用为50 4. 考虑如下线性规划问题(24分)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15 15 A 2 11 11 A 3 18 1 1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5 13 0 15 A 2 -2 0 0 11 A 3 0 0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15 15 A 2 11 11 A 3 7 12 1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5 13 0 15 A 2 0 2 2 11 A 3 0 0 0 20 销量/t 18 12 16

控制工程2习题解答

二 题目:已知()t t f 5.0=,则其()[]=t f L 【 】 A. 25.0s s + B. 25.0s C. 2 21s D. s 21 分析与提示:由拉氏变换的定义计算,可得()[]2 1 5 .0s t f L = 答案:C 题目:函数f (t )的拉氏变换L[f(t)]= 。 分析与提示:拉氏变换定义式。 答案:dt e t f st ? ∞ -0 )( 题目:函数()at e t f -=的拉氏变换L[f(t)]= 。 分析与提示:拉氏变换定义式可得,且f(t)为基本函数。 答案:a s +1 题目:若t e t t f 22 )(-=,则( )=)]([t f L 【 】 A. 22+s B. 3 )2(2 +s C.2 2-s D. 3 ) 2(2 -s 分析与提示:拉氏变换定义式可得,即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对,3 )2(2 )]([+=s t f L 答案:B 题目:拉氏变换存在条件是,原函数f(t)必须满足 条件。 分析与提示:拉氏变换存在条件是,原函数f(t)必须满足狄里赫利条件。 答案:狄里赫利 题目:已知()15.0+=t t f ,则其()[]=t f L 【 】 A. 25.0s s + B. 25.0s

C. s s 1212+ D. s 21 分析与提示:由拉氏变换的定义计算,这是两个基本信号的和,由拉氏变换的线性性质,其拉氏变换为两个信号拉氏变换的和。()[]s s t f L 1 15 .02 += 答案:C 题目:若()s s s s F ++= 21 4,则()t f t ∞→lim )=( )。 【 】 A. 1 B. 4 C. ∞ D. 0 分析与提示:根据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lim )(lim )(0 s sF t f f s t →∞ →==∞。即有 41 4lim )(lim 20 =++=→∞ →s s s s t f s t 答案:B 题目:函数()t e t f at ωcos -=的拉氏变换L[f(t)]= 。 分析与提示:基本函数t ωcos 的拉氏变换为 2 2ω+s s ,由拉氏变换的平移性质可知 ()[]() 2 2 ω +++= a s a s t f L 。 答案:()2 2ω +++a s a s 题目:若()a s s F += 1 ,则()0f )=()。 分析与提示:根据拉氏变换的初值定理)(lim )(lim )0(0 s sF t f f s t ∞ →→==。即有 111lim 1 lim )(lim )0(0 =+ =+==→→→s a a s s t f f s s t 答案:1 题目:函数()t t f =的拉氏变换L[f(t)]= 。 分析与提示:此为基本函数,拉氏变换为 2 1s 。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

1、按照定义,货币M2是指。() A. M1+储蓄存款 B. M0+M1 C.M1+定期存款 D.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正确答案:D 2、存款准备金比率是指。() A.准备金比贷款的比率 B.贷款比存款的比率 C.准备金比存款的比率 D.存款比准备金的比率 正确答案:C 3、关于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MV=PY,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M可以看成货币需求 B.M可以看成是货币供给 C.M作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方程式说明了它是如何决定的 D.M作为货币需求,是内生的,方程式说明了它是如何决定的 正确答案:C 4、如果要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 A.提高超额准备金率 B.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C.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D.降低超额准备金率

5、假设某经济体中央银行向市场中新投放了120万单位的货币,并假定通货存款比为0.1,如果这个经济体中法定准备金率为0.12,超额准备金率为0.08,则该经济体实际增加货币量应为。() A.600万 B.440万 C.400万 D.1000万 正确答案:B 6、实际货币余额等于。() A.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数量 B.硬币、通货以及支票账户余额之和 C.以它可以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来表示的货币量 D.央行印制的货币数量 正确答案:C 7、宏观经济学在说到长期总供给曲线时,这长期的含义是。() A.所有的价格在这段时间都是可变的 B.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得及改变 C.至少部分价格在这段时间是可变的‘ D.至少有一部分生产要素来得及改变 正确答案:A 8、宏观经济学所说的特长期具有下面的特点。() A.所有价格都可以改变,但是生产要素不一定 B.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但是价格不一定 C.生产潜能在变化,一般是增长趋势

习题解答2

二、利用对当关系的知识,解析或回答下列各题。 1.已知A与I 是对等关系,I与E是矛盾关系,请证明A与E是反对关系;已知E与O是等差关系,E与I是矛盾关系,请证明I与O是下反对关系。 【解析】(1)已知A与I是等差关系,I与E是矛盾关系, 当A为真时,由于A与I是等差关系,故I为真;又由于I与E是矛盾关系,故E为假。 当E为真时,由于E与I是矛盾关系,故I为真;又由于I与A是是等差关系,故A 为假。 由此可知,A与E不可同真。 反过来,当A为假时,由于A与I是等差关系,故I真假不定;又由于I与E是矛盾关系,故E真假不定。 当E为假时,由于I与E是矛盾关系,故I真假不定;又由于A与I是等差关系,故A 真假不定。 由此可知,A与E可以同假。 综上可知,A与E不可同真、可以同假,是反对关系。 (2)已知E与O是差等关系,E与I是矛盾关系, 当I为假时,由于E与I是矛盾关系,故E是真;又由于E与O是差等关系,故O为真。 当O为假时,由于是E与O差等关系,故E为假;又由于E与I是矛盾关系,故I为真。 由此可知,I与O不可同假。 反过来,当I为真时,由于E与I是矛盾关系,故E为假;又由于E与O是差等关系,

故O真假不定。 当为真时,由于与是差等关系,故真假不定;又由于与是矛盾关系,故真假不定。 由此可知,与可以同真。 综上可知,与不可同假、可以同真,是下反对关系。 2.已知下属直言命题的真值,请写出其他三个同素材的直言命题及其真值。 (1)“秋菊都开百花”为假。 【解析】原名体的标准形式为:所有秋菊都是开百花的。这个一个全程肯定命题。根据对当关系,已知其为假,则其同素材的: 全称否定命题“所有秋菊都不是开白花”真假不定; 特称肯定命题“有的秋菊是开百花的”真假不定; 特称否定命题“有的秋菊不是开百花的”为真。 (2)“没有人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为真 【解析】原名体的标准形式为:所有人都不是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的。这是一个全程否定的命题。根据对当关系,已知其为真,则其同素材的; 【解析】原命题的标准形式为:所有人都不是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的。这是一个全程否定的命题。根据对当关系,已知其为真,则其同素材的: 全称否定命题“所有人都是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的”为假; 特称肯定命题“有的人是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的”为假; 特称否定命题“有的人不是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的”为真。 (3)“有的玫瑰花不是不带刺”为假。 【解析】原命题是一个特殊肯定命题。根据对当关系,已知其为假,则其同素材的:全称肯定命题:“所有玫瑰花都是不带刺的”为假;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3)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问最优解是否有变化; 4)c2 由 1 变为 2,是否影响最优解,如有影响,将新的解求出。 Cj CB 0 0 Cj-Zj 0 4 Cj-Zj 3 4 Cj-Zj 最优解为 X1=1/3,X3=7/5,Z=33/5 2对偶问题为Minw=9y1+8y2 6y1+3y2≥3 3y1+4y2≥1 5y1+5y2≥4 y1,y2≥0 对偶问题最优解为 y1=1/5,y2=3/5 3 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 则P2’=(1/3,1/5σ2=-4/5<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4)c2 由 1 变为2 σ2=-1<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7. 求如图所示的网络的最大流和最小截集(割集,每弧旁的数字是(cij , fij )。(10 分) V1 (9,5 (4,4 V3 (6,3 T 3 XB X4 X5 b 9 8 X1 6 3 3 X4 X3 1 8/5 3 3/5 3/5 X1 X3 1/3 7/5 1 0 0 1 X2 3 4 1 -1 4/5 -11/5 -1/3 1 - 2 4 X 3 5 5 4 0 1 0 0 1 0 0 X4 1 0 0 1 0 0 1/3 -1/ 5 -1/5 0 X5 0 1 0 -1 1/5 -4/5 -1/3 2/5 -3/5 VS (3,1 (3,0 (4,1 Vt (5,3 V2 解: (5,4 (7,5 V4 V1 (9,7 (4,4 V3 (6,4 (3,2 Vs (5,4 (4,0 Vt (7,7 6/9 V2 最大流=11 (5,5 V4 8. 某厂Ⅰ、Ⅱ、Ⅲ三种产品分别经过 A、B、C 三种设备加工。已知生产单位各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设备的现有加工能力及每件产品的预期利润见表:ⅠⅡⅢ设备能力(台.h A 1 1 1 100 B 10 4 5 600 C 2 2 6 300 单

2习题参考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 1、简述逐步聚合和缩聚、缩合和缩聚、线形缩聚和体形缩聚、自缩聚和共缩 聚的关系。 参考答案: 2、略举逐步聚合的反应基团类型和不同官能团的单体类型5例。 参考答案: 逐步聚合的反应基团类型:羧基;羟基;氨基;酰氯基;异氰酸酯基;环氧基;酚羟基。 羧基可以与羟基、氨基反应; 羟基可以与酰氯基、异氰酸酯基;环氧基反应; 氨基可以与羧基、酰氯基和异氰酸酯基反应。 3、己二酸与下列化合物反应,哪些能形成聚合物 a、乙醇; b、乙二醇; c、甘油; d、苯胺; e、己二胺 参考答案: 己二酸可以与乙二醇、甘油、己二胺反应形成聚合物。 4、写出并描述下列缩聚反应所形成的聚酯结构,b-d聚酯结构与反应物配比 有无关系 参考答案: a、HO—RCOOH 以为重复单元的线形聚酯。 b、HOOCRCOOH+HOR’OH 等摩尔比时得为重复单元的线形聚酯。所得的数均聚合度X n 与两官能团摩尔数之比r(r≤1)和反应程度P之间有: 关系。 c、HOOCRCOOH+R“(OH) 3

两基团等摩尔比时可形成体型网状结构,当羧基远大于羟基时,得到羧端基的低聚物,当羧基远小于羟基时,得到羟端基的低聚物。 d、HOOCRCOOH+ HOR’OH+R“(OH) 3 两基团等摩尔比时可形成体型网状结构 当羧基远大于羟基时,得到羧端基的低聚物,当羧基远小于羟基时,得到羟端基的低聚物。 5、下列多对单体进行线型缩聚:己二酸和己二醇,己二酸和己二胺,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简明点出并比较缩聚物的性能特征。 参考答案: 己二酸和己二醇的缩聚物比己二酸和己二胺的缩聚物的熔点低,强度小,其原因是前者缩聚物之间没有氢键; 己二酸和己二醇的缩聚物比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缩聚物的熔点低,强度小,其原因是后者分子链中引入了苯环; 己二酸和己二醇的缩聚物比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缩聚物的熔点低,强度小,其原因是后者分子链中引入了苯环,而且后者的乙二醇比己二醇的碳原子数小; 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物比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缩聚物的熔点低,强度小,其原因是后者分子链中有酰胺键,分子链间有氢键。 6、简述线形缩聚中成链与成环倾向。选定下列单体的m值,判断其成环倾向。 a、氨基酸 H 2N(CH 2 )mCOOH b、乙二醇和二元酸 HO(CH 2) 2 OH+HOOC(CH 2 )mCOOH 参考答案: 能形成5、6元环的异成环,能形成3、4元环的可以缩聚成链。(参见开环聚合)

习题与解答2【创意版】.doc

习题与解答2 第6章热电式传感器 1.什么是热电效应?(简述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及热电偶传感器的特点。) 答:将两种不同性质的导体A、B串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所示,如果两接合点处的温度不同(T0 T),则在两导体间产生热电动势,并在回路中有一定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T0 T 2.正常人的体温为37o C.则此时的华氏温度为 c ,热力学温度为 c 。 A 32F,100K ,B.99F,236K C.99F,310K D.37F.310K 由θ=(1.8t/0C+32)F 和T=(t/0C+273.15)K 3. C 的数值越大,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动势就越大 A.热端直径 B.热端和冷瑞的温度 c.热端和冷端的温差 D.热电极的电导率 4.热电偶的热电势由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组成。 5.测量 CPU 散热片的温度应选用 C 型的热电偶;测量锅炉烟道中的烟气温度,应选用 A 型的热电偶;测量 100m 深的岩石钻孔中的温度,应选用 B 型的热电偶。 A. 普通 B. 铠装 C. 薄膜 D. 热电堆 第7章光电传感器 1.晒太阳取暖利用了 C ;人造卫星的光电池扳利用了 A ;植物的生长利用了B 。 A.光电效应B.光化学效应c.光热效应D.感光效应 2.光敏二极管属于 B ,光电池属于 C · A外光电效应 B.内光电效应c.光生伏特效应 3.光敏二极管在测光电路中应处于 B 偏置状态,而光电池通常处于 A 偏置状态。 A.正向B.反向C.零 4.温度上升,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的暗电流 A 。 A.上升B.下降C.不变 5.欲利用光电池驱动电动车,需将数片光电池, A 以提高输出电压,再将几组光电池 A 起来,以提高输出电流。 A串联,并联B.串联,串联c并联,串联D.并联,并联 6.光纤通讯中,与出射光纤耦合的光电元件应选用 C 。 A .光敏电阻 B . PIN 光敏二极管 C . AP D 光敏二极管 D .光敏三极管 7.欲精密测量光的照度,光电池应配接 D 。 A 电压放大器 B . A/D 转换器 C .电荷放大器 D . I/U 转换器 8.欲利用光电池为手机充电,需将数片光电池 B 起来,以提高输出电压,再将几组光电池 A 起来,以提高输出电流。

C++课后习题答案2-习题及其解答(第3版)

习题 2及其解答 选择题 1.已知 int i=0, x=1, y=0 ; 在下列选项使i 的值变成1的语句是( c )。 (a) if( x&&y ) i++ ; (b) if( x==y ) i++ ; (c) if( x||y ) i++ ; (d) if( !x ) i++ ; 2.设有函数关系为y=?? ? ??>=<-0 10001x x x ,下面选项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关系为( c )。 (a) y = 1 ; (b) y = -1 ; if( x >= 0 ) if( x != 0 ) if( x == 0 ) y = 0 ; if( x > 0 ) y = 1 ; else y = -1; else y = 0; % (c) if( x <= 0 ) (d) y = -1 ; if( x < 0 ) y = -1 ; if( x <= 0 ) else y = 0 ; if( x < 0 ) y = -1 ; else y = 1 ; else y = 1 ; 3.假设i=2,执行下列语句后i 的值为( b )。 switch( i ) { case 1 : i ++ ; case 2 : i -- ; case 3 : ++ i ; break ; case 4 : -- i ; * default : i ++ ; } (a) 1 (b) 2 (c) 3 (d) 4 4.已知int i=0,x=0; 下面while 语句执行时循环次数为( d )。 while( !x && i< 3 ) { x++ ; i++ ; } (a) 4 (b) 3 (c) 2 (d) 1 5.已知int i=3;下面do_while 语句执行时循环次数为( b )。 do{ i--; cout<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2

一、判断题(F,T) 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2.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产出一定等于收入,但不一定等于支出 3.当我们测度一个特定时期所发生的事时,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流量 4.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应视为政府购买。 5.储蓄要求一部分现有产品不被消费掉。 6.用支出法计算的GN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 7.用收入法计算的GNP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8.用支出法计算GNP时的投资是净投资。 9.从NNP中扣除间接税、政府转移支出,再加上政府补助金就等于国民收入。 10.住宅建筑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作为消费者支出处理。 1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说的储蓄恒等于投资,是指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12.对一个国外净要素收入为负的国家而言,GD P应小于GNP。 13.同样是建筑物,如被居民和企业购买属于投资,如被政府购买则属于政府购买。 14.用收入法核算GNP时,政府公债利息应计入GNP,因为政府举债有相当部分用于生产性目的。 15.个人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与储蓄之和。 16,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可以生产的最大产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低于实际的GNP。 17.奥肯定律反映了产出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反向关系。 18.根据奥肯定律,我们可以用某年的实际失业率与名义 GNP计算潜在GNP。 19.房主把房屋出租所获得的租金和自己居住所形成的虚拟租金均应计入GNP。 20.如劳动合同规定雇员从雇主处得到的福利(如免费工作餐……)属于工资的一部分,则核算GNP时应减去这部分福利性收入。 二、单项选择题 1.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

运筹学例题解析

(一)线性规划建模与求解 B.样题:活力公司准备在5小时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1 单位分别消耗2小时、1小时。又根据市场需求信息,乙产品的产量应该至少是甲产品产量的3倍。已知甲、乙两种产品每销售1单位的利润分别为3百元和1百元。请问:在5小时内,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单位,才能够使得总销售利润最大 要求:1、建立该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 2、用图解法求出最优解和最大销售利润值,并写出解的判断依据。如果不存在最优解,也请说明理由。 解:1、(1)设定决策变量: 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 1 、x 2 单位 。 (2)目标函数: max z=2 x 1+x 2 (3)约束条件如下:1221 12 25..3,0+≤??≥??≥?x x s t x x x x 2、该问题中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和顶点见图1所示,其中可行域用阴影部分标记,不等式约束条件及变量约束要标出成立的方向,目标函数只须画出其中一条等值线, 结论:本题解的情形是: 无穷多最优解 ,理由: 目标函数等值线 z=2 x 1+x 2与约 束条件2 x 1+x 2≤5的边界平行 。甲、乙两种产品的最优产量分别为 (5,0)或(1,3)单位;最大销售利润值等于 5 百元。 (二)图论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样题 A.正考样题(最短路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清华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第三版267-268页例 13)某企业使用一台设备,每年年初,企业都要做出决定,如果继续使用旧的,要付维修费;若购买一台新设备,要付购买费。但是变卖旧设备可以获得残值收入,连续使用1年、2年、3年、4年以上卖掉的设备残值分别为8万元、6万元、3万元和0万元。试制定一个5年的更新计划,使总支出最少。已知设备在各年的购买费与维修费如表2所示。要求:(1)建立某种图论模型;(2)求出最少总支出金额。

2习题解答(精选、)

习题解答 2-1.什么是信号?信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2-2.信号分类的方法有哪些? 2-3.求正弦信号()t A t x ωsin =的均方值2 x ψ。 解: ()2 4sin 4222cos 12sin 2sin 1122202202 202 2022A T T A T dt t A T tdt A T dt t A T dt t x T T T T T x =??? ??-=-====????ωωωωωψ 也可先求概率密度函数:221 )(x A t p -=π则:?∞ ∞-==2)(2 2 2 A dx x p x x ψ。 2-4.求正弦信号())sin(?ω+=t A t x 的概率密度函数p(x)。 解: 2 22 1 )(11 1,arcsin x A A x A dx dt A x t -= -=-=ωω ?ω 代入概率密度函数公式得: 222222001 22221lim 1lim )(x A x A x A T T dt dx T t x x p x x -= -=-=?=??????????=∑→?→?πω πωω 2-5.求如下图所示周期性方波的复指数形式的幅值谱和相位谱 解 在x(t)的一个周期中可表示为 t x T 1 -T 1 T -T

?? ?<<≤=2 1)(11 T t T T t t x 该信号基本周期为T ,基频ω0=2π/T ,对信号进行傅里叶复指数展开。由于x (t )关于t =0对称,我们可以方便地选取-T /2≤t ≤T /2作为计算区间。计算各傅里叶序列系数c n 当n =0时,常值分量c 0: T T dt T a c T T 100211 1===?- 当n ≠0时, 11 01 1 0011 T T t jn T T t jn n e T jn dt e T c ----- == ? ωωω 最后可得 ? ? ? ???-=-j e e T n c t jn t jn n 22 000ωωω 注意上式中的括号中的项即sin (n ω0 T 1)的欧拉公式展开,因此,傅里叶序列系数c n 可表示为 0)(sin 2)sin(210010≠== n T n c T T n T n c n ,ωπωω 其幅值谱为:)(sin 211 T n c T T c o n ω= ,相位谱为:ππ?-=,,0n 。频谱图如下: 2-6.设c n 为周期信号x (t )的傅里叶级数序列系数,证明傅里叶级数的时移特性。 即:若有 ()n FS c t x ?→← 则 ()n t j FS c e t t x 0 00ω±?→←± 证明:若x (t )发生时移t 0(周期T 保持不变),即信号x (t - t 0),则其对应的傅立叶系数为 n C T T /211 /T πω00ωn C T T /211/T πω00 ωn ?ππ-ω0

电位2习题解答

2.3 电位2习题解答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强度相等的区域,电位也处处相等 B. 电位相等处,电场强度也相等 C. 电场强度大处,电位一定高 D. 电场强度为零处,电位不一定为零 解析:本题考查电场强度与电位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基本知识点 习题难度:中 因为:E ,电场强度是电位的负梯度, 所以:某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与该点处电位的最大变化率有关,与该点处电位 的具体数值没有关系,A 、B 、C 都是错误的。 2. 关于电力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力线是点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B. 电力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处电场强度的方向 C. 同一条电力线上不同两点的电位可能相等 D. 电力线是描述场域中各点电场强度大小的曲线 解析:本题考查电力线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 习题难度:中 由电力线的定义可知,电力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处电场强度的方向; 电力线描绘了电场的走向和空间分布,电力线的疏密反映了各处电场的强弱;电力线总是指向电位降低的方向,所以在电力线上不同两点的电位不可能相等。只有B 正确。 3. 关于电力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力线都是从正电荷出发,并终止于负电荷 B. 电力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处电场强度的方向 C. 电力线的密度表示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同方向的电力线相互吸引 D. 电力线的微分方程为d 0E l 解析:本题考查电力线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 习题难度:中 电力线的密度表示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同方向的电力线相互排斥,C 错

4. 已知电场强度为52e [(51)]x x y E y x e xe ,则通过点P(1,4,2) 的电力线方程为 ( ) A. 220.40.08ln(51)15.7y x x B. 20.40.08ln(51)15.7y x x C. 2 2 15.851x y x D. 221055y x xy 解析:本题考查电力线的计算。 习题难度:难 显然这是一个二维场,电力线方程为 d d y x E E x y (51)d d d d (51) y x x x y y x x y x 211111d 1d ln(51)5512525y y x y x x C x 通过点P(1,4,2) 时,7.87C 整理得到:20.40.08ln(51)15.7y x x 5. 关于电偶极子,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电偶极子两电荷的电量分别为q 和q ,从负电荷到正电荷的距离矢量为d ,则 电偶极矩可表示为p qd B. 电偶极子是两个距离趋近于零的等量异号电荷组成的整体 C. 点电荷的电位与R 成反比,电偶极子的电位与2R 成反比 D. 电偶极子产生电场强度的幅值与2R 成反比 解析:电偶极子是研究电场特性时使用的电场源模型,基本知识点 习题难度:易 电偶极子产生电场强度的幅值与3R 成反比。 电偶极子是两个距离趋近于零的等量异号电荷组成的整体。因此空间任一点的电位和电场强度都是正负电荷在该点的线性叠加。与单个点电荷所产生的空间规律相比,变化更剧烈。

运筹学例题及解答

运筹学例题及解答 一、市场对I、II两种产品的需求量为:产品I在1-4月每月需10000件,5-9月每月需30000件,10-12月每月需100000件;产品II在3-9月每月需15000件,其它月份每月需50000件。某厂生产这两种产品成本为:产品I在1-5月内生产每件5元,6-12月内生产每件4.50元;产品II在1-5月内生产每件8元,6-12月内生产每件7元。该厂每月生产两种产品能力总和应不超过120000件。产品I容积每件0.2立方米,产品II容积每件0.4立方米,而该厂仓库容积为15000立方米,要求:(a)说明上述问题无可行解;(b)若该厂仓库不足时,可从外厂借。若占用本厂每月每平方米库容需1元,而租用外厂仓库时上述费用增加为1.5元,试问在满足市场需求情况下,该厂应如何安排生产,使总的生产加库存费用为最少。 解:(a) 10-12月份需求总计:100000X3+50000X3=450000件,这三个月最多生产120000X3=360000件,所以10月初需要(450000-360000=90000件)的库存,超过该厂最大库存容量,所以无解。 ? ?(b)考虑到生产成本,库存费用和生产费用和生产能力,该厂10-12月份需求的不足只需在7-9月份生产出来库存就行, 则设xi第i个月生产的产品1的数量,yi第i个月生产的产品2 的数量,zi,wi分别为第i个月末1,2的库存数s1i,s2i分别

为用于第i+1个月库存的原有及租借的仓库容量m3,可建立模型: Lingo 程序为 MODEL: sets: row/1..16/:; !这里n 为控制参数; col/1..7/:; AZ(row,col):b,x; endsets 1211 127777778 7887898998910910109101110111110111211min (4.57)( 1.5) 30000150003000015000300001500030000150003000015000.i i i i i i z x y s s x z y w x z z y w w x z z y w w x z z y w w x z z y w w st x z ===+++-=→-=+-=→+-=+-=→+-=+-=→+-=+-=→+-=+∑∑1211121100005000 120000(712)0.20.415000(712)0i i i i i i i y w x z i z w s s s i ?????????=→+=??+≤≤≤?+=+??≤≤≤???变量都大于等于

大学物理2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2习题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 单项选择题: 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电子在周长为L 的储存环中作轨道运动。已知电子的动量是P ,则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 C ) (A) eL P π; (B) eL P π4; (C) eL P π2; (D) 0。 2. 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取一边长为a 的立方形闭合面,则通过 该闭合面的磁通量的大小为: ( D ) (A) B a 2; (B) B a 22; (C) B a 26; (D) 0。 3.半径为R 的长直圆柱体载流为I , 电流I 均匀分布在 横截面上,则圆柱体内(R r ?)的一点P 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 B ) (A) r I B πμ20= ; (B) 202R Ir B πμ=; (C) 202r I B πμ=; (D) 202R I B πμ=。 4.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 (A) 频率不变,光速变小; (B) 波长不变,频率变大; (C) 波长变短,光速不变; (D) 波长不变,频率不变. 5.如图,在C 点放置点电荷q 1,在A 点放置点电荷q 2,S 是包围点电荷q 1的封闭曲面,P 点是S 曲面上的任意一点.现在把q 2从A 点移到B 点,则 (D ) (A) 通过S 面的电通量改变,但P 点的电场强度不变; (B) 通过S 面的电通量和P 点的电场强度都改变; (C) 通过S 面的电通量和P 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变; (D) 通过S 面的电通量不变,但P 点的电场强度改变。 C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大气污染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 (1)r S ?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 ) (2)某一给定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平衡条件不变,分离除去某生成物,待达到新的平衡,则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或浓度分别保持原有定值。 (- ) (3)对反应系统122()()()(),(298.15)131.3r m C s H O g CO g H g H K kJ mol θ -+=+?=。由于化学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的总和相等,所以增加总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 ) (4)上述(3)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v (正)增加, 逆反应速率v (逆)减小,结果平衡向右移动。 (-) (5)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 (-) (6)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r m G θ?。 (+) (7)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N 2 和O 2 能长期存在而不化合生成NO 。且热力学 计算表明22()()2()N g O g NO g +=的(298.15)0r m G K θ ?,则N 2 和O 2混合气必定 也是动力学稳定系统。 ( +) (8)已知4CCl 不会与2H O 反应,但422()2()()4()CCl l H O l CO g HCl aq +=+的 1(298.15)379.93r m G K kJ mol θ -?=-,则必定是热力学不稳定而动力学稳定的系统。 ( +)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真实气体行为接近理想气体性质的外部条件是 ( b ) (a )低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 (2)某温度时,反应22()()2()H g Br g HBr g +=的标准平衡常数2410K θ-=?,则

控制工程2习题解答

题目已知f t =0.5t ,则其Lftl-【】 答案:C 题目 函数f (t )的拉氏变换L[f(t)]= 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提示:拉氏变换定义式。 答案: 'f (t )e'tdt 题目:函数f t =e^的拉氏变换 L[f(t)]= 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提示:拉氏变换定义式可得,且 f(t)为基本函数。 1 答案:^^ s +a 题目:若 f(t) =t 2e^t ,则 L[f (t)H 【 】 2 (S 2)3 分析与提示:拉氏变换定义式可得,即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对, L[f(t)] 3 (S 2)3 答案:B 题目:拉氏变换存在条件是,原函数 f(t)必须满足 _________________ 条件。 分析与提示:拉氏变换存在条件是,原函数 f(t)必须满足狄里赫利条件。 答案:狄里赫利 题目:已知f t =0.5t 1 ,则其L Ifd =【】 2 2 A. S 0.5S B. 0.5S 2 A. S 0.5s B. 0.5s 2 C. 1 2S 2 D. 分析与提示:由拉氏变换的定义计算,可得 1 2S 1 Llf d = 0.5 2 S A. C. 2 S -2 D. 2 (S - 2)3

J 1 J 若 FS=——,则 f 0 )=()。 s + a 1 1 f (t) = lim S lim 1 T s+a ι% 丄 a 1 + S 答案: 1 此为基本函数,拉氏变换为 —2。 S 题目: 函数 f t =t 的拉氏变换L[f(t)]= C. 2S 2 S D. 1 2s 分析与提示:由拉氏变换的定义计算, 这是两个基本信号的和, 由拉氏变换的线性性质, 1 1 Llfd= 0.5 2 S S 其拉氏变换为两个信号拉氏变换的和。 答案:C 4s +1 题目:若 F S A -2—,则 Iim f t )=( S +s t -?? )。 A. 1 C. ∞ B. 4 D. 0 分析与提示: 根据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 f (::) = lim f (t) = lim SF(S)。即 有 S )0 ! im f (t)τs m o 答案:B s*4 S S 题目:函数f t =e& cos 的拉氏变换L[f(t)]= 分析与提示: 基本函数cos t 的拉氏变换为 S 7 2,由拉氏变换的平移性质可知 S ■ ■ ■ L l -f t I- s +a s ? a 2 ‘2 答案: (s +a f +ω2 题目: 分析与提示: 根据拉氏变换的初值定理 f(0) =Iim f (t) = Iim SF(S)。即有 t 「0 S ]:: f(0) =Iim tτ 分析与提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