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阅读与写作讲义:第五讲 小说阅读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讲义:第五讲  小说阅读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讲义:第五讲  小说阅读

第五讲小说阅读

阅读指导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揣摩人物形象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就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1)分析对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细节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思考感悟人物形象的精神意义。

如《桥》一文中“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冲”“揪”等动作写出了老汉在面对危险时的果断、毫不犹豫,与小伙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在危难面前勇敢果断、不徇私情的老支书的形象。

二、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故事情节,才能整体感知小说的主要内容,才能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时要掌握情节发展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通过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当然,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以及小说的高潮部分上。如《桥》一文,主要记叙了一位老支书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静地指挥村民撤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和亲人的感人故事。文中“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这一情节的叙述使故事的发展达到高潮,由此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关注环境描写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行为的外部因素。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两个作用。

(1)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

(2)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如《桥》一文中的环境描写“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咆哮的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洪来势凶猛、不可阻挡的气势,同时也衬托了人类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渺小,为后面写老支书高达伟岸的形象做铺垫。

答题点拨

一、分析故事情节

常见的题型:用一句话(或“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

加以概括;写出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

解题方法是通读文章,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揣摩文中的重点段落。同时文章的结构特点、文中人物的关系、情节的发展也是答题时需要思考的内容。

二、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常见的题型: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出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近年来较多的命题方式是“本文中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出理由”,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和感受。答题时要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正面和侧面描写,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还可以通过把握整个故事情节和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概括人物性格。

三、分析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说的主要是自然环境。常见的题型:找出文中属于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理解小说中所描写的环境,一定要从文章本身出发,不能脱离文章本身单独分析。如《穷人》一文中的“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温暖”指炉火未熄,这与屋外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危险处境形成对比。通过这一环境描写;读者可以体会到渔夫妻子的勤劳能干。这都是对文章本身进行分析,由文章前后内容的对比得出的。

四、概括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常见的题型: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说说文章让你明白的道理(或“说说本文对你的启迪”“谈谈你的体会"):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或“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写作背景、人物特征情节发展、语言情感色彩、整体倾向这几方面人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的答题模板:①歌颂/赞扬/张扬了……;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了……;③揭示了……的人生道理;④对……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的情感。

五、品味艺术特色

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包括品味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阅读小说时,要看其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曲折,是否运用了对比、烘托、讽刺、夸张等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是朴实、含蓄还是风趣、直白等。要仔细揣摩,细心体会,并理解这些艺术特色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或主题思想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如《桥》在构思方面,前文设置悬念,最后才点明老支书与小伙子的关系,前后照应,让人意外之余又感到悲壮,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时又再一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刻画出一位大公无私的老支书形象,构思新颖。

名师典例

东坛井的陈皮匠

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里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老建筑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似乎每一扇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纳鞋掌钉的小皮匠。

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前面的一套天井是皮匠老两口住,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后花园里的绣楼是皮匠女儿的。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舒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大家倒也不觉得他这样做有啥不好。

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

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那天黄昏。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学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

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业十多天,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删改)

1.陈皮匠的藏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予以概括说明。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分析陈皮匠的藏书的特点,应找出原文中与他的藏书相关的内容:由牟教授待在藏书室的时间(整整待了六个小时)及陈皮匠收集书的时间(每天下午、“我”这一辈子)、整理藏书的时间(十多天)可以看出藏书数量多;由学术论文的标题可以看出藏书的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有关系;由牟教授对这些书的极高的评价可以看出藏书具有研究价值。

2.文中第2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阮的形象有何

作用?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自然段的社会环境描写处于文章的开头部分,介绍了古城的概貌,突出了古城的文化色彩和文化底蕴。该自然段的最后一句,点出了纳鞋掌钉的小皮匠也有古城人的恬静与自信。联系社会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分析出这是在为人物性格的形成提供特定的环境依据。

3.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很多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由陈皮匠送书之前认真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可以分析出陈皮匠对牟教授的专业能力非常认可,他认为牟教授能够真正认识和挖掘这些藏书的价值。陈皮匠对自已有正确的认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深入研究这些藏书的价值和内涵。另外,牟教授的学术论文带来的“震惊”让他看到了进一步发掘古城历史文化和延续家族历史荣光的可能性。

4.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在面对无限商机时的不同态度,请予以评价。

思路点拔: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主旨的理解。面对商业化的强烈冲击,小说中展示出两种对立的态度:一种是以陈皮匠为代表的传统派,一心守护传统文化;一种是以其他古城人为代表的功利派,一心想将传统文化资源商品化。作者重点塑造了陈皮匠这个人物形象,肯定了他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批判了当下传统文化遗产被过度南品化的现象。

阅读训练

1.歪儿

冯骥才

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啊——”

“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很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笔粗粗地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在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回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最苦的还要数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的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个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一一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车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儿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会儿斜向左,一会儿斜向右,像脱了轨的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冲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之无愧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笔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叫着骂着,扯着他的胳膊,把他拎回家,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面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被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

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面,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着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很得踢:

(2)怏怏无奈:

2.歪儿行动不是很方便,大家先前做游戏时为什么还要带着他? ()

A.大家都很同情他,不想伤害他的自尊心,就带着他一-起玩。

B.他特别热爱踢罐电报这个游戏。

C.他坐庄特别好,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

D.大家做游戏用的铁罐只有歪儿家里有,大家只得带他一起玩。

3.读第3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下文,说说歪儿“苦”在哪里。

4.文章第3自然段写歪儿“眼睛总像睁不开”,而在第7自然段却又写他“那双眯缝着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西摩和奥珀尔

[美]尼科尔.贾赛克

西摩和奥珀尔是一对兄妹。不过,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是好朋友。他们住在一幢两层楼的房子里。房子前面的草坪上,长着一棵鳄梨树。

兄妹俩住在一个套间里。哥哥住在外间,妹妹住在里间。也就是说,奥珀尔要进自己的房间,必须先经过西摩的房间。

奥珀尔总是那么快乐。可是,最近,她却快乐不起来了。这是因为,西摩决定向她收取“通行费”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奧珀尔问。

“不为什么。”西摩说。

奥珀尔想告诉爸爸妈妈。

“告诉爸爸妈妈?”西摩说,“你连想都不要想。”

“为什么呀?”奥珀尔问。

“不为什么呗。”西摩说。

这样,奥珀尔每次去她自己的房间,都得先付给西摩5分钱的“通行费”。

西摩从来都不会忘记收费。他因此变得十分富有了。

一个星期天,吃完午饭后,奥珀尔发现,她的小猪存钱罐空了,她有些伤心。

这时,外边下起雨来。西摩看到好大好大的雨珠顺着窗玻璃往下流。他抛起一枚垒球,再用他的棒球手套接住。他还检阅了一遍他那些小锡兵。它们只是站成一排,直勾勾地盯着他。他觉得时间有点不好打发。

西摩敲了敲奥珀尔的房门。“一起玩弹子游戏怎么样?”他问。

“不,谢谢啦。”奥珀尔回答说。她正忙着给她的布娃娃伊萨尔编辫子呢。西摩只好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数他在蚂蚁罐里养的小蚂蚁。然后,他觉得时间过得更慢了。

于是,他下楼去看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妈妈业余时间在上美术课,这会儿正在画一

幅肖像画。叔叔约翰来充当模特了。

“怎么啦,我的小乖乖?”她问。

“没什么。”西摩叹息道。

西摩走进厨房。爸爸正在那里一边唱着咏叹调,一边在为今天的晚餐试做一种新口味的比萨饼,看起来忙碌极了。

西摩只好回到自己的房间,通过钥匙孔往妹妹的房间里偷看。奥珀尔用各种试管和彩色积木搭起了一个科学实验室,感觉挺好玩的。

“你想看电视吗?”西摩问。

“不,谢谢啦!”奥珀尔说,“我在教伊萨尔怎样制造彩虹。”

西摩只好自己跟自己下了一盘跳棋。

过了一会儿,他又去敲了敲奥珀尔的房门:“你想不想去花园里踩水洼玩?”

“不,谢谢啦!”奥珀尔说“三个善良的仙女来我这里喝茶,我正在招待地们呢。”奥确尔用她的小瓷杯和桌布摆成了一张漂亮的小茶桌。她正在往伊萨尔的杯子里倒茶。

又过了一会儿,西摩想听奥珀尔房间里的收音机。

“现在可不行!”奥珀尔在两把椅子和一张毯子围成的锥形帐篷里喊道,““白熊’和

我正在串珠子项链,它要把项链带回到它的部落去。这一切美好极了。

“要是你让我跟你玩,我就给你一枚5分的硬币。”西摩说。

“不,谢谢啦!”奥珀尔说。

“两枚5分的硬币怎么样?两枚呢!”西摩说。

但奥珀尔说:“不。”

“告诉爸爸妈妈?”奥珀尔说,“随便你。”

“为什么呀?”西摩问。

“不为什么呗。”奥珀尔说。

“我让你随便经过我的房间好不好?只要你想,”西摩说,“全部免费。”

“那么,明天放学后,我要去北极探险,可以借用一下你的手表式步话机吗?”奥珀尔问。

“当然可以,如果你真的要借的话。”西摩说。

奥珀尔当然是真的要借了,哈哈,两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开心地笑了。

(有删改)

1.当西摩看到妈妈正在画画,妈妈问他“怎么啦,我的小乖乖?”时,西摩叹息道:“没什

么。”西摩叹息是因为 ( )

A.西摩觉得妈妈画得不好。

B.西摩觉得妈妈不喜欢他。

C.妈妈没有时间跟他玩。

D.妈妈在给叔叔画肖像画而不是给他画。

2.你觉得西摩真的变富有了吗?为什么?

3.“一个星期天,吃完午饭后,奥珀尔发现,她的小猪存钱罐空了。”如果你是奥珀尔,这

时你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4.当奥珀尔向西摩借手表式步话机时,西摩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致命的母爱

①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②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③"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因为别人的争权夺利,就被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唯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④" ”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⑤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⑥“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想。

⑦敌兵一边收回刺刀,一边喃喃自语着:“亲爱的妈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我,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有改动)

1.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填空。(6分)

(1)从文章体裁与主题来看,这篇文章和六年级学过的课文《》最为接近。

也写

(2)这篇文章中写到了两位母亲,一位是,另一位是,也写到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另一个是。

(3)文章两次写到月光、月色,第一次营造了宁静的氛围,第二次却带给读者

的感觉。

3.第④自然段的横线处原本有一句话是对女主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请你联系全文思考,下列选项

中最恰当的一-项是(1 分) ()

A.赶快回家吧,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呢!

B.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

C万一感冒了怎么办?明天怎么打仗! D.孩子,好好睡一觉吧,看你的样子,一定是累坏了!

4.文章第⑤~⑥自然段已经交代了故事的结局,作者为什么还要再写一段敌兵的喃喃自语,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3 分)

5.有人说这个女主人太傻了,居然为敌兵盖军毯,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2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